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二章:老子不服
目录:士子风流| 作者:上山打老虎额| 类别:历史军事
其实就在徐谦奋笔疾书的时候,殿中诸人早就等得不耐烦了,一开始读卷官还在审阅考生的文章,待这些文章俱都定了成绩,这才发现还有一个贡生还在那儿龙飞凤舞。
偏偏这殿试和乡试、会试不同,乡试、会试都有时间限制,而殿试却只是让大家做题,一般的策论至多也就一个多时辰就能做完,可现在时间已经接近了正午,这徐谦还没有落笔的趋势。
众人大眼瞪小眼,只得耐心等候,几个读卷官纷纷咳嗽,提醒徐谦时候不早,可惜徐会元不作理会,压根就不搭理。
好不容易写完,大家才松了口气,徐谦吹干了墨迹,将十几张密密麻麻写满了策论的文章交上去,这时候他倒是不后悔了,只是朝考官们作揖道:“请诸位大人校阅。”
这些读卷官苦笑,人家的策论都是两三页纸两三千字而已,这徐谦倒是不嫌麻烦,居然写出这么多的字。
不过徐谦盛名已久,谁也不敢看轻他,私德是一回事,学问又是另一回事,现在是考试,自然是以文章定高下。
最先看卷的读卷官认真看下去,看了个开头,倒是眉毛舒展开来,不得不说,徐谦的功底确实当得起他这会元之名,整篇文章的格局既缜密又上下衔接得极为顺畅,偶尔出来几个对句,亦都是上乘的。
只是……接下来这位读卷官却是不禁呆了一下,脸色变得不太好看了,仍旧往下看,又陷入沉思,似乎有点拿捏不定主意。
等到整篇文章看完,读卷官露出了苦恼之色,仿佛举棋不定,不知该如何是好,他犹豫了一下才吁了口气,捉起笔在徐谦的文章下头打了个圈。
第一个读卷官倒是通过了。接下来是传给第二个读卷官,这读卷官和先前那个也差不多,先是暗暗点头,为徐谦的文笔所慑服,只是看到一半察觉有些不对,又不禁暗暗摇头,又是一副拿捏不定的模样,他沉默再三,最后提起笔来,竟是打了一个叉。
徐谦看到这里,已经有不好的预感了,八个阅卷官,至少要有六个打了圈才有机会进入下一步的关卡,现在前两个阅卷官一个是圈一个是叉,显然很不妙。
那些坐在一边等候的贡生们有人看到第二个阅卷官打叉的手势,也是觉得奇怪,徐谦毕竟是会元,身为会元,若说写不出精彩的策论来,大家是不信的,可是这刚刚阅卷就来了这么一个兆头,显然徐谦这次悬了。
看到这里,尤其是那姚淶顿时心中暗喜,虽然他和徐谦是同乡,可是此次殿试,他自认最大的竞争对手就是徐谦,他和徐谦都是会元,一个是南榜,一个是北榜,想要在殿试中力争上游,自然要将徐谦打倒才成,现在见徐谦出师不利,姚淶已经预感到徐谦要马前失蹄了,表面上虽然木然不动,可是心里却是乐滋滋的。
其他几个阅卷官和前两个都差不多,一个个先是目中放光,为徐谦的文采所折服,可是继续往下看,老脸都不禁拉下来,只是这时候是圈是叉却都在犹豫,结果前头七个竟出现了两个叉和五个圈,就这五个圈,除了桂湘是无条件赠送,显得心甘情愿,其余人都是取舍再三,才勉为其难地放水。
最后这试卷到了刘希的手里,他打起精神看下去,半晌之后,提起朱笔,毫不犹豫地一个叉打了下去。
五个圈圈三个叉叉,基本上已经算是出局了。
刘希眼眸一阖,脸色冷漠地敲了敲桌子,随即唤徐谦道:“贡生徐谦……”
徐谦上前,道:“学生在。”
刘希道:“你和其他未点到卯的贡生可以出宫了。”
这意思就是说,接下来已经没你的事了,从哪里来,滚哪里去吧!
贡生之中终于晓得结果就要揭晓,不过徐会元居然落榜,实在出乎大家的意料之外,倒是那姚淶眼看大局已定,顿时眉开眼笑,仿佛这殿试的一甲一名已经向他招手了。
徐谦却是不肯挪步,他脸上保持笑容,道:“大人这是何意?”
刘希正色道:“你已经落榜了。”
徐谦露出奇怪之色,道:“哦?莫非是学生用词不当,策文词不达意?”
