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29 大英帝国的平衡术 还有票票吗?
目录:铁血大民国| 作者:大罗罗| 类别:历史军事
常瑞青穿着睡衣,躺在自己下榻的中国驻英国大使馆的卧室里面,静静地翻看着一份厚厚的会谈纪要。虽然英德中之间的谈判进行得非常艰难,英国方面总是缺乏必要的诚意和远见,但是中德之间却存在着颇多的共识。在常瑞青和希特勒的几次会面中,双方达成了一系列或秘密或公开的协议。
首先,两国在战后利益的分配问题上拥有相同的观点,中国理应恢复她自古以来在东方世界的统治地位,可以建立一个包括东西伯利亚、中亚和东南亚在内的巨大联邦国家小说章节 。而德国有权在中东欧实现领土扩张,如果可能的话,德国甚至可以将她的东部边境线推到乌拉尔山脉或者是更东方一些的地方!
其次,常瑞青和德国国防军总参谋长鲁登道夫在对苏作战的策略上面,也找到了共同的观点。这两位都属于心黑手狠的刽子手,都认为打败苏联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杀苏联人!杀更多的苏联人!只有将苏联的有生力量充分消耗在东西两线战场之后,才能考虑抢地盘的问题。否则,一旦中德两国的地盘抢多了,英国、法国、美国很可能为了遏制中德,转而支持苏联!如果那时苏联还有充足的有生力量可供消耗,中德两国很可能将会面临没完没了的消耗战,搞不好还会面临腹背受敌的困局。
再次,中德两国在战后世界格局上也终于达成了一致,都同意尽可能维持大英帝国的地位。大英帝国不过是一个衰弱的世界霸主,对中德两国够不成什么威胁。不妨暂时维持她的地位用来遏制美国这个头号工业强国染指世界霸主宝座,直到中德两国有实力取而代之。
最后当然是对俄国发动全面进攻的时间表。希特勒和鲁登道夫认为,现在苏联每个月要损失60万以上的兵力,再有12个月苏联的有生力量就应该接近枯竭。1934年春季就应该是中德两国发动全面进攻的时候,力争用6个月时间消灭这个苏维埃帝国!而常瑞青的意见要更加保守一点,他认为苏联的体制决定了他们的动员能力要远远超过中德两国,苏军动员的上限很可能达到3000万人以上,按照每月消耗60万人计算。至少要50个月才能将苏联的有生力量全部消耗干净,所以最适合的进攻时间应该在3年以后的1936年。最后,双方各让一步。将灭亡苏联的总攻发起时间定在了1935年春季。届时中国必须在东线战场上投入最少500万进攻部队,投入的坦克、强击火炮数量不低于15000辆,大炮不低于30000门,飞机不少于5000架。而德国则要在西线投入同样多的部队。而且投入的坦克、大炮、飞机的数量都不得少于中国投入数量的150%。总之就是用东西两股坦克海加人海加飞机海来淹没托洛茨基的苏维埃帝国!
但是常瑞青却不认为灭苏之战真的会一帆风顺,这场战事,实在还有太多的变数。大英帝国的顽固和不肯变通到了让人难以想象的地步,整个帝国的高层似乎都还活在维多利亚时代的鼎盛之中,根本不知道或者是不愿意承认大英帝国已经没有实力独立支撑她的霸权了……就像历史上的英国一样的不识时务,只是不知道大英帝国会不会在关键时刻倒戈到苏联一边去?但愿不要发生这样的事情,否则这场世界大战可就真的是胜负难料了。此外就是原子弹很可能要提前出现了,而且首先拥有原子弹的国家将是英德中三国。呵呵,罗斯福就算想要马上启动曼哈顿计划也来不及追赶了。历史上帮美国开发原子弹的欧洲科学家,现在可大都加入了英德中三国联合推动的“u计划”了。也不知道英德两国会不会因为原子弹而形成“恐怖平衡”?
