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二章 重要的建议
目录:大明政客| 作者:风中的失落| 类别:玄幻奇幻
朱由菘的话语,苏天成的确是听进去了,不管怎么说,自己的身边,若是没有强有力的支持,来日遇见事情了,难以有着充足的实力应对。
要说苏天成的身边,人才不少了。
大名鼎鼎的刘宗周、黄道周,都是在中兴学社做事情的,这两人的影响力,是非同一般的,最为关键的是,虽然这两人年纪大了,可已经完全接受苏天成的观点,算是苏天成的死党了,苏天成与他们之间的关系,亦师亦友,志同道合,都是想着振兴大明朝,这种友谊,远远强于一般人的理解。
渠清泽、张溥、洪承畴、贺人龙、孙传庭、毕懋康、闫子章等人,说起来都是在朝廷里面,有影响的人了,也到了自己的身边,而且和自己共事了,其中的渠清泽、张溥两人,和自己的认识没有丝毫的差距,完全可以信任,洪承畴、孙传庭以及贺人龙等人,重点在于军事上面,几个人都是有着很强的能力,在历史上也是出名的,毕懋康的重点在于火器的研发方面,假以时日,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至于说闫子章,在江宁县,一直都是贯彻自己预定的方针,把江宁县治理的井井有条。这些人构成了自己权力中枢的构架,也是最为稳固的构架了。
苏平阳、苏二童、苏俊、王大治、马华彪、刘仲基等人,属于苏天成的家人范畴,这些人的想法是不用多说的,全力维护自己的利益,甚至愿意献出生命。
江宁营内部也有一大批的人才,包括熊子健、孙元坤、刘实亮、罗昌、刘铁汉、秦睿、狄怀祥等人,这些人跟随自己出生入死,相互之间有着不一般的信任关系重生傲世行最章节。
此外的一个团体,还在不断的磨合之中,这些人包括邓辉、刘云清、孙思明、孙思宗、鹿太泊、鹿太兵等人,这些人悉数在河南府下辖的县里担任知县。或者在府衙做事情,对于政务的认识,开始慢慢的熟悉,到慢慢的接受,到基本的认可。
能上能下的柳敬亭、岳高峰等人,也是苏天成需要重点依靠的对象,包括调到京城去的卢天明。在苏天成有事情的时候,是可以伸出手来援助的。
以上的这些人,基本构成了苏天成身边助力的构架。
但这里面有着一个比较致命的缺陷,那就是在朝廷里面,苏天成是没有太多依靠的。
苏天成在朝廷里面的依靠,也有一个看似很不错的团体。
大太监王承恩首当其冲。其次就是锦衣卫都督佥事董昌,苏天成的恩师徐尔一已经是兵部右侍郎,关键时刻能够起到不一般的作用,至于说翁同章、傅友亮等人,不大可能依靠。
可这些人,对苏天成的政治主张,不一定是清楚的。也不一定是完全支持的,所以说这一份的依靠,带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了,除开徐尔一,王承恩和董昌两人,心里面装着的重点还是皇上,一旦自己的主张与诸多的规矩形成了冲突,肯定是得不到他们的支持的。
孙承宗是苏天成最强有力的依靠。可惜孙承宗的年纪太大了。
不可忽视的是这一次苏天成结识的卢象升,卢象升这人做事情很是耿直,虽然年纪大很多,但在苏天成的面前,丝毫没有架子,在征战鞑子的诸多战斗中,都是听从安排。尽管品秩比苏天成的要高,这样的官员是值得倾力结交的。
任的兵部尚书杨嗣昌,苏天成还不是很熟悉,说不清楚好坏。
至于说内阁的诸多大人。苏天成基本没有多少的接触,这也是为了避嫌,自己和江宁营的名气都已经很大了,如此的情况下,再去结交内阁的大臣,朱由检会怎么看,不要以为朱由检每天都在皇宫里面,可锦衣卫厉害着,很多的事情,朱由检都是知道的。
综合看来,苏天成确实需要在助力方面,下一番功夫了。
成为朝廷官员之后,苏天成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是在很小的范围之内,包括之前的江宁县,现在的河南府,这两个地方,和大明朝广袤的地方比较起来,微不足道,尽管说有中兴学社不断的传播诸多的观念,但得不到上级官府的支持,有些政策就法推行,就说苏天成在江宁县的所作所为,那是得到了南京六部已经应天府的全力支持,到了河南府之后,是得到了皇上的直接关心,可下一步,若是到陕西省去了,地盘大了,有些政策的推行,必然触及到权贵的利益,这个时候,支持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切的事情,都需要人去做,只要能够牢牢掌握各级的主要官吏,就能够推行诸多的政策,这一点在北方显得尤为重要。