徐谦的水平这可是响当当的,就算刘希再如何昧着良心,也不敢说徐谦的文章有什么问题,他连忙道:“你这策论本属上佳之作,用词极为精辟,老夫为官多年,似这样的文章已有许久不曾见过了,便是翰林几位编修,怕也一时做不出这样的文章出来。”
这一句话实在捧得有些过份,不过也不是他故意奉承徐谦,实在是徐谦这一气呵成的文章确实有一种灵动之感,让人忍不住想多读几遍。
徐谦微微一笑,道:“既然文章如此好,大人为何要将学生拒之门外?”
刘希倒是不客气了,方才褒奖,就是为了现在做铺垫,道:“殿试考的是策论,若是考文章,固然是徐贡生拔得头筹,可惜既是策论,那么徐贡生的策论实在有违圣人之道。”
徐谦道:“哦?莫非这策论和圣人也要关系?学生这倒是觉得奇了,还想请大人指教。”
这家伙胡搅蛮缠,若不是因为是在宫里,刘希早就命人将他打出去了。而且这个考生不服,自然得拿出理由来,这毕竟不是童试、乡试,你说不成就不成,坐在这里的人,将来都是要做官的,没有信服的理由有些说不过去。刘希正色道:“你在文章中说该诛绝倭寇以儆效尤,又列出五个制倭之方,先是说设江南总督府,总镇福建、浙江一带,专以平倭之用。又说卫所之兵不堪为用,当编练军马,招募壮士。更是说什么倭寇之患既来自于倭国,也来自于江南,江南有不法士绅暗中勾结倭人,从中牟利。如此种种,老夫就不列举了,你的所谓策论,重术而不重略,却是落了下乘,这样的文章自然不能录取。”
徐谦冷笑起来,其实原本的时候,他确实想冠冕堂皇的说一通,只是不知是什么原因,或许是自己心底最后一点的良心作祟,竟搅得他改变主意,既然改变了主意,要做一回‘疯子’,那么他也豁出去了,堂堂贡生竟是朝读卷官冷笑,随即道:“莫非大人已有平倭良策?”
刘希心里更加不悦,不过其他读卷官都不做声,显然不想做这坏人,自己若是不驳得徐谦心服口服,怕要被不明就里的人说他有失公允,于是道:“老夫倒是有,不过此次既然是殿试,自然是贡生们出谋献策,老夫这里有一封浙江慈溪姚贡生的文章,他的策文就比徐贡生高明得多,要应付倭寇,一味进剿并不可行,剿抚并用,诛心为上才好,一味杀人不如重在诛心,夷入华夏为汉,这句话正合圣人的教化之道。”
徐谦冷笑道:“这么说,大人以为学生之所以不被录取只是因为没有讲诛心没有说教化是吗?”
刘希捋须,正色道:“这是自然,你也不必胡搅蛮缠,既然成绩已经出来,多说无益,你速速退下。”
徐谦依旧不走,道:“那么学生要问,北元入主中原近百年,为何太祖皇帝揭竿而起,不与北元谈教化,倭寇与北元,莫非都是夷?北元入关这么多年,也深受教化多年,为何还要太祖皇帝率虎狼之师,驱逐北元呢?”
徐谦顿了一下,继续道:“再者,土木堡之变,瓦刺大举入侵,为何朝廷不以教化为先,反而集结大军,大败之后,朝廷更没有对瓦刺进行教化,反而是深受瓦刺之害,任他们肆虐中国?”
“莫非瓦刺人和北元,与这倭寇有什么不同?倭寇涂炭神州,这蒙古瓦刺人也曾杀人盈野,一丘之貉,他们对我大明士民拔刀相向,敢问大人,又该怎么个教化?”
刘希一时语塞,刘希要谈的是圣人道理,谁管得了这么多,徐谦却是故意将倭寇实质化,让刘希回避不了这个问题,刘希只得道:“这个嘛,自然要徐徐图之。”
徐谦冷笑道:“好一个徐徐图之,咱们大明朝带甲百万,被区区数千蟊贼洗掠,现在却还要徐徐图之,大人每徐徐图之一日,江南便有更多人被洗劫一空,被抛尸荒野,大人这徐徐图之还真的仁厚,莫非圣人教的也是这个道理吗?”
他这一番话已经很不客气了,刘希一时答不出来。
坐在一边的姚淶终于忍受不住,徐谦反驳教化,等于就是反驳他的卷子,而且这徐谦忒大胆了,居然敢质问读卷官,他借着这个机会正好可以给读卷官们一个更好的印象,说不准以后入朝为官还需要仰仗几位大人呢,他霍然而起,一步步走来,掷地有声地道:“徐谦,这是太和殿,你说这些话未免太咄咄逼人,刘大人不愿和你一般见识,你倒是放肆起来了!”
