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5章 滥封王爵
目录:暴君刘璋| 作者:不死奸臣| 类别:历史军事
.
刘璋没有说话,摄国皇太后伏寿首先颁发懿旨。
蜀王刘璋率领川军,匡扶汉室,中兴社稷,以十年之功涤荡天下,让自黄巾之乱而摇摇欲坠的大汉江山重新安定,平定南蛮,西羌,北方草原,高句丽,南蛮,大败贵霜帝**队。
北平出现大量盛世之兆,皆蜀王刘璋功德,如今大汉数年没有天子在朝,蜀王以德行天下,当继位天子,建立大汉繁荣盛世。
伏寿颁诏立刘璋为帝,川军文武虽然都知道,但是天下百姓却皆一片喜庆,大汉这么多年征战,这么多年没有天子,现在,终于可以过上安定的生活了。
皇太后颁诏,刘璋当然三辞,完成这个潜规则后,刘璋宣布将于十二月十二日登基称帝。
黄月英,法正,张任,樊梨香,蒋琬,王累等文武大员,一齐向刘璋进谏,请求定都北平。
刘璋没做表态,向文武百官征求意见。
文武百官当然有意见,可是一有祥瑞在前,二来自己现在就在北平,三来黄月英法正张任这些人都请求了,自己反对有用吗?
文武百官一致通过,改北平为北京,大汉迁都北京。
到了此时,文武百官和许多有见识的人哪里还不明白,定都北平根本就是刘璋一早想好的。
要不然为什么把蒋琬一个司隶校尉降级成北平太守,要不然怎么又是修筑各个大城到北平的道路,又是开通北平到黄河的运河,还让曹冲做总提调。
这分明是早就在做准备了,虽然没人说出什么,但那只是到现在这个地步,他们不能说什么。文武官员心里还是不满意的。
“主公,现在我们要好好讨论一下登基后的事情了,不然真的来不及了。”
宣布登基日期后,自有人去准备那些繁琐的礼仪,黄月英立刻找到了刘璋,在刘璋的威逼利诱下,黄月英不得不和张任等人同意了迁都北平,现在心里也有点怨气,不过却不像其他文武那么强烈。
黄月英历来刻意压制自己的家族。在家族中留了眼线,谁要是仗着自己的权势乱来,立刻办了,所以到现在荆州黄家以庞大的底蕴,也无法与益州的豪族抗衡。
由此。黄月英也根本不在乎定都哪,其他官员担心定都偏僻的北平,脱离了自己根基,会影响自己的权威,同时也距离老家太远而不满意,黄月英却不会这样想。
黄月英只是觉得没那么必要一定要定都北平,对于这一点。直到现在,黄月英也无法和刘璋一致。
但是也知道定都北平有许多好处,其中之一是让原来的川军文武官员脱离了根基,这样有利于均衡统治。不会造成明显的地域权力等级。
正因为这些原因,黄月英觉得可以妥协,要不然,黄月英会力阻迁都北京的。
现在定都北京的事情定下来了。哪怕许多文武和商人不满,也不敢爆发。那就该讨论迫在眉睫的称帝。
见刘璋点头,黄月英道:“登基之后,主公肯定要确定官制,军制,民生政策,不过这些都还不是最紧要,最紧要的是封赏功臣。
其他下层文武自有上层文武封赏,我们要操心的是上层文武,爵位和官职,还有辖地,食邑等。
官职倒好说,在月英看来,就是将以前长安朝廷的官员各晋一级,军队里面,张任可晋封大将军,其他依功勋册封,只是这爵位问题,主公有什么想法?”
“五虎上将,六大良将,以及折兰英,法正等人,还有已故的冷苞等将皆封王,王越,阿科,高沛,杨怀等最早追随的武将皆封侯,李严,蒋琬等文官皆晋列侯,其他将领和文官……”
“等等,主公等等。”
黄月英听着刘璋说完,越听越心惊,愣了一会,猛地反应过来,连忙打断,盯着刘璋道:“主公,你不是跟月英开玩笑吧?
