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一零章 大势(上)
目录:北宋小官人的幸福生活| 作者:大苹果| 类别:其他类型
大宋庆历五年三月,暨夏天授礼法延祚七年三月,李元昊被太子李宁令哥所诛杀,随后李宁令哥在众臣拥戴之下登基即位,该年号延嗣宁国;于此同时,逃离京城的没藏部落首领,前国相没藏讹庞以元昊密诏公告天下,宣布三皇子李谅祚为正统皇嗣,以此为由纠结北方数部另立朝廷,拥戴尚在襁褓之中的李谅祚为帝。
随后,皇后野利都兰授意李宁令哥下旨讨伐没藏部落叛乱,双方各纠集十数万人马,在定州以南两岔河展开对峙,战况一触即发 。
四月底双方在两岔河展开首场激战,数日后,没藏讹庞战败逃往定州,南方朝廷大军乘胜追击包围定州城,围城三月之后,定州城弹尽粮绝,城中杀马充饥,随后开始杀人而食;没藏讹庞见大势已去,自刎而死;南方大军横扫北部部落,斩杀叛族三万余,将叛乱平息下来。
本已经伤痕累累的夏国,经历这场浩劫之后更是国力孱弱,甚至在延嗣宁国元年九月,正是粮食收割之际,居然有十余处州府发生饥荒,虽然平息叛乱,但已经是国如危卵了。
而引发夏国内乱的始作俑者之一的苏锦,则乘机大发夏国国难之财,不断的将粮食布匹茶叶等生活必需品高价倾销夏国,同时低价掠夺夏国的皮货牲口药材青盐等宋国紧俏物资回国贩卖;仅仅半年时间,获利千万之巨,于此同时明珠城也因有北方禁卖之货而闻名大宋,各地商贾如逐臭之蝇纷纷汇聚明珠城,为了从秘密渠道取得北方货品的批发销售资格,打得头破血流。
成州铁矿山也于六月投产,铁锭由三司统一收购,除了价钱不太让苏锦满意之外,这一回赵祯倒是没有抠门,钱款倒没有拖欠;到八月初,苏锦已经成功的苏记银庄所挪用的一千三百万贯的大窟窿尽数补上。
苏锦也命人从京城赎回的众女的嫁妆和私房,物归原主之余,还添加了不少珠宝,也算是了了自己的一桩心结。
西北各州府以及明珠城的第一批税收已经开始征收,按照赵祯的承诺,西北开支自给自足,如何征税,税率几何都由苏锦自己来定,当然看似是赵祯的大度,其实是赵祯极力压榨苏锦的技巧,几十年来,西北四路就没有不让朝廷养活的时候,税收也只是象征性的做些征收,因为征收的那么丁点钱物还不够倒贴进去塞牙缝的。
但今年的情形明显的改观,主要是明珠城的商税占了很大的比重,明珠城目前的商家已经近万户,三环之外的四环已经初具规模,苏锦当然不会再像明珠城初建时什么都自己掏腰包,建设商铺都是商贾们自己的事,不但如此,地皮还需向路仓司李重申请购买,大片荒芜的空地如今都成了金疙瘩,而后来商贾们依旧趋之若鹜,谁都想在明珠城这个空前繁荣的奇怪的城市中捞的好处,第一批入驻的商家暗自庆幸自己的眼光,因为他们的商铺地段绝佳,免一年租金之后有优先的购买权,尽管商铺的定价高的惊人,商贾们还是不皱眉头的一掷千金,将自家的商铺买归私有。
庞大的商业运作积累的资金已经足够西北四路的运转,苏锦也从未停止过继续投入资金建设,也从未放弃过对人们观念的改造;八月十五中秋刚过,明珠城又迎来了一个新鲜事物,顿时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谈资。
以李重牵头,邀请各大学府精英学子,在明珠城创办了第一家报纸《明珠日报》,该报为册装十六开八页,分别刊载大宋内外的最新见闻,各地名家诗词,各处风土民情,以及名人趣事,杂谈怪论等咨询;更为显眼的是,首页首期全幅登载的是苏记煤饼,苏记银庄,苏记各家商号的大幅广告,并配以路使苏大人亲自想出来的绝妙的词句,可谓噱头十足。
