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百七十三章 铁妇人的威力
目录:抗日之我为战神| 作者:风雪云中路| 类别:历史军事
只是虽说在轰炸之中,正镶白旗境内的日军主要阵地遭受了惨重损失.其在正镶白旗境内的一线主阵地,连同纵深阵地百分八十受到重创。担任防御的两个联队,在轰炸之中伤亡三分之一。大部分的炮兵阵地,基本被摧毁余烬。
但二十六师团依旧利用战前华北方面军增援的大批反坦克火炮,以及在轰炸机和炮火打击之下幸存的几个炮兵阵地内的炮群,利用二线防御工事群在轰炸之中幸存的部分工事,依旧进行了顽强的抵抗。
尽管日军的抵抗极其顽强,但日军手头的所有反坦克炮,面对着虽然行动缓慢,但是却皮坚肉厚玛蒂尔达二型坦克,几乎毫无办法。抱着炸药包进行肉弹突击的步兵,却无法突破抗联步兵的掩护。
在加上雷场在轰炸之中,几乎被全部摧毁。面对着日军挖掘的反坦克壕沟,抗联战前便进行了充足的准备。工兵坦克随车携带的木料,在炮兵的火力掩护之下,快速的搭建通道。甚至在一些关键地带,直接将t二六坦克推进反坦克壕,为后续部队打开通道,所有的防御工事,在轰炸之中受到损失惨重。雷区,也在轰炸之中损失余烬。而日军几乎所有的反坦克武器,对皮坚肉厚的玛蒂尔达二型坦克几乎无可奈何。反坦克炮对这种坦克,几乎是毫无用处。无论命中的是那个部位,都无法穿透这种坦克。
打红了眼的日军甚至用三八式野炮,加装高爆榴弹近距离平射。但因为无专用穿甲弹,其使用的日制装药量并不算大的高爆榴弹,依旧无法给这种坦克造成任何的损害。挨上一发七十五毫米榴弹,最多只是让这种坦克略微停顿一下。
即便是偶尔命中这种坦克的发动机,但日军惊恐的发现,他们的命中只是让这种坦克的速度降了下来,却无法阻止他们继续行动。而自己的各个工事群,除了那些贴着地面的火力点之外,被其在近距离上用火炮一个个的精确点名。
抗联的这款英制马尔蒂达二型坦克,在日军阵地上横冲直撞,让日军拿起毫无办法。唯一的缺点就是两磅坦克炮,威力实在是有限。穿甲弹这个时候没有太大用,高爆榴弹的数量又不多。普通的杀伤榴弹,威力又有限。
这种小口径速射炮射速虽然很快,但是对付日军残存的工事群,威力还是有些太小了。只能摧毁日军野战机枪火力点。对于稍微坚固一些的工事,还得指望随行步兵的火箭筒,以及抗联新换装的八二毫米无后坐力炮,以及后面的七十六毫米野炮来摧毁。
面对着一线押上的六十辆坦克掩护大量步兵成三角阵型的轮番冲击,南线在轰炸之中被损毁严重的正镶白旗一线,二十六师团第一道防御阵地,在攻击发起四个小时之后便被全线突破。战至黄昏,日军的二道防御阵地也全线崩溃。这位铁妇人,在战场上将其皮坚肉厚的威力发挥到了最大。
甚至连指挥西线进攻集群的陈翰章,都没有想到突破会进行的如此顺利。四个小时,便突破日军防御森严的阵地,即便有浑身上下犹如铁疙瘩一样的坦克支援,但也是当初他没有想过的。
不过这一点,陈翰章没有想过,总体作战计划制定者杨震却是早就想到了。很了解地毯式轰炸威力的杨震,为什么在整个战役之中最重要的西线,攻击发起的时间是最晚的?除了其他部分的原因之外,相当大的一部分原因,就是为了这次地毯式的轰炸做好一切准备。
不让日军全部进入阵地备战,这次地毯式轰炸,那里能够取得这么大的战果?一枚一百五十公斤的高爆炸弹,对于无永备工事的日军筑垒地域摧毁能力,要远远高于除了那些超级变态,比如说目前抗联手中那门缴获的日制四百一十毫米舰炮改装来的要塞炮之外,几乎所有的普通炮弹。
