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日俄战争 第234章 201工程
目录:核武皇帝| 作者:浪子刀| 类别:历史军事
汪兆铭这位秘书局的新秘书长离开后,宋彪将顾问局科工委的常务理事梅贻琦招到办公室,让梅贻琦拟定一份关于帝国201工程的详细报告。
传说中的这位永远的清华校长在中央帝国大学的公款留学计划中,在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完成了工业物理学的博士学位,在内廷顾问局科工委担任常务理事,负责跟进内阁的201国家科学技术研究工程。
此时的梅贻琦还很年轻,刚过而立之年,高而清瘦,带着眼镜,真是一个典型的书生,在全国上下都无比的近乎盲目的崇拜皇帝的热潮中,当前任中央帝大的校长黄仲良推荐他出任内廷顾问局科工委的常务理事时,梅贻琦自然是异常的激动,但在201工程正式启动的过去半年时间里,他还一直没有机会见到皇帝。
突然在办公室里直接接到皇帝的电话,而且是点名让他过去汇报工作,梅贻琦激动难耐之余又是手忙脚乱,心里不知道有多紧张。
等在内侍官的陪同之下进了办公厅,梅贻琦才发现皇帝正在阳台外的窗户前喝茶,诺大的办公厅是何等的金碧辉煌,却又是如此空寂,地面的大理石平滑如镜,几乎可以照出梅贻琦的人影。
他走近一些,手足无措的不知道是必须在大厅中央敬礼,还是走上前敬礼,好在内侍官们经验丰富,提前给他示意了手势,领着他走到皇帝的面前躬身行礼。
听说眼前这个高瘦的中青年就是梅贻琦。宋彪显露出一些兴趣,让梅贻琦陪着自己一起就在阳台前坐下来,并且让人给梅贻琦也准备一份茶杯。
等新泡好的乌龙茶送上来,宋彪亲自为梅贻琦斟茶,道:“往常 第 237 章 中在上海、福州,德裔集中在辽宁省、天津、青岛、威海,比利时裔集中在天津、上海,英裔及爱尔兰裔主要集中在上海、香港。
从一战至今,帝国虽然没有推出新的类似于175项的国民工业计划,帝国工业依然处于技术和产品总量的快速扩张中。特别是在油脂、纺织、染料、化工、机械、电气、汽车、冶金等重要工业领域扩展的异常迅猛。
帝国的化肥产量从1913年的170万吨激增到1921年的4300万吨,帝国汽车产量从1913年的14万辆激增至1921年的38万辆,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化肥和汽车工业大国,农业机械也从1913年的400万马力总量增加到1921年34亿马力,虽然这一指标仅相当于美国同时期的1/7,甚至只是美国1910年时期的1/3,但在世界范围内已经是农业机械化规模最大的国家之一。
农业机械化的推广有一个极大的效应就是节省的劳动力资源。使得农业人口的劳动率和总产出快速增加,农业人口可以在种植庄稼之余,从事其他副业劳动。增加畜牧业和果林业的同步发展,增加蔬菜、鱼蛋和肉类的供应。
随着工业机械的本国化和帝国财政信贷政策的支持,小型的乡镇企业也开始不断涌现。推动国家乡镇化建设。
所有的一切都源于一个问题,那就是科技的发展。
201工程在现阶段与其说是创新,不如说是更为快速的追赶世界科技,只要是为了达成这个目标,无论是自行研发、仿制,还是直接通过针对性的招募外国专家,直接以最快的时间解决复制,或者是更直接以国家工程名义从国外引入买断专利技术,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帝国在最短的时间内拥有世界上最为先进的技术。
与201工程相对应的则是工业大臣郑廷襄提出的“国民工业精湛运动”,试图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一种可靠有效的工业质量管理体系。
虽然帝国在一战期间大量出口了工业产品。但在质量上还是明显处于一个较为低级的阶段,英国人过去所说的中国货是专门指奢华精美的瓷器,现在则是指中国那些便宜而粗糙的工业产品。
和王永江在农业所实施强硬政策一样,工业部也采取了类似的资格证体制,学习德国。强制要求技术工人必须接受职业教育,对技术工人提供更多的资格分级保护和企业工艺培育减税政策,激励企业招聘和培养更多高级技工。
但是,想要最快时间的提高这些工作的效果,最简单的办法莫过于直接招聘外国专家和优秀技工,聘请他们在工厂工作。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待遇,邀请他们担任职业技术学校和中等专科学校的教职员,全面吸收欧洲的技术。
在国内,“国民工业精湛革命”更常见的一个称呼是“国货革命”。
革命这个词在帝国已经有点被滥用的趋势,但不可否认,它也确实好用,只要是能强国富民的革命运动,总是会迎来最为热烈的响应。
在这个时代,国人的热情是非常纯粹的事,至少比一个世纪之后更为纯粹和简单,很多实业家在响应国货革命的大潮中,甚至可以不惜成本的追求品质和工艺。
在这个激情四射的时代里,实业总是和强国联系在一起,经办实业的人也大多来自于上流阶层,有着更多的抱负和希翼。
201工程就是这样一个时代里的特殊工程,为了追赶外国科技而存在的国家大计划,不管是用什么办法,帝国也要有其他列强才有的科技,帝国甚至还要研发更高水平的科技,大部分投身于此的实业家、科研人员不是为了财富和名誉,而是为了一个强大帝国的光复梦。
我们是为了光复中华而努力的一代人啊。
只要我们的热血和信心不是被那些军阀乱党无缘无故的浪费掉、消费掉,我们本就可以在这个时代缔造一个属于中华民族的成就和奇迹。
国人为何不可在这20世纪的上半叶就能立足于世界之巅?