如果那样的话,或许英国就不会背盟了,没有英国的背盟,法国是不足为虑的。至于美国嘛,在原子弹弄出来之前罗斯福的腰杆子也是硬不起来的。只要能让中德顺利把俄国瓜分掉,自己的历史使命差不多就算完成了,顶多再替大中华联邦的统一和民主体系保驾护航上一段时间,呃,到时候可不当这个累死人的总理了,还是做个高高在上不管事情的常大总统吧……
……
同一个晚上,幽幽的灯光从唐宁街10号窗口厚厚的布幔后透出,就好象是一个洞察一切的老者的深邃目光。
从常瑞青和希特勒在伦敦会议上提出“大东亚联邦”和“中东欧联邦”的概念后,这里的灯光就没有熄灭过,没天晚上都有内阁大臣和军方高级将领来这里开会,讨论大英帝国的对策,就连高高在上的大英帝国的君主乔治五世国王也罕见的连日召见张伯伦首相询问国策。对大英帝国来说,现在遇到的恐怕是三百年未有之变局,美国的崛起让帝国永远失去了世界第一经济和工业强国的地位,第一次世界大战又让大英帝国事实上丢掉了世界第一军事强国的宝座,没有了强大武力做保障,帝国辽阔富庶的殖民地自然成为新兴强国垂涎的目标。而高举世界革命大旗的苏联,又第一个跳出来,在1932年的战争中彻底打掉了帝国最后一点余威。现在连大英帝国的两大盟友,中国和德国也开始蠢蠢欲动,想要和帝国分享世界的领导权了!
当然,大英帝国不到最后关头是不会轻言放弃的,哪怕已经没有领导世界的实力,帝国的领袖们还是有信心利用自己高超的平衡术,让世界上的其他强国为了大英帝国的利益去相互厮杀,就像第一次世界大战时那样。而且眼下大英帝国的掌舵者张伯伦首相还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帝国还将拥有一件足够扭转历史进程的超级武器!有了它,或许大英帝国的霸权还能再延续上百年!不过让人感到遗憾的是。德国和中国也将会同时拥有这件威力无穷的秘密武器……
张伯伦的目光在德国方面提供的关于斯特拉日大爆炸的照片和资料前凝滞良久。丘吉尔见状似乎明白了什么,心想难道首相阁下准备利用这件还未出世的超级武器来维持大英帝国的世界霸权了?他看了一眼身边的外务大臣安东尼.艾登,说道:“首相阁下,纳尔逊男爵(卢瑟福)领导的一个由顶尖物理学家组成的小组刚刚从斯特拉日返回,在提交给海军部的报告中,纳尔逊男爵认为制造核裂变武器在技术上是完全可行的,因为斯特拉日的大爆炸已经证实了这一点。不过男爵担心。一旦让德国和中国掌握了这种超级杀人武器,恐怕会……”
“我知道,德国一旦拥有了核裂变炸弹。他们就会一直扩张到乌拉尔山脉,而中国要是有了这种武器,也一定会企图恢复他们在东方世界的霸主地位。”张伯伦当然不希望中德两国拥有核裂变炸弹,不过他也知道这件事情已经无法逆转了。即使英国退出核裂变武器的研发。以德国人的技术加上中国的铀矿资源,也一样能造出核裂变炸弹。那样还不如和中德一起研发,至少可以省下不少研发经费。既然大英帝国没有办法垄断核裂变炸弹,那么能不能反其道而行之,让更多的国家拥有这种超级武器呢?
想到这里,他看了丘吉尔和艾登一眼:“美国人和俄国人是怎么看待核裂变现象的?”
“俄国的情况不明,不过美国人并没有太重视核裂变现象。”艾登思索着回答道:“德国人把斯特拉日大爆炸的消息封锁起来了,外界只知道是一座大型军火库发生爆炸。所以美国人即使知道了核裂变理论。也不会在短期内下决心投入巨资去研发核裂变武器。”
实际上,罗斯福根本不知道有核裂变现象这回事儿。他一个美国总统日理万机的,哪儿时间研究物理学?也从来不看《自然》杂志。而且这个理论是由科技弱后的中国的科学家提出来的,就算美国各个大学里面的顶尖物理学家,现在还都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准备重复李复几的实验进行验证。至于托洛茨基,眼下肯定在为世界革命进展不利而操心,即使风闻了一些“超级炸弹”的消息,在得到确切证据之前,大概也不会把苏联有限的财力、物力往里面投吧?
