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截河浮桥
目录:横扫晚清的炮兵战神| 作者:万字旗下的大清帝国| 类别:其他类型
这奇怪的命令下达以后,五十名精锐的士兵想都没想,就朝着营外奔驰而去,他们觉得,这是罗阳在考验他们夜战和爬树的能力,至于在树枝上抱一夜不下来,是考验其水中稳定的能力,因此,积极踊跃,很快就消失在夜幕之中。
“大哥,您要干什么?”曲朗送走了其他士兵,大惑不解。
罗阳不解释,因为,他从石达开营帐中遇刺一事中感觉到,即使在太平军的寨子里,也要保守军事机密,避免给内奸探听。
炮兵营确实有些绳索,钉子,竹木材料,还有些油布,本来是遮蔽雨雪的,现在,被罗阳用作滑翔伞的制造。
将东西找齐以后,罗阳解散了士兵,自己只带领四名贴身兄弟拉制作。对于这样的东西,他娴熟于心,就是闭着眼睛做也不会有错误的。他飞快地敲打着,将竹竿熏烧弯曲,绳索固定,钉牢,更将多余的帐篷油布扎到竹架上。采用多重竹架结构,以增加滑翔伞的坚实性。老实说,用单纯的竹木蒙皮结构来制作滑翔伞,在他还是第一次,他也非常认真。
这天夜里,罗阳迅速地制作了三个滑翔伞,考虑到大渡河一带的地理气候条件,特别是河谷山风的复杂性,他反复研究推敲,将三个滑翔散拆解开来,计算承载能力,抗风性,又对滑翔伞的尖翼进行了模拟测试,最终,确定了基本的样式。
这一夜,罗阳勤勤恳恳地工作,没有合眼,他的四名生死兄弟,也忠心耿耿地跟随在身边,辅助协作,一起奋斗。
天明时分,罗阳才疲惫不堪地告诉兄弟们:“好了,滑翔伞的样机成功了,以后,我们就照着这个样子来制作!”
“好!”在罗阳的一再保证下,四个生死兄弟都相信了他,而且表示,绝对不对外人讲述机密。
第二天早上,即5月23日,石达开再一次改变了渡河的方案,亲自指挥部队,转攻松林河口以上十里的磨坊沟,比起松林河的河口地带,这儿的河床很深,河面狭窄了许多,没有乱石险滩,可以泅渡,而且,对岸的蕃族土兵和清军数量更少,甚至连河岸都排不满!
“诸位兄弟,我军疑兵在大渡河和松林河口一地,已经拖住了清妖,所以,这儿是一个大机会!”石达开一脸疲惫,看得出来,他昨夜绝对没有睡好,一直在总结经验教训,寻找新的方案,“只要我军可以渡过数十人,占据一段河岸,我军大批部队,就可以源源不断地增援过河,则清妖和蕃族土司的松林河防御,顷刻瓦解!”
石达开慷慨激昂地给渡河的将士们激励鼓动了一番。
“为天国而战!死得其所!”
“生为天军,死升天国!快哉快哉!”
“翼王,快下命令吧!”
所有渡河的将士,都跃跃欲试,奋勇当先,让身边观战的罗阳感慨万千,深受震撼,有这样好的将士,太平天国就不该覆灭!
数百名经过挑选的泅水高手,迅速扑进了松林河面,尽管河水依然湍急,可是,士兵们没有一丁点儿的犹豫和恐惧,石达开目前统帅的太平军多为两广人氏,素习水性,所以,对泅水来说,倒没有什么,这些战士泅水的本领果然很高,在湍急的急流中,奋勇地划动,虽然有极少数被河水冲走淹死,绝大多数还是很强的。
“快!快!冲!”
“能过河的,都是咱太平天军的大英雄!”
“杀呀。杀!”
岸上的太平军战士,不失时机地鼓噪呐喊,加油助威,石达开看看形势大好,也喝令河岸所在的全军锣鼓,一起鸣响,顿时,气氛热烈,不可开交。
可是,造化弄人,太平军的渡河努力,依然失败了!
