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未来之星(下)
目录:秦皇纪| 作者:殷扬| 类别:历史军事
第七十三章未来之星(下)
燕国都城,蓟城。城西,有一座又小又矮的草屋。
一个中年人,个头高大,浑身透着清新之气,只是他的衣着极为陈旧,一袭袍衫上摞满了补丁,浆洗得发白。
“一群只知吃喝玩乐的竖子!”中年人咬着牙,低声轻骂,一头钻进茅屋。
“夫君,你此去游说燕王,可成?”屋里有一个身段儿不错的中年女人,虽然年纪不小了,徐娘半老,却是风韵犹存,一瞧便知年轻时是个美人儿。
“成?”中年人仰天一叹,眼中含泪,道:“想我蔡泽,堂堂计然名士,一心为父母之邦做事,却是屡次求见燕王不能遂愿。要么见不着,要么见着了不被器重。”
这个中年人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计然名士,刚成君蔡泽。
计然学,是战国时期的一家学派,研究的是如何治理国家,如何生财货,这在战国时代是独一无二的。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经济学,只不过,计然学研究的没有现代经济学深入。
可贵的一点是,计然学已经形成一个体系,已经打下了经济学的基础,若是后人再深入研究下去的话,说不定早在中国古代就诞生了“政治经济学”这门学科。
想想现代经济学创始人,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要到十八世纪才创立经济学,写出他的代表作《国富论》,与计然学相差了整整两千年。
计然是春秋时期的一名隐士高人,虽然才华非凡,却是不想为官,酷爱山水,四处游玩。后来,遇到范蠡,范蠡拜他为师,计然授之“七计”。范蠡佐越王句践,只用五计就灭了吴国。后来,范蠡把计然的学术思想整理成书,这就诞生了“计然学”。
计然学诞生后,历代都有传人,后来传到蔡泽手里,蔡泽因此而成名士。
蔡泽本燕国人,有心为母之邦做事,数次求见燕王。此时的燕国,已经暮气沉沉,远非乐毅在燕国时那般盛况,燕王耽于享乐,无心治国,蔡泽要么见不着燕王,要么就是燕王对他不加理睬,这让蔡泽万分不快。
谁不爱父母之邦?若是可以的话,谁愿远走他邦?
秦国自商鞅始的历代丞相,除了王绾外,都来自山东六国,并非他们不想为父母之邦做事,而是不能被任用,有才不得申,有志不得遂,无奈之下,只有远投他邦,去了秦国。
“父君,你有心为燕,可燕王无心,你何必苦恼呢?”蔡妻劝解,道:“想那苏秦,学成下山后,虽有心入秦出仕,却是先说周天子,欲强周室。周室不纳,苏秦这才入秦游说。夫君如今已为燕国尽力,即使弃燕,远走他邦,谁能说个不字呢?”
苏秦名动千古,西入秦国游说不成,弄得人不人,鬼不鬼,让无数后人慨叹。
其实,苏秦在入秦之前先去见周天子,游说周天子,欲在洛阳出仕。因为他是洛阳人,谁不愿为父母之邦做事?周天子不用他,他这才远走秦国。
苏秦说周天子虽然不成功,却成名了,一举而成为洛阳名士。后人评价这件事,说“苏秦试剑,成名不成功。”
“夫君,不是你有愧于燕,是燕有愧于你,你何不离开燕国,去他国试试呢?”蔡妻宽解道。
蔡泽已经尽力了,他离开燕国的话,不会有人指责他,只能慨叹燕王有眼无珠,不识人才,徒使人才远走他邦。
“离燕?”蔡泽志存高远,却没有想过这事。
“是呀。”蔡妻接着道:“秦国王孙异人公子正在邯郸操持抡材大典,七大战国都参与,名虽为襄助盛事,实则是招揽人才。”
“招揽人才?哈哈!”蔡泽仰首向天,放声狂笑,眼中泪花滚滚:“真正有心招揽人才的能有几个?秦国肯定是!齐国也会!赵国也会。余者,不过是不得不来,是来捞名声的。”
