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争宋 第二百四十九章 父亲的支持

第二百四十九章 父亲的支持

目录:争宋| 作者:金坐佳| 类别:历史军事

    王安石两个儿子。长子王雱。小字元泽;次子王旁。小字若无。尽管两个儿子名字同音、生辰相同。但却性格迥异。两个人际遇也大不相同。长子元泽自小聪明伶俐。才高志远。就连诗词也颇有王安石风范。次子王旁自小愚钝痴呆。长到十三四岁还不曾说话。人说贵人语迟用在王旁身上竟是一点不假。王旁竟一鸣惊人。获得仁宗皇上的欣赏。年纪轻轻就飞黄腾达。还经常做出非同寻常人的举动。

    就拿朱县令找人服差役这事來说。元泽和王旁都清楚。这里面有猫儿腻。但两个人做法确是大不相同。这事儿如果元泽遇到。必定说清楚自己不去做这个差事的原因。客客气气的送走朱县令。元泽向來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就躲着走;可偏偏这事让王旁遇到。王旁做事却是他不犯人就已经不错了。更何况别人犯了他。。

    一听说王旁接了这差役。元泽的眼睛瞪的老大的。兄弟这是怎么了。难道街上看到陈员外的处境不足引以为戒吗。别人唯恐避之不及的事。王旁却一头扎进去。他略带嗔怪的向王旁说道:“你答应的倒是痛快。明天你去了县衙。想反悔可都來不及了啊。”

    王旁侧着头。似笑非笑的看着站在父亲身边的元泽:“为什么要反悔呢。。这差事挺好。咱们都知道那酒楼是仗着县令撑腰。一直避税。这里肯定是给了县令不少的好处。这里有两个问題。一是县里有沒有交上去那么多税。为何有这么大的空间。二是这县令到底收了多少好处。昨天是陈员外。今天是我。明天这差事就不定派在谁身上。正好借这个机会教训教训他们。省的总是让老实人吃亏。”

    元泽无奈的摇摇头。他这兄弟要想做什么。谁也拦不住:“你总是一堆的道理。我不跟你争辩。反正就一天时间。明天你去县衙之前要是想不出个好办法。接了这差我可沒时间陪你街上去挨家挨户收税去。”说完。他看了一眼身边的父亲。

    王安石这会儿听着这两个孩子的对话。看着眼前这两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儿。虽然见两个人意见不同。但话语中无不透露着元泽对王旁的关心。他们二人感情这么好。将來不论谁能有发展。另外一个定能成为得力的助手。而这兄弟两个人。王旁的机智果断似乎更胜元泽一筹。而且这孩子还颇有几分正气。看到王旁的举动。不由勾起了王安石的一些往事:王安石的父亲王益在任期间。不肯催逼贫民的赋税。并揭穿自己顶头上司同当地豪门勾结的事情。结果却遭到这些家伙的排挤而被调往他处。可王益每到一处仍坚持这么做。王安石幼年一直跟随王益。这些事给王安石的触动很大。

    元泽本來还指望着父亲能发话。让自己的兄弟不要莽撞。他却哪知道王安石此刻已经心潮澎湃。见父亲若有所思脸庞微微发红。王元泽还以为父亲生气了。转身到父亲面前恭敬的对王安石说道:“爹爹若是不想若无做这事。不如我去找县令。直接告诉他我弟弟答应了宰相的差使。您看如何。”

    王安石站起身來。拍了拍元泽的肩膀。从元泽身边走过來到王旁面前。哪有老子站着儿子坐着的道理。王旁急忙起身。爹爹这是要干嘛。瞪着眼红着脸的。王旁还真很少看到王安石这种表情。

    王安石上下打量看了看王旁。眼神中流露出赞许的目光:“好小子。我支持你这么做。走。跟我到书房。我今天好好给你讲一讲咱们大宋的税法和差役法。”

    这下可把王旁乐坏了。以往自己做什么事情。王安石既不支持也不否定。有时候连王旁都怀疑王安石对自己的这种听之任之。是否因为自己这个身体从出生就是痴呆。可有时候王安石又不自觉流露出关切。让王旁觉得父子情深。但总觉得自己和王安石之间不是一代人。这不仅仅是时空上的距离这么简单。而今天。王安石第一次说出“支持”。王旁不知道父亲心情的波动。但这两个字一下子就把王旁心中的隔膜感冲破了。

    王旁心花怒放。王父亲给自己讲解。要比他又扔给自己一堆书籍。让自己去查省事的多。他一高兴就忘了古人的长幼尊卑。像好哥们那样一把搭着王安石的肩说着:“我们走。”就朝外走。

    王安石心头欢喜。似乎也习惯了王旁这样。脸上带着笑就迈步和王旁出了厅堂。朝书房走去。元泽看着二人背影先是一愣。转瞬间见二人已经迈出厅堂房门。急忙在后面喊着:“等等我。我也听听。”快步跟了过去。

