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马莲花开
目录:军火帝国| 作者:深海带鱼| 类别:其他类型
蕴涵丰富水汽的清风悄然飘过,似乎有些异乎寻常的温润,今年暖春来得太早,以至于漫山遍野的马莲花都提前绽放了自己。蓝白相间的花瓣一簇簇,散溢出淡淡的清香,就连四溅而落的溪水珠儿都彷佛有了清新的灵动。
陇南的马莲河畔,静谧的小山庄和泛着青光的水田,不时穿过的农夫吆喝着耕牛缓缓前行,简直就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
相比外紧内松的警戒网,在山庄的一隅连片平房内,气氛就不那么轻松了。
大概是暖春太快有些烦躁,馥郁清香的绿茶入口,也似乎如同嚼蜡,干脆都当成开水喝了。北方军大都督陈安,毫不客气地大口吞了几杯茶水,害得虎子只好站起来,一而再地给他的茶杯加水。
如今的光景,国内的几大势力都时兴称大元帅,比如安**的张雨亭,就准备在几个月后在北京就任北洋军政府陆海军大元帅,代表民国首脑行使统治权,并组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第三十二届内阁。还有吴子玉的玉帅头衔,都是上了美国人的时代周刊的。
当然还有喜欢用其他名义的,比如盘踞江、浙、皖、赣、闽五省的孙传芳,原本是直系军阀分裂出来的势力,干脆自号五省联军总司令,拥兵十几个师。为了勾搭上日本人,孙传芳毫不掩饰地聘请日本军官冈村宁次为高级军事顾问。
同样喜欢用总司令的,还有广东政权的蒋介石,统领北伐军的蒋介石,正式职务是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蒋总司令还来不及从日本人那里搞到援助,就受到了苏联人的热情鼓励和支持。苏联人首先是派一名叫巴甫洛夫的人到广东政权,担任军事顾问一职,可惜此人命不好,到后不久居然溺水身亡了。
深感尴尬的苏联方面赶紧又派出了加伦将军,来广东担任军事总顾问,北伐军的组成就是在加伦将军的指导下成军的。并且,整个北伐战争的总体作战计划,也是由这位杰出军事才华的加伦将军建议和主持制定出来的。
只是这位加伦将军的命更不好,在十几年之后,曾经筹划北伐军进攻日本人支持的孙传芳势力的军事总顾问,居然被自己国内的契卡以密谋叛逃日本的名义活生生打死在审讯室内。
这些都是题外话了。
民国几大势力中,唯一仍然使用都督这个民国初期称号的势力,只有北方军政府这个顽固派了。也许不能称为顽固派,只不过北方军政府里到处充斥着保存国粹思想,王朝遗风非常浓厚,只要不影响作用发挥,越是熟悉的叫法越懒得去改了。北方军政府中,各省政府依然叫做布政司,负责人依旧称为布政使就是一例。
甚至于当年北方军使用的蟠龙盾徽始终没有改变,陈安的都督职位也就没人去争执要改成什么大元帅、总司令之类了。
这不过是一次例行的军政府高层会议而已。
先是财务署汇报了近几年的财政收支情况,以及今年的收支预算安排,总之不过是一句话而已,债台高筑呀,至少比北京的城墙高多了。
然后是情报署通报了国内以及国外周边的形势变化,参谋本部的几名高参根据这些情报,对今后的形势发展进行了一次粗略的判断,也一并做了讲解。
听完这一段,军政高层都沉默下来,国内是打得吐火如荼,生灵涂炭不止,周边是形势恶劣得令人窒息,难以承受。
民国十六年初,国内依然军阀混战不断。除了掌控京津地区和冀鲁大部分以及东三省的安**之外,其他势力都处在一片征战之中。
表面上看,安**沉醉于建立民国第三十二届内阁的权势盛宴之中,事实上是东三省的财政已经接近崩溃边缘,虽然从关内大肆收刮依然没有填补这个巨大的窟窿,实在无力组织军队继续南下。
而缩在绥远苟延残喘的冯玉祥,重新和惊恐不安的阎老西勾搭起来,疯狂地扩充军备,准备接应广东政权的第二次北伐,以及顽抗救世军有可能发动的进攻。
借助长江天险意外挡住北伐军之后,吴子玉的救世军获得了宝贵的喘息之机,尤其是汉口保定军校的重新开张,给救世军注入了一剂强心剂。汉阳兵工厂的大批军械弹药,加上紧急出炉的速成基层军官,救世军开始磨刀霍霍,准备剿灭心腹之患冯玉祥和阎老西了。眼看新的一轮中原大战就要拉开。
更南方的广东政权成功击败吴子玉在长江以南的势力后,大概是觉得进攻湖北吃力不讨好,终于调整兵锋,准备顺江南下,直扑五省联军总司令孙传芳了。江浙是膏腴之地,岂能容他人占据。