“温斯顿,我们有没有什么特殊渠道可以把这些资料和照片送去克里姆林宫?”张伯伦用手指敲了敲桌子上的照片和文件,低声询问道。
听到首相的问题,叼着雪茄烟的丘吉尔皱起眉头:“首相先生,渠道当然是有的,不过您就不担心苏联拥有核裂变炸弹以后……”
“温斯顿,这不是我们要担心的。”张伯伦轻轻哼了一声,脸上露出阴沉的微笑:“安东尼,你这么看?”
外务大臣安东尼.艾登拧着眉毛,思索片刻后才说道:“从目前的战局来看,只要中德两国密切配合,苏联是没有办法赢得世界大战的,不过让苏联一败涂地也不符合帝国的利益。特别是中德两国很可能在2、3年后拥有核裂变炸弹,到时候他们就可以肆无忌惮地瓜分苏联了……对帝国最有利的,还是让中德苏三国的斗争持久进行下去。只要中德的力量被苏联牵制,帝国的霸权才能高枕无忧。”
这番话说到了张伯伦的心坎上,这才是大英帝国平衡术的至高境界,让中德苏三国去火并,大英帝国躲在后面操纵战局顺便发发战争财。这样中德苏三国就不会对英国的霸权构成威胁了,只剩下美国还在大洋彼岸对着帝国的霸主宝座流口水。张伯伦看了看丘吉尔:“还有美国和日本这两个麻烦……温斯顿,你觉得日本海军有能力给美国人一个非常深刻的教训吗?”
丘吉尔虽然没有正儿八经学习过海军,不过却四次出任英国第一海军大臣,对各国海军强弱了如指掌。他摇摇头道:“首相先生,我不认为日本海军有这样的实力,虽然他们拥有三艘非常不错的主力舰。可是在美国绝对的数量优势下,根本发挥不了太多作用。至于他们的航空母舰,则由于缺乏优秀的舰载机,无法发挥太大的战斗力,否则他们也不会在日本列岛上蛰伏至今了。”
“哦,他们没有好的舰载机是么?”张伯伦冷冷一笑:“那就想办法让他们拥有一些。”他又转头去看艾登:“安东尼,你的意见呢?”
艾登对张伯伦的这个提议感到非常吃惊。忙连连摆手:“首相先生,万万不可,日本现在拥有11艘航空母舰。一旦得到了先进战机,很有可能会在短期内称霸西太平洋,帝国在南洋的殖民地可就不保啦!”
张伯伦又瞧了瞧丘吉尔,后者微微摇头:“我认为应该充分利用日本这枚棋子。至于南洋殖民地倒不需要太担心。缅甸已经确定要转让给中国了,此外中国还对新加坡以外的整个马来亚提出了要求……这两块地盘的得失还是让中国人去操心吧,而且我认为日本人未必有胆量在中国人的眼皮底下染指马来亚和缅甸。”
听了丘吉尔的话,张伯伦脸上的表情轻松了许多,正想开口把这件事敲定下来,敲门声就响起来,秘书带着刚从美国回来的第一海务大臣菲尔德爵士走进了办公室。
菲尔德爵士是去美国商谈租借或购买9艘原日本战列舰/战列巡洋舰的买卖。今天下午6点多才刚刚回到英国,马不停蹄就赶回伦敦来汇报情况了。
“菲德尔爵士。和美国佬的谈判进行得怎么样了?”张伯伦淡淡地问道。
“谈判进行得非常顺利,美国人开价不高。9艘主力舰只要价1.5亿美元,比想象中便宜多了,不过他们规定的交货地点却有些奇怪。”说着菲德尔爵士就走到办公室里挂着的地图前,指着位于南太平洋的莫尔兹比港道:“美国人想在莫尔兹比港交货,他们的人会把军舰从珍珠港开到莫尔兹比港移交给我们,时间定在今年12月底之前。”
听完汇报,张伯伦看看丘吉尔道:“温斯顿,你觉得怎么样?美国人在打什么如意算盘?”