但这种对即设阵地进行的地毯式无差别轰炸,夜间是无法进行的。在两军接触的情况之下,以两千米高度投弹的轰炸机群,很可能会误伤自己的部队。所以杨震将西线集群发起攻势的时间,不顾其他人的反对,整整向后延伸了几个小时。
但至少目前看,这种轰炸对筑垒地域这种防御工事群来说。尽管有些lang费的嫌疑,对抗联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负担,但是效果还算是不错。不过这种轰炸的负担,可不是抗联能够承受太多次的。
整个会战期间,这种一口气出动了三十六架战略轰炸机,对日军阵地进行覆盖式的地毯式轰炸只出现过两次。没办法,抗联没有美国人的那种实力,对付一个炮兵阵地都能来一次地毯式的轰炸。要是多次使用,抗联非破产不可。
而此战过后,陈翰章尽管也知道这次效费比并不是很高的地毯式轰炸,是总部为了西线能够尽快的取得突破而下的血本。一百多吨的炸弹,对于目前的抗联来说,可谓是一个相当不小的负担。
但是对这次轰炸产生的巨大威力,让他在几十年之后都记忆犹新。当年被炸成一片废墟的日军阵地,那些活活被震死在工事之中的日军士兵,依旧犹如在眼前的他,始终是中国战略空军的坚定支持者。
当然眼下的陈翰章,心思更多的都是放在了怎么样最大限度的利用此次轰炸的战果上。在突破正镶白旗一线防御之后,秉承着趁你病要你命原则的陈翰章,在第一时间将手中留作预备队的最后一个独立坦克营也立即投入攻击。
掩护步兵沿着第一梯队已经打开的通道,向日军纵深发起攻击。争取一鼓作气,彻底的突破正镶白旗境内日军的防线,切断二十六师团与沽源、张北日军之间的地面联系,并突破日军的纵深阵地。
但与正镶白旗境内进展相对顺利相比,在北面正镶白旗与苏尼特右旗交界处的乌兰卓尔方向发起攻击。按照计划准备直插镶黄旗,切断苏尼特右旗与正镶白旗之间日军联系,将整个二十六师团分割成两半的装甲一旅以及十七师两个团,虽然突破了一线日军的防御。
却在向纵深发展的时候,被日军死死的阻击在二线阵地与一线阵地之间。尽管负责指挥该方向的刘长顺,进行了反复的突击。但是在日军拼命顽抗之下,却是始终未能得手。在日军一二道阵地之间,陷入了苦战之中。
日军二十六师团的主要防御体系,为了向南衔接正蓝旗、太仆寺旗日军防线,并掩护身后的商都、化德一线的二道防御体系,主要都部署在正镶白旗境内。苏尼特右旗境内,只是作为侧翼防线使用。
在这个方向,只有冈村宁次后调到该方向的以一个步兵联队为基干,加强了刚从本土调来的两个独立步兵大队。两个由从东南亚转运过来的英军战利品中的二十五磅野炮,三点七英寸山炮,外加两门英制四点五英寸榴弹炮,组成了一个临时炮兵大队提供火力支援。
这个支队的主要任务,就是利用这一线阴山山脉向南延伸的多山丘陵地形,保证正镶白旗境内二十六师团主防御体系的侧翼,并监控抗联可能会迂回阴山北麓的行动。这个支队的兵力虽说不算多,但是却是整个察东日军防线向北的一个相当重要的前沿警戒哨。
而且其与南部的日军二十六师团主防御区域,形成一个完整的连接。两部防区之间,有临时公路相连,以及大片的雷场。如果不将其与二十六师团主要防御区域割断开来,会给接下来的迂回穿插带来相当大麻烦的。
装甲一旅的攻击目标,就是利用坦克集群的冲击力,快速的突破这个日军支队与二十六师团之间的结合部,切断二者之间的联系。然后以一部兵力合围这个支队,并以主力向镶黄旗一线穿插,分割日军第一道防御体系与纵深之间的联系。
