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百五十三章 大范围迂回穿插
目录:抗日之我为战神| 作者:风雪云中路| 类别:历史军事
在这种比较保守的思维方式之下,先解决察东的二十六师团,也就成了陈翰章的首选决定.而这个选择,至少在目前看是整个西进作战所有的战术之中,最为稳妥的一个选择。同时对整个南部战线,也是一个两利的战术。
先解决二十六师团,也就相当于与在热南向张家口一线发起攻击的部队,形成两翼的配合。对正南发起攻击的部队,也是一个配合。但是这种做唯一的优点,在杨震看来也就是稳定。小纵深的穿插突击,对此次战局优点,并没有陈翰章预想的那么大。
对于陈翰章的这种相对有些保守的想法,杨震不能说不对。因为战场上的不可预见性因素实在是太多了,谁又能在还要横穿整个阴山山脉的情况之下,保证深入敌后的装甲突击集群,能在最短的时间之内解决战斗?
装甲兵不是步兵,作战是需要大量后方物资支援的。尤其是油料,对后勤的依赖性很大。一旦油料消耗干净,这些坦克就等于没有了腿的战马。怎么样尽快的解决当面之敌,保证突击集群补给线,是每一个指挥员都应该考虑的。
外行看战术,内行看后勤,这就是现代化的战争。有了现代化的装备,好处自然是显而易见。但是这后勤压力,也是相当沉重的。没有一个现代化、系统化的后勤体系,单纯的依靠过去那种走那吃那的做法,根本就无力承担现代化战争的消耗。
陈翰章在战术选择上的保守,也正是出于对大规模装甲集群作战后勤补给上的担忧。所以杨震不能说他的这个选择不对,但是事情不能全都这么看。现代化的装备如果还采取老的战术,那么自己费那么大的苦心搞来这么多的装备做什么?
装备水平上去了,人的思维也要跟得上装备的发展,才能让这些现代化的装备发挥最大的作用。否则这些现代化的装备,根本无法发挥它们应该有的作用。坦克只有将它的性能完全发挥,才能真正的成为一种国之利器。
沉思良久,杨震放下手中陈翰章草拟的作战计划道:“老陈,你有没有考虑过,将装甲一师全部投入到向日军纵深穿插上。而将装甲一旅加强两个独立坦克营,配合步兵从正面发起攻击?按照你的这个计划,在集宁分兵之后你的两路兵力,无论那个方向的兵力,都有些过于薄弱了。”
对于杨震的想法,陈翰章犹豫了一下之后,还是坚定的道:“一号,其实我原本的想法是以一部兵力牵制归绥的日军骑兵集团,而集中主力对付晋北增援的日军。我们在缜密的调整部署,日军也同样不会老实的什么都不做,等着我们去打上门去。”
“从目前日军将二十六师团东调,部署在苏尼特右旗至正镶白旗一线的举措来看,他们已经做好了我军可能随时西进的准备。而我们在前一阶段战役之中,大规模使用了坦克穿插战术,日军华北方面军在这方面不会不做准备。”
“我感觉日军肯定会在二十六师团的背后,至少会增加一个师团的兵力。这样可以与张家口一线的日军兵力,在二十六师团身后形成一条依托地形走势的完整防线。并在二十六师团背后,构筑成第二道防线。”
“而从地形以及周边的态势来看,他们的这个第二道防线最大的可能性就是在化德和商都一线。也就是说我穿插部队,除非在突破日军防线最北端之后,直接向西然后在横穿阴山山脉转向南面。否则,我们还要面对日军的第二道防线。”
“如果单纯的依靠我们从正面突破,对于日军这种大纵深的防御态势,以日军的战斗力来看这进度会是相当缓慢的。而从我们目前面对的整体战局,以及我们手头的物资储备来看,这样对我军是最为不利的。一号,速战速决才是我们唯一的选择。”
“所以我认为装甲一师在突破日军侧翼防线之后,应该兵分两路。一路配合正面突破的部队,直插商都、化德一线。配合正面发起攻击的部队,先打他的第二梯队,也就是第二道防线。”
“将其这两个日军集团分割开来,使其两道防线之间无法相互策应,在我军的攻势之下只能各自为战。同时以一部兵力直插丰镇、陶林、凉城一线,将日军第一军的援军堵在长城以内。”
“至于归绥方面的日军骑兵集团,我建议还是以一部兵力暂时看着为好。如果他们不动,那就是一步死棋。我们可以先不用管他们,等到东部战局稳定了,抽出手来之后在逐步的解决他们。”
“如果他们向东突围,我们集中跟随装甲集群行动的骑兵部队,或是将其阻击在卓资至凉城一线,或是将其放至于察哈尔正黄旗与丰镇、凉城之间的盆地,先集中兵力解决他们,彻底解决我们的后顾之忧?”
