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目录:大唐极品闲人| 作者:刺刀特种兵| 类别:历史军事
燧发枪自然是不能落于敌手的,大食人的科技虽说比不得大唐高端,可历史已经证明,大食人的仿造能力十分惊人,万一被其得了去,仿制出来,对大唐可是贻害无穷。
左屯卫的禁军将士虽说舍不得,可却也清楚这一节,倒也不曾执拗,便将燧发枪尽数堆在一起,下面放置了霹雳弹,留下一人,手中拿着火把,只等着大食人突破中军的防御,便将霹雳弹点燃,便是尽数销毁,也不留给大食人。
余下的左屯卫军则在掌军校尉的带领下,一股脑的涌到了中路帮忙,禁军,历朝历代以来,能进入禁军行伍的,都是天下之精锐。
三代夏、商时期,中央政府并无常备武力,若要进行军事行动,军队是临时动员平民与奴隶组成。至周代,方有常备军设置。
《周礼?夏官?司马》篇曰:“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周天子直辖武力有六军,其余诸侯国依国家大小拥有一至三军不等武力。六军任务为拱卫天子、守备王畿、征伐不臣诸侯与蛮夷,性质相当于禁军,六军统率将领则分别委由朝廷大臣任之。后世“六军”一词亦成为禁军代称,如唐白居易作《长恨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秦朝以卫尉掌皇宫诸门屯兵,中尉掌京师驻兵。
汉代初期,延袭为南、北二军。以卫尉率南军,守卫宫城;中尉统北军,屯卫帝都。
汉武帝时,于南军新设两支天子侍卫禁兵,一曰“建章营骑”,二曰“期门骑”,后改称“羽林”、“虎贲”。羽林、虎贲皆以中郎将为长官。
“建章营骑”以其卫守建章宫,后更名“羽林骑”,取“为国羽翼,如林之盛”之义。武帝又取阵亡将士子弟于羽林骑中扶养,别成一支曰“羽林孤儿”。
“期门骑”,取“皇帝微行,期诸殿门”之义,汉平帝时更名为“虎贲骑”,取“若虎贲兽”,“贲”者奔也,如虎奔驱攫兽而噬,言其猛烈。
武帝元鼎六年时,于北军新设八禁兵,各以校尉统领之,曰“中垒”、“屯兵”、“步兵”、“越骑”、“长水”、“胡骑”、“射声”、“虎贲”。南、北二军,因南军常随侍帝侧,故较受重视。
东汉,南军羽林、虎贲及北军八校尉,皆延设之,尤以北军中侯为卫戍宫城之最高武官。汉灵帝时,为讨伐西羌及黄巾贼,中平五年于洛阳西园招募壮丁成立一支战时赴外出征的禁军“西园军”,以中常侍蹇硕为首统率,设八校尉,八校尉分别为:上军校尉蹇硕,中军校尉袁绍,下军校尉鲍鸿,典军校尉曹操,助军左校尉张融,助军右校尉冯芳,左军校尉淳于琼,右军校尉夏牟,史称“西园八校尉”,西园军亦为中国募兵制之始。
到了魏文帝曹丕在位时,在既有的“虎豹骑”中,选编精锐组成侍卫队,称“武卫军”。而魏国的虎豹骑最初就是由曾任汉朝禁军指挥官之一的曹操编组成,长官历来由曹氏一族的曹纯、曹真、曹休出任,此为曹魏禁军的由来。
虎豹骑在历史上最有名的几次参战记录有:
一、官渡之战陷入胶着时,虎豹骑随曹操疾行,成功突袭,烧毁袁绍集中于乌巢的粮草;袁绍二子相争后期,虎豹骑破斩袁谭;北征乌桓时,虎豹骑取下蹋顿首级。
二、马超在父亲马腾为曹操当廷所罪死后,联合西凉雄师与曹操军团在关中对恃时,由许褚指挥的虎豹骑在潼关之战阵中斩杀西凉大将成宜、李堪。
三、赤壁之战前,刘备率部与民撤往江陵途中,虎豹营一昼夜疾行,追上刘军旋投入战斗,刘备全军覆没。
隋朝的禁军有十二卫,既左右翊卫﹑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左右屯卫,左右候卫、左右御卫,和东宫六率,既太子左右卫率、太子左右司御率、太子左右清道率。
大唐沿袭隋朝十二卫,其中左右翊卫改称左右卫﹑左右屯卫改称左右威卫,左右候卫改称左右金吾卫、左右御卫改称左右领军卫,并增加四卫,左右千牛卫、左右监门卫,称南衙十六卫。
高祖从太原起义的军队中选拔出三万禁军,负责皇宫的守卫工作,称为“元从禁军”,因驻守在皇城北面,故又称为北衙。
太宗皇帝时,从大户人家挑选健壮青年,冷禁军,号飞骑,再从中挑选善骑射者,称为百骑。
后世两宋之时的禁军,北宋太祖赵匡胤,即是官拜五代后周禁军统领,经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由禁军拥护为开国皇帝,之后赵匡胤再邀集诸多拥护他之高级武官杯酒释兵权,建立北宋中央集权之东京禁军,宋太宗再分置多职、互相制约以听皇帝号令,扼阻前朝唐代藩镇割据地方之祸。
北宋称正规军为禁军或禁兵,从各地招募,或从厢军、乡兵中选拔,由中央政府直接掌握,分隶三衙。除防守京师外,并分番调戍各地,使将不得专其兵。每发一兵,均须枢密院颁发兵符。禁军士兵实行募兵制,且沿五代朱梁定制,文面刺字,社会地位低于一般人民,一旦入伍,终身服役,直至老疾退役。北宋亦有厢军、乡兵和蕃兵,但厢军俸钱只有禁军的一半,故战力不高。
《宋史?兵志》记载:“宋之兵制,大概有三:天子之卫兵,以守京师,备征戍,曰禁军;诸州之镇兵,以分给役使,曰厢军;选于户籍或应募,使之团结训练,以为在所防守,则曰乡兵。”
北宋的禁军数目非常大,所养兵员为历朝之冠。据《国史大纲》说,宋开国之初禁军有二十万左右,以后则愈增愈多,至北宋中叶,禁兵增至八十余万人。
《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八年》:“向因夏人阻命,诸路增置禁军约四十二万余人,通三朝旧兵且**十万人,其乡军义勇、州郡厢军、诸军小分剩员等不在此数。”
北宋禁军分为马军、步军、弓军三科,分别设置教头;之上又设置总教头。王安石变法时裁减兵额,置将分领,战斗力有所提高。北宋末年,政治**,军队缺额极多,京师三衙所统实际仅存三万人。北宋灭亡后,禁兵主力溃散。
南宋时,各屯驻大军取代禁兵,成为正规军,而各地尚存的禁兵,则成为专供杂役、不从事战斗的部队。
北宋军队分为禁军和厢军两种。禁军是北宋的正规军,主要用途是“天子之卫兵,以守京师,备征戍”。宋初禁军较少,宋太祖赵匡胤将各地的精锐之师编为禁军,仁宗时多达80多万,大多屯驻北方,只有很少一部分驻扎南方。厢军是北宋的地方性部队,取“驻扎城厢”之意。
这些兵,并不要他们上阵打仗,只在地方当杂差。地方政府有什么力役,就叫他们做。如此看来厢军主要从事工役或杂役,故也称“役兵”。