值得一提的是,《明珠报》的印刷字迹清晰,甚至有彩页插画相配,实属一绝,据说是苏大人重金去湖北英山县请来一位叫做毕昇的刻字工,给他数月的时间试验,终于发明出的一种叫做活字字模印刷所致,也不知道苏大人是为什么知道这个英山县的布衣刻字工便能发明出这样的东西的,真是教人摸不着头脑。
《明珠报》首印万份,虽定价十文,但该报主编李重当众宣布,此报免费赠送一年,凡明珠城居民,每户一份,无需付钱购买;从此之后,本来一向不理世事的普通小民,从这份报纸上大开眼界,口中谈论之事也渐渐从家长里短的无聊谈资,变成了夏国内战,大宋南征等奇怪的字眼。
更有精明的商贾很快发现商机,重金要求将自家商号的名号刊登其上,配以专人设计的顺口词汇,这便是扩大商号知名度的绝佳机会。
远道而来的商贾们也将明珠报带回各地,数月之内,大宋各地都知道了在西北明珠城有一份能知晓天下事的报纸,从中可以得知各地的消息和动向,甚至可以去给自己的商铺打广告。
主编是李重,而报社最忙碌的人却是李阿狸,苏锦给她起了个头衔叫做首席记者,手下统帅着百余名落第学子,每日骑着高头大马奔波在大宋各地,收集消息和咨询,统一汇总明珠城中;阿狸也自己亲自上阵,利用自己的是夏国人的特殊身份,打探出很多夏国的最新消息,并开辟一个叫做《夏国往事》的专栏,每期都讲述一个夏国宫廷或者民间发生的故事,满足了宋人窥伺夏国的好奇心,同时也让自己名声大噪,每当她坐车游荡在明珠城宽阔的大街上,总有百姓认出她来,偷偷指点说:“这便是路使大人的小夫人,明珠报上那个署名叫往事如烟的专栏才女。”
苏锦很乐意见到明智的开启,报纸正是人们开阔眼界,将注意力从自家柴米油盐上挪开的最好手段,同时作为一种可以操控的舆论之力,在关键的时候,也可以帮助自己实现某些想法。
当然这一切都建立在百姓们安居乐业的基础上,所以苏锦自然对西北经济的发展不会松懈,当人们真正的不愁温饱的时候,报纸的作用便会更大,起到的引导作用也会更好。
……
伴随着西北四路的活跃,苏锦之名播于大宋,他已经无意间成为广大青年们的偶像,所到之处都是一片颂扬之声。
远在京城的官员们也都惊讶于苏锦的能力,这家伙也不知玩了什么戏法,将整个西北盘活,当初建城之时,很多人等着看笑话,而事实证明此人胸有丘壑,可不是在瞎胡闹。
苏锦的府邸开始门庭若市起来,官员们有事没事都喜欢不远千里赶来拉拉近乎,因为他们隐隐感觉到,这样的一个苏锦,不可能在西北呆的时间很长,他的官职或许很快便要再进行调整,而且显然会直入中枢。
十月初十,苏锦的二十一岁生日那天,赵祯派人送来礼物,并带了口谕要苏锦进京一会;苏锦本不愿再去京城跟赵祯玩心思,但皇上想见自己,不去是不可能的,况且起码赵祯连自己的生日都记得,这说明对自己还是比较看重的,也许这份看重别有意图,但总比将自己遗忘的好。
苏锦精心挑选了几车礼物,包括送给皇后嫔妃们的礼品,现在自己财大气粗,自然不能小气,京中各位大人们也不能少,甚至连夏竦和杜衍苏锦也带了礼物,没必要跟他们永远保持紧张状态,毕竟在范仲淹等人的贬谪之事上,这两人还是帮了点小忙的。
缓慢行进十余日后,苏锦一行人赶到阔别近一年的京城,苏家上下除了阿狸和浣娘柔娘留下打理事务,其余人等均随行回京。
时隔近一年,物是人非,年前离京之时因为范仲淹等人之事还心头郁郁,甚至还因与赵祯发生争执而为自己的前途担忧,如今归来,却是另一番心情。
只不过,如今的苏锦已经不容易为外物所动,他的心已经逐渐的平静了下来,甚至当大小官员迎接于西城之外的时候,苏锦也没有太过激动,只是有些感叹人之变化无常。
