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日俄战争 第295章 牛鬼蛇神
目录:核武皇帝| 作者:浪子刀| 类别:历史军事
济州海战结束的消息在第一时间传递到了北京,得知了最终的结局后,宋彪和蒋方震也都是长松了一口气,在过去的二十年间,他们一直都在寻找机会歼灭日本海军主力,今年今日才得偿所愿。
整个第三次中日战争的战略规划并不是宋彪单独制定的,而是他和蒋方震这位中央军部总参谋长共同协商讨论后的结果,他们俩人的目标基本一致,那就是不急于结束在朝鲜半岛的战斗,无论如何都要将日本海军主力yin*出来,不管是在琉球群岛,还是济州岛,总之都要打一场漂亮的埋伏战,围歼日本海军主力。
如果还是和第二次中日战争那样,打赢了战争,却没有围歼日本海军,还是无法击碎日本试图称霸亚洲和东亚的本钱,那就不能算是一场真正的胜利。
为了将日本海军主力引出来,他们精心设计了太多事情,有意识的在开城维持守势,没有过多的开辟新战场,使得日本将焦点牢牢的关注在朝鲜半岛,在情报上,他们故意泄露一部分关键电码,使得日本错误的以为第二联合舰队南下,甚至在当初研制J-5虎鲨时对航程和其他性能的特殊要求,以及在20年代设立沿海空军基地之时,他们就已经都考虑过这些事情。
在整个济州海战期间,从沿海三个空军基地和信川空军基地驰援的虎鲨战斗轰炸机多达1147架,在燃油耗尽后,它们就地降落在济州空军基地,其中有341架在战役中被击毁或严重战损。
前后损失了632架战机,帝国才在济州海战之中,以一战之力歼灭日本海军主力舰队。
这一战就是第三次中日战争的转折点,帝国从此进入全面的大攻势,而日本也无法再组织大规模的海军决战,比起帝国的战机和优秀飞行员的损失,日本的损失更加惨烈。
从三都澳海战、仁川空战、开城空战到济州海战,日本海军航空部队只剩下苍龙号一艘航母,而日本陆军航空部队的六个飞行师团整编制的只剩下3个,其中有两个负责镇守本土,最后一个负责镇守釜山。
济州海战结束的消息在当天就传遍了整个中国,所有媒体报纸的头版头条都是在报道这场空前绝后的大海战,在名义上,到底应该算是大海战,还是大空战,这倒是一个很难解释的事情。
空军出力很多,甚至要远多于海军。
没有空军大规模的从华东、北朝鲜军区抽调虎鲨机群的配合作战,海军或许会胜,但想要全歼日本海军主力舰队群,那就几乎是一件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全国沸腾。
即便是坐在中央宫的办公厅里,宋彪都能听到民众的欢呼声,因为他了解国民,而他的心也同所有国民一样在欢呼,这不是他的胜利,也不仅仅是中**人的胜利,而是整个国家的胜利,半个世纪的耻辱终于在这一天里被清洗,中国海军的脊梁骨真正的重新硬朗起来,可以当之无愧的宣称是亚洲第一的海军,可以向着世界海军第一的霸主地位而冲刺。
只有洗刷了中日甲午海战的耻辱,中国海军才能真正意义上的站立起来。
否则,日本人无论何时都会继续用那种歧视性的眼观看待中国,看待中国海军。
蒋方震在第一时间就直接奔赴中央宫,进入办公厅的他也显得特别高兴,只是在御前不敢造次,还是毕恭毕敬的躬身敬礼。
宋彪的心情当然是好的不能再好,亲自起身相迎,还邀请蒋方震坐下来。
他起身了,蒋方震自然不敢坐下,只道:“臣下特意前来恭贺陛下,二十年之努力,今日终于得偿所愿的歼灭了日本海军主力,自此,我们这一战的目标也算是实现了一半。”
“是啊!”
宋彪也不由得一声感叹,同蒋方震道:“下令,联合舰队第二舰队司令官姜瑜中将授予海军上将军衔,赐帝国二等子爵爵位,东北军部空军司令兼朝鲜空军司令员杨广义授予空军上将军衔,赐帝国二等子爵爵位,济州防备总指挥黄克培少将授予陆军中将军衔,济州空军基地指挥员徐梦熊少将授予空军中将军衔,各赐帝国一等男爵。其余该如何嘉奖授衔,总参谋部近期拟定好提案,尽快提交由我审批。”
“是!”
蒋方震答应下来,又道:“另外还有一件事要向陛下禀报,盐城空军基地的第2074编队的14架虎鲨战斗轰炸机在飞往济州战线支援的途中,在东经123,北纬36的区域发现了两艘日本战列舰,现估测是日本金刚级战列舰,据可靠的情报证明这两艘战列舰很可能是金刚号和雾岛号,此前刚在吴军工造船厂增设了日本第一代的舰载雷达,性能数据不明。因为要急赴战线支援,2074编队机群并没有留下来和这两艘战列舰作战,我已经下令让北方潜艇部队和联合航空第一舰队在相关海域搜索,青岛、盐城、信川、济州空军基地都已经派遣巡逻机在周边海巡搜查,第二联合舰队派遣了两艘东北级航母在济州西部海域实施封锁,目标是要将这两艘战列舰也找出来,予以击沉。”
宋彪忍不住的笑了一声,感叹道:“这真是老和尚没跑掉,小和尚也没跑掉啊,让各部抓紧搜查,一定要抢在这两艘战列舰回港之前抓到它们,发电给姜瑜,恭贺他获得海战胜利,同时让他继续抓紧作战,再接再厉,将此两艘战列舰也予以击沉,不得放其南下。”
蒋方震再次顿首,答道:“属下立即回电给第二舰队,要求他们务必击沉此两艘战列舰。”
这时,内廷总长陈嘉佑中将匆匆的走了进来,同宋彪行礼,呈递电报簿道:“陛下,苏维埃总书记斯大林阁下来电祝贺。”
“这么快?”