蔡泽不愧为名士,一语切中要害。七大战国参与抡材大典,真正以招揽人才为务的不外秦、赵、齐三国了。
秦国一直重视人才,再加长平大战胜了,大势已成,要成就一统伟业,必须要一大批人才,是真心招揽。齐国,自复国之后,一直想招揽人才,却是没有机会,没有招揽到大才,齐襄王虽是发现了范睢,诚心招揽,却没有成功,这次机会也不会放过。赵国因为长平大战,国力大不复以前了,太需要人才重振雄风,也是真心招揽。
其余四国,不过是走走过场,免得有人说罢了。
“夫君,我这妇人虽不懂天下大势,却也知道,长平大战后,秦国大势已成,秦王此次派国尉去邯郸招揽人才,其志不小,有一统之心。而秦国因长平大战而消耗甚巨,极需恢复国力,你的计然学正是对秦之症,何不去邯郸见见司马梗?”蔡妻虽一妇人,却是识见不凡。
“哈哈!我蔡泽得妻如此,夫复何憾!就依你之言。”蔡泽拥着妻子,大笑不已,极是畅快:“贤妻啊,夫君这一走,不知何时才能归来?我们是不是该那个那个。”
“你就不能正经点?”蔡妻红着脸,忸怩道。
蔡妻为蔡泽收拾好行囊,蔡泽离开蓟城,直奔邯郸。
在离开蓟城之前,蔡泽回过身,打量着蓟城,抱拳一礼,眼中泪花闪动:“非我蔡泽弃燕,实为燕弃蔡泽也!”
XXXXXXXXX
魏国都城,大梁,大族庞氏府里。
庞煖收拾行装,要去邯郸参与抡材大典。
庞煖的出身已不可考,有一种说法认为他出自魏国大族庞氏,本书采纳此说。
此时的庞煖早已不再年少,已经六十有余,却是壮心不已。他早年曾投奔过赵武灵王,不得重用,最后隐居不出。直到这次抡材大典的消息传来,庞煖这颗早已枯寂的心再次活络起来,重拾壮志,欲要出山。
在名将如云,兵家似雨的战国时代,涌现出了很多名垂千古的名将。然而,庞煖却是其中的一个特例,他不仅仅是兵家、名将,还是纵横家,精通纵横之学,可以说是个全才型的人物了。
如他这般的人才,即使是在英雄辈出的战国时代,依然很少。
以他的眼光,自然看得出,长平大战后,秦胜赵败,天下大势已操于秦手,秦昭王志吞四海,欲要一宇内。他派出国尉前来邯郸招揽人才,就是其猛志的体现。若他再错失这一次良机,他这一辈子就真的默默无闻了。
庞煖收拾好行装,告别家人,直奔邯郸。
XXXXXXXXXX
魏国都城大梁,城门旁的小屋内,一个年轻人正在收拾行囊,他就是监门子姚贾。
收拾好行装,姚贾冲其父拜倒,叩头:“孩儿远行,不能尽孝,还请爹恕孩儿不孝之罪。”
姚父扶起姚贾,拍着他的肩头,笑道:“我儿有大志向,欲做大事,为父虽是然年高,岂能缚你猛志?孩儿呀,你放心去吧。我们姚氏能否光大门楣,就全在你了。”
“谢谢爹。”姚贾含着泪,转过身,一步三回首,极为不舍。
姚贾,魏国城门吏之子,出身卑微,却是口齿便给,口才极好,善于邦交纵横之道。秦始皇采纳尉缭重金收买列国豪臣之计,就是姚贾与顿弱一手负责实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在秦国的金钱攻势下,列国豪臣大多依附秦国,最有名的莫过于两人:赵国的郭开和齐国的后胜,都被秦国收买了。
当然,后人对他很没好感,骂他妒贤忌能,害死韩非。
这不过是污蔑之言,韩非之死与姚贾和李斯都没有关系,韩非是自己求死,秦始皇杀他是成全他的死志(关于韩非的事情,在有关韩国的章节中自会剖析。会全面深入剖析,秦始皇为何千方百计把韩非弄到秦国,想要重用他,其结果却是杀了他。)
XXXXXXXXXXX
齐国,临淄,稷下学宫。
稷下学宫在战国时代非常有名,是当时的学术圣地,很多名动天下的名士都曾在这里论战过,这里出了不少名家名士。
