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大炮开兮轰他娘 第四百五十七章 斯大林的政治手段
目录:民国岁月1913| 作者:夜深| 类别:历史军事
会议结束,克里姆林宫随着革命军事委员会成员的离开又变得安静,回到办公室的斯大林抽着烟斗,默默站在窗前,眺望着远处。现在已是深夜,外面黑漆漆的一片,什么都瞧不清楚,但斯大林用他那双眼睛紧盯着前方,似乎能透过黑夜看到远处的光明。
自坐上苏维埃最高权利的宝座,斯大林从未有一个夜晚睡得安稳,他清楚的知道自己能登上权利顶峰完全是出于侥幸。当初不是机缘巧合的话,党内比他更有资格的人大有所在,尤其是被他视为大敌的托洛斯基,更是威胁到他如今地位的代表人物之一。
正因为如此,斯大林在掌握权利后就逐步开始排除异己,对党政军进行反复清洗。假如不除掉这些人,斯大林根本就不能彻底放下心来。可就算是这样,一个怎么都挥之不去的阴影始终笼罩在天空,令斯大林不敢相信任何人,更没有丝毫的安全感。
现在,中国人突然对苏维埃发动攻击,这使得斯大林原本预订好的统一解放战争再次出现变化。虽然斯大林在去年中国宣战时就知道,中苏之战总会正式爆发,所以他在私下派人联系中国高层,以达到宣战不开战的目的同时也做好了防御的准备。谁想到,战争刚一开始,中国人就长驱直入苏维埃国境,仅仅数十个小时守卫在边境的十多万红军部队就灰飞烟灭,而中国国防军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向苏维埃腹地推进,这令斯大林在摆出一副愤怒和强硬的表面背后是惶恐和不安。
斯大林是个政治老手,更是玩弄人心的天才。实际上他自己清楚,刚才会议中温什利希特所提出的有关叛徒和反动派一说究竟有多少是确切的,这个恐怕水都不敢保证。根据目前局势来判断。温什利希特所认为的那些就算是有,也绝对只是极少部分,更多的是革命军事委员会的成员内部为了推卸责任,故意夸大其词。
斯大林明白这些,可他却没有揭露,反而顺水推舟在会议上把这个调子定了下来。并且让温什利希特来负责再次清洗工作。他这样的选择实际也是无奈的,假如驳回温什利希特等人的看法,把战争爆发以来的军事失败归结为中国国防军的强大,必然会引起更大的麻烦。
其一,将导致革命军事委员会成员背负不可推卸的责任,一旦追究下去就会导致人心不稳,从而破坏现在最高苏维埃表面上的和谐稳定。
其二,这样做在政治宣传上会陷入被动,用无产阶级革命精神武装起来的布尔什维克红军怎么可能被中国人给轻易打垮呢?这种结论一旦宣布出去。将给苏维埃的统治带来极大问题,尤其是在一些直到如今依旧存在着反抗苏维埃的地区,弄不好会死灰复燃。更会让红军的士气一落千丈,影响到接下来的战争胜负。
正因为以上两个原因,斯大林才把战争开始后的溃败归咎于革命内部的叛徒和反动势力相互勾结,从而导致敌人轻易突破防线。
斯大林深信,要想蒙蔽人民,必须得骗过自己。他用这种方式把失败的原因给确定下来。以达到政治方面的稳定。同时,他在会议最后决定调集近百万军队开赴前线的命令表示了他对中国人的重视。无论如何,中国人已不再是满清时代脑袋后留着猪尾巴的黄皮猴子了,他们已经用令世界惊愕的战绩证明了他们的强大,斯大林丝毫不敢小看中国人,在耍完政治手段的同时,他必须也要在军事方面做好万无一失的准备。
“希望能挡住中国人的脚步吧……。”斯大林默默对自己这样说。在会议中,他拒绝了有关让伏芝龙方面军后撤的建议,为的也是在政治和军事角度考虑。无论伏芝龙的方面军可能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在眼下这种情况绝对不能后撤。除非战局到了非常危急的关头斯大林才会下这样的命令。因为他知道,一旦伏芝龙的方面军一后撤。远东政府的军队肯定会扑上来,此消彼长,双方的士气和战略优势就将完全发生变化,之前的部署就会成为一张废纸。
经历这几年的苦心经营,斯大林虽然已经坐稳了权利顶端的位置,但实际上党政军内部斯大林依旧感觉到威胁。只要在党政军中发生大问题,他的权利就将不稳,弄不好又一场针对自己的权利争夺战会在谁都意料不到的情况下爆发。
