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四十二节 扩大侵华
目录:穿越之大民国| 作者:狂人阿Q| 类别:历史军事
[正文]二百四十二节 扩大侵华
------------
张学良已经回国了,他的飞机经过苏联在新疆降落,然后第一时间返回了东北,到锦州接过了万福麟的指挥权。
接下来张学良不停的下令,马占山还好说,他是胡子出身,对东北军忠心耿耿,对万福麟或许不服气,但是张学良是张作霖的儿子,在他看来,只要东北军还姓张,他就愿意付出他的忠心。因此马占山在吉林跟日军的激战是认真地,没有丝毫保存实力的后手。
但是宋哲元就不同了,尽管张学良一到锦州,他立马就表示服从张学良的指挥。但是张学良让他调兵进入出关,他却迟迟不肯,表示现在河北地区同样危机,日本人随时可以从天津攻击过来。现在的整个天津,都被日军占领了,而宋哲元的军队没怎么抵抗。
对宋哲元的表现,张学良没有丝毫办法,他又求助于塞北军,求助于他的义弟赵书礼。可是他派去的使者,并没有得到接见。赵书礼再次避政了。
赵书礼的避政看的懂的人不多,张学良看不懂,其他军阀也看不懂,但是一个人看的懂,那就是蒋价石。因为赵书礼的秘使现在就在南京他的官邸,整天催促他呢。
赵书礼要求蒋价石立刻向日本下最后通牒,要求日本撤出东北的军队,撤出侵入天津的海陆军,否则就意味着战争,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对日宣战了。可是蒋价石却始终不愿意发出这个强烈的通牒,他说如此的话。就把中日都逼入了死地,没有任何回旋的余地了。他的做法是,向国联申诉,请求国联裁决。
国联确实受理了中国代表的申诉。他们裁决日本人无理,也要求日本人撤军。
但是日本的态度是十分蛮横的,此时的日本已经是军人执政了,整府只是一个傀儡而已。***他们已经完成了法黑斯化,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工业已经转产,他们的海陆军都处在历史上的高峰,也就是说他们已经做好了战争准备。这种情况下。指望狂热的日本军人色彩浓厚的整府撤出军队,恐怕是不可能的事情。
为了表示对国联裁决的不满,也有不愿意在受制于国联的考虑,日本宣布推出国联。继德国意大利之后第三个退出了国联。
得到日本人退出国联的消息。赵书礼大喜,日本人自己把自己推到了国际社会的边缘,这已经为他将来的战败埋下了伏笔。
但是赵书礼等待的张学良东北军还没有出现好的迹象,赵书礼指望张学良立刻整合东北军,接着在东北跟日军发生大规模战斗。然后逼迫日本人发动更大规模的攻击,最好是进攻中国其他地区,把七七事变变成全面的侵华,到时候就是全国一致抗日的时候了。可是张学良再一次显示了他的无能。看来这几年在西方他没有什么进步,对宋哲元的阳奉阴违。他没有任何办法。同时战略上也是低下无比,马占山在吉林戮战的时候。他在锦州却消极防御,根本不做反击,让马占山孤军奋战损失惨重。反而是把希望寄予外界,既想得到中央的支持,又希望塞北军再次出兵。
可是在赵书礼看来,塞北军出兵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时机不成熟。其实现在他的内心是十分的矛盾的,他寄希望中日战争不发生,或者在晚几年发生,又十分渴望马上就轰轰烈烈的全面战争。不发生战争自然是好事,但是这是不可能的,那么就让他立刻马上激烈的发动吧,这看起来十分之疯狂,但其实却是赵书礼理性的思考。九一八的时候,虽然塞北军赢了,但是造成的损失是很严重的,尤其是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老实说要不是九一八,那么塞北的通货膨胀不会像如今这么严重。
他实在是不希望在发生一次短暂的影响经济的战争了,在他看来,要打就要一劳永逸的彻底打垮日本,乘着二战的大势扶摇而上,达到国家崛起的目的。因此他现在就是要等蒋价石的宣战宣言,否则他不愿意出兵。
