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白俄临时政府
目录:军火帝国| 作者:深海带鱼| 类别:其他类型
沉吟半响之后,陈安对虎子说,“通知尼森公司,让他们知会高尔察克上将,第一批支援临时政府的军火因为需要从各地调度,耗费巨大,需要涨幅一倍以上才能保本提供。”
虎子迟疑了片刻,“少爷,这么贵的军火,他们不要了怎么办?”
陈安冷笑几声,无所谓地说道,“没关系,英国人的订单我都还没有完成,真不要了,就专心做英国人的订单就是了。”心中有些笃定,高尔察克肯定是要的,即使贵了一倍也要的,否则白俄临时政府那三十万新扩编的军队难道用烧火棍去打仗?
整个远东地区,唯一可以大规模提供7.62毫米口径枪械弹药的只有北方工业公司。日本人一时半会也不行,他们的生产线是6.5毫米口径。甚至,俄国人习惯使用的76.2毫米口径火炮,日本人也无法提供。
当然,高尔察克上将要么狠干脆地全部换装日式武器也成,那样的话,日本军火商就笑死了,好几亿的生意呀。要么缩在远东停止进攻,直到美国人将他们提供的武器从美洲大陆运过来,只是涉洋运输可不是一时半会到达的。
苏俄的东方面军十几万人可不是吃素的。
高尔察克上将指挥的西伯利亚及远东临时政府军队,只得到了北方军归还的一部分赤塔军火库库存,以及原本在海参崴的军火库存,连三分之一的兵力都还装备好,如何对付士气高昂的苏俄东方面军。
陈安还是低估了白俄临时政府的承受力。
已经返回上海的尼森伯姆,充分发扬了犹太人贪婪至上的金钱**,直接将价格提高到国际军火市场价格的三倍。高尔察克领导的临时政府咬咬牙,竟然同意了。
实在是没有办法了。
苏俄东方面军在还没有完成整编的情况,依然勇猛地发起决死进攻。弹械已经匮乏的接口军团一溃再溃,如果再不得到军火补给和后方的临时政府军队支援,眼看要退回贝加尔湖一带了。
高尔察克上将有着自己的骄傲,不仅自始至终看不起北方军政府,同样也对日本人非常鄙视。在这种危急情况下,既然无法及时得到美国人的军火援助,高尔察克宁愿高价从尼森公司那里购买转手的俄式军火,而不愿意全面换装日式军火。至少尼森公司的外壳也是美国人的,虽然现在所有人都知道这个公司实际上为北方军政府销售军火。甚至,陈安在和白俄临时政府的援助协议中,都直接注明军火援助使用尼森公司代理。
无奈中的选择。
补充协议是在上海签订的,军火却是在伊尔库茨克提供的。
大批大批的军火弹药用道奇卡车运到上乌丁斯克,然后用北方军自己掌握的机车沿着西伯利亚铁路送到了伊尔库茨克。而高尔察克带着他的十几万没有任何装备的手下,从海参崴出发,沿途不断增挂车厢,最后是一列列超载极为严重的火车摇摇晃晃地赶到了伊尔库茨克。北方军放开了自己掌控的铁路线。
第一批到达的军火,足够武装十万人的步枪、机枪和子弹,以及三百门76.2毫米火炮和大批炮弹,完全是俄式装备,不差分毫,甚至品质更为精湛。
陈安从几个优等品中选出来的模本,然后一模一样的复制出来,能不优秀吗。
一分钱一分货呀,既然高尔察克同意了三倍价格交易,陈安自然要确保货色优良,不能为了赚黑心钱而砸了自家军火品牌,虽然陈安提供的都是山寨货。
显然是对尼森公司提供的武器品质有些惊讶,使用起来非常顺手,质量又好。高尔察克临时政府的代理人居然很快找到尼森伯姆,连眼都不眨一口气定下了剩下二十万人的军火装备,而且同样使用三倍价格支付。
接到消息的陈安当场就愣住了,还真小觑俄罗斯人的财大气粗了。也是,俄罗斯人能够同时征服欧亚大面积领土,有着足够底蕴了。
猛然想到一个问题,陈安急忙通知发电报给尼森公司,千万不要收他们的卢布呀。俄国人内战连连,这卢布更是变幻莫测,不仅有沙俄版的,还有苏俄版的,白俄版的更是有好几个样本,汇率更是一日十变。
尼森伯姆很快答复,同俄罗斯人的交易都是用北方币计价的,付款选择美元、英镑或者金银等硬通货,临时政府倒是很爽快,直接用黄金支付,也不知道他们从哪里找来的那么多黄金。
