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七章 仁忠败笔
目录:晁氏水浒| 作者:藏剑翁| 类别:历史军事
仁忠的退兵路线是从庆州到环州,沿着白马川,出青岗峡便可进入西夏境内。// //这一条路也是西夏和北宋信使、国书往来的官道,唤作国信驿路。
在庆州境内时,沿途兵马并没有什么异常,但是进入环州后,仁忠大军的粮草便被掐断了。
仁忠这一路的粮草也是由西夏转运的,环庆路虽然有一些粮草,但是并不足以支撑二十万大军。即使薛嗣昌想巴结仁忠,但这粮草一事上却也无能为力。除非薛嗣昌大肆搜刮百姓粮草来供应仁忠大军,但是仁忠和薛嗣昌都不会做这竭泽而渔的事情,因此仁忠大军的粮草还是由西夏转运而来。
更糟糕的是当初仁忠并没有撤换沿途堡寨的守兵,西夏虽然没有答应把环庆路给薛嗣昌做封地,但是薛嗣昌刚刚归顺,他们便马上侵夺薛嗣昌手中的权利的话,会让后面的汉人不愿归顺他们。
当然这也是仁忠觉得大势已定,薛嗣昌不敢断他的后路。即使薛嗣昌真的敢坑他,他也可以西进和另外两路大军会合。
只是仁忠没想到的是察哥和李乾顺两路大军很快败北,他这一路大军居然成了孤师深入,让薛嗣昌起了异心。
最糟糕的是横山险峻,运送粮草也十分缓慢。而为了尽快合围种家军和大梁兵马,晁勇率大军一进渭州,仁忠便率大军长驱直入,随军押运的粮草却是不多。
到的环州城下时,仁忠军中的粮草便只剩两日的了,环州到横山边境不到二百里路,不过沿途多有堡寨拦截。
薛嗣昌却是已经带着心腹在仁忠大军之前,从庆州赶到了环州。
当环州竖起大梁旗帜时,仁忠也知道薛嗣昌是改投大梁了。
看着城下黑压压的西夏大军。城头上的将士无不面色如土。城外是二十万大军,环州城中却只有一万兵马。
环州团练使狄坤担忧道:“如果仁忠执意攻打环州,恐怕我们很难守住。”
薛嗣昌笑道:“我已算过仁忠大军的粮草,他军中剩余粮草最多不过三日。你觉得他敢攻城吗?”
狄坤想了想,笑道:“原来如此,仁忠必然无法三日打下环州。只是不知他扎营城下要干什么?”
薛嗣昌指着往城下跑来的一骑番人,笑道:“应该是想招降我等吧。”
狄坤笑道:“正如大人所分析,西夏大势已去,大梁迟早一统天下。以大梁太子的勇武和霹雳炮的威力。西夏迟早灭亡,我等跟着西夏岂不是自取灭亡。”
说话间,城下的番人已经跑到城下,喊道:“请环庆王答话。”
环庆王是西夏给薛嗣昌的封号。
薛嗣昌喊道:“如今我已是大梁之人,莫要再说什么环庆王。你等若是要归顺大梁。我可为你们申奏朝廷,不然便请回吧。”
城下的番人看薛嗣昌在城上,打马走到城下,仰视着薛嗣昌道:“薛公想必也知道大梁太子对叛国之人的痛恨,你便是挡住我大军,大梁太子也一定不会放过你,这世间也只有我西夏可以庇佑你。”
薛嗣昌笑道:“功过是非。太子自有明断。若不是我把你们放进来,怎会有合围你们的机会?我的罪过已被太子免去,就不劳你们费心了。”
城下番人听到合围,不由有些变色。不过旋即笑道:“我大夏二十万兵马在此,谁有能力合围我大军。大梁太子已经进入我国腹地,你又如何能得到他的谅解。如今谁不知梁国太子的强势,其他人答应的恐怕也未必作数吧?”