开始的时候,战士们泅渡的速度很快,但是,刚到了河心,速度就缓慢下来,慢得令人发指,而翻滚湍急的河水,立刻就摇摆这打来,将一群群的泅渡战士打进水里淹没了!
“为什么?”
“他们怎么了?”
岸上的太平军战士大惑不解。
大部分的泅渡战士,能够划到河心的,已经相当不错了,狭窄的松林河,居然有一种奇妙的魔力,所有的太平军战士,侥幸能够泅到对岸的,已经缓慢得令人费解了。
“杀!杀!”对岸上的蕃族土兵和部分清军立刻群起而攻之,将寥寥无几的泅河成功者砍杀,甚至,残忍地将其抓起来,剖腹挖心……
罗阳清楚这原因,他亲自实验过的,松林河的河水,乃是附近雪山融化积水汇成,西距7590米的贡嘎山仅仅百里之遥!高山雪水倾泻而下,冰凉彻骨,奇寒无比,就算太平军战士泅渡水平再高,入水不久,就被冻得浑身僵硬麻木,行动迟疑了,没有直接抽筋翘掉,已经是幸运。
大约四百名太平军战士,再一次作了大河的冤魂。
至此,因为大渡河上的两次抢渡,松林河上的两次抢渡,太平军最精锐的部队,已经损失了一万人,可以说,精锐损失殆尽!
渡河失败后,石达开依然没有悲观绝望,反而脸上露出必胜的表情,“诸位兄弟姐妹,回营休整,本王还有两策可以渡河!此番之战,不过小挫!”
部队解散回营了,罗阳跟随着石达开,再次小声地提议,“翼王,这松林河不是抢渡之处啊,”
“如何不是?”石达开没有生气,虽然脸色非常冰冷严肃。
“翼王,您看,今年大渡,松林两河暴涨,稍退更涨,根据土人向导所言,最多处已经涨了十丈有余!如此看来,今年的气候一定反常,大渡河上游要么降雨大增,要么雪水融化厉害,依小校看来,没有十天二十天,洪水难以全退!”
石达开纵马奔驰,吩咐警卫骑兵散开,这是回归营寨的路上,他环顾左右,冷笑道:“今天我军必能渡河!”
“翼王?”罗阳无法理解。
“罗阳啊,当年东吴陆逊屡屡败于刘皇叔之手,最后,夷陵一战而竟全功,你以为如何?”
罗阳不得不佩服石达开,在危急关头,还能保持乐观冷静态度,见他神色安定,忽然一凛:“难道,翼王,您这两番渡河,竟然是麻痹王应元不成?”
“嘘!”石达开蓦然回首,嘴角露出了一丝冷笑。
既然石达开胸有成竹,罗阳也不便干扰,回到了炮兵营,他紧急招集士兵,在营地上竖立了两根高杆儿,巩固好根基,扯起一道秋千,吩咐那挑选的五十名士兵,来秋千架上训练,开始,推送士兵的速度缓慢,逐渐加快,秋千的高度也逐渐增大,罗阳亲自站在边上,指挥推送的力度,观察训练者的反应,有士兵胆怯了,呕吐了,立刻吩咐叫下去,再换人,后来,见训练的机会太少,又吩咐士兵在场地上树立起同样的秋千二十架,找更多的士兵来帮助训练,最终,淘汰到了十三人,又补充了二十五人。
这边加紧训练,那边,罗阳吩咐张龙舟等人按照自己的模式,加紧制作滑翔伞,对所有的炮兵营,他公开的说法是,为抢渡大河训练,筹集器材,以保证机密。
夜间,石达开派遣警卫来叫罗阳,在大批的部队簇拥下,迅速赶到了松林河的磨坊沟。全军隐蔽,不着灯火,石达开亲自将夜间泅渡的将士们召集过来,吩咐用辣椒汤和烧酒敬每人小半碗,然后,低声吩咐几句,喝令:“诸位兄弟,渡河成功与否,只看今日,泅渡!”