到了元代,中央禁军称为宿卫军,宿卫军又分皇帝亲自掌握的“怯薜军”和由枢密院统领的侍卫亲军。
成吉思汗时把自己的亲从编为怯薛军,怯薛是番直宿卫的意思。全军分为四怯薛,以四位元勋为怯薛长,世领其职,四位怯薛长按规定时间轮番带兵更直宿卫。这些宿卫军在蒙古建国前后是一支英勇善战的军队。
忽必烈建立元朝后,虽保留四怯薛军,但因它们长期养尊处优,战斗力已严重下降。因此,忽必烈抽调各地精锐,建立前、后、左、右、中五卫亲军,作为中央禁军,直接隶属于枢密院,设亲军都指挥使统领,编组为皇帝的护卫军和厩防守军。又洽各族丁壮组成二十一卫亲军,驻守厩附近的“腹里”地区,这二十一军还分出一些专职军队,诸如专供大朝会用的围宿军,大祭祀用的仪仗军,巡幸护驾的扈从军,守卫皇帝财富的看守军,夜间巡逻的巡逻军,保护漕运的镇遏军、修治城隍的工役军,以及负责征讨的由西夏降军组成的河西唐兀军和钦察部组成的钦察军。
明朝之时,禁军分为守备京师的京营及卫戍皇城的上直二十六卫亲军。
京营不只负责守备京师,明成祖数次出边征讨蒙古残元势力时亦以京营为主力,主要分为三大营:五军营,除在京卫所外,每年又分调中都凤阳、山东、河南、大宁各都司兵16万人,轮番到京师操练,故名为“五军”;又五军营分为中军、左掖、右掖、左哨、右哨五营,亦谓五军、三千营,永乐时得边外三千降兵编成一营,故名为“三千”,全营骑兵部队。嘉靖中改名神枢营,还有神机营,全军装备各类火枪及火炮,为当时世界装备最优良的热兵器部队。
平时五军营负责驻守军营,三千营负责巡逻哨视,神机营则掌各类枪炮火器。
皇帝御驾亲征时,则皇帝御营居中,五军营分布防守御营之外,步兵布防内侧,骑兵布防外侧。骑兵之外为神机营布防,神机营外为堤围土墙,周长二十里,上面布置各种竹木枝刺为障护。
上直二十六卫亲军初建时原本只有十二卫,分别为金吾前卫,卫戍皇城南面、金吾后卫,卫戍皇城北面、羽林左卫,卫戍皇城东面、羽林右卫,卫戍皇城西面、府军卫,卫戍皇城南面、府军左卫,卫戍皇城东面、府军右卫,卫戍皇城西面、府军前卫,负责皇帝近身侍卫,又称“带刀舍人”、“带刀侍卫”、府军后卫,卫戍皇城北面、虎贲左卫,卫戍皇城东面、锦衣卫,名锦衣亲军都指挥使司,掌侍卫、仪仗、缉捕、诏狱、旗手卫,掌皇帝御驾金鼓、旗纛,并随御驾出入及守卫四门,称为上十二卫,除府军前卫、锦衣卫与旗手卫外,其余诸卫俱都巡警京师各门。
建文四年燕王朱棣靖难成功,本年改称洪武三十五年,擢升北平燕王三护卫为亲军,巡警京师各门:羽林前卫、金吾左卫、金吾右卫。
永乐四年再擢升原北平都指挥使司七卫为亲军,巡警京师各门:燕山左卫、燕山右卫、燕山前卫、大兴左卫、济阳卫、济州卫、通州卫。
宣德八年增设四卫,掌随驾护卫:腾骧左卫、腾骧右卫、武骧左卫、武骧右卫。
以上二十六卫俱称亲军都指挥使司,不属五军都督府管辖。
到了清朝刚入关时,依然沿用明制。在完成了对全国的占领和控制后,将八旗的主力安置在厩,对皇宫和京师保卫系统进行了重建。
将满洲、蒙古、汉军八旗按方位均衡地分布于厩各地:正黄旗、镶黄旗居北,正白旗、镶白旗居东,正红旗、镶红旗居西,正蓝旗、镶蓝旗居南,又按东西分为左、右两翼,左翼是镶黄、正白、镶白、正蓝;右翼是正黄、正红、镶红、镶蓝;又将以往降附、俘虏的外族民众和本族内部的世代家奴,组建成内务府三旗,安置在皇城内,主要从事以往朝代由宦官执掌的职能,兼掌内廷禁地一部分门户的宿卫。
皇宫侍卫专从上三旗子弟中选拔,设领侍卫内大臣统领,掌管皇帝身边的侍从和守卫,康熙年间增置汉侍卫,从武举中选拔。
在皇帝身边日常侍从、值宿的高级侍卫,称为御前侍卫、御前行走,稍次一级的是乾清门侍卫、乾清门行走。这类高级侍从的首领称为御前大臣。御前大臣在宗室王公中选任,掌翊卫近御并兼管奏章事务。雍正以后,御前大臣常以军机大臣兼任。御前侍卫、御前行走、乾清门侍卫、乾清门行走员职责是在内廷侍值、稽查官员出入、带领被引见的官员入殿、扈从皇帝出行,这类高级侍卫都属于高级武官,而非普通卫士,御前侍卫居武官二品。乾清门侍卫则侍立于皇帝所在的殿外檐下,而非专门守卫乾清门。乾清门侍卫从一等优秀侍卫中的满族成员中选拔,可以提升为御前侍卫。御前侍卫、乾清门侍卫以外的侍卫亲军中的侍卫,一概称为大门上侍卫,或三旗侍卫。汉侍卫只能在大门上侍卫中供职,最高荣耀是提拔为乾清门侍卫。
同时,由各旗子弟组建骁骑营、护军营、前锋营协作承担宿卫、清跸、宫门启闭和皇城夜巡之职;内务府三旗也选拔兵丁编为本府前锋、护军、骁骑三营,分掌内廷与御苑的守卫。步军营掌管厩九门的守卫与治安;巡捕营掌管北厩区外围的治安。
此外,清廷设有特种兵:火器营、健锐营,用于对外作战,使用枪炮、搭设云梯攻城;虎枪营、善扑营、上虞备用处等军事侍从机构,掌管随侍皇帝游猎。
紫禁城设置九门提督,为镇守皇城最高司令官;统帅之军队扎营于丰台大营。
清朝晚期,清廷在在内忧外患的压迫下创建新式禁卫军:神机营,用西方近代武器装备,兵员从八旗原有的禁卫军诸营中选拔。但是由于清王朝的**和种种积重难返的问题,这支新建的禁卫军与近代化劲旅的要求相去甚远。
总的来说,历朝历代的统治者虽然对禁军重视,优遇,但事实上,禁军在其发展的过程当中,逐渐沦落为看守门户的家仆,家奴,平日里也只是扮演着仪仗队的角色,披甲持戟的吓唬人罢了,真正的战斗力倒是没有多少。
而且历朝历代的禁军,和皇室都是一种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的关系,往往在王朝草创之时,禁军的战斗力十分恐怖,是扫荡天下的主力,可是随着江山稳固,禁军便会沦为一种荣誉性的部队机构,等到王朝即将倾颓之时,禁军已经从里到外烂透。
北宋末年之时,金国南下,宋朝的数十万精锐,未经一战,便望风鼠窜,满清之时,曾经傲视天下,号称“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的八旗劲旅,居然打不过数千西方蛮夷。
大唐是不会有这种担心的,杜睿创立的兵役制度,可以从根本上避免禁军的堕落,始终保持禁军有着足够的新鲜血液,保证其固有的战斗力。
就像这五千左屯卫军,虽说是拿上了燧发枪,变换了兵种,可是一蹬下燧发枪,抽出佩刀,照样是战场上敢于争雄的好汉。
