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六章 飞弹器,亮相!
目录:狙击南宋| 作者:寇十五郎| 类别:历史军事
狄烈比李良辅更早看到这支夏军的“奇兵”。因为这支从车城侧后方杀出来的奇兵,本就是冲他们而来的,距离他们更近;再一个,天诛军观测手段比夏军更先进,望楼加望远镜,站得高看得远;最后,当然就是狄烈凭借着从曹吉嘴里掏出的情报,早就防备着这支奇兵……
“终于来了!干掉它,这场战事就该终结了吧。”狄烈瞥了张立一眼,“接下来知道该怎么做了?”
张立重重点头,眼神中掠过一丝兴奋与凶狠。
狄烈将手中令旗交给张立:“我把指挥权移交给你,后面的战斗,你来指挥。”
张立郑重接过,向军主致意之后,迅向传令兵下达指令:“执行车、骑、步协同作战条例,第三防御预案。”
利用火枪优势,布置成一个类似于活动碉堡的车城作战是个新战术,此前从未有过,自然也无例可循。当然,狄烈也不需要什么“先例”,他只要找一些“后例”就行了。本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原则,车城战阵成立之初,就曾针对战场上的各种情况,制定了十几个应对方案。譬如第一预案是如何避箭矢;第二预案是如何防火箭;第三预案,就是如何应对投石。
没错,应对投石!因为那支来势汹汹的奇兵,就是夏军的杀手锏、屡屡以奇袭摧破敌阵的“泼喜军”!
这支夏国独有的投石军,人数不多,只有三百来人而已,每人配橐驼两头,一为乘骑。一为载砲或载石弹)。不过,泼喜军并不是一般人认为那样,是一支单纯的阵地投车兵种,而是一支机动灵活的快远程打击部队。
每临战,泼喜军总会从一个敌军意想不到的方向。突然出现,以陡立于橐驼鞍的旋风砲,射拳头大小,重四、五斤的圆形石弹,射程可达五十步,若投掷两斤重小号石弹。射程近百步五马山之战中,笔误为二百步)。而这闻名遐迩的旋风砲,其实就是一种小型单梢杆抛石机,机动灵便,并可转向。通常由三人操作,一人定放。两人拉拽射石弹。产生的瞬间最大动力,在三百斤以上,其投掷射程,接近于弩弓,而对物体的破坏力,更大于弩弓。
百步射程、三百斤打击力、接近于弩弓的射度、可十字转向的攻击范围,再加上橐驼的快运动——颇有几分古代版的车载机枪的味道。而这一切都决定了。泼喜军不可能是一般意义上的投石车兵种。即那种将投石车各部件运输到预定阵地,然后耗费个把时辰拼装起来,老半天才投出一个巨型石弹,并且固定在阵地上动弹不得的重型投石部队。
严格的说,泼喜军这种轻型投石部队。有点类似于金军的拐子马,快接近,猝然袭击,可打可走,反复折磨敌军步卒阵势,直至被弹雨击垮。所不同的是。拐子马用的是马,泼喜军用的是橐驼;拐子马射出的是箭,泼喜军投出的是石弹。就威力而言,石弹比箭矢杀伤力更大,对敌军士气打击更显著。
三百操砲手。一百旋风砲,乘骑着五百头橐驼,另有百骑擒生军护卫,卯时出,顶着烈日酷暑,绕道远袭——这就是李良辅的侧击破敌计划。依他与野利荣所想,任何一支步军,猝然遭到这样的突袭,骚乱是不可避免的。稍差一些的军队,直接崩溃也并非不可能。
只是当夏军两位主将看到这铁壁车城之后,就哀叹自己一番心血白费了,媚眼做给瞎子看,白折腾!