“这是显而易见的,”丘吉尔吸了两口雪茄烟,笑道:“罗斯福想逼日本人先下手伏击那9艘主力舰,这样美国就能顺理成章的加入这场战争了。首相先生,我觉得我们完全可以配合美国人演好这出戏……”
丘吉尔还没有说完,第一海务大臣菲德尔爵士就突然出声打断:“丘吉尔先生,我认为美国人还另有图谋,他们很可能会利用这9艘主力舰做饵,制定一个诱歼日本联合舰队主力的计划……我想我们的远东舰队和澳大利亚舰队也应该参加这次行动。”
张伯伦微微一笑,不置可否,望着丘吉尔笑道:“温斯顿,你觉得可行么?”
丘吉尔摇了摇头,笑道:“这是美国人的战争,是他们想打的,和我们没有什么关系。我想罗斯福总统也一定是这么认为的吧?”
“可是……日本人毕竟是敌人!”
张伯伦看到菲德尔爵士还想要坚持自己的意见,冷笑着就摆手打断道:“爵士!你难道不明白,大英帝国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么!”
菲德尔爵士怔了一下,不敢和首相顶嘴,行了个军礼就匆匆离开了。望着第一海务大臣离去的背影,张伯伦突然喃喃道:“温斯顿,安东尼,对于帝国眼下的朋友,我想还是要安抚一下的……或许可以发表一个联合声明,承认中国和德国在东亚和中东欧的领导地位。”
丘吉尔和艾登互相看了对方一眼,对于张伯伦提出的这个模棱两可的“领导地位”这个概念似乎都不大认同。在中德两国看来,英国是想用虚无缥缈的“领导地位”来阻挡中德两国扩张领土的要求。而在法国和流亡的白俄、白色波兰、白色日本,还有中东欧的那些小国看来。大英帝国为了拉拢中德将他们出卖了,特别是法国素来对德国的任何扩张势力的举动都保持着极高的警惕!
“首相先生,我想我们不能完全忽视法国的感受,现在白俄临时政府和白色波兰临时政府都流亡到了巴黎。”艾登低声提醒道:“日前,法国外交部长白里安还公开表示,法国准备同白俄和白色波兰缔结友好互助条约!”
张伯伦摸了摸自己的八字胡,微微一笑道:“安东尼,麻烦你跑一趟巴黎,替我转告白里安先生,大英帝国乐于见到法俄同盟,不过法波同盟还是算了,我们总要给德国一些甜头吧?再说了,用一个波兰将俄国和德国分隔开来对法国未必有利。”(未完待续。。。)
首先,两国在战后利益的分配问题上拥有相同的观点,中国理应恢复她自古以来在东方世界的统治地位,可以建立一个包括东西伯利亚、中亚和东南亚在内的巨大联邦国家小说章节 。而德国有权在中东欧实现领土扩张,如果可能的话,德国甚至可以将她的东部边境线推到乌拉尔山脉或者是更东方一些的地方!
其次,常瑞青和德国国防军总参谋长鲁登道夫在对苏作战的策略上面,也找到了共同的观点。这两位都属于心黑手狠的刽子手,都认为打败苏联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杀苏联人!杀更多的苏联人!只有将苏联的有生力量充分消耗在东西两线战场之后,才能考虑抢地盘的问题。否则,一旦中德两国的地盘抢多了,英国、法国、美国很可能为了遏制中德,转而支持苏联!如果那时苏联还有充足的有生力量可供消耗,中德两国很可能将会面临没完没了的消耗战,搞不好还会面临腹背受敌的困局。
再次,中德两国在战后世界格局上也终于达成了一致,都同意尽可能维持大英帝国的地位。大英帝国不过是一个衰弱的世界霸主,对中德两国够不成什么威胁。不妨暂时维持她的地位用来遏制美国这个头号工业强国染指世界霸主宝座,直到中德两国有实力取而代之。
最后当然是对俄国发动全面进攻的时间表。希特勒和鲁登道夫认为,现在苏联每个月要损失60万以上的兵力,再有12个月苏联的有生力量就应该接近枯竭。1934年春季就应该是中德两国发动全面进攻的时候,力争用6个月时间消灭这个苏维埃帝国!而常瑞青的意见要更加保守一点,他认为苏联的体制决定了他们的动员能力要远远超过中德两国,苏军动员的上限很可能达到3000万人以上,按照每月消耗60万人计算。至少要50个月才能将苏联的有生力量全部消耗干净,所以最适合的进攻时间应该在3年以后的1936年。最后,双方各让一步。将灭亡苏联的总攻发起时间定在了1935年春季。届时中国必须在东线战场上投入最少500万进攻部队,投入的坦克、强击火炮数量不低于15000辆,大炮不低于30000门,飞机不少于5000架。而德国则要在西线投入同样多的部队。而且投入的坦克、大炮、飞机的数量都不得少于中国投入数量的150%。总之就是用东西两股坦克海加人海加飞机海来淹没托洛茨基的苏维埃帝国!