随后,皇后野利都兰授意李宁令哥下旨讨伐没藏部落叛乱,双方各纠集十数万人马,在定州以南两岔河展开对峙,战况一触即发 。
四月底双方在两岔河展开首场激战,数日后,没藏讹庞战败逃往定州,南方朝廷大军乘胜追击包围定州城,围城三月之后,定州城弹尽粮绝,城中杀马充饥,随后开始杀人而食;没藏讹庞见大势已去,自刎而死;南方大军横扫北部部落,斩杀叛族三万余,将叛乱平息下来。
本已经伤痕累累的夏国,经历这场浩劫之后更是国力孱弱,甚至在延嗣宁国元年九月,正是粮食收割之际,居然有十余处州府发生饥荒,虽然平息叛乱,但已经是国如危卵了。
而引发夏国内乱的始作俑者之一的苏锦,则乘机大发夏国国难之财,不断的将粮食布匹茶叶等生活必需品高价倾销夏国,同时低价掠夺夏国的皮货牲口药材青盐等宋国紧俏物资回国贩卖;仅仅半年时间,获利千万之巨,于此同时明珠城也因有北方禁卖之货而闻名大宋,各地商贾如逐臭之蝇纷纷汇聚明珠城,为了从秘密渠道取得北方货品的批发销售资格,打得头破血流。
成州铁矿山也于六月投产,铁锭由三司统一收购,除了价钱不太让苏锦满意之外,这一回赵祯倒是没有抠门,钱款倒没有拖欠;到八月初,苏锦已经成功的苏记银庄所挪用的一千三百万贯的大窟窿尽数补上。
苏锦也命人从京城赎回的众女的嫁妆和私房,物归原主之余,还添加了不少珠宝,也算是了了自己的一桩心结。
西北各州府以及明珠城的第一批税收已经开始征收,按照赵祯的承诺,西北开支自给自足,如何征税,税率几何都由苏锦自己来定,当然看似是赵祯的大度,其实是赵祯极力压榨苏锦的技巧,几十年来,西北四路就没有不让朝廷养活的时候,税收也只是象征性的做些征收,因为征收的那么丁点钱物还不够倒贴进去塞牙缝的。
但今年的情形明显的改观,主要是明珠城的商税占了很大的比重,明珠城目前的商家已经近万户,三环之外的四环已经初具规模,苏锦当然不会再像明珠城初建时什么都自己掏腰包,建设商铺都是商贾们自己的事,不但如此,地皮还需向路仓司李重申请购买,大片荒芜的空地如今都成了金疙瘩,而后来商贾们依旧趋之若鹜,谁都想在明珠城这个空前繁荣的奇怪的城市中捞的好处,第一批入驻的商家暗自庆幸自己的眼光,因为他们的商铺地段绝佳,免一年租金之后有优先的购买权,尽管商铺的定价高的惊人,商贾们还是不皱眉头的一掷千金,将自家的商铺买归私有。
庞大的商业运作积累的资金已经足够西北四路的运转,苏锦也从未停止过继续投入资金建设,也从未放弃过对人们观念的改造;八月十五中秋刚过,明珠城又迎来了一个新鲜事物,顿时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谈资。
以李重牵头,邀请各大学府精英学子,在明珠城创办了第一家报纸《明珠日报》,该报为册装十六开八页,分别刊载大宋内外的最新见闻,各地名家诗词,各处风土民情,以及名人趣事,杂谈怪论等咨询;更为显眼的是,首页首期全幅登载的是苏记煤饼,苏记银庄,苏记各家商号的大幅广告,并配以路使苏大人亲自想出来的绝妙的词句,可谓噱头十足。
值得一提的是,《明珠报》的印刷字迹清晰,甚至有彩页插画相配,实属一绝,据说是苏大人重金去湖北英山县请来一位叫做毕昇的刻字工,给他数月的时间试验,终于发明出的一种叫做活字字模印刷所致,也不知道苏大人是为什么知道这个英山县的布衣刻字工便能发明出这样的东西的,真是教人摸不着头脑。