宋彪稍稍有点惊讶。
虽说帝国在第一时间就将战报予以公布,苏联和世界各国目前基本都已得到了消息,但是苏联这么快就发电恭贺,实在是反应太快了点。
恐怕不是什么好事。
宋彪将电报簿拿到手中翻看一眼,见斯大林总书记除了电报恭贺中国战胜之外,也希望派遣特使到中国访问,就中苏和平协约进行更为深入的谈判,并认为如果中苏能够签署这样的协约,对于中日之间必定会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想的倒是很好。
话说苏联是一直在观战,如果日本打的好,苏联在背后插一刀的想法也是有的,只是苏联现在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德波缔结同盟之后立即将矛头直指苏联,波兰早就发了疯的想通过战争收复失地,只是没有实力罢了,如今有了德国这个同盟自然是热血上涌的要报仇。
德国很是乐意在背后支持波兰挑衅苏联,找一个合适的理由和契机对苏联发动全面的进攻,占领苏联作为资源和工农业的腹地,为其占领整个欧洲做准备。
以德国目前的国力,挑战法国没有问题,想要挑战苏联还是比较悬的,即便有波兰这个伪同盟,还有芬兰等反苏同盟国,如果只是攻击苏联,英美对德国肯定也会继续给予援助,恨不得立刻就鼓励德波同盟对苏联开战。
即便如此,德国国内还是存在着很多争议,究竟是先向东,还是先向西,这确实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疑难问题,帝国当然也鼓励德国向东进攻,为此一直没有同苏联签署新的和平条约,做出那种只要德国进攻苏联,帝国也会采取军事行动和其他必要支援的姿态。
波兰也不是一个好国家。
孬的很。
苏德更不是好东西。
宋彪算是看透了。
他将电报簿合起来,交还给陈嘉佑,道:“将电报通报给内阁,让内阁决定此事。”
陈嘉佑中将顿首称是,这就先退出了中央宫的办公厅,而宋彪则继续和蒋方震商谈道:“济州海战结束之后,日本海军和航空部队的实力损伤惨重,你给蔡锷发电,问问他那边的准备情况,务必要求东北国防军在2月份之前发动攻势,一鼓作气打下汉城和仁川,为后续的全面进攻做好准备。”
蒋方震道:“东北国防军那边基本都已经准备的差不多了,济州海战结束后,日本海军基本没有任何有效的威慑力,我们准备将海军主力转移到南浦,同时增调两个空军师进入朝鲜北部,加强制空作战,配合东北国防军实施陆地的突击作战。”
帝国在这场战争中的一个总体规划就是先不急于在朝鲜南部决战,而是要诱出日本海军主力予以歼灭,此后再彻底的夺取制空权,最后才是发动大规模的进攻,占领整个朝鲜和太平洋地区的日本殖民地,继续以朝鲜南部为空军基地对日本本土实施大规模的轰炸。
如今已经消灭了日本海军,下一步就是发动南线进攻,继续将日本剩下的空军力量在战争中不断消耗掉,而陆军也沿着朝鲜东南部地区一路推进。
总的来说,朝鲜的地形还是过于复杂,特别是朝鲜东部,完全都是山区,只有在海军和空军领域掐掉日本本土对朝鲜日军的支援能力,才能更容易的将日军耗死在朝鲜半岛。
如果要在这种地方实施大规模的战术进攻,强攻进攻,那种损失确实是太大了,从整个大战略的角度来说也不划算。
既然东北国防军已经准备就绪,宋彪对此就不需要再过多的强调,以帝国目前的军事实力和所占据的空军优势,想要打赢日军并不是很难,除非帝国这边的指挥官蠢的无可救药。
蔡锷不是一个轻易会犯错的人,他下面的参谋军官们就更不容易犯错。
济州海战结束后,日本海军已经完全丧失了挑战中国海军的实力,在这一战中,中国航空工业的强悍优势被彰显的淋漓尽致,J3\4\5和G2\3的五个系列战机相互配套形成的空战体系坚若磐石,牢固不可动摇,而日本战机所能挑战的只有J-3系列的轻型歼击机领域,这是日本最为成功的一个区域,但也只能通过各种灵活的设计和减重、降载等极端手段,勉强保持同J-3蝰蛇系列战机的竞争。
再考虑S-5\10\20\105\107\110系列运输机,H-2\4\5轰炸机,中日双方在航空领域的差距就显得更为遥远和无边无际,仿佛是整整二十年的差距。
帝国以S-20基础研发的舰载电子巡逻机和S-10\105为基础的中型、大型电子巡逻机,加上本身就能算是电子侦察机的J-5D虎鲨,配合陆基、舰载和潜载雷达系统,帝国的雷达系统覆盖了整个东海和南太平洋战场,日本两艘游弋在朝鲜南部西岸海域的金刚级战列舰,很快就在J-5D虎鲨战斗轰炸机群的逼迫下,被迫撤入仁川港等待救援。
帝国海军开始覆盖整个海域搜寻日军潜艇,恢复帝国北方海港的航运,以避免中日战争的持续对帝国经济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科技大国。
并不是说你研发出一个领先世界的产品就能征服一切,战胜对手,想要依托科技战胜一切,那就需要一个强大的体系,整个体系的强大,每一个点的均衡才是击败对手的基础。
中国的军舰相对于日本海军既没有数量上的绝对优势,也没有技术上的绝对优势,所以在三都澳海战和济州海战之后,日本海军的溃灭本质上更多还是因为中国空军在整个体系上的绝对领先。
在另一个领域,中国相对日本也同样拥有绝对的体系性的优势,那就是陆军世界的支点体系——装甲车和坦克,只是朝鲜战场和太平洋战场较大的限制了这一优势的发挥。
