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六十一章 中华军工业
目录:红色警戒之民国| 作者:华丽的虚伪| 类别:历史军事
第两百六十一章 中华军工业
世界局势距离中华说远也远,说近也近。
对国外局势高度关注,陈绍也只是想更好的掌握历史的进程。历史已经被改得面目全非,只能用情报来分析。只不过,有些东西改变了,有些东西还是一成不变。一些事迹又回到了原来的轨迹,原本担心失去对历史掌控的陈绍,见到许多事情还是有迹可循,内心也稍微放松了下来。
十年来,陈绍也不得不承认,一些东西改变得很大。各**事发展比起后世,有了长足的发展进步。这主要是归功于中华在十年前的军事压力,有压力就有动力。很多装备都提前被研制出来,这不得不说,中华在推波助澜方面居功至伟。
只不过有些东西,在陈绍有意的指引下被淡化。分部世界各国上千个间谍,是陈绍手中隐性力量的代表。他们的规模不大,但作用和规模成反比。他们为陈绍研究世界局势,建立了一个庞大的“资料”库,可供陈绍随时阅读,掌握世界局势。
黑暗战线表面上看不到战火硝烟,内中的战场只有间谍们自己能体会得到。作为红jing基地唯一可以战斗的生化人,情报手机工作,只是他们一半的工作。暗杀破坏无处不在,拥有各色面孔和各种伪装技能,让他们在行动中无往不利。
在世界各国摆脱经济危机的yin影后,正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经济危机虽然让世界各国工业受损严重,但军工方面并未受到太大的影响。经济萧条后,各国的军备发展又加快了很多。
1938年了,陈绍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已经在前三年就完成了,第二个五年计划也在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三年后完成,从29年以来,九年的时间,已经完成了三个五年计划,并且第四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三个五年的规模,平均用时三年不到。这个速度也只能说是远超陈绍的预计,中华各种项目的建设发展也渐渐的趋于平缓。
随着战争步伐的步步紧逼,陈绍的第四个五年计划也开始倾向于军事方面。第一个五年计划,每年的军费占全国财政预算的百分之一。第二个五年计划是百分之三,第三个五年计划是百分之五。到了第四个五年计划,军费已经增长到百分之十。
这个预算在战争时期算得上很低,但在和平时期,每年百分之十军费预算,已经算是不低了。军费的消耗大户是海军,其次是空军,最后才是陆军。
按照陈绍的计划,从明年开始,平均每年要增加一个航母战斗群的实力。而且是帝国级航母战斗群,不是始皇级航母。也就是说,单单海军,每年就要增加总吨位十四万吨的舰艇。
帝国级航母和名将级战列舰已经海试完毕,并且直接动工建造了两种舰艇的二号舰和三号舰。而陈绍的决议,两种舰艇的四号舰也开始动工。如果全力开工,只要一年半的时间,在40年时,中华就有八艘真正意义上的主力舰,排水量都是在七万吨以上。
而且始皇级航母一直都未停止建造,两年一艘的速度,到如今已经有八艘始皇级航母加入海军。这也是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如果要是如今的中华海军公布自己的海军实力,绝对可以让世界抖上几抖。他们震惊的不是中华海军的实力,而是震惊中华有这么多的航母。八艘四万吨左右排水量的航母,已经是全世界航母实力最强大国家。正全世界都拼命建造战列舰的时候,可想而知,这些航母一旦曝光,会引起多大的震动。
航母的战斗力是在二战时,才被全世界国家所认可,二战还没有开始,如今他们还未见识到航母舰载机的厉害之处。虽然很多国家都有航母,但并未被完全重视。他们还陷入在战列舰强大的光辉中。
不过让陈绍感到满意的不是中华有多少的军事力量,而是用二十几年建设起来的强大工业体系。当年的苏联闭国建设二十几年,创造了二十几年的红色奇迹,如果不是有着强大的工业能力,苏联是不可能和德国打消耗战。也没有办法挡住德国几百万大军的进攻,迫使德军只能叹气于莫斯科郊外和斯大林格勒。