    父子三人出了前院厅堂。两前一后的向后宅的书房走去。角门处的廊檐下。刘奇和童贯两个人低着头蹲在地上。不知道在捣鼓什么。看见王旁父子三人走过來。两个孩子急忙站起身來让路。同时用身体挡着身后。像是有什么怕让大人们看见。

    这会王旁三人谁也沒注意到他们两个。父子三人进了书房。王安石命下人去准备茶水。看來他要和两个孩子好好的聊一聊。他先让王旁和元泽二人在一张方桌旁坐下。自己从书架上拿出几本册子。翻了翻确认是自己想找的。拿着册子放在桌上自己也坐了下來。

    元泽认得这几本册子。他指着册子对王旁说道:“兄弟你看。嘉佑年间父亲所奏万言书的底稿资料。当时父亲将如今朝廷的税法。役法。用兵等问題整理成册归纳汇总。都列入到这几本册子之中。”

    王旁挠挠头。王安石不会让自己把这几本册子都先读一遍吧。王安石见王旁那表情。摇头一笑:“你啊。就是沒你哥哥刻苦。这些都是你哥哥帮我一起查阅资料。搜集汇编。”王旁抱拳拱手对元泽笑道:“佩服。佩服。我就说嘛。要是我哥哥能做我幕府就好了。”王安石一边打开册子。找找具体要给王旁讲的资料。头也不抬的问道:“你需要幕府。朝廷沒有给你指派吗。”王旁摇摇头:“我也不想让朝廷指派的。我怕他们指手画脚。我倒做不成事。。”

    王安石抬起眼皮看看王旁。这小子跟一般人不一样。他要幕府纯粹是讲师。未必需要其他人的意见。王安石忽然想到一个人:“嗳。你若是自己出了薪酬。也不一定用朝廷的人。你要想做事有些门客也是正常。自己找个先生。要不。我给你推荐一个人。”

    王安石推荐的人。学问应该是沒问題的。只要不是王安石自己就行。王旁好奇的问道:“爹爹说的是谁啊。”

    王安石的众多学生之中。有一名庆历年间的进士。学士渊博但仕途却不顺。朝廷虽然广纳贤良打开科举之门。科举取士的数目大增。每次开科平均取得进士名的有三百六十多人。这些人中有的有些关系背景的便仕途顺利。或者的确有惊人才学让皇上看上。有的依附当权确都有好的仕途。但还有一些人。即使考取了进士。也是默默无闻。

    王安石想给王旁推荐的就是这么一个人。此人叫侯书献。如今是王安石女婿吴安持的幕府。但也是苦于多年抱负无法施展。已经递了辞呈。好酒也怕巷子深。王安石倒是很看好侯书献的品行和学识。但此人就是一个专心研究学问的人。总和王安石探讨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性。可眼下王安石自己也沒什么权。自己看好的女婿倒是都水使者。但是一直沒有什么作为。

    王安石总觉得。自己儿子就是比女婿好。尤其王旁这小子敢想敢干。若是将來这小子能成事。必定需要侯书献这样的人。于是对王旁说道:“此人姓侯名书献。字景仁。是抚州人。”

    听父亲一说。元泽不由羡慕的说道:“爹爹可真是舍得。原先不是还想要这侯老先生做爹爹的幕府吗。”

    王旁听元泽这么说。就知道这个人必定是王安石欣赏的。可是听元泽叫侯老。心说这人得有多大年岁。自己常年在外。要是爹爹给推荐个。年迈体衰的。自己还不得天天供起來。不过王旁还是表现出一副欣然接受的样子答应了下來:多谢爹爹的爱护。咱们先说这朱县令派的上差吧。之前哥哥跟我说过一些。朝廷如此狂征暴敛。那日子久了肯定会出问題。再有。这劳役又是如何个说法。怎么百姓交了税官府还要指派人做差役呢。”

    王安石对王旁和元泽说道:“咱这差役法承袭五代名目繁多。旁儿说的对。百姓交了税按理说已经完成了劳役。但这官府却借助差役法不论是否需要。任意差使百姓.从衙前、里长、壮丁到仓库。巡视。催逼税务等处处抓差來办。百姓是即交税还要服役。苦不堪言。”

    王旁兄弟二人一边听一边点头。却听王安石接着说道:“若说这税。也未必是朝廷狂征暴敛。朝廷国库空虚。有的时候。朝廷征一分税到州上就变成两分。到府上就成了四分。这要是到了县里。再被那些贪官加一成。那就比朝廷要征的多了很多。还有些贪官勾结当地大户。兼并百姓土地。就说朝廷查旁儿的晋香府。我倒是觉得是件好事。”

    这怎么成了好事。爹爹这胳膊肘可是朝外拐。王旁不禁疑惑起來。刚要问个明白。赵伯就进來禀报。有位姓陈的员外來找王旁公子。王旁不由的想道;怎么这么快就找上门來了。该不是又出了什么事了吧。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争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争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