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偷懒的绝招
目录:重生三国马幼常| 作者:南天一鹤| 类别:历史军事
“哎呀呀,休昭,你可算是来了啊!”看到远道而来的董允,马谡心中那叫一个开心啊。脸上笑得花都开了,一张脸犹如抽筋一般。
看到马谡居然是亲自出柴桑城相迎,董允也是着实有些受宠若惊,当下连忙作揖道:“卑职前来赴任,怎敢劳军师出迎呢!”
“唉,休昭,你我乃是旧识,何必这么拘束呢!”看董允这副架势,马谡心中乐得都快开花了,当下拍了一把他的肩膀,这才和他一同进城。
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原本马谡以为,自己被刘备任命来总督江东的事务,基本上是要步诸葛亮后尘,陷入暗无天日的辛苦劳动之中,但是正所谓天无绝人之路,马谡转念一想,却又很快就找到了解决的办法。
马谡突然意识到,自己虽然接了诸葛亮的任务,但是并不意味着自己必须要像诸葛亮一样事必躬亲,才能把事情搞定啊!再者像关羽、李严他们这些坐镇一方的大佬,也没有一个个忙得几乎没有自己的私生活,可是照样把事情全部都搞定了。因此马谡打定了主意,决定还是要找一些人来帮助自己,而不是把所有的问题,全都是由自己一个人来扛。
作为一个穿越者,马谡先知先觉的优势虽然已经基本上没有了,但是在识别人才方面,无异于是开了作弊器一般。因此左思右想之下,马谡就向荆州的关二爷申请,把原本效力于他的麾下,蜀汉四相之中唯一一个还没完全崭露头角的董允给调了过来,协助自己打理江东的政务。
此刻董允只是一个小小的典农校尉,故而关羽也没当回事,当下一口应承了下来,都没有向刘备申请,就把董允转调为典农中郎将兼领丹阳郡丞,过来柴桑协助马谡打理事务。有了董允之后。马谡就把军务和民政分开,董允负责民政方面,自己则是抓一抓新兵招募工作。除此之外统兵则是由赵云他们亲力亲为。
如此一来各司其职,倒也是各得其所,平日里各展所长。等到战事真正开启之后,自己再居中统一调度。这样就免去了一些麻烦。对于他这样的见解,赵云等人也都是深以为然,而董允得到一展身手的机会,自然是对马谡感激不尽,与此同时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了。
在上任之后,董允很快就展示了他身为蜀汉四相之一,那出类拔萃的内政能力。初至柴桑之时,董允并没有着急施行什么政令,反而先是领着数名自荆州跟随而来的文吏,四处走访民间,了解民情。由于丹阳平定未久,郡内还有一些死忠于孙氏乃至曹操的不轨之徒或是细作。尚未来得及清除。董允带着一帮文弱书生随意走访的举动,着实让马谡为他捏了一把冷汗。不得已之下,马谡只好从自己的亲兵之中,挑选了数十名精锐士卒,贴身护卫董允他们一行人的安全。
不出马谡所料,从开始走访了解民情的第四天起。董允一行接连遭遇了两次刺杀,分别是来自孙辅的旧部和曹操的人。幸亏刺杀者的能力有限,整个刺杀的筹划也不甚完善。自己派去的护卫们又应对得当,才使得每次都能够有惊无险地渡过难关。到了第六天,马谡正准备出面阻止董允继续这一危险的举动时,他却自己停止了外巡。问及原因,却是一连五天的走访,董允已经通过各种途径,基本上掌握了丹阳的基本状况,不需要再抛头露面了。
接下来,董允就开始有条不紊地针对丹阳的现状,施行起相应的政略来。这第一步便是安抚百姓,收拾民心。得益于刘备这些年来还算不错的好名声,以及当年荆州军在庐江、淮南之地也都是善待百姓,因此江东的百姓对于刘备取道孙辅和孙权而成他们的顶头上司,并没有什么抵触情绪,或者还有些欣喜。