而正是有了世界第二的军工业基础,随后才有无数的坦克大炮参与反击德军,没有这些工业的支持,光凭盟国的支持,是绝对不可能武装起一千两百万的军队,用人海去填补德军的装甲优势。
中华现在正是和苏联一样,致力于发展国内的工业能力,努力追赶西方列强。二十几年的工业建设,已经不是英法如今的工业能力可以比拟的。也完全把苏德甩开。几十亿资金毫无保留的投入,从全世界收购了大量的工业设备,就是为了有一天能和美国比比工业能力。这是陈绍的一个执念,他要创造真正的中华奇迹。
如今这个目标距离中华已经不远了,如果要公开所有国家的工业能力,中华已经可以和美国扳扳手腕了。特别是在造船业上,完全不嘘美国。就算美国再牛,也比不上红jing基地。几天就可以搞出一个造船厂,还近乎于白捡,你美国再厉害也没有用,超过是毫无疑问的。
美国可以一个月下水一艘航母,七天下水一艘万吨货轮。中华全力爆发也不弱,在造船工业方面,二十几年来,陈绍培养了几十万造船工人,而且这个数量还在每年快速递增。在他们的努力下,每天都有大型货轮下水。当中有超过一半的人,都有建造军舰的经验。一旦转成战时经济,那真的可以实现,下军舰如同下水饺。
十年变迁,在发展造船工业时,中华从未停止过其他工业发展,军工生产也随着德国的军备扩张而渐渐的加大生产速度。一天几千万颗子弹的消耗,也让中华的军工业持续的工作着。
平均来算,一个士兵一天两个弹夹的射击量,不管是预备役还是现役,不管是武jing部队还是后备力量,都是一样。一个弹夹就是八发子弹,加上机枪、冲锋枪子弹的消耗,消耗子弹如流水。
当年就有人向陈绍提出建议,将实弹射击训练变成一个礼拜三次就行,不过被陈绍拒绝了。如果是和平时期,不用别人说,陈绍也明白。但随着战争的脚步越来越近,已经不是省一点的问题了。枪法是用子弹喂出来的,没有任何的取巧之处。士兵能提高哪怕半分的战斗力,都十分珍贵,完全不是金钱能衡量的。
而且战车工厂生产出来的弹药,十分的廉价。子弹这种东西,完全都是自动生产。人工的步骤只有封箱装车运走而已,就连质量检验都不需要。只要有十个战车工厂连续生产子弹,这样的弹药消耗,完全不算什么。而且弹壳都是回收利用,进一步的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
或许用自建的军工厂生产一颗子弹需要一分钱,而用战车工厂生产十颗子弹,也只需要一分。这里面还没有算上人工节约出来的成本,这个帐,陈绍算得来。比如说,全国所有的军队训练,每天消耗子弹3000万,假如说十颗子弹要一分,那就是三万中华币。而一年子弹消耗的费用就是一千一百万中华币。
喂枪法是必须的,陈绍也不得不如此,他另可多浪费点金钱,也不愿意士兵多增添伤亡。而且到是实战中,一颗子弹打死一个敌人,和十颗子弹打死一个敌人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当然陈绍也不奢望每个士兵都是神枪手,都能百步穿杨,但最少要保证有效射击内的jing确度,不说爆头,命中要害是基本要求。至于那些超过有效射程,那就只能看士兵们的发挥了。
士兵的枪法从当初保安团成立以来,就百般强调,一直沿用至今。老兵等现役部队,实弹射击或许没有那么频繁。而新兵,每天的训练科目有一点亘古不变,实弹射击。
红jing基地对陈绍帮助甚大,这些年来,陈绍一直在关注基地的升级情况。他可不想到二战后期或者到二战后红jing基地的再次升级,那就没有多大的意义了。
陈绍最关心的是红jing武器还有民用单位,这些年陈绍经过了详细的计算,发现,红jing基地的民用单位才是最有价值的。不说成本之类的问题,就是里面的科技,就是对陈绍最大的帮助。这些科技都是成熟的科技,并且都可以大规模生产。这对中华的各领域科技水平,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红jing武器装备陈绍期待了二十几年,他的胃口始终被吊着,他不清楚这样的情形还要持续多久。陈红左一句右一句都是:“还未达到升级条件。”这句话也差点成为陈绍的魔障,陈绍也经常自我安慰:等待的人会有好东西,来得太快都是水货。
陈绍只希望二战打得正火热时,红jing基地能升级就行。只不过升级的契机来得很快,很快。未完待续。
u
shu.coms
世界局势距离中华说远也远,说近也近。