济州海战结束后不久,东北国防军就调动兵力以T15Ⅲ\MT22轻型坦克和MBV2步兵战车配合MBT33主力坦克在开城实施突防作战,配合这一作战,中央海军航空联合舰队的两个支舰队齐聚在仁川海岸,协同空军一起压制日军的航空师团。
1938年以后,帝国重新制定了新的陆军装备编号,因为英苏等国在正式编制和研制车型中都大量使用T为编号,帝国重新使用MT系列编号为原有的TK系列的后续编号,在装甲车体系中形成MBT主力坦克、MT轻中型坦克、MBV步兵装甲车、MP自行火炮、MST水陆两栖坦克五个主要的分支体系。
帝国的主力坦克MBT系列的要求是重型坦克的防护和火力,中型坦克的机动性能,这就注定了这一级坦克的造价不菲,并且具有制造难度大的特点,在实际的战争使用中,MBT系列主力坦克是坦克作战的核心,数量较少,却能起到关键作用,而与之配合的MT系列则以轻型和中型坦克为主,要求是廉价,适合大规模的量产。
在T15Ⅱ的基础上,帝国在1937年继续改进为T15Ⅲ型,正式定装编号为MT22轻型坦克,T18Ⅱ型坦克则改进为MT23中型坦克,MT20重型坦克的改进工作则被放弃,前两者在1934年开始大规模服役,而T\MT20\MT20B坦克则继续作为帝国唯一的重型坦克服役。
T15Ⅲ\MT22轻型坦克的战斗全重为22.35吨,车高2.3米,采取低矮的车身设计,装配有M1930型75火炮和M2型12.7高射机枪、M2型7.62并列机枪,发动机功率为450米制马力,车体为均质钢装甲全焊接结构,采用整体铸钢式炮塔。
MT23中型坦克的战斗全重为31.5吨,同样采取低矮的车身设计,主炮早期为85线膛炮,1937年生产则更改为90滑膛炮,发动机为550米制马力V式柴油机引擎,采用二级机械增压技术。
作为帝国的坦克和大机械化变革的中心支柱,MBT系列在原有MBT30的基础上再次升级出MBT33\35两个版本,这两型坦克也是一个采用线膛炮,一个采用滑膛炮,区别于MT23中型坦克的地方在于MBT33\35主力坦克所使用的都是90火炮,而105线膛坦克炮也已经研制成熟,作为技术储备随时可以运用于MBT系列坦克和MT24重型坦克、MT27坦克歼击车的改进。
因为地形和生产数量有限的问题,MT24重型坦克并没有投入到朝鲜战场使用,而是以MT22轻型坦克为主,少量配置MBT33主力坦克和MT23中型坦克、MT27坦克歼击车为突破点。
帝国陆军有步兵战车和装甲侦察车这一系列的装甲体系,所以在坦克级别的划定上同世界其他国家有一定的差别,在1933年的帝国装甲坦克级别划分章程中,25吨战斗自重以下属于轻型坦克,25吨至35吨属于中型坦克,35吨以上属于重型坦克。
MT22轻型坦克的自重和机动性能相对于日军的九七中战车都有绝对的优势,MT22的战斗全重是22.35吨,发动机功率为450米制马力,而日军九七中型战车的战斗全重仅为15.8吨,发动机功率为170英制马力。
这样的数据差别使得MT22轻型坦克在同九七中战的对比中完全占优,MT22轻型坦克可在1000米的距离轻易击穿九七中战,九七中战则仅在400米内才有机会击穿MT22轻型坦克的装甲。
事实上,MT22轻型坦克本身就是专门为了朝鲜、东南、华南这样的山地和丘陵地形设计,从设计之初,它就被赋予在朝鲜等山地战场担任主攻坦克的任务。
因为朝鲜东南部地区的地形相对平缓,适合大规模的轻中型坦克作战,朝鲜的主要铁路线也集中于此,帝国在开城集中了六个整编装甲师,大规模更换上MT22轻型坦克,直到1939年12月底才具备全面进攻朝鲜东南部地区的条件。
在济州海战结束几天之后,卫立煌也作为东北集团军的第二集团军军长抵达开城前线,随之而来的正是帝国精锐的陆军第4师、第14师、第15师。
傅作义率领第一集团军在开城打的很漂亮,真要全力进攻,他也能打下汉城,甚至是一路推到朝鲜南部,如今军部让他和第一集团军暂时休整,让在东北休整集训了半年的第二集团军上来强攻,他肯定不高兴。
论资历,卫立煌哪里有资格和他平起平坐啊?
蔡锷是打了一辈子的仗,当然知道傅作义会做何感想,所以这一次是亲自陪着卫立煌率领第二集团军上前线,名义由他直接指挥作战,好歹给傅作义一个台阶下去整休。
1939年12月24日的这一天下午,蔡锷就同刘赓云、卫立煌、刘亚昭、黄百韬等人一同乘坐火车抵达开城前线指挥部,舒方德和东北国防军的副总参谋长张鸿逵则留守在平壤指挥调度,维持后勤、情报工作。
傅作义在前线准备了一个小型的阅兵式,蔡锷在检阅三军之后,发表了一番很是激昂的讲话,随后让傅作义等人跟着他一起去指挥部,按照道理应该是先吃饭,但是中央国防军明确规定,官兵待遇必须同等,士兵吃什么,军官就只能吃什么,一概严令私设小灶。
所以,这天中午就只能在战地食堂一起吃,让勤务兵直接去打菜,诸位将官也只能是每人端着一个钢制饭盒,坐在地图桌旁边吃边谈。
说是同等待遇,多多少少还是肯定有差别,炊事连那边不至于真的那么犯浑,可基本也就是多给将官们开几盒罐头而已,尤其是在打仗时期,搞出格是肯定要被查的。
很多事情就是风气问题,大家对这些事情也都习惯了,在前线能开一盒腌肉罐头也算是很不错的事了。
蔡锷心里的事情太多,随便吃了几口就将饭盒放在一边,同在座的诸位将官们说道:“济州海战,空军和海军都是真的很涨脸,皇上一连批了两个上将,赐了两个子爵。弟兄们,咱们陆军丢不起这个脸面啊,所以在此次的汉城决战中,我同蒋总参谋长谈过了,此番决战由我亲自上阵指挥,诸位务必要竭尽所能,千万不要给我们陆军丢了脸面!”