漆黑一团的夜幕里,只能看见天上的点点繁星,松林河对岸百十米外清军和土兵们游动时火把的魔影儿,太平军泅渡战士一言不发,梦幻般裹向河岸,无声无息地滑了下去。
正常情况下,石达开的这一招确实很毒辣,清军再牛叉,也料想不到石达开的真正进攻是在夜间,白天的巨大损伤,居然只是幌子!
不仅如此,石达开还在指挥更多的军官行动,一些士兵抬着巨大的竹木筏,推着大型的渡船过来了!
原来,石达开不仅在河岸附近造船,还在军营里秘密地建造大船,这时候,都派上了用场。
怪不得石达开那么自信呢。
尽管对石达开格外佩服,罗阳还是明白,他不可能成功。
夜间,松林河水不是更为寒冷了么?泅渡者面临的危险更大,再者,这一带虽然河面狭窄得多,河水的流速却更大,用船筏抢渡的话,还不如在大渡河,河面相对较宽,流速平稳。由于壅水的关系,松林河水位会比大渡河口水位还高。
“看我如何搭建浮桥!”石达开得意洋洋地说。
果然,当泅渡者出发了一会儿以后,大批的太平军就抬着大船木筏下河了,这个时候,隐蔽性就没有了,只见大群的火把突然亮起来,照亮了河岸边缘,数十艘大型船只和竹筏,已经停靠好了,有无数的太平军战士在照应,许多军官在指挥,一些士兵训练有素地使用巨多的绳索,将这些船只竹筏勾联起来,所有的船筏都停泊在河岸边缘的,一个接着一个用绳索搭扣起来,迅速连为一体,成为一条巨龙般的长船!
确实是奇思妙想的一招!
不仅如此,在西南头儿的太平军战士用力地以长竹竿推动船只,使其逐渐脱离河岸,向着河心而去,另一头的船筏则保持稳定,于是,这条船筏勾联的水上长龙就神奇地由树而横,逐渐向着松林河倾斜过去,一条截河浮桥真的就要成功了!
<!--作者有话说-->
“大哥,您要干什么?”曲朗送走了其他士兵,大惑不解。
罗阳不解释,因为,他从石达开营帐中遇刺一事中感觉到,即使在太平军的寨子里,也要保守军事机密,避免给内奸探听。
炮兵营确实有些绳索,钉子,竹木材料,还有些油布,本来是遮蔽雨雪的,现在,被罗阳用作滑翔伞的制造。
将东西找齐以后,罗阳解散了士兵,自己只带领四名贴身兄弟拉制作。对于这样的东西,他娴熟于心,就是闭着眼睛做也不会有错误的。他飞快地敲打着,将竹竿熏烧弯曲,绳索固定,钉牢,更将多余的帐篷油布扎到竹架上。采用多重竹架结构,以增加滑翔伞的坚实性。老实说,用单纯的竹木蒙皮结构来制作滑翔伞,在他还是第一次,他也非常认真。
这天夜里,罗阳迅速地制作了三个滑翔伞,考虑到大渡河一带的地理气候条件,特别是河谷山风的复杂性,他反复研究推敲,将三个滑翔散拆解开来,计算承载能力,抗风性,又对滑翔伞的尖翼进行了模拟测试,最终,确定了基本的样式。
这一夜,罗阳勤勤恳恳地工作,没有合眼,他的四名生死兄弟,也忠心耿耿地跟随在身边,辅助协作,一起奋斗。
天明时分,罗阳才疲惫不堪地告诉兄弟们:“好了,滑翔伞的样机成功了,以后,我们就照着这个样子来制作!”
“好!”在罗阳的一再保证下,四个生死兄弟都相信了他,而且表示,绝对不对外人讲述机密。
第二天早上,即5月23日,石达开再一次改变了渡河的方案,亲自指挥部队,转攻松林河口以上十里的磨坊沟,比起松林河的河口地带,这儿的河床很深,河面狭窄了许多,没有乱石险滩,可以泅渡,而且,对岸的蕃族土兵和清军数量更少,甚至连河岸都排不满!