考虑到整个察东地区日军整个防御态势和体系,以及兵力部署的重点部位和方向。在抗联的地毯式轰炸之中,这个方向的日军并不是抗联轰炸机的重点轰炸目标。除了部分由法制战斗机改装的攻击机配合之外,装甲一旅的攻势,主要还是依靠地面火力支援。
只是这个方向的日军防御阵地,在空中、地面双重打击之下虽说损失不轻,一线防御工事大部被摧毁,但纵深的防御体系,大致上还算是完好。最关键的是这个方向的日军,除了一线阵地之外,整个纵深防御体系的射界,居然是有相当一部分是向南的。
一线防御的工事,多以环形防御与暗堡相结合。其真正的核心工事,则全部都放在了二线纵深地带。一线的火力点以轻机枪、大正十一年式步兵炮为主。重机枪与反坦克炮的火力点,全部都放在二线阵地。
而在一二线防御阵地之间,设置了大量的梅花型火力点与倒打火力点。利用地形修改,加上人工堆积的大量反坦克障碍物,与明暗碉堡相结合。所有的暗堡,全部都是三百六十度射界的。并利用超编的重机枪与速射炮,组成单独的火力单元。每一门速射炮周边二十米之内,都至少有一挺机枪进行火力掩护。
火力部署上虽说火炮的数量不算多,但所属火炮的射程足够。尤其是英制二十五磅野炮,一万两千余米的最大射程,即便是抗联的苏制m三零式一二二榴弹炮都不如。虽说炮弹的威力不可同日而语,但是大射程却给抗联的攻击部队带来了相当多的麻烦。
这些火炮,将日军整个一二线防御地带标明了射击标尺。并不与抗联**战,而是专门用来配合机枪阵地压制抗联的步兵。前沿各个阵地与后方炮兵阵地之间,架设的通讯线路全部地下话。
一旦某一方向出现问题,立即集中火力不惜炮弹的拼命进行火力拦截。而这些火炮的掩体,没有部署在一般认为可靠的丘陵地区的反斜面阵地上。而是基本上都是在丘陵地带前的半地下工事之内,并经过仔细的伪装。炮兵阵地部署的,也相当巧妙的利用的地形的变化。
但二十六师团依旧利用战前华北方面军增援的大批反坦克火炮,以及在轰炸机和炮火打击之下幸存的几个炮兵阵地内的炮群,利用二线防御工事群在轰炸之中幸存的部分工事,依旧进行了顽强的抵抗。
尽管日军的抵抗极其顽强,但日军手头的所有反坦克炮,面对着虽然行动缓慢,但是却皮坚肉厚玛蒂尔达二型坦克,几乎毫无办法。抱着炸药包进行肉弹突击的步兵,却无法突破抗联步兵的掩护。
在加上雷场在轰炸之中,几乎被全部摧毁。面对着日军挖掘的反坦克壕沟,抗联战前便进行了充足的准备。工兵坦克随车携带的木料,在炮兵的火力掩护之下,快速的搭建通道。甚至在一些关键地带,直接将t二六坦克推进反坦克壕,为后续部队打开通道,所有的防御工事,在轰炸之中受到损失惨重。雷区,也在轰炸之中损失余烬。而日军几乎所有的反坦克武器,对皮坚肉厚的玛蒂尔达二型坦克几乎无可奈何。反坦克炮对这种坦克,几乎是毫无用处。无论命中的是那个部位,都无法穿透这种坦克。
打红了眼的日军甚至用三八式野炮,加装高爆榴弹近距离平射。但因为无专用穿甲弹,其使用的日制装药量并不算大的高爆榴弹,依旧无法给这种坦克造成任何的损害。挨上一发七十五毫米榴弹,最多只是让这种坦克略微停顿一下。
即便是偶尔命中这种坦克的发动机,但日军惊恐的发现,他们的命中只是让这种坦克的速度降了下来,却无法阻止他们继续行动。而自己的各个工事群,除了那些贴着地面的火力点之外,被其在近距离上用火炮一个个的精确点名。
抗联的这款英制马尔蒂达二型坦克,在日军阵地上横冲直撞,让日军拿起毫无办法。唯一的缺点就是两磅坦克炮,威力实在是有限。穿甲弹这个时候没有太大用,高爆榴弹的数量又不多。普通的杀伤榴弹,威力又有限。