蔡锷在陆军的资历肯定是没得说了,哪怕中间犯错被强制休役了六年时间,可那个错误不是原则性的问题,论军功,蔡锷毕竟是第一个挥师打入关内,驱逐鞑虏、稳定边陲之开国名将,又指挥过中苏战争,不管是指挥骑兵,还是早期的装甲部队,都将苏联打的满地翻滚,一胜万里而开疆六千里。
他在国防军中的威望还是很可怕的。
不管是傅作义,还是卫立煌、刘亚昭等等,大家都顿首称是。
等大家都答应下来,蔡锷才续道:“军部电令,第二集团军开战迄今一直在开城前线,损伤较多,人员补充不足,暂时留守开城周边防线,就地休整,从国内抽调的17个新编团的兵力,要在三个月内和第二集团军重整完毕,必须在明年3月份之后具备全面作战的条件。”
傅作义当即起身,答道:“回禀总司令,给我一个月的时间即可。”
蔡锷沉默了片刻,也没有板着脸,只是很正常的答道:“皇上给你三个月的时间,自然是要你完全做好一切准备。你们不要以为小日本很快就会战败,这仗还要打很久,如今不是抢军功的时候,整顿结束,后面才能委以重任。”
傅作义还是很不高兴的,别人也就罢了,关键是被卫立煌这么一个资格不如他的人抢走这一军功,他实在是难以接受。
见傅作义脸上还是挂不住,蔡锷也不想多说,思想工作的问题后面等舒方德这个教导长去做吧,他暂时就不管了。
东北国防军总编是三个集团军,卫立煌的第二集团军是装甲部队为主,傅作义的第一集团军属于常规机械化部队为主,张自忠的第三集团军是轻机械化山地师为主。
第一集团军的主力是第22、第23轻装甲师、第10山地师,其余都是山地师和常规步兵师,设有三个炮兵师,炮兵火力很强。
第二集团军是以第4、第14、第15师为主力,其中只有第15师原先就是装备的轻坦克最多,这个师也常驻丹东,任务就是管着朝鲜,第4装甲师原先是重装甲师,以MBT33主力坦克为主要的核心装备,临时在东北更换新一批MT22轻坦克上阵,这中间肯定要一段磨合时间,加上各团下辖的营都扩编到8个连,所以在东北休整了到现在才正式南下加入战争。
第三集团军的主力是第3山地师和第21、第27师,以山地师和常规步兵师为主力,编配一个轻装甲师和两个炮兵师,下辖2个工程旅和2个辎重旅,总体作战以配合第二集团军和第一集团军为主。
东北国防军本身还下辖1个骑兵旅、2个轻装甲师、3个工程旅、2个辎重旅、3个炮兵师和22个新编团,加上直接从中央军部抽调的14个运输机大队,总体实力是足够打这场战争的。
经过这半年的准备,东北国防军早已是准备就绪,从全国抽调的复原官兵和新兵总数大约有70万,总兵力在110万的规模。
日军也在朝鲜南部不断增援,即便在开城战役中损伤较重,整个东亚派遣军的规模也接近了百万规模,双方爆发一场中日有史以来最大陆战的形势已经不可避免,甚至可以说是就在眼前。
蔡锷毕竟是远离大机械化变革有很长的一段时间,对整个帝国陆军的新式变革有点陌生,所以在整个战术规划和安排上,他主要还是倚仗刘赓云这位参谋长。
在和所有部下讨论了汉城战役的战术规划后,蔡锷想起了另外一件事,就很突然的在会议结束前同诸位提醒道:“另外有一件事要提前和你们打好招呼,陈武上将积极请战,皇上顾念旧情,据说也同意了陈上将的请战,如果来得快的话,陈上将在下个月的中旬就可能飞抵平壤。老陈这个人呢,除了张自忠当年是他的嫡系旧部,其他的人可能都不太熟悉。你们至少知道,陈上将在建国和中日辛亥战争期间的军功是仅次于赵庭柱、蒋雁行两位老上将的,他性子比较急躁,说话办事不是很客气,你们心里要明白,如果他训斥你们两句,你们谁也不准撂脸色。还有,他当初私下枪决违纪的军官,所以被降了两级强制退役,如今只能是以少将军衔服役,你们这一批中将、少将的不要仗着军衔给我添麻烦,出了事,你们吃罪不起。”
大家听了这话都是一惊,花豹子陈武那是传奇上将啊,如果不是性格火爆,到今天也算是赵庭柱、蔡锷这一级的老牌资深上将。
刘赓云复员当参谋长,蔡锷复员当总司令,如今连老牌传奇上将陈武陈豹子都复出,这真是什么牛鬼蛇神都出来了啊。
可话说回来,在朝鲜战场上,这些老牌资深将官们的旧经验恰恰是很管用的。
当年东北军的那一套虽然一直传承至今,可还是他们这一批人感触最深,下面即便是傅作义、张自忠这一批承上启下的将官们,对于当年的东北军也还是缺乏真正的体会。(未完待续)
整个第三次中日战争的战略规划并不是宋彪单独制定的,而是他和蒋方震这位中央军部总参谋长共同协商讨论后的结果,他们俩人的目标基本一致,那就是不急于结束在朝鲜半岛的战斗,无论如何都要将日本海军主力yin*出来,不管是在琉球群岛,还是济州岛,总之都要打一场漂亮的埋伏战,围歼日本海军主力。
