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工商论
目录:资本大唐| 作者:北冥老鱼| 类别:历史军事
先是太原王氏一连向他下了数十个召回,命令他立刻返回太原,不得在长安逗留,同时还禁止他再宣传自己的学说。
本来王安就是因为族中禁止,所以才来到长安,没想到家族还是不依不饶,要将自己好不容易经营起来的局面给毁掉,心中激愤之下,对族中的命令不管不顾,依然我行我素。当时的王安还是太年轻,再加上他自小就是族中的天之骄子,根本没想过家族会拿自己怎么样。
可是当年的王安却根本没有想过,自己宣扬的学说已经冲击到儒家学说的根本,做为儒家学说衍生出来的士人阶层,根本不会容许这种学说有生存的空间,而做为士人阶层代表的五姓七望,自然是消灭这种异端的急先锋。
也正因为如此,太原王氏看到召回王安没有效果,果断对他做出处罚,先是让族中断了王安的供给,长安大居不易,没钱他根本没办法生存,然后又让王安的父亲,也就是王况的爷爷亲自下令让他回来,所谓父命不可讳,任他再怎么倔强,却也不敢违抗父命,再加上身无分文,只得乖乖的回到太原。
不过王安刚一回来,立刻就被限制了人身自由,被关在家中不准外出。他的父亲也是族中的重要人物,对自己这个聪慧却又离经叛道的儿子十分痛心,对他所宣扬的那套工商兴国的学说,更是十分痛恨,严格执行着族中的命令。不让王安有任何外出的机会。
不能外出的王安依然没有气馁,他在长安的那段时间让他眼界大开,结合自己为官时所总结出来的实际经验,再加上自己思考所得来的一些东西,使得他萌生了著书立说的想法,刚好现在有时间,可以静下心来新来下笔。
正是在这种随遇而安的心态下。王安开始动笔写下影响自己一生的一本书,而且这一写就用了将近十年,光草稿都存了满满两大间屋子。书成之后,王安将这本论述工商与国家、社会、个人等各方面关系的巨著命名为《工商论》。
将工商论完成之后,王安兴奋的大醉三天。然后偷偷找人准备印刷成册,秘密的送给长安的一些朋友,想通过他们传播出去。因为他这十年都躲在屋子里写书,所以太原王氏对他的监视也放松了许多,这使得王安前期的计划十分成功,工商论很快被印刷成册,并顺利的送到了长安。
就在王安以为大功告成之时,太原王氏也终于发现这本署名王安,并在秘密流传的工商论,这下族中的高层终于震怒。不但发动整个王氏的势力,而且还连络五姓七望的其它几家,合力将所有流传出去的工商论收缴回来,然后当着王安的面,不但将所有书全都焚毁。甚至连他辛苦十年的手稿也都付之一炬。
看到前半生的全部心血付之东流,而且还是自己的父亲亲自动的手,这让王安一时间无法接受,急怒攻心之下,整个人竟然变的疯疯癫癫,每天堵着王氏宗祠的大门。从轩辕皇帝开始骂起,一直骂到将王氏推到天下名门的王允,然后又从王允骂到现在的王氏宗族,将当时掌权的王氏族人挨个骂了个遍,甚至连他的父亲也照骂不误。他的才学好,虽然疯了,但骂起人来却还是不带重样的。
王氏宗族看到王安被气疯,本不想再和一个疯子计较太多,可无奈王安骂的太凶,而且连祖宗也一起骂,他们实在丢不起那个人,最后一致决定将王安逐出家族,而王况的祖父也对自己的这个儿子失望透顶,随之也与其断决父子关系,甚至还做主,让当时已经十几岁的王况也与王安断决父子关系,从此之后他只有孙子,没有儿子!
