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教育为本
目录:穿越之帝王传奇| 作者:菜无心不活| 类别:历史军事
第289章 教育为本
贾似道淡淡而道:“无妨。也就是一枚勋章而已。大师拿着就是了。”
杨琏真迦谢道:“阿弥陀佛。那贫僧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恩。贾宣。”
“來了。”在屋外恭候的贾宣道。
“送客。”
“是。相爷。”贾宣伸手。对着杨琏真迦做了个手势道。“大师。请。”
出门时。杨琏真迦极快地递给了贾宣一张银票道:“总管大人。小小意思。不成敬意。请笑纳。”
贾宣亲自打开相府大门:“大师慢走。”
杨琏真迦笑道:“总管请回。來年再见了。”
贾宣打开银票看了看。会心的一笑。这是一张面额为一万两的银票。由大宋皇家银庄开具。贾宣心情大好。待举目往外看时。杨琏真迦已经消失在雪夜之中。哪里还有半分踪影。
临安大学第二批新生和临安军事大学首批学员的录取工作已经在十一月底全部完成。虽然总人数还不及后世一所普通地方大学的零头。但其所受到的关注程度却是过之而无不及。
如果说数月前临安大学的首次招生在前來参加科举考试的学子中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那么这一次的招生就可以说是惊动了整个临安城。大多数临安家庭都以家中孩子能够考入两所大学为荣。特别是经过大宋皇家报等临安大报的宣传。临安周边的地区也來了不少报名者。最远之人甚至是來自遥远的成都府。
尽管这两所大学都不属于新成立的教育卫生部。我还是下令。让江万里的教育部全程参与了招生工作。一來可以解决两所大学招生时人手不足的问題。二來也是为今后开办其它各类学校做好准备。
对于全国的教育方向。我的计划是按照后世的大、中、小学教育体系來设定。这也是今后教育卫生部的主要任务之一。
咸淳元年十一月的最后一个下午。我在御书房召见了教育部尚书江万里、临安大学正副校长何基及沈逸秋、军事大学校长史岩之以及兼任皇家科学院院长的全觉。
“参见陛下。”
“免礼。五位爱卿。坐下说话。”
“谢陛下。”
“各位爱卿。朕今日叫你们前來。是说说有关我朝未來教育之事。你们五人可以说是我朝教育界的领袖。而教育又是我朝未來之根本。全民素质的提升和各类人才的普及乃是一朝一代发展的关键。这就需要教育发挥作用。也是教育的根本价值所在。所以。你们身上的担子很重。朕认为实不亚于军务、政务两院。可以说。我朝的未來就在你们几人身上了。”
“陛下放心。臣等必会尽心尽力。”
我看着五人。笑道:“所谓教育。就是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也是人类社会生产经验得以继承发扬的关键环节。我朝目前的教育大多是以私人授业的书院形式存在。但所授的内容极少涉及自然科学。而朕所说的教育却是要大力提倡自然科学。这就需要有远见的书院逐步转向以自然科学为主导的学业中來。当然。对于这些传统书院。朕并不会去做硬性规定。百花齐放。才是教育之本。”
江万里、何基等人本身就有书院院长的经历。对于传统的书院模式自是十分清楚。江万里问道:“陛下。我朝未來的教育体系还是以书院为主吗。”
我摇摇头道:“不是。对于我朝今后的教育方向。其内容却是要转到以自然科学为主的方面來。这点朕已经决定。你们无需置疑。当然。朕的意思并非说传统文化不好。传统文化需要继承。需要发扬。还应去适应时代的发展。但是。要使我朝中兴。建立我大宋之不朽基业。就必须在自然科学上达到领先的地步。这就需要教育部的大力推广。这也是朕成立教育部的目的。新的教育体系将会以新型学校为主。比如。以临安大学为代表的未來各类大学就会逐步取代原有的太学、国子学。朕打算自明年起。在我朝境内设置大、中、小三种层次的学校。这些学校全部以临安大学所教授的科目内容为主项。并争取在十到二十年内普及。”
