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日俄战争 第316章 釜山之战
目录:核武皇帝| 作者:浪子刀| 类别:历史军事
兼**以开都,掩八紘而为宇。
这是大日本帝国之国训。
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
此乃中华帝国之国训。
这是两个既相似,有着类似的国情背景,但又截然不同的亚洲邻国。
7月,釜山战役和硫磺群岛战役终于开启,也被视作帝国国防军进攻日本本土之前的最后两场较大规模的战役。
天空,战机呼啸而过。
在苏德战场上,双方实际上都未能更好的理解空军的现代作战价值,苏德的空军更像是天空之骑士,那些精锐的德国空军王牌驾驶员们更喜欢在前线蹂躏菜鸟飞行员,击落他们积攒功勋和名声,双方对敌军空军机场的打击都显得过于随意,缺乏更高层面的整体作战规划。
日本空军在前期还有一定实力的阶段也大体如此,总是缺乏正面的大规模空军行动的纲领。
帝国空军才是他们最好的名师。
在b120大规模的列装之后,帝国的火箭炮射程从早期的b30\60的30公里、60公里一下子提升到120公里,加上近程地地导弹的指挥权开始大量转移给帝国陆军,东北国防军可以提前对日本空军机场、雷达进行遮蔽式的毁灭打击,随后才是帝国空军的大规模出动,在大量j-402\404歼击机的掩护下,j-5虎鲨歼击轰炸机、h-2\3轰炸机和g-2\3攻击机对日军进行大规模的打击,彻底摧毁日军的炮兵阵地、铁路、交通、要塞。对日军前线阵地大规模覆盖打击。
对帝国空军来说,此时最大的威胁只剩下日军隐藏在树林和建筑中的高射炮,索性,日军此前对高射炮的研究并没有过于深入,现役的八八式高射炮在性能上并不优秀,不论是射速、威力和射程在世界现役的主要高射炮中都只能算是二流,最糟糕的在经历此前的多次大规模战败,加上帝国海军和空军对日军驻朝鲜部队的运输封锁,日军东亚派遣军已经处于很缺乏高射炮的阶段。
日军勉强通过从九州岛派遣陆军航空队支援东亚派遣军,但一样不是帝国空军的对手。
空军呼啸长空。
日军东亚派遣军在帝国空军六个师的压制下。在东北国防军还未出击的情况下已经溃不成军,在过去两个月中,日军驻朝鲜部队就一直处于严重缺乏补给的阶段,他们只能靠坚韧的战斗意志和对天皇的绝对忠诚来支撑下去。
他们靠对中国人的刻骨仇恨坚持战斗下去。
在此前的金道岭战役中表现突出的薛岳已经成了第四集团军的司令,此时正处于对日军发起陆地进攻的最前线,这正是他所期望的战场,在陆军对决陆军的大规模战役中,以绝对优势消灭对手。
在新上任的东北国防军总司令陈武上将的坚持下,中央军部和东北国防军部给各集团军指挥官更多的前线指挥权。使得他们拥有自行决定战役战术的权利,这就像是忽然解开了薛岳、黄百韬、刘亚昭这些猛虎身上的锁链。
此刻的薛岳恰有一种猛虎下山般的痛快感。
他和他的第四集团军是如猛虎下山。对面的日本东亚派遣军第5军却仿佛是风烛残年般,战争打到这种地步,中日陆军也已经完全不可相提并论了,双方之差距也不是一代两代那么简单。
在第三次中日战争刚爆发的阶段,日本陆军至少还勉强具备同帝国中央陆军抗衡的基础,但到了今日,双方不论是在装备上,还是兵员和战术指挥水平上,差距都已是天壤之别。
之所以会这样。正因为帝国的陆军长期在装备研制上投入高额经费,占据着陆军军费非常高的比例,而陆军装备的更新换代和列装速度则一直受到严格的限制,重研发,轻换代的特点使得帝国陆军在战争开启阶段同日军的实际差距并不大,但随着战争进入第二年,陆军在巨额军费的支撑下直接越过十年的周期快速更换了全部新式装备。
在过去十年。帝国陆军的军事装备研制开支一直保持陆军军费的33%以上,总额超越美苏德法英之和,再以帝国世界第一的工业强国的根基和产能规模,两年之间就使得帝国陆军的军事装备水平从世界一流跃迁为超一流。再面对二流,又已经被砸的稀巴烂的日军陆军,两者之差距真的不是十年二十年代差那么简单。
