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节 哪里的部队(1)
目录:穿越之大民国| 作者:狂人阿Q| 类别:历史军事
热河都统本来是奉系军阀汤玉麟,但是此时他已经跑到了东北躲了起来,所以赵书礼的第五集团军在热河如入无人之境,步兵所向无敌,骑兵纵横驰骋,空军在天空中肆意追逐却找不到几架奉系飞机。
热河的首府是承德,此时已经被郑金声带领的第一军包围起来,正在诱降守军。
而魏冉的大军在击败追击着奉系军队一路往东往北,来到了洮南索伦地区,但是在这里遇到了敌军的抵抗,猛攻之下损失惨重,然后又被反击,溃败上百里,敌人仍旧在追击,因此向赵书礼发了请援电。
洮南县和索伦都是东三省西部跟蒙古东部相接的地域,是东三省除了山海关外,西进河套和南下入关的要道,两年前的南口战役,就是因为奉系攻占了这里,大举南下才逼溃了冯玉祥的军队。而且这里是张作霖当年剿匪起家的地方,因此奉系对这里是很看重的,守卫着重兵。
但是让赵书礼奇怪的是,此时的奉系内部不稳定,张作霖已经死亡了,虽然还没有公开出来,但高层是知道的,他们恐怕无心跟赵书礼在这个地区死磕,而驻守洮索地区的奉军将领张海鹏,不是什么厉害的人物,怎么就能突然反击并击败魏冉带领的骄兵呢。但是事情已经发生了,赵书礼还是做了一个决定,电令陈驰立刻带第三师主力北上洮南县,援助魏冉同时一定要攻陷此地。而承德之敌,交由郑金声继续包围,争取和平劝降。
······
热河特别区历史上属于蒙古地区,但是地理上跟东三省更加紧密,因为跟东三省一样属于大兴安岭东部延伸。清前期这里是哲里木,科尔沁,库伦等蒙古王旗的领地,清末开始放恳,大量汉人迁居这里,开垦草原,尽管开拓出了大片的田地,但是也破坏了环境,原本水草丰美的科尔沁草原竟然出现沙化的迹象,后来更是发展成为著名的科尔沁沙地,年年威胁着北京。
热河的首府是承德,这个后世著名的避暑胜地,原本修建是为了稳定蒙古人,当初定期的清朝皇帝会在这里会见蒙藏的领主活佛王爷等大贵族。同时为了笼络这些凶悍的民族,康熙开始在承德修筑了大大小小的各种寺庙,承德便也成了一个古文物聚集的地方。
这正是为什么赵书礼不愿意强攻这里的原因,但同时不能强攻也让陈驰非常的难受,他的军队刚刚扩充,从三千到了八千。而且他对这个扩充非常满意,因为赵书礼给他的不是新兵,全都是精锐的老兵。骑兵旅是李三江起家的部队,当初给陈驰调拨的时候还费了很大的口舌,因为李三江肯定不舍得吗。炮兵是本来第一军直属的炮兵旅,这可是整个第五集团军唯一的一个旅建制炮兵部队,赵书礼如此厚爱怎么能让陈驰不满意呢。
当然唯一不满意的就是没仗打,为此陈驰已经不止一次的发电请求调到魏冉的军队去呢。总算是如愿了,不是调到魏冉军,而是去独挑大梁,攻打洮南县。
洮南地区是当初张作霖起家的地方,奉天和吉林省交界之处,现在则是第五集团军进入东北地区腹地的必经之地,如果攻陷了这里,赵军将能够直接杀入吉林省,将黑龙江吉林奉天三省一切为二,占据有利的地理态势。更重要的是,这里已经属于东三省范围,如果攻入这里,意味着第五集团军将是数十年来第一个攻入奉系东北的内地军队。
一接到这个命令,陈驰相当满意,心中也十分的亢奋,毫无疑问攻陷这里将是一件大功,但更重要的是,陈驰判断这里将有一场硬仗要打,赵书礼跟他说的,做别人想做却做不到的事情才是最成功的,陈驰深深认同这句话,眼前的洮南可不就符合这样的条件吗,魏冉十万军队在这里吃瘪还被追击了百来里,连同围攻索伦的军队都被一起赶走,狼狈不堪。而现在他陈驰来了,他要做到看到,攻击,打败,占领,这是唯一的目标。