江万里又问道:“陛下。大学已有现成的模式。那中、小学又是什么样的。”
“爱卿莫急。各位。你们边喝茶边听朕仔细明说。”我也喝了口茶道。“大学你们都知道了。目前我朝有临安大学和军事大学两所。但这还远远不够。从明年起。根据发展的需要。将会陆续在我朝境内建立专业化更强的各类学院。比如。我朝目前能够胜任自然科学科目的教授极少。那么教育部就应该首先设立专门的师范学院。负责培养各科目的先生教授。又比如。大夫郎中不足。那同样可以设立专门的医科学院。就类似临安大学的医科学院。负责培养我朝的医生。也就是郎中医官。这些学院根据需要可以在临安。也可以在临安以外的各路、各省建立。并非要完全集中在临安。这点类似我朝各地的书院。”
“下面朕再來说说中、小学。对于教育。朕的意思是要让我朝之人从小开始接受。当小孩在六七岁时。就可以进入小学学习。小学学生要学的主要内容是识字、识数并懂得各类自然科学的基本知识。比如。在数学上。要学会最简单的加减乘除法。要认识我朝通用的谢氏数字记录法等。到了中学。就要学习更加深层次的基础知识了。也即是要为进入大学打好基础。做好准备。”我见大家听得并非很明白。想了想道。“这样。朕以大家都熟悉的传统教学來举例。小学生应该从识字学起。并能进行简单的造句会话。然后要会写一些小文章。能够背诵简单的诗词歌赋。到了中学。就要求能够熟练地写出一般的策论。上到大学后。就要分专业进行研究了。有人可以专门研究诗词。有人可以专门研究远古文学等等。这就是中小学的含义。大家是否明白。”
江万里点点头道:“陛下。臣明白。这样就可以形成阶梯状的学生构架。能够读书识字的小学生最多。而进行专门研究的大学生则最少。这种模式和科举也有类似之处。从秀才到进士举人。一级一级的。”
“恩。爱卿说得不错。首先。朕打算从我朝州府一级的地区开始。再往县级。乡镇发展。学校则先从两头。也就是大学和小学开始。再往中学发展。江爱卿。这具体的工作就交给你们教育部了。”
“是。陛下。臣遵旨。”江万里道。
我接着又对史岩之道:“军事大学则会独立于教育部。暂时先隶属于军务院吧。”
“是。陛下。”史岩之应道。
沈逸秋道:“陛下。那科举是否保留。”
“科举、书院等传统教育都会保留。”
何基道:“陛下。要在全国开办各类学校。目前的主要问題应该有两点。一是经费问題。二是师资问題。这两点陛下是如何打算的。”
“何爱卿说得不错。经费和师资是开办学校的两大难点。对于学校的经费。朕会让户部拨出专款交给教育部统筹安排。以后朕打算会根据每年全国税收的总额。提取一定的比例作为教育费用。同时。让地方官府想法筹集一部分资金。也可以让有善心的私人出资办学。在贫穷的边远山区。还可以通过红十字会。开办希望学校。总之。开办大中小学。是以朝廷为主。地方为辅。全民参与的一件重要大事。朕会将普及教育作为我朝长期的基本国策。首先会从普及小学开始。至于师资。从眼下的情况看。就更为困难了。我朝虽然文人甚多。但通晓自然科学的人才却是太少太少。你们有何建议。”
何基道:“陛下。今我朝书院甚多。是否可以从这些地方招聘。”
“当然可以。只是书院中一样缺少精通自然科学的先生教授。”
沈逸秋道:“陛下。臣有两法。”
“爱卿。请讲。”
“陛下。首先可以让各地官府在当地选出有志于教育事业的年轻秀才们。集中送到临安大学。由大学办理短期培训班。这就类似红十字会采取的培训法。当他们有了初步知识后。便可回去教授一些基础课程。等到休假时。再來大学接受第二次培训。如此循环。可以解决部分师资问題;其次是陛下前面提到过的。开办师范学院。这点请江尚书将其作为教育部的首要事件。”
“恩。可行。对了。何爱卿。”
“臣在。”
“你抽空将临安大学先生们的俸禄情况告诉下江爱卿。江爱卿则可以借鉴之。然后制定出今后我朝各级学校先生教授的俸禄标准。要让有志于教育事业的先生们衣食无忧。更要让他们知道。他们的待遇会参照我朝之官员。”
“是。臣遵旨。”何基、江万里同时道。
贾似道淡淡而道:“无妨。也就是一枚勋章而已。大师拿着就是了。”
