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章突袭
目录:民国枭雄| 作者:断刃天涯| 类别:历史军事
第一百五十七章突袭
双方都不怀好意,都觉得自己能打的赢,都做了很多准备。在这种前提之下,压垮和平这头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出现了。民国内阁总理顾维钧约见苏联驻华大使,指出在杨基库尔干附近发生的冲突,完全是苏军单方面破坏和平协定造成的。对此,中国政府要求苏联方面撤出在原非军事区的一切武装力量。为了体现诚意,中**队也可以撤回费尔干纳。此照会最后期限为24小时,超过该时间,后果由苏方全部负责。
按照中国方面的说法,这是挽救和平的最后努力!按照苏方的说法,这是中帝国主义下的最后通牒。仔细想想,斯大林那个货在人家芬兰和波罗的海三国躲他都来不及的时候,他是怎么干的。就不难想到,斯大林在这么一个照会之下会怎么反应。
于是,大战不可避免,斯大林一锤定音,决定了中亚作战计划的执行。该计划的主要核心,在于围歼中帝国主义在中亚的主力。为达到这个战役目的,苏军在中亚集结了五个机械化军、五个骑兵军、70个步兵师。总兵力一百五十万,大炮4300门,坦克1500辆,飞机2800架。指挥该战役的是中亚方面军司令巴甫洛夫。
该计划由苏军中亚方面军制定,上报总参后得到了斯大林的认同。实际上在这个计划的讨论中,还是有反对声音的。这个声音就是来自朱可夫。因为该计划在朱可夫的眼里,犯了个很大的错误,就是没有能集中使用兵力。巴甫洛夫的计划是苏军兵分四路。第一路由苦盏出发,牵制威胁费尔干纳以及安集延的守军。第二路从塔什干出发,目标是比什凯克,第三路从巴尔喀什出发,呼应从塔什干出发的第二路,夹击比什凯克,一举截断中方在整个中亚战局的联系。第四路从东哈萨克斯坦出发。拿下安迪铁路的屏障塔尔迪库尔干,进而截断整个中**队在中亚的铁路补给线。战役的第一阶段有两个关键,第一是能否顺利的攻克比什凯克。第二是能否顺利的拿下巴尔迪库尔干。
朱可夫曾短暂的在任第四集团军司令,但是不妨碍他对中亚的局势有一个全盘的了解。在会上朱可夫就强调中帝国主义的空中优势。如果不能解决这个问题,那么第三、第四两路人马在长途行军之中就会受到中帝国主义空军的狂轰滥炸。一旦这两路不能顺利达到战役目的,那么这次战役的结果就令人堪忧。
朱可夫的正确意见没有引起斯大林的足够重视。或者说斯大林憋这么一口怨气已经很久了。以两倍的兵力向敌人发起攻击。任何可能失败的言论都听不进去。
决心已下,苏联外交委员莫洛托夫照会中国大使,称中国方面提出的要求是粗暴的无理的,苏联政府有决心也有能力捍卫国家的利益不受侵犯。苏联红军有信心消灭一切敢于来犯的敌人。这个措辞的意思,苏军不怕你来攻,算是个不大不小的烟雾弹。实际上在这个照会之前,苏军的战争机器已经启动,中亚各路人马已经开始集结。因为准备了很久了。这一次战役准备期为一个星期,显得非常的短暂。
为了达到攻击的突然性。苏联驻华大使还多次求见方剑雄,但是都被拒绝。这一举动,被苏联视为关上了外加大门,斯大林打这一仗的决心更为坚定。
苏军在战役准备的时候,中国反面倒是没怎么想过要主动进攻。原因很简单,方剑雄一直认为中苏战争的焦点应该是远东,那地方日本才好配合苏联夹击中国嘛。所以,中亚这边就是一直准备以防御为主,如果苏军打过来,就让苏军在坚固的工事面前流尽血,待苏军疲惫不堪的时候,伊犁、迪化这些地方驻扎的二线部队投入反击。
方剑雄的如意算盘,还是在西伯利亚地区打为好,一路从乌里雅苏台往上打,一路从伊尔库兹克往西推,赶在冬天来临之前会师于新西伯利亚的难度还是不算太大。冬天来临就休战,等待来年春天继续开打就是,方剑雄的野心在西伯利亚的原因很简单,因为中亚那个地方,方剑雄是要扶持民族独立的。一堆斯坦,都要让他们民族独立,反正不这么干,将来美国也会提出这个,不如先下手,在解放中亚各个斯坦的同时,搞一堆亲华的小国家出来。
