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七十六节 沈阳会战(8)
目录:穿越之大民国| 作者:狂人阿Q| 类别:历史军事
三百七十六节 沈阳会战(8)
“快快,鬼子又冲上来了,快换枪管!”
辽宁鞍山阵地,杨虎城军孙蔚如部某师,现在孙蔚如的三万大军终于全部赶到了鞍山。
带着石棉手套的送弹手动作十分娴熟,只用了十分钟就让机枪再次响了起来。
他们这机枪外形非常拉风,圆形的枪管外还有一层套管,套管上密集的钻孔有规律的排列着,最重要的是枪下有一个支架非常拉风,三角形非常的酷,一种金属时代的感觉。配上这枪架后,机枪的威力虽然没有增大太多,但是稳定性和准确性却增强了,完全比得上重机枪。
随着嘶嘶的声音,又一波日军被打下去了。他们这处阵地位于一个小山头上,架设了十三挺他们这种新机枪,完全就是一个地狱一般的所在,日军的尸体几乎填满山脚了。
“呼,这腾老虎真是不错啊,关键时刻靠得住啊。”
打完一整条弹链,看着撤退的敌军,机枪手叹了口气道。他们使用的这种机枪正是滕虎忱生产的,上面打着tmg40的标志,‘t’代表腾,所以大家就直接给他起了个名字叫做腾老虎,这其实也滕虎忱本人的外号。
“我听说德国佬也在用这种枪,德国货还是够劲啊。哪像捷克式,一个弹夹才二十发,换弹夹就烦死人了。”
送弹手调侃着说道。杨虎城军队因为经济条件所限,机枪大炮这种武器相比塞北还是比较缺少的,于是这次他们到鞍山后,很快得到了很多新装备的补充,所以有幸装备了大量的tmg40机枪,这款机枪正是由德国mg34改造来的,可以作为轻机枪也可以作为重机枪来用,是一种通用机枪,但是威力却不输于大多数的重机枪,射速上也不想让,确实是一款好枪。现在滕虎忱同时扩建了三条生产线,投产后可以年产四万只机枪,经过大家的认可,塞北军正在计划替换所有老机枪。淘汰下来的机枪用于支援国内其他部队,而自己将统一使用这种可以使用步枪弹的机枪。
目前在激烈的东北战场上,这款机枪的装备量已经超过了一万只,占据了机枪总数的相当一部分。随着其他老旧机枪的损坏,更换的速度还在加快。在东北战场上,不仅是塞北军自己的部队,其他正面部队也在大量使用。
打出名气的不仅是这款源自德国的机枪,还有一些其他武器也打出了名气,例如一款最新列入装备的苏联大炮。122mm榴弹炮,苏联1938式,可以用卡车牵引。这款火炮除了第一批实验炮是苏联提供的外,其余的都是塞北自产的。该火炮的特点是射速高,耐用,但最受塞北军喜欢的是可靠性,故障率极低。另外还有一款152mm的苏联榴弹炮也进入了塞北军的武器序列,这款炮各种性能同样很出色。以至于现在军中都流传开了一句话,那就是德国的机枪苏联的炮。
其实苏联还有另一款武器被塞北引进了,按照当初的协议,苏联人向塞北提供了不少武器的生产许可,可是真正列入生产的并不多,除了几种火炮外,还有他们的坦克。t34型坦克性能确实不错,但是塞北军中却没有成名,原因不是他不行,而是因为对手太弱,日军的坦克实在是不堪一击,现在东北战场上,日军的坦克已经找不到了,他们明白坦克实在是拿不出手,于是都调到了南方去欺负没有坦克的**去了。
鞍山阵地在孙蔚如陕西军抵达后,彻底没了后顾之忧,这三万生力军说老实话比现在的东北军作战素质还是作战斗志都要高多了,利用地利加上优势的火力,他们可以抵挡成倍的日军进攻而不露怯。
鞍山阵地稳固了,南方也先后传来好消息。