虽然如此,却并不意味着泼喜军就没用了,他们依然可以利用远程打击的优势,向车城内射石弹,摧折敌军;向战车直接投弹,尽力摧毁战车。倘能如此,则重骑兵或许仍有用武之地,从击破的缺口趟过去,碾压敌步兵。如此一来,此战仍大有可为。
这就是李良辅与野利荣的翻盘计划,一切,都要维系在泼喜军身上。
泼喜军一出现,夏军擒生军就奔出三百骑,前往护卫,以防被天诛军骑兵冲击,同时其余七百擒生军骑兵也加紧对天诛军骑兵的拦截。不过,天诛军骑兵并没有动,因为车城中传来的旗号指令是:保持原状,无需出击。
第三预案令下达,整个车城顿时忙碌起来:重甲长枪兵、刀牌兵与炮兵又回到战车内;辎重兵取出一张张厚毡,将每一辆运输车牢牢裹严实;工兵们也快取出厚实的牛皮卷,张开后将巢车与望楼层层包裹,只有望楼的北面因是砲击的反斜面,不需防护,作为观察指挥面而留空,其余三面,只露出几个巴掌大小的观察孔;医护都士兵离开凉棚,进入加固的中军旗鼓帐中躲藏。
做完这一切后,根据泼喜军所来的方向,辎重兵与役夫们全躲到东南方的一百辆战车内侧面,抱头、下蹲,尽量蜷缩身体。之所以选择躲避在这个方向的战车下,同样是因为此为砲击的反斜面,根据抛物线原理,从这个方向投掷来的石弹,不可能击中紧贴车体另一侧的物体,这是一个投掷或抛射的死角。
在这个时代,能够有这般先进的预防砲击的理念者,除了狄烈,不会再有第二个了。
所有士兵都完成了规避动作,只有工兵们还在忙碌。他们利用运输车所围成的子城,以东南面一排运输车为支撑,竖起一块块丈二高、九尺宽的铁皮厚木挡板。这些都是战车的备用挡板,现在临时用来充当掩护板了,它们要掩护的东西,就是——投石器!
铁壁车城的子城内,一字排开,共有八辆投石器,造形简易而独特:高度齐胸,长、宽各五尺,由底座、卡簧、包铁滚轴、一个磨盘大小的坚木包铁绞盘、一根长丈八约五米)的投臂,以及铁曲柄及特制扭筋绞索组成。
这就是天诛军军工司。新近研出的扭力式投石器——飞弹器。
中国古代投车器,一直到两宋以前,使用的都是人力拉拽的方式,不但需要大量人力,射程也很令人丧气。就拿北宋末年的各类投石器来说。有单梢砲、双梢砲、五梢砲、七梢砲、车行砲和行砲车等。无论单梢、双梢、五梢、七梢等炮,基本结构是相同的,都是在一个由四根脚柱构成的方形炮架上装置炮梢,按轻重之分,最重的七梢炮,可以把九十至一百斤重的石弹抛掷到五十步远。有拽索一百二十五根,需用二人定炮,二百五十人拽索。比较轻便的单梢炮,只用一人定炮,四人拽索,可以把二斤重的炮石抛掷五十步远。将双梢以下的砲装置在轮车上。即为车行砲。
一台重型投石机,竟要几百人操作,这在实战中可行性实在太低。由此不难看出,这时代的人力拉拽式投石器,相当鸡肋,除了长期围城,或者是守城。在一般野战的时候,很难运用。而夏国的旋风砲,在构造工艺上,有独特之处,可将人力拉拽效果提升到极致,使用人力既少,投掷石弹的重量及距离,过同类投石器近一倍,且又有橐驼负载,自由移动。这才成就了泼喜军独一无二的威名。
但这一次。泼喜军遇到了针锋相对的对手——飞弹器!
飞弹器的创意,自然来自于狄烈。狄烈是在打下平定城之后,从库房里现了几台陈旧的双梢与五梢砲,然后让人逐一操演,才惊讶地觉。这时代中原的投石器竟是如此落后。
一直以来,天诛军在中、短程方面的杀伤与打击很猛很犀利,唯独缺乏远程大威力杀伤手段。说到远程杀伤,做为后来者,狄烈当然明白,最强莫过于火炮,但他暂时没有造炮的想法。原因很简单,他不认为以这个时代的科技水平与工业基础,能造出后膛炮与退壳弹来。如果造出来的是明朝的那种所谓“红夷大将军”,那是纯防守的前装炮,射的实心弹,吓人的效果远远大于杀人。
天诛军现阶段需要防守吗?不用!天诛军未来需要防守吗?不用!