不能不说,方剑雄是人不是神仙,对苏军的决心估计有一定的不足。不过中国方面在防御方面的准备做的很足就是了,多少有点有恃无恐的意思。
8月31日凌晨五点整,从卡尼巴达姆到浩罕和杨基库尔干,再到塔拉斯和塔尔迪库尔干,整个中亚战区突然响起了国防军自创建以来遭遇的最猛烈的炮击。在此不能不说苏军的战前准备和隐蔽做的很好,尤其是在卡尼巴达姆、浩罕、杨基库尔干这一线,苏军的准备丝毫没有被对面的守军察觉。
整整四千三百门火炮,在同一时间向中国守军的阵地发起轰击。卡尼巴达姆只有少量骑兵驻扎,受到攻击之后根本就没有组织起抵抗的能力。苏军三十多门炮一顿轰,一个骑兵营就残了,剩下几十号人,几乎人人带伤,骑马就往浩罕的方向撤。苏军在浩罕方向,则集中了五百多门大炮,浩罕和杨基库尔干是费尔干纳谷地的核心中枢,在此中**队有一个小型的野战机场以及一个步兵师一个骑兵师的防御部队。
几乎是在开战的第一时间,苏军的炮兵就把机场给摧毁了,大炮响起的同时,乌泱乌泱的苏军战机出现了。尽管是早有准备,也做了充分的准备,但是在战争的最开始,中国方面还是遭到了沉重的打击,尤其是部署在一线的部队,在炮击中损失惨重。
苏军攻击最为猛烈的地方,就是塔拉斯防线。这里有五个坚固的炮台,还有两个步兵师在此防御,阵地前沿埋了n多地雷。苏军为了突破这条防线,集中了整整一千五百门大炮,瞬间把塔拉斯、博德戈尔诺也、阿科尔托别等中**队的驻地炸成了一片火海。在阿克苏和布拉格卫申卡,苏军集中了一千门火炮,猛轰我军防线。这条防线上有两个步兵师在防御,是苏军南下比什凯克的必经之路。
在塔尔迪库尔干,苏军集中了一千门大炮,猛轰我军防线。
中苏两军面对面交锋的第一战场在空中,部署在前沿各地的雷达站,几乎在第一时间就抓到了苏军战机的身影。费尔干纳、安集延、比什凯克、阿拉木图等地分布的大小机场一百多个,部署了十五个战斗机联队,五个轰炸机联队。接到雷达预警之后,空军不等上风命令,立刻下达了起飞作战的命令。
苏军的炮火准备还在继续的时候,空中第一个发现苏军战机的联队正是来自高志航的第二十战斗机联队的一百架新式野马b型战斗机,不能不说苏联空军的命运从一开始就被注定悲剧了。亲自驾驶战机出击的高志航,晨色中发现苏军战机群大约一百架战斗机,一百五十架轰炸机。就跟色狼遭遇了大批美女似的,眼珠子当时就红了。
对付苏军老式双翼战机很有经验的高志航,指挥野马战斗机群爬升,然后急速俯冲。第一次俯冲就打掉了苏军八十八架飞机,接着就是漫天追杀的过程。不过其他的战斗机联队就没这么好的运气了,因为战略方向的判断失误,空军在中亚也只有一个联队的野马b,还有一个联队的野马a,其他战机都是老式的鹰三。先进的战机,主要都放在了远东,盯着西伯利亚战场呢。没想到苏军集中兵力先打中亚,这个让中国在一开始吃了不小的亏。
苏军进行了两个小时的炮火准备,期间苏军轰炸机多数没有收到拦截,这导致多个军事目标遭到了苏军飞机的轰炸。空中激战在这一天都没停止,中方一千五百架战斗机与苏军两千多架苏军战斗机进行了殊死搏斗。从天刚亮就开始在空中不断的厮杀,一直到天黑才消停。白天的空战,苏联空军遭到了组建以来最沉重的打击,一共有一千二百多架飞机被击落。反观中国方面,也有六百多架飞机被击落,其中野马a/b两种机型,只损失了不到二十架。
地面战斗,苏军进行的也不是很顺利,首先是在浩罕和杨基库尔干防线,苏军在两个小时的炮火期间,双方的炮战就打的不亦乐乎,各自都损失不小。相比而言,两军的战损比例大约为1.5:1比。也就是说,苏军方面损失的更大一些,问题是在这条防线上的 驻军,并不是什么主力。而是两个新编的本地独立师,火炮还是老式的155和105。苏军的122榴弹炮射程远,中**队的大炮够不着,但是苏军的76口径火炮就没那么好的运气了。要命的是,中**队的四个炮兵团,多数藏在坚固的工事里。122榴弹炮不能直接命中,那就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未完待续。。)