也许是北伐军放弃进一步攻打救世军的计划,也许是蒋介石已经明显暴露出和英美势力勾结的迹象,广东政权和苏联人的合作已经出现了明显的裂痕。而民国十六年即将开始的第二次北伐重点从西线转向东线,就是这个裂痕的明显表现。
江浙一带多是英美势力范围,而此时盘踞于此的孙传芳却是日本人的贴心人,如何能让英美势力放得下心来。郎有意妾有情,眉来眼去一来二往,蒋介石很快就和江浙财团为代表的英美系势力顺利勾搭上了。
只是在北伐重点上,同样和苏联人有着共同利益的日本人,并没有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日本人一边扶持孙传芳对抗即将开始的第二次北伐,一边悄悄在广东政权内部物色有可能的代理人。
披着羊皮的狼很快被日本人发现了,汪精卫所代表的一派势力不甘心被蒋介石边缘化,完全出乎日本人意外,主动和他们勾结上了。
但是倒霉的是,日本人在甲午战争后在中国的名声是臭不可闻。汪精卫无奈只好继续披上了亲俄的外衣,大赞苏联人的慷慨支援。不料这个举动,却一不小心晕乎了不少国内仁人志士的眼睛,对汪精卫赞誉有加,失去了应有的警惕。
这是国内的纷乱。
北方军政府周边形势也是糟糕得一塌糊涂。
北方军政府毕竟只是一个新生的政权,甚至只能称为一个无法无天的军阀势力而已,在国际上根本找不到合适的定位。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哪个岌岌可危的政权会选择北方军政府作为自己的主要后盾。
中亚的伊万诺夫,在所谓的浩罕共和国艰苦撑过一段时间以后,待苏俄因为余粮征集制引发大灾荒而放缓攻势的情况下,马上抛弃昔日盟友北方军政府,而投向掌控波斯一带的英国。
并不喜欢看到北方军政府强大的英国政府,非常高兴地接纳了中亚这股反苏俄势力,甚至当做是干涉土耳其战争失败后英帝国主义的一次振奋人心的外交胜利。大批大批的英国援助,通过波斯地界送进了中亚地区。
见利忘义的伊万诺夫,得到英国援助后,立马决定减少和北方军政府的一切军火交易合同,并且还秘密决定派出主力部队驻扎巴尔喀什湖边界一带,筹划反击北方军政府的所谓重现帝国荣光行动。
北部军团的胡景翼果断采取行动,直接喊停了一切输向浩罕共和国的军火物资,并且在边界之后一线重兵部署了军团主力,甚至干脆派出大批战斗机越境进入中亚地区大肆侦查,才勉强威慑了伊万诺夫没有妄动。
情报署经过研判之后,认为伊万诺夫的异动似乎有着契卡的影子,说不定伊万诺夫和骄傲的英国人都被无孔不入的契卡设了套跳了进去。
英帝国毕竟是老牌帝国主义,难怪伊万诺夫并不相信北方军政府。不仅是伊万诺夫,就是远东的尤登尼奇上将,也存在着对北方军政府怀疑满腹的态度,正在悄悄向远在太平洋对岸的美国伸出求助的双手。
白人的世界里,永远都不会相信我们黄种人。如果直接翻译成为汉人的语言,也就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罢了。
所幸远东共和国和中亚的浩罕共和国不同,他们唯一能够常年停靠运输船只的大型港口,只能是已经回归北方军政府但是被列为国际港的海参崴而已。
如果得不到北方军的支持,不仅连人口都缺的远东共和国得不到各种外购物资,甚至留在海参崴的远东太平洋舰队残余也必将失去母港。虽然远东共和国还有鄂霍茨克这个对外港口,但是无论怎么样,最便利最有效的远东交流港口还是海参崴。
虽然没有明着表示出彻底靠向美国的迹象,但是远东共和国已经或明或暗地和北方军政府开始大大小小的摩擦。要不是尤登尼奇也实在看不起日本人,没有选择和日本人狼狈为奸,从而使日本人幻想和尤登尼奇东西夹击北方军政府海参崴地区的计划成为泡影。
美国人财大气粗,直接用轮船几乎是日夜不停地向新投靠的小弟远东共和国运输军火弹药生活物资,大部分在海参崴卸货,小部分也选择在鄂霍次克卸货。
在这种情势下,尤登尼奇选择了慢慢疏远北方军政府的策略,最明显的就是军火订单的大规模减少。
在中亚已经取消军火订单的情况下,远东共和国又缩小了军火订单规模,直接带来的结果不仅是周边形势恶化,更是北方军政府的军费来源迅速缩水,更是增加了已经难以承受的军政府债务状况。
<!--作者有话说-->
<!--0116增加踩顶按钮-->
&nnsp;
0
0
<!--0116增加踩顶按钮end-->
