起点小说网 二指先生 正文 佛 传

正文 佛 传

目录:二指先生| 作者:笼中虎| 类别:玄幻奇幻

    我好奇向妙祥长老询问什么是佛?

    妙祥长老说,要想了解佛,必须了解一个人,他就是释迦牟尼。优易小说

    那是一个骄阳似火的午后,我斜躺在妙祥的床榻上,妙祥长老端坐在木椅上,手持佛珠,一粒粒细数,不曾停下,心如止水,不疾不徐的娓娓道来。

    妙祥长老称,佛传里记述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生平事迹的故事。但佛传故事中的释迦牟尼和历史上的释迦牟尼是有区别的。

    历史上的释迦牟尼既不是被人们请上神坛、天天烧香供奉的丈八金身,也不是《西游记》中神通广大、法力无边、降伏孙悟空的如来佛,他是人类文化史上的一位先哲圣人。很多人缺少佛教知识,对各种故事中的释迦牟尼和历史上的释迦牟尼是有所区别的。

    释迦牟尼的诞生地是古印度时期的迦毗罗卫国。迦毗罗卫是释迦族聚居的一座小城,位于喜马拉雅山脚下,今尼泊尔南部与印度毗邻的提罗拉科附近。当时是拘萨罗国的一个属国。

    释迦牟尼的父亲是迦毗罗卫的国王,姓乔达摩,名叫首图驮那,汉译净饭王。相传他英明仁慈,受到臣民的尊敬拥护。

    释迦牟尼的母亲摩诃摩耶王后,是与迦毗罗卫城隔河相对的天臂城善觉王的长女。相传她端庄美貌,性情贤慧。净饭王聘娶摩耶为王妃后,二人相爱,相敬如宾,但婚后10余年,没有王子出生,直到净饭王40余岁时,摩耶夫人因夜梦白象入身,才怀身孕。

    摩耶夫人胎满十月,按照印度的古俗,要回到娘家去分娩。途经兰毗尼花园,即今尼泊尔南部波陀利耶村的罗美德寺院处,摩耶夫人在一棵大婆罗树下休息时,生下了释迦牟尼。

    释迦牟尼诞生的时间是公元前6世纪中叶,相当于我国春秋战国时代,与中国先圣孔子生活的时代相同。而孔子比释迦牟尼早逝7年。释迦牟尼即生于公元前565年,逝于公元前486年,享年80岁。这是中国佛教学者在佛教史中所通常采用的说法。其他各国学者对释迦牟尼的生卒年代有很多种说法。

    关于释迦牟尼的诞生日,也有两种说法:我国一般认为农历四月初八是释迦牟尼的生日。东南亚各国,如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越南等国,则以公历五月的月圆之日(相当于我国农历四月十五)为释迦牟尼的生日。并且认为释迦牟尼诞生、成道、涅槃都在这一天。

    释迦牟尼出生后,他的父亲净饭王为他起名字叫悉达多,意思是“成就者”。在他出家成道之后,人们尊称他为“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佛经中还有其他尊称:如佛陀、佛祖、世尊、释尊、如来等。

    摩耶夫人生下释迦牟尼的第七天就因病去世了。幼年时代的释迦牟尼由他的姨母摩诃波阇波提抚养。波阇波提是天臂城善觉王的次女,摩耶夫人的胞妹,后来成为净饭王的继妻。她为人贤慧,对待释迦牟尼如同亲生。波阇波提在净饭王去世后,也随释迦牟尼出家,成为佛教僧团中第一个比丘尼(佛教女僧人,即尼姑)。

    在姨母波阇波提的抚育教导下,释迦牟尼从小在宫中学文习武,具备了当时王子贵族所具有的一切学问和技艺。优易小说

    少年时代的释迦牟尼生活非常优越舒适。他拥有冬天御寒,夏天避暑,雨季防潮的三座宫殿(三时殿),衣著华贵,饮食丰盛,婇女随侍,歌舞于庭,享尽人间的快乐。他的父亲净饭王对释迦牟尼寄予极大的厚望。希望他继承王位,成为统率天下的“转轮圣王”。