对国外局势高度关注,陈绍也只是想更好的掌握历史的进程。历史已经被改得面目全非,只能用情报来分析。只不过,有些东西改变了,有些东西还是一成不变。一些事迹又回到了原来的轨迹,原本担心失去对历史掌控的陈绍,见到许多事情还是有迹可循,内心也稍微放松了下来。
十年来,陈绍也不得不承认,一些东西改变得很大。各**事发展比起后世,有了长足的发展进步。这主要是归功于中华在十年前的军事压力,有压力就有动力。很多装备都提前被研制出来,这不得不说,中华在推波助澜方面居功至伟。
只不过有些东西,在陈绍有意的指引下被淡化。分部世界各国上千个间谍,是陈绍手中隐性力量的代表。他们的规模不大,但作用和规模成反比。他们为陈绍研究世界局势,建立了一个庞大的“资料”库,可供陈绍随时阅读,掌握世界局势。
黑暗战线表面上看不到战火硝烟,内中的战场只有间谍们自己能体会得到。作为红jing基地唯一可以战斗的生化人,情报手机工作,只是他们一半的工作。暗杀破坏无处不在,拥有各色面孔和各种伪装技能,让他们在行动中无往不利。
在世界各国摆脱经济危机的yin影后,正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经济危机虽然让世界各国工业受损严重,但军工方面并未受到太大的影响。经济萧条后,各国的军备发展又加快了很多。
1938年了,陈绍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已经在前三年就完成了,第二个五年计划也在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三年后完成,从29年以来,九年的时间,已经完成了三个五年计划,并且第四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三个五年的规模,平均用时三年不到。这个速度也只能说是远超陈绍的预计,中华各种项目的建设发展也渐渐的趋于平缓。
随着战争步伐的步步紧逼,陈绍的第四个五年计划也开始倾向于军事方面。第一个五年计划,每年的军费占全国财政预算的百分之一。第二个五年计划是百分之三,第三个五年计划是百分之五。到了第四个五年计划,军费已经增长到百分之十。
这个预算在战争时期算得上很低,但在和平时期,每年百分之十军费预算,已经算是不低了。军费的消耗大户是海军,其次是空军,最后才是陆军。
按照陈绍的计划,从明年开始,平均每年要增加一个航母战斗群的实力。而且是帝国级航母战斗群,不是始皇级航母。也就是说,单单海军,每年就要增加总吨位十四万吨的舰艇。
帝国级航母和名将级战列舰已经海试完毕,并且直接动工建造了两种舰艇的二号舰和三号舰。而陈绍的决议,两种舰艇的四号舰也开始动工。如果全力开工,只要一年半的时间,在40年时,中华就有八艘真正意义上的主力舰,排水量都是在七万吨以上。
而且始皇级航母一直都未停止建造,两年一艘的速度,到如今已经有八艘始皇级航母加入海军。这也是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如果要是如今的中华海军公布自己的海军实力,绝对可以让世界抖上几抖。他们震惊的不是中华海军的实力,而是震惊中华有这么多的航母。八艘四万吨左右排水量的航母,已经是全世界航母实力最强大国家。正全世界都拼命建造战列舰的时候,可想而知,这些航母一旦曝光,会引起多大的震动。
航母的战斗力是在二战时,才被全世界国家所认可,二战还没有开始,如今他们还未见识到航母舰载机的厉害之处。虽然很多国家都有航母,但并未被完全重视。他们还陷入在战列舰强大的光辉中。
不过让陈绍感到满意的不是中华有多少的军事力量,而是用二十几年建设起来的强大工业体系。当年的苏联闭国建设二十几年,创造了二十几年的红色奇迹,如果不是有着强大的工业能力,苏联是不可能和德国打消耗战。也没有办法挡住德国几百万大军的进攻,迫使德军只能叹气于莫斯科郊外和斯大林格勒。
而正是有了世界第二的军工业基础,随后才有无数的坦克大炮参与反击德军,没有这些工业的支持,光凭盟国的支持,是绝对不可能武装起一千两百万的军队,用人海去填补德军的装甲优势。
中华现在正是和苏联一样,致力于发展国内的工业能力,努力追赶西方列强。二十几年的工业建设,已经不是英法如今的工业能力可以比拟的。也完全把苏德甩开。几十亿资金毫无保留的投入,从全世界收购了大量的工业设备,就是为了有一天能和美国比比工业能力。这是陈绍的一个执念,他要创造真正的中华奇迹。