黄金支付?真是有实力呀,陈安不由感慨。不过自己刚好缺黄金,越多越好吧。
看来还是趁火打劫卖军火最爽,陈安美滋滋的遐想。仅白俄临时政府第一批订购的十万人军火装备,尼森公司就汇给陈安四千多万北方币纯利润,超过平时利润的数倍。如果三十万人军火装备全部移交完毕,至少可以获得一亿二千多万元北方币利润。
而生产这批额外增加的军火订单,只不过需要四十多天而已。也就是说,只用耗费协约国订单五分之一的时间,生产的军火利润却增加了五成左右。
几乎是没有犹豫,陈安直接暂停了协约国五百万发炮弹的订单生产,全力生产白俄临时政府剩下的二十万人军火装备订单,利润高呀。反正协约国弹药储备足够,生产厂家很多,即使一二个厂子延迟交货对大局毫无影响。
获得了军火弹药的高尔察克,马上将自己的先头部队十余万人派往西伯利亚中部,增援还在溃败的捷克军团。
连续几场遭遇战后,苏俄东方面军部队在叶卡捷琳娜堡附近被击退了,受到了很大损失。
白俄临时政府在鄂木斯克站稳脚跟后,正式对外宣布成立。高尔察克上将成为临时政府军事部长,随后又成为所谓的最高执政官。
高尔察克上将随后向各派反苏俄势力发出函件,要求承认临时政府,并接受临时政府的领导。
协约国很快就承认了白俄临时政府,还派出了代表进驻鄂木斯克,协调协约国干涉军和白俄军队的作战指挥。为了方便联络沟通,协约国出面邀请不是中央政府的北方军派出代表,同样进驻鄂木斯克,北京政府反而没有受到邀请。
北京政府终于受刺激了。
几天之后,为了争一口气的北京政府,总算下定决心,挪用其他费用凑足了军费,派出一个步兵团的陆军,准备进驻海参崴,参加干涉军陆军序列。
对外的名义,自然是护侨了。
历史就是这么无语。
被广东政权整日宣传为腐朽没落、帝国主义势力买办政府的北洋军阀,居然鼓起勇气,不仅派出了破天荒地派出了军舰护侨,甚至还出动了陆军部队。
而号称革命精神永不落的广东政权,从来没有真正想过护侨的事情。孙大炮是仁爱满天下的,自然不屑于做护侨这种微不足道的小事情,在他们的眼中那是民族大融合而已。
苏俄的宣传机器对北京政府的出兵毫不在意,他们早已宣传中国是“干涉苏俄的十四个帝国主义国家”之一了,所有在苏俄控制地盘的中国人都已经监视居住,甚至被强迫集中劳动了。
出兵海参崴的北洋陆军部队,由陆军第九师三十三团加强炮骑的一个支队组成,支队长宋焕章。陆军第9师的前身是袁世凯委托蒋百里组建的第二期陆军模范团,在中**队中装备最好,部队人员素质也最高,在当时世界上也可算是一流的精兵。可惜后来,蒋百里被小人徐树铮排挤,无法立足而辞职,模范团终究未能得到推广和扩张。
既然要派出陆军部队,北京政府的大佬们几乎不约而同的想到了这支精锐而又被弃之一边的尴尬部队。既然陆军兄弟要出动了,海军部队也不含糊,主动加强了已经进驻海参崴的海容号军舰实力,还准备增派舰只进行增援。
在先期到达的海军兄弟接应下,宋焕章的支队分六批陆续到达海参崴。海军和陆军两面五色国旗同时飘扬在海参崴上空。但是这个时候,海参崴的严峻形势已经缓和下来。
主要是因为北方军出人意料地在贝加尔湖地区拦腰截断,将大批滞留俄罗斯境内的华工和侨胞半路上就疏散回国,而且强大的北方军战力也威慑力白俄势力。后来更是因为日军和北方军的擦枪走火,以至于最敌视华人的日本人军队大批抽调到伯力方向,海容号官兵趁势积极下舰帮助华侨撤离,有关华侨危急的局势已经消散。
但这批军队才是真正代表中央政府的决心和意志,尤其是林建章和宋焕章功不可没。
只是好景不长,随着中国陆军部队进驻海参崴,和日本人的摩擦又开始加剧起来。随着赤塔方向日军的退缩,很多兵力回到了原来驻地,更是加剧了这种摩擦。
一来二回的,双方都摩擦出了真火。北京政府很快争锋相对,宣布参与干涉军的舰队可以巡防到更北方的庙街一带。庙街是黑龙江入海口,当年被伟大英明的咸丰皇帝割让给沙俄帝国。
<!--作者有话说-->
虎子迟疑了片刻,“少爷,这么贵的军火,他们不要了怎么办?”