《明珠报》首印万份,虽定价十文,但该报主编李重当众宣布,此报免费赠送一年,凡明珠城居民,每户一份,无需付钱购买;从此之后,本来一向不理世事的普通小民,从这份报纸上大开眼界,口中谈论之事也渐渐从家长里短的无聊谈资,变成了夏国内战,大宋南征等奇怪的字眼。
更有精明的商贾很快发现商机,重金要求将自家商号的名号刊登其上,配以专人设计的顺口词汇,这便是扩大商号知名度的绝佳机会。
远道而来的商贾们也将明珠报带回各地,数月之内,大宋各地都知道了在西北明珠城有一份能知晓天下事的报纸,从中可以得知各地的消息和动向,甚至可以去给自己的商铺打广告。
主编是李重,而报社最忙碌的人却是李阿狸,苏锦给她起了个头衔叫做首席记者,手下统帅着百余名落第学子,每日骑着高头大马奔波在大宋各地,收集消息和咨询,统一汇总明珠城中;阿狸也自己亲自上阵,利用自己的是夏国人的特殊身份,打探出很多夏国的最新消息,并开辟一个叫做《夏国往事》的专栏,每期都讲述一个夏国宫廷或者民间发生的故事,满足了宋人窥伺夏国的好奇心,同时也让自己名声大噪,每当她坐车游荡在明珠城宽阔的大街上,总有百姓认出她来,偷偷指点说:“这便是路使大人的小夫人,明珠报上那个署名叫往事如烟的专栏才女。”
苏锦很乐意见到明智的开启,报纸正是人们开阔眼界,将注意力从自家柴米油盐上挪开的最好手段,同时作为一种可以操控的舆论之力,在关键的时候,也可以帮助自己实现某些想法。
当然这一切都建立在百姓们安居乐业的基础上,所以苏锦自然对西北经济的发展不会松懈,当人们真正的不愁温饱的时候,报纸的作用便会更大,起到的引导作用也会更好。
……
伴随着西北四路的活跃,苏锦之名播于大宋,他已经无意间成为广大青年们的偶像,所到之处都是一片颂扬之声。
远在京城的官员们也都惊讶于苏锦的能力,这家伙也不知玩了什么戏法,将整个西北盘活,当初建城之时,很多人等着看笑话,而事实证明此人胸有丘壑,可不是在瞎胡闹。
苏锦的府邸开始门庭若市起来,官员们有事没事都喜欢不远千里赶来拉拉近乎,因为他们隐隐感觉到,这样的一个苏锦,不可能在西北呆的时间很长,他的官职或许很快便要再进行调整,而且显然会直入中枢。
十月初十,苏锦的二十一岁生日那天,赵祯派人送来礼物,并带了口谕要苏锦进京一会;苏锦本不愿再去京城跟赵祯玩心思,但皇上想见自己,不去是不可能的,况且起码赵祯连自己的生日都记得,这说明对自己还是比较看重的,也许这份看重别有意图,但总比将自己遗忘的好。
苏锦精心挑选了几车礼物,包括送给皇后嫔妃们的礼品,现在自己财大气粗,自然不能小气,京中各位大人们也不能少,甚至连夏竦和杜衍苏锦也带了礼物,没必要跟他们永远保持紧张状态,毕竟在范仲淹等人的贬谪之事上,这两人还是帮了点小忙的。
缓慢行进十余日后,苏锦一行人赶到阔别近一年的京城,苏家上下除了阿狸和浣娘柔娘留下打理事务,其余人等均随行回京。
时隔近一年,物是人非,年前离京之时因为范仲淹等人之事还心头郁郁,甚至还因与赵祯发生争执而为自己的前途担忧,如今归来,却是另一番心情。
只不过,如今的苏锦已经不容易为外物所动,他的心已经逐渐的平静了下来,甚至当大小官员迎接于西城之外的时候,苏锦也没有太过激动,只是有些感叹人之变化无常。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北宋小官人的幸福生活》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北宋小官人的幸福生活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