如今这个目标距离中华已经不远了,如果要公开所有国家的工业能力,中华已经可以和美国扳扳手腕了。特别是在造船业上,完全不嘘美国。就算美国再牛,也比不上红jing基地。几天就可以搞出一个造船厂,还近乎于白捡,你美国再厉害也没有用,超过是毫无疑问的。
美国可以一个月下水一艘航母,七天下水一艘万吨货轮。中华全力爆发也不弱,在造船工业方面,二十几年来,陈绍培养了几十万造船工人,而且这个数量还在每年快速递增。在他们的努力下,每天都有大型货轮下水。当中有超过一半的人,都有建造军舰的经验。一旦转成战时经济,那真的可以实现,下军舰如同下水饺。
十年变迁,在发展造船工业时,中华从未停止过其他工业发展,军工生产也随着德国的军备扩张而渐渐的加大生产速度。一天几千万颗子弹的消耗,也让中华的军工业持续的工作着。
平均来算,一个士兵一天两个弹夹的射击量,不管是预备役还是现役,不管是武jing部队还是后备力量,都是一样。一个弹夹就是八发子弹,加上机枪、冲锋枪子弹的消耗,消耗子弹如流水。
当年就有人向陈绍提出建议,将实弹射击训练变成一个礼拜三次就行,不过被陈绍拒绝了。如果是和平时期,不用别人说,陈绍也明白。但随着战争的脚步越来越近,已经不是省一点的问题了。枪法是用子弹喂出来的,没有任何的取巧之处。士兵能提高哪怕半分的战斗力,都十分珍贵,完全不是金钱能衡量的。
而且战车工厂生产出来的弹药,十分的廉价。子弹这种东西,完全都是自动生产。人工的步骤只有封箱装车运走而已,就连质量检验都不需要。只要有十个战车工厂连续生产子弹,这样的弹药消耗,完全不算什么。而且弹壳都是回收利用,进一步的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
或许用自建的军工厂生产一颗子弹需要一分钱,而用战车工厂生产十颗子弹,也只需要一分。这里面还没有算上人工节约出来的成本,这个帐,陈绍算得来。比如说,全国所有的军队训练,每天消耗子弹3000万,假如说十颗子弹要一分,那就是三万中华币。而一年子弹消耗的费用就是一千一百万中华币。
喂枪法是必须的,陈绍也不得不如此,他另可多浪费点金钱,也不愿意士兵多增添伤亡。而且到是实战中,一颗子弹打死一个敌人,和十颗子弹打死一个敌人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当然陈绍也不奢望每个士兵都是神枪手,都能百步穿杨,但最少要保证有效射击内的jing确度,不说爆头,命中要害是基本要求。至于那些超过有效射程,那就只能看士兵们的发挥了。
士兵的枪法从当初保安团成立以来,就百般强调,一直沿用至今。老兵等现役部队,实弹射击或许没有那么频繁。而新兵,每天的训练科目有一点亘古不变,实弹射击。
红jing基地对陈绍帮助甚大,这些年来,陈绍一直在关注基地的升级情况。他可不想到二战后期或者到二战后红jing基地的再次升级,那就没有多大的意义了。
陈绍最关心的是红jing武器还有民用单位,这些年陈绍经过了详细的计算,发现,红jing基地的民用单位才是最有价值的。不说成本之类的问题,就是里面的科技,就是对陈绍最大的帮助。这些科技都是成熟的科技,并且都可以大规模生产。这对中华的各领域科技水平,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红jing武器装备陈绍期待了二十几年,他的胃口始终被吊着,他不清楚这样的情形还要持续多久。陈红左一句右一句都是:“还未达到升级条件。”这句话也差点成为陈绍的魔障,陈绍也经常自我安慰:等待的人会有好东西,来得太快都是水货。
陈绍只希望二战打得正火热时,红jing基地能升级就行。只不过升级的契机来得很快,很快。未完待续。
u
shu.coms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红色警戒之民国》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红色警戒之民国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