陈安冷笑几声,无所谓地说道,“没关系,英国人的订单我都还没有完成,真不要了,就专心做英国人的订单就是了。”心中有些笃定,高尔察克肯定是要的,即使贵了一倍也要的,否则白俄临时政府那三十万新扩编的军队难道用烧火棍去打仗?
整个远东地区,唯一可以大规模提供7.62毫米口径枪械弹药的只有北方工业公司。日本人一时半会也不行,他们的生产线是6.5毫米口径。甚至,俄国人习惯使用的76.2毫米口径火炮,日本人也无法提供。
当然,高尔察克上将要么狠干脆地全部换装日式武器也成,那样的话,日本军火商就笑死了,好几亿的生意呀。要么缩在远东停止进攻,直到美国人将他们提供的武器从美洲大陆运过来,只是涉洋运输可不是一时半会到达的。
苏俄的东方面军十几万人可不是吃素的。
高尔察克上将指挥的西伯利亚及远东临时政府军队,只得到了北方军归还的一部分赤塔军火库库存,以及原本在海参崴的军火库存,连三分之一的兵力都还装备好,如何对付士气高昂的苏俄东方面军。
陈安还是低估了白俄临时政府的承受力。
已经返回上海的尼森伯姆,充分发扬了犹太人贪婪至上的金钱**,直接将价格提高到国际军火市场价格的三倍。高尔察克领导的临时政府咬咬牙,竟然同意了。
实在是没有办法了。
苏俄东方面军在还没有完成整编的情况,依然勇猛地发起决死进攻。弹械已经匮乏的接口军团一溃再溃,如果再不得到军火补给和后方的临时政府军队支援,眼看要退回贝加尔湖一带了。
高尔察克上将有着自己的骄傲,不仅自始至终看不起北方军政府,同样也对日本人非常鄙视。在这种危急情况下,既然无法及时得到美国人的军火援助,高尔察克宁愿高价从尼森公司那里购买转手的俄式军火,而不愿意全面换装日式军火。至少尼森公司的外壳也是美国人的,虽然现在所有人都知道这个公司实际上为北方军政府销售军火。甚至,陈安在和白俄临时政府的援助协议中,都直接注明军火援助使用尼森公司代理。
无奈中的选择。
补充协议是在上海签订的,军火却是在伊尔库茨克提供的。
大批大批的军火弹药用道奇卡车运到上乌丁斯克,然后用北方军自己掌握的机车沿着西伯利亚铁路送到了伊尔库茨克。而高尔察克带着他的十几万没有任何装备的手下,从海参崴出发,沿途不断增挂车厢,最后是一列列超载极为严重的火车摇摇晃晃地赶到了伊尔库茨克。北方军放开了自己掌控的铁路线。
第一批到达的军火,足够武装十万人的步枪、机枪和子弹,以及三百门76.2毫米火炮和大批炮弹,完全是俄式装备,不差分毫,甚至品质更为精湛。
陈安从几个优等品中选出来的模本,然后一模一样的复制出来,能不优秀吗。
一分钱一分货呀,既然高尔察克同意了三倍价格交易,陈安自然要确保货色优良,不能为了赚黑心钱而砸了自家军火品牌,虽然陈安提供的都是山寨货。
显然是对尼森公司提供的武器品质有些惊讶,使用起来非常顺手,质量又好。高尔察克临时政府的代理人居然很快找到尼森伯姆,连眼都不眨一口气定下了剩下二十万人的军火装备,而且同样使用三倍价格支付。
接到消息的陈安当场就愣住了,还真小觑俄罗斯人的财大气粗了。也是,俄罗斯人能够同时征服欧亚大面积领土,有着足够底蕴了。
猛然想到一个问题,陈安急忙通知发电报给尼森公司,千万不要收他们的卢布呀。俄国人内战连连,这卢布更是变幻莫测,不仅有沙俄版的,还有苏俄版的,白俄版的更是有好几个样本,汇率更是一日十变。
尼森伯姆很快答复,同俄罗斯人的交易都是用北方币计价的,付款选择美元、英镑或者金银等硬通货,临时政府倒是很爽快,直接用黄金支付,也不知道他们从哪里找来的那么多黄金。
黄金支付?真是有实力呀,陈安不由感慨。不过自己刚好缺黄金,越多越好吧。
看来还是趁火打劫卖军火最爽,陈安美滋滋的遐想。仅白俄临时政府第一批订购的十万人军火装备,尼森公司就汇给陈安四千多万北方币纯利润,超过平时利润的数倍。如果三十万人军火装备全部移交完毕,至少可以获得一亿二千多万元北方币利润。