苏天成有着密折专奏的权力,不少的建议,朱由检都是采纳的,特别是在这次剿灭三万鞑子之后,是被朱由检看做了最为重要的依靠了,所以说,提出来的建议,朱由检是不会拒绝的,不过苏天成自己也要考虑清楚,要珍惜这份信任,不能够完全为了自身的利益,要钱要权,毕竟朱由检不是傻瓜,而且朱由检在大臣身上吃了太多的亏,很是敏感了。
苏天成想要开始推荐人才了,要大力举荐人才,那么多的人,都留在自己身边,是没有多少意思的,人才队伍必须要慢慢的壮大,血液必须要不断的循环。
在这之前,苏天成有着一件最为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举荐藩王或者说是藩王子弟。
这是苏天成深思熟虑的结果。
大明朝关于藩王不准干政的觉得,主要还是源于历史上几次藩王造反,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为了方便,索性制定了藩王不准干政的祖制,想着一劳永逸,其实这样的决定,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相反形成了不少的麻烦超能建筑师最章节。
藩王的身份不同了,既然不能够参政议政,那就只有纵情享乐了,享乐是需要钱的,所以说,这些藩王在各自的封地,肆忌惮的敛财,侵害这老百姓的利益,加之明朝延续几百年了,藩王越来越多,因为不能够参政,他们绝大部分都选择了享乐,这就令皇亲国戚的形象很不好了,而且这些藩王,对朝廷的事情漠不关心,甚至比普通百姓都不如。
作为穿越人士,苏天成深深的知道,教育的作用是非同一般的,藩王有钱财,在对后代的教育方面,舍得花钱,整体说起来,皇室人员的素质是不错的,放着这些人才不用,岂不是太可惜了。
而且皇室成员参政,一定的程度上,能够抑制住党争的蔓延,巩固皇权。
不管怎么说,在这个时代,巩固皇权是有利于社会发展的。
苏天成自身也是皇亲国戚了,朱审烜和朱由菘两人,给他的印象很是深刻,若是这两人身为一方的巡抚,一定是能够做事情的,而且因为家境的殷实,他们短时间之内,不会堕落到贪腐的境地。
让藩王或者是藩王的子弟出来做事情,天不会塌下来。
至于说藩王谋反的事情,只要有制度的约束,就能够最大限度的约束。
谋反需要有军队,大明朝若是能够慢慢的改变军队的设置和建制,将军权牢牢掌握在朝廷,大规模压缩军队的人数,规定地方官员不能够干预军队事务,如同几百年之后一样,分地区设立军区,地方上的治安,主要由巡检司直接负责,将军事与民政分开,就能够牢牢的维持统治地位。
当然,这里面有很多的事情要做,不能够发展经济,不能够建立国家的威信,一切都是白搭。
苏天成甚至想过建立银行的事情,但这件事情,他不敢轻易动手,若是国家的财力不足,不足以维持基本的运转,银行将是摧垮国家最为有力的武器。
事情需要一件一件的做,目前的重点事情,是剿灭流寇,进而剿灭鞑子,必要的情况下,向外扩张,掠夺财富。
苏天成的想法是很多的,但不能够着急。
举荐藩王或者是藩王的子弟参政,是他首先要做的一步,只要能够团结到绝大部分的藩王,自己的地位就空前的巩固了。
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要说清楚里面的厉害关系,必须要认真考虑,这是一项重大的决定,朱由检也是不能够轻易做出来决定的,这等于是修改祖制了。
苏天成将自己关在屋子里,不要任何人打扰,足足三天的时间。
他终于写出来了奏折。
渠清泽和张溥两人,看了这份奏折,渠清泽的表现很是平和,没有大惊小怪,但张溥的反应就不同了,脸色发白,劝苏天成不要上这份奏折,苏天成和张溥两人辩论了一个多时辰,终于说服了张溥,张溥心服口服,认为苏天成的建议是正确的。
接下来几天的时间,苏天成将自己与张溥的争论,以及牵涉到的敏感问题,仔细揣摩之后,写进了奏折里面。
奏折完全定稿之后,苏天成毫不犹豫的上奏了。
这是一份改变大明朝走向的奏折,从这以后,一系列轰轰烈烈的改革悉数开始展开了,当然,这个过程中,也有着诸多的争执和斗争。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阅读。