如此一来,疯疯癫癫的王安就被孤身赶出家门,不过王况的祖父毕竟对儿子还是有几分真情的,因此开始对王安的生活也做了些安排,不但分给他一套院子,吃穿用度也都从家中支取,甚至还派有仆人照顾,每隔几天也有医生帮他诊治。
但是因为儿子这件事的打击,使得王况祖父的身体一天比一天差,不到一年就去世了,家中的大权旁落,被王况的二叔,也就是王安的弟弟夺得。开始这个庶出的弟弟还表现出几分大度,对变成疯子的大哥还是按照父亲定下的规矩照顾,但是后来对家中大权掌握稳固后,就慢慢的断了王安那边的用度,任由王安自生自灭。
没吃没穿再加上疯疯癫癫,王安慢慢的真的变成一个无家可归的疯子,而且由于他特殊的出身,使得全太原城都知道有这么一个疯子,而且不少无聊的人看到王家真的对王安不管不问后,开始将他当做取笑的对象,平时肆意嘲笑侮辱,至于王安以前的亲戚朋友,也都一个个躲起来,刻意的将当年那个玉树临风的王安王公子给忘记了。
不过王安的厄运并没有这样结束,做为他的儿子,王况也受到牵连,当初在王况的祖父还在时,自然没人敢对王况如何,但是随着家中被二叔把持,对他这个长房长孙自然看不上眼,处处都刻意的打击排挤。
幸好王况遗传了父亲的聪慧,而且在二叔的打击下,也慢慢懂得了隐忍,就算知道父亲在外被人欺负辱骂,也不敢去看他,怕被人抓住把柄,而且平时族中兄弟骂他是疯子的儿子时,他也不开口辩解,只是一心用功读书,想考个功名之后,再将父亲送出太原。
但是事与愿违,无论他再怎么小心,却还是被有心人惦记上,就在他不到二十岁考中举人时,却被族中告知,要他放弃科举,转而负责族中行商之事,而理由竟然是,他的父亲鼓吹工商业,那么他这个做儿子的,自然不需要进入科举,管理族中商业也算是子承父业了。
面对族中如此蛮横的决定,王况心中怒极、恨极!但他不是王安,多年寄人篱下的生活,让他有着常人难以想像的隐忍,最后还是笑呵呵的接下族中派给自己的任务,并且苦恼钻研,慢慢的做出一番不小的事业,并且重新在家族中占有了一定的地位。
也许是上天对王安父子起了怜悯之心,就在王况一步步走出自己的人生道路时,王安的疯病竟然也慢慢的好转起来,虽然生活依旧落魄,但神智总算恢复了正常,不过对于太原城中的百姓来说,王安疯子的印象已经深入心底,根本没有人把他当做一个正常人看。
从疯疯癫癫又变成一个神智清醒的正常人,王安回想起这些年自己的遭遇,再加上他本来就是个博学机敏之人,忽然有种大彻大悟之感,世间的一切世情几乎都已经看的清清楚楚,再无什么事可以蒙蔽他的双眼,也正是在这种时候,他结识了那位杜尔老爹,闲极无聊指点他们几下,就当成游戏一般。
王况慢慢的在族中有了几分话语权后,本想对父亲王安加以照顾,只是族中看他不顺眼的人却还是很多,因此他也不敢做的太明显,只是暗中悄悄见过王安几次,送来许多银钱财物,但是王安对于儿子的好意,却根本不领情,将王况送的财物都扔了出去,而且开始连王况的面都不愿意见,甚至还说他们父子之情已断,不要再做这些无谓之举。
王况开始以为父亲在生王家的气,所以不肯见自己,不过后来通过另外一个很重要的人他才知道,父亲王安是怕再连累自己,所以才不敢和自己这个儿子表现的太过亲近。知道了这个原因后,王况心中更加愧疚,为人子者,父亲在外受苦,自己却什么也做不了,还有什么比这种事更加难受的?
而王安似乎也知道自己这么做,会让儿子心中更加难受,于是就将自己工商论中的一写观点写出来,然后通过一个人暗中将这些东西传给王况,并且告诉他,若是他想做一个孝子,那就将这些东西全都学会,并且流传下去,这才是对他这个父亲最好的回报。
王况一开始只是因为这是父亲的一生的心血,所以才开始学习这些东西,但随着接触工商论的深入,再加上自己行商的一些体验,立刻使他认识到,自己父亲的学识是多么的实力与博大,随后更加专心的学习,后来他遇到崔玉后,两人一见如故,忍不住就将父亲所教的传授给他,而随着两人友情的加深,再加上有一个重要人物的关系,使得崔玉也知道了王安的存在,并且还亲自跑来太原求教了几次,而王安对他也似乎与别人不同,很有耐心的指教了他许多问题,于是他和王安虽然无师徒之名,但却有师徒之实。