继上次歼灭三万日军后,陈驰军击退了日军组织的一次大规模进攻,战斗持续三天,再次杀伤三万多日军后,日军被迫后撤。日军后撤,塞北军紧逼。把战线往北移动了三十公里才作罢,现在塞北军距离海城已经不到六十公里了,下一季的作战计划恐怕就是要彻底歼灭海城日军了。
随着包围圈的进一步缩小,日军的情势更加不乐观了,松井石根再次被解职,临时换来了新指挥官西尾寿造大将,此人乃是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华中、华北、东北派遣军都归他统一指挥,要不是松井石根打的实在太烂,他才不会直接指挥东北方面军战斗呢。不过他的到来也宣布了松井石根的军人前途的终结,这丫从此返回日本,直到战后受审再也没有指挥过作战,只是作为一个中国通给军部提供一些参考意见而已。
西尾寿造到来后,立马开始收缩兵力,同时做出了暂时结束目前战局的想法,他向上面汇报,希望大本营同意,放弃救援沈阳的计划,并且允许他们撤退。西尾认为,沈阳完全没有救援的可能了,并且这里有可能是对方留下的诱饵,根本目的就在于打援。同时西尾非常坦诚的承认了,日军在东北目前实质上已经失败了。他倒是干脆,当然也跟前面的战斗是松井石根指挥的有关,承认别人的失败谁都拿得出魄力。
于是西尾孤注一掷,收缩所有的兵力,打算直接从南方突围,然后撤退到旅大休整。
既然要往南走,各方自然要顾忌到对方的追击,他在鞍山城外留下了一个旅团牵制,在他看来,对付东北军一个旅团足够了。对东边的十余万胡田兵团,他则留下了一个师团加上一些独立联队共三万人,他认为如果仅仅是防御的话,也足够了。然后带领剩余的近二十万人,往南攻击。
此时塞北军完全是摆开了攻势的态势的,陈驰加上高凤举军、李三江军也是接近二十万人正面摆开,陈驰希望立马发动总攻,趁日军发动反攻的势头,果断的反击。陈驰认为这是个好机会,因为此前日军一直摆开防御态势,让塞北军的攻击始终不能奏效。可是高凤举,却下令撤退,一直退到大石桥。
高凤举什么目的,陈驰自然看的懂,但是他很看不上这种作战方式。能硬碰硬的打败敌人,干嘛非得搞什么层层阻击呢,太不爽快了。这是男人打的仗吗,津津算计没搞头。但是陈驰也不得不承认高凤举的指挥效果是不错的,一路撤退,有阻击,有诱敌,最终到大石桥阵地的时候,日军已经损伤了两万多人了。
塞北军退到大石桥后,战斗方式就简单多了,就是依托陈驰在这里的时候就已经修建完备的防御工事大量杀伤敌军,偶尔做局部反攻,让战局不僵化即可,根本不寻求主动攻击歼敌。他可以不着急,但是日军不能不着急,他们现在是在打通交通线啊,打不通交通线物资补给就无从获得,粮食还能去抢东北的老百姓,可是武器弹药呢,总不能拿老百姓家里的耙子吧,又不是猪八戒。
日军越是着急进攻,受到的损失就越大。
这时候西尾寿造终于明白,他的对手是一只屡经战斗,又拥有完全不输于自己军队火力的正规部队,既不是华北的宋哲元部队,也不是南方的杂牌部队,他算是理解了松井石根的处境,不是他没能力,而是对手太强。当然也不是对手强大到了无可战胜的地步,只是他们没有认识到对手的强大而做出了太多的错误判断,而战争中未必是奇谋建功,相反失败往往是因为失误,现代战争比拼的往往是哪方更少犯错误而已。
想到了这里,西尾明白了,想要全身而退是不可能了,必须有壮士断腕的勇气。
于是当机立断改变作战方式,同时给大本营去电请求海军配合。
1940年5月中旬,在胶着了十余天的大石桥战场,日军的作战方式终于发生了变化。进攻频率加大了,再也不顾惜武器弹药,拼命的跟塞北军打炮战,同时连续的反复派出步兵冲击塞北军阵地,似乎是要拼死一搏。
而此时,在西方,德军终于攻入了法国。
“快快,鬼子又冲上来了,快换枪管!”