至于帝**事教育,无论是规模和整体水平都远非日本可以比拟,储备和预备役军官数量之多,即便帝国陆军规模扩编至战前的三倍,整体战术指挥能力仍能维持在世界第一流的水平,而日军则完全达不到这一要求。
战争打到这种程度,中日陆军之间的差距已经彻底被拉开了。
日军此时面对就将是核武器时代到来之前最强世界陆军,一支全面以火力平衡理论为基础构建的现代陆军,一支以m35突击步枪、m38通用机枪、8mm重狙击步枪、30mm下挂式榴弹发射器、60\75mm迫击炮构建步兵基础武装,一支以装甲、火炮、步兵、火箭炮部队构建四位一体综合平衡理论的现代陆军,一支以无线通信达到班一级的快速反应机动论的现代陆军,一支以快猛为基础追求机械自动化的现代陆军,一支基本完成现代化改编的总员超过220万的现代陆军。
东北国防军至釜山战役爆发前,全军总规模已经超过220万,全军现代化改装基本完成,以自行高射炮营为例,全营除了8辆35mm自行高射炮。还匹配装甲侦察车、装甲指挥车、履带式装甲警戒雷达车、自动装弹车,装甲通信车。
在所有的优势中,220万支m35突击步枪的领先优势反而是最大的,它们直接决定了战场上的火力比,正如陈武上将所言,热兵器时代的战争就是用30发子弹歼灭一个敌人,还是用50发子弹歼灭一个敌人的问题,不管是30发,还是50发,火力猛的部队总是更占优势。
傅作义的前车之鉴让薛岳不愿意过于骄傲自满。但他心里还是很清楚,对面的日军根本不可能和他正面交战,为了正面应对日军的阵地战、山地战,东北国防军已经紧急加大了火焰喷射器的装备数量,火焰喷射器也经过改良,射程提高到45米,采取类似于德军编制特征,每个火焰喷射班直接归属连队辖管,遍设3组。每组2人,持有一门火焰喷射器。
每一个小的领先优势汇聚到一起。最终就是不可逆转的鸿沟。
……
天空战机呼啸而过,宛若利剑刺破长空,黑色硝烟滚滚弥漫大地,薛岳将军手持着望远镜在远处的山岭上驻足观望,前方的阵地已经被猛烈的炮火炸的黑若焦土,烈焰狼烟,数十辆轻型坦克在履带式步兵战车和两个步兵团的配合下向前推进作战,在整个战场上大约有四十多个火焰喷射班,约一百三十组的火焰喷射器。这些重要的火焰兵严格按照战术规范,配合其他步兵班从后方根据需要前插作战,以及跟随坦克作战,排除地雷和清理战壕。
不断有接近五十米长的火焰如火龙之舌之般在战场上肆虐屠杀一切,在后侧,士兵们相对要轻松一些,老兵们甚至可以抽空点上烟。跟着坦克一起前进。
崎岖或者低矮的山丘已经再也不是阻挡机械化部队前进的主要障碍,虽然只能使用轻型坦克和履带式装甲车,但日军缺乏重火力和反坦克炮的现状使得这些mt22这样的轻型坦克也能横扫战场。
天空依然不时有攻击机高速掠过,后方还是有炮声。更多的则是沉闷的迫击炮和榴弹声,突击步枪的大规模服役已经改变了战争的节奏,节奏很重要,无法适应节奏变化的陆军是打不过对手的。
在一个步兵班可以拥有过去一个步兵排的火力时,帝国陆军步兵的穿插、前插和阵地抢攻的节奏明显加快,正好同大机械化推进相匹配,而日军面对这种快速进攻已经没有任何反制的能力,很多时候,日军军官的惯性思维认为自己可以守住,一阵猛攻下来,它的一个步兵中队就消失殆尽,彻底丧失了所有战斗力。
从釜山战役开启之后,第一天的时间里,薛岳的第四集团军就向前推进了三十公里,将日军彻底压缩到釜山一代,基本完成了东北国防军部的任务,刘亚昭和张自忠的第一、第三集团军随后而至,黄百韬的第二集团军横向前进,从西向东推进,与薛岳保持同步同时,从两个方向同时压缩日军的机动空间。
日军在朝鲜还剩下大约70万的陆军部队,但却没有真正的组织起一次较大规模的反击和阵地争夺,前线部队不会得到任何增援,一旦失守,部队基本就直接丧失了战斗力,全员牺牲,或者被俘。
日军已经是日落黄昏之残兵,而帝国东北国防军则逐步调整到了在朝鲜战场作战的最佳状况,双方在釜山战役的最后决战近乎是一边倒的狂攻、一边倒的溃灭。
不可否认日军官兵的作战意志依然是可怕的坚韧和顽固,甚至是疯狂,但却依旧是那样无济于事。
战场上听不到那嘹亮的冲锋号声,帝国陆军不需要那种奇怪的大规模冲锋,而是更多依靠坦克的推进,精锐部队的交叉进攻、步兵火力配合平衡理论的多点多线强攻,像地狱犬那样的一口接着一口的快速蚕食对手,在火焰和火炮的袭击中,在坦克的推进中,不断歼灭每一股部队。