在狄烈心里,天诛军未来几年的战略,都是进攻、进攻、再进攻。与机动灵活的金军作战,你得比对手更机动灵活。难道要士兵推着几十门近千斤重的大炮,跋山涉水,慢腾腾地追着能一日百里的金军骑兵的屁股吃尘?
要么就要野战炮,要么就不要,这就是狄烈的观点。而天诛军目前装备的排炮,其实就是一种野战炮,不比明朝的虎蹲炮差,当然,射程挫了点。火炮终究是要研的,但那是将来的事,不是当务之急,而且炮管的铸造与枪管有很大不同,也不是一年半载能搞得出来的。
话又说回来,既然暂时弄不了大炮,远程火力如何解决呢?五马山之战中,赵梃急中生智,用旋风砲投掷**包,是一个不错的尝试。
狄烈也属意投石器,以投石器投掷**包,以解决远程火力缺乏的问题。但宋朝这种低水平的投石器着实令他大失所望,不过转念一想,没有理想的投石器,咱不会自己弄吗?这玩意可比火炮容易解决吧。
投石器这东西,狄烈算不上什么内行,但多少也懂得一点配重扭力式投石机的原理。其实很简单,就是换一个思路,将几十上百号的人力,换成同等重量的物体代替,再把多少百根拽索,换成绞索就行了。
大宋的工匠们不缺聪明才智,缺的是跳跃、散的思维。一旦捅破这层薄薄的窗户纸,思路一开,在技术上根本不成问题。当狄烈提出,最好减少配重,减轻投石器自重,同时还要保证射程及射重量不变,这几个高难度的要求时。思路大开的大匠们,举一反三,最后索性取消了配重,纯以机簧之力,创造性地研出了这种轻型投石器。
不要看它的构造简单轻巧,就认为它的射程威力不行。在征战太原之前,狄烈曾观摩过这新型投石器的测试。这看似轻巧的玩意,竟然能将七、八斤重的石块,投射到一百步之外,威力之大,直追最牛的七梢砲。而操炮手只需三人:一人定放,两人绞盘。而七梢砲要多少人?新型投石器自重不到百斤,两个人一抬就走,拆卸组装都很简便;七梢砲多重?不下千斤,组装一次一个时辰都不止。这优势得有多大?
看完演示后,狄烈当即拍板,就叫飞弹器,立即投入批量制造。同时专门生产为其配套投掷的八斤重炸弹。
军工司的工匠们加班加点,在总攻太原之前,将二十具飞弹器送到三大主力旅中。可惜当时缺乏火药,没法展示其威力,让太原金兵尝尝苦头。此次远征银州,第三混成旅有了太原大量储备的火药原料,让火药匠紧急赶制了一批炸弹,再携带着八具飞弹器,杀奔而来。只是轻取银州之后,竟无用武之地。没成想,要在这荒野之地,拿威名赫赫的泼喜军来“开门红”。
三百泼喜军来到车城东南侧约百步距离,全军停止,在接到主帅的攻击命令后,开始圈好橐驼、装砲架砲、卸石弹,准备动砲击。泼喜军的攻击距离,会根据敌军的装备不同而调整。譬如说,敌军若无弩弓,泼喜军会接近至五十步,投五斤重石弹;敌军若有相当数量弓弩手,泼喜军则会退至八十步以上,投二斤重石弹。
此次得到擒生军警示,敌军有不明火器,射程可比弓弩,杀伤力巨大,因此泼喜军为安全起见,在百步距离列阵,投二斤重石弹。希望能以密集的弹雨,大量杀伤敌人的同时,更摧毁敌人的意志与士气。
狄烈用瞄准镜从观察孔里仔细查看了一会泼喜军的旋风砲,外形上与平定所见的双梢砲有点像,砲梢砲索底座什么的都类似,但结构似乎更复杂一些,大概这就是西夏旋风砲名扬各国的原因所在吧。
狄烈只是冷冷一晒,不管旋风砲有什么样的独到工艺,始终只是人力拽索,在机械面前,人力终究是有穷尽时。今日就让这夏军最得意的部队,感受一下人力与机械的巨大差距吧。
“一号飞弹器,准备完毕。”
“二号飞弹器,准备完毕。”
“八号飞弹器,准备完毕……”
与此同时,百步开外,泼喜军的旋风砲队也出相同的报告:
“甲队旋风砲,准备完毕。”
“乙队旋风砲,准备完毕……”
两军的射号鼓,几乎同时响起。
一场人力与机械、石头与炸弹的比拼,即时上演。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qidiann 9
“终于来了!干掉它,这场战事就该终结了吧。”狄烈瞥了张立一眼,“接下来知道该怎么做了?”