不错,即便到这一年,在华皇立国十二年后,帝国的总产值也不过是美国的1/3,人均不过1/12,可帝国还在高速的发展中,国人的信心高涨,自尊心更为强烈,爱国忠君之思潮奋发而上,一切都是如此之美好,只要政府不出错,皇帝不出错,国人必当可在三十年内称雄世界,立足于诸民族和国家之顶点。
帝国正在飞快的前进和追赶,现在需要的只是一个为期二十年的和平环境,仅此而已,可宋彪却很担心日本这个永远的麻烦者。
在和梅贻琦谈论201项目的进展之时,他心中总是有不妙的感觉,总觉得日本这个祸害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的问题上,迟早还是会给帝国带来一个巨大的麻烦。
这显然不是一个新问题,从一战时期,日本就寻求各种方式想要得到德属新几内亚,对于这里的黄金和铜矿资源,日本早已羡煞不已,而英国也答应了日本这一要求。
在中国占领德属新几内亚之后,日本就从来没有停止过争夺和交涉,从蛮横到协商,从协商到强硬,日本的姿态变幻了几次之多,在华盛顿会议之后,随着英美对日采取妥协政策,以及对日本在这一问题上的同情因素,日本的态度恐怕又将趋于强硬。欢迎您来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shu.comd
传说中的这位永远的清华校长在中央帝国大学的公款留学计划中,在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完成了工业物理学的博士学位,在内廷顾问局科工委担任常务理事,负责跟进内阁的201国家科学技术研究工程。
此时的梅贻琦还很年轻,刚过而立之年,高而清瘦,带着眼镜,真是一个典型的书生,在全国上下都无比的近乎盲目的崇拜皇帝的热潮中,当前任中央帝大的校长黄仲良推荐他出任内廷顾问局科工委的常务理事时,梅贻琦自然是异常的激动,但在201工程正式启动的过去半年时间里,他还一直没有机会见到皇帝。
突然在办公室里直接接到皇帝的电话,而且是点名让他过去汇报工作,梅贻琦激动难耐之余又是手忙脚乱,心里不知道有多紧张。
等在内侍官的陪同之下进了办公厅,梅贻琦才发现皇帝正在阳台外的窗户前喝茶,诺大的办公厅是何等的金碧辉煌,却又是如此空寂,地面的大理石平滑如镜,几乎可以照出梅贻琦的人影。
他走近一些,手足无措的不知道是必须在大厅中央敬礼,还是走上前敬礼,好在内侍官们经验丰富,提前给他示意了手势,领着他走到皇帝的面前躬身行礼。
听说眼前这个高瘦的中青年就是梅贻琦。宋彪显露出一些兴趣,让梅贻琦陪着自己一起就在阳台前坐下来,并且让人给梅贻琦也准备一份茶杯。
等新泡好的乌龙茶送上来,宋彪亲自为梅贻琦斟茶,道:“往常 第 237 章 中在上海、福州,德裔集中在辽宁省、天津、青岛、威海,比利时裔集中在天津、上海,英裔及爱尔兰裔主要集中在上海、香港。
从一战至今,帝国虽然没有推出新的类似于175项的国民工业计划,帝国工业依然处于技术和产品总量的快速扩张中。特别是在油脂、纺织、染料、化工、机械、电气、汽车、冶金等重要工业领域扩展的异常迅猛。
帝国的化肥产量从1913年的170万吨激增到1921年的4300万吨,帝国汽车产量从1913年的14万辆激增至1921年的38万辆,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化肥和汽车工业大国,农业机械也从1913年的400万马力总量增加到1921年34亿马力,虽然这一指标仅相当于美国同时期的1/7,甚至只是美国1910年时期的1/3,但在世界范围内已经是农业机械化规模最大的国家之一。
农业机械化的推广有一个极大的效应就是节省的劳动力资源。使得农业人口的劳动率和总产出快速增加,农业人口可以在种植庄稼之余,从事其他副业劳动。增加畜牧业和果林业的同步发展,增加蔬菜、鱼蛋和肉类的供应。
随着工业机械的本国化和帝国财政信贷政策的支持,小型的乡镇企业也开始不断涌现。推动国家乡镇化建设。
所有的一切都源于一个问题,那就是科技的发展。