对于陈翰章的坚持,杨震摇了摇头没有立即答复他,而是拿起红蓝铅笔沿着苏尼特左旗直至四子王旗,然后再到武川画了一条线:“老陈,如果你集中装甲一师,外加一个骑兵旅和一个摩托化步兵师的兵力,从苏尼特左旗直插四子王旗,然后直接进抵归绥眼皮子底下的武川。”
“等抢占武川至归绥一线之后,你除以部分兵力围歼归绥的日军骑兵集团之外,再集中一部分兵力利用你的机械化优势,抢占丰镇、凉城一线,将山西可能出关增援的日军兵力,堵在长城一线。这个计划,你看怎么样?”
“从苏尼特左旗到四子王旗一路都是草原、戈壁地形,除了少数内流河之外基本上无永久性的河流,相当有利于我军机械化骑兵集群的快速突破。而四子王旗到武川一线,是阴山的传统南北走向的隘口,这一线还有日军修建的简易公路可以为我所用。而一旦抢占武川,那么剩下的问题就好解决了。”
“日本人为了控制察西与绥东、绥中,在阴山南北修建了为数不少的公路。从四子王旗到武川一线,虽说公路的质量很次,但是对于我们的坦克来说,这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相对来说,反倒是归绥到武川一线,倒是更为困难一些。”
“而这种大范围的迂回穿插,也比较符合我们装甲一师的装备。t三四坦克在携带副油箱的情况之下,最大的行程三百七十公里。而t二六坦克最大的行程,也在二百公里以上。虽说在越野的情况之下,最大行程要短了七十公里,但这并不是不能接受的。”
“日军的主要防御兵力,现在看基本上都在大青山以南、以东地区,而其在大青山以北,整体防御态势还是比较薄弱的。如果我们选择大青山以北地带作为主要突破口的,那么我们的整体推进速度会相当的快。”
“另外,晋绥军区在大青山的游击支队,虽然因为实力所限无法配合我们作战。但是有他们在那一带活动,就相当于给我们安装了一双眼睛。大青山的各个南北通行隘口,敌军的布放兵力,至少我们也能掌握一个大概。”
“还有,中央已经从活动在大青山游击支队中,抽调一批得力的,对那里地形比较熟悉的干部返回延安。如果一切顺利的话,这批人下个月就会抵达延安。等这批人到了我们这里,你们就相当于有了活地图。”
“最关键的是,不仅仅是日军,甚至还包括这世界上所有的军队,现在都有一个共同的认为。那就是坦克根本无法在山区作战,尤其是阴山大青山段这么一道相对险峻一些的山地。日军根本就不会认为我们会利用坦克,从这里作为突破口。”
“所以他们的防线,基本上都部署在化德一线以东丘陵与山地之内,以及化德以南的丘陵地带。正面防线的选择上,也是部署在有利于日军防御的草原与山地结合地带的明安旗境内。其整体防御部署,基本上都是沿着阴山山脉向东延伸走向,以及察东的丘陵、山地。”
“他们这么做就是认为我军的坦克集群,是根本无法横穿阴山山脉。即便是抢占了绥北,也无法突破阴山山脉。而绥北都是草原、荒漠,也是蒙古族的主要聚居区。人烟稀少不说,境内无常年有水河流,便是连饮用水都很困难。”
“即便丢给我们,对于他们来说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至少不会伤筋动骨。他们完全可以依托阴山山脉,重新形成一条完成的防御地带。还可以拉长我们的补给线,给他们随时的反击切断我军在绥远地区部队的后方创超条件。”
“而如果单纯的依靠对地形要求少的步兵,我们也就相当于将战场的主动权交到了他们的手中。他们可以利用机动防御,来弥补兵力上的不足。从日军目前在察东布防的态势来看,他们集中了那么多的汽车中队,绝对不是只为了解决补给。”
“观点过于守旧的日军这种认识,对我们来说是一件好事。意味着如果我军选择从西北方向突破阴山山脉赴敌背后,就会达成最大的战役突然性。这是不是要比你从正面以及浅纵深,一点点的硬啃要好的多?同时付出的代价,也要小的多。”
“至于搭载摩托化步兵师的那些汽车,如果实在无法通行,可以留下一定的部队保护,先放在四子王旗一线。以一部分步兵搭载坦克,一部步兵随后跟上。我们的坦克,尤其是那九十辆t三四坦克,搭载一些步兵和物资还是足够的。”
“老陈,你的担心我明白。但是我们对于战术的研究,要更多的考虑尽可能的发挥我们手中装备的所有长处。坦克的优势,并不单单是在正面掩护步兵发起攻击。而这种武器最大的优点,也不单纯的就是装甲防护力。”
“这种武器最大的长处,就是将防护力与火力以及机动力形成了相对完善的结合。而苏制坦克我们不能只看到它的人机功效差,而忽视了其他的优点。三百七十公里的最大形成,用于小纵深迂回穿插,是不是有些lang费了?”