中路有了这五千新生力量的加入,顿时压力大减,也亏得杜学文在大战开始之前,想到了历史上那场著名的坎尼战役,不然的话,就凭借三万余兵力,如何能抵挡住二十余万大食军的进攻。
大食军虽然人多势众,可是此刻被唐军包围在中间,双方交战的接触面是一定的,外面的人厮杀,里面的人只能看着干着急,还要不时的承受外围归附了唐军的埃及人的远程打击。
阿里现在也是心急如焚,明明看得出唐军已经坚持不住了,可就是不知怎的,硬是冲不散唐军的包围圈,这种一则以喜,一则以忧的感觉,弄得阿里的一颗心,也是上上下下。
阿里将主攻方向放在了正前方,可是他们要面对的却是大唐防御能力最为强大的陌刀战阵,上千把陌刀竖起来,就好像一道巨大的光墙,流光划过,但凡靠近的大食兵纷纷被砍成了碎肉。
操控陌刀虽然消耗体力十分严重,可是唐军将士硬是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坚持住了,自从合围完成之后,排在中路的唐军居然不曾后退一步。
从白天一直打到黑夜,又从黑夜一直打到天明,再从天明打到黄昏,双方的体力都已经达到了极限,此刻只是机械的挥动着手臂,机械的砍杀着所能看见的敌人。
打到这个份上,双方的所有战争潜能都已经被消耗殆尽,还能坚持着,完全就是一个奇迹了。
大食人几次都险险的要冲破唐军的包围圈,可都被唐军守住了,包围圈在不断的缩小着,双方的兵士此刻都是在踩着袍泽的尸体在拼杀着。
阿里组织了几次冲锋,他看出唐军已经是强弩之末,可偏偏每次打了关键时刻,总是功败垂成,唐军守得铁桶就好像一般,无论他怎么进攻,都不能突围,这让阿里十分恼火。
阿里知道本方被唐军围在中间,本就不占优势,再加上唐军精锐,勇悍善战,战力极强,想要一鼓作气,战胜对手,几乎没有可能。
然而,唐军也有劣势,那就是唐军的兵力实在是太少了,每死一个,就少一分防守之力。是以,阿里根本就不顾伤亡,对着唐军发起轮番进攻,准备用巨大的代价来消耗唐军,最后再将唐军彻底击败。
不得不说,阿里的判断很准确,在他指挥下,大食军队对唐军的包围圈发起数次近乎疯狂的进攻后,唐军已经被消耗得差不多了,到眼下,只有不到两万唐军还有战斗力。而且,这不到两万唐军,个个疲惫不堪,人人带伤,只怕也坚持不了多久了。
鏊战了两天一夜,终于看到胜利的曙光,阿里长吁一口气,下达命令,对唐军的包围圈发起不间断的进攻,发起如同海潮般的攻势,让唐军穷于应付。
唐军根本不能歇息,连喘口气的时间都没有,他们都很清楚,他们坚持不了多久了,在这么下去,不被大食军杀死,也要活生生的累死,他们当中已经有好几个袍泽弟兄,还挥刀砍杀着,突然没有任何预兆的,一头栽倒在地,就再也没能起来。
“呸!”杜学文砍杀了一个大食兵,重重吐出一口浊气,疲惫之极,重重喘息,喘息声如同雷鸣,抹着脸上的血水,一双眼睛仿佛九幽地狱之中的鬼火:“该死的大食狗,竟然想累死我们。”
杜学文说得没错,阿里就是打算把唐军累死。他就是要利用大食兵力优势对唐军发起不间断进攻,让唐军来杀。唐军杀一个,大食军队来一双,唐军杀一双,大食军就来两双,看唐军有多少力气来杀。
就算唐军是铁打的,让其杀上几天几夜,总会没有力气了吧?
“累死!累死也好!”杜学文笑了,原本雪白的牙齿此刻也满是血污,“杀大食狗累死的,我们赚了,一个人杀十几二十个大食狗,值了!”
杜学文胸一挺,头一昂,很是自豪,又将一个靠近的大食兵砍杀在地,大声道:“自古以来,杀敌累死的人并不多,我们有幸成为其中一员。弟兄们,这是我们的荣耀!”
“大唐万胜!”
将士们尽管疲惫不堪,尽管声音沙哑,仍是欣喜无已,挥着胳膊,晃着拳头,大声呐喊,又是一道光华闪过,又是一队靠近的大食兵被砍成了碎肉。
杜学文这话简直说到他们的心坎上了,自从这场大战开始以来,将士们的手上,哪个没有斩首数十级的战绩,具体数目有多少,就是他们也不知道了,有道是杀一个够本,杀两个赚一个,照这样算下来,他们已经赚翻了。有如此了得的军功,即使是战死,也是值了,没有遗憾了。
阿里顶盔贯耳,身如铁塔,骑在战马上,虎目圆睁,死盯着前方的激战。唐军虽然疲惫不堪,却是人人不怕死,勇猛如虎,大食军队尽管人数众多,亦是难以匹敌,又再次被唐军打得退了下来。
一开始大战爆发的时候,双方几乎是人挨人,人挤人,根本就没有半分间隙,可是打着打着,双方就形成了默契,中间留下了一道不宽的距离,谁都不是铁打的,要是当真不间断的杀上两天一夜,不用刀斧加身,早就累死了,于是双方都很默契的留出了一段可供喘息的距离。
“大唐万胜!”
唐军见大食兵又退了,一个个用手中的武器拄在地上,身子摇椅晃,随时可能摔倒,但仍然大声欢呼起来。
“强弩之末!”
阿里看在眼里,一抹微笑浮现,大手一挥,大吼一声:“继续进攻!”
一队大食军队挥着弯刀,咆哮惊天:“杀光唐人!杀光唐人!”
突围在即,大食军队士气大振,旋风一般冲到了唐军的近前,与唐军杀作一团,一步步蚕食着唐军的包围圈。
唐军将士尽管疲惫不堪,随时可能倒下,然而,却是爆发出惊天的气势,人人怀必死之心,挥着残破不堪的武器,与大食军队杀作一团。
尽管唐军很勇猛,毕竟是强弩之末了,难以撑持,不少将士们手中的武器挥到中途,就软绵绵的倒下来了,他们是被活活累死的。
累死的唐军越来越多,不出一个时辰的功夫,就累死了五六百,原本唐军就不多了,再累死这么多,剩下的唐军不过一万五千余人了。
更要命的是,大食军队好象海潮一般涌了过来,根本就不给唐军喘息的时间,他们是摆明了要把唐军累死。
“完了,完了!”杜学文看在眼里,仰天长叹一声,“我们的援军怎么还不来?”
将大食军拖了这么长的时间,他们最盼望的就是薛仁贵的援军到来,然而,他们千盼万盼,盼星星盼月亮,就是没有盼到薛仁贵的大军。不仅没有盼到援军,得到却是越来越困难的局势。
两万忠勇的唐军将士战死沙场,可是倒下的大食人更多,这两天一夜之中,至少有十万大食兵被唐军砍杀,算起来,他们也没什么可遗憾了。
然而杀敌再多又如何?
现实是残酷的,薛仁贵的援军不到,他们就算是杀再多的大食军也没有意义,一旦让这些剩下的大食人冲突过去,度过奥伦特河,到时候开罗根本难以守御,让十几万大食军涌进开罗城内,凭借着高大的城墙,充沛的粮草,到时候埃及攻略,将会变成一场消耗战。
杜学文不禁长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虽说是功亏一篑,但就算是死,也要死的像个男人,他冲唐军大喝道:“弟兄们,我们守不住了,今天所有人都要死在这里,你们怕吗?”