201工程在现阶段与其说是创新,不如说是更为快速的追赶世界科技,只要是为了达成这个目标,无论是自行研发、仿制,还是直接通过针对性的招募外国专家,直接以最快的时间解决复制,或者是更直接以国家工程名义从国外引入买断专利技术,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帝国在最短的时间内拥有世界上最为先进的技术。
与201工程相对应的则是工业大臣郑廷襄提出的“国民工业精湛运动”,试图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一种可靠有效的工业质量管理体系。
虽然帝国在一战期间大量出口了工业产品。但在质量上还是明显处于一个较为低级的阶段,英国人过去所说的中国货是专门指奢华精美的瓷器,现在则是指中国那些便宜而粗糙的工业产品。
和王永江在农业所实施强硬政策一样,工业部也采取了类似的资格证体制,学习德国。强制要求技术工人必须接受职业教育,对技术工人提供更多的资格分级保护和企业工艺培育减税政策,激励企业招聘和培养更多高级技工。
但是,想要最快时间的提高这些工作的效果,最简单的办法莫过于直接招聘外国专家和优秀技工,聘请他们在工厂工作。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待遇,邀请他们担任职业技术学校和中等专科学校的教职员,全面吸收欧洲的技术。
在国内,“国民工业精湛革命”更常见的一个称呼是“国货革命”。
革命这个词在帝国已经有点被滥用的趋势,但不可否认,它也确实好用,只要是能强国富民的革命运动,总是会迎来最为热烈的响应。
在这个时代,国人的热情是非常纯粹的事,至少比一个世纪之后更为纯粹和简单,很多实业家在响应国货革命的大潮中,甚至可以不惜成本的追求品质和工艺。
在这个激情四射的时代里,实业总是和强国联系在一起,经办实业的人也大多来自于上流阶层,有着更多的抱负和希翼。
201工程就是这样一个时代里的特殊工程,为了追赶外国科技而存在的国家大计划,不管是用什么办法,帝国也要有其他列强才有的科技,帝国甚至还要研发更高水平的科技,大部分投身于此的实业家、科研人员不是为了财富和名誉,而是为了一个强大帝国的光复梦。
我们是为了光复中华而努力的一代人啊。
只要我们的热血和信心不是被那些军阀乱党无缘无故的浪费掉、消费掉,我们本就可以在这个时代缔造一个属于中华民族的成就和奇迹。
国人为何不可在这20世纪的上半叶就能立足于世界之巅?
不错,即便到这一年,在华皇立国十二年后,帝国的总产值也不过是美国的1/3,人均不过1/12,可帝国还在高速的发展中,国人的信心高涨,自尊心更为强烈,爱国忠君之思潮奋发而上,一切都是如此之美好,只要政府不出错,皇帝不出错,国人必当可在三十年内称雄世界,立足于诸民族和国家之顶点。
帝国正在飞快的前进和追赶,现在需要的只是一个为期二十年的和平环境,仅此而已,可宋彪却很担心日本这个永远的麻烦者。
在和梅贻琦谈论201项目的进展之时,他心中总是有不妙的感觉,总觉得日本这个祸害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的问题上,迟早还是会给帝国带来一个巨大的麻烦。
这显然不是一个新问题,从一战时期,日本就寻求各种方式想要得到德属新几内亚,对于这里的黄金和铜矿资源,日本早已羡煞不已,而英国也答应了日本这一要求。
在中国占领德属新几内亚之后,日本就从来没有停止过争夺和交涉,从蛮横到协商,从协商到强硬,日本的姿态变幻了几次之多,在华盛顿会议之后,随着英美对日采取妥协政策,以及对日本在这一问题上的同情因素,日本的态度恐怕又将趋于强硬。欢迎您来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shu.comd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核武皇帝》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核武皇帝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