乐毅攻齐后,稷下学宫毁于战火,齐国复国后,齐国的财政很是紧张,齐襄王仍是拨出一部分金,重修了稷下学宫。即使如此,稷下学宫早已不复当年的盛况了。
稷下学宫之所以盛况不再,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齐国衰败,不复齐威王时的盛况,不再是山东的政治经济中心,虽然临淄是当时中国,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也不能挽回这一颓势。
赵国的崛起,取代齐国成为山东的政治经济中心,邯郸的地位大提升,最终取代了临淄。
二是乐毅攻齐,稷下学宫毁于战火,虽是重修,早已是有名无实了。
正是因为稷下学宫盛况不再,衰败了,荀子这位稷下学宫的“祭酒”才离开了稷下学宫,应春申君之邀,前去楚国兰陵办学,成为一段佳话。
学馆中,布衣士子顿弱正在收拾行装。
“顿弱,你要去哪儿?”有士子不解。
“我去邯郸,参与抡材大典。”顿弱头也不回的答道。
“天下学术皆出稷下学宫,你何必舍近求远?”士子大是不屑:“人言顿弱多有愚言愚行,果是不假。”
“顿弱愚言愚行,自有愚人知!”顿弱却是不恼,自顾自的收拾。
“快来看啊,快来看啊,顿弱要离开稷下学宫,去邯郸参与抡材大典,还有比这更愚笨的人吗?”这个士子扯起嗓子大吼一声。
立时引来十几个士子,围着顿弱一通指责,把顿弱说得一文不值。
“十载后,谁愚谁明,自有分晓。”顿弱没有回话,推开士子,大步而去。
顿弱,是秦始皇手下的两大邦交大才之一,与姚贾共同负责收买列国豪臣的间谍活动,取得巨大的成功,为秦始皇信任。
武动乾坤
燕国都城,蓟城。城西,有一座又小又矮的草屋。
一个中年人,个头高大,浑身透着清新之气,只是他的衣着极为陈旧,一袭袍衫上摞满了补丁,浆洗得发白。
“一群只知吃喝玩乐的竖子!”中年人咬着牙,低声轻骂,一头钻进茅屋。
“夫君,你此去游说燕王,可成?”屋里有一个身段儿不错的中年女人,虽然年纪不小了,徐娘半老,却是风韵犹存,一瞧便知年轻时是个美人儿。
“成?”中年人仰天一叹,眼中含泪,道:“想我蔡泽,堂堂计然名士,一心为父母之邦做事,却是屡次求见燕王不能遂愿。要么见不着,要么见着了不被器重。”
这个中年人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计然名士,刚成君蔡泽。
计然学,是战国时期的一家学派,研究的是如何治理国家,如何生财货,这在战国时代是独一无二的。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经济学,只不过,计然学研究的没有现代经济学深入。
可贵的一点是,计然学已经形成一个体系,已经打下了经济学的基础,若是后人再深入研究下去的话,说不定早在中国古代就诞生了“政治经济学”这门学科。
想想现代经济学创始人,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要到十八世纪才创立经济学,写出他的代表作《国富论》,与计然学相差了整整两千年。
计然是春秋时期的一名隐士高人,虽然才华非凡,却是不想为官,酷爱山水,四处游玩。后来,遇到范蠡,范蠡拜他为师,计然授之“七计”。范蠡佐越王句践,只用五计就灭了吴国。后来,范蠡把计然的学术思想整理成书,这就诞生了“计然学”。
计然学诞生后,历代都有传人,后来传到蔡泽手里,蔡泽因此而成名士。
蔡泽本燕国人,有心为母之邦做事,数次求见燕王。此时的燕国,已经暮气沉沉,远非乐毅在燕国时那般盛况,燕王耽于享乐,无心治国,蔡泽要么见不着燕王,要么就是燕王对他不加理睬,这让蔡泽万分不快。
谁不爱父母之邦?若是可以的话,谁愿远走他邦?