陇南的马莲河畔,静谧的小山庄和泛着青光的水田,不时穿过的农夫吆喝着耕牛缓缓前行,简直就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
相比外紧内松的警戒网,在山庄的一隅连片平房内,气氛就不那么轻松了。
大概是暖春太快有些烦躁,馥郁清香的绿茶入口,也似乎如同嚼蜡,干脆都当成开水喝了。北方军大都督陈安,毫不客气地大口吞了几杯茶水,害得虎子只好站起来,一而再地给他的茶杯加水。
如今的光景,国内的几大势力都时兴称大元帅,比如安**的张雨亭,就准备在几个月后在北京就任北洋军政府陆海军大元帅,代表民国首脑行使统治权,并组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第三十二届内阁。还有吴子玉的玉帅头衔,都是上了美国人的时代周刊的。
当然还有喜欢用其他名义的,比如盘踞江、浙、皖、赣、闽五省的孙传芳,原本是直系军阀分裂出来的势力,干脆自号五省联军总司令,拥兵十几个师。为了勾搭上日本人,孙传芳毫不掩饰地聘请日本军官冈村宁次为高级军事顾问。
同样喜欢用总司令的,还有广东政权的蒋介石,统领北伐军的蒋介石,正式职务是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蒋总司令还来不及从日本人那里搞到援助,就受到了苏联人的热情鼓励和支持。苏联人首先是派一名叫巴甫洛夫的人到广东政权,担任军事顾问一职,可惜此人命不好,到后不久居然溺水身亡了。
深感尴尬的苏联方面赶紧又派出了加伦将军,来广东担任军事总顾问,北伐军的组成就是在加伦将军的指导下成军的。并且,整个北伐战争的总体作战计划,也是由这位杰出军事才华的加伦将军建议和主持制定出来的。
只是这位加伦将军的命更不好,在十几年之后,曾经筹划北伐军进攻日本人支持的孙传芳势力的军事总顾问,居然被自己国内的契卡以密谋叛逃日本的名义活生生打死在审讯室内。
这些都是题外话了。
民国几大势力中,唯一仍然使用都督这个民国初期称号的势力,只有北方军政府这个顽固派了。也许不能称为顽固派,只不过北方军政府里到处充斥着保存国粹思想,王朝遗风非常浓厚,只要不影响作用发挥,越是熟悉的叫法越懒得去改了。北方军政府中,各省政府依然叫做布政司,负责人依旧称为布政使就是一例。
甚至于当年北方军使用的蟠龙盾徽始终没有改变,陈安的都督职位也就没人去争执要改成什么大元帅、总司令之类了。
这不过是一次例行的军政府高层会议而已。
先是财务署汇报了近几年的财政收支情况,以及今年的收支预算安排,总之不过是一句话而已,债台高筑呀,至少比北京的城墙高多了。
然后是情报署通报了国内以及国外周边的形势变化,参谋本部的几名高参根据这些情报,对今后的形势发展进行了一次粗略的判断,也一并做了讲解。
听完这一段,军政高层都沉默下来,国内是打得吐火如荼,生灵涂炭不止,周边是形势恶劣得令人窒息,难以承受。
民国十六年初,国内依然军阀混战不断。除了掌控京津地区和冀鲁大部分以及东三省的安**之外,其他势力都处在一片征战之中。
表面上看,安**沉醉于建立民国第三十二届内阁的权势盛宴之中,事实上是东三省的财政已经接近崩溃边缘,虽然从关内大肆收刮依然没有填补这个巨大的窟窿,实在无力组织军队继续南下。
而缩在绥远苟延残喘的冯玉祥,重新和惊恐不安的阎老西勾搭起来,疯狂地扩充军备,准备接应广东政权的第二次北伐,以及顽抗救世军有可能发动的进攻。
借助长江天险意外挡住北伐军之后,吴子玉的救世军获得了宝贵的喘息之机,尤其是汉口保定军校的重新开张,给救世军注入了一剂强心剂。汉阳兵工厂的大批军械弹药,加上紧急出炉的速成基层军官,救世军开始磨刀霍霍,准备剿灭心腹之患冯玉祥和阎老西了。眼看新的一轮中原大战就要拉开。
更南方的广东政权成功击败吴子玉在长江以南的势力后,大概是觉得进攻湖北吃力不讨好,终于调整兵锋,准备顺江南下,直扑五省联军总司令孙传芳了。江浙是膏腴之地,岂能容他人占据。
也许是北伐军放弃进一步攻打救世军的计划,也许是蒋介石已经明显暴露出和英美势力勾结的迹象,广东政权和苏联人的合作已经出现了明显的裂痕。而民国十六年即将开始的第二次北伐重点从西线转向东线,就是这个裂痕的明显表现。