了解到这一情况之后,董允在征得刘备的同意后,乘热打铁连颁布了两道法令,其一就是减税,即自从明年其,丹阳全郡粮赋交纳比例,由孙权、孙辅统治士气的八抽一,降为二十抽一。自后年起,粮赋交纳比将维持在差不多十五抽一。乍一看,这样一来江东诸郡未来数年内的赋税将会大减,但是据董允估计,在种植了西川的优良稻种,以及推广更为先进的农耕技术之后,丹阳之地的粮食单产量至少可以做到翻倍,因此税率虽然低了,但是赋税的数目并不会因此降低,反而很有可能因此增加。
其二,董允施行仁政,规定江东诸郡内,凡是五十岁以上的孤寡老人,以及九岁以下的孤儿,皆由郡府以布帛米肉进行瞻养。这两令可说直接触及到百姓的切身利益,平民百姓受惠极大,料想推行下去,必然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
当然,无论是减税还是赡养令,虽然能够尽快地收拢人心,但是都需要有雄厚的财力物力,作为政令实施的基础,否则根本无法维持下去。但所幸的是,当初为了抗击孙权以及荆州的大军,前丹阳太守&扬州牧孙辅,在短时间内数次征收了大量的钱粮物资,当然不免苦了百姓了。只是后来发生的事情让人来不及反应,孙辅一战便即身死,丹阳在短短六七日之内,就被马谡率军夺取,这些钱粮物资也没来得及转移或是销毁,白白便宜了马谡,现在就可以拿来收买人心。换句话说,这个坏人由孙辅当了,好处却是由马谡和董允他们得到了。当然除此之外,荆州方面也可以在钱粮上,给予一些支持。
董允政略的第二步,便是将已在荆州和益州等地施行得比较成熟的“亭里之法”,推行到江东诸郡。一者为重新统计郡中人口户籍,二者也是为了彻底安定郡中治安。亭里之法原本是是从东汉时期开始实行的一种基层民众管理制度,基本上就相当于后世的保甲制度。江东由于在过去的一年之中战乱频繁,百姓时而逃亡,时而迁进,原本的亭、里、什、伍几乎已经被废弃。因此不得不像昔日在南中和武都郡一样,重新施行亭里之法。
第三步,则是鼓励百姓开垦荒芜土地。董允特地颁布政令。宣布凡是新开拓的土地,第一年之内不征收任何赋税,但是多余的粮食必须上缴。再往后三年之内只征收一半的赋税。土地在封建时代一直都是宗族豪门的命根子,但是饱经战乱之后的江东地方,最不缺的就是等待开耕的无主之地。一旦这些地被流民所耕种之后,再配以早已经在其余诸州施行完善的摊丁入亩之法。就可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恢复元气。
第四步,则是鼓励那些隐匿居住在山中地百姓,包括山越族人注:江东的丹阳、吴、会稽三郡都有山越族,但以会稽和丹阳为主)出山定居。规定凡是出山定居的山越人。皆可由郡、县府载入户籍,分配未垦土地,且三年之内赋税可以减半。这一举措,不但可以增加江东诸郡的户籍,更可以消除祸乱治安的贼盗之源。鉴于有严鹏这种典型,以及当年攻打豫章时候的合作,彼此之间早已经建立了颇为牢靠的诚信关系。有了这个前提,相信山越各部下山。也只是时间问题。
蜀汉四相果然不是浪得虚名之辈。董允的内政才能,在这一整套政略措施之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而且他也充分考虑到江东各大宗族豪户的利益,将政令推行的难度,也降到了最低限度。当然。政令推行是需要一个过程的,究竟能否取得良好的效果。也还需要时间来检验。但是至少在马谡看来,还是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精兵良将屯于江东诸郡的险要之处。勤政的的文官们开始有条不紊的安抚着各地士民之心,更多隐藏避乱的士人们前来投奔,逃亡在外的百姓们开始回归田园,恢复生产,重建家园。一切的一切,都蕴含着希望。