要说苏天成的身边,人才不少了。
大名鼎鼎的刘宗周、黄道周,都是在中兴学社做事情的,这两人的影响力,是非同一般的,最为关键的是,虽然这两人年纪大了,可已经完全接受苏天成的观点,算是苏天成的死党了,苏天成与他们之间的关系,亦师亦友,志同道合,都是想着振兴大明朝,这种友谊,远远强于一般人的理解。
渠清泽、张溥、洪承畴、贺人龙、孙传庭、毕懋康、闫子章等人,说起来都是在朝廷里面,有影响的人了,也到了自己的身边,而且和自己共事了,其中的渠清泽、张溥两人,和自己的认识没有丝毫的差距,完全可以信任,洪承畴、孙传庭以及贺人龙等人,重点在于军事上面,几个人都是有着很强的能力,在历史上也是出名的,毕懋康的重点在于火器的研发方面,假以时日,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至于说闫子章,在江宁县,一直都是贯彻自己预定的方针,把江宁县治理的井井有条。这些人构成了自己权力中枢的构架,也是最为稳固的构架了。
苏平阳、苏二童、苏俊、王大治、马华彪、刘仲基等人,属于苏天成的家人范畴,这些人的想法是不用多说的,全力维护自己的利益,甚至愿意献出生命。
江宁营内部也有一大批的人才,包括熊子健、孙元坤、刘实亮、罗昌、刘铁汉、秦睿、狄怀祥等人,这些人跟随自己出生入死,相互之间有着不一般的信任关系重生傲世行最章节。
此外的一个团体,还在不断的磨合之中,这些人包括邓辉、刘云清、孙思明、孙思宗、鹿太泊、鹿太兵等人,这些人悉数在河南府下辖的县里担任知县。或者在府衙做事情,对于政务的认识,开始慢慢的熟悉,到慢慢的接受,到基本的认可。
能上能下的柳敬亭、岳高峰等人,也是苏天成需要重点依靠的对象,包括调到京城去的卢天明。在苏天成有事情的时候,是可以伸出手来援助的。
以上的这些人,基本构成了苏天成身边助力的构架。
但这里面有着一个比较致命的缺陷,那就是在朝廷里面,苏天成是没有太多依靠的。
苏天成在朝廷里面的依靠,也有一个看似很不错的团体。
大太监王承恩首当其冲。其次就是锦衣卫都督佥事董昌,苏天成的恩师徐尔一已经是兵部右侍郎,关键时刻能够起到不一般的作用,至于说翁同章、傅友亮等人,不大可能依靠。
可这些人,对苏天成的政治主张,不一定是清楚的。也不一定是完全支持的,所以说这一份的依靠,带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了,除开徐尔一,王承恩和董昌两人,心里面装着的重点还是皇上,一旦自己的主张与诸多的规矩形成了冲突,肯定是得不到他们的支持的。
孙承宗是苏天成最强有力的依靠。可惜孙承宗的年纪太大了。
不可忽视的是这一次苏天成结识的卢象升,卢象升这人做事情很是耿直,虽然年纪大很多,但在苏天成的面前,丝毫没有架子,在征战鞑子的诸多战斗中,都是听从安排。尽管品秩比苏天成的要高,这样的官员是值得倾力结交的。
任的兵部尚书杨嗣昌,苏天成还不是很熟悉,说不清楚好坏。
至于说内阁的诸多大人。苏天成基本没有多少的接触,这也是为了避嫌,自己和江宁营的名气都已经很大了,如此的情况下,再去结交内阁的大臣,朱由检会怎么看,不要以为朱由检每天都在皇宫里面,可锦衣卫厉害着,很多的事情,朱由检都是知道的。
综合看来,苏天成确实需要在助力方面,下一番功夫了。
成为朝廷官员之后,苏天成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是在很小的范围之内,包括之前的江宁县,现在的河南府,这两个地方,和大明朝广袤的地方比较起来,微不足道,尽管说有中兴学社不断的传播诸多的观念,但得不到上级官府的支持,有些政策就法推行,就说苏天成在江宁县的所作所为,那是得到了南京六部已经应天府的全力支持,到了河南府之后,是得到了皇上的直接关心,可下一步,若是到陕西省去了,地盘大了,有些政策的推行,必然触及到权贵的利益,这个时候,支持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切的事情,都需要人去做,只要能够牢牢掌握各级的主要官吏,就能够推行诸多的政策,这一点在北方显得尤为重要。
苏天成有着密折专奏的权力,不少的建议,朱由检都是采纳的,特别是在这次剿灭三万鞑子之后,是被朱由检看做了最为重要的依靠了,所以说,提出来的建议,朱由检是不会拒绝的,不过苏天成自己也要考虑清楚,要珍惜这份信任,不能够完全为了自身的利益,要钱要权,毕竟朱由检不是傻瓜,而且朱由检在大臣身上吃了太多的亏,很是敏感了。