良好而严格的战术训练让帝国陆军前线官兵拥有极其稳定而高效的战术执行能力,面对各种情况,他们都能较好的遵守战术规范执行进攻战术,消灭敌军。老兵和尉官是最为重要的部队支撑。
在天色渐黑之时,薛岳的第四集团军已经推进到了梁山郡,距离最后的釜山市只有不到20公里的距离,黄百韬的第二集团军则突破了咸安郡防线,距离釜山市还有35公里的距离,两个集团军实际上已经可以会师,只有第一集团军插入到密阳郡,釜山战役的前期布局进攻就将正式完成。
一旦进入这一阶段,中日两军在朝鲜战场的决战就彻底宣告结束了,因为釜山市和西侧的金海郡周边并没有较为险峻的山势。其丘陵多以低矮为主,并且存在明显较多的数公里宽的沟式突破口,在这种地形,第一集团军和集团军下属的4个装甲坦克旅将会如战斧一般杀进去,直接结束这场战役。
在帝国海军和空军完全控制朝鲜海峡的情况下,日军根本不可能安全撤回日本本土,所以,在朝鲜半岛的数十万日军只剩下两个选择,要么投降。要么被歼灭。
板垣征四郎陆军大将已经替代畑俊六成为日军驻朝鲜东亚派遣军的总司令官,他下令决心要在朝鲜战至最后一人。绝不退让,更不会投降,而东北国防军则很乐意成全他们。
釜山周边地形的甚至不如大邱,相对于已经完成机械化变革的中国陆军而言,在这里做最终决战是最为合适的,至于日军要如何战至最后一人,这并不是东北国防军的指挥官们所要考虑的问题。
陈武唯一的担心是不希望看到日军继续使用化学武器,虽然帝国陆军有足够的防范和反击手段,但是釜山属于朝鲜半岛人口较为密集的城市区。这里也一直是日本殖民地经营的重心,港口繁华。
如果在这样的地方继续开启化学战,对于即将完全接手朝鲜的帝国而言,这并不是一个最好的结局。
时间改变了很多事情,也改变了很多人。
在伊朗担任最高军事顾问的十年生涯使得陈武有更多的机会站在全局思考问题,不仅是军事战略战术上层面的问题,也有政治和经济层面的问题。在陈武看来,朝鲜就将等于是帝国最为重要的新殖民地,相当于是半个国土,他显然不愿意在这里使用化学武器。
好消息是中央内阁通过外交管道向日本发出的严重警告已经生效。中央军事情报部从日本得到了最新的情报,确认裕仁天皇签署了新的命令,禁止日军再次主动挑起化学战,在此前的大邱会战中,由于日军主动挑起了化学战,帝国战略部队的中程导弹直接使用化学弹头攻击了东京,令东京损失惨重,国内士气丧尽。
是的。
日军大本营的谎话已经无法再维持下去了,只要中国愿意,中国可以让日本变成一片荒芜的废土,中国可以用化学弹头横扫整个日本,至少让日本损失超过两千万以上的人口。
在釜山战役开启后的第二天,东北国防军四个集团军就陆续实现了战略进攻目标,对釜山实现了三面合围,加上海军和空军持续对朝鲜海峡的封锁,日军彻底成了瓮中之鳖。
第三天的上午10点,东北国防军正式对日本东亚派遣军发起最后的猛攻,第4、第10、第33装甲师作为主力同时从三面发起冲击。
在整体的进攻战术设计上,陈武没有因为机械化坦克部队再次能发挥突击作用,而轻易的减少炮兵的投入规模,事实上恰恰相反,虽然对面就是城区,陈武依然大规模的使用火炮部队,投入了三个炮兵师和四个炮兵旅的兵力,加上各步兵师下辖的炮兵团和两个火箭炮旅,东北国防军在最后的总攻中投入了超过4000门火炮。
在解放战争的四平战役中,国共两军都没有因为四平是个中等规模的城市而减少火炮的使用,双方的火炮进攻直接将整个四平夷为平地。
中国人打起仗来一贯是很狠的,在国内都是如此,何况是在国外。
陈武并不太考虑朝鲜人民的死活,在他看来,板垣征四郎所设计的城市战策略是愚蠢的,釜山本地的建筑多是以木结构为主,而且平均规模都比较小和凌乱,帝国陆军不会和日军在这里打巷战。直接夷平才是最佳的选择。
釜山的人口中,日本移民超过六万人,这是中央军情部的统计数据,这些就更不在帝国陆军需要考虑到的范围内。
从上午十点开始,帝国陆军一改此前空地一体化战术的常规安排,没有派遣太多的空军,首先由炮兵部队对日军阵地和城区进行狂轰滥炸,每分钟宣泄在日军阵地上的炮弹多达6万枚,短短几分钟就将日军防线和后方炸成了一片焦土废墟。