斯大林不是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他暂时还没有那么崇高的威望,他的统治是充满了血腥和暴力的。在很多时候,斯大林都会在猜想,那些表面上对自己唯唯诺诺的人背后是不是恨自己恨得咬牙切齿?只要自己露出破绽,这些人就会像看到机会的恶狼一般扑过来,把自己撕得粉身碎骨。
高压政治是不能长久,斯大林其实是知道这个道理。不过眼下他也只有用高压的手段来保证自己的权利稳固。除非,等一切结束,比如彻底消灭了远东政府,统一俄国,使得国内有一个稳定的环境后,他才有机会腾出手来用刚柔相济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但自苏维埃成立以来,这种稳定环境从来没有过,无论是他的前任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还是他斯大林,总是在无穷无尽的突发事件中打断计划,从而无奈投入到和敌人的斗争中去。
“要想个办法,必须要想办法……。”斯大林深深吸了口烟斗,在弥漫的烟雾中皱眉苦思,接下来的战争必然是长期和残酷的,所以他必须保证后方的稳定和权利的控制。最后,斯大林终于琢磨出了一个主意,这主意说起来也不希奇,那就是用金钱收买同志,把绝大部分人和自己捆绑在一起,成为一个稳固的团体。
一手大棒,一手胡萝卜,左手拿着手枪,右手挥舞着钞票,除此之外斯大林再无别的选择了。当即,他立即走到办公桌前按下电铃,把他最信任的卫队长保克尔给叫了进来。
保克尔是个匈牙利人,在欧洲大战中被征入奥匈帝**队参战,1916年在战争中被沙俄军队俘虏。俄国爆发革命后,作为战俘的保克尔被释放,但他并没有回到故乡,而是留了下来,并加入了布尔什维克。
保克尔这人对政治并不十分热衷,但因为他的国籍导致被派往肃反组织工作,同样由于他的工作性质使得保克尔能够接触到苏维埃上层高级干部,就此认识了斯大林。
保克尔没有政治才华,可他有一个本事是别人所没有的,那就是出色的理发技术和惟妙惟肖的喜剧天赋。因为这两点,斯大林把他调到了自己身边担任了卫队长,担任斯大林卫队长的保克尔也没让斯大林失望,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外,还时时想办法取悦斯大林,得到了斯大林的信任,成为苏维埃中枢中不可忽视的“小人物”。
把保克尔找来,斯大林让他去办一件事,那就是用金钱去收买所有最高苏维埃的高级干部。为此,斯大林决定拨款500万卢布,根据各人职务高低,以超出工资十倍的比例每月给予这些人一定的“特殊津贴”。当然,斯大林交代保克尔,必须要让这些人知道这个钱是出自斯大林的“关心”,只要他们在政治立场上和他保持一致,他斯大林可以保证这笔特殊津贴将永远发放,而且还会适当地安排各人家庭成员的工作和职务。
听完斯大林的交代,保克尔当即就答应下,匆匆离开安排此事去了。
保克尔的办事速度没让斯大林失望,仅仅两天之后,一件令苏维埃高级干部们兴高采烈的事发生了。在领到当月工资的同时,他们还拿到了一个厚厚的信封,里面装着几乎是自己一年正常收入的巨款。有了这笔钱,许多人向往已久的美妙生活终于可以实现,虽然他们都是坚定的布尔什维克党员,但布尔什维克最高的奋斗目标不就是过上幸福美满和物质极大丰富的生活么?现在只不过是提前“体验”了一下而已,这并不和他们的信念相冲突,何况收钱的时候还被告知这是斯大林同志的意思,这样一来就更让大家彻底放心了。笑容满面的把钱揣进口袋,一个个拍着胸口在保克尔面前保证一定和斯大林同志保持一致,并请转告斯大林同志,他们都是他最坚实的后盾。
消息传回到斯大林耳里后,斯大林欣慰地笑了。表扬了保克尔工作成绩后,斯大林还把保格尔的军衔向上升了一级,并让他以后一直负责这项艰巨的革命工作。
稳定好后方,斯大林就可以把全副精力投入到前线发生的战争中去,而这个时候,授命调查战况的捷尔任斯基手里拿着个黑公文包,风尘仆仆地来到了克里姆林宫。(未完待续。。)