“不怕!”
唐军大声呐喊,然而,他们的声音嘶哑,却是没有多大的声响,因为他们的嗓子喊破了,一张嘴,鲜血都流了出来。
“我们是大唐的好男儿,我们不愧于这一称号,我们用我们的热血、生命铸就了大唐好男儿的威名!”杜学文一边说着,手下的动作也一点儿不慢,不断的收割着大食兵的性命,“你们看看我们的脚下,我们踩的是他们同伴的尸骨,我们杀敌无算,我们是大唐的好男儿!我们是大唐的英雄!就算是要死,我们也要最后一次,用我们的鲜血,用我们的生命,为大唐尽忠!”
“大唐万胜!”
“大唐万胜!”
将士们挥着胳膊,晃着拳头,仰首向天,大声咆哮,尽管没有声响,却是气势惊天。
“杀!”杜学文一挥手,紧握着半截宝剑,率领剩下的唐军,对着涌来的大食军队,义无反顾的冲了上去。
跟随了杜睿几十年的宝剑折断了,杜学文已经有了必死的觉悟,在这一刻,伴随着这最后的冲锋,杜学文可以自豪的对着杜睿说上一句:“爹爹"儿没让你丢人!没有坠了爹爹半世的英明!”
两支大军眼看着就要撞在一起,就在这时,变故陡生。
“大唐万胜!”
冲天的战号响起,惊天动地,地皮都在颤抖。
战号来得突然,雄浑有力,一听便知出自千军万马之口,绝不是眼前这万余疲惫不堪的唐军所能爆发的。
冲锋中的大食军队和唐军不约而的停了下来,打量着战号传来的方向,各自表情不同。
大食军队一脸的疑惑之中带着悲哀,心中默默的生出了两个字:“完了!”
而唐军的反应却是截然不同,个个兴奋莫铭,欢喜不已,振臂欢呼:“援军来了!援军来了!”
对于唐军将士来说,他们不需想也知道,这必然是薛仁贵的援军到了,因为他们太熟悉唐军的战号了。
大唐万胜!
就这么四个字,每次听到,每次喊出都会让他们热血沸腾,这是一个时代的符号,也是一个强大民族的怒吼。
自从这场大战开始以来,唐军将士进行艰苦卓绝的战斗,他们无时无刻不在盼着薛仁贵的援军能够早一点儿到来,千盼万盼,一直没有盼来援军,他们已经绝望了,以为这辈子不可能再眼来援军。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的是,援军真的来了,这是天大之喜,一时间他们原本疲惫不堪的身体,再次充满了无穷的力气。
在最后一次的冲锋路上,在绝境中,突然得到如此天大的喜讯,唐军将士激动难已,忍不住热泪长流。
“援军来了!”
“是援军来了!”
一波接一波的欢呼声响彻九霄,原本沙哑不堪,已经吼破了的嗓子,竟然奇迹般的爆发出了惊天动地的欢呼声,实在是一奇。
“该死的!”阿里的脸色阴沉,浓眉一皱,大骂一声,“该死的唐人这时间到来!”
眼下是大食军队的最后一次进攻,以唐军的疲惫,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抵挡得住,只需要半个时辰,就可以把这里的唐军全部残灭,他们就能平安渡过奥伦特河,逃出生天,可偏偏在这个时候,薛仁贵的援军到了,在阿里距离大食英雄只差一步的时候到了,阿里只觉一阵气闷,那感觉比吃了苍蝇还要难受,几乎要喷出血来。
阿里扭过头,寻声望去,只见远方一条水线正急涌来,水线优美流畅,在水线的上方,还有一朵巨大的垂地乌云,黑压压的,给人一种沉闷的压抑感,还有那如同闷雷般的蹄声,仿佛巨锤砸在心坎上似的。
水线近了,变成了一片涌动的海潮,波澜壮阔,汪洋姿肆,不可阻挡,不计其数的旗帜在风中飘扬,舒展如画,上面的“唐”字格外优美格外有气势,一杆帅旗在众多的旗帜中格外醒目,上书一个大大的“薛”字。
“薛仁贵!该死的薛仁贵!”阿里咬牙痛骂着。
“弟兄们,我们的援军到了,我们报仇的时候到了,杀光大食狗!”杜学文咆哮一声,奋勇当先,挥着半截宝剑,对着大食军队句冲了过去。
“杀光大食狗!”
此时此刻的唐军,无不是人人振奋,如同打了鸡血似的,原本疲惫不堪的身体奇迹般的涌现出了强大的力量,如同生力军似的,挥着残破的武器,如同下山猛虎般,对着大食军队冲去,冲锋威势不凡,如同泰山压顶般,不可阻挡。
与此同时,阿里也从震惊之中清醒了过来,当即大吼一声,道:“快,把唐军杀光,冲出去!”
阿里是一员不可多得的良将,他当然知道眼下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突围,在大唐援军冲过来之前,突围出去,不然的话,他们都要死在这里。
一声令下,大食军队也都清醒了,一声呐喊,又发起了猛烈的进攻,他们都知道今天在这里绝对是九死一生了,如果冲不出去,则必死无疑,如果冲出去了,或许还有生路。
然而,阿里的想法注定只能是幻想,不可能实现。
正朝着战场奔驰过来的薛仁贵身着明光铠骑在战马上,远处的战场,他看的格外真切,眼圈不禁泛红,对大食人的狠也更深了,右手一挥,唐军应命而出,对着大食军队发起了进攻。如雷的蹄声惊天动地,马蹄踏处,烟尘弥漫,唐军将士握着手弩,对着大食军队冲了过去。
“嗖!嗖!”
陡然间,尖锐的破空声响成一片尖锐刺耳,让人耳鼓隐隐生疼,空中突然出现一片弩矢,密密麻麻,好象一张巨大的矢网,对着包围圈里德大食军队就罩了过去。
一片惨叫声响起,此起彼伏,连绵不绝,第一轮弩矢刚过,第二轮弩矢的破空声又响起,又是一张巨大的矢网对着大食军队罩去。强弩是中国古代独步世界的利器,而从强弩改进得来的手弩同样是中国的优势武器。在唐军骑兵一轮接一轮的射杀下,大食军队的伤亡越来越高,形势越来混乱。
唐军也不时有人落马,他们的战马马腿也被崴折了,可是唐军的冲锋丝毫都没有变慢,他们在争取时间,只要他们能早一点冲杀进去,那些在此阻击敌军的袍泽弟兄,便能多几个人活下来,他们都是大唐的英雄,他们应当像英雄那样被迎入大明宫,接受大唐皇帝陛下的赏赐,而不是埋骨黄沙。
阿里有些绝望了,如果这个世界不是发生了改变的话,以他的才能,迟早会出人头地,而后在不断的征战之中,累积功勋,最后成为伊斯兰世界一位著名的将领。
可是现在,他没有机会了,他的人生已经走到了尽头,他的命运将在此被定格。
满是血污的弯刀,被阿里架在了脖子上,对着面带惊恐的亲兵队长一笑,道:“投降吧!如果唐军允许的话,请带着我的尸体回麦加,那里是我的家乡!”
说完,手猛地一拉,一道血箭迸射而出,自始至终他的亲兵队长都不曾劝阻过,对于一个军人来说,死亡是不可怕的,失败才是真正的可怕,阿里无法面对他的失败,但是他必须承担责任,而承担责任最好的办法,就是用他的生命去恕罪,用他的鲜血去洗刷耻辱。
“大唐万胜!”