杨琏真迦谢道:“阿弥陀佛。那贫僧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恩。贾宣。”
“來了。”在屋外恭候的贾宣道。
“送客。”
“是。相爷。”贾宣伸手。对着杨琏真迦做了个手势道。“大师。请。”
出门时。杨琏真迦极快地递给了贾宣一张银票道:“总管大人。小小意思。不成敬意。请笑纳。”
贾宣亲自打开相府大门:“大师慢走。”
杨琏真迦笑道:“总管请回。來年再见了。”
贾宣打开银票看了看。会心的一笑。这是一张面额为一万两的银票。由大宋皇家银庄开具。贾宣心情大好。待举目往外看时。杨琏真迦已经消失在雪夜之中。哪里还有半分踪影。
临安大学第二批新生和临安军事大学首批学员的录取工作已经在十一月底全部完成。虽然总人数还不及后世一所普通地方大学的零头。但其所受到的关注程度却是过之而无不及。
如果说数月前临安大学的首次招生在前來参加科举考试的学子中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那么这一次的招生就可以说是惊动了整个临安城。大多数临安家庭都以家中孩子能够考入两所大学为荣。特别是经过大宋皇家报等临安大报的宣传。临安周边的地区也來了不少报名者。最远之人甚至是來自遥远的成都府。
尽管这两所大学都不属于新成立的教育卫生部。我还是下令。让江万里的教育部全程参与了招生工作。一來可以解决两所大学招生时人手不足的问題。二來也是为今后开办其它各类学校做好准备。
对于全国的教育方向。我的计划是按照后世的大、中、小学教育体系來设定。这也是今后教育卫生部的主要任务之一。
咸淳元年十一月的最后一个下午。我在御书房召见了教育部尚书江万里、临安大学正副校长何基及沈逸秋、军事大学校长史岩之以及兼任皇家科学院院长的全觉。
“参见陛下。”
“免礼。五位爱卿。坐下说话。”
“谢陛下。”
“各位爱卿。朕今日叫你们前來。是说说有关我朝未來教育之事。你们五人可以说是我朝教育界的领袖。而教育又是我朝未來之根本。全民素质的提升和各类人才的普及乃是一朝一代发展的关键。这就需要教育发挥作用。也是教育的根本价值所在。所以。你们身上的担子很重。朕认为实不亚于军务、政务两院。可以说。我朝的未來就在你们几人身上了。”
“陛下放心。臣等必会尽心尽力。”
我看着五人。笑道:“所谓教育。就是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也是人类社会生产经验得以继承发扬的关键环节。我朝目前的教育大多是以私人授业的书院形式存在。但所授的内容极少涉及自然科学。而朕所说的教育却是要大力提倡自然科学。这就需要有远见的书院逐步转向以自然科学为主导的学业中來。当然。对于这些传统书院。朕并不会去做硬性规定。百花齐放。才是教育之本。”
江万里、何基等人本身就有书院院长的经历。对于传统的书院模式自是十分清楚。江万里问道:“陛下。我朝未來的教育体系还是以书院为主吗。”
我摇摇头道:“不是。对于我朝今后的教育方向。其内容却是要转到以自然科学为主的方面來。这点朕已经决定。你们无需置疑。当然。朕的意思并非说传统文化不好。传统文化需要继承。需要发扬。还应去适应时代的发展。但是。要使我朝中兴。建立我大宋之不朽基业。就必须在自然科学上达到领先的地步。这就需要教育部的大力推广。这也是朕成立教育部的目的。新的教育体系将会以新型学校为主。比如。以临安大学为代表的未來各类大学就会逐步取代原有的太学、国子学。朕打算自明年起。在我朝境内设置大、中、小三种层次的学校。这些学校全部以临安大学所教授的科目内容为主项。并争取在十到二十年内普及。”
江万里又问道:“陛下。大学已有现成的模式。那中、小学又是什么样的。”