而生产这批额外增加的军火订单,只不过需要四十多天而已。也就是说,只用耗费协约国订单五分之一的时间,生产的军火利润却增加了五成左右。
几乎是没有犹豫,陈安直接暂停了协约国五百万发炮弹的订单生产,全力生产白俄临时政府剩下的二十万人军火装备订单,利润高呀。反正协约国弹药储备足够,生产厂家很多,即使一二个厂子延迟交货对大局毫无影响。
获得了军火弹药的高尔察克,马上将自己的先头部队十余万人派往西伯利亚中部,增援还在溃败的捷克军团。
连续几场遭遇战后,苏俄东方面军部队在叶卡捷琳娜堡附近被击退了,受到了很大损失。
白俄临时政府在鄂木斯克站稳脚跟后,正式对外宣布成立。高尔察克上将成为临时政府军事部长,随后又成为所谓的最高执政官。
高尔察克上将随后向各派反苏俄势力发出函件,要求承认临时政府,并接受临时政府的领导。
协约国很快就承认了白俄临时政府,还派出了代表进驻鄂木斯克,协调协约国干涉军和白俄军队的作战指挥。为了方便联络沟通,协约国出面邀请不是中央政府的北方军派出代表,同样进驻鄂木斯克,北京政府反而没有受到邀请。
北京政府终于受刺激了。
几天之后,为了争一口气的北京政府,总算下定决心,挪用其他费用凑足了军费,派出一个步兵团的陆军,准备进驻海参崴,参加干涉军陆军序列。
对外的名义,自然是护侨了。
历史就是这么无语。
被广东政权整日宣传为腐朽没落、帝国主义势力买办政府的北洋军阀,居然鼓起勇气,不仅派出了破天荒地派出了军舰护侨,甚至还出动了陆军部队。
而号称革命精神永不落的广东政权,从来没有真正想过护侨的事情。孙大炮是仁爱满天下的,自然不屑于做护侨这种微不足道的小事情,在他们的眼中那是民族大融合而已。
苏俄的宣传机器对北京政府的出兵毫不在意,他们早已宣传中国是“干涉苏俄的十四个帝国主义国家”之一了,所有在苏俄控制地盘的中国人都已经监视居住,甚至被强迫集中劳动了。
出兵海参崴的北洋陆军部队,由陆军第九师三十三团加强炮骑的一个支队组成,支队长宋焕章。陆军第9师的前身是袁世凯委托蒋百里组建的第二期陆军模范团,在中**队中装备最好,部队人员素质也最高,在当时世界上也可算是一流的精兵。可惜后来,蒋百里被小人徐树铮排挤,无法立足而辞职,模范团终究未能得到推广和扩张。
既然要派出陆军部队,北京政府的大佬们几乎不约而同的想到了这支精锐而又被弃之一边的尴尬部队。既然陆军兄弟要出动了,海军部队也不含糊,主动加强了已经进驻海参崴的海容号军舰实力,还准备增派舰只进行增援。
在先期到达的海军兄弟接应下,宋焕章的支队分六批陆续到达海参崴。海军和陆军两面五色国旗同时飘扬在海参崴上空。但是这个时候,海参崴的严峻形势已经缓和下来。
主要是因为北方军出人意料地在贝加尔湖地区拦腰截断,将大批滞留俄罗斯境内的华工和侨胞半路上就疏散回国,而且强大的北方军战力也威慑力白俄势力。后来更是因为日军和北方军的擦枪走火,以至于最敌视华人的日本人军队大批抽调到伯力方向,海容号官兵趁势积极下舰帮助华侨撤离,有关华侨危急的局势已经消散。
但这批军队才是真正代表中央政府的决心和意志,尤其是林建章和宋焕章功不可没。
只是好景不长,随着中国陆军部队进驻海参崴,和日本人的摩擦又开始加剧起来。随着赤塔方向日军的退缩,很多兵力回到了原来驻地,更是加剧了这种摩擦。
一来二回的,双方都摩擦出了真火。北京政府很快争锋相对,宣布参与干涉军的舰队可以巡防到更北方的庙街一带。庙街是黑龙江入海口,当年被伟大英明的咸丰皇帝割让给沙俄帝国。
<!--作者有话说-->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军火帝国》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军火帝国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