伴随着惊天的战号,胜利已经属于大唐了,他们的神话还在继续着,而且完全没有被打破的可能,他们的征途将持续下去,直到他们征服整个世界。
启 蒙 书 网--无 弹 窗 小 说 网-www.qmshu.com
左屯卫的禁军将士虽说舍不得,可却也清楚这一节,倒也不曾执拗,便将燧发枪尽数堆在一起,下面放置了霹雳弹,留下一人,手中拿着火把,只等着大食人突破中军的防御,便将霹雳弹点燃,便是尽数销毁,也不留给大食人。
余下的左屯卫军则在掌军校尉的带领下,一股脑的涌到了中路帮忙,禁军,历朝历代以来,能进入禁军行伍的,都是天下之精锐。
三代夏、商时期,中央政府并无常备武力,若要进行军事行动,军队是临时动员平民与奴隶组成。至周代,方有常备军设置。
《周礼?夏官?司马》篇曰:“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周天子直辖武力有六军,其余诸侯国依国家大小拥有一至三军不等武力。六军任务为拱卫天子、守备王畿、征伐不臣诸侯与蛮夷,性质相当于禁军,六军统率将领则分别委由朝廷大臣任之。后世“六军”一词亦成为禁军代称,如唐白居易作《长恨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秦朝以卫尉掌皇宫诸门屯兵,中尉掌京师驻兵。
汉代初期,延袭为南、北二军。以卫尉率南军,守卫宫城;中尉统北军,屯卫帝都。
汉武帝时,于南军新设两支天子侍卫禁兵,一曰“建章营骑”,二曰“期门骑”,后改称“羽林”、“虎贲”。羽林、虎贲皆以中郎将为长官。
“建章营骑”以其卫守建章宫,后更名“羽林骑”,取“为国羽翼,如林之盛”之义。武帝又取阵亡将士子弟于羽林骑中扶养,别成一支曰“羽林孤儿”。
“期门骑”,取“皇帝微行,期诸殿门”之义,汉平帝时更名为“虎贲骑”,取“若虎贲兽”,“贲”者奔也,如虎奔驱攫兽而噬,言其猛烈。
武帝元鼎六年时,于北军新设八禁兵,各以校尉统领之,曰“中垒”、“屯兵”、“步兵”、“越骑”、“长水”、“胡骑”、“射声”、“虎贲”。南、北二军,因南军常随侍帝侧,故较受重视。
东汉,南军羽林、虎贲及北军八校尉,皆延设之,尤以北军中侯为卫戍宫城之最高武官。汉灵帝时,为讨伐西羌及黄巾贼,中平五年于洛阳西园招募壮丁成立一支战时赴外出征的禁军“西园军”,以中常侍蹇硕为首统率,设八校尉,八校尉分别为:上军校尉蹇硕,中军校尉袁绍,下军校尉鲍鸿,典军校尉曹操,助军左校尉张融,助军右校尉冯芳,左军校尉淳于琼,右军校尉夏牟,史称“西园八校尉”,西园军亦为中国募兵制之始。
到了魏文帝曹丕在位时,在既有的“虎豹骑”中,选编精锐组成侍卫队,称“武卫军”。而魏国的虎豹骑最初就是由曾任汉朝禁军指挥官之一的曹操编组成,长官历来由曹氏一族的曹纯、曹真、曹休出任,此为曹魏禁军的由来。
虎豹骑在历史上最有名的几次参战记录有:
一、官渡之战陷入胶着时,虎豹骑随曹操疾行,成功突袭,烧毁袁绍集中于乌巢的粮草;袁绍二子相争后期,虎豹骑破斩袁谭;北征乌桓时,虎豹骑取下蹋顿首级。
二、马超在父亲马腾为曹操当廷所罪死后,联合西凉雄师与曹操军团在关中对恃时,由许褚指挥的虎豹骑在潼关之战阵中斩杀西凉大将成宜、李堪。
三、赤壁之战前,刘备率部与民撤往江陵途中,虎豹营一昼夜疾行,追上刘军旋投入战斗,刘备全军覆没。
隋朝的禁军有十二卫,既左右翊卫﹑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左右屯卫,左右候卫、左右御卫,和东宫六率,既太子左右卫率、太子左右司御率、太子左右清道率。
大唐沿袭隋朝十二卫,其中左右翊卫改称左右卫﹑左右屯卫改称左右威卫,左右候卫改称左右金吾卫、左右御卫改称左右领军卫,并增加四卫,左右千牛卫、左右监门卫,称南衙十六卫。
高祖从太原起义的军队中选拔出三万禁军,负责皇宫的守卫工作,称为“元从禁军”,因驻守在皇城北面,故又称为北衙。
太宗皇帝时,从大户人家挑选健壮青年,冷禁军,号飞骑,再从中挑选善骑射者,称为百骑。
后世两宋之时的禁军,北宋太祖赵匡胤,即是官拜五代后周禁军统领,经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由禁军拥护为开国皇帝,之后赵匡胤再邀集诸多拥护他之高级武官杯酒释兵权,建立北宋中央集权之东京禁军,宋太宗再分置多职、互相制约以听皇帝号令,扼阻前朝唐代藩镇割据地方之祸。
北宋称正规军为禁军或禁兵,从各地招募,或从厢军、乡兵中选拔,由中央政府直接掌握,分隶三衙。除防守京师外,并分番调戍各地,使将不得专其兵。每发一兵,均须枢密院颁发兵符。禁军士兵实行募兵制,且沿五代朱梁定制,文面刺字,社会地位低于一般人民,一旦入伍,终身服役,直至老疾退役。北宋亦有厢军、乡兵和蕃兵,但厢军俸钱只有禁军的一半,故战力不高。
《宋史?兵志》记载:“宋之兵制,大概有三:天子之卫兵,以守京师,备征戍,曰禁军;诸州之镇兵,以分给役使,曰厢军;选于户籍或应募,使之团结训练,以为在所防守,则曰乡兵。”
北宋的禁军数目非常大,所养兵员为历朝之冠。据《国史大纲》说,宋开国之初禁军有二十万左右,以后则愈增愈多,至北宋中叶,禁兵增至八十余万人。
《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八年》:“向因夏人阻命,诸路增置禁军约四十二万余人,通三朝旧兵且**十万人,其乡军义勇、州郡厢军、诸军小分剩员等不在此数。”
北宋禁军分为马军、步军、弓军三科,分别设置教头;之上又设置总教头。王安石变法时裁减兵额,置将分领,战斗力有所提高。北宋末年,政治**,军队缺额极多,京师三衙所统实际仅存三万人。北宋灭亡后,禁兵主力溃散。
南宋时,各屯驻大军取代禁兵,成为正规军,而各地尚存的禁兵,则成为专供杂役、不从事战斗的部队。
北宋军队分为禁军和厢军两种。禁军是北宋的正规军,主要用途是“天子之卫兵,以守京师,备征戍”。宋初禁军较少,宋太祖赵匡胤将各地的精锐之师编为禁军,仁宗时多达80多万,大多屯驻北方,只有很少一部分驻扎南方。厢军是北宋的地方性部队,取“驻扎城厢”之意。
这些兵,并不要他们上阵打仗,只在地方当杂差。地方政府有什么力役,就叫他们做。如此看来厢军主要从事工役或杂役,故也称“役兵”。