如果还是和第二次中日战争那样,打赢了战争,却没有围歼日本海军,还是无法击碎日本试图称霸亚洲和东亚的本钱,那就不能算是一场真正的胜利。
为了将日本海军主力引出来,他们精心设计了太多事情,有意识的在开城维持守势,没有过多的开辟新战场,使得日本将焦点牢牢的关注在朝鲜半岛,在情报上,他们故意泄露一部分关键电码,使得日本错误的以为第二联合舰队南下,甚至在当初研制J-5虎鲨时对航程和其他性能的特殊要求,以及在20年代设立沿海空军基地之时,他们就已经都考虑过这些事情。
在整个济州海战期间,从沿海三个空军基地和信川空军基地驰援的虎鲨战斗轰炸机多达1147架,在燃油耗尽后,它们就地降落在济州空军基地,其中有341架在战役中被击毁或严重战损。
前后损失了632架战机,帝国才在济州海战之中,以一战之力歼灭日本海军主力舰队。
这一战就是第三次中日战争的转折点,帝国从此进入全面的大攻势,而日本也无法再组织大规模的海军决战,比起帝国的战机和优秀飞行员的损失,日本的损失更加惨烈。
从三都澳海战、仁川空战、开城空战到济州海战,日本海军航空部队只剩下苍龙号一艘航母,而日本陆军航空部队的六个飞行师团整编制的只剩下3个,其中有两个负责镇守本土,最后一个负责镇守釜山。
济州海战结束的消息在当天就传遍了整个中国,所有媒体报纸的头版头条都是在报道这场空前绝后的大海战,在名义上,到底应该算是大海战,还是大空战,这倒是一个很难解释的事情。
空军出力很多,甚至要远多于海军。
没有空军大规模的从华东、北朝鲜军区抽调虎鲨机群的配合作战,海军或许会胜,但想要全歼日本海军主力舰队群,那就几乎是一件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全国沸腾。
即便是坐在中央宫的办公厅里,宋彪都能听到民众的欢呼声,因为他了解国民,而他的心也同所有国民一样在欢呼,这不是他的胜利,也不仅仅是中**人的胜利,而是整个国家的胜利,半个世纪的耻辱终于在这一天里被清洗,中国海军的脊梁骨真正的重新硬朗起来,可以当之无愧的宣称是亚洲第一的海军,可以向着世界海军第一的霸主地位而冲刺。
只有洗刷了中日甲午海战的耻辱,中国海军才能真正意义上的站立起来。
否则,日本人无论何时都会继续用那种歧视性的眼观看待中国,看待中国海军。
蒋方震在第一时间就直接奔赴中央宫,进入办公厅的他也显得特别高兴,只是在御前不敢造次,还是毕恭毕敬的躬身敬礼。
宋彪的心情当然是好的不能再好,亲自起身相迎,还邀请蒋方震坐下来。
他起身了,蒋方震自然不敢坐下,只道:“臣下特意前来恭贺陛下,二十年之努力,今日终于得偿所愿的歼灭了日本海军主力,自此,我们这一战的目标也算是实现了一半。”
“是啊!”
宋彪也不由得一声感叹,同蒋方震道:“下令,联合舰队第二舰队司令官姜瑜中将授予海军上将军衔,赐帝国二等子爵爵位,东北军部空军司令兼朝鲜空军司令员杨广义授予空军上将军衔,赐帝国二等子爵爵位,济州防备总指挥黄克培少将授予陆军中将军衔,济州空军基地指挥员徐梦熊少将授予空军中将军衔,各赐帝国一等男爵。其余该如何嘉奖授衔,总参谋部近期拟定好提案,尽快提交由我审批。”
“是!”
蒋方震答应下来,又道:“另外还有一件事要向陛下禀报,盐城空军基地的第2074编队的14架虎鲨战斗轰炸机在飞往济州战线支援的途中,在东经123,北纬36的区域发现了两艘日本战列舰,现估测是日本金刚级战列舰,据可靠的情报证明这两艘战列舰很可能是金刚号和雾岛号,此前刚在吴军工造船厂增设了日本第一代的舰载雷达,性能数据不明。因为要急赴战线支援,2074编队机群并没有留下来和这两艘战列舰作战,我已经下令让北方潜艇部队和联合航空第一舰队在相关海域搜索,青岛、盐城、信川、济州空军基地都已经派遣巡逻机在周边海巡搜查,第二联合舰队派遣了两艘东北级航母在济州西部海域实施封锁,目标是要将这两艘战列舰也找出来,予以击沉。”
宋彪忍不住的笑了一声,感叹道:“这真是老和尚没跑掉,小和尚也没跑掉啊,让各部抓紧搜查,一定要抢在这两艘战列舰回港之前抓到它们,发电给姜瑜,恭贺他获得海战胜利,同时让他继续抓紧作战,再接再厉,将此两艘战列舰也予以击沉,不得放其南下。”
蒋方震再次顿首,答道:“属下立即回电给第二舰队,要求他们务必击沉此两艘战列舰。”
这时,内廷总长陈嘉佑中将匆匆的走了进来,同宋彪行礼,呈递电报簿道:“陛下,苏维埃总书记斯大林阁下来电祝贺。”
“这么快?”