大地轰鸣,宛如雷暴山裂。
整个釜山周边地区都一直处于这种连绵的震动中。仿佛是一直在地震,站在地表就能感觉到这种连绵的震动,巨大的爆炸声此起彼伏,连续不断,轰鸣若浩浩荡荡的滚雷,响彻于周边大地的每个角落。
整个城市和周边防线都在燃烧着熊熊烈火,滚滚黑烟蔓延了数十公里的范围。
在炮击持续了三十分钟后,彻底击碎了日军的防空炮阵地,帝国空军才大规模的出动。而帝国陆军则以六千多辆坦克及其他装甲车为主力,大规模的纵深攻击。用一个列装mbt35主战坦克的第2坦克旅为主力,在第四装甲师和第11坦克旅的配合下直接深入日军后方大本营,第四集团军的三个步兵师紧随其后。
日军数十万部队组成的防线看似牢固,实则不堪一击,在不到三个小时的时间里就被彻底撕碎,坦克部队直接兵临城下,对后方阵地实施强攻,碾压而过。
此后继续是持续不断的火炮狂轰,将整个釜山城炸成废墟。第四集团军的三个步兵师开始担任主力,在装甲步兵战车和轻坦克的保护下,对一片废墟的釜山城实施层层推进作战,如潮水一般逐步向前渗透,杀死一切途中遇到的日军,没有俘虏,没有隐藏。
日军在轻武器上相对于帝国一个陆军步兵班的差距。已经到了彻底无法扭转的程度,突击步枪在军事战争中的作用被明显的凸显出来。
m35是一款非常经典的突击步枪,在此之前,帝国陆军曾经短暂的小规模列装过类似于03式自动步枪的m33突击步枪。m35是在m33b的基础上再次进行整体改进的成果,相比前者更为成熟稳定和优秀。
相比03式自动步枪,m35的美学特征更为明显,整体外观设计扁平方正,枪管更厚,散射效果好,枪托结构为传统式的工程塑料枪托,而非03自动步枪的折叠式。
m35突击步枪继续是7.62x35mm的中型弹,弹径曲度较小,弹道稳定,射击精度高,射程远,威力较高,当射程较近,子弹在750米/秒的高速过程中击中目标时会明显破裂,产生不规则的运动变化,导致更大规模的内部创伤。
该型突击步枪大量使用了铝合金和耐磨高强度塑料构件,所以空重减少到了3.5千克,弹匣容量是25发,满弹高配含瞄准镜的重量是5.4千克,可匹配下挂式榴弹发射器,通常每个步兵班有4到5支m35步枪拥有榴弹发射器。
这种高标准的配置使得帝国陆军步兵部队在作战过程中拥有极大的火力,足以弥补m35本身浸透性较高而缺乏杀伤力的劣势。
m35突击步枪的优势在于兼顾了射速和中近距离的射击精度,并且拥有不弱于汉阳半自动步枪的射程,相对于5-6毫米的小口径弹,其弹药威力仍然占据一定优势,虽然在高射射击中存在枪口上跳的缺点,但这是一个必然的问题,不管是m30,还是m35前身的m33,这个问题都是根生蒂固的。
没有一款武器是完美的,作为一款突击步枪,m35在这一时代里至少保持着绝对的王者优势。
帝国精锐部队在城市巷战中的表现是完美的,这些隶属中央国防军精锐步兵师的常编部队,拥有更为可靠的训练和战术执行能力,以及对日军的绝对的装备领先优势,包括更为优秀的青年尉官,以及大量经验丰富的国防兵职业士官。
至少在这一年里,帝国中央陆军是世界上最强大的陆军,毫无任何争议,唯一有资格挑战帝国中央陆军的就是同样在苏德战场上风光无限的德国陆军。
假如中德陆军要发生全面决战的话,那很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强的两支陆军之间的决战。
谁是世界陆军之王,这个答案最终将诞生在中德陆军之间。
至于苏联红军,无论是装备、战绩、整体战术素养,苏联红军至少在这一年里还没有资格同中德陆军相提并论。
釜山战役结束的非常快。
整个战役持续到第四天,基本就到了尾声阶段,日军东亚派遣军总司令板垣征四郎大将也被特别空降师抓捕,这位大将连同还未能从战场上撤离的畑俊六大将,甚至来不及自杀谢罪就被夜间突袭的空降部队所俘虏。
至此,日本陆军短暂的辉煌史在中日辛亥战争之后,再一次被彻底击破,彻底被粉碎。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这是大日本帝国之国训。