张立重重点头,眼神中掠过一丝兴奋与凶狠。
狄烈将手中令旗交给张立:“我把指挥权移交给你,后面的战斗,你来指挥。”
张立郑重接过,向军主致意之后,迅向传令兵下达指令:“执行车、骑、步协同作战条例,第三防御预案。”
利用火枪优势,布置成一个类似于活动碉堡的车城作战是个新战术,此前从未有过,自然也无例可循。当然,狄烈也不需要什么“先例”,他只要找一些“后例”就行了。本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原则,车城战阵成立之初,就曾针对战场上的各种情况,制定了十几个应对方案。譬如第一预案是如何避箭矢;第二预案是如何防火箭;第三预案,就是如何应对投石。
没错,应对投石!因为那支来势汹汹的奇兵,就是夏军的杀手锏、屡屡以奇袭摧破敌阵的“泼喜军”!
这支夏国独有的投石军,人数不多,只有三百来人而已,每人配橐驼两头,一为乘骑。一为载砲或载石弹)。不过,泼喜军并不是一般人认为那样,是一支单纯的阵地投车兵种,而是一支机动灵活的快远程打击部队。
每临战,泼喜军总会从一个敌军意想不到的方向。突然出现,以陡立于橐驼鞍的旋风砲,射拳头大小,重四、五斤的圆形石弹,射程可达五十步,若投掷两斤重小号石弹。射程近百步五马山之战中,笔误为二百步)。而这闻名遐迩的旋风砲,其实就是一种小型单梢杆抛石机,机动灵便,并可转向。通常由三人操作,一人定放。两人拉拽射石弹。产生的瞬间最大动力,在三百斤以上,其投掷射程,接近于弩弓,而对物体的破坏力,更大于弩弓。
百步射程、三百斤打击力、接近于弩弓的射度、可十字转向的攻击范围,再加上橐驼的快运动——颇有几分古代版的车载机枪的味道。而这一切都决定了。泼喜军不可能是一般意义上的投石车兵种。即那种将投石车各部件运输到预定阵地,然后耗费个把时辰拼装起来,老半天才投出一个巨型石弹,并且固定在阵地上动弹不得的重型投石部队。
严格的说,泼喜军这种轻型投石部队。有点类似于金军的拐子马,快接近,猝然袭击,可打可走,反复折磨敌军步卒阵势,直至被弹雨击垮。所不同的是。拐子马用的是马,泼喜军用的是橐驼;拐子马射出的是箭,泼喜军投出的是石弹。就威力而言,石弹比箭矢杀伤力更大,对敌军士气打击更显著。
三百操砲手。一百旋风砲,乘骑着五百头橐驼,另有百骑擒生军护卫,卯时出,顶着烈日酷暑,绕道远袭——这就是李良辅的侧击破敌计划。依他与野利荣所想,任何一支步军,猝然遭到这样的突袭,骚乱是不可避免的。稍差一些的军队,直接崩溃也并非不可能。
只是当夏军两位主将看到这铁壁车城之后,就哀叹自己一番心血白费了,媚眼做给瞎子看,白折腾!