苏天成想要开始推荐人才了,要大力举荐人才,那么多的人,都留在自己身边,是没有多少意思的,人才队伍必须要慢慢的壮大,血液必须要不断的循环。
在这之前,苏天成有着一件最为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举荐藩王或者说是藩王子弟。
这是苏天成深思熟虑的结果。
大明朝关于藩王不准干政的觉得,主要还是源于历史上几次藩王造反,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为了方便,索性制定了藩王不准干政的祖制,想着一劳永逸,其实这样的决定,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相反形成了不少的麻烦超能建筑师最章节。
藩王的身份不同了,既然不能够参政议政,那就只有纵情享乐了,享乐是需要钱的,所以说,这些藩王在各自的封地,肆忌惮的敛财,侵害这老百姓的利益,加之明朝延续几百年了,藩王越来越多,因为不能够参政,他们绝大部分都选择了享乐,这就令皇亲国戚的形象很不好了,而且这些藩王,对朝廷的事情漠不关心,甚至比普通百姓都不如。
作为穿越人士,苏天成深深的知道,教育的作用是非同一般的,藩王有钱财,在对后代的教育方面,舍得花钱,整体说起来,皇室人员的素质是不错的,放着这些人才不用,岂不是太可惜了。
而且皇室成员参政,一定的程度上,能够抑制住党争的蔓延,巩固皇权。
不管怎么说,在这个时代,巩固皇权是有利于社会发展的。
苏天成自身也是皇亲国戚了,朱审烜和朱由菘两人,给他的印象很是深刻,若是这两人身为一方的巡抚,一定是能够做事情的,而且因为家境的殷实,他们短时间之内,不会堕落到贪腐的境地。
让藩王或者是藩王的子弟出来做事情,天不会塌下来。
至于说藩王谋反的事情,只要有制度的约束,就能够最大限度的约束。
谋反需要有军队,大明朝若是能够慢慢的改变军队的设置和建制,将军权牢牢掌握在朝廷,大规模压缩军队的人数,规定地方官员不能够干预军队事务,如同几百年之后一样,分地区设立军区,地方上的治安,主要由巡检司直接负责,将军事与民政分开,就能够牢牢的维持统治地位。
当然,这里面有很多的事情要做,不能够发展经济,不能够建立国家的威信,一切都是白搭。
苏天成甚至想过建立银行的事情,但这件事情,他不敢轻易动手,若是国家的财力不足,不足以维持基本的运转,银行将是摧垮国家最为有力的武器。
事情需要一件一件的做,目前的重点事情,是剿灭流寇,进而剿灭鞑子,必要的情况下,向外扩张,掠夺财富。
苏天成的想法是很多的,但不能够着急。
举荐藩王或者是藩王的子弟参政,是他首先要做的一步,只要能够团结到绝大部分的藩王,自己的地位就空前的巩固了。
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要说清楚里面的厉害关系,必须要认真考虑,这是一项重大的决定,朱由检也是不能够轻易做出来决定的,这等于是修改祖制了。
苏天成将自己关在屋子里,不要任何人打扰,足足三天的时间。
他终于写出来了奏折。
渠清泽和张溥两人,看了这份奏折,渠清泽的表现很是平和,没有大惊小怪,但张溥的反应就不同了,脸色发白,劝苏天成不要上这份奏折,苏天成和张溥两人辩论了一个多时辰,终于说服了张溥,张溥心服口服,认为苏天成的建议是正确的。
接下来几天的时间,苏天成将自己与张溥的争论,以及牵涉到的敏感问题,仔细揣摩之后,写进了奏折里面。
奏折完全定稿之后,苏天成毫不犹豫的上奏了。
这是一份改变大明朝走向的奏折,从这以后,一系列轰轰烈烈的改革悉数开始展开了,当然,这个过程中,也有着诸多的争执和斗争。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阅读。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大明政客》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大明政客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