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
此乃中华帝国之国训。
这是两个既相似,有着类似的国情背景,但又截然不同的亚洲邻国。
7月,釜山战役和硫磺群岛战役终于开启,也被视作帝国国防军进攻日本本土之前的最后两场较大规模的战役。
天空,战机呼啸而过。
在苏德战场上,双方实际上都未能更好的理解空军的现代作战价值,苏德的空军更像是天空之骑士,那些精锐的德国空军王牌驾驶员们更喜欢在前线蹂躏菜鸟飞行员,击落他们积攒功勋和名声,双方对敌军空军机场的打击都显得过于随意,缺乏更高层面的整体作战规划。
日本空军在前期还有一定实力的阶段也大体如此,总是缺乏正面的大规模空军行动的纲领。
帝国空军才是他们最好的名师。
在b120大规模的列装之后,帝国的火箭炮射程从早期的b30\60的30公里、60公里一下子提升到120公里,加上近程地地导弹的指挥权开始大量转移给帝国陆军,东北国防军可以提前对日本空军机场、雷达进行遮蔽式的毁灭打击,随后才是帝国空军的大规模出动,在大量j-402\404歼击机的掩护下,j-5虎鲨歼击轰炸机、h-2\3轰炸机和g-2\3攻击机对日军进行大规模的打击,彻底摧毁日军的炮兵阵地、铁路、交通、要塞。对日军前线阵地大规模覆盖打击。
对帝国空军来说,此时最大的威胁只剩下日军隐藏在树林和建筑中的高射炮,索性,日军此前对高射炮的研究并没有过于深入,现役的八八式高射炮在性能上并不优秀,不论是射速、威力和射程在世界现役的主要高射炮中都只能算是二流,最糟糕的在经历此前的多次大规模战败,加上帝国海军和空军对日军驻朝鲜部队的运输封锁,日军东亚派遣军已经处于很缺乏高射炮的阶段。
日军勉强通过从九州岛派遣陆军航空队支援东亚派遣军,但一样不是帝国空军的对手。
空军呼啸长空。
日军东亚派遣军在帝国空军六个师的压制下。在东北国防军还未出击的情况下已经溃不成军,在过去两个月中,日军驻朝鲜部队就一直处于严重缺乏补给的阶段,他们只能靠坚韧的战斗意志和对天皇的绝对忠诚来支撑下去。
他们靠对中国人的刻骨仇恨坚持战斗下去。
在此前的金道岭战役中表现突出的薛岳已经成了第四集团军的司令,此时正处于对日军发起陆地进攻的最前线,这正是他所期望的战场,在陆军对决陆军的大规模战役中,以绝对优势消灭对手。
在新上任的东北国防军总司令陈武上将的坚持下,中央军部和东北国防军部给各集团军指挥官更多的前线指挥权。使得他们拥有自行决定战役战术的权利,这就像是忽然解开了薛岳、黄百韬、刘亚昭这些猛虎身上的锁链。
此刻的薛岳恰有一种猛虎下山般的痛快感。
他和他的第四集团军是如猛虎下山。对面的日本东亚派遣军第5军却仿佛是风烛残年般,战争打到这种地步,中日陆军也已经完全不可相提并论了,双方之差距也不是一代两代那么简单。
在第三次中日战争刚爆发的阶段,日本陆军至少还勉强具备同帝国中央陆军抗衡的基础,但到了今日,双方不论是在装备上,还是兵员和战术指挥水平上,差距都已是天壤之别。
之所以会这样。正因为帝国的陆军长期在装备研制上投入高额经费,占据着陆军军费非常高的比例,而陆军装备的更新换代和列装速度则一直受到严格的限制,重研发,轻换代的特点使得帝国陆军在战争开启阶段同日军的实际差距并不大,但随着战争进入第二年,陆军在巨额军费的支撑下直接越过十年的周期快速更换了全部新式装备。
在过去十年。帝国陆军的军事装备研制开支一直保持陆军军费的33%以上,总额超越美苏德法英之和,再以帝国世界第一的工业强国的根基和产能规模,两年之间就使得帝国陆军的军事装备水平从世界一流跃迁为超一流。再面对二流,又已经被砸的稀巴烂的日军陆军,两者之差距真的不是十年二十年代差那么简单。
至于帝**事教育,无论是规模和整体水平都远非日本可以比拟,储备和预备役军官数量之多,即便帝国陆军规模扩编至战前的三倍,整体战术指挥能力仍能维持在世界第一流的水平,而日军则完全达不到这一要求。
战争打到这种程度,中日陆军之间的差距已经彻底被拉开了。