偏偏这殿试和乡试、会试不同,乡试、会试都有时间限制,而殿试却只是让大家做题,一般的策论至多也就一个多时辰就能做完,可现在时间已经接近了正午,这徐谦还没有落笔的趋势。
众人大眼瞪小眼,只得耐心等候,几个读卷官纷纷咳嗽,提醒徐谦时候不早,可惜徐会元不作理会,压根就不搭理。
好不容易写完,大家才松了口气,徐谦吹干了墨迹,将十几张密密麻麻写满了策论的文章交上去,这时候他倒是不后悔了,只是朝考官们作揖道:“请诸位大人校阅。”
这些读卷官苦笑,人家的策论都是两三页纸两三千字而已,这徐谦倒是不嫌麻烦,居然写出这么多的字。
不过徐谦盛名已久,谁也不敢看轻他,私德是一回事,学问又是另一回事,现在是考试,自然是以文章定高下。
最先看卷的读卷官认真看下去,看了个开头,倒是眉毛舒展开来,不得不说,徐谦的功底确实当得起他这会元之名,整篇文章的格局既缜密又上下衔接得极为顺畅,偶尔出来几个对句,亦都是上乘的。
只是……接下来这位读卷官却是不禁呆了一下,脸色变得不太好看了,仍旧往下看,又陷入沉思,似乎有点拿捏不定主意。
等到整篇文章看完,读卷官露出了苦恼之色,仿佛举棋不定,不知该如何是好,他犹豫了一下才吁了口气,捉起笔在徐谦的文章下头打了个圈。
第一个读卷官倒是通过了。接下来是传给第二个读卷官,这读卷官和先前那个也差不多,先是暗暗点头,为徐谦的文笔所慑服,只是看到一半察觉有些不对,又不禁暗暗摇头,又是一副拿捏不定的模样,他沉默再三,最后提起笔来,竟是打了一个叉。
徐谦看到这里,已经有不好的预感了,八个阅卷官,至少要有六个打了圈才有机会进入下一步的关卡,现在前两个阅卷官一个是圈一个是叉,显然很不妙。
那些坐在一边等候的贡生们有人看到第二个阅卷官打叉的手势,也是觉得奇怪,徐谦毕竟是会元,身为会元,若说写不出精彩的策论来,大家是不信的,可是这刚刚阅卷就来了这么一个兆头,显然徐谦这次悬了。
看到这里,尤其是那姚淶顿时心中暗喜,虽然他和徐谦是同乡,可是此次殿试,他自认最大的竞争对手就是徐谦,他和徐谦都是会元,一个是南榜,一个是北榜,想要在殿试中力争上游,自然要将徐谦打倒才成,现在见徐谦出师不利,姚淶已经预感到徐谦要马前失蹄了,表面上虽然木然不动,可是心里却是乐滋滋的。
其他几个阅卷官和前两个都差不多,一个个先是目中放光,为徐谦的文采所折服,可是继续往下看,老脸都不禁拉下来,只是这时候是圈是叉却都在犹豫,结果前头七个竟出现了两个叉和五个圈,就这五个圈,除了桂湘是无条件赠送,显得心甘情愿,其余人都是取舍再三,才勉为其难地放水。
最后这试卷到了刘希的手里,他打起精神看下去,半晌之后,提起朱笔,毫不犹豫地一个叉打了下去。
五个圈圈三个叉叉,基本上已经算是出局了。
刘希眼眸一阖,脸色冷漠地敲了敲桌子,随即唤徐谦道:“贡生徐谦……”
徐谦上前,道:“学生在。”
刘希道:“你和其他未点到卯的贡生可以出宫了。”
这意思就是说,接下来已经没你的事了,从哪里来,滚哪里去吧!
贡生之中终于晓得结果就要揭晓,不过徐会元居然落榜,实在出乎大家的意料之外,倒是那姚淶眼看大局已定,顿时眉开眼笑,仿佛这殿试的一甲一名已经向他招手了。
徐谦却是不肯挪步,他脸上保持笑容,道:“大人这是何意?”
刘希正色道:“你已经落榜了。”
徐谦露出奇怪之色,道:“哦?莫非是学生用词不当,策文词不达意?”