了解了王安与王况这对父子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后,李愔看向王况的目光中,也多了几分同情和敬佩,能在那种逆境中,竟然还能出人头地,成为太原王氏中一个重要人物,看来当初自己的眼光的确没错,这个王况确实是个难得的人才。
当然了,他的父亲王安更是一位难得的智者,可惜自己年纪太小,没能看到工商论那本书,否则无论如何也要搞到一本看一看。同时李愔还注意到,无论是王况与王安之间的联系,还是崔玉与王安之间的联系,都提到一个重要的人物,但对于此人,崔玉却语焉不详。李愔问了几次,但崔玉却是笑而不答,只是说过会他就知道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本来王安就是因为族中禁止,所以才来到长安,没想到家族还是不依不饶,要将自己好不容易经营起来的局面给毁掉,心中激愤之下,对族中的命令不管不顾,依然我行我素。当时的王安还是太年轻,再加上他自小就是族中的天之骄子,根本没想过家族会拿自己怎么样。
可是当年的王安却根本没有想过,自己宣扬的学说已经冲击到儒家学说的根本,做为儒家学说衍生出来的士人阶层,根本不会容许这种学说有生存的空间,而做为士人阶层代表的五姓七望,自然是消灭这种异端的急先锋。
也正因为如此,太原王氏看到召回王安没有效果,果断对他做出处罚,先是让族中断了王安的供给,长安大居不易,没钱他根本没办法生存,然后又让王安的父亲,也就是王况的爷爷亲自下令让他回来,所谓父命不可讳,任他再怎么倔强,却也不敢违抗父命,再加上身无分文,只得乖乖的回到太原。
不过王安刚一回来,立刻就被限制了人身自由,被关在家中不准外出。他的父亲也是族中的重要人物,对自己这个聪慧却又离经叛道的儿子十分痛心,对他所宣扬的那套工商兴国的学说,更是十分痛恨,严格执行着族中的命令。不让王安有任何外出的机会。
不能外出的王安依然没有气馁,他在长安的那段时间让他眼界大开,结合自己为官时所总结出来的实际经验,再加上自己思考所得来的一些东西,使得他萌生了著书立说的想法,刚好现在有时间,可以静下心来新来下笔。
正是在这种随遇而安的心态下。王安开始动笔写下影响自己一生的一本书,而且这一写就用了将近十年,光草稿都存了满满两大间屋子。书成之后,王安将这本论述工商与国家、社会、个人等各方面关系的巨著命名为《工商论》。
将工商论完成之后,王安兴奋的大醉三天。然后偷偷找人准备印刷成册,秘密的送给长安的一些朋友,想通过他们传播出去。因为他这十年都躲在屋子里写书,所以太原王氏对他的监视也放松了许多,这使得王安前期的计划十分成功,工商论很快被印刷成册,并顺利的送到了长安。
就在王安以为大功告成之时,太原王氏也终于发现这本署名王安,并在秘密流传的工商论,这下族中的高层终于震怒。不但发动整个王氏的势力,而且还连络五姓七望的其它几家,合力将所有流传出去的工商论收缴回来,然后当着王安的面,不但将所有书全都焚毁。甚至连他辛苦十年的手稿也都付之一炬。
看到前半生的全部心血付之东流,而且还是自己的父亲亲自动的手,这让王安一时间无法接受,急怒攻心之下,整个人竟然变的疯疯癫癫,每天堵着王氏宗祠的大门。从轩辕皇帝开始骂起,一直骂到将王氏推到天下名门的王允,然后又从王允骂到现在的王氏宗族,将当时掌权的王氏族人挨个骂了个遍,甚至连他的父亲也照骂不误。他的才学好,虽然疯了,但骂起人来却还是不带重样的。
王氏宗族看到王安被气疯,本不想再和一个疯子计较太多,可无奈王安骂的太凶,而且连祖宗也一起骂,他们实在丢不起那个人,最后一致决定将王安逐出家族,而王况的祖父也对自己的这个儿子失望透顶,随之也与其断决父子关系,甚至还做主,让当时已经十几岁的王况也与王安断决父子关系,从此之后他只有孙子,没有儿子!