到了元代,中央禁军称为宿卫军,宿卫军又分皇帝亲自掌握的“怯薜军”和由枢密院统领的侍卫亲军。
成吉思汗时把自己的亲从编为怯薛军,怯薛是番直宿卫的意思。全军分为四怯薛,以四位元勋为怯薛长,世领其职,四位怯薛长按规定时间轮番带兵更直宿卫。这些宿卫军在蒙古建国前后是一支英勇善战的军队。
忽必烈建立元朝后,虽保留四怯薛军,但因它们长期养尊处优,战斗力已严重下降。因此,忽必烈抽调各地精锐,建立前、后、左、右、中五卫亲军,作为中央禁军,直接隶属于枢密院,设亲军都指挥使统领,编组为皇帝的护卫军和厩防守军。又洽各族丁壮组成二十一卫亲军,驻守厩附近的“腹里”地区,这二十一军还分出一些专职军队,诸如专供大朝会用的围宿军,大祭祀用的仪仗军,巡幸护驾的扈从军,守卫皇帝财富的看守军,夜间巡逻的巡逻军,保护漕运的镇遏军、修治城隍的工役军,以及负责征讨的由西夏降军组成的河西唐兀军和钦察部组成的钦察军。
明朝之时,禁军分为守备京师的京营及卫戍皇城的上直二十六卫亲军。
京营不只负责守备京师,明成祖数次出边征讨蒙古残元势力时亦以京营为主力,主要分为三大营:五军营,除在京卫所外,每年又分调中都凤阳、山东、河南、大宁各都司兵16万人,轮番到京师操练,故名为“五军”;又五军营分为中军、左掖、右掖、左哨、右哨五营,亦谓五军、三千营,永乐时得边外三千降兵编成一营,故名为“三千”,全营骑兵部队。嘉靖中改名神枢营,还有神机营,全军装备各类火枪及火炮,为当时世界装备最优良的热兵器部队。
平时五军营负责驻守军营,三千营负责巡逻哨视,神机营则掌各类枪炮火器。
皇帝御驾亲征时,则皇帝御营居中,五军营分布防守御营之外,步兵布防内侧,骑兵布防外侧。骑兵之外为神机营布防,神机营外为堤围土墙,周长二十里,上面布置各种竹木枝刺为障护。
上直二十六卫亲军初建时原本只有十二卫,分别为金吾前卫,卫戍皇城南面、金吾后卫,卫戍皇城北面、羽林左卫,卫戍皇城东面、羽林右卫,卫戍皇城西面、府军卫,卫戍皇城南面、府军左卫,卫戍皇城东面、府军右卫,卫戍皇城西面、府军前卫,负责皇帝近身侍卫,又称“带刀舍人”、“带刀侍卫”、府军后卫,卫戍皇城北面、虎贲左卫,卫戍皇城东面、锦衣卫,名锦衣亲军都指挥使司,掌侍卫、仪仗、缉捕、诏狱、旗手卫,掌皇帝御驾金鼓、旗纛,并随御驾出入及守卫四门,称为上十二卫,除府军前卫、锦衣卫与旗手卫外,其余诸卫俱都巡警京师各门。
建文四年燕王朱棣靖难成功,本年改称洪武三十五年,擢升北平燕王三护卫为亲军,巡警京师各门:羽林前卫、金吾左卫、金吾右卫。
永乐四年再擢升原北平都指挥使司七卫为亲军,巡警京师各门:燕山左卫、燕山右卫、燕山前卫、大兴左卫、济阳卫、济州卫、通州卫。
宣德八年增设四卫,掌随驾护卫:腾骧左卫、腾骧右卫、武骧左卫、武骧右卫。
以上二十六卫俱称亲军都指挥使司,不属五军都督府管辖。
到了清朝刚入关时,依然沿用明制。在完成了对全国的占领和控制后,将八旗的主力安置在厩,对皇宫和京师保卫系统进行了重建。
将满洲、蒙古、汉军八旗按方位均衡地分布于厩各地:正黄旗、镶黄旗居北,正白旗、镶白旗居东,正红旗、镶红旗居西,正蓝旗、镶蓝旗居南,又按东西分为左、右两翼,左翼是镶黄、正白、镶白、正蓝;右翼是正黄、正红、镶红、镶蓝;又将以往降附、俘虏的外族民众和本族内部的世代家奴,组建成内务府三旗,安置在皇城内,主要从事以往朝代由宦官执掌的职能,兼掌内廷禁地一部分门户的宿卫。
皇宫侍卫专从上三旗子弟中选拔,设领侍卫内大臣统领,掌管皇帝身边的侍从和守卫,康熙年间增置汉侍卫,从武举中选拔。
在皇帝身边日常侍从、值宿的高级侍卫,称为御前侍卫、御前行走,稍次一级的是乾清门侍卫、乾清门行走。这类高级侍从的首领称为御前大臣。御前大臣在宗室王公中选任,掌翊卫近御并兼管奏章事务。雍正以后,御前大臣常以军机大臣兼任。御前侍卫、御前行走、乾清门侍卫、乾清门行走员职责是在内廷侍值、稽查官员出入、带领被引见的官员入殿、扈从皇帝出行,这类高级侍卫都属于高级武官,而非普通卫士,御前侍卫居武官二品。乾清门侍卫则侍立于皇帝所在的殿外檐下,而非专门守卫乾清门。乾清门侍卫从一等优秀侍卫中的满族成员中选拔,可以提升为御前侍卫。御前侍卫、乾清门侍卫以外的侍卫亲军中的侍卫,一概称为大门上侍卫,或三旗侍卫。汉侍卫只能在大门上侍卫中供职,最高荣耀是提拔为乾清门侍卫。
同时,由各旗子弟组建骁骑营、护军营、前锋营协作承担宿卫、清跸、宫门启闭和皇城夜巡之职;内务府三旗也选拔兵丁编为本府前锋、护军、骁骑三营,分掌内廷与御苑的守卫。步军营掌管厩九门的守卫与治安;巡捕营掌管北厩区外围的治安。
此外,清廷设有特种兵:火器营、健锐营,用于对外作战,使用枪炮、搭设云梯攻城;虎枪营、善扑营、上虞备用处等军事侍从机构,掌管随侍皇帝游猎。
紫禁城设置九门提督,为镇守皇城最高司令官;统帅之军队扎营于丰台大营。
清朝晚期,清廷在在内忧外患的压迫下创建新式禁卫军:神机营,用西方近代武器装备,兵员从八旗原有的禁卫军诸营中选拔。但是由于清王朝的**和种种积重难返的问题,这支新建的禁卫军与近代化劲旅的要求相去甚远。
总的来说,历朝历代的统治者虽然对禁军重视,优遇,但事实上,禁军在其发展的过程当中,逐渐沦落为看守门户的家仆,家奴,平日里也只是扮演着仪仗队的角色,披甲持戟的吓唬人罢了,真正的战斗力倒是没有多少。
而且历朝历代的禁军,和皇室都是一种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的关系,往往在王朝草创之时,禁军的战斗力十分恐怖,是扫荡天下的主力,可是随着江山稳固,禁军便会沦为一种荣誉性的部队机构,等到王朝即将倾颓之时,禁军已经从里到外烂透。
北宋末年之时,金国南下,宋朝的数十万精锐,未经一战,便望风鼠窜,满清之时,曾经傲视天下,号称“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的八旗劲旅,居然打不过数千西方蛮夷。
大唐是不会有这种担心的,杜睿创立的兵役制度,可以从根本上避免禁军的堕落,始终保持禁军有着足够的新鲜血液,保证其固有的战斗力。
就像这五千左屯卫军,虽说是拿上了燧发枪,变换了兵种,可是一蹬下燧发枪,抽出佩刀,照样是战场上敢于争雄的好汉。
中路有了这五千新生力量的加入,顿时压力大减,也亏得杜学文在大战开始之前,想到了历史上那场著名的坎尼战役,不然的话,就凭借三万余兵力,如何能抵挡住二十余万大食军的进攻。