薛嗣昌闻言。也不由脸色变了变。这一点也是他担心的,他得到李乾顺被斩的消息比仁忠还要迟一日。只是仁忠大军行进慢一些。才让他从庆州先一步跑到了环州来。
他派人去联系种师道,想通过种师道求见太子时,太子已经出兵攻打西夏。最后是种师道、卢俊义、武松几人联合作保,答应免去他的罪责,让他拦截仁忠大军。大梁在西北能有如今的局面,首功当推种师道,因此大梁才封了种师道西北公,也是异姓能达到的最高爵位了。卢俊义、武松等人则是梁山老人,虽然还没封爵,但都掌着兵权,可见太子对他们的信任。因此薛嗣昌才答应了拦截仁忠大军,环州虽然拦不住仁忠大军,但是北边的堡寨却能卡住仁忠大军去路。
薛嗣昌只是求一个活命的机会,自然不会亲自带兵去阻挡仁忠大军。那些堡寨虽然都是建在地势险要之处,但那是防御西夏南下的,西夏北上攻击的话,那些堡寨的地势也就没那么险要了。何况要面对的是二十万大军,堡寨陷落只是时间的问题。因此薛嗣昌把守卫那些堡寨的活交给了不怕死的武将,也是他先前归顺西夏时重点打压的武将。
城下的番人也是仁忠派来的机智之人,看到薛嗣昌变色,便又道:“濮王也不要你出城,只要你让前面堡寨放开一条道路,让大军通过。濮王便既往不咎,甚至可以把环庆路给你做封地。大梁攻打环庆路的话,我国也会出兵救应。”
薛嗣昌听得番人之话,也打定主意,笑道:“西夏自身难保,大梁太子都已打入西夏去了,这环庆路你们还能保得住?你也不用多说了,我已是大梁之人,北边沿途堡寨都是西军骁将,你们想要回西夏的话,只能打过去。不过你们军中恐怕没有多少粮草了吧,依我看,你们还是归顺大梁为好。大梁太子攻入西夏,有火器破城,西夏灭国之祸便在眼前。你们不如早思退路,仁忠若能领这些兵马归顺,大梁也少不得他高官厚禄,不然他恐怕也要步李乾顺和察哥后尘了。”
番人看说不定薛嗣昌,也只好拨马而去。
仁忠听得麾下回报,考虑了一下,当即分兵四处掠粮。
薛嗣昌看着仁忠分兵,笑道:“仁忠败了。”
狄坤道:“大人何出此言?”
“若是他一鼓作气,或许还能打回去。一旦停下来,便没希望了。我们虽没来得及坚壁清野,但是先前西夏入侵,百姓早已逃了大半,恐怕他抢到的粮食还不如在城下消耗的粮食多。粮草一断,大军必然土崩瓦解。”
在庆州境内时,沿途兵马并没有什么异常,但是进入环州后,仁忠大军的粮草便被掐断了。
仁忠这一路的粮草也是由西夏转运的,环庆路虽然有一些粮草,但是并不足以支撑二十万大军。即使薛嗣昌想巴结仁忠,但这粮草一事上却也无能为力。除非薛嗣昌大肆搜刮百姓粮草来供应仁忠大军,但是仁忠和薛嗣昌都不会做这竭泽而渔的事情,因此仁忠大军的粮草还是由西夏转运而来。
更糟糕的是当初仁忠并没有撤换沿途堡寨的守兵,西夏虽然没有答应把环庆路给薛嗣昌做封地,但是薛嗣昌刚刚归顺,他们便马上侵夺薛嗣昌手中的权利的话,会让后面的汉人不愿归顺他们。
当然这也是仁忠觉得大势已定,薛嗣昌不敢断他的后路。即使薛嗣昌真的敢坑他,他也可以西进和另外两路大军会合。
只是仁忠没想到的是察哥和李乾顺两路大军很快败北,他这一路大军居然成了孤师深入,让薛嗣昌起了异心。
最糟糕的是横山险峻,运送粮草也十分缓慢。而为了尽快合围种家军和大梁兵马,晁勇率大军一进渭州,仁忠便率大军长驱直入,随军押运的粮草却是不多。
到的环州城下时,仁忠军中的粮草便只剩两日的了,环州到横山边境不到二百里路,不过沿途多有堡寨拦截。
薛嗣昌却是已经带着心腹在仁忠大军之前,从庆州赶到了环州。
当环州竖起大梁旗帜时,仁忠也知道薛嗣昌是改投大梁了。
看着城下黑压压的西夏大军。城头上的将士无不面色如土。城外是二十万大军,环州城中却只有一万兵马。
环州团练使狄坤担忧道:“如果仁忠执意攻打环州,恐怕我们很难守住。”
薛嗣昌笑道:“我已算过仁忠大军的粮草,他军中剩余粮草最多不过三日。你觉得他敢攻城吗?”