    在释迦牟尼16岁时,娶了表妹耶输陀罗为王妃。耶输陀罗后来为释迦牟尼生下一子,名叫罗睺罗。长大成人后,也随释迦牟尼出家学佛。

    释迦牟尼并没按照父王的意愿继承王位。在29岁时(一说19岁)放弃了优裕舒适的王宫贵族生活,出家修行。释迦牟尼出家修行的原因,有个人的,也有社会的。

    其个人原因是释迦牟尼对人世间的富贵享乐不感兴趣,而对人世间种种不平和苦难多善思考。他目睹农夫在田间流汗苦于,耕牛遭到农夫的鞭打,耕犁翻出的小虫被鸟雀争啄,鸟雀又被蛇蝎吞食,这种弱肉强食的情景,使他感到残忍丑恶。

    传说释迦牟尼出游都城东、西、南、北四门,分别见到老人、病人、死人、沙门(僧人)。使他联想到自己和大众都摆脱不了生、老、病、死的苦难命运,从而产生了人生难脱苦难的烦恼,而当时的婆罗门教的思想和行为,又无法解脱他精神上的这些苦恼。

    为了能为大众寻求一条解除生老病死苦难的道路,释迦牟尼放弃了王位和优裕的宫廷生活,出家修行,这是他出家的个人原因。

    但释迦牟尼出家修行最主要的原因是社会原因,因为人的思想行为是不能脱离他所处的社会的。

    释迦牟尼出生在印度奴隶制社会的晚期,当时,印度还实行严格的“种姓制度”,就是把人分成四个等级。最高的种姓是婆罗门,是掌握祭祀文教的僧侣阶级;其次是刹帝利,是掌握军政的国王和武士阶级;再次是吠舍,是商人、手工业者,有一定土地的自种农;最低下的种姓是首陀罗,是农民、牧人、仆役和奴隶。

    前三者是雅利安人,后者是非雅利安人。

    雅利安人大约在4000年前,从中亚进入印度,征服了那里的土著民族,吸收了土著民族的文明,定居下来,建立了很多小国家。雅利安人肤色为白,他们把自己说成是高贵民族,把深色皮肤的土著民族说成是低贱种族。(关于雅利安人入侵印度之说,学术界各有争议)各种姓职业世袭,种姓之间,不得通婚。尤其严禁首陀罗和其他三姓通婚,对此订有特别法律。

    如果首陀罗男子与婆罗门女子私通,生下混血儿,就给予一种贱名叫旃陀罗。这种人的地位最低贱,要世代从事下贱职业,如抬尸、屠宰、当刽子手。

    种姓制度不仅订在法律上,而且规定在婆罗门教的教条中,神圣不可侵犯。这种种姓制造成的矛盾十分尖锐,使整个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异常苦难。

    释迦牟尼生活的时代,正是我国的春秋战国之时,此时,奴隶制社会已经崩溃瓦解,封建社会正在兴起,印度也已进入封建领主统治的农奴社会。

    当时,印度的商业已经很发达,有了相当规模的陆运和海运商队,商人掌握着雄厚的经济力量。优易小说手工业也很发达,有精细的行业分工。自由经营的小工商业,在生产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农业生产在此时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印度在公元前1000年已经有了铁器,到了释迦牟尼生活的时代,铁制农业生产工具已经普遍使用,并且有了大规模的水利灌溉系统。社会生产力的发达,尤其是农业生产的发展,要求一个统一的国家。

    但是,当时的印度是封建领主割据。印度境内存在着一百多个不同种族和部落,其中大多数合并成一些极小的城邦独立国家。各国之间互相讨伐,大国不断对小国进行兼并。释迦牟尼所属的释迦族的一些小的城邦国家,不断受到邻国强权的威胁,他已经预感到小国难免覆灭的结局。因而他认为世间的一些事物无时不在生灭变化之中,都不能保持永久长安,从而产生了远离社会上无休无止的纷争,去寻求解脱之道。这是促使释迦牟尼出家修行的社会原因。

    释迦牟尼将出家学道的想法告知父王后,遭到了净饭王的坚决反对。净饭王为了阻止太子出家学道,用伎女娱乐、娶妻续妾的办法诱导劝阻太子。为了防止太子出家,并把释迦牟尼幽禁在王宫之中,不让释迦牟尼出宫、出城。