大食军虽然人多势众,可是此刻被唐军包围在中间,双方交战的接触面是一定的,外面的人厮杀,里面的人只能看着干着急,还要不时的承受外围归附了唐军的埃及人的远程打击。
阿里现在也是心急如焚,明明看得出唐军已经坚持不住了,可就是不知怎的,硬是冲不散唐军的包围圈,这种一则以喜,一则以忧的感觉,弄得阿里的一颗心,也是上上下下。
阿里将主攻方向放在了正前方,可是他们要面对的却是大唐防御能力最为强大的陌刀战阵,上千把陌刀竖起来,就好像一道巨大的光墙,流光划过,但凡靠近的大食兵纷纷被砍成了碎肉。
操控陌刀虽然消耗体力十分严重,可是唐军将士硬是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坚持住了,自从合围完成之后,排在中路的唐军居然不曾后退一步。
从白天一直打到黑夜,又从黑夜一直打到天明,再从天明打到黄昏,双方的体力都已经达到了极限,此刻只是机械的挥动着手臂,机械的砍杀着所能看见的敌人。
打到这个份上,双方的所有战争潜能都已经被消耗殆尽,还能坚持着,完全就是一个奇迹了。
大食人几次都险险的要冲破唐军的包围圈,可都被唐军守住了,包围圈在不断的缩小着,双方的兵士此刻都是在踩着袍泽的尸体在拼杀着。
阿里组织了几次冲锋,他看出唐军已经是强弩之末,可偏偏每次打了关键时刻,总是功败垂成,唐军守得铁桶就好像一般,无论他怎么进攻,都不能突围,这让阿里十分恼火。
阿里知道本方被唐军围在中间,本就不占优势,再加上唐军精锐,勇悍善战,战力极强,想要一鼓作气,战胜对手,几乎没有可能。
然而,唐军也有劣势,那就是唐军的兵力实在是太少了,每死一个,就少一分防守之力。是以,阿里根本就不顾伤亡,对着唐军发起轮番进攻,准备用巨大的代价来消耗唐军,最后再将唐军彻底击败。
不得不说,阿里的判断很准确,在他指挥下,大食军队对唐军的包围圈发起数次近乎疯狂的进攻后,唐军已经被消耗得差不多了,到眼下,只有不到两万唐军还有战斗力。而且,这不到两万唐军,个个疲惫不堪,人人带伤,只怕也坚持不了多久了。
鏊战了两天一夜,终于看到胜利的曙光,阿里长吁一口气,下达命令,对唐军的包围圈发起不间断的进攻,发起如同海潮般的攻势,让唐军穷于应付。
唐军根本不能歇息,连喘口气的时间都没有,他们都很清楚,他们坚持不了多久了,在这么下去,不被大食军杀死,也要活生生的累死,他们当中已经有好几个袍泽弟兄,还挥刀砍杀着,突然没有任何预兆的,一头栽倒在地,就再也没能起来。
“呸!”杜学文砍杀了一个大食兵,重重吐出一口浊气,疲惫之极,重重喘息,喘息声如同雷鸣,抹着脸上的血水,一双眼睛仿佛九幽地狱之中的鬼火:“该死的大食狗,竟然想累死我们。”
杜学文说得没错,阿里就是打算把唐军累死。他就是要利用大食兵力优势对唐军发起不间断进攻,让唐军来杀。唐军杀一个,大食军队来一双,唐军杀一双,大食军就来两双,看唐军有多少力气来杀。
就算唐军是铁打的,让其杀上几天几夜,总会没有力气了吧?
“累死!累死也好!”杜学文笑了,原本雪白的牙齿此刻也满是血污,“杀大食狗累死的,我们赚了,一个人杀十几二十个大食狗,值了!”
杜学文胸一挺,头一昂,很是自豪,又将一个靠近的大食兵砍杀在地,大声道:“自古以来,杀敌累死的人并不多,我们有幸成为其中一员。弟兄们,这是我们的荣耀!”
“大唐万胜!”
将士们尽管疲惫不堪,尽管声音沙哑,仍是欣喜无已,挥着胳膊,晃着拳头,大声呐喊,又是一道光华闪过,又是一队靠近的大食兵被砍成了碎肉。
杜学文这话简直说到他们的心坎上了,自从这场大战开始以来,将士们的手上,哪个没有斩首数十级的战绩,具体数目有多少,就是他们也不知道了,有道是杀一个够本,杀两个赚一个,照这样算下来,他们已经赚翻了。有如此了得的军功,即使是战死,也是值了,没有遗憾了。
阿里顶盔贯耳,身如铁塔,骑在战马上,虎目圆睁,死盯着前方的激战。唐军虽然疲惫不堪,却是人人不怕死,勇猛如虎,大食军队尽管人数众多,亦是难以匹敌,又再次被唐军打得退了下来。
一开始大战爆发的时候,双方几乎是人挨人,人挤人,根本就没有半分间隙,可是打着打着,双方就形成了默契,中间留下了一道不宽的距离,谁都不是铁打的,要是当真不间断的杀上两天一夜,不用刀斧加身,早就累死了,于是双方都很默契的留出了一段可供喘息的距离。
“大唐万胜!”
唐军见大食兵又退了,一个个用手中的武器拄在地上,身子摇椅晃,随时可能摔倒,但仍然大声欢呼起来。
“强弩之末!”
阿里看在眼里,一抹微笑浮现,大手一挥,大吼一声:“继续进攻!”
一队大食军队挥着弯刀,咆哮惊天:“杀光唐人!杀光唐人!”
突围在即,大食军队士气大振,旋风一般冲到了唐军的近前,与唐军杀作一团,一步步蚕食着唐军的包围圈。
唐军将士尽管疲惫不堪,随时可能倒下,然而,却是爆发出惊天的气势,人人怀必死之心,挥着残破不堪的武器,与大食军队杀作一团。
尽管唐军很勇猛,毕竟是强弩之末了,难以撑持,不少将士们手中的武器挥到中途,就软绵绵的倒下来了,他们是被活活累死的。
累死的唐军越来越多,不出一个时辰的功夫,就累死了五六百,原本唐军就不多了,再累死这么多,剩下的唐军不过一万五千余人了。
更要命的是,大食军队好象海潮一般涌了过来,根本就不给唐军喘息的时间,他们是摆明了要把唐军累死。
“完了,完了!”杜学文看在眼里,仰天长叹一声,“我们的援军怎么还不来?”
将大食军拖了这么长的时间,他们最盼望的就是薛仁贵的援军到来,然而,他们千盼万盼,盼星星盼月亮,就是没有盼到薛仁贵的大军。不仅没有盼到援军,得到却是越来越困难的局势。
两万忠勇的唐军将士战死沙场,可是倒下的大食人更多,这两天一夜之中,至少有十万大食兵被唐军砍杀,算起来,他们也没什么可遗憾了。
然而杀敌再多又如何?
现实是残酷的,薛仁贵的援军不到,他们就算是杀再多的大食军也没有意义,一旦让这些剩下的大食人冲突过去,度过奥伦特河,到时候开罗根本难以守御,让十几万大食军涌进开罗城内,凭借着高大的城墙,充沛的粮草,到时候埃及攻略,将会变成一场消耗战。
杜学文不禁长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虽说是功亏一篑,但就算是死,也要死的像个男人,他冲唐军大喝道:“弟兄们,我们守不住了,今天所有人都要死在这里,你们怕吗?”
“不怕!”