自坐上苏维埃最高权利的宝座,斯大林从未有一个夜晚睡得安稳,他清楚的知道自己能登上权利顶峰完全是出于侥幸。当初不是机缘巧合的话,党内比他更有资格的人大有所在,尤其是被他视为大敌的托洛斯基,更是威胁到他如今地位的代表人物之一。
正因为如此,斯大林在掌握权利后就逐步开始排除异己,对党政军进行反复清洗。假如不除掉这些人,斯大林根本就不能彻底放下心来。可就算是这样,一个怎么都挥之不去的阴影始终笼罩在天空,令斯大林不敢相信任何人,更没有丝毫的安全感。
现在,中国人突然对苏维埃发动攻击,这使得斯大林原本预订好的统一解放战争再次出现变化。虽然斯大林在去年中国宣战时就知道,中苏之战总会正式爆发,所以他在私下派人联系中国高层,以达到宣战不开战的目的同时也做好了防御的准备。谁想到,战争刚一开始,中国人就长驱直入苏维埃国境,仅仅数十个小时守卫在边境的十多万红军部队就灰飞烟灭,而中国国防军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向苏维埃腹地推进,这令斯大林在摆出一副愤怒和强硬的表面背后是惶恐和不安。
斯大林是个政治老手,更是玩弄人心的天才。实际上他自己清楚,刚才会议中温什利希特所提出的有关叛徒和反动派一说究竟有多少是确切的,这个恐怕水都不敢保证。根据目前局势来判断。温什利希特所认为的那些就算是有,也绝对只是极少部分,更多的是革命军事委员会的成员内部为了推卸责任,故意夸大其词。
斯大林明白这些,可他却没有揭露,反而顺水推舟在会议上把这个调子定了下来。并且让温什利希特来负责再次清洗工作。他这样的选择实际也是无奈的,假如驳回温什利希特等人的看法,把战争爆发以来的军事失败归结为中国国防军的强大,必然会引起更大的麻烦。
其一,将导致革命军事委员会成员背负不可推卸的责任,一旦追究下去就会导致人心不稳,从而破坏现在最高苏维埃表面上的和谐稳定。
其二,这样做在政治宣传上会陷入被动,用无产阶级革命精神武装起来的布尔什维克红军怎么可能被中国人给轻易打垮呢?这种结论一旦宣布出去。将给苏维埃的统治带来极大问题,尤其是在一些直到如今依旧存在着反抗苏维埃的地区,弄不好会死灰复燃。更会让红军的士气一落千丈,影响到接下来的战争胜负。
正因为以上两个原因,斯大林才把战争开始后的溃败归咎于革命内部的叛徒和反动势力相互勾结,从而导致敌人轻易突破防线。
斯大林深信,要想蒙蔽人民,必须得骗过自己。他用这种方式把失败的原因给确定下来。以达到政治方面的稳定。同时,他在会议最后决定调集近百万军队开赴前线的命令表示了他对中国人的重视。无论如何,中国人已不再是满清时代脑袋后留着猪尾巴的黄皮猴子了,他们已经用令世界惊愕的战绩证明了他们的强大,斯大林丝毫不敢小看中国人,在耍完政治手段的同时,他必须也要在军事方面做好万无一失的准备。
“希望能挡住中国人的脚步吧……。”斯大林默默对自己这样说。在会议中,他拒绝了有关让伏芝龙方面军后撤的建议,为的也是在政治和军事角度考虑。无论伏芝龙的方面军可能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在眼下这种情况绝对不能后撤。除非战局到了非常危急的关头斯大林才会下这样的命令。因为他知道,一旦伏芝龙的方面军一后撤。远东政府的军队肯定会扑上来,此消彼长,双方的士气和战略优势就将完全发生变化,之前的部署就会成为一张废纸。
经历这几年的苦心经营,斯大林虽然已经坐稳了权利顶端的位置,但实际上党政军内部斯大林依旧感觉到威胁。只要在党政军中发生大问题,他的权利就将不稳,弄不好又一场针对自己的权利争夺战会在谁都意料不到的情况下爆发。
斯大林不是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他暂时还没有那么崇高的威望,他的统治是充满了血腥和暴力的。在很多时候,斯大林都会在猜想,那些表面上对自己唯唯诺诺的人背后是不是恨自己恨得咬牙切齿?只要自己露出破绽,这些人就会像看到机会的恶狼一般扑过来,把自己撕得粉身碎骨。