    但这一切都没有阻止释迦牟尼出家求道的决心。

    他在奴仆、马夫车匿的帮助下,趁深夜偷出皇宫,进入深山,换掉王子衣饰,剃去须发,成为一个修道者。

    净饭王听到太子出家的消息后,非常悲痛,派遣大臣劝说无效,只好在亲族中选派了娇陈如、跋提、大力迦吐、摩诃男、阿说示等五人追侍伴随太子修行。

    这五人后来成为释迦牟尼的首批弟子。

    释迦牟尼出家修行的直接诱发原因是沙门思潮所引起的。即佛传故事中的“出游北门,得遇沙门”所引起的。释迦牟尼生活的时代,如同我国的春秋战国时代,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对宇宙、社会和人生等问题,提出了数以百计的不同见解。但归纳起来,主要是两大对抗思潮。

    当时婆罗门教是居统治地位的宗教,它以《吠陀》为天书,是神圣不可更改的经典。奉“梵天”为创造宇宙的主神,“毗湿奴”为护持宇宙的主神,“湿婆”为主管宇宙生灭的主神。主张吠陀、梵书等是所谓天启圣典,举行祭祀就能达到任何目的,是万能的,婆罗门是至高无上的。宣称社会上四个等级的人都是“梵天”生的。

    梵天从口中生出婆罗门(祭司),从肩上生出刹帝利(王族、武士),从脐处生出吠舍(农民、商人、手工业者),从脚下生出首陀罗(奴隶)。以此把人化分为四个严格的等级。

    婆罗门教宣扬善恶报应,生死轮回的迷信观念。认为人的灵魂不灭,而转世的好与坏,取决于对婆罗门教的教义奉行的好坏。并且规定只有前三个种姓的人才有信仰宗教、祭祀鬼神和死后灵魂升天的资格,而首陀罗根本没有举行宗教仪式的权利。如果首陀罗听到婆罗门讲经要将耳朵割掉,看到婆罗门祭祀活动要将眼睛挖掉,自然死后灵魂是根本不能升天的。

    这是释迦牟尼出生前,古代印度社会的传统主导思潮。

    到了释迦牟尼生活的时代,由于生产力的提高,经济的发展,促成了自由革新思想的产生。残酷不平等的种姓制度,以及婆罗门作为一切知识的垄断者和神权统治的地位开始动摇,并成为众矢之的。

    自由思想家中出现了种种反传统信仰的沙门思潮。沙门一词,原为古印度各教派出家修行者的通称。释迦牟尼时代的沙门思潮,由于其显著的特点是反对婆罗门教的教义信仰,所以“沙门”就成了那个时代革新思想家的总称。

    释迦牟尼创立的佛教,属于沙门思想之一,所以把佛教僧人也称为沙门(中国称和尚)。

    释迦牟尼创立的佛教,弘扬发展了沙门思潮,公开坚决地反对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的神权思想,提倡众生平等、人人皆能成佛的思想。(成佛即是成为觉悟者和有智慧的圣人)但佛教思想中也吸收了婆罗门教的消极内容,如灵魂不灭、善恶报应、生死轮回等观念。

    我当时虽然只有十几岁,妙祥的话我竟然都听得懂,这也源于爷爷曾让我涉猎过佛教故事,大概也知道点佛教是境外传入的宗教。但我成长于新社会,对于佛教的批判多少有所了解,我向妙祥长老诉说:“传入中国,为何就成了家族之教、皇权之教?信佛之人为何需要向佛进香,捐功德钱,才能求佛保佑?佛教宣扬的因果报应,在虔诚善男信女中,也不曾应验,往往是事与愿违。妙祥微笑答我,佛教被统治阶级利用,这不是仅有中国存在的现象,在中国,统治阶级虽然利用了佛教,但同时给了佛教发扬光大的土壤,有些别有用心的人借佛教发财,也都不是佛教的本意。

    我问妙祥长老:“何谓佛教本意?”

    妙祥答:“平等、向善、自由、博爱。”

    大悲寺由一茅草棚和两位比丘起家,由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千佛殿和东西配殿构成,有西方三圣和十六尊者,享受人间烟火,保护万民平安。

    全体僧人持不捉金钱戒律,僧人每天早上2点钟起床,10遍楞严咒,下午2个小时读诵戒律,每天只休息4个小时。保持佛陀制度,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开始行脚。行脚途中托钵乞食。

    寺院里戒律严谨,僧人威仪具足,佛陀戒律在此得以充分体现!