辽宁鞍山阵地,杨虎城军孙蔚如部某师,现在孙蔚如的三万大军终于全部赶到了鞍山。
带着石棉手套的送弹手动作十分娴熟,只用了十分钟就让机枪再次响了起来。
他们这机枪外形非常拉风,圆形的枪管外还有一层套管,套管上密集的钻孔有规律的排列着,最重要的是枪下有一个支架非常拉风,三角形非常的酷,一种金属时代的感觉。配上这枪架后,机枪的威力虽然没有增大太多,但是稳定性和准确性却增强了,完全比得上重机枪。
随着嘶嘶的声音,又一波日军被打下去了。他们这处阵地位于一个小山头上,架设了十三挺他们这种新机枪,完全就是一个地狱一般的所在,日军的尸体几乎填满山脚了。
“呼,这腾老虎真是不错啊,关键时刻靠得住啊。”
打完一整条弹链,看着撤退的敌军,机枪手叹了口气道。他们使用的这种机枪正是滕虎忱生产的,上面打着tmg40的标志,‘t’代表腾,所以大家就直接给他起了个名字叫做腾老虎,这其实也滕虎忱本人的外号。
“我听说德国佬也在用这种枪,德国货还是够劲啊。哪像捷克式,一个弹夹才二十发,换弹夹就烦死人了。”
送弹手调侃着说道。杨虎城军队因为经济条件所限,机枪大炮这种武器相比塞北还是比较缺少的,于是这次他们到鞍山后,很快得到了很多新装备的补充,所以有幸装备了大量的tmg40机枪,这款机枪正是由德国mg34改造来的,可以作为轻机枪也可以作为重机枪来用,是一种通用机枪,但是威力却不输于大多数的重机枪,射速上也不想让,确实是一款好枪。现在滕虎忱同时扩建了三条生产线,投产后可以年产四万只机枪,经过大家的认可,塞北军正在计划替换所有老机枪。淘汰下来的机枪用于支援国内其他部队,而自己将统一使用这种可以使用步枪弹的机枪。
目前在激烈的东北战场上,这款机枪的装备量已经超过了一万只,占据了机枪总数的相当一部分。随着其他老旧机枪的损坏,更换的速度还在加快。在东北战场上,不仅是塞北军自己的部队,其他正面部队也在大量使用。
打出名气的不仅是这款源自德国的机枪,还有一些其他武器也打出了名气,例如一款最新列入装备的苏联大炮。122mm榴弹炮,苏联1938式,可以用卡车牵引。这款火炮除了第一批实验炮是苏联提供的外,其余的都是塞北自产的。该火炮的特点是射速高,耐用,但最受塞北军喜欢的是可靠性,故障率极低。另外还有一款152mm的苏联榴弹炮也进入了塞北军的武器序列,这款炮各种性能同样很出色。以至于现在军中都流传开了一句话,那就是德国的机枪苏联的炮。
其实苏联还有另一款武器被塞北引进了,按照当初的协议,苏联人向塞北提供了不少武器的生产许可,可是真正列入生产的并不多,除了几种火炮外,还有他们的坦克。t34型坦克性能确实不错,但是塞北军中却没有成名,原因不是他不行,而是因为对手太弱,日军的坦克实在是不堪一击,现在东北战场上,日军的坦克已经找不到了,他们明白坦克实在是拿不出手,于是都调到了南方去欺负没有坦克的**去了。
鞍山阵地在孙蔚如陕西军抵达后,彻底没了后顾之忧,这三万生力军说老实话比现在的东北军作战素质还是作战斗志都要高多了,利用地利加上优势的火力,他们可以抵挡成倍的日军进攻而不露怯。
鞍山阵地稳固了,南方也先后传来好消息。
继上次歼灭三万日军后,陈驰军击退了日军组织的一次大规模进攻,战斗持续三天,再次杀伤三万多日军后,日军被迫后撤。日军后撤,塞北军紧逼。把战线往北移动了三十公里才作罢,现在塞北军距离海城已经不到六十公里了,下一季的作战计划恐怕就是要彻底歼灭海城日军了。