但是常瑞青却不认为灭苏之战真的会一帆风顺,这场战事,实在还有太多的变数。大英帝国的顽固和不肯变通到了让人难以想象的地步,整个帝国的高层似乎都还活在维多利亚时代的鼎盛之中,根本不知道或者是不愿意承认大英帝国已经没有实力独立支撑她的霸权了……就像历史上的英国一样的不识时务,只是不知道大英帝国会不会在关键时刻倒戈到苏联一边去?但愿不要发生这样的事情,否则这场世界大战可就真的是胜负难料了。此外就是原子弹很可能要提前出现了,而且首先拥有原子弹的国家将是英德中三国。呵呵,罗斯福就算想要马上启动曼哈顿计划也来不及追赶了。历史上帮美国开发原子弹的欧洲科学家,现在可大都加入了英德中三国联合推动的“u计划”了。也不知道英德两国会不会因为原子弹而形成“恐怖平衡”?
如果那样的话,或许英国就不会背盟了,没有英国的背盟,法国是不足为虑的。至于美国嘛,在原子弹弄出来之前罗斯福的腰杆子也是硬不起来的。只要能让中德顺利把俄国瓜分掉,自己的历史使命差不多就算完成了,顶多再替大中华联邦的统一和民主体系保驾护航上一段时间,呃,到时候可不当这个累死人的总理了,还是做个高高在上不管事情的常大总统吧……
……
同一个晚上,幽幽的灯光从唐宁街10号窗口厚厚的布幔后透出,就好象是一个洞察一切的老者的深邃目光。
从常瑞青和希特勒在伦敦会议上提出“大东亚联邦”和“中东欧联邦”的概念后,这里的灯光就没有熄灭过,没天晚上都有内阁大臣和军方高级将领来这里开会,讨论大英帝国的对策,就连高高在上的大英帝国的君主乔治五世国王也罕见的连日召见张伯伦首相询问国策。对大英帝国来说,现在遇到的恐怕是三百年未有之变局,美国的崛起让帝国永远失去了世界第一经济和工业强国的地位,第一次世界大战又让大英帝国事实上丢掉了世界第一军事强国的宝座,没有了强大武力做保障,帝国辽阔富庶的殖民地自然成为新兴强国垂涎的目标。而高举世界革命大旗的苏联,又第一个跳出来,在1932年的战争中彻底打掉了帝国最后一点余威。现在连大英帝国的两大盟友,中国和德国也开始蠢蠢欲动,想要和帝国分享世界的领导权了!
当然,大英帝国不到最后关头是不会轻言放弃的,哪怕已经没有领导世界的实力,帝国的领袖们还是有信心利用自己高超的平衡术,让世界上的其他强国为了大英帝国的利益去相互厮杀,就像第一次世界大战时那样。而且眼下大英帝国的掌舵者张伯伦首相还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帝国还将拥有一件足够扭转历史进程的超级武器!有了它,或许大英帝国的霸权还能再延续上百年!不过让人感到遗憾的是。德国和中国也将会同时拥有这件威力无穷的秘密武器……
张伯伦的目光在德国方面提供的关于斯特拉日大爆炸的照片和资料前凝滞良久。丘吉尔见状似乎明白了什么,心想难道首相阁下准备利用这件还未出世的超级武器来维持大英帝国的世界霸权了?他看了一眼身边的外务大臣安东尼.艾登,说道:“首相阁下,纳尔逊男爵(卢瑟福)领导的一个由顶尖物理学家组成的小组刚刚从斯特拉日返回,在提交给海军部的报告中,纳尔逊男爵认为制造核裂变武器在技术上是完全可行的,因为斯特拉日的大爆炸已经证实了这一点。不过男爵担心。一旦让德国和中国掌握了这种超级杀人武器,恐怕会……”
“我知道,德国一旦拥有了核裂变炸弹。他们就会一直扩张到乌拉尔山脉,而中国要是有了这种武器,也一定会企图恢复他们在东方世界的霸主地位。”张伯伦当然不希望中德两国拥有核裂变炸弹,不过他也知道这件事情已经无法逆转了。即使英国退出核裂变武器的研发。以德国人的技术加上中国的铀矿资源,也一样能造出核裂变炸弹。那样还不如和中德一起研发,至少可以省下不少研发经费。既然大英帝国没有办法垄断核裂变炸弹,那么能不能反其道而行之,让更多的国家拥有这种超级武器呢?