你这是爵位大放送吗?这绝对不可,单单王爵就超过十个,那我们还不如当初就封王来激励他们。
我们等到今天,不就是要压缩吗?如果不是害怕将士不满,月英觉得一个王位也不该封出去,包括月英自己的燕王位。
但是不封王肯定有将领不满,我看张任,法正,折兰英三人可封王,其他最多两个名额,主公可自己斟酌,但是绝不能超过五人,而且不能封州国,只能封郡国和县国。”
要不是了解刘璋,黄月英就要以为刘璋是不是白痴了,这简直是爵位大派送,任何君王也不会这么干。
当初刘邦封那么多王,是为了笼络人心,称帝之后就开始剪除异姓王,现在刘璋都一统天下了还封这么多王,那不是有病么。
“不。”刘璋摆摆手,直接否定了黄月英的提议,沉声道:“十个王位不多,侯爵也可以更多,毕竟都是勋臣重将,封侯拜爵是他们的功业梦想。
但是,这些所有爵位,全部归为递减爵位,从今以后,我大汉天下所有爵位,都只有递减爵位,没有完全世袭爵位。”
“递减爵位?”黄月英反应了一下,还没完全反应过来。
“不止是递减爵位,所有王爵皆不开府,不治国,只领爵位的食邑俸禄,和享受丰厚的福利和与朝廷大员平级的身份待遇。”
“不开府,不治国?”
黄月英惊了一下,她终于反应了过来,知道刘璋是打的什么算盘了。
递减爵位,就是当初安置退役将士的爵位,除非在传承过程中的子孙立下功勋,否则爵位依次递减,侯爵降伯爵,伯爵降子爵,子爵降男爵,另外还有个“士”的称号,低于男爵的待遇,但是男爵不能世袭。
这算是个好政策,既可以告慰那些将士为大汉做出的贡献,也不会让爵位泛滥,但是那只是对于退役将士来说。
因为他们本来就不会封爵,现在侯爵王爵降到他们头上,那是意外之喜,那些爵位带来的福利,更是不包括以前的川军士兵退役待遇。
这种额外的惊喜,带来地位,财富,和一个人生保险,那些将士谁不高兴?
可是这完全不适用于这些功勋文武啊,这些人本来就是想着要封爵的啊,而且是永久世袭爵位。
这些文武到了这个地步,要地位有地位,要财富有财富,能用什么“和朝廷大员平级”的地位,还有“丰厚的福利报酬”安抚他们吗?
至于什么人生出现意外,官府抚养,这些文武大员需要这个保险吗?
包括黄月英在内,从来没有人想过刘璋发明了这个递减爵位,会用在登基的封爵上,因为这只适合下层士兵,对于上层,这绝对无法让那些文武满意。
而且,还有个不开府,不治国。
这是什么概念?假如封张任一个蜀王,压根不关益州什么事。
这个爵位的含义,只是表示张任可以享受很多的食邑,也就是很多粮食和钱,另外光凭这个爵位,估计就和丞相平级了,见到丞相,哪怕没有官职在身,丞相也要给他行礼。
另外就是张任如果出了意外事故,官府会用很高的保险金养着他。
张任不能管理益州一郡一县,没有私兵,没有自己的王府官员,比如王国丞相,都尉等等。
那这个王位有什么用?所谓爵位,不过是一个身份象征和象征着许多封赐财富而已。
这样的待遇,那些功勋文武会满意吗?
难怪刘璋这么大方的封王,这些王侯爵位,根本毫无意义。
更何况还是递减的。
“主公,这绝对不可,这会引起众文武强烈不满的,递减爵位只适合底层,不开府不治国不入封地,更是亘古未有,文武会寒心的。”
“自古亘古未有的东西多了去了,总要有人出来做,文武现在寒心,总比我封了王出去,以后再派兵征伐好。”
历史上每个朝代更替,新朝代都喜欢封王,然后再慢慢征伐,只有赵匡胤算是仁慈一些,这种封王再征伐的游戏,刘璋真不想玩下去。
如果封王再征伐,还是战乱,同时刘璋也不想去杀那些功臣,辅佐自己成就大业,都是有感情的人了,真不想刀兵相见。
最可怕的是,如果封出去的王,自己在世的时候没动作,或者他们的子孙野心大,就好像西汉前期一样,到了文帝景帝武帝时期,才爆发,而且还左右了中央权力,那才不堪收拾。
晋朝就是毁于八王之乱。
刘璋最担心的就是,自己在位时,没人敢说什么,等自己死了,各地封王尾大不掉,那才是可怕的。
见黄月英还要说,刘璋道:“我不止会让递减爵位和不开府的规定加于文武,同时加于宗室。
皇室子弟同样是递减爵位,同样不能开府,不能治国,除非是具体地方的官职,或者是具体军队的将军,否则不能掌握任何权力。”
当年刘邦规定异姓不能封王,却封了很多刘姓王,为的是让刘家天下更为稳固。
刘璋没有说话,摄国皇太后伏寿首先颁发懿旨。
蜀王刘璋率领川军,匡扶汉室,中兴社稷,以十年之功涤荡天下,让自黄巾之乱而摇摇欲坠的大汉江山重新安定,平定南蛮,西羌,北方草原,高句丽,南蛮,大败贵霜帝**队。
北平出现大量盛世之兆,皆蜀王刘璋功德,如今大汉数年没有天子在朝,蜀王以德行天下,当继位天子,建立大汉繁荣盛世。
伏寿颁诏立刘璋为帝,川军文武虽然都知道,但是天下百姓却皆一片喜庆,大汉这么多年征战,这么多年没有天子,现在,终于可以过上安定的生活了。
皇太后颁诏,刘璋当然三辞,完成这个潜规则后,刘璋宣布将于十二月十二日登基称帝。
黄月英,法正,张任,樊梨香,蒋琬,王累等文武大员,一齐向刘璋进谏,请求定都北平。
刘璋没做表态,向文武百官征求意见。
文武百官当然有意见,可是一有祥瑞在前,二来自己现在就在北平,三来黄月英法正张任这些人都请求了,自己反对有用吗?
