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晚唐 第242章 有恒产者有恒心

第242章 有恒产者有恒心

目录:晚唐| 作者:木子蓝色| 类别:历史军事

    ()    三月初,chūn耕全面开始。

    整个沙门镇下可耕之地的沙门、大小黑山三座大岛上,都开始朝廷chūn耕。除了沙门镇上的田地都成了对军官将士们的战功勋田奖励之用外,大小黑山堡都按照囤堡的方式安置百姓,进行营田。

    大黑山岛设十二囤堡,安置六千户三万余人口,小黑山岛设四囤堡,安置二千户一万余口。不过由于岛上田地有限,每堡只有田一千二百五十亩,平均每户也才二亩半地。

    黑山岛上各囤堡都已经初步建成,每五百户一个囤堡,相当于一个大村落。李璟在每个囤堡中安排了一些退伍的伤残军官担任囤将,堡内实行保甲联防,十户一甲,百户一保,五百户一囤堡。囤将就相当于村长里正,负责各囤堡营田等事宜。

    田间地头,到处都是一片忙碌,李璟和张承业等一众军官登上黑山岛巡察。

    大黑山岛又有一个别名,称蛇岛。一到夏天岛上成千上万的蝮蛇满山遍坡,真正的蛇之岛。除了无数的蛇之外,大黑山岛上还有一样珍贵的资源那就是燧石。除了这两样,岛上的饮用水咸涩难喝,夜晚巨大的涨cháo声搅得人夜不能寐;一旦天气恶劣导致封航,大黑山岛就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孤岛。

    不过由于大黑山岛面积很大,相当于十倍于沙门镇,拥有近两万亩囤田,所以这岛上还算热闹,原本的戍军及家眷还有岛上的渔民及商人等,有近万人。这次李璟又编设十二囤堡。迁入百姓近两万人。对于李璟来说。黑山堡对沙门镇很重要。需要用心经营。

    李璟招过大黑山堡的新任镇将林威,“黑熊营移镇大黑山岛,一切还算顺利吧?”

    “一切顺利,岛上先前并没有受到破坏,黑熊营入驻以后,只是在黑山岛的两个码头进行了防御工事修筑,堡城并无须修葺。”林威回答道。

    “chūn耕已经开始了,黑山堡这方面做的如何?”虽然岛上只有两万亩囤田。就算丰收一年也顶多全部产出不到五万石粮食。不过李璟依然对此十分重视,现在地少人少,正是一个试行出有效管理的时候,等将来地盘大了,也就不用慌了。

    吴迁上前道:“chūn耕之事,现在暂于职下负责。目前职下已经按将军的指示,把岛上的田地划拔给十二个囤堡。囤堡中每户分得田二亩半,因百姓耕地少,所以我们将镇上拔下来的耕年和农具等进行公有,轮流租借给需要的百姓。现在每四十户一百亩地。分配耕牛一头chūn耕。”

    “打井之事进行的如何了?”李璟问。黑山岛上一直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岛上的水咸涩难喝。必须打深井才行。而深井须用砖石,极耗钱粮,每井需钱五十贯。

    李璟知道今年又是一个大旱之年,虽然沙门镇并不靠这点田地产出粮食,可这也是那些移居岛上百姓们辛苦耕种。李璟已经提前让张宏拔了一笔打井款,准备在岛上打井,不但要解决岛上居民饮用水的问题,还要给那些囤堡的耕地做好防旱准备。

    吴迁心里有些感叹的道:“张兵曹已经拔下三千贯打井专用款,这笔钱职下已经定为专款专用。目前已经招募了打井的匠人,打井的工人则由岛上百姓做工,我们旧给工钱。我们计划打六十口砖石深井,每个囤堡将以一百亩地打一口井,用来浇地,总共二十口井。另外每个囤堡里还要打饮用水井四口,加上堡城还有军营等,一共六十口井。现在已经全面开始,估计一个月内所有井可以打好使用。”