想到这里,他看了丘吉尔和艾登一眼:“美国人和俄国人是怎么看待核裂变现象的?”
“俄国的情况不明,不过美国人并没有太重视核裂变现象。”艾登思索着回答道:“德国人把斯特拉日大爆炸的消息封锁起来了,外界只知道是一座大型军火库发生爆炸。所以美国人即使知道了核裂变理论。也不会在短期内下决心投入巨资去研发核裂变武器。”
实际上,罗斯福根本不知道有核裂变现象这回事儿。他一个美国总统日理万机的,哪儿时间研究物理学?也从来不看《自然》杂志。而且这个理论是由科技弱后的中国的科学家提出来的,就算美国各个大学里面的顶尖物理学家,现在还都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准备重复李复几的实验进行验证。至于托洛茨基,眼下肯定在为世界革命进展不利而操心,即使风闻了一些“超级炸弹”的消息,在得到确切证据之前,大概也不会把苏联有限的财力、物力往里面投吧?
“温斯顿,我们有没有什么特殊渠道可以把这些资料和照片送去克里姆林宫?”张伯伦用手指敲了敲桌子上的照片和文件,低声询问道。
听到首相的问题,叼着雪茄烟的丘吉尔皱起眉头:“首相先生,渠道当然是有的,不过您就不担心苏联拥有核裂变炸弹以后……”
“温斯顿,这不是我们要担心的。”张伯伦轻轻哼了一声,脸上露出阴沉的微笑:“安东尼,你这么看?”
外务大臣安东尼.艾登拧着眉毛,思索片刻后才说道:“从目前的战局来看,只要中德两国密切配合,苏联是没有办法赢得世界大战的,不过让苏联一败涂地也不符合帝国的利益。特别是中德两国很可能在2、3年后拥有核裂变炸弹,到时候他们就可以肆无忌惮地瓜分苏联了……对帝国最有利的,还是让中德苏三国的斗争持久进行下去。只要中德的力量被苏联牵制,帝国的霸权才能高枕无忧。”
这番话说到了张伯伦的心坎上,这才是大英帝国平衡术的至高境界,让中德苏三国去火并,大英帝国躲在后面操纵战局顺便发发战争财。这样中德苏三国就不会对英国的霸权构成威胁了,只剩下美国还在大洋彼岸对着帝国的霸主宝座流口水。张伯伦看了看丘吉尔:“还有美国和日本这两个麻烦……温斯顿,你觉得日本海军有能力给美国人一个非常深刻的教训吗?”
丘吉尔虽然没有正儿八经学习过海军,不过却四次出任英国第一海军大臣,对各国海军强弱了如指掌。他摇摇头道:“首相先生,我不认为日本海军有这样的实力,虽然他们拥有三艘非常不错的主力舰。可是在美国绝对的数量优势下,根本发挥不了太多作用。至于他们的航空母舰,则由于缺乏优秀的舰载机,无法发挥太大的战斗力,否则他们也不会在日本列岛上蛰伏至今了。”
“哦,他们没有好的舰载机是么?”张伯伦冷冷一笑:“那就想办法让他们拥有一些。”他又转头去看艾登:“安东尼,你的意见呢?”
艾登对张伯伦的这个提议感到非常吃惊。忙连连摆手:“首相先生,万万不可,日本现在拥有11艘航空母舰。一旦得到了先进战机,很有可能会在短期内称霸西太平洋,帝国在南洋的殖民地可就不保啦!”