八千大军,一大半是骑兵部队,从承德出发,以急行军的姿态往洮南奔去。7月10日开拔,15日已经抵达了洮南县城之下,当然能有此速度的原因,也是因为他的部队中新配备的骑兵的原因,这是最精锐的骑兵部队,没人三匹马。这样一来,平摊下来陈驰可以做到自己的所有士兵每人两匹马,虽然有不少人不会骑马,但是他坚决不等,掉队的,自己找队伍,大部队一刻也不耽误。甚至期间还帮助魏冉消灭了三百追兵,让陈驰奇怪的是,这三百追兵虽然作战方式上有三分奉军的影子,但是更加规范细致和迅速。始一接触,他没有在意,就按照打普通奉军的方式来打他们,直接就用骑兵冲击,可没想到在极短的时间里,这支部队就做好了攻防转换,摆开了阵势架设好了机枪阵地严阵以待。最后陈驰硬是付出了几百骑兵后,才认真下来,调集炮兵上来轰击了一刻钟,才算消灭了这股敌兵。
这小股冯军让陈驰收起了轻慢之心,奉系能纵横北方,盘踞东北,最终占据北京看来绝不是偶然。弄不好这股军队就属于奉军中的精锐,直属于张学良指挥的那部分军队吧。如果奉军都是这样,陈驰甚至客观的判断,自己的实力恐怕都拿不下洮南,因为据说洮南现在驻扎着这样的军队两千多,又是防守,硬拼恐怕要付出惨重的代价。这是客观的分析,有一种人从来就不相信自己会失败,陈驰就是这样一种人,于是跟他还是果断的下令前进了。
洮南县城,跟许许多多普通的中国县城一样,四四方方坐落在辽阔的东北平原上。
按说这里无险可守,但为何魏冉会在这里吃瘪呢?陈驰不敢大意,他是一个骄傲的人,但不代表他是一个莽夫。
大军进入洮南县五里处,陈驰不让军队休息,立即命令修筑防线,然后命令包小松旅前出占领并原地修筑攻击的前进阵地。
毫不夸张的说,第五集团军跟其他几个集团军相比,绝对是最正规的,当然也是目前中国最正规化的部队。只见命令下达后,各团迅速进入指定的地域,构筑起阵地工事。动作标准,反应迅速,丝毫没有显现长途跋涉后的疲态。当阵地构筑好后,陈驰才下令大部分士兵可以休息,但必须保持警戒。
然后他开始视察起了阵地,他的阵地一共修筑了三层,每层相隔三百米,这个距离即可以在失败的时候从容后撤,也可以在敌人攻击到的时候,让机步枪火力达到最大。
第一层阵地是机枪阵地,当然不全都是机枪,只不过大多数机枪都配属在这里,选择坚固或有利的地形布设,还要形成交叉密集的火力点。这些都不是难事,按照训练大纲严格训练的第三师士兵完全可以做到这点。
这个阵地上的机枪有两种,一种是苏联当初答应援助给赵书礼,后来经过亲自面见史太林后才要到的机枪厂出品的俄制1905/10式马克沁重机枪,另一种是德国人到来后引进的捷克出产的机枪,这款机枪1926年被捷克选择作为制式武器,同时因为捷克跟德国的渊源德国人选择把这款机枪引入绥西,建立机枪厂专门生产,还给了捷克人专利费得到许可。
俄制1905/10式机枪是一在种│马克沁机枪,属于重机枪,本来是沙俄在1905年设计制造的,最初的1905式重约31公斤,全铜制的冷却水筒注满水后枪体重约35.4公斤。不过很快沙俄就将这款机枪做了改进,大量使用钢制构件,将重量降低到了18公斤,并开始使用一种改进型枪架,这种枪架配有两个小轮以及配有防护盾。这种枪架可以让m1910根据需要选择使用三脚架或车轮作为稳固支撑,车轮还能帮助机枪手快速移动机枪,后来这款机枪被苏军接受和大量使用在卫国战争中非常显眼。捷克式机枪则是一款纯粹的轻机枪,采用弹夹供弹,这本是一个缺点,因为换弹夹必然导致持续火力的中断。但是这个时期军械制造领域的观点是,轻机枪本来就不是为了提供持续压制火力的,压制的任务应该是重机枪的。因此这款机枪才能得到捷克人的认可,而且他的性能确实不凡,丝毫不输于美国的勃朗宁机枪,并且在日后被英国人也选为制式武器,在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英联邦军队中大量装备,被称为布伦式机枪,也是二战明枪。
但德国人之所以选择这款武器,除了他优良的性能外,德国人更是为了要做实验,一战后德国不被允许装备和制造重机枪,因此研究一款性能不亚于重机枪的轻机枪就成了他们的必然选择。德国人在跟赵书礼合作建造的工厂中,已经实验和改进了十几款世界各国的轻机枪,最后在赵书礼的催促下才把捷克式作为第一款量产型开始生产。此时已经生产了八百多挺,陈驰的师中就装备了一百挺。