狄坤想了想,笑道:“原来如此,仁忠必然无法三日打下环州。只是不知他扎营城下要干什么?”
薛嗣昌指着往城下跑来的一骑番人,笑道:“应该是想招降我等吧。”
狄坤笑道:“正如大人所分析,西夏大势已去,大梁迟早一统天下。以大梁太子的勇武和霹雳炮的威力。西夏迟早灭亡,我等跟着西夏岂不是自取灭亡。”
说话间,城下的番人已经跑到城下,喊道:“请环庆王答话。”
环庆王是西夏给薛嗣昌的封号。
薛嗣昌喊道:“如今我已是大梁之人,莫要再说什么环庆王。你等若是要归顺大梁。我可为你们申奏朝廷,不然便请回吧。”
城下的番人看薛嗣昌在城上,打马走到城下,仰视着薛嗣昌道:“薛公想必也知道大梁太子对叛国之人的痛恨,你便是挡住我大军,大梁太子也一定不会放过你,这世间也只有我西夏可以庇佑你。”
薛嗣昌笑道:“功过是非。太子自有明断。若不是我把你们放进来,怎会有合围你们的机会?我的罪过已被太子免去,就不劳你们费心了。”
城下番人听到合围,不由有些变色。不过旋即笑道:“我大夏二十万兵马在此,谁有能力合围我大军。大梁太子已经进入我国腹地,你又如何能得到他的谅解。如今谁不知梁国太子的强势,其他人答应的恐怕也未必作数吧?”
薛嗣昌闻言。也不由脸色变了变。这一点也是他担心的,他得到李乾顺被斩的消息比仁忠还要迟一日。只是仁忠大军行进慢一些。才让他从庆州先一步跑到了环州来。
他派人去联系种师道,想通过种师道求见太子时,太子已经出兵攻打西夏。最后是种师道、卢俊义、武松几人联合作保,答应免去他的罪责,让他拦截仁忠大军。大梁在西北能有如今的局面,首功当推种师道,因此大梁才封了种师道西北公,也是异姓能达到的最高爵位了。卢俊义、武松等人则是梁山老人,虽然还没封爵,但都掌着兵权,可见太子对他们的信任。因此薛嗣昌才答应了拦截仁忠大军,环州虽然拦不住仁忠大军,但是北边的堡寨却能卡住仁忠大军去路。
薛嗣昌只是求一个活命的机会,自然不会亲自带兵去阻挡仁忠大军。那些堡寨虽然都是建在地势险要之处,但那是防御西夏南下的,西夏北上攻击的话,那些堡寨的地势也就没那么险要了。何况要面对的是二十万大军,堡寨陷落只是时间的问题。因此薛嗣昌把守卫那些堡寨的活交给了不怕死的武将,也是他先前归顺西夏时重点打压的武将。
城下的番人也是仁忠派来的机智之人,看到薛嗣昌变色,便又道:“濮王也不要你出城,只要你让前面堡寨放开一条道路,让大军通过。濮王便既往不咎,甚至可以把环庆路给你做封地。大梁攻打环庆路的话,我国也会出兵救应。”
薛嗣昌听得番人之话,也打定主意,笑道:“西夏自身难保,大梁太子都已打入西夏去了,这环庆路你们还能保得住?你也不用多说了,我已是大梁之人,北边沿途堡寨都是西军骁将,你们想要回西夏的话,只能打过去。不过你们军中恐怕没有多少粮草了吧,依我看,你们还是归顺大梁为好。大梁太子攻入西夏,有火器破城,西夏灭国之祸便在眼前。你们不如早思退路,仁忠若能领这些兵马归顺,大梁也少不得他高官厚禄,不然他恐怕也要步李乾顺和察哥后尘了。”
番人看说不定薛嗣昌,也只好拨马而去。
仁忠听得麾下回报,考虑了一下,当即分兵四处掠粮。
薛嗣昌看着仁忠分兵,笑道:“仁忠败了。”
狄坤道:“大人何出此言?”
“若是他一鼓作气,或许还能打回去。一旦停下来,便没希望了。我们虽没来得及坚壁清野,但是先前西夏入侵,百姓早已逃了大半,恐怕他抢到的粮食还不如在城下消耗的粮食多。粮草一断,大军必然土崩瓦解。”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晁氏水浒》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晁氏水浒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