先解决二十六师团,也就相当于与在热南向张家口一线发起攻击的部队,形成两翼的配合。对正南发起攻击的部队,也是一个配合。但是这种做唯一的优点,在杨震看来也就是稳定。小纵深的穿插突击,对此次战局优点,并没有陈翰章预想的那么大。
对于陈翰章的这种相对有些保守的想法,杨震不能说不对。因为战场上的不可预见性因素实在是太多了,谁又能在还要横穿整个阴山山脉的情况之下,保证深入敌后的装甲突击集群,能在最短的时间之内解决战斗?
装甲兵不是步兵,作战是需要大量后方物资支援的。尤其是油料,对后勤的依赖性很大。一旦油料消耗干净,这些坦克就等于没有了腿的战马。怎么样尽快的解决当面之敌,保证突击集群补给线,是每一个指挥员都应该考虑的。
外行看战术,内行看后勤,这就是现代化的战争。有了现代化的装备,好处自然是显而易见。但是这后勤压力,也是相当沉重的。没有一个现代化、系统化的后勤体系,单纯的依靠过去那种走那吃那的做法,根本就无力承担现代化战争的消耗。
陈翰章在战术选择上的保守,也正是出于对大规模装甲集群作战后勤补给上的担忧。所以杨震不能说他的这个选择不对,但是事情不能全都这么看。现代化的装备如果还采取老的战术,那么自己费那么大的苦心搞来这么多的装备做什么?
装备水平上去了,人的思维也要跟得上装备的发展,才能让这些现代化的装备发挥最大的作用。否则这些现代化的装备,根本无法发挥它们应该有的作用。坦克只有将它的性能完全发挥,才能真正的成为一种国之利器。
沉思良久,杨震放下手中陈翰章草拟的作战计划道:“老陈,你有没有考虑过,将装甲一师全部投入到向日军纵深穿插上。而将装甲一旅加强两个独立坦克营,配合步兵从正面发起攻击?按照你的这个计划,在集宁分兵之后你的两路兵力,无论那个方向的兵力,都有些过于薄弱了。”
对于杨震的想法,陈翰章犹豫了一下之后,还是坚定的道:“一号,其实我原本的想法是以一部兵力牵制归绥的日军骑兵集团,而集中主力对付晋北增援的日军。我们在缜密的调整部署,日军也同样不会老实的什么都不做,等着我们去打上门去。”
“从目前日军将二十六师团东调,部署在苏尼特右旗至正镶白旗一线的举措来看,他们已经做好了我军可能随时西进的准备。而我们在前一阶段战役之中,大规模使用了坦克穿插战术,日军华北方面军在这方面不会不做准备。”
“我感觉日军肯定会在二十六师团的背后,至少会增加一个师团的兵力。这样可以与张家口一线的日军兵力,在二十六师团身后形成一条依托地形走势的完整防线。并在二十六师团背后,构筑成第二道防线。”
“而从地形以及周边的态势来看,他们的这个第二道防线最大的可能性就是在化德和商都一线。也就是说我穿插部队,除非在突破日军防线最北端之后,直接向西然后在横穿阴山山脉转向南面。否则,我们还要面对日军的第二道防线。”
“如果单纯的依靠我们从正面突破,对于日军这种大纵深的防御态势,以日军的战斗力来看这进度会是相当缓慢的。而从我们目前面对的整体战局,以及我们手头的物资储备来看,这样对我军是最为不利的。一号,速战速决才是我们唯一的选择。”
“所以我认为装甲一师在突破日军侧翼防线之后,应该兵分两路。一路配合正面突破的部队,直插商都、化德一线。配合正面发起攻击的部队,先打他的第二梯队,也就是第二道防线。”
“将其这两个日军集团分割开来,使其两道防线之间无法相互策应,在我军的攻势之下只能各自为战。同时以一部兵力直插丰镇、陶林、凉城一线,将日军第一军的援军堵在长城以内。”
“至于归绥方面的日军骑兵集团,我建议还是以一部兵力暂时看着为好。如果他们不动,那就是一步死棋。我们可以先不用管他们,等到东部战局稳定了,抽出手来之后在逐步的解决他们。”
“如果他们向东突围,我们集中跟随装甲集群行动的骑兵部队,或是将其阻击在卓资至凉城一线,或是将其放至于察哈尔正黄旗与丰镇、凉城之间的盆地,先集中兵力解决他们,彻底解决我们的后顾之忧?”