张伯伦又瞧了瞧丘吉尔,后者微微摇头:“我认为应该充分利用日本这枚棋子。至于南洋殖民地倒不需要太担心。缅甸已经确定要转让给中国了,此外中国还对新加坡以外的整个马来亚提出了要求……这两块地盘的得失还是让中国人去操心吧,而且我认为日本人未必有胆量在中国人的眼皮底下染指马来亚和缅甸。”
听了丘吉尔的话,张伯伦脸上的表情轻松了许多,正想开口把这件事敲定下来,敲门声就响起来,秘书带着刚从美国回来的第一海务大臣菲尔德爵士走进了办公室。
菲尔德爵士是去美国商谈租借或购买9艘原日本战列舰/战列巡洋舰的买卖。今天下午6点多才刚刚回到英国,马不停蹄就赶回伦敦来汇报情况了。
“菲德尔爵士。和美国佬的谈判进行得怎么样了?”张伯伦淡淡地问道。
“谈判进行得非常顺利,美国人开价不高。9艘主力舰只要价1.5亿美元,比想象中便宜多了,不过他们规定的交货地点却有些奇怪。”说着菲德尔爵士就走到办公室里挂着的地图前,指着位于南太平洋的莫尔兹比港道:“美国人想在莫尔兹比港交货,他们的人会把军舰从珍珠港开到莫尔兹比港移交给我们,时间定在今年12月底之前。”
听完汇报,张伯伦看看丘吉尔道:“温斯顿,你觉得怎么样?美国人在打什么如意算盘?”
“这是显而易见的,”丘吉尔吸了两口雪茄烟,笑道:“罗斯福想逼日本人先下手伏击那9艘主力舰,这样美国就能顺理成章的加入这场战争了。首相先生,我觉得我们完全可以配合美国人演好这出戏……”
丘吉尔还没有说完,第一海务大臣菲德尔爵士就突然出声打断:“丘吉尔先生,我认为美国人还另有图谋,他们很可能会利用这9艘主力舰做饵,制定一个诱歼日本联合舰队主力的计划……我想我们的远东舰队和澳大利亚舰队也应该参加这次行动。”
张伯伦微微一笑,不置可否,望着丘吉尔笑道:“温斯顿,你觉得可行么?”
丘吉尔摇了摇头,笑道:“这是美国人的战争,是他们想打的,和我们没有什么关系。我想罗斯福总统也一定是这么认为的吧?”
“可是……日本人毕竟是敌人!”
张伯伦看到菲德尔爵士还想要坚持自己的意见,冷笑着就摆手打断道:“爵士!你难道不明白,大英帝国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么!”
菲德尔爵士怔了一下,不敢和首相顶嘴,行了个军礼就匆匆离开了。望着第一海务大臣离去的背影,张伯伦突然喃喃道:“温斯顿,安东尼,对于帝国眼下的朋友,我想还是要安抚一下的……或许可以发表一个联合声明,承认中国和德国在东亚和中东欧的领导地位。”
丘吉尔和艾登互相看了对方一眼,对于张伯伦提出的这个模棱两可的“领导地位”这个概念似乎都不大认同。在中德两国看来,英国是想用虚无缥缈的“领导地位”来阻挡中德两国扩张领土的要求。而在法国和流亡的白俄、白色波兰、白色日本,还有中东欧的那些小国看来。大英帝国为了拉拢中德将他们出卖了,特别是法国素来对德国的任何扩张势力的举动都保持着极高的警惕!
“首相先生,我想我们不能完全忽视法国的感受,现在白俄临时政府和白色波兰临时政府都流亡到了巴黎。”艾登低声提醒道:“日前,法国外交部长白里安还公开表示,法国准备同白俄和白色波兰缔结友好互助条约!”
张伯伦摸了摸自己的八字胡,微微一笑道:“安东尼,麻烦你跑一趟巴黎,替我转告白里安先生,大英帝国乐于见到法俄同盟,不过法波同盟还是算了,我们总要给德国一些甜头吧?再说了,用一个波兰将俄国和德国分隔开来对法国未必有利。”(未完待续。。。)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铁血大民国》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铁血大民国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