而董允在忙碌不停的同时,马谡也没有闲下来。得到关羽的支持之后,新兵的招募开始有条不紊地忙碌了起来。在起先的七八日之内,募兵的情况还是遭遇了马谡意料之中的窘境。久经战乱的百姓对于战事实在是没什么好感,因此应募者寥寥无几,而那些宗族大户似乎也是还在观望,一时间丝毫不见动静。
就在马谡对这个自己提出的募兵方法产生深深的怀疑时,情况却突然好转起来。在第九日这一天,竟有一百三十余名青壮要求应募入伍。意外之余马谡进行了筛选,发现其中有些人都是家中的独子,并不符合征兵的要求,因此将他们劝退回家。没有想到,这一举动反而大大赢得百姓的信任,应募者与日俱增。
征召新兵的同时,马谡还抽空拜访了一些江东的大族。豫章郡归属刘备治下已有数年,人心稳定,淮南和庐江早在当年就打过交道也没问题,主要就是丹阳和庐陵二郡的一些豪门大族。经过马谡的亲自登门拜访,说明了来意,这些大族都是明智地选择了归顺。
这些豪门大族,不管嘴上说得多好疼,但实际上永远都是视家族利益为第一位的,他们的选择其实也都是非常现实的,所谓的“忠诚”自然也是建立在对家族有利的基础之上。眼下孙权元气大伤,不值一提。曹操虽然实力雄厚,但是丹阳和庐陵与曹操治下诸郡都不接壤,因此最为现实的前途,还是投奔已经占据四州之地的刘备。在简单地晓以利害并且许之好处之后,丹阳郡最大的四大宗族之中,高、陈二族都明确表示愿意投奔刘备,并且是各出族中私兵400人入军中听用。马谡也是信守承诺,在高氏和陈氏各挑选了一名子弟,分别担任都尉和掾吏。
另外朱氏和顾氏两族,则是由于族中的一些子弟还在孙权麾下,因此只是低调地提供了200名私兵入军中,却不便让子弟出仕。马谡知道他们的难处,当下也不为己甚,只是免了他们的赋税而已。
经过马谡和董允的努力,久经战乱的江东大地,开始缓慢地恢复元气。而与此同时,许昌的气氛可就实在是压抑得厉害了。继曹操之后,之前大败于寿春的曹彰也返回了许昌。这一回来,立即就是一片腥风血雨。未完待续。。
s
看到马谡居然是亲自出柴桑城相迎,董允也是着实有些受宠若惊,当下连忙作揖道:“卑职前来赴任,怎敢劳军师出迎呢!”
“唉,休昭,你我乃是旧识,何必这么拘束呢!”看董允这副架势,马谡心中乐得都快开花了,当下拍了一把他的肩膀,这才和他一同进城。
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原本马谡以为,自己被刘备任命来总督江东的事务,基本上是要步诸葛亮后尘,陷入暗无天日的辛苦劳动之中,但是正所谓天无绝人之路,马谡转念一想,却又很快就找到了解决的办法。
马谡突然意识到,自己虽然接了诸葛亮的任务,但是并不意味着自己必须要像诸葛亮一样事必躬亲,才能把事情搞定啊!再者像关羽、李严他们这些坐镇一方的大佬,也没有一个个忙得几乎没有自己的私生活,可是照样把事情全部都搞定了。因此马谡打定了主意,决定还是要找一些人来帮助自己,而不是把所有的问题,全都是由自己一个人来扛。
作为一个穿越者,马谡先知先觉的优势虽然已经基本上没有了,但是在识别人才方面,无异于是开了作弊器一般。因此左思右想之下,马谡就向荆州的关二爷申请,把原本效力于他的麾下,蜀汉四相之中唯一一个还没完全崭露头角的董允给调了过来,协助自己打理江东的政务。
此刻董允只是一个小小的典农校尉,故而关羽也没当回事,当下一口应承了下来,都没有向刘备申请,就把董允转调为典农中郎将兼领丹阳郡丞,过来柴桑协助马谡打理事务。有了董允之后。马谡就把军务和民政分开,董允负责民政方面,自己则是抓一抓新兵招募工作。除此之外统兵则是由赵云他们亲力亲为。
如此一来各司其职,倒也是各得其所,平日里各展所长。等到战事真正开启之后,自己再居中统一调度。这样就免去了一些麻烦。对于他这样的见解,赵云等人也都是深以为然,而董允得到一展身手的机会,自然是对马谡感激不尽,与此同时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了。