对于构件阵地等等事情,陈驰比任何一个基层军官都更熟悉,因为他也是从这一步过来的,而且他更会灵活运用。于是在查看了阵地后,他稍稍指正了下轻重机枪的搭配比例和位置后,又去看了火炮阵地。
火炮现在在鄂尔多斯的火炮工厂也有量产,一共有两款,一款同样是苏联援助的机器设备所生产的,目前年产量两百门。这款火炮是1910/30式152毫米野战榴弹炮,本来是由法国在一战前为俄军设计的,德国人到来后对该炮进行了改进,结合了加农炮和榴弹炮的特点,能够发射各种类型的炮弹,并采用了重量较轻的炮架,可以分别用马匹和机动车辆牵引。
还有另一种大炮是款轻型的78mm口径野战加农炮,本来是德国一战中使用的制式火炮,同样经过了德国工程师采用最新的设计思路和工艺进行了改进,性能更加优良,更重要的是移动方便,非常适合拥有大量马匹的绥察蒙军队使用。
两款火炮一个射程7公里,一个16公里,因此阵地并不在一处,陈驰视察后指示炮兵部队加强防御力度,他担心敌人会派人来袭击炮兵,如果是他就会这么做,因为任由炮兵轰击,再坚固的城池也守不住。
一晚上就这么平静的过去了,没有偷袭,没有攻击。
这让陈驰觉得太不正常了,第二日等自己的部队休息好了后,陈驰没有选择立即攻击,而是派人打着白旗去城内劝降。结果是,信使还没有回来,对方就开始炮击,并且还出动了十几架轰炸机。
好在轰炸机没有找到隐秘藏好的炮兵阵地,在对步兵阵地一阵狂轰滥炸和扫射后,扬长而去。陈驰很生气,但他还在忍着,傍晚信使才回来。没带来什么有用的消息,说城内的守军有些怪异,不管是军官还是士兵根本不跟他说话,他一进城就被人软禁起来,等到太阳下山后,才放了回来。
但是这个信使却凭借自己的印象把城防图画下了一部分,正是他经过的城西部分。
这个信使倒也机灵,他不是别人,正是陈驰手下的第三师参谋长河上公梁赞。
热河的首府是承德,此时已经被郑金声带领的第一军包围起来,正在诱降守军。
而魏冉的大军在击败追击着奉系军队一路往东往北,来到了洮南索伦地区,但是在这里遇到了敌军的抵抗,猛攻之下损失惨重,然后又被反击,溃败上百里,敌人仍旧在追击,因此向赵书礼发了请援电。
洮南县和索伦都是东三省西部跟蒙古东部相接的地域,是东三省除了山海关外,西进河套和南下入关的要道,两年前的南口战役,就是因为奉系攻占了这里,大举南下才逼溃了冯玉祥的军队。而且这里是张作霖当年剿匪起家的地方,因此奉系对这里是很看重的,守卫着重兵。
但是让赵书礼奇怪的是,此时的奉系内部不稳定,张作霖已经死亡了,虽然还没有公开出来,但高层是知道的,他们恐怕无心跟赵书礼在这个地区死磕,而驻守洮索地区的奉军将领张海鹏,不是什么厉害的人物,怎么就能突然反击并击败魏冉带领的骄兵呢。但是事情已经发生了,赵书礼还是做了一个决定,电令陈驰立刻带第三师主力北上洮南县,援助魏冉同时一定要攻陷此地。而承德之敌,交由郑金声继续包围,争取和平劝降。
······
热河特别区历史上属于蒙古地区,但是地理上跟东三省更加紧密,因为跟东三省一样属于大兴安岭东部延伸。清前期这里是哲里木,科尔沁,库伦等蒙古王旗的领地,清末开始放恳,大量汉人迁居这里,开垦草原,尽管开拓出了大片的田地,但是也破坏了环境,原本水草丰美的科尔沁草原竟然出现沙化的迹象,后来更是发展成为著名的科尔沁沙地,年年威胁着北京。
热河的首府是承德,这个后世著名的避暑胜地,原本修建是为了稳定蒙古人,当初定期的清朝皇帝会在这里会见蒙藏的领主活佛王爷等大贵族。同时为了笼络这些凶悍的民族,康熙开始在承德修筑了大大小小的各种寺庙,承德便也成了一个古文物聚集的地方。