日军此时面对就将是核武器时代到来之前最强世界陆军,一支全面以火力平衡理论为基础构建的现代陆军,一支以m35突击步枪、m38通用机枪、8mm重狙击步枪、30mm下挂式榴弹发射器、60\75mm迫击炮构建步兵基础武装,一支以装甲、火炮、步兵、火箭炮部队构建四位一体综合平衡理论的现代陆军,一支以无线通信达到班一级的快速反应机动论的现代陆军,一支以快猛为基础追求机械自动化的现代陆军,一支基本完成现代化改编的总员超过220万的现代陆军。
东北国防军至釜山战役爆发前,全军总规模已经超过220万,全军现代化改装基本完成,以自行高射炮营为例,全营除了8辆35mm自行高射炮。还匹配装甲侦察车、装甲指挥车、履带式装甲警戒雷达车、自动装弹车,装甲通信车。
在所有的优势中,220万支m35突击步枪的领先优势反而是最大的,它们直接决定了战场上的火力比,正如陈武上将所言,热兵器时代的战争就是用30发子弹歼灭一个敌人,还是用50发子弹歼灭一个敌人的问题,不管是30发,还是50发,火力猛的部队总是更占优势。
傅作义的前车之鉴让薛岳不愿意过于骄傲自满。但他心里还是很清楚,对面的日军根本不可能和他正面交战,为了正面应对日军的阵地战、山地战,东北国防军已经紧急加大了火焰喷射器的装备数量,火焰喷射器也经过改良,射程提高到45米,采取类似于德军编制特征,每个火焰喷射班直接归属连队辖管,遍设3组。每组2人,持有一门火焰喷射器。
每一个小的领先优势汇聚到一起。最终就是不可逆转的鸿沟。
……
天空战机呼啸而过,宛若利剑刺破长空,黑色硝烟滚滚弥漫大地,薛岳将军手持着望远镜在远处的山岭上驻足观望,前方的阵地已经被猛烈的炮火炸的黑若焦土,烈焰狼烟,数十辆轻型坦克在履带式步兵战车和两个步兵团的配合下向前推进作战,在整个战场上大约有四十多个火焰喷射班,约一百三十组的火焰喷射器。这些重要的火焰兵严格按照战术规范,配合其他步兵班从后方根据需要前插作战,以及跟随坦克作战,排除地雷和清理战壕。
不断有接近五十米长的火焰如火龙之舌之般在战场上肆虐屠杀一切,在后侧,士兵们相对要轻松一些,老兵们甚至可以抽空点上烟。跟着坦克一起前进。
崎岖或者低矮的山丘已经再也不是阻挡机械化部队前进的主要障碍,虽然只能使用轻型坦克和履带式装甲车,但日军缺乏重火力和反坦克炮的现状使得这些mt22这样的轻型坦克也能横扫战场。
天空依然不时有攻击机高速掠过,后方还是有炮声。更多的则是沉闷的迫击炮和榴弹声,突击步枪的大规模服役已经改变了战争的节奏,节奏很重要,无法适应节奏变化的陆军是打不过对手的。
在一个步兵班可以拥有过去一个步兵排的火力时,帝国陆军步兵的穿插、前插和阵地抢攻的节奏明显加快,正好同大机械化推进相匹配,而日军面对这种快速进攻已经没有任何反制的能力,很多时候,日军军官的惯性思维认为自己可以守住,一阵猛攻下来,它的一个步兵中队就消失殆尽,彻底丧失了所有战斗力。
从釜山战役开启之后,第一天的时间里,薛岳的第四集团军就向前推进了三十公里,将日军彻底压缩到釜山一代,基本完成了东北国防军部的任务,刘亚昭和张自忠的第一、第三集团军随后而至,黄百韬的第二集团军横向前进,从西向东推进,与薛岳保持同步同时,从两个方向同时压缩日军的机动空间。
日军在朝鲜还剩下大约70万的陆军部队,但却没有真正的组织起一次较大规模的反击和阵地争夺,前线部队不会得到任何增援,一旦失守,部队基本就直接丧失了战斗力,全员牺牲,或者被俘。
日军已经是日落黄昏之残兵,而帝国东北国防军则逐步调整到了在朝鲜战场作战的最佳状况,双方在釜山战役的最后决战近乎是一边倒的狂攻、一边倒的溃灭。
不可否认日军官兵的作战意志依然是可怕的坚韧和顽固,甚至是疯狂,但却依旧是那样无济于事。
战场上听不到那嘹亮的冲锋号声,帝国陆军不需要那种奇怪的大规模冲锋,而是更多依靠坦克的推进,精锐部队的交叉进攻、步兵火力配合平衡理论的多点多线强攻,像地狱犬那样的一口接着一口的快速蚕食对手,在火焰和火炮的袭击中,在坦克的推进中,不断歼灭每一股部队。
良好而严格的战术训练让帝国陆军前线官兵拥有极其稳定而高效的战术执行能力,面对各种情况,他们都能较好的遵守战术规范执行进攻战术,消灭敌军。老兵和尉官是最为重要的部队支撑。