秦国自商鞅始的历代丞相,除了王绾外,都来自山东六国,并非他们不想为父母之邦做事,而是不能被任用,有才不得申,有志不得遂,无奈之下,只有远投他邦,去了秦国。
“父君,你有心为燕,可燕王无心,你何必苦恼呢?”蔡妻劝解,道:“想那苏秦,学成下山后,虽有心入秦出仕,却是先说周天子,欲强周室。周室不纳,苏秦这才入秦游说。夫君如今已为燕国尽力,即使弃燕,远走他邦,谁能说个不字呢?”
苏秦名动千古,西入秦国游说不成,弄得人不人,鬼不鬼,让无数后人慨叹。
其实,苏秦在入秦之前先去见周天子,游说周天子,欲在洛阳出仕。因为他是洛阳人,谁不愿为父母之邦做事?周天子不用他,他这才远走秦国。
苏秦说周天子虽然不成功,却成名了,一举而成为洛阳名士。后人评价这件事,说“苏秦试剑,成名不成功。”
“夫君,不是你有愧于燕,是燕有愧于你,你何不离开燕国,去他国试试呢?”蔡妻宽解道。
蔡泽已经尽力了,他离开燕国的话,不会有人指责他,只能慨叹燕王有眼无珠,不识人才,徒使人才远走他邦。
“离燕?”蔡泽志存高远,却没有想过这事。
“是呀。”蔡妻接着道:“秦国王孙异人公子正在邯郸操持抡材大典,七大战国都参与,名虽为襄助盛事,实则是招揽人才。”
“招揽人才?哈哈!”蔡泽仰首向天,放声狂笑,眼中泪花滚滚:“真正有心招揽人才的能有几个?秦国肯定是!齐国也会!赵国也会。余者,不过是不得不来,是来捞名声的。”
蔡泽不愧为名士,一语切中要害。七大战国参与抡材大典,真正以招揽人才为务的不外秦、赵、齐三国了。
秦国一直重视人才,再加长平大战胜了,大势已成,要成就一统伟业,必须要一大批人才,是真心招揽。齐国,自复国之后,一直想招揽人才,却是没有机会,没有招揽到大才,齐襄王虽是发现了范睢,诚心招揽,却没有成功,这次机会也不会放过。赵国因为长平大战,国力大不复以前了,太需要人才重振雄风,也是真心招揽。
其余四国,不过是走走过场,免得有人说罢了。
“夫君,我这妇人虽不懂天下大势,却也知道,长平大战后,秦国大势已成,秦王此次派国尉去邯郸招揽人才,其志不小,有一统之心。而秦国因长平大战而消耗甚巨,极需恢复国力,你的计然学正是对秦之症,何不去邯郸见见司马梗?”蔡妻虽一妇人,却是识见不凡。
“哈哈!我蔡泽得妻如此,夫复何憾!就依你之言。”蔡泽拥着妻子,大笑不已,极是畅快:“贤妻啊,夫君这一走,不知何时才能归来?我们是不是该那个那个。”
“你就不能正经点?”蔡妻红着脸,忸怩道。
蔡妻为蔡泽收拾好行囊,蔡泽离开蓟城,直奔邯郸。
在离开蓟城之前,蔡泽回过身,打量着蓟城,抱拳一礼,眼中泪花闪动:“非我蔡泽弃燕,实为燕弃蔡泽也!”