这正是为什么赵书礼不愿意强攻这里的原因,但同时不能强攻也让陈驰非常的难受,他的军队刚刚扩充,从三千到了八千。而且他对这个扩充非常满意,因为赵书礼给他的不是新兵,全都是精锐的老兵。骑兵旅是李三江起家的部队,当初给陈驰调拨的时候还费了很大的口舌,因为李三江肯定不舍得吗。炮兵是本来第一军直属的炮兵旅,这可是整个第五集团军唯一的一个旅建制炮兵部队,赵书礼如此厚爱怎么能让陈驰不满意呢。
当然唯一不满意的就是没仗打,为此陈驰已经不止一次的发电请求调到魏冉的军队去呢。总算是如愿了,不是调到魏冉军,而是去独挑大梁,攻打洮南县。
洮南地区是当初张作霖起家的地方,奉天和吉林省交界之处,现在则是第五集团军进入东北地区腹地的必经之地,如果攻陷了这里,赵军将能够直接杀入吉林省,将黑龙江吉林奉天三省一切为二,占据有利的地理态势。更重要的是,这里已经属于东三省范围,如果攻入这里,意味着第五集团军将是数十年来第一个攻入奉系东北的内地军队。
一接到这个命令,陈驰相当满意,心中也十分的亢奋,毫无疑问攻陷这里将是一件大功,但更重要的是,陈驰判断这里将有一场硬仗要打,赵书礼跟他说的,做别人想做却做不到的事情才是最成功的,陈驰深深认同这句话,眼前的洮南可不就符合这样的条件吗,魏冉十万军队在这里吃瘪还被追击了百来里,连同围攻索伦的军队都被一起赶走,狼狈不堪。而现在他陈驰来了,他要做到看到,攻击,打败,占领,这是唯一的目标。
八千大军,一大半是骑兵部队,从承德出发,以急行军的姿态往洮南奔去。7月10日开拔,15日已经抵达了洮南县城之下,当然能有此速度的原因,也是因为他的部队中新配备的骑兵的原因,这是最精锐的骑兵部队,没人三匹马。这样一来,平摊下来陈驰可以做到自己的所有士兵每人两匹马,虽然有不少人不会骑马,但是他坚决不等,掉队的,自己找队伍,大部队一刻也不耽误。甚至期间还帮助魏冉消灭了三百追兵,让陈驰奇怪的是,这三百追兵虽然作战方式上有三分奉军的影子,但是更加规范细致和迅速。始一接触,他没有在意,就按照打普通奉军的方式来打他们,直接就用骑兵冲击,可没想到在极短的时间里,这支部队就做好了攻防转换,摆开了阵势架设好了机枪阵地严阵以待。最后陈驰硬是付出了几百骑兵后,才认真下来,调集炮兵上来轰击了一刻钟,才算消灭了这股敌兵。
这小股冯军让陈驰收起了轻慢之心,奉系能纵横北方,盘踞东北,最终占据北京看来绝不是偶然。弄不好这股军队就属于奉军中的精锐,直属于张学良指挥的那部分军队吧。如果奉军都是这样,陈驰甚至客观的判断,自己的实力恐怕都拿不下洮南,因为据说洮南现在驻扎着这样的军队两千多,又是防守,硬拼恐怕要付出惨重的代价。这是客观的分析,有一种人从来就不相信自己会失败,陈驰就是这样一种人,于是跟他还是果断的下令前进了。
洮南县城,跟许许多多普通的中国县城一样,四四方方坐落在辽阔的东北平原上。
按说这里无险可守,但为何魏冉会在这里吃瘪呢?陈驰不敢大意,他是一个骄傲的人,但不代表他是一个莽夫。
大军进入洮南县五里处,陈驰不让军队休息,立即命令修筑防线,然后命令包小松旅前出占领并原地修筑攻击的前进阵地。
毫不夸张的说,第五集团军跟其他几个集团军相比,绝对是最正规的,当然也是目前中国最正规化的部队。只见命令下达后,各团迅速进入指定的地域,构筑起阵地工事。动作标准,反应迅速,丝毫没有显现长途跋涉后的疲态。当阵地构筑好后,陈驰才下令大部分士兵可以休息,但必须保持警戒。
然后他开始视察起了阵地,他的阵地一共修筑了三层,每层相隔三百米,这个距离即可以在失败的时候从容后撤,也可以在敌人攻击到的时候,让机步枪火力达到最大。
第一层阵地是机枪阵地,当然不全都是机枪,只不过大多数机枪都配属在这里,选择坚固或有利的地形布设,还要形成交叉密集的火力点。这些都不是难事,按照训练大纲严格训练的第三师士兵完全可以做到这点。
这个阵地上的机枪有两种,一种是苏联当初答应援助给赵书礼,后来经过亲自面见史太林后才要到的机枪厂出品的俄制1905/10式马克沁重机枪,另一种是德国人到来后引进的捷克出产的机枪,这款机枪1926年被捷克选择作为制式武器,同时因为捷克跟德国的渊源德国人选择把这款机枪引入绥西,建立机枪厂专门生产,还给了捷克人专利费得到许可。