宋彪稍稍有点惊讶。
虽说帝国在第一时间就将战报予以公布,苏联和世界各国目前基本都已得到了消息,但是苏联这么快就发电恭贺,实在是反应太快了点。
恐怕不是什么好事。
宋彪将电报簿拿到手中翻看一眼,见斯大林总书记除了电报恭贺中国战胜之外,也希望派遣特使到中国访问,就中苏和平协约进行更为深入的谈判,并认为如果中苏能够签署这样的协约,对于中日之间必定会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想的倒是很好。
话说苏联是一直在观战,如果日本打的好,苏联在背后插一刀的想法也是有的,只是苏联现在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德波缔结同盟之后立即将矛头直指苏联,波兰早就发了疯的想通过战争收复失地,只是没有实力罢了,如今有了德国这个同盟自然是热血上涌的要报仇。
德国很是乐意在背后支持波兰挑衅苏联,找一个合适的理由和契机对苏联发动全面的进攻,占领苏联作为资源和工农业的腹地,为其占领整个欧洲做准备。
以德国目前的国力,挑战法国没有问题,想要挑战苏联还是比较悬的,即便有波兰这个伪同盟,还有芬兰等反苏同盟国,如果只是攻击苏联,英美对德国肯定也会继续给予援助,恨不得立刻就鼓励德波同盟对苏联开战。
即便如此,德国国内还是存在着很多争议,究竟是先向东,还是先向西,这确实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疑难问题,帝国当然也鼓励德国向东进攻,为此一直没有同苏联签署新的和平条约,做出那种只要德国进攻苏联,帝国也会采取军事行动和其他必要支援的姿态。
波兰也不是一个好国家。
孬的很。
苏德更不是好东西。
宋彪算是看透了。
他将电报簿合起来,交还给陈嘉佑,道:“将电报通报给内阁,让内阁决定此事。”
陈嘉佑中将顿首称是,这就先退出了中央宫的办公厅,而宋彪则继续和蒋方震商谈道:“济州海战结束之后,日本海军和航空部队的实力损伤惨重,你给蔡锷发电,问问他那边的准备情况,务必要求东北国防军在2月份之前发动攻势,一鼓作气打下汉城和仁川,为后续的全面进攻做好准备。”
蒋方震道:“东北国防军那边基本都已经准备的差不多了,济州海战结束后,日本海军基本没有任何有效的威慑力,我们准备将海军主力转移到南浦,同时增调两个空军师进入朝鲜北部,加强制空作战,配合东北国防军实施陆地的突击作战。”
帝国在这场战争中的一个总体规划就是先不急于在朝鲜南部决战,而是要诱出日本海军主力予以歼灭,此后再彻底的夺取制空权,最后才是发动大规模的进攻,占领整个朝鲜和太平洋地区的日本殖民地,继续以朝鲜南部为空军基地对日本本土实施大规模的轰炸。
如今已经消灭了日本海军,下一步就是发动南线进攻,继续将日本剩下的空军力量在战争中不断消耗掉,而陆军也沿着朝鲜东南部地区一路推进。
总的来说,朝鲜的地形还是过于复杂,特别是朝鲜东部,完全都是山区,只有在海军和空军领域掐掉日本本土对朝鲜日军的支援能力,才能更容易的将日军耗死在朝鲜半岛。
如果要在这种地方实施大规模的战术进攻,强攻进攻,那种损失确实是太大了,从整个大战略的角度来说也不划算。
既然东北国防军已经准备就绪,宋彪对此就不需要再过多的强调,以帝国目前的军事实力和所占据的空军优势,想要打赢日军并不是很难,除非帝国这边的指挥官蠢的无可救药。
蔡锷不是一个轻易会犯错的人,他下面的参谋军官们就更不容易犯错。
济州海战结束后,日本海军已经完全丧失了挑战中国海军的实力,在这一战中,中国航空工业的强悍优势被彰显的淋漓尽致,J3\4\5和G2\3的五个系列战机相互配套形成的空战体系坚若磐石,牢固不可动摇,而日本战机所能挑战的只有J-3系列的轻型歼击机领域,这是日本最为成功的一个区域,但也只能通过各种灵活的设计和减重、降载等极端手段,勉强保持同J-3蝰蛇系列战机的竞争。
再考虑S-5\10\20\105\107\110系列运输机,H-2\4\5轰炸机,中日双方在航空领域的差距就显得更为遥远和无边无际,仿佛是整整二十年的差距。
帝国以S-20基础研发的舰载电子巡逻机和S-10\105为基础的中型、大型电子巡逻机,加上本身就能算是电子侦察机的J-5D虎鲨,配合陆基、舰载和潜载雷达系统,帝国的雷达系统覆盖了整个东海和南太平洋战场,日本两艘游弋在朝鲜南部西岸海域的金刚级战列舰,很快就在J-5D虎鲨战斗轰炸机群的逼迫下,被迫撤入仁川港等待救援。
帝国海军开始覆盖整个海域搜寻日军潜艇,恢复帝国北方海港的航运,以避免中日战争的持续对帝国经济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科技大国。
并不是说你研发出一个领先世界的产品就能征服一切,战胜对手,想要依托科技战胜一切,那就需要一个强大的体系,整个体系的强大,每一个点的均衡才是击败对手的基础。
中国的军舰相对于日本海军既没有数量上的绝对优势,也没有技术上的绝对优势,所以在三都澳海战和济州海战之后,日本海军的溃灭本质上更多还是因为中国空军在整个体系上的绝对领先。
在另一个领域,中国相对日本也同样拥有绝对的体系性的优势,那就是陆军世界的支点体系——装甲车和坦克,只是朝鲜战场和太平洋战场较大的限制了这一优势的发挥。