对于陈翰章的坚持,杨震摇了摇头没有立即答复他,而是拿起红蓝铅笔沿着苏尼特左旗直至四子王旗,然后再到武川画了一条线:“老陈,如果你集中装甲一师,外加一个骑兵旅和一个摩托化步兵师的兵力,从苏尼特左旗直插四子王旗,然后直接进抵归绥眼皮子底下的武川。”
“等抢占武川至归绥一线之后,你除以部分兵力围歼归绥的日军骑兵集团之外,再集中一部分兵力利用你的机械化优势,抢占丰镇、凉城一线,将山西可能出关增援的日军兵力,堵在长城一线。这个计划,你看怎么样?”
“从苏尼特左旗到四子王旗一路都是草原、戈壁地形,除了少数内流河之外基本上无永久性的河流,相当有利于我军机械化骑兵集群的快速突破。而四子王旗到武川一线,是阴山的传统南北走向的隘口,这一线还有日军修建的简易公路可以为我所用。而一旦抢占武川,那么剩下的问题就好解决了。”
“日本人为了控制察西与绥东、绥中,在阴山南北修建了为数不少的公路。从四子王旗到武川一线,虽说公路的质量很次,但是对于我们的坦克来说,这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相对来说,反倒是归绥到武川一线,倒是更为困难一些。”
“而这种大范围的迂回穿插,也比较符合我们装甲一师的装备。t三四坦克在携带副油箱的情况之下,最大的行程三百七十公里。而t二六坦克最大的行程,也在二百公里以上。虽说在越野的情况之下,最大行程要短了七十公里,但这并不是不能接受的。”
“日军的主要防御兵力,现在看基本上都在大青山以南、以东地区,而其在大青山以北,整体防御态势还是比较薄弱的。如果我们选择大青山以北地带作为主要突破口的,那么我们的整体推进速度会相当的快。”
“另外,晋绥军区在大青山的游击支队,虽然因为实力所限无法配合我们作战。但是有他们在那一带活动,就相当于给我们安装了一双眼睛。大青山的各个南北通行隘口,敌军的布放兵力,至少我们也能掌握一个大概。”
“还有,中央已经从活动在大青山游击支队中,抽调一批得力的,对那里地形比较熟悉的干部返回延安。如果一切顺利的话,这批人下个月就会抵达延安。等这批人到了我们这里,你们就相当于有了活地图。”
“最关键的是,不仅仅是日军,甚至还包括这世界上所有的军队,现在都有一个共同的认为。那就是坦克根本无法在山区作战,尤其是阴山大青山段这么一道相对险峻一些的山地。日军根本就不会认为我们会利用坦克,从这里作为突破口。”
“所以他们的防线,基本上都部署在化德一线以东丘陵与山地之内,以及化德以南的丘陵地带。正面防线的选择上,也是部署在有利于日军防御的草原与山地结合地带的明安旗境内。其整体防御部署,基本上都是沿着阴山山脉向东延伸走向,以及察东的丘陵、山地。”
“他们这么做就是认为我军的坦克集群,是根本无法横穿阴山山脉。即便是抢占了绥北,也无法突破阴山山脉。而绥北都是草原、荒漠,也是蒙古族的主要聚居区。人烟稀少不说,境内无常年有水河流,便是连饮用水都很困难。”
“即便丢给我们,对于他们来说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至少不会伤筋动骨。他们完全可以依托阴山山脉,重新形成一条完成的防御地带。还可以拉长我们的补给线,给他们随时的反击切断我军在绥远地区部队的后方创超条件。”
“而如果单纯的依靠对地形要求少的步兵,我们也就相当于将战场的主动权交到了他们的手中。他们可以利用机动防御,来弥补兵力上的不足。从日军目前在察东布防的态势来看,他们集中了那么多的汽车中队,绝对不是只为了解决补给。”
“观点过于守旧的日军这种认识,对我们来说是一件好事。意味着如果我军选择从西北方向突破阴山山脉赴敌背后,就会达成最大的战役突然性。这是不是要比你从正面以及浅纵深,一点点的硬啃要好的多?同时付出的代价,也要小的多。”
“至于搭载摩托化步兵师的那些汽车,如果实在无法通行,可以留下一定的部队保护,先放在四子王旗一线。以一部分步兵搭载坦克,一部步兵随后跟上。我们的坦克,尤其是那九十辆t三四坦克,搭载一些步兵和物资还是足够的。”
“老陈,你的担心我明白。但是我们对于战术的研究,要更多的考虑尽可能的发挥我们手中装备的所有长处。坦克的优势,并不单单是在正面掩护步兵发起攻击。而这种武器最大的优点,也不单纯的就是装甲防护力。”
“这种武器最大的长处,就是将防护力与火力以及机动力形成了相对完善的结合。而苏制坦克我们不能只看到它的人机功效差,而忽视了其他的优点。三百七十公里的最大形成,用于小纵深迂回穿插,是不是有些lang费了?”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抗日之我为战神》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抗日之我为战神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