在上任之后,董允很快就展示了他身为蜀汉四相之一,那出类拔萃的内政能力。初至柴桑之时,董允并没有着急施行什么政令,反而先是领着数名自荆州跟随而来的文吏,四处走访民间,了解民情。由于丹阳平定未久,郡内还有一些死忠于孙氏乃至曹操的不轨之徒或是细作。尚未来得及清除。董允带着一帮文弱书生随意走访的举动,着实让马谡为他捏了一把冷汗。不得已之下,马谡只好从自己的亲兵之中,挑选了数十名精锐士卒,贴身护卫董允他们一行人的安全。
不出马谡所料,从开始走访了解民情的第四天起。董允一行接连遭遇了两次刺杀,分别是来自孙辅的旧部和曹操的人。幸亏刺杀者的能力有限,整个刺杀的筹划也不甚完善。自己派去的护卫们又应对得当,才使得每次都能够有惊无险地渡过难关。到了第六天,马谡正准备出面阻止董允继续这一危险的举动时,他却自己停止了外巡。问及原因,却是一连五天的走访,董允已经通过各种途径,基本上掌握了丹阳的基本状况,不需要再抛头露面了。
接下来,董允就开始有条不紊地针对丹阳的现状,施行起相应的政略来。这第一步便是安抚百姓,收拾民心。得益于刘备这些年来还算不错的好名声,以及当年荆州军在庐江、淮南之地也都是善待百姓,因此江东的百姓对于刘备取道孙辅和孙权而成他们的顶头上司,并没有什么抵触情绪,或者还有些欣喜。
了解到这一情况之后,董允在征得刘备的同意后,乘热打铁连颁布了两道法令,其一就是减税,即自从明年其,丹阳全郡粮赋交纳比例,由孙权、孙辅统治士气的八抽一,降为二十抽一。自后年起,粮赋交纳比将维持在差不多十五抽一。乍一看,这样一来江东诸郡未来数年内的赋税将会大减,但是据董允估计,在种植了西川的优良稻种,以及推广更为先进的农耕技术之后,丹阳之地的粮食单产量至少可以做到翻倍,因此税率虽然低了,但是赋税的数目并不会因此降低,反而很有可能因此增加。
其二,董允施行仁政,规定江东诸郡内,凡是五十岁以上的孤寡老人,以及九岁以下的孤儿,皆由郡府以布帛米肉进行瞻养。这两令可说直接触及到百姓的切身利益,平民百姓受惠极大,料想推行下去,必然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
当然,无论是减税还是赡养令,虽然能够尽快地收拢人心,但是都需要有雄厚的财力物力,作为政令实施的基础,否则根本无法维持下去。但所幸的是,当初为了抗击孙权以及荆州的大军,前丹阳太守&扬州牧孙辅,在短时间内数次征收了大量的钱粮物资,当然不免苦了百姓了。只是后来发生的事情让人来不及反应,孙辅一战便即身死,丹阳在短短六七日之内,就被马谡率军夺取,这些钱粮物资也没来得及转移或是销毁,白白便宜了马谡,现在就可以拿来收买人心。换句话说,这个坏人由孙辅当了,好处却是由马谡和董允他们得到了。当然除此之外,荆州方面也可以在钱粮上,给予一些支持。
董允政略的第二步,便是将已在荆州和益州等地施行得比较成熟的“亭里之法”,推行到江东诸郡。一者为重新统计郡中人口户籍,二者也是为了彻底安定郡中治安。亭里之法原本是是从东汉时期开始实行的一种基层民众管理制度,基本上就相当于后世的保甲制度。江东由于在过去的一年之中战乱频繁,百姓时而逃亡,时而迁进,原本的亭、里、什、伍几乎已经被废弃。因此不得不像昔日在南中和武都郡一样,重新施行亭里之法。
第三步,则是鼓励百姓开垦荒芜土地。董允特地颁布政令。宣布凡是新开拓的土地,第一年之内不征收任何赋税,但是多余的粮食必须上缴。再往后三年之内只征收一半的赋税。土地在封建时代一直都是宗族豪门的命根子,但是饱经战乱之后的江东地方,最不缺的就是等待开耕的无主之地。一旦这些地被流民所耕种之后,再配以早已经在其余诸州施行完善的摊丁入亩之法。就可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恢复元气。