唐军大声呐喊,然而,他们的声音嘶哑,却是没有多大的声响,因为他们的嗓子喊破了,一张嘴,鲜血都流了出来。
“我们是大唐的好男儿,我们不愧于这一称号,我们用我们的热血、生命铸就了大唐好男儿的威名!”杜学文一边说着,手下的动作也一点儿不慢,不断的收割着大食兵的性命,“你们看看我们的脚下,我们踩的是他们同伴的尸骨,我们杀敌无算,我们是大唐的好男儿!我们是大唐的英雄!就算是要死,我们也要最后一次,用我们的鲜血,用我们的生命,为大唐尽忠!”
“大唐万胜!”
“大唐万胜!”
将士们挥着胳膊,晃着拳头,仰首向天,大声咆哮,尽管没有声响,却是气势惊天。
“杀!”杜学文一挥手,紧握着半截宝剑,率领剩下的唐军,对着涌来的大食军队,义无反顾的冲了上去。
跟随了杜睿几十年的宝剑折断了,杜学文已经有了必死的觉悟,在这一刻,伴随着这最后的冲锋,杜学文可以自豪的对着杜睿说上一句:“爹爹"儿没让你丢人!没有坠了爹爹半世的英明!”
两支大军眼看着就要撞在一起,就在这时,变故陡生。
“大唐万胜!”
冲天的战号响起,惊天动地,地皮都在颤抖。
战号来得突然,雄浑有力,一听便知出自千军万马之口,绝不是眼前这万余疲惫不堪的唐军所能爆发的。
冲锋中的大食军队和唐军不约而的停了下来,打量着战号传来的方向,各自表情不同。
大食军队一脸的疑惑之中带着悲哀,心中默默的生出了两个字:“完了!”
而唐军的反应却是截然不同,个个兴奋莫铭,欢喜不已,振臂欢呼:“援军来了!援军来了!”
对于唐军将士来说,他们不需想也知道,这必然是薛仁贵的援军到了,因为他们太熟悉唐军的战号了。
大唐万胜!
就这么四个字,每次听到,每次喊出都会让他们热血沸腾,这是一个时代的符号,也是一个强大民族的怒吼。
自从这场大战开始以来,唐军将士进行艰苦卓绝的战斗,他们无时无刻不在盼着薛仁贵的援军能够早一点儿到来,千盼万盼,一直没有盼来援军,他们已经绝望了,以为这辈子不可能再眼来援军。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的是,援军真的来了,这是天大之喜,一时间他们原本疲惫不堪的身体,再次充满了无穷的力气。
在最后一次的冲锋路上,在绝境中,突然得到如此天大的喜讯,唐军将士激动难已,忍不住热泪长流。
“援军来了!”
“是援军来了!”
一波接一波的欢呼声响彻九霄,原本沙哑不堪,已经吼破了的嗓子,竟然奇迹般的爆发出了惊天动地的欢呼声,实在是一奇。
“该死的!”阿里的脸色阴沉,浓眉一皱,大骂一声,“该死的唐人这时间到来!”
眼下是大食军队的最后一次进攻,以唐军的疲惫,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抵挡得住,只需要半个时辰,就可以把这里的唐军全部残灭,他们就能平安渡过奥伦特河,逃出生天,可偏偏在这个时候,薛仁贵的援军到了,在阿里距离大食英雄只差一步的时候到了,阿里只觉一阵气闷,那感觉比吃了苍蝇还要难受,几乎要喷出血来。
阿里扭过头,寻声望去,只见远方一条水线正急涌来,水线优美流畅,在水线的上方,还有一朵巨大的垂地乌云,黑压压的,给人一种沉闷的压抑感,还有那如同闷雷般的蹄声,仿佛巨锤砸在心坎上似的。
水线近了,变成了一片涌动的海潮,波澜壮阔,汪洋姿肆,不可阻挡,不计其数的旗帜在风中飘扬,舒展如画,上面的“唐”字格外优美格外有气势,一杆帅旗在众多的旗帜中格外醒目,上书一个大大的“薛”字。
“薛仁贵!该死的薛仁贵!”阿里咬牙痛骂着。
“弟兄们,我们的援军到了,我们报仇的时候到了,杀光大食狗!”杜学文咆哮一声,奋勇当先,挥着半截宝剑,对着大食军队句冲了过去。
“杀光大食狗!”
此时此刻的唐军,无不是人人振奋,如同打了鸡血似的,原本疲惫不堪的身体奇迹般的涌现出了强大的力量,如同生力军似的,挥着残破的武器,如同下山猛虎般,对着大食军队冲去,冲锋威势不凡,如同泰山压顶般,不可阻挡。
与此同时,阿里也从震惊之中清醒了过来,当即大吼一声,道:“快,把唐军杀光,冲出去!”
阿里是一员不可多得的良将,他当然知道眼下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突围,在大唐援军冲过来之前,突围出去,不然的话,他们都要死在这里。
一声令下,大食军队也都清醒了,一声呐喊,又发起了猛烈的进攻,他们都知道今天在这里绝对是九死一生了,如果冲不出去,则必死无疑,如果冲出去了,或许还有生路。
然而,阿里的想法注定只能是幻想,不可能实现。
正朝着战场奔驰过来的薛仁贵身着明光铠骑在战马上,远处的战场,他看的格外真切,眼圈不禁泛红,对大食人的狠也更深了,右手一挥,唐军应命而出,对着大食军队发起了进攻。如雷的蹄声惊天动地,马蹄踏处,烟尘弥漫,唐军将士握着手弩,对着大食军队冲了过去。
“嗖!嗖!”
陡然间,尖锐的破空声响成一片尖锐刺耳,让人耳鼓隐隐生疼,空中突然出现一片弩矢,密密麻麻,好象一张巨大的矢网,对着包围圈里德大食军队就罩了过去。
一片惨叫声响起,此起彼伏,连绵不绝,第一轮弩矢刚过,第二轮弩矢的破空声又响起,又是一张巨大的矢网对着大食军队罩去。强弩是中国古代独步世界的利器,而从强弩改进得来的手弩同样是中国的优势武器。在唐军骑兵一轮接一轮的射杀下,大食军队的伤亡越来越高,形势越来混乱。
唐军也不时有人落马,他们的战马马腿也被崴折了,可是唐军的冲锋丝毫都没有变慢,他们在争取时间,只要他们能早一点冲杀进去,那些在此阻击敌军的袍泽弟兄,便能多几个人活下来,他们都是大唐的英雄,他们应当像英雄那样被迎入大明宫,接受大唐皇帝陛下的赏赐,而不是埋骨黄沙。
阿里有些绝望了,如果这个世界不是发生了改变的话,以他的才能,迟早会出人头地,而后在不断的征战之中,累积功勋,最后成为伊斯兰世界一位著名的将领。
可是现在,他没有机会了,他的人生已经走到了尽头,他的命运将在此被定格。
满是血污的弯刀,被阿里架在了脖子上,对着面带惊恐的亲兵队长一笑,道:“投降吧!如果唐军允许的话,请带着我的尸体回麦加,那里是我的家乡!”
说完,手猛地一拉,一道血箭迸射而出,自始至终他的亲兵队长都不曾劝阻过,对于一个军人来说,死亡是不可怕的,失败才是真正的可怕,阿里无法面对他的失败,但是他必须承担责任,而承担责任最好的办法,就是用他的生命去恕罪,用他的鲜血去洗刷耻辱。
“大唐万胜!”
伴随着惊天的战号,胜利已经属于大唐了,他们的神话还在继续着,而且完全没有被打破的可能,他们的征途将持续下去,直到他们征服整个世界。
启 蒙 书 网--无 弹 窗 小 说 网-www.qmshu.com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大唐极品闲人》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大唐极品闲人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