“诸位兄弟,我军疑兵在大渡河和松林河口一地,已经拖住了清妖,所以,这儿是一个大机会!”石达开一脸疲惫,看得出来,他昨夜绝对没有睡好,一直在总结经验教训,寻找新的方案,“只要我军可以渡过数十人,占据一段河岸,我军大批部队,就可以源源不断地增援过河,则清妖和蕃族土司的松林河防御,顷刻瓦解!”
石达开慷慨激昂地给渡河的将士们激励鼓动了一番。
“为天国而战!死得其所!”
“生为天军,死升天国!快哉快哉!”
“翼王,快下命令吧!”
所有渡河的将士,都跃跃欲试,奋勇当先,让身边观战的罗阳感慨万千,深受震撼,有这样好的将士,太平天国就不该覆灭!
数百名经过挑选的泅水高手,迅速扑进了松林河面,尽管河水依然湍急,可是,士兵们没有一丁点儿的犹豫和恐惧,石达开目前统帅的太平军多为两广人氏,素习水性,所以,对泅水来说,倒没有什么,这些战士泅水的本领果然很高,在湍急的急流中,奋勇地划动,虽然有极少数被河水冲走淹死,绝大多数还是很强的。
“快!快!冲!”
“能过河的,都是咱太平天军的大英雄!”
“杀呀。杀!”
岸上的太平军战士,不失时机地鼓噪呐喊,加油助威,石达开看看形势大好,也喝令河岸所在的全军锣鼓,一起鸣响,顿时,气氛热烈,不可开交。
可是,造化弄人,太平军的渡河努力,依然失败了!
开始的时候,战士们泅渡的速度很快,但是,刚到了河心,速度就缓慢下来,慢得令人发指,而翻滚湍急的河水,立刻就摇摆这打来,将一群群的泅渡战士打进水里淹没了!
“为什么?”
“他们怎么了?”
岸上的太平军战士大惑不解。
大部分的泅渡战士,能够划到河心的,已经相当不错了,狭窄的松林河,居然有一种奇妙的魔力,所有的太平军战士,侥幸能够泅到对岸的,已经缓慢得令人费解了。
“杀!杀!”对岸上的蕃族土兵和部分清军立刻群起而攻之,将寥寥无几的泅河成功者砍杀,甚至,残忍地将其抓起来,剖腹挖心……
罗阳清楚这原因,他亲自实验过的,松林河的河水,乃是附近雪山融化积水汇成,西距7590米的贡嘎山仅仅百里之遥!高山雪水倾泻而下,冰凉彻骨,奇寒无比,就算太平军战士泅渡水平再高,入水不久,就被冻得浑身僵硬麻木,行动迟疑了,没有直接抽筋翘掉,已经是幸运。
大约四百名太平军战士,再一次作了大河的冤魂。
至此,因为大渡河上的两次抢渡,松林河上的两次抢渡,太平军最精锐的部队,已经损失了一万人,可以说,精锐损失殆尽!
渡河失败后,石达开依然没有悲观绝望,反而脸上露出必胜的表情,“诸位兄弟姐妹,回营休整,本王还有两策可以渡河!此番之战,不过小挫!”
部队解散回营了,罗阳跟随着石达开,再次小声地提议,“翼王,这松林河不是抢渡之处啊,”
“如何不是?”石达开没有生气,虽然脸色非常冰冷严肃。
“翼王,您看,今年大渡,松林两河暴涨,稍退更涨,根据土人向导所言,最多处已经涨了十丈有余!如此看来,今年的气候一定反常,大渡河上游要么降雨大增,要么雪水融化厉害,依小校看来,没有十天二十天,洪水难以全退!”
石达开纵马奔驰,吩咐警卫骑兵散开,这是回归营寨的路上,他环顾左右,冷笑道:“今天我军必能渡河!”