如此一来,疯疯癫癫的王安就被孤身赶出家门,不过王况的祖父毕竟对儿子还是有几分真情的,因此开始对王安的生活也做了些安排,不但分给他一套院子,吃穿用度也都从家中支取,甚至还派有仆人照顾,每隔几天也有医生帮他诊治。
但是因为儿子这件事的打击,使得王况祖父的身体一天比一天差,不到一年就去世了,家中的大权旁落,被王况的二叔,也就是王安的弟弟夺得。开始这个庶出的弟弟还表现出几分大度,对变成疯子的大哥还是按照父亲定下的规矩照顾,但是后来对家中大权掌握稳固后,就慢慢的断了王安那边的用度,任由王安自生自灭。
没吃没穿再加上疯疯癫癫,王安慢慢的真的变成一个无家可归的疯子,而且由于他特殊的出身,使得全太原城都知道有这么一个疯子,而且不少无聊的人看到王家真的对王安不管不问后,开始将他当做取笑的对象,平时肆意嘲笑侮辱,至于王安以前的亲戚朋友,也都一个个躲起来,刻意的将当年那个玉树临风的王安王公子给忘记了。
不过王安的厄运并没有这样结束,做为他的儿子,王况也受到牵连,当初在王况的祖父还在时,自然没人敢对王况如何,但是随着家中被二叔把持,对他这个长房长孙自然看不上眼,处处都刻意的打击排挤。
幸好王况遗传了父亲的聪慧,而且在二叔的打击下,也慢慢懂得了隐忍,就算知道父亲在外被人欺负辱骂,也不敢去看他,怕被人抓住把柄,而且平时族中兄弟骂他是疯子的儿子时,他也不开口辩解,只是一心用功读书,想考个功名之后,再将父亲送出太原。
但是事与愿违,无论他再怎么小心,却还是被有心人惦记上,就在他不到二十岁考中举人时,却被族中告知,要他放弃科举,转而负责族中行商之事,而理由竟然是,他的父亲鼓吹工商业,那么他这个做儿子的,自然不需要进入科举,管理族中商业也算是子承父业了。
面对族中如此蛮横的决定,王况心中怒极、恨极!但他不是王安,多年寄人篱下的生活,让他有着常人难以想像的隐忍,最后还是笑呵呵的接下族中派给自己的任务,并且苦恼钻研,慢慢的做出一番不小的事业,并且重新在家族中占有了一定的地位。
也许是上天对王安父子起了怜悯之心,就在王况一步步走出自己的人生道路时,王安的疯病竟然也慢慢的好转起来,虽然生活依旧落魄,但神智总算恢复了正常,不过对于太原城中的百姓来说,王安疯子的印象已经深入心底,根本没有人把他当做一个正常人看。
从疯疯癫癫又变成一个神智清醒的正常人,王安回想起这些年自己的遭遇,再加上他本来就是个博学机敏之人,忽然有种大彻大悟之感,世间的一切世情几乎都已经看的清清楚楚,再无什么事可以蒙蔽他的双眼,也正是在这种时候,他结识了那位杜尔老爹,闲极无聊指点他们几下,就当成游戏一般。
王况慢慢的在族中有了几分话语权后,本想对父亲王安加以照顾,只是族中看他不顺眼的人却还是很多,因此他也不敢做的太明显,只是暗中悄悄见过王安几次,送来许多银钱财物,但是王安对于儿子的好意,却根本不领情,将王况送的财物都扔了出去,而且开始连王况的面都不愿意见,甚至还说他们父子之情已断,不要再做这些无谓之举。
王况开始以为父亲在生王家的气,所以不肯见自己,不过后来通过另外一个很重要的人他才知道,父亲王安是怕再连累自己,所以才不敢和自己这个儿子表现的太过亲近。知道了这个原因后,王况心中更加愧疚,为人子者,父亲在外受苦,自己却什么也做不了,还有什么比这种事更加难受的?
而王安似乎也知道自己这么做,会让儿子心中更加难受,于是就将自己工商论中的一写观点写出来,然后通过一个人暗中将这些东西传给王况,并且告诉他,若是他想做一个孝子,那就将这些东西全都学会,并且流传下去,这才是对他这个父亲最好的回报。
王况一开始只是因为这是父亲的一生的心血,所以才开始学习这些东西,但随着接触工商论的深入,再加上自己行商的一些体验,立刻使他认识到,自己父亲的学识是多么的实力与博大,随后更加专心的学习,后来他遇到崔玉后,两人一见如故,忍不住就将父亲所教的传授给他,而随着两人友情的加深,再加上有一个重要人物的关系,使得崔玉也知道了王安的存在,并且还亲自跑来太原求教了几次,而王安对他也似乎与别人不同,很有耐心的指教了他许多问题,于是他和王安虽然无师徒之名,但却有师徒之实。
了解了王安与王况这对父子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后,李愔看向王况的目光中,也多了几分同情和敬佩,能在那种逆境中,竟然还能出人头地,成为太原王氏中一个重要人物,看来当初自己的眼光的确没错,这个王况确实是个难得的人才。
当然了,他的父亲王安更是一位难得的智者,可惜自己年纪太小,没能看到工商论那本书,否则无论如何也要搞到一本看一看。同时李愔还注意到,无论是王况与王安之间的联系,还是崔玉与王安之间的联系,都提到一个重要的人物,但对于此人,崔玉却语焉不详。李愔问了几次,但崔玉却是笑而不答,只是说过会他就知道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资本大唐》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资本大唐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