这种小口径速射炮射速虽然很快,但是对付日军残存的工事群,威力还是有些太小了。只能摧毁日军野战机枪火力点。对于稍微坚固一些的工事,还得指望随行步兵的火箭筒,以及抗联新换装的八二毫米无后坐力炮,以及后面的七十六毫米野炮来摧毁。
面对着一线押上的六十辆坦克掩护大量步兵成三角阵型的轮番冲击,南线在轰炸之中被损毁严重的正镶白旗一线,二十六师团第一道防御阵地,在攻击发起四个小时之后便被全线突破。战至黄昏,日军的二道防御阵地也全线崩溃。这位铁妇人,在战场上将其皮坚肉厚的威力发挥到了最大。
甚至连指挥西线进攻集群的陈翰章,都没有想到突破会进行的如此顺利。四个小时,便突破日军防御森严的阵地,即便有浑身上下犹如铁疙瘩一样的坦克支援,但也是当初他没有想过的。
不过这一点,陈翰章没有想过,总体作战计划制定者杨震却是早就想到了。很了解地毯式轰炸威力的杨震,为什么在整个战役之中最重要的西线,攻击发起的时间是最晚的?除了其他部分的原因之外,相当大的一部分原因,就是为了这次地毯式的轰炸做好一切准备。
不让日军全部进入阵地备战,这次地毯式轰炸,那里能够取得这么大的战果?一枚一百五十公斤的高爆炸弹,对于无永备工事的日军筑垒地域摧毁能力,要远远高于除了那些超级变态,比如说目前抗联手中那门缴获的日制四百一十毫米舰炮改装来的要塞炮之外,几乎所有的普通炮弹。
但这种对即设阵地进行的地毯式无差别轰炸,夜间是无法进行的。在两军接触的情况之下,以两千米高度投弹的轰炸机群,很可能会误伤自己的部队。所以杨震将西线集群发起攻势的时间,不顾其他人的反对,整整向后延伸了几个小时。
但至少目前看,这种轰炸对筑垒地域这种防御工事群来说。尽管有些lang费的嫌疑,对抗联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负担,但是效果还算是不错。不过这种轰炸的负担,可不是抗联能够承受太多次的。
整个会战期间,这种一口气出动了三十六架战略轰炸机,对日军阵地进行覆盖式的地毯式轰炸只出现过两次。没办法,抗联没有美国人的那种实力,对付一个炮兵阵地都能来一次地毯式的轰炸。要是多次使用,抗联非破产不可。
而此战过后,陈翰章尽管也知道这次效费比并不是很高的地毯式轰炸,是总部为了西线能够尽快的取得突破而下的血本。一百多吨的炸弹,对于目前的抗联来说,可谓是一个相当不小的负担。
但是对这次轰炸产生的巨大威力,让他在几十年之后都记忆犹新。当年被炸成一片废墟的日军阵地,那些活活被震死在工事之中的日军士兵,依旧犹如在眼前的他,始终是中国战略空军的坚定支持者。
当然眼下的陈翰章,心思更多的都是放在了怎么样最大限度的利用此次轰炸的战果上。在突破正镶白旗一线防御之后,秉承着趁你病要你命原则的陈翰章,在第一时间将手中留作预备队的最后一个独立坦克营也立即投入攻击。
掩护步兵沿着第一梯队已经打开的通道,向日军纵深发起攻击。争取一鼓作气,彻底的突破正镶白旗境内日军的防线,切断二十六师团与沽源、张北日军之间的地面联系,并突破日军的纵深阵地。
但与正镶白旗境内进展相对顺利相比,在北面正镶白旗与苏尼特右旗交界处的乌兰卓尔方向发起攻击。按照计划准备直插镶黄旗,切断苏尼特右旗与正镶白旗之间日军联系,将整个二十六师团分割成两半的装甲一旅以及十七师两个团,虽然突破了一线日军的防御。
却在向纵深发展的时候,被日军死死的阻击在二线阵地与一线阵地之间。尽管负责指挥该方向的刘长顺,进行了反复的突击。但是在日军拼命顽抗之下,却是始终未能得手。在日军一二道阵地之间,陷入了苦战之中。