双方都不怀好意,都觉得自己能打的赢,都做了很多准备。在这种前提之下,压垮和平这头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出现了。民国内阁总理顾维钧约见苏联驻华大使,指出在杨基库尔干附近发生的冲突,完全是苏军单方面破坏和平协定造成的。对此,中国政府要求苏联方面撤出在原非军事区的一切武装力量。为了体现诚意,中**队也可以撤回费尔干纳。此照会最后期限为24小时,超过该时间,后果由苏方全部负责。
按照中国方面的说法,这是挽救和平的最后努力!按照苏方的说法,这是中帝国主义下的最后通牒。仔细想想,斯大林那个货在人家芬兰和波罗的海三国躲他都来不及的时候,他是怎么干的。就不难想到,斯大林在这么一个照会之下会怎么反应。
于是,大战不可避免,斯大林一锤定音,决定了中亚作战计划的执行。该计划的主要核心,在于围歼中帝国主义在中亚的主力。为达到这个战役目的,苏军在中亚集结了五个机械化军、五个骑兵军、70个步兵师。总兵力一百五十万,大炮4300门,坦克1500辆,飞机2800架。指挥该战役的是中亚方面军司令巴甫洛夫。
该计划由苏军中亚方面军制定,上报总参后得到了斯大林的认同。实际上在这个计划的讨论中,还是有反对声音的。这个声音就是来自朱可夫。因为该计划在朱可夫的眼里,犯了个很大的错误,就是没有能集中使用兵力。巴甫洛夫的计划是苏军兵分四路。第一路由苦盏出发,牵制威胁费尔干纳以及安集延的守军。第二路从塔什干出发,目标是比什凯克,第三路从巴尔喀什出发,呼应从塔什干出发的第二路,夹击比什凯克,一举截断中方在整个中亚战局的联系。第四路从东哈萨克斯坦出发。拿下安迪铁路的屏障塔尔迪库尔干,进而截断整个中**队在中亚的铁路补给线。战役的第一阶段有两个关键,第一是能否顺利的攻克比什凯克。第二是能否顺利的拿下巴尔迪库尔干。
朱可夫曾短暂的在任第四集团军司令,但是不妨碍他对中亚的局势有一个全盘的了解。在会上朱可夫就强调中帝国主义的空中优势。如果不能解决这个问题,那么第三、第四两路人马在长途行军之中就会受到中帝国主义空军的狂轰滥炸。一旦这两路不能顺利达到战役目的,那么这次战役的结果就令人堪忧。
朱可夫的正确意见没有引起斯大林的足够重视。或者说斯大林憋这么一口怨气已经很久了。以两倍的兵力向敌人发起攻击。任何可能失败的言论都听不进去。
决心已下,苏联外交委员莫洛托夫照会中国大使,称中国方面提出的要求是粗暴的无理的,苏联政府有决心也有能力捍卫国家的利益不受侵犯。苏联红军有信心消灭一切敢于来犯的敌人。这个措辞的意思,苏军不怕你来攻,算是个不大不小的烟雾弹。实际上在这个照会之前,苏军的战争机器已经启动,中亚各路人马已经开始集结。因为准备了很久了。这一次战役准备期为一个星期,显得非常的短暂。
为了达到攻击的突然性。苏联驻华大使还多次求见方剑雄,但是都被拒绝。这一举动,被苏联视为关上了外加大门,斯大林打这一仗的决心更为坚定。
苏军在战役准备的时候,中国反面倒是没怎么想过要主动进攻。原因很简单,方剑雄一直认为中苏战争的焦点应该是远东,那地方日本才好配合苏联夹击中国嘛。所以,中亚这边就是一直准备以防御为主,如果苏军打过来,就让苏军在坚固的工事面前流尽血,待苏军疲惫不堪的时候,伊犁、迪化这些地方驻扎的二线部队投入反击。
方剑雄的如意算盘,还是在西伯利亚地区打为好,一路从乌里雅苏台往上打,一路从伊尔库兹克往西推,赶在冬天来临之前会师于新西伯利亚的难度还是不算太大。冬天来临就休战,等待来年春天继续开打就是,方剑雄的野心在西伯利亚的原因很简单,因为中亚那个地方,方剑雄是要扶持民族独立的。一堆斯坦,都要让他们民族独立,反正不这么干,将来美国也会提出这个,不如先下手,在解放中亚各个斯坦的同时,搞一堆亲华的小国家出来。
不能不说,方剑雄是人不是神仙,对苏军的决心估计有一定的不足。不过中国方面在防御方面的准备做的很足就是了,多少有点有恃无恐的意思。
8月31日凌晨五点整,从卡尼巴达姆到浩罕和杨基库尔干,再到塔拉斯和塔尔迪库尔干,整个中亚战区突然响起了国防军自创建以来遭遇的最猛烈的炮击。在此不能不说苏军的战前准备和隐蔽做的很好,尤其是在卡尼巴达姆、浩罕、杨基库尔干这一线,苏军的准备丝毫没有被对面的守军察觉。