第四步,则是鼓励那些隐匿居住在山中地百姓,包括山越族人注:江东的丹阳、吴、会稽三郡都有山越族,但以会稽和丹阳为主)出山定居。规定凡是出山定居的山越人。皆可由郡、县府载入户籍,分配未垦土地,且三年之内赋税可以减半。这一举措,不但可以增加江东诸郡的户籍,更可以消除祸乱治安的贼盗之源。鉴于有严鹏这种典型,以及当年攻打豫章时候的合作,彼此之间早已经建立了颇为牢靠的诚信关系。有了这个前提,相信山越各部下山。也只是时间问题。
蜀汉四相果然不是浪得虚名之辈。董允的内政才能,在这一整套政略措施之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而且他也充分考虑到江东各大宗族豪户的利益,将政令推行的难度,也降到了最低限度。当然。政令推行是需要一个过程的,究竟能否取得良好的效果。也还需要时间来检验。但是至少在马谡看来,还是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精兵良将屯于江东诸郡的险要之处。勤政的的文官们开始有条不紊的安抚着各地士民之心,更多隐藏避乱的士人们前来投奔,逃亡在外的百姓们开始回归田园,恢复生产,重建家园。一切的一切,都蕴含着希望。
而董允在忙碌不停的同时,马谡也没有闲下来。得到关羽的支持之后,新兵的招募开始有条不紊地忙碌了起来。在起先的七八日之内,募兵的情况还是遭遇了马谡意料之中的窘境。久经战乱的百姓对于战事实在是没什么好感,因此应募者寥寥无几,而那些宗族大户似乎也是还在观望,一时间丝毫不见动静。
就在马谡对这个自己提出的募兵方法产生深深的怀疑时,情况却突然好转起来。在第九日这一天,竟有一百三十余名青壮要求应募入伍。意外之余马谡进行了筛选,发现其中有些人都是家中的独子,并不符合征兵的要求,因此将他们劝退回家。没有想到,这一举动反而大大赢得百姓的信任,应募者与日俱增。
征召新兵的同时,马谡还抽空拜访了一些江东的大族。豫章郡归属刘备治下已有数年,人心稳定,淮南和庐江早在当年就打过交道也没问题,主要就是丹阳和庐陵二郡的一些豪门大族。经过马谡的亲自登门拜访,说明了来意,这些大族都是明智地选择了归顺。
这些豪门大族,不管嘴上说得多好疼,但实际上永远都是视家族利益为第一位的,他们的选择其实也都是非常现实的,所谓的“忠诚”自然也是建立在对家族有利的基础之上。眼下孙权元气大伤,不值一提。曹操虽然实力雄厚,但是丹阳和庐陵与曹操治下诸郡都不接壤,因此最为现实的前途,还是投奔已经占据四州之地的刘备。在简单地晓以利害并且许之好处之后,丹阳郡最大的四大宗族之中,高、陈二族都明确表示愿意投奔刘备,并且是各出族中私兵400人入军中听用。马谡也是信守承诺,在高氏和陈氏各挑选了一名子弟,分别担任都尉和掾吏。
另外朱氏和顾氏两族,则是由于族中的一些子弟还在孙权麾下,因此只是低调地提供了200名私兵入军中,却不便让子弟出仕。马谡知道他们的难处,当下也不为己甚,只是免了他们的赋税而已。
经过马谡和董允的努力,久经战乱的江东大地,开始缓慢地恢复元气。而与此同时,许昌的气氛可就实在是压抑得厉害了。继曹操之后,之前大败于寿春的曹彰也返回了许昌。这一回来,立即就是一片腥风血雨。未完待续。。
s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重生三国马幼常》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重生三国马幼常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