日军二十六师团的主要防御体系,为了向南衔接正蓝旗、太仆寺旗日军防线,并掩护身后的商都、化德一线的二道防御体系,主要都部署在正镶白旗境内。苏尼特右旗境内,只是作为侧翼防线使用。
在这个方向,只有冈村宁次后调到该方向的以一个步兵联队为基干,加强了刚从本土调来的两个独立步兵大队。两个由从东南亚转运过来的英军战利品中的二十五磅野炮,三点七英寸山炮,外加两门英制四点五英寸榴弹炮,组成了一个临时炮兵大队提供火力支援。
这个支队的主要任务,就是利用这一线阴山山脉向南延伸的多山丘陵地形,保证正镶白旗境内二十六师团主防御体系的侧翼,并监控抗联可能会迂回阴山北麓的行动。这个支队的兵力虽说不算多,但是却是整个察东日军防线向北的一个相当重要的前沿警戒哨。
而且其与南部的日军二十六师团主防御区域,形成一个完整的连接。两部防区之间,有临时公路相连,以及大片的雷场。如果不将其与二十六师团主要防御区域割断开来,会给接下来的迂回穿插带来相当大麻烦的。
装甲一旅的攻击目标,就是利用坦克集群的冲击力,快速的突破这个日军支队与二十六师团之间的结合部,切断二者之间的联系。然后以一部兵力合围这个支队,并以主力向镶黄旗一线穿插,分割日军第一道防御体系与纵深之间的联系。
考虑到整个察东地区日军整个防御态势和体系,以及兵力部署的重点部位和方向。在抗联的地毯式轰炸之中,这个方向的日军并不是抗联轰炸机的重点轰炸目标。除了部分由法制战斗机改装的攻击机配合之外,装甲一旅的攻势,主要还是依靠地面火力支援。
只是这个方向的日军防御阵地,在空中、地面双重打击之下虽说损失不轻,一线防御工事大部被摧毁,但纵深的防御体系,大致上还算是完好。最关键的是这个方向的日军,除了一线阵地之外,整个纵深防御体系的射界,居然是有相当一部分是向南的。
一线防御的工事,多以环形防御与暗堡相结合。其真正的核心工事,则全部都放在了二线纵深地带。一线的火力点以轻机枪、大正十一年式步兵炮为主。重机枪与反坦克炮的火力点,全部都放在二线阵地。
而在一二线防御阵地之间,设置了大量的梅花型火力点与倒打火力点。利用地形修改,加上人工堆积的大量反坦克障碍物,与明暗碉堡相结合。所有的暗堡,全部都是三百六十度射界的。并利用超编的重机枪与速射炮,组成单独的火力单元。每一门速射炮周边二十米之内,都至少有一挺机枪进行火力掩护。
火力部署上虽说火炮的数量不算多,但所属火炮的射程足够。尤其是英制二十五磅野炮,一万两千余米的最大射程,即便是抗联的苏制m三零式一二二榴弹炮都不如。虽说炮弹的威力不可同日而语,但是大射程却给抗联的攻击部队带来了相当多的麻烦。
这些火炮,将日军整个一二线防御地带标明了射击标尺。并不与抗联**战,而是专门用来配合机枪阵地压制抗联的步兵。前沿各个阵地与后方炮兵阵地之间,架设的通讯线路全部地下话。
一旦某一方向出现问题,立即集中火力不惜炮弹的拼命进行火力拦截。而这些火炮的掩体,没有部署在一般认为可靠的丘陵地区的反斜面阵地上。而是基本上都是在丘陵地带前的半地下工事之内,并经过仔细的伪装。炮兵阵地部署的,也相当巧妙的利用的地形的变化。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抗日之我为战神》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抗日之我为战神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