但是蒋价石还在通过列强国调节,他还是不希望发生战争,因为他的军队还没有准备好。中央军在1927年后,跟苏联决裂,军队中的苏联顾问纷纷回国,蒋价石开始成从德国聘请顾问。赵书礼遇刺后,他更彻底的对中央军进行改制,更加下力气聘请德**事顾问,帮助他编练军队,培养军官。而此时恰逢黑特勒上台,不知道出于什么考虑,或者是出于夹攻苏联的考虑,他非常热衷于跟中国的军事合作,派出大量得力人手,从方方面面帮助蒋价石建立德式武装,这些武装名曰德械师。但是现在蒋价石仍然没有准备好,他的中央军现在只有不到十个师的德械师,而他希望拥有四十个德械师在跟日本进行战争。
赵书礼希望全面战争,需要蒋价石来宣战,但是蒋价石希望军备完善后在打仗,现在他希望能和平解决。
这真是死结啊。
尽管一时间各方意见不同意,但是各自却在做着战争的准备,塞北的军队动员令已经下达,军队进入紧急状态。但是外人认为他是要趁火打劫,抢夺东北军的地盘。甚至日本人也在做着跟塞北军同时攻击中国其他军阀的打算,当然日本人不傻,他们也做着塞北军突然攻击他们的预案。
而蒋价石则在南京积极的修筑各种防御设施,打算一旦日本进攻,南京守不住的情况下,也要大力杀伤日军。其他军阀派遣的军队,在中央接受整编和训练,随时准备着上前线。
而日本人也有应对,他们有希望发动全面战争的,这样的焦灼不是军人希望看到的,他们要的是轰轰烈烈来一场大战。但是军方的头目虽然激进,但是他们也是政客,他们的目的同样是利益。如果能用小的代价得到大的利益,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话,他们也不想费事。因此他们并不想跟中国立刻发生全面战争,他们希望先把东北吞并后,然后以东北为基地,进行下一步的侵略。
这需要中国政fǔ的妥协,于是他们筹划了下一个行动。
他们的目的定在了华北和上海,在华北是为了向张学良施压,让他接受现状。而在上海则就是向蒋价石施压了,让蒋价石打消武力对抗日本的妄想,要让中国中央屈服。
于是华北事变和上海事变发生了。
在华北,他们扶持白坚武组建了华北自治整府,宣布河北省脱离东北军统治,为独立的合法的中国地区整府。在上海,他们的海军陆战队开进了租界,并向租界外有中国驻军的地区前进,步步紧逼中国驻军,这是红果果的挑衅。
对两个事变,媒体纷纷以日本扩大侵华为标题来宣传,中国的民心更加激烈起来。
但是相关势力却做了不同的选择。(。。)
------------
张学良已经回国了,他的飞机经过苏联在新疆降落,然后第一时间返回了东北,到锦州接过了万福麟的指挥权。
接下来张学良不停的下令,马占山还好说,他是胡子出身,对东北军忠心耿耿,对万福麟或许不服气,但是张学良是张作霖的儿子,在他看来,只要东北军还姓张,他就愿意付出他的忠心。因此马占山在吉林跟日军的激战是认真地,没有丝毫保存实力的后手。
但是宋哲元就不同了,尽管张学良一到锦州,他立马就表示服从张学良的指挥。但是张学良让他调兵进入出关,他却迟迟不肯,表示现在河北地区同样危机,日本人随时可以从天津攻击过来。现在的整个天津,都被日军占领了,而宋哲元的军队没怎么抵抗。
对宋哲元的表现,张学良没有丝毫办法,他又求助于塞北军,求助于他的义弟赵书礼。可是他派去的使者,并没有得到接见。赵书礼再次避政了。
赵书礼的避政看的懂的人不多,张学良看不懂,其他军阀也看不懂,但是一个人看的懂,那就是蒋价石。因为赵书礼的秘使现在就在南京他的官邸,整天催促他呢。
赵书礼要求蒋价石立刻向日本下最后通牒,要求日本撤出东北的军队,撤出侵入天津的海陆军,否则就意味着战争,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对日宣战了。可是蒋价石却始终不愿意发出这个强烈的通牒,他说如此的话。就把中日都逼入了死地,没有任何回旋的余地了。他的做法是,向国联申诉,请求国联裁决。
国联确实受理了中国代表的申诉。他们裁决日本人无理,也要求日本人撤军。
但是日本的态度是十分蛮横的,此时的日本已经是军人执政了,整府只是一个傀儡而已。***他们已经完成了法黑斯化,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工业已经转产,他们的海陆军都处在历史上的高峰,也就是说他们已经做好了战争准备。这种情况下。指望狂热的日本军人色彩浓厚的整府撤出军队,恐怕是不可能的事情。
为了表示对国联裁决的不满,也有不愿意在受制于国联的考虑,日本宣布推出国联。继德国意大利之后第三个退出了国联。
得到日本人退出国联的消息。赵书礼大喜,日本人自己把自己推到了国际社会的边缘,这已经为他将来的战败埋下了伏笔。