徐谦的水平这可是响当当的,就算刘希再如何昧着良心,也不敢说徐谦的文章有什么问题,他连忙道:“你这策论本属上佳之作,用词极为精辟,老夫为官多年,似这样的文章已有许久不曾见过了,便是翰林几位编修,怕也一时做不出这样的文章出来。”
这一句话实在捧得有些过份,不过也不是他故意奉承徐谦,实在是徐谦这一气呵成的文章确实有一种灵动之感,让人忍不住想多读几遍。
徐谦微微一笑,道:“既然文章如此好,大人为何要将学生拒之门外?”
刘希倒是不客气了,方才褒奖,就是为了现在做铺垫,道:“殿试考的是策论,若是考文章,固然是徐贡生拔得头筹,可惜既是策论,那么徐贡生的策论实在有违圣人之道。”
徐谦道:“哦?莫非这策论和圣人也要关系?学生这倒是觉得奇了,还想请大人指教。”
这家伙胡搅蛮缠,若不是因为是在宫里,刘希早就命人将他打出去了。而且这个考生不服,自然得拿出理由来,这毕竟不是童试、乡试,你说不成就不成,坐在这里的人,将来都是要做官的,没有信服的理由有些说不过去。刘希正色道:“你在文章中说该诛绝倭寇以儆效尤,又列出五个制倭之方,先是说设江南总督府,总镇福建、浙江一带,专以平倭之用。又说卫所之兵不堪为用,当编练军马,招募壮士。更是说什么倭寇之患既来自于倭国,也来自于江南,江南有不法士绅暗中勾结倭人,从中牟利。如此种种,老夫就不列举了,你的所谓策论,重术而不重略,却是落了下乘,这样的文章自然不能录取。”
徐谦冷笑起来,其实原本的时候,他确实想冠冕堂皇的说一通,只是不知是什么原因,或许是自己心底最后一点的良心作祟,竟搅得他改变主意,既然改变了主意,要做一回‘疯子’,那么他也豁出去了,堂堂贡生竟是朝读卷官冷笑,随即道:“莫非大人已有平倭良策?”
刘希心里更加不悦,不过其他读卷官都不做声,显然不想做这坏人,自己若是不驳得徐谦心服口服,怕要被不明就里的人说他有失公允,于是道:“老夫倒是有,不过此次既然是殿试,自然是贡生们出谋献策,老夫这里有一封浙江慈溪姚贡生的文章,他的策文就比徐贡生高明得多,要应付倭寇,一味进剿并不可行,剿抚并用,诛心为上才好,一味杀人不如重在诛心,夷入华夏为汉,这句话正合圣人的教化之道。”
徐谦冷笑道:“这么说,大人以为学生之所以不被录取只是因为没有讲诛心没有说教化是吗?”
刘希捋须,正色道:“这是自然,你也不必胡搅蛮缠,既然成绩已经出来,多说无益,你速速退下。”
徐谦依旧不走,道:“那么学生要问,北元入主中原近百年,为何太祖皇帝揭竿而起,不与北元谈教化,倭寇与北元,莫非都是夷?北元入关这么多年,也深受教化多年,为何还要太祖皇帝率虎狼之师,驱逐北元呢?”
徐谦顿了一下,继续道:“再者,土木堡之变,瓦刺大举入侵,为何朝廷不以教化为先,反而集结大军,大败之后,朝廷更没有对瓦刺进行教化,反而是深受瓦刺之害,任他们肆虐中国?”
“莫非瓦刺人和北元,与这倭寇有什么不同?倭寇涂炭神州,这蒙古瓦刺人也曾杀人盈野,一丘之貉,他们对我大明士民拔刀相向,敢问大人,又该怎么个教化?”
刘希一时语塞,刘希要谈的是圣人道理,谁管得了这么多,徐谦却是故意将倭寇实质化,让刘希回避不了这个问题,刘希只得道:“这个嘛,自然要徐徐图之。”
徐谦冷笑道:“好一个徐徐图之,咱们大明朝带甲百万,被区区数千蟊贼洗掠,现在却还要徐徐图之,大人每徐徐图之一日,江南便有更多人被洗劫一空,被抛尸荒野,大人这徐徐图之还真的仁厚,莫非圣人教的也是这个道理吗?”
他这一番话已经很不客气了,刘希一时答不出来。
坐在一边的姚淶终于忍受不住,徐谦反驳教化,等于就是反驳他的卷子,而且这徐谦忒大胆了,居然敢质问读卷官,他借着这个机会正好可以给读卷官们一个更好的印象,说不准以后入朝为官还需要仰仗几位大人呢,他霍然而起,一步步走来,掷地有声地道:“徐谦,这是太和殿,你说这些话未免太咄咄逼人,刘大人不愿和你一般见识,你倒是放肆起来了!”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士子风流》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士子风流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