    大悲寺里没有功德箱,每月2场佛事(14日超拔、15日普佛,不收取任何费用)。每年四月初八,七月十五两次皈依。

    皈依居士必须背会《心经》《大悲咒》,才发给皈依证书。全体僧人持比丘戒、菩萨戒,终身不摸钱,穿百衲衣,日中一食、过午不食、头陀行、托钵乞食。十年间共剃度比丘数百人,在此皈依三宝者数万。行脚数十万公里,使得无数人得以亲近三宝,近闻于佛法。

    寺里佛制规定乞食不成,另换一家,不得以恶言及脸色,只乞七户,不计多少,乞食完毕后立即返回。佛制规定乞食不成,另换一家,不得以恶言及脸色,只乞七户,不计多少,乞食完毕后立即返回。

    大悲寺僧人在行脚途中宣扬佛法,教化众生,使得数以千万的人心生善念,皈依三宝,确立正信。

    大悲寺清香一炷,分文不取!大悲寺僧众寺内寺外不接受任何金钱供养,持“不捉金钱戒”,在劳动中,遇到小虫子等众生,轻轻地捡起放在一边安全的地方,以防误伤。

    大悲寺规定行脚、乞食,一是遵守佛制,维护正法,二是接近众生,宣传佛教,给众生一个行善、向善种下福田的机会。

    大悲寺僧人在行脚乞食途中不得借宿百姓家中,只能在树下、桥洞及露天过夜。

    大悲寺僧人身体力行实践佛法,自己动手建寺、修路。

    寺院里每月阴历14做超拔,16做普佛。都不收任何费用,每到佛事的前几天,善男信女要求做佛事的就不断。每一位僧人都耐心登记,包括当家师父在内。寺院里的僧人外出,如果遇到身

    边、周围座位有女士,当即离座而去,而且端坐一宿,日一餐!感动很多不信佛的人,主动给钱、给物供养。当听说出家人有不摸金钱戒律,不要钱。他们的行动让人为之震动,感叹、敬佩!当知道眼下的僧人是解放前的画师、文人、悬壶济世的药师、各色出身,有深渊的学识、很高的文化修养,并非因生活的挫折所迫而出家,不是看破红尘,而是实践自己的信仰.。

    许多佛教徒本身就是大知识分子,他们我行我素,随遇而安,流觞曲水,吟仰啸歌,或防浪形骸于天地之间,或传经布道于百姓之中,或寄情于山水,或隐身于民间,他们的人生态度,对屡遭挫折的封建士大夫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启发:与其百般挣屡遭磨难,不如游仙访道聊度人生。

    大悲寺僧众直面人生,乐观豁达,住持与僧人们情同父子,共修共进。彻底对佛教、僧人有了新的认识!

    大悲寺法语

    修行容易,守戒难。

    不守戒律,魔一般,守住戒相,心坦然。

    提木叉保解脱船愿汝成真出家汉清静无为虚空般高尚品德如青莲行解渡众**船

    见我陷入深思,妙祥长老催我回家,我明白佛教的博大精深,不是一时片刻就能从他那里统统掌握的,我需带着各种问题来请教妙祥长老,在讨论正确或错误的见地之前,首先要知道什么叫做“见地”。

    我认为是我自己个人的想法,以及为什么任何哲学、宗教或意识形态都须要有某种见地。简单地说,见地就是你如何看待事物。也就是我们心中对于事物是如何如何的一种看法,这使得我们能够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来看待这个世界。也就是自己的思维方式,基本上就是让自己习惯于某种特别思考方式的过程。

    家家观世音,户户弥陀佛。不是只顾着盲目的拜佛,而是要孝顺父母这两尊活菩萨。

    对父母,懂得感恩。对朋友,懂得惜缘。

    对事物,懂得惜福。

    如果一个人,做到感恩、惜缘、惜福,那么就是大修行。又何必到处拜庙拜神,自欺欺人呢!所有的修行,修心,修身,皆在我们的生活中,又何必舍近求远呢?

    我爷爷没教过我关于他的任何技能,他让我看些杂书,跟随他浪迹江湖,他让我与妙祥长老交往,从不限制,我想这种成长环境促成了我生活中是有见地的人。

    我感谢我爷爷对我的教育。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二指先生》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二指先生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