整整四千三百门火炮,在同一时间向中国守军的阵地发起轰击。卡尼巴达姆只有少量骑兵驻扎,受到攻击之后根本就没有组织起抵抗的能力。苏军三十多门炮一顿轰,一个骑兵营就残了,剩下几十号人,几乎人人带伤,骑马就往浩罕的方向撤。苏军在浩罕方向,则集中了五百多门大炮,浩罕和杨基库尔干是费尔干纳谷地的核心中枢,在此中**队有一个小型的野战机场以及一个步兵师一个骑兵师的防御部队。
几乎是在开战的第一时间,苏军的炮兵就把机场给摧毁了,大炮响起的同时,乌泱乌泱的苏军战机出现了。尽管是早有准备,也做了充分的准备,但是在战争的最开始,中国方面还是遭到了沉重的打击,尤其是部署在一线的部队,在炮击中损失惨重。
苏军攻击最为猛烈的地方,就是塔拉斯防线。这里有五个坚固的炮台,还有两个步兵师在此防御,阵地前沿埋了n多地雷。苏军为了突破这条防线,集中了整整一千五百门大炮,瞬间把塔拉斯、博德戈尔诺也、阿科尔托别等中**队的驻地炸成了一片火海。在阿克苏和布拉格卫申卡,苏军集中了一千门火炮,猛轰我军防线。这条防线上有两个步兵师在防御,是苏军南下比什凯克的必经之路。
在塔尔迪库尔干,苏军集中了一千门大炮,猛轰我军防线。
中苏两军面对面交锋的第一战场在空中,部署在前沿各地的雷达站,几乎在第一时间就抓到了苏军战机的身影。费尔干纳、安集延、比什凯克、阿拉木图等地分布的大小机场一百多个,部署了十五个战斗机联队,五个轰炸机联队。接到雷达预警之后,空军不等上风命令,立刻下达了起飞作战的命令。
苏军的炮火准备还在继续的时候,空中第一个发现苏军战机的联队正是来自高志航的第二十战斗机联队的一百架新式野马b型战斗机,不能不说苏联空军的命运从一开始就被注定悲剧了。亲自驾驶战机出击的高志航,晨色中发现苏军战机群大约一百架战斗机,一百五十架轰炸机。就跟色狼遭遇了大批美女似的,眼珠子当时就红了。
对付苏军老式双翼战机很有经验的高志航,指挥野马战斗机群爬升,然后急速俯冲。第一次俯冲就打掉了苏军八十八架飞机,接着就是漫天追杀的过程。不过其他的战斗机联队就没这么好的运气了,因为战略方向的判断失误,空军在中亚也只有一个联队的野马b,还有一个联队的野马a,其他战机都是老式的鹰三。先进的战机,主要都放在了远东,盯着西伯利亚战场呢。没想到苏军集中兵力先打中亚,这个让中国在一开始吃了不小的亏。
苏军进行了两个小时的炮火准备,期间苏军轰炸机多数没有收到拦截,这导致多个军事目标遭到了苏军飞机的轰炸。空中激战在这一天都没停止,中方一千五百架战斗机与苏军两千多架苏军战斗机进行了殊死搏斗。从天刚亮就开始在空中不断的厮杀,一直到天黑才消停。白天的空战,苏联空军遭到了组建以来最沉重的打击,一共有一千二百多架飞机被击落。反观中国方面,也有六百多架飞机被击落,其中野马a/b两种机型,只损失了不到二十架。
地面战斗,苏军进行的也不是很顺利,首先是在浩罕和杨基库尔干防线,苏军在两个小时的炮火期间,双方的炮战就打的不亦乐乎,各自都损失不小。相比而言,两军的战损比例大约为1.5:1比。也就是说,苏军方面损失的更大一些,问题是在这条防线上的 驻军,并不是什么主力。而是两个新编的本地独立师,火炮还是老式的155和105。苏军的122榴弹炮射程远,中**队的大炮够不着,但是苏军的76口径火炮就没那么好的运气了。要命的是,中**队的四个炮兵团,多数藏在坚固的工事里。122榴弹炮不能直接命中,那就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未完待续。。)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民国枭雄》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民国枭雄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