济州海战结束后不久,东北国防军就调动兵力以T15Ⅲ\MT22轻型坦克和MBV2步兵战车配合MBT33主力坦克在开城实施突防作战,配合这一作战,中央海军航空联合舰队的两个支舰队齐聚在仁川海岸,协同空军一起压制日军的航空师团。
1938年以后,帝国重新制定了新的陆军装备编号,因为英苏等国在正式编制和研制车型中都大量使用T为编号,帝国重新使用MT系列编号为原有的TK系列的后续编号,在装甲车体系中形成MBT主力坦克、MT轻中型坦克、MBV步兵装甲车、MP自行火炮、MST水陆两栖坦克五个主要的分支体系。
帝国的主力坦克MBT系列的要求是重型坦克的防护和火力,中型坦克的机动性能,这就注定了这一级坦克的造价不菲,并且具有制造难度大的特点,在实际的战争使用中,MBT系列主力坦克是坦克作战的核心,数量较少,却能起到关键作用,而与之配合的MT系列则以轻型和中型坦克为主,要求是廉价,适合大规模的量产。
在T15Ⅱ的基础上,帝国在1937年继续改进为T15Ⅲ型,正式定装编号为MT22轻型坦克,T18Ⅱ型坦克则改进为MT23中型坦克,MT20重型坦克的改进工作则被放弃,前两者在1934年开始大规模服役,而T\MT20\MT20B坦克则继续作为帝国唯一的重型坦克服役。
T15Ⅲ\MT22轻型坦克的战斗全重为22.35吨,车高2.3米,采取低矮的车身设计,装配有M1930型75火炮和M2型12.7高射机枪、M2型7.62并列机枪,发动机功率为450米制马力,车体为均质钢装甲全焊接结构,采用整体铸钢式炮塔。
MT23中型坦克的战斗全重为31.5吨,同样采取低矮的车身设计,主炮早期为85线膛炮,1937年生产则更改为90滑膛炮,发动机为550米制马力V式柴油机引擎,采用二级机械增压技术。
作为帝国的坦克和大机械化变革的中心支柱,MBT系列在原有MBT30的基础上再次升级出MBT33\35两个版本,这两型坦克也是一个采用线膛炮,一个采用滑膛炮,区别于MT23中型坦克的地方在于MBT33\35主力坦克所使用的都是90火炮,而105线膛坦克炮也已经研制成熟,作为技术储备随时可以运用于MBT系列坦克和MT24重型坦克、MT27坦克歼击车的改进。
因为地形和生产数量有限的问题,MT24重型坦克并没有投入到朝鲜战场使用,而是以MT22轻型坦克为主,少量配置MBT33主力坦克和MT23中型坦克、MT27坦克歼击车为突破点。
帝国陆军有步兵战车和装甲侦察车这一系列的装甲体系,所以在坦克级别的划定上同世界其他国家有一定的差别,在1933年的帝国装甲坦克级别划分章程中,25吨战斗自重以下属于轻型坦克,25吨至35吨属于中型坦克,35吨以上属于重型坦克。
MT22轻型坦克的自重和机动性能相对于日军的九七中战车都有绝对的优势,MT22的战斗全重是22.35吨,发动机功率为450米制马力,而日军九七中型战车的战斗全重仅为15.8吨,发动机功率为170英制马力。
这样的数据差别使得MT22轻型坦克在同九七中战的对比中完全占优,MT22轻型坦克可在1000米的距离轻易击穿九七中战,九七中战则仅在400米内才有机会击穿MT22轻型坦克的装甲。
事实上,MT22轻型坦克本身就是专门为了朝鲜、东南、华南这样的山地和丘陵地形设计,从设计之初,它就被赋予在朝鲜等山地战场担任主攻坦克的任务。
因为朝鲜东南部地区的地形相对平缓,适合大规模的轻中型坦克作战,朝鲜的主要铁路线也集中于此,帝国在开城集中了六个整编装甲师,大规模更换上MT22轻型坦克,直到1939年12月底才具备全面进攻朝鲜东南部地区的条件。
在济州海战结束几天之后,卫立煌也作为东北集团军的第二集团军军长抵达开城前线,随之而来的正是帝国精锐的陆军第4师、第14师、第15师。
傅作义率领第一集团军在开城打的很漂亮,真要全力进攻,他也能打下汉城,甚至是一路推到朝鲜南部,如今军部让他和第一集团军暂时休整,让在东北休整集训了半年的第二集团军上来强攻,他肯定不高兴。
论资历,卫立煌哪里有资格和他平起平坐啊?
蔡锷是打了一辈子的仗,当然知道傅作义会做何感想,所以这一次是亲自陪着卫立煌率领第二集团军上前线,名义由他直接指挥作战,好歹给傅作义一个台阶下去整休。
1939年12月24日的这一天下午,蔡锷就同刘赓云、卫立煌、刘亚昭、黄百韬等人一同乘坐火车抵达开城前线指挥部,舒方德和东北国防军的副总参谋长张鸿逵则留守在平壤指挥调度,维持后勤、情报工作。
傅作义在前线准备了一个小型的阅兵式,蔡锷在检阅三军之后,发表了一番很是激昂的讲话,随后让傅作义等人跟着他一起去指挥部,按照道理应该是先吃饭,但是中央国防军明确规定,官兵待遇必须同等,士兵吃什么,军官就只能吃什么,一概严令私设小灶。
所以,这天中午就只能在战地食堂一起吃,让勤务兵直接去打菜,诸位将官也只能是每人端着一个钢制饭盒,坐在地图桌旁边吃边谈。
说是同等待遇,多多少少还是肯定有差别,炊事连那边不至于真的那么犯浑,可基本也就是多给将官们开几盒罐头而已,尤其是在打仗时期,搞出格是肯定要被查的。
很多事情就是风气问题,大家对这些事情也都习惯了,在前线能开一盒腌肉罐头也算是很不错的事了。
蔡锷心里的事情太多,随便吃了几口就将饭盒放在一边,同在座的诸位将官们说道:“济州海战,空军和海军都是真的很涨脸,皇上一连批了两个上将,赐了两个子爵。弟兄们,咱们陆军丢不起这个脸面啊,所以在此次的汉城决战中,我同蒋总参谋长谈过了,此番决战由我亲自上阵指挥,诸位务必要竭尽所能,千万不要给我们陆军丢了脸面!”