虽然如此,却并不意味着泼喜军就没用了,他们依然可以利用远程打击的优势,向车城内射石弹,摧折敌军;向战车直接投弹,尽力摧毁战车。倘能如此,则重骑兵或许仍有用武之地,从击破的缺口趟过去,碾压敌步兵。如此一来,此战仍大有可为。
这就是李良辅与野利荣的翻盘计划,一切,都要维系在泼喜军身上。
泼喜军一出现,夏军擒生军就奔出三百骑,前往护卫,以防被天诛军骑兵冲击,同时其余七百擒生军骑兵也加紧对天诛军骑兵的拦截。不过,天诛军骑兵并没有动,因为车城中传来的旗号指令是:保持原状,无需出击。
第三预案令下达,整个车城顿时忙碌起来:重甲长枪兵、刀牌兵与炮兵又回到战车内;辎重兵取出一张张厚毡,将每一辆运输车牢牢裹严实;工兵们也快取出厚实的牛皮卷,张开后将巢车与望楼层层包裹,只有望楼的北面因是砲击的反斜面,不需防护,作为观察指挥面而留空,其余三面,只露出几个巴掌大小的观察孔;医护都士兵离开凉棚,进入加固的中军旗鼓帐中躲藏。
做完这一切后,根据泼喜军所来的方向,辎重兵与役夫们全躲到东南方的一百辆战车内侧面,抱头、下蹲,尽量蜷缩身体。之所以选择躲避在这个方向的战车下,同样是因为此为砲击的反斜面,根据抛物线原理,从这个方向投掷来的石弹,不可能击中紧贴车体另一侧的物体,这是一个投掷或抛射的死角。
在这个时代,能够有这般先进的预防砲击的理念者,除了狄烈,不会再有第二个了。
所有士兵都完成了规避动作,只有工兵们还在忙碌。他们利用运输车所围成的子城,以东南面一排运输车为支撑,竖起一块块丈二高、九尺宽的铁皮厚木挡板。这些都是战车的备用挡板,现在临时用来充当掩护板了,它们要掩护的东西,就是——投石器!
铁壁车城的子城内,一字排开,共有八辆投石器,造形简易而独特:高度齐胸,长、宽各五尺,由底座、卡簧、包铁滚轴、一个磨盘大小的坚木包铁绞盘、一根长丈八约五米)的投臂,以及铁曲柄及特制扭筋绞索组成。
这就是天诛军军工司。新近研出的扭力式投石器——飞弹器。
中国古代投车器,一直到两宋以前,使用的都是人力拉拽的方式,不但需要大量人力,射程也很令人丧气。就拿北宋末年的各类投石器来说。有单梢砲、双梢砲、五梢砲、七梢砲、车行砲和行砲车等。无论单梢、双梢、五梢、七梢等炮,基本结构是相同的,都是在一个由四根脚柱构成的方形炮架上装置炮梢,按轻重之分,最重的七梢炮,可以把九十至一百斤重的石弹抛掷到五十步远。有拽索一百二十五根,需用二人定炮,二百五十人拽索。比较轻便的单梢炮,只用一人定炮,四人拽索,可以把二斤重的炮石抛掷五十步远。将双梢以下的砲装置在轮车上。即为车行砲。
一台重型投石机,竟要几百人操作,这在实战中可行性实在太低。由此不难看出,这时代的人力拉拽式投石器,相当鸡肋,除了长期围城,或者是守城。在一般野战的时候,很难运用。而夏国的旋风砲,在构造工艺上,有独特之处,可将人力拉拽效果提升到极致,使用人力既少,投掷石弹的重量及距离,过同类投石器近一倍,且又有橐驼负载,自由移动。这才成就了泼喜军独一无二的威名。
但这一次。泼喜军遇到了针锋相对的对手——飞弹器!
飞弹器的创意,自然来自于狄烈。狄烈是在打下平定城之后,从库房里现了几台陈旧的双梢与五梢砲,然后让人逐一操演,才惊讶地觉。这时代中原的投石器竟是如此落后。
一直以来,天诛军在中、短程方面的杀伤与打击很猛很犀利,唯独缺乏远程大威力杀伤手段。说到远程杀伤,做为后来者,狄烈当然明白,最强莫过于火炮,但他暂时没有造炮的想法。原因很简单,他不认为以这个时代的科技水平与工业基础,能造出后膛炮与退壳弹来。如果造出来的是明朝的那种所谓“红夷大将军”,那是纯防守的前装炮,射的实心弹,吓人的效果远远大于杀人。
天诛军现阶段需要防守吗?不用!天诛军未来需要防守吗?不用!
在狄烈心里,天诛军未来几年的战略,都是进攻、进攻、再进攻。与机动灵活的金军作战,你得比对手更机动灵活。难道要士兵推着几十门近千斤重的大炮,跋山涉水,慢腾腾地追着能一日百里的金军骑兵的屁股吃尘?