“爱卿莫急。各位。你们边喝茶边听朕仔细明说。”我也喝了口茶道。“大学你们都知道了。目前我朝有临安大学和军事大学两所。但这还远远不够。从明年起。根据发展的需要。将会陆续在我朝境内建立专业化更强的各类学院。比如。我朝目前能够胜任自然科学科目的教授极少。那么教育部就应该首先设立专门的师范学院。负责培养各科目的先生教授。又比如。大夫郎中不足。那同样可以设立专门的医科学院。就类似临安大学的医科学院。负责培养我朝的医生。也就是郎中医官。这些学院根据需要可以在临安。也可以在临安以外的各路、各省建立。并非要完全集中在临安。这点类似我朝各地的书院。”
“下面朕再來说说中、小学。对于教育。朕的意思是要让我朝之人从小开始接受。当小孩在六七岁时。就可以进入小学学习。小学学生要学的主要内容是识字、识数并懂得各类自然科学的基本知识。比如。在数学上。要学会最简单的加减乘除法。要认识我朝通用的谢氏数字记录法等。到了中学。就要学习更加深层次的基础知识了。也即是要为进入大学打好基础。做好准备。”我见大家听得并非很明白。想了想道。“这样。朕以大家都熟悉的传统教学來举例。小学生应该从识字学起。并能进行简单的造句会话。然后要会写一些小文章。能够背诵简单的诗词歌赋。到了中学。就要求能够熟练地写出一般的策论。上到大学后。就要分专业进行研究了。有人可以专门研究诗词。有人可以专门研究远古文学等等。这就是中小学的含义。大家是否明白。”
江万里点点头道:“陛下。臣明白。这样就可以形成阶梯状的学生构架。能够读书识字的小学生最多。而进行专门研究的大学生则最少。这种模式和科举也有类似之处。从秀才到进士举人。一级一级的。”
“恩。爱卿说得不错。首先。朕打算从我朝州府一级的地区开始。再往县级。乡镇发展。学校则先从两头。也就是大学和小学开始。再往中学发展。江爱卿。这具体的工作就交给你们教育部了。”
“是。陛下。臣遵旨。”江万里道。
我接着又对史岩之道:“军事大学则会独立于教育部。暂时先隶属于军务院吧。”
“是。陛下。”史岩之应道。
沈逸秋道:“陛下。那科举是否保留。”
“科举、书院等传统教育都会保留。”
何基道:“陛下。要在全国开办各类学校。目前的主要问題应该有两点。一是经费问題。二是师资问題。这两点陛下是如何打算的。”
“何爱卿说得不错。经费和师资是开办学校的两大难点。对于学校的经费。朕会让户部拨出专款交给教育部统筹安排。以后朕打算会根据每年全国税收的总额。提取一定的比例作为教育费用。同时。让地方官府想法筹集一部分资金。也可以让有善心的私人出资办学。在贫穷的边远山区。还可以通过红十字会。开办希望学校。总之。开办大中小学。是以朝廷为主。地方为辅。全民参与的一件重要大事。朕会将普及教育作为我朝长期的基本国策。首先会从普及小学开始。至于师资。从眼下的情况看。就更为困难了。我朝虽然文人甚多。但通晓自然科学的人才却是太少太少。你们有何建议。”
何基道:“陛下。今我朝书院甚多。是否可以从这些地方招聘。”
“当然可以。只是书院中一样缺少精通自然科学的先生教授。”
沈逸秋道:“陛下。臣有两法。”
“爱卿。请讲。”
“陛下。首先可以让各地官府在当地选出有志于教育事业的年轻秀才们。集中送到临安大学。由大学办理短期培训班。这就类似红十字会采取的培训法。当他们有了初步知识后。便可回去教授一些基础课程。等到休假时。再來大学接受第二次培训。如此循环。可以解决部分师资问題;其次是陛下前面提到过的。开办师范学院。这点请江尚书将其作为教育部的首要事件。”
“恩。可行。对了。何爱卿。”
“臣在。”
“你抽空将临安大学先生们的俸禄情况告诉下江爱卿。江爱卿则可以借鉴之。然后制定出今后我朝各级学校先生教授的俸禄标准。要让有志于教育事业的先生们衣食无忧。更要让他们知道。他们的待遇会参照我朝之官员。”
“是。臣遵旨。”何基、江万里同时道。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穿越之帝王传奇》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穿越之帝王传奇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