    吴迁在大黑山堡差不多十年了,岛上的水难喝,水少这是老问题了。以往他以发文申请拔款打井,解决岛上军民饮用水和囤田浇水的问题,但每次报告上去都是石沉大海。最后还是他自己从黑山堡的钱粮中挤出一部份,才在堡城中打了几口深水井,解决了堡中戍军和家眷的饮水问题。李璟刚一接管黑山堡,立即就拔出三千贯钱来打井,这让他这个黑山堡的老人感慨良多。

    李璟满脸微笑,“好,这事办的好。不但要打深井,还得制造一批汲水水车,真要旱起来,人力打水哪得行,还得有水车。打制水车的匠人和专款镇上会马上拔下来,具体的事情就由黑山堡负责。”

    他目光炯炯,扫过诸人,“虽然我们现在的囤田有限,但大家不要因此就是把此事放在心上。囤田得当成一件重要的事情来抓,我的计划是,所有的囤堡今年的产出钱粮全都免田赋。你们镇堡还得负责租给百姓耕牛,租借粮种,以及农具、水车等等。最好是每十户二十五亩地给牛一头。”

    听到李璟的这个要求,众人都频频点头记下,特别是吴迁,他现在已经十分主动的把自己往黑山堡内的民政事务方面靠,而主动的去避开军队的事务。虽然李璟信任他,但他还是主动避嫌,不想再引起猜忌。李璟的这些决定让他惊讶,以往黑山堡和大谢砦都没有把囤田的事情太放在心上,那些囤田不过是给戍军的家眷们一个补贴罢了。产出太少,根本就没有人关注。守着登州港,都以经商为主,实在不行,还可以出海假装海贼干两票。

    不过十户一头,现在大黑山岛足有囤户六千户,如此算来,得要耕牛六百头,这可不是一个小数字。这么多的耕牛李璟居然要免费租借给百姓使用,这让他震惊。

    吴迁一个堂堂的武将,现在却开始捧着帐本拿着笔做起了幕僚工作。他翻着随身的帐本,看着上面自己铁划银钩的字迹,有些皱眉道:“职下初步计划过,就算现在打水井。并租借耕牛种子农具提供帮助。可岛上耕地肥力不足。一年就算间做两季作物,最多亩产也只有一石半左右。两万亩地也不过三万石最高产出,就算我们不收任何税赋,可岛三六千囤堡三万多口,全部产出还不够他们的口粮。”

    一个标准士兵的口粮是每天米二升,一年下来是三石粮食。而老人小孩就算减半,也要一石半。这样算下来,就算按最低平均每人每年两石口粮算。这么点地他们种的再好,一年下来,也至少还差一半的口粮。

    关于这点李璟早有准备,那么多百姓不可能真的只靠这些田地过rì子的。他将百姓五百户一个囤堡编起来,既是方便管理,其实也是有其它的考虑。

    “你放心,口粮不够,镇上会供应补贴差额。不过这也不是白给的,得用钱粮来买,或者说用他们的其它产出来换。”李璟道:“上次我发文给你。让你们准备工坊的事情怎么样了?”

    “一切都在筹备之中,目前主要的还是筹备捕鱼队和建筑队。另外就是还有妇女针织队。我们准备农闲时组织囤堡的青壮下海捕鱼,另外多余的劳力去沙门镇的建筑工地上做活。另外妇女们组织起来,给镇上的工坊织布纺纱,以及刺绣等手工活计。”

    李璟点了点头,不置可否。

    好一会才道:“你的这个想法还是不错的,争取多揽些活,但这还不够,脑子还不够开放。我来告诉你,我们沙门镇目前财源方面的计划,那就是力主做一些别人没有的,打的是出产稀罕物的路子。比如我们岛上不产粮,那怎么办,这么多人要吃饭?而我们目前的白酒工坊又在大量的消耗粮食,所以,我们现在的白酒出售有一个特别要求,就是白酒的一半售价必须以粮食来交易,剩下的一半我们才收钱和绢。而不瞒你,我们现在光收回一半售价的粮食,其实已经是我们生产消耗粮食的几倍回报了。你看,这个白酒生意,不但帮我们赚了钱,同时还在帮我们赚着大量的粮食。”