要么就要野战炮,要么就不要,这就是狄烈的观点。而天诛军目前装备的排炮,其实就是一种野战炮,不比明朝的虎蹲炮差,当然,射程挫了点。火炮终究是要研的,但那是将来的事,不是当务之急,而且炮管的铸造与枪管有很大不同,也不是一年半载能搞得出来的。
话又说回来,既然暂时弄不了大炮,远程火力如何解决呢?五马山之战中,赵梃急中生智,用旋风砲投掷**包,是一个不错的尝试。
狄烈也属意投石器,以投石器投掷**包,以解决远程火力缺乏的问题。但宋朝这种低水平的投石器着实令他大失所望,不过转念一想,没有理想的投石器,咱不会自己弄吗?这玩意可比火炮容易解决吧。
投石器这东西,狄烈算不上什么内行,但多少也懂得一点配重扭力式投石机的原理。其实很简单,就是换一个思路,将几十上百号的人力,换成同等重量的物体代替,再把多少百根拽索,换成绞索就行了。
大宋的工匠们不缺聪明才智,缺的是跳跃、散的思维。一旦捅破这层薄薄的窗户纸,思路一开,在技术上根本不成问题。当狄烈提出,最好减少配重,减轻投石器自重,同时还要保证射程及射重量不变,这几个高难度的要求时。思路大开的大匠们,举一反三,最后索性取消了配重,纯以机簧之力,创造性地研出了这种轻型投石器。
不要看它的构造简单轻巧,就认为它的射程威力不行。在征战太原之前,狄烈曾观摩过这新型投石器的测试。这看似轻巧的玩意,竟然能将七、八斤重的石块,投射到一百步之外,威力之大,直追最牛的七梢砲。而操炮手只需三人:一人定放,两人绞盘。而七梢砲要多少人?新型投石器自重不到百斤,两个人一抬就走,拆卸组装都很简便;七梢砲多重?不下千斤,组装一次一个时辰都不止。这优势得有多大?
看完演示后,狄烈当即拍板,就叫飞弹器,立即投入批量制造。同时专门生产为其配套投掷的八斤重炸弹。
军工司的工匠们加班加点,在总攻太原之前,将二十具飞弹器送到三大主力旅中。可惜当时缺乏火药,没法展示其威力,让太原金兵尝尝苦头。此次远征银州,第三混成旅有了太原大量储备的火药原料,让火药匠紧急赶制了一批炸弹,再携带着八具飞弹器,杀奔而来。只是轻取银州之后,竟无用武之地。没成想,要在这荒野之地,拿威名赫赫的泼喜军来“开门红”。
三百泼喜军来到车城东南侧约百步距离,全军停止,在接到主帅的攻击命令后,开始圈好橐驼、装砲架砲、卸石弹,准备动砲击。泼喜军的攻击距离,会根据敌军的装备不同而调整。譬如说,敌军若无弩弓,泼喜军会接近至五十步,投五斤重石弹;敌军若有相当数量弓弩手,泼喜军则会退至八十步以上,投二斤重石弹。
此次得到擒生军警示,敌军有不明火器,射程可比弓弩,杀伤力巨大,因此泼喜军为安全起见,在百步距离列阵,投二斤重石弹。希望能以密集的弹雨,大量杀伤敌人的同时,更摧毁敌人的意志与士气。
狄烈用瞄准镜从观察孔里仔细查看了一会泼喜军的旋风砲,外形上与平定所见的双梢砲有点像,砲梢砲索底座什么的都类似,但结构似乎更复杂一些,大概这就是西夏旋风砲名扬各国的原因所在吧。
狄烈只是冷冷一晒,不管旋风砲有什么样的独到工艺,始终只是人力拽索,在机械面前,人力终究是有穷尽时。今日就让这夏军最得意的部队,感受一下人力与机械的巨大差距吧。
“一号飞弹器,准备完毕。”
“二号飞弹器,准备完毕。”
“八号飞弹器,准备完毕……”
与此同时,百步开外,泼喜军的旋风砲队也出相同的报告:
“甲队旋风砲,准备完毕。”
“乙队旋风砲,准备完毕……”
两军的射号鼓,几乎同时响起。
一场人力与机械、石头与炸弹的比拼,即时上演。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qidiann 9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狙击南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狙击南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