“翼王?”罗阳无法理解。
“罗阳啊,当年东吴陆逊屡屡败于刘皇叔之手,最后,夷陵一战而竟全功,你以为如何?”
罗阳不得不佩服石达开,在危急关头,还能保持乐观冷静态度,见他神色安定,忽然一凛:“难道,翼王,您这两番渡河,竟然是麻痹王应元不成?”
“嘘!”石达开蓦然回首,嘴角露出了一丝冷笑。
既然石达开胸有成竹,罗阳也不便干扰,回到了炮兵营,他紧急招集士兵,在营地上竖立了两根高杆儿,巩固好根基,扯起一道秋千,吩咐那挑选的五十名士兵,来秋千架上训练,开始,推送士兵的速度缓慢,逐渐加快,秋千的高度也逐渐增大,罗阳亲自站在边上,指挥推送的力度,观察训练者的反应,有士兵胆怯了,呕吐了,立刻吩咐叫下去,再换人,后来,见训练的机会太少,又吩咐士兵在场地上树立起同样的秋千二十架,找更多的士兵来帮助训练,最终,淘汰到了十三人,又补充了二十五人。
这边加紧训练,那边,罗阳吩咐张龙舟等人按照自己的模式,加紧制作滑翔伞,对所有的炮兵营,他公开的说法是,为抢渡大河训练,筹集器材,以保证机密。
夜间,石达开派遣警卫来叫罗阳,在大批的部队簇拥下,迅速赶到了松林河的磨坊沟。全军隐蔽,不着灯火,石达开亲自将夜间泅渡的将士们召集过来,吩咐用辣椒汤和烧酒敬每人小半碗,然后,低声吩咐几句,喝令:“诸位兄弟,渡河成功与否,只看今日,泅渡!”
漆黑一团的夜幕里,只能看见天上的点点繁星,松林河对岸百十米外清军和土兵们游动时火把的魔影儿,太平军泅渡战士一言不发,梦幻般裹向河岸,无声无息地滑了下去。
正常情况下,石达开的这一招确实很毒辣,清军再牛叉,也料想不到石达开的真正进攻是在夜间,白天的巨大损伤,居然只是幌子!
不仅如此,石达开还在指挥更多的军官行动,一些士兵抬着巨大的竹木筏,推着大型的渡船过来了!
原来,石达开不仅在河岸附近造船,还在军营里秘密地建造大船,这时候,都派上了用场。
怪不得石达开那么自信呢。
尽管对石达开格外佩服,罗阳还是明白,他不可能成功。
夜间,松林河水不是更为寒冷了么?泅渡者面临的危险更大,再者,这一带虽然河面狭窄得多,河水的流速却更大,用船筏抢渡的话,还不如在大渡河,河面相对较宽,流速平稳。由于壅水的关系,松林河水位会比大渡河口水位还高。
“看我如何搭建浮桥!”石达开得意洋洋地说。
果然,当泅渡者出发了一会儿以后,大批的太平军就抬着大船木筏下河了,这个时候,隐蔽性就没有了,只见大群的火把突然亮起来,照亮了河岸边缘,数十艘大型船只和竹筏,已经停靠好了,有无数的太平军战士在照应,许多军官在指挥,一些士兵训练有素地使用巨多的绳索,将这些船只竹筏勾联起来,所有的船筏都停泊在河岸边缘的,一个接着一个用绳索搭扣起来,迅速连为一体,成为一条巨龙般的长船!
确实是奇思妙想的一招!
不仅如此,在西南头儿的太平军战士用力地以长竹竿推动船只,使其逐渐脱离河岸,向着河心而去,另一头的船筏则保持稳定,于是,这条船筏勾联的水上长龙就神奇地由树而横,逐渐向着松林河倾斜过去,一条截河浮桥真的就要成功了!
<!--作者有话说-->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横扫晚清的炮兵战神》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横扫晚清的炮兵战神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