俄制1905/10式机枪是一在种│马克沁机枪,属于重机枪,本来是沙俄在1905年设计制造的,最初的1905式重约31公斤,全铜制的冷却水筒注满水后枪体重约35.4公斤。不过很快沙俄就将这款机枪做了改进,大量使用钢制构件,将重量降低到了18公斤,并开始使用一种改进型枪架,这种枪架配有两个小轮以及配有防护盾。这种枪架可以让m1910根据需要选择使用三脚架或车轮作为稳固支撑,车轮还能帮助机枪手快速移动机枪,后来这款机枪被苏军接受和大量使用在卫国战争中非常显眼。捷克式机枪则是一款纯粹的轻机枪,采用弹夹供弹,这本是一个缺点,因为换弹夹必然导致持续火力的中断。但是这个时期军械制造领域的观点是,轻机枪本来就不是为了提供持续压制火力的,压制的任务应该是重机枪的。因此这款机枪才能得到捷克人的认可,而且他的性能确实不凡,丝毫不输于美国的勃朗宁机枪,并且在日后被英国人也选为制式武器,在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英联邦军队中大量装备,被称为布伦式机枪,也是二战明枪。
但德国人之所以选择这款武器,除了他优良的性能外,德国人更是为了要做实验,一战后德国不被允许装备和制造重机枪,因此研究一款性能不亚于重机枪的轻机枪就成了他们的必然选择。德国人在跟赵书礼合作建造的工厂中,已经实验和改进了十几款世界各国的轻机枪,最后在赵书礼的催促下才把捷克式作为第一款量产型开始生产。此时已经生产了八百多挺,陈驰的师中就装备了一百挺。
对于构件阵地等等事情,陈驰比任何一个基层军官都更熟悉,因为他也是从这一步过来的,而且他更会灵活运用。于是在查看了阵地后,他稍稍指正了下轻重机枪的搭配比例和位置后,又去看了火炮阵地。
火炮现在在鄂尔多斯的火炮工厂也有量产,一共有两款,一款同样是苏联援助的机器设备所生产的,目前年产量两百门。这款火炮是1910/30式152毫米野战榴弹炮,本来是由法国在一战前为俄军设计的,德国人到来后对该炮进行了改进,结合了加农炮和榴弹炮的特点,能够发射各种类型的炮弹,并采用了重量较轻的炮架,可以分别用马匹和机动车辆牵引。
还有另一种大炮是款轻型的78mm口径野战加农炮,本来是德国一战中使用的制式火炮,同样经过了德国工程师采用最新的设计思路和工艺进行了改进,性能更加优良,更重要的是移动方便,非常适合拥有大量马匹的绥察蒙军队使用。
两款火炮一个射程7公里,一个16公里,因此阵地并不在一处,陈驰视察后指示炮兵部队加强防御力度,他担心敌人会派人来袭击炮兵,如果是他就会这么做,因为任由炮兵轰击,再坚固的城池也守不住。
一晚上就这么平静的过去了,没有偷袭,没有攻击。
这让陈驰觉得太不正常了,第二日等自己的部队休息好了后,陈驰没有选择立即攻击,而是派人打着白旗去城内劝降。结果是,信使还没有回来,对方就开始炮击,并且还出动了十几架轰炸机。
好在轰炸机没有找到隐秘藏好的炮兵阵地,在对步兵阵地一阵狂轰滥炸和扫射后,扬长而去。陈驰很生气,但他还在忍着,傍晚信使才回来。没带来什么有用的消息,说城内的守军有些怪异,不管是军官还是士兵根本不跟他说话,他一进城就被人软禁起来,等到太阳下山后,才放了回来。
但是这个信使却凭借自己的印象把城防图画下了一部分,正是他经过的城西部分。
这个信使倒也机灵,他不是别人,正是陈驰手下的第三师参谋长河上公梁赞。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穿越之大民国》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穿越之大民国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