XXXXXXXXX
魏国都城,大梁,大族庞氏府里。
庞煖收拾行装,要去邯郸参与抡材大典。
庞煖的出身已不可考,有一种说法认为他出自魏国大族庞氏,本书采纳此说。
此时的庞煖早已不再年少,已经六十有余,却是壮心不已。他早年曾投奔过赵武灵王,不得重用,最后隐居不出。直到这次抡材大典的消息传来,庞煖这颗早已枯寂的心再次活络起来,重拾壮志,欲要出山。
在名将如云,兵家似雨的战国时代,涌现出了很多名垂千古的名将。然而,庞煖却是其中的一个特例,他不仅仅是兵家、名将,还是纵横家,精通纵横之学,可以说是个全才型的人物了。
如他这般的人才,即使是在英雄辈出的战国时代,依然很少。
以他的眼光,自然看得出,长平大战后,秦胜赵败,天下大势已操于秦手,秦昭王志吞四海,欲要一宇内。他派出国尉前来邯郸招揽人才,就是其猛志的体现。若他再错失这一次良机,他这一辈子就真的默默无闻了。
庞煖收拾好行装,告别家人,直奔邯郸。
XXXXXXXXXX
魏国都城大梁,城门旁的小屋内,一个年轻人正在收拾行囊,他就是监门子姚贾。
收拾好行装,姚贾冲其父拜倒,叩头:“孩儿远行,不能尽孝,还请爹恕孩儿不孝之罪。”
姚父扶起姚贾,拍着他的肩头,笑道:“我儿有大志向,欲做大事,为父虽是然年高,岂能缚你猛志?孩儿呀,你放心去吧。我们姚氏能否光大门楣,就全在你了。”
“谢谢爹。”姚贾含着泪,转过身,一步三回首,极为不舍。
姚贾,魏国城门吏之子,出身卑微,却是口齿便给,口才极好,善于邦交纵横之道。秦始皇采纳尉缭重金收买列国豪臣之计,就是姚贾与顿弱一手负责实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在秦国的金钱攻势下,列国豪臣大多依附秦国,最有名的莫过于两人:赵国的郭开和齐国的后胜,都被秦国收买了。
当然,后人对他很没好感,骂他妒贤忌能,害死韩非。
这不过是污蔑之言,韩非之死与姚贾和李斯都没有关系,韩非是自己求死,秦始皇杀他是成全他的死志(关于韩非的事情,在有关韩国的章节中自会剖析。会全面深入剖析,秦始皇为何千方百计把韩非弄到秦国,想要重用他,其结果却是杀了他。)
XXXXXXXXXXX
齐国,临淄,稷下学宫。
稷下学宫在战国时代非常有名,是当时的学术圣地,很多名动天下的名士都曾在这里论战过,这里出了不少名家名士。
乐毅攻齐后,稷下学宫毁于战火,齐国复国后,齐国的财政很是紧张,齐襄王仍是拨出一部分金,重修了稷下学宫。即使如此,稷下学宫早已不复当年的盛况了。
稷下学宫之所以盛况不再,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齐国衰败,不复齐威王时的盛况,不再是山东的政治经济中心,虽然临淄是当时中国,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也不能挽回这一颓势。
赵国的崛起,取代齐国成为山东的政治经济中心,邯郸的地位大提升,最终取代了临淄。
二是乐毅攻齐,稷下学宫毁于战火,虽是重修,早已是有名无实了。
正是因为稷下学宫盛况不再,衰败了,荀子这位稷下学宫的“祭酒”才离开了稷下学宫,应春申君之邀,前去楚国兰陵办学,成为一段佳话。
学馆中,布衣士子顿弱正在收拾行装。
“顿弱,你要去哪儿?”有士子不解。
“我去邯郸,参与抡材大典。”顿弱头也不回的答道。
“天下学术皆出稷下学宫,你何必舍近求远?”士子大是不屑:“人言顿弱多有愚言愚行,果是不假。”
“顿弱愚言愚行,自有愚人知!”顿弱却是不恼,自顾自的收拾。
“快来看啊,快来看啊,顿弱要离开稷下学宫,去邯郸参与抡材大典,还有比这更愚笨的人吗?”这个士子扯起嗓子大吼一声。
立时引来十几个士子,围着顿弱一通指责,把顿弱说得一文不值。
“十载后,谁愚谁明,自有分晓。”顿弱没有回话,推开士子,大步而去。
顿弱,是秦始皇手下的两大邦交大才之一,与姚贾共同负责收买列国豪臣的间谍活动,取得巨大的成功,为秦始皇信任。
武动乾坤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秦皇纪》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秦皇纪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