文武百官一致通过,改北平为北京,大汉迁都北京。
到了此时,文武百官和许多有见识的人哪里还不明白,定都北平根本就是刘璋一早想好的。
要不然为什么把蒋琬一个司隶校尉降级成北平太守,要不然怎么又是修筑各个大城到北平的道路,又是开通北平到黄河的运河,还让曹冲做总提调。
这分明是早就在做准备了,虽然没人说出什么,但那只是到现在这个地步,他们不能说什么。文武官员心里还是不满意的。
“主公,现在我们要好好讨论一下登基后的事情了,不然真的来不及了。”
宣布登基日期后,自有人去准备那些繁琐的礼仪,黄月英立刻找到了刘璋,在刘璋的威逼利诱下,黄月英不得不和张任等人同意了迁都北平,现在心里也有点怨气,不过却不像其他文武那么强烈。
黄月英历来刻意压制自己的家族。在家族中留了眼线,谁要是仗着自己的权势乱来,立刻办了,所以到现在荆州黄家以庞大的底蕴,也无法与益州的豪族抗衡。
由此。黄月英也根本不在乎定都哪,其他官员担心定都偏僻的北平,脱离了自己根基,会影响自己的权威,同时也距离老家太远而不满意,黄月英却不会这样想。
黄月英只是觉得没那么必要一定要定都北平,对于这一点。直到现在,黄月英也无法和刘璋一致。
但是也知道定都北平有许多好处,其中之一是让原来的川军文武官员脱离了根基,这样有利于均衡统治。不会造成明显的地域权力等级。
正因为这些原因,黄月英觉得可以妥协,要不然,黄月英会力阻迁都北京的。
现在定都北京的事情定下来了。哪怕许多文武和商人不满,也不敢爆发。那就该讨论迫在眉睫的称帝。
见刘璋点头,黄月英道:“登基之后,主公肯定要确定官制,军制,民生政策,不过这些都还不是最紧要,最紧要的是封赏功臣。
其他下层文武自有上层文武封赏,我们要操心的是上层文武,爵位和官职,还有辖地,食邑等。
官职倒好说,在月英看来,就是将以前长安朝廷的官员各晋一级,军队里面,张任可晋封大将军,其他依功勋册封,只是这爵位问题,主公有什么想法?”
“五虎上将,六大良将,以及折兰英,法正等人,还有已故的冷苞等将皆封王,王越,阿科,高沛,杨怀等最早追随的武将皆封侯,李严,蒋琬等文官皆晋列侯,其他将领和文官……”
“等等,主公等等。”
黄月英听着刘璋说完,越听越心惊,愣了一会,猛地反应过来,连忙打断,盯着刘璋道:“主公,你不是跟月英开玩笑吧?