但是赵书礼等待的张学良东北军还没有出现好的迹象,赵书礼指望张学良立刻整合东北军,接着在东北跟日军发生大规模战斗。然后逼迫日本人发动更大规模的攻击,最好是进攻中国其他地区,把七七事变变成全面的侵华,到时候就是全国一致抗日的时候了。可是张学良再一次显示了他的无能。看来这几年在西方他没有什么进步,对宋哲元的阳奉阴违。他没有任何办法。同时战略上也是低下无比,马占山在吉林戮战的时候。他在锦州却消极防御,根本不做反击,让马占山孤军奋战损失惨重。反而是把希望寄予外界,既想得到中央的支持,又希望塞北军再次出兵。
可是在赵书礼看来,塞北军出兵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时机不成熟。其实现在他的内心是十分的矛盾的,他寄希望中日战争不发生,或者在晚几年发生,又十分渴望马上就轰轰烈烈的全面战争。不发生战争自然是好事,但是这是不可能的,那么就让他立刻马上激烈的发动吧,这看起来十分之疯狂,但其实却是赵书礼理性的思考。九一八的时候,虽然塞北军赢了,但是造成的损失是很严重的,尤其是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老实说要不是九一八,那么塞北的通货膨胀不会像如今这么严重。
他实在是不希望在发生一次短暂的影响经济的战争了,在他看来,要打就要一劳永逸的彻底打垮日本,乘着二战的大势扶摇而上,达到国家崛起的目的。因此他现在就是要等蒋价石的宣战宣言,否则他不愿意出兵。
但是蒋价石还在通过列强国调节,他还是不希望发生战争,因为他的军队还没有准备好。中央军在1927年后,跟苏联决裂,军队中的苏联顾问纷纷回国,蒋价石开始成从德国聘请顾问。赵书礼遇刺后,他更彻底的对中央军进行改制,更加下力气聘请德**事顾问,帮助他编练军队,培养军官。而此时恰逢黑特勒上台,不知道出于什么考虑,或者是出于夹攻苏联的考虑,他非常热衷于跟中国的军事合作,派出大量得力人手,从方方面面帮助蒋价石建立德式武装,这些武装名曰德械师。但是现在蒋价石仍然没有准备好,他的中央军现在只有不到十个师的德械师,而他希望拥有四十个德械师在跟日本进行战争。
赵书礼希望全面战争,需要蒋价石来宣战,但是蒋价石希望军备完善后在打仗,现在他希望能和平解决。
这真是死结啊。
尽管一时间各方意见不同意,但是各自却在做着战争的准备,塞北的军队动员令已经下达,军队进入紧急状态。但是外人认为他是要趁火打劫,抢夺东北军的地盘。甚至日本人也在做着跟塞北军同时攻击中国其他军阀的打算,当然日本人不傻,他们也做着塞北军突然攻击他们的预案。
而蒋价石则在南京积极的修筑各种防御设施,打算一旦日本进攻,南京守不住的情况下,也要大力杀伤日军。其他军阀派遣的军队,在中央接受整编和训练,随时准备着上前线。
而日本人也有应对,他们有希望发动全面战争的,这样的焦灼不是军人希望看到的,他们要的是轰轰烈烈来一场大战。但是军方的头目虽然激进,但是他们也是政客,他们的目的同样是利益。如果能用小的代价得到大的利益,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话,他们也不想费事。因此他们并不想跟中国立刻发生全面战争,他们希望先把东北吞并后,然后以东北为基地,进行下一步的侵略。
这需要中国政fǔ的妥协,于是他们筹划了下一个行动。
他们的目的定在了华北和上海,在华北是为了向张学良施压,让他接受现状。而在上海则就是向蒋价石施压了,让蒋价石打消武力对抗日本的妄想,要让中国中央屈服。
于是华北事变和上海事变发生了。
在华北,他们扶持白坚武组建了华北自治整府,宣布河北省脱离东北军统治,为独立的合法的中国地区整府。在上海,他们的海军陆战队开进了租界,并向租界外有中国驻军的地区前进,步步紧逼中国驻军,这是红果果的挑衅。
对两个事变,媒体纷纷以日本扩大侵华为标题来宣传,中国的民心更加激烈起来。
但是相关势力却做了不同的选择。(。。)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穿越之大民国》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穿越之大民国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