随着包围圈的进一步缩小,日军的情势更加不乐观了,松井石根再次被解职,临时换来了新指挥官西尾寿造大将,此人乃是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华中、华北、东北派遣军都归他统一指挥,要不是松井石根打的实在太烂,他才不会直接指挥东北方面军战斗呢。不过他的到来也宣布了松井石根的军人前途的终结,这丫从此返回日本,直到战后受审再也没有指挥过作战,只是作为一个中国通给军部提供一些参考意见而已。
西尾寿造到来后,立马开始收缩兵力,同时做出了暂时结束目前战局的想法,他向上面汇报,希望大本营同意,放弃救援沈阳的计划,并且允许他们撤退。西尾认为,沈阳完全没有救援的可能了,并且这里有可能是对方留下的诱饵,根本目的就在于打援。同时西尾非常坦诚的承认了,日军在东北目前实质上已经失败了。他倒是干脆,当然也跟前面的战斗是松井石根指挥的有关,承认别人的失败谁都拿得出魄力。
于是西尾孤注一掷,收缩所有的兵力,打算直接从南方突围,然后撤退到旅大休整。
既然要往南走,各方自然要顾忌到对方的追击,他在鞍山城外留下了一个旅团牵制,在他看来,对付东北军一个旅团足够了。对东边的十余万胡田兵团,他则留下了一个师团加上一些独立联队共三万人,他认为如果仅仅是防御的话,也足够了。然后带领剩余的近二十万人,往南攻击。
此时塞北军完全是摆开了攻势的态势的,陈驰加上高凤举军、李三江军也是接近二十万人正面摆开,陈驰希望立马发动总攻,趁日军发动反攻的势头,果断的反击。陈驰认为这是个好机会,因为此前日军一直摆开防御态势,让塞北军的攻击始终不能奏效。可是高凤举,却下令撤退,一直退到大石桥。
高凤举什么目的,陈驰自然看的懂,但是他很看不上这种作战方式。能硬碰硬的打败敌人,干嘛非得搞什么层层阻击呢,太不爽快了。这是男人打的仗吗,津津算计没搞头。但是陈驰也不得不承认高凤举的指挥效果是不错的,一路撤退,有阻击,有诱敌,最终到大石桥阵地的时候,日军已经损伤了两万多人了。
塞北军退到大石桥后,战斗方式就简单多了,就是依托陈驰在这里的时候就已经修建完备的防御工事大量杀伤敌军,偶尔做局部反攻,让战局不僵化即可,根本不寻求主动攻击歼敌。他可以不着急,但是日军不能不着急,他们现在是在打通交通线啊,打不通交通线物资补给就无从获得,粮食还能去抢东北的老百姓,可是武器弹药呢,总不能拿老百姓家里的耙子吧,又不是猪八戒。
日军越是着急进攻,受到的损失就越大。
这时候西尾寿造终于明白,他的对手是一只屡经战斗,又拥有完全不输于自己军队火力的正规部队,既不是华北的宋哲元部队,也不是南方的杂牌部队,他算是理解了松井石根的处境,不是他没能力,而是对手太强。当然也不是对手强大到了无可战胜的地步,只是他们没有认识到对手的强大而做出了太多的错误判断,而战争中未必是奇谋建功,相反失败往往是因为失误,现代战争比拼的往往是哪方更少犯错误而已。
想到了这里,西尾明白了,想要全身而退是不可能了,必须有壮士断腕的勇气。
于是当机立断改变作战方式,同时给大本营去电请求海军配合。
1940年5月中旬,在胶着了十余天的大石桥战场,日军的作战方式终于发生了变化。进攻频率加大了,再也不顾惜武器弹药,拼命的跟塞北军打炮战,同时连续的反复派出步兵冲击塞北军阵地,似乎是要拼死一搏。
而此时,在西方,德军终于攻入了法国。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穿越之大民国》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穿越之大民国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