江浙一带多是英美势力范围,而此时盘踞于此的孙传芳却是日本人的贴心人,如何能让英美势力放得下心来。郎有意妾有情,眉来眼去一来二往,蒋介石很快就和江浙财团为代表的英美系势力顺利勾搭上了。
只是在北伐重点上,同样和苏联人有着共同利益的日本人,并没有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日本人一边扶持孙传芳对抗即将开始的第二次北伐,一边悄悄在广东政权内部物色有可能的代理人。
披着羊皮的狼很快被日本人发现了,汪精卫所代表的一派势力不甘心被蒋介石边缘化,完全出乎日本人意外,主动和他们勾结上了。
但是倒霉的是,日本人在甲午战争后在中国的名声是臭不可闻。汪精卫无奈只好继续披上了亲俄的外衣,大赞苏联人的慷慨支援。不料这个举动,却一不小心晕乎了不少国内仁人志士的眼睛,对汪精卫赞誉有加,失去了应有的警惕。
这是国内的纷乱。
北方军政府周边形势也是糟糕得一塌糊涂。
北方军政府毕竟只是一个新生的政权,甚至只能称为一个无法无天的军阀势力而已,在国际上根本找不到合适的定位。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哪个岌岌可危的政权会选择北方军政府作为自己的主要后盾。
中亚的伊万诺夫,在所谓的浩罕共和国艰苦撑过一段时间以后,待苏俄因为余粮征集制引发大灾荒而放缓攻势的情况下,马上抛弃昔日盟友北方军政府,而投向掌控波斯一带的英国。
并不喜欢看到北方军政府强大的英国政府,非常高兴地接纳了中亚这股反苏俄势力,甚至当做是干涉土耳其战争失败后英帝国主义的一次振奋人心的外交胜利。大批大批的英国援助,通过波斯地界送进了中亚地区。
见利忘义的伊万诺夫,得到英国援助后,立马决定减少和北方军政府的一切军火交易合同,并且还秘密决定派出主力部队驻扎巴尔喀什湖边界一带,筹划反击北方军政府的所谓重现帝国荣光行动。
北部军团的胡景翼果断采取行动,直接喊停了一切输向浩罕共和国的军火物资,并且在边界之后一线重兵部署了军团主力,甚至干脆派出大批战斗机越境进入中亚地区大肆侦查,才勉强威慑了伊万诺夫没有妄动。
情报署经过研判之后,认为伊万诺夫的异动似乎有着契卡的影子,说不定伊万诺夫和骄傲的英国人都被无孔不入的契卡设了套跳了进去。
英帝国毕竟是老牌帝国主义,难怪伊万诺夫并不相信北方军政府。不仅是伊万诺夫,就是远东的尤登尼奇上将,也存在着对北方军政府怀疑满腹的态度,正在悄悄向远在太平洋对岸的美国伸出求助的双手。
白人的世界里,永远都不会相信我们黄种人。如果直接翻译成为汉人的语言,也就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罢了。
所幸远东共和国和中亚的浩罕共和国不同,他们唯一能够常年停靠运输船只的大型港口,只能是已经回归北方军政府但是被列为国际港的海参崴而已。
如果得不到北方军的支持,不仅连人口都缺的远东共和国得不到各种外购物资,甚至留在海参崴的远东太平洋舰队残余也必将失去母港。虽然远东共和国还有鄂霍茨克这个对外港口,但是无论怎么样,最便利最有效的远东交流港口还是海参崴。
虽然没有明着表示出彻底靠向美国的迹象,但是远东共和国已经或明或暗地和北方军政府开始大大小小的摩擦。要不是尤登尼奇也实在看不起日本人,没有选择和日本人狼狈为奸,从而使日本人幻想和尤登尼奇东西夹击北方军政府海参崴地区的计划成为泡影。
美国人财大气粗,直接用轮船几乎是日夜不停地向新投靠的小弟远东共和国运输军火弹药生活物资,大部分在海参崴卸货,小部分也选择在鄂霍次克卸货。
在这种情势下,尤登尼奇选择了慢慢疏远北方军政府的策略,最明显的就是军火订单的大规模减少。
在中亚已经取消军火订单的情况下,远东共和国又缩小了军火订单规模,直接带来的结果不仅是周边形势恶化,更是北方军政府的军费来源迅速缩水,更是增加了已经难以承受的军政府债务状况。
<!--作者有话说-->
<!--0116增加踩顶按钮-->
&nnsp;
0
0
<!--0116增加踩顶按钮end-->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军火帝国》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军火帝国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