    吴迁若有所思。

    “还有其它的也是一样,目前我们的军械坊,也已经在开始对外进行生产出售。不少军中将领反应,表示我们自己的武器也并没有多少富余,为什么还要出售?其实也很简单,武器制造也是需要原料的,我们每制造一把武器,就得对外采购相应的原量,产出后存在仓库中,那我们就是光支出而不入。长久下去,军械坊就是一个大窟窿。”

    “我们现在换一个思路,把军械坊一分为二。一部份保留最好的那些工匠,专门为我们自己制造最jīng良的军械。而剩下大部份呢,则接受外面的订单,给别人如青泥浦等打造军械。不过我们的军械不卖钱,而是收原料,如制弓需要的柘木、牛筋牛角,制刀需要的铁矿石、铁料等等。我们收材料,然后加工打造成品军械再出售。一来一回,这成品军械可比普通的原料贵重多了。这中间的差额,我们就可以用来打造自己的军械,而不用再出钱买。如此一来,我们自己的军械在不断的增加着,军械坊却不再是只支出不收入的大窟窿了,甚至还能借起培养出一大批的军械匠人。”

    “我说的这些你明白吗?”。李璟微笑着问道。

    吴迁似懂非懂,李璟刚说的那些给他的冲击十分的大。原来生意还可以这么做,不过黑山堡又该如何做呢?

    人有恒产然后有恒心。

    历史告诉李璟,真正起来闹起义的多是些无产者。其中大部份都是农民,本来也是有些薄产的,连年天灾加上其它等等**,最后走投无路,为了生存,便什么样的事情都做的出来了。

    当初淄青镇一票从辽西渡海来的外来者,居然在淄青镇割据了六七十年,竟然有些百姓只知道有淄青镇节帅李氏而不知道有长安天子李氏,最大的原因就是淄青镇李正已家族几代割据,虽然是拥兵自重,但他们因为掌控着北方最大的港口和海上通道,做着私下贸易,大把的钱粮进项,根本用不着搜刮百姓们手中的那点点钱财。百姓们的rì子比其它地方过的都好,社会太平,物价极低,生活安定,谁还敢哪个坐皇帝,哪个当天下。

    沙门镇真要想在晚唐崛起,光练兵是不够的。百姓是水,水能载舟也能覆舟。晚唐的那些大大小小的军阀们个个都知道兵的重要,但许多军阀为了养军,只会搜刮百姓,结果弄的民怨沸腾,最后不是闹兵变就是闹民变,甚至是别人趁机来攻,治下百姓根本无人拥护。

    沙门镇的军队待遇是相当优厚的,甚至不比开唐盛唐时的府军们待遇差。晚唐此时戍军的标准待遇是每月二贯饷,加rì给米二升。这点钱看似不少,可是现在就算是一个最普通的百姓给人做活,一天都有六十文钱。而当戍兵守在边疆,那么的危险和困苦,一入边戍几年不得回家,却只有那么点钱粮。对于如今斗米二百文钱的物价来说,这点钱实在太少了。

    沙门镇的待遇很高,粮饷这些都比其它戍军高,更高的是沙门镇的士兵经常有奖赏,且各种抚恤津贴都很高。正因如此,沙门镇军才能安心刻苦的训练,无所顾忌的上战场撕杀。李璟也不用时时担心将士们的忠诚,害怕他们动不动兵变闹饷。

    军队安排好了,百姓同样得安排好。军民就是一碗水,哪边倾斜了也不行。

    沙门镇现在有上十万百姓,要安排好这些人不容易。可不安排好,更加不行。如果后院都不稳了,又谈何崛起?安稳的后方,既是经济之源,更加是强军的补充来源。眼下李璟的兵马足够,不需要补充,钱粮也足够。但是却依然要安置好这些人,只有这些百姓安置的好了,生活的好了,沙门镇才能更加无忧的向前发展。

    许多军官不明白这些,觉得既然沙门镇不打算从这些百姓身上征粮,那就已经不错了,何必还要花那么多心思却管这些人。反正不征他们的粮,他们就已经感激的不得了了。毕竟,别的地方都是如此做的。(未完待续。手机用户请到阅读。)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晚唐》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晚唐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