高压政治是不能长久,斯大林其实是知道这个道理。不过眼下他也只有用高压的手段来保证自己的权利稳固。除非,等一切结束,比如彻底消灭了远东政府,统一俄国,使得国内有一个稳定的环境后,他才有机会腾出手来用刚柔相济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但自苏维埃成立以来,这种稳定环境从来没有过,无论是他的前任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还是他斯大林,总是在无穷无尽的突发事件中打断计划,从而无奈投入到和敌人的斗争中去。
“要想个办法,必须要想办法……。”斯大林深深吸了口烟斗,在弥漫的烟雾中皱眉苦思,接下来的战争必然是长期和残酷的,所以他必须保证后方的稳定和权利的控制。最后,斯大林终于琢磨出了一个主意,这主意说起来也不希奇,那就是用金钱收买同志,把绝大部分人和自己捆绑在一起,成为一个稳固的团体。
一手大棒,一手胡萝卜,左手拿着手枪,右手挥舞着钞票,除此之外斯大林再无别的选择了。当即,他立即走到办公桌前按下电铃,把他最信任的卫队长保克尔给叫了进来。
保克尔是个匈牙利人,在欧洲大战中被征入奥匈帝**队参战,1916年在战争中被沙俄军队俘虏。俄国爆发革命后,作为战俘的保克尔被释放,但他并没有回到故乡,而是留了下来,并加入了布尔什维克。
保克尔这人对政治并不十分热衷,但因为他的国籍导致被派往肃反组织工作,同样由于他的工作性质使得保克尔能够接触到苏维埃上层高级干部,就此认识了斯大林。
保克尔没有政治才华,可他有一个本事是别人所没有的,那就是出色的理发技术和惟妙惟肖的喜剧天赋。因为这两点,斯大林把他调到了自己身边担任了卫队长,担任斯大林卫队长的保克尔也没让斯大林失望,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外,还时时想办法取悦斯大林,得到了斯大林的信任,成为苏维埃中枢中不可忽视的“小人物”。
把保克尔找来,斯大林让他去办一件事,那就是用金钱去收买所有最高苏维埃的高级干部。为此,斯大林决定拨款500万卢布,根据各人职务高低,以超出工资十倍的比例每月给予这些人一定的“特殊津贴”。当然,斯大林交代保克尔,必须要让这些人知道这个钱是出自斯大林的“关心”,只要他们在政治立场上和他保持一致,他斯大林可以保证这笔特殊津贴将永远发放,而且还会适当地安排各人家庭成员的工作和职务。
听完斯大林的交代,保克尔当即就答应下,匆匆离开安排此事去了。
保克尔的办事速度没让斯大林失望,仅仅两天之后,一件令苏维埃高级干部们兴高采烈的事发生了。在领到当月工资的同时,他们还拿到了一个厚厚的信封,里面装着几乎是自己一年正常收入的巨款。有了这笔钱,许多人向往已久的美妙生活终于可以实现,虽然他们都是坚定的布尔什维克党员,但布尔什维克最高的奋斗目标不就是过上幸福美满和物质极大丰富的生活么?现在只不过是提前“体验”了一下而已,这并不和他们的信念相冲突,何况收钱的时候还被告知这是斯大林同志的意思,这样一来就更让大家彻底放心了。笑容满面的把钱揣进口袋,一个个拍着胸口在保克尔面前保证一定和斯大林同志保持一致,并请转告斯大林同志,他们都是他最坚实的后盾。
消息传回到斯大林耳里后,斯大林欣慰地笑了。表扬了保克尔工作成绩后,斯大林还把保格尔的军衔向上升了一级,并让他以后一直负责这项艰巨的革命工作。
稳定好后方,斯大林就可以把全副精力投入到前线发生的战争中去,而这个时候,授命调查战况的捷尔任斯基手里拿着个黑公文包,风尘仆仆地来到了克里姆林宫。(未完待续。。)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民国岁月1913》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民国岁月1913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