在天色渐黑之时,薛岳的第四集团军已经推进到了梁山郡,距离最后的釜山市只有不到20公里的距离,黄百韬的第二集团军则突破了咸安郡防线,距离釜山市还有35公里的距离,两个集团军实际上已经可以会师,只有第一集团军插入到密阳郡,釜山战役的前期布局进攻就将正式完成。
一旦进入这一阶段,中日两军在朝鲜战场的决战就彻底宣告结束了,因为釜山市和西侧的金海郡周边并没有较为险峻的山势。其丘陵多以低矮为主,并且存在明显较多的数公里宽的沟式突破口,在这种地形,第一集团军和集团军下属的4个装甲坦克旅将会如战斧一般杀进去,直接结束这场战役。
在帝国海军和空军完全控制朝鲜海峡的情况下,日军根本不可能安全撤回日本本土,所以,在朝鲜半岛的数十万日军只剩下两个选择,要么投降。要么被歼灭。
板垣征四郎陆军大将已经替代畑俊六成为日军驻朝鲜东亚派遣军的总司令官,他下令决心要在朝鲜战至最后一人。绝不退让,更不会投降,而东北国防军则很乐意成全他们。
釜山周边地形的甚至不如大邱,相对于已经完成机械化变革的中国陆军而言,在这里做最终决战是最为合适的,至于日军要如何战至最后一人,这并不是东北国防军的指挥官们所要考虑的问题。
陈武唯一的担心是不希望看到日军继续使用化学武器,虽然帝国陆军有足够的防范和反击手段,但是釜山属于朝鲜半岛人口较为密集的城市区。这里也一直是日本殖民地经营的重心,港口繁华。
如果在这样的地方继续开启化学战,对于即将完全接手朝鲜的帝国而言,这并不是一个最好的结局。
时间改变了很多事情,也改变了很多人。
在伊朗担任最高军事顾问的十年生涯使得陈武有更多的机会站在全局思考问题,不仅是军事战略战术上层面的问题,也有政治和经济层面的问题。在陈武看来,朝鲜就将等于是帝国最为重要的新殖民地,相当于是半个国土,他显然不愿意在这里使用化学武器。
好消息是中央内阁通过外交管道向日本发出的严重警告已经生效。中央军事情报部从日本得到了最新的情报,确认裕仁天皇签署了新的命令,禁止日军再次主动挑起化学战,在此前的大邱会战中,由于日军主动挑起了化学战,帝国战略部队的中程导弹直接使用化学弹头攻击了东京,令东京损失惨重,国内士气丧尽。
是的。
日军大本营的谎话已经无法再维持下去了,只要中国愿意,中国可以让日本变成一片荒芜的废土,中国可以用化学弹头横扫整个日本,至少让日本损失超过两千万以上的人口。
在釜山战役开启后的第二天,东北国防军四个集团军就陆续实现了战略进攻目标,对釜山实现了三面合围,加上海军和空军持续对朝鲜海峡的封锁,日军彻底成了瓮中之鳖。
第三天的上午10点,东北国防军正式对日本东亚派遣军发起最后的猛攻,第4、第10、第33装甲师作为主力同时从三面发起冲击。
在整体的进攻战术设计上,陈武没有因为机械化坦克部队再次能发挥突击作用,而轻易的减少炮兵的投入规模,事实上恰恰相反,虽然对面就是城区,陈武依然大规模的使用火炮部队,投入了三个炮兵师和四个炮兵旅的兵力,加上各步兵师下辖的炮兵团和两个火箭炮旅,东北国防军在最后的总攻中投入了超过4000门火炮。
在解放战争的四平战役中,国共两军都没有因为四平是个中等规模的城市而减少火炮的使用,双方的火炮进攻直接将整个四平夷为平地。
中国人打起仗来一贯是很狠的,在国内都是如此,何况是在国外。
陈武并不太考虑朝鲜人民的死活,在他看来,板垣征四郎所设计的城市战策略是愚蠢的,釜山本地的建筑多是以木结构为主,而且平均规模都比较小和凌乱,帝国陆军不会和日军在这里打巷战。直接夷平才是最佳的选择。
釜山的人口中,日本移民超过六万人,这是中央军情部的统计数据,这些就更不在帝国陆军需要考虑到的范围内。
从上午十点开始,帝国陆军一改此前空地一体化战术的常规安排,没有派遣太多的空军,首先由炮兵部队对日军阵地和城区进行狂轰滥炸,每分钟宣泄在日军阵地上的炮弹多达6万枚,短短几分钟就将日军防线和后方炸成了一片焦土废墟。
大地轰鸣,宛如雷暴山裂。
整个釜山周边地区都一直处于这种连绵的震动中。仿佛是一直在地震,站在地表就能感觉到这种连绵的震动,巨大的爆炸声此起彼伏,连续不断,轰鸣若浩浩荡荡的滚雷,响彻于周边大地的每个角落。