你这是爵位大放送吗?这绝对不可,单单王爵就超过十个,那我们还不如当初就封王来激励他们。
我们等到今天,不就是要压缩吗?如果不是害怕将士不满,月英觉得一个王位也不该封出去,包括月英自己的燕王位。
但是不封王肯定有将领不满,我看张任,法正,折兰英三人可封王,其他最多两个名额,主公可自己斟酌,但是绝不能超过五人,而且不能封州国,只能封郡国和县国。”
要不是了解刘璋,黄月英就要以为刘璋是不是白痴了,这简直是爵位大派送,任何君王也不会这么干。
当初刘邦封那么多王,是为了笼络人心,称帝之后就开始剪除异姓王,现在刘璋都一统天下了还封这么多王,那不是有病么。
“不。”刘璋摆摆手,直接否定了黄月英的提议,沉声道:“十个王位不多,侯爵也可以更多,毕竟都是勋臣重将,封侯拜爵是他们的功业梦想。
但是,这些所有爵位,全部归为递减爵位,从今以后,我大汉天下所有爵位,都只有递减爵位,没有完全世袭爵位。”
“递减爵位?”黄月英反应了一下,还没完全反应过来。
“不止是递减爵位,所有王爵皆不开府,不治国,只领爵位的食邑俸禄,和享受丰厚的福利和与朝廷大员平级的身份待遇。”
“不开府,不治国?”
黄月英惊了一下,她终于反应了过来,知道刘璋是打的什么算盘了。
递减爵位,就是当初安置退役将士的爵位,除非在传承过程中的子孙立下功勋,否则爵位依次递减,侯爵降伯爵,伯爵降子爵,子爵降男爵,另外还有个“士”的称号,低于男爵的待遇,但是男爵不能世袭。
这算是个好政策,既可以告慰那些将士为大汉做出的贡献,也不会让爵位泛滥,但是那只是对于退役将士来说。
因为他们本来就不会封爵,现在侯爵王爵降到他们头上,那是意外之喜,那些爵位带来的福利,更是不包括以前的川军士兵退役待遇。
这种额外的惊喜,带来地位,财富,和一个人生保险,那些将士谁不高兴?
可是这完全不适用于这些功勋文武啊,这些人本来就是想着要封爵的啊,而且是永久世袭爵位。
这些文武到了这个地步,要地位有地位,要财富有财富,能用什么“和朝廷大员平级”的地位,还有“丰厚的福利报酬”安抚他们吗?
至于什么人生出现意外,官府抚养,这些文武大员需要这个保险吗?
包括黄月英在内,从来没有人想过刘璋发明了这个递减爵位,会用在登基的封爵上,因为这只适合下层士兵,对于上层,这绝对无法让那些文武满意。
而且,还有个不开府,不治国。
这是什么概念?假如封张任一个蜀王,压根不关益州什么事。
这个爵位的含义,只是表示张任可以享受很多的食邑,也就是很多粮食和钱,另外光凭这个爵位,估计就和丞相平级了,见到丞相,哪怕没有官职在身,丞相也要给他行礼。
另外就是张任如果出了意外事故,官府会用很高的保险金养着他。
张任不能管理益州一郡一县,没有私兵,没有自己的王府官员,比如王国丞相,都尉等等。
那这个王位有什么用?所谓爵位,不过是一个身份象征和象征着许多封赐财富而已。
这样的待遇,那些功勋文武会满意吗?
难怪刘璋这么大方的封王,这些王侯爵位,根本毫无意义。
更何况还是递减的。
“主公,这绝对不可,这会引起众文武强烈不满的,递减爵位只适合底层,不开府不治国不入封地,更是亘古未有,文武会寒心的。”
“自古亘古未有的东西多了去了,总要有人出来做,文武现在寒心,总比我封了王出去,以后再派兵征伐好。”
历史上每个朝代更替,新朝代都喜欢封王,然后再慢慢征伐,只有赵匡胤算是仁慈一些,这种封王再征伐的游戏,刘璋真不想玩下去。
如果封王再征伐,还是战乱,同时刘璋也不想去杀那些功臣,辅佐自己成就大业,都是有感情的人了,真不想刀兵相见。
最可怕的是,如果封出去的王,自己在世的时候没动作,或者他们的子孙野心大,就好像西汉前期一样,到了文帝景帝武帝时期,才爆发,而且还左右了中央权力,那才不堪收拾。
晋朝就是毁于八王之乱。
刘璋最担心的就是,自己在位时,没人敢说什么,等自己死了,各地封王尾大不掉,那才是可怕的。
见黄月英还要说,刘璋道:“我不止会让递减爵位和不开府的规定加于文武,同时加于宗室。
皇室子弟同样是递减爵位,同样不能开府,不能治国,除非是具体地方的官职,或者是具体军队的将军,否则不能掌握任何权力。”
当年刘邦规定异姓不能封王,却封了很多刘姓王,为的是让刘家天下更为稳固。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暴君刘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暴君刘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