蔡锷在陆军的资历肯定是没得说了,哪怕中间犯错被强制休役了六年时间,可那个错误不是原则性的问题,论军功,蔡锷毕竟是第一个挥师打入关内,驱逐鞑虏、稳定边陲之开国名将,又指挥过中苏战争,不管是指挥骑兵,还是早期的装甲部队,都将苏联打的满地翻滚,一胜万里而开疆六千里。
他在国防军中的威望还是很可怕的。
不管是傅作义,还是卫立煌、刘亚昭等等,大家都顿首称是。
等大家都答应下来,蔡锷才续道:“军部电令,第二集团军开战迄今一直在开城前线,损伤较多,人员补充不足,暂时留守开城周边防线,就地休整,从国内抽调的17个新编团的兵力,要在三个月内和第二集团军重整完毕,必须在明年3月份之后具备全面作战的条件。”
傅作义当即起身,答道:“回禀总司令,给我一个月的时间即可。”
蔡锷沉默了片刻,也没有板着脸,只是很正常的答道:“皇上给你三个月的时间,自然是要你完全做好一切准备。你们不要以为小日本很快就会战败,这仗还要打很久,如今不是抢军功的时候,整顿结束,后面才能委以重任。”
傅作义还是很不高兴的,别人也就罢了,关键是被卫立煌这么一个资格不如他的人抢走这一军功,他实在是难以接受。
见傅作义脸上还是挂不住,蔡锷也不想多说,思想工作的问题后面等舒方德这个教导长去做吧,他暂时就不管了。
东北国防军总编是三个集团军,卫立煌的第二集团军是装甲部队为主,傅作义的第一集团军属于常规机械化部队为主,张自忠的第三集团军是轻机械化山地师为主。
第一集团军的主力是第22、第23轻装甲师、第10山地师,其余都是山地师和常规步兵师,设有三个炮兵师,炮兵火力很强。
第二集团军是以第4、第14、第15师为主力,其中只有第15师原先就是装备的轻坦克最多,这个师也常驻丹东,任务就是管着朝鲜,第4装甲师原先是重装甲师,以MBT33主力坦克为主要的核心装备,临时在东北更换新一批MT22轻坦克上阵,这中间肯定要一段磨合时间,加上各团下辖的营都扩编到8个连,所以在东北休整了到现在才正式南下加入战争。
第三集团军的主力是第3山地师和第21、第27师,以山地师和常规步兵师为主力,编配一个轻装甲师和两个炮兵师,下辖2个工程旅和2个辎重旅,总体作战以配合第二集团军和第一集团军为主。
东北国防军本身还下辖1个骑兵旅、2个轻装甲师、3个工程旅、2个辎重旅、3个炮兵师和22个新编团,加上直接从中央军部抽调的14个运输机大队,总体实力是足够打这场战争的。
经过这半年的准备,东北国防军早已是准备就绪,从全国抽调的复原官兵和新兵总数大约有70万,总兵力在110万的规模。
日军也在朝鲜南部不断增援,即便在开城战役中损伤较重,整个东亚派遣军的规模也接近了百万规模,双方爆发一场中日有史以来最大陆战的形势已经不可避免,甚至可以说是就在眼前。
蔡锷毕竟是远离大机械化变革有很长的一段时间,对整个帝国陆军的新式变革有点陌生,所以在整个战术规划和安排上,他主要还是倚仗刘赓云这位参谋长。
在和所有部下讨论了汉城战役的战术规划后,蔡锷想起了另外一件事,就很突然的在会议结束前同诸位提醒道:“另外有一件事要提前和你们打好招呼,陈武上将积极请战,皇上顾念旧情,据说也同意了陈上将的请战,如果来得快的话,陈上将在下个月的中旬就可能飞抵平壤。老陈这个人呢,除了张自忠当年是他的嫡系旧部,其他的人可能都不太熟悉。你们至少知道,陈上将在建国和中日辛亥战争期间的军功是仅次于赵庭柱、蒋雁行两位老上将的,他性子比较急躁,说话办事不是很客气,你们心里要明白,如果他训斥你们两句,你们谁也不准撂脸色。还有,他当初私下枪决违纪的军官,所以被降了两级强制退役,如今只能是以少将军衔服役,你们这一批中将、少将的不要仗着军衔给我添麻烦,出了事,你们吃罪不起。”
大家听了这话都是一惊,花豹子陈武那是传奇上将啊,如果不是性格火爆,到今天也算是赵庭柱、蔡锷这一级的老牌资深上将。
刘赓云复员当参谋长,蔡锷复员当总司令,如今连老牌传奇上将陈武陈豹子都复出,这真是什么牛鬼蛇神都出来了啊。
可话说回来,在朝鲜战场上,这些老牌资深将官们的旧经验恰恰是很管用的。
当年东北军的那一套虽然一直传承至今,可还是他们这一批人感触最深,下面即便是傅作义、张自忠这一批承上启下的将官们,对于当年的东北军也还是缺乏真正的体会。(未完待续)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核武皇帝》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核武皇帝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