整个城市和周边防线都在燃烧着熊熊烈火,滚滚黑烟蔓延了数十公里的范围。
在炮击持续了三十分钟后,彻底击碎了日军的防空炮阵地,帝国空军才大规模的出动。而帝国陆军则以六千多辆坦克及其他装甲车为主力,大规模的纵深攻击。用一个列装mbt35主战坦克的第2坦克旅为主力,在第四装甲师和第11坦克旅的配合下直接深入日军后方大本营,第四集团军的三个步兵师紧随其后。
日军数十万部队组成的防线看似牢固,实则不堪一击,在不到三个小时的时间里就被彻底撕碎,坦克部队直接兵临城下,对后方阵地实施强攻,碾压而过。
此后继续是持续不断的火炮狂轰,将整个釜山城炸成废墟。第四集团军的三个步兵师开始担任主力,在装甲步兵战车和轻坦克的保护下,对一片废墟的釜山城实施层层推进作战,如潮水一般逐步向前渗透,杀死一切途中遇到的日军,没有俘虏,没有隐藏。
日军在轻武器上相对于帝国一个陆军步兵班的差距。已经到了彻底无法扭转的程度,突击步枪在军事战争中的作用被明显的凸显出来。
m35是一款非常经典的突击步枪,在此之前,帝国陆军曾经短暂的小规模列装过类似于03式自动步枪的m33突击步枪。m35是在m33b的基础上再次进行整体改进的成果,相比前者更为成熟稳定和优秀。
相比03式自动步枪,m35的美学特征更为明显,整体外观设计扁平方正,枪管更厚,散射效果好,枪托结构为传统式的工程塑料枪托,而非03自动步枪的折叠式。
m35突击步枪继续是7.62x35mm的中型弹,弹径曲度较小,弹道稳定,射击精度高,射程远,威力较高,当射程较近,子弹在750米/秒的高速过程中击中目标时会明显破裂,产生不规则的运动变化,导致更大规模的内部创伤。
该型突击步枪大量使用了铝合金和耐磨高强度塑料构件,所以空重减少到了3.5千克,弹匣容量是25发,满弹高配含瞄准镜的重量是5.4千克,可匹配下挂式榴弹发射器,通常每个步兵班有4到5支m35步枪拥有榴弹发射器。
这种高标准的配置使得帝国陆军步兵部队在作战过程中拥有极大的火力,足以弥补m35本身浸透性较高而缺乏杀伤力的劣势。
m35突击步枪的优势在于兼顾了射速和中近距离的射击精度,并且拥有不弱于汉阳半自动步枪的射程,相对于5-6毫米的小口径弹,其弹药威力仍然占据一定优势,虽然在高射射击中存在枪口上跳的缺点,但这是一个必然的问题,不管是m30,还是m35前身的m33,这个问题都是根生蒂固的。
没有一款武器是完美的,作为一款突击步枪,m35在这一时代里至少保持着绝对的王者优势。
帝国精锐部队在城市巷战中的表现是完美的,这些隶属中央国防军精锐步兵师的常编部队,拥有更为可靠的训练和战术执行能力,以及对日军的绝对的装备领先优势,包括更为优秀的青年尉官,以及大量经验丰富的国防兵职业士官。
至少在这一年里,帝国中央陆军是世界上最强大的陆军,毫无任何争议,唯一有资格挑战帝国中央陆军的就是同样在苏德战场上风光无限的德国陆军。
假如中德陆军要发生全面决战的话,那很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强的两支陆军之间的决战。
谁是世界陆军之王,这个答案最终将诞生在中德陆军之间。
至于苏联红军,无论是装备、战绩、整体战术素养,苏联红军至少在这一年里还没有资格同中德陆军相提并论。
釜山战役结束的非常快。
整个战役持续到第四天,基本就到了尾声阶段,日军东亚派遣军总司令板垣征四郎大将也被特别空降师抓捕,这位大将连同还未能从战场上撤离的畑俊六大将,甚至来不及自杀谢罪就被夜间突袭的空降部队所俘虏。
至此,日本陆军短暂的辉煌史在中日辛亥战争之后,再一次被彻底击破,彻底被粉碎。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核武皇帝》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核武皇帝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