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八章 皇太极的打算
目录:大明政客| 作者:风中的失落| 类别:玄幻奇幻
一系列的变化令皇太极沉不住气了,尽管他想着,能够趁着这个时间,好好建设大清国,但大明朝发生的一切事情,直接刺激到了他的神经。
自从建立大清国之后,皇太极的权力更加的巩固了,在范文程等人的帮助下,大清的诸多制度也慢慢完善起来了,基本都是按照大明朝的诸多制度仿制的,但这些制度的贯彻落实,比起大明朝要好很多的。
特别是在对待汉人官员的政策上面,皇太极做出来了很大的改变。
前些年,有一个很是平常的情况,投降的汉兵,只要有机会,必然会再次的反叛,再次回到大明朝去,面对这样的问题,皇太极曾经仔细的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其实父皇努尔哈赤在位的时候,认识到了汉官的重要性,也曾经专门制定出来政策,优待汉官,按说这样的政策,算是不错了。
经过了认真的思考之后,皇太极终于发现了其中的问题,那就是满汉的矛盾日益突出,一些满族的权贵,压根没有将汉人放在眼里,动辄就说讽刺挖苦,甚至是直接的欺凌侮辱,而且这些满族的权贵,都是身居高位的,这就致使父皇立下的优待汉人的制度,根本没有落到实处,导致了投降的汉人逐渐的失望,最终选择离开。
皇太极很清楚,汉官的作用很大,可以说,大清要支撑下去,离不开汉官的支持,因为这些汉官有能力,熟悉官场上的诸多规矩和事情,也知道如何将农业生产抓上去。如何让老百姓丰衣足食,相对来说,很大一部分的满族官员,可以用大老粗来形容。
皇太极曾经在父皇的基础上,出台了一条政策。汉官降与不降,绝不勉强,投降后又逃走的,或来或去,悉听尊便,不做要求。不加迫害。同时,他开始限制满族权贵的权势,对于那些歧视和欺凌侮辱汉官的行为,严厉批评,甚至是直接惩罚,多尔衮就在这件事情上面吃过亏。
正是因为皇太极坚决执行了这一政策。汉官慢慢稳定下来了。
当然,大明朝也是帮了不少忙的,要不是大明朝国力孱弱,皇太极也没有这样的机会。
这种政策,在建立大清国的时候,达到了高峰,投降大清的孔有德被封为定南王。耿仲明被封为靖南王,尚可喜被封为平南王。
皇太极还专门进行了科举考试,录用汉人为官,这也是想着提高汉官的地位。
经过了一系列的努力,大清留住了一些人才。
但这样的情形,在崇祯九年的时候,再次开始出现变化了。
出现变化的原因,是阿济格率领满洲十万八旗兵入关的时候,遭遇惨败,被大明朝的江宁营歼灭了三万人。本来是想着趁着建立大清国的机会,炫耀一下武力的,谁知道适得其反。
这也标志着大明朝开始出现转变了。
身在大清国的汉人,自然有些动摇了,毕竟他们视满族为异类。为大清国服务,本来就是不得已而为之,死后都不能够进入祖宗的祠堂的,大明朝开始出现了变化,这些人自然想着要回去的。
到了崇祯十年,这种情况开始严重起来了,随着蒙古部落一些被劫掠的汉人回到陕西,身在大清的汉人,也开始偷偷的往陕西去,偏偏这些汉人,没有受到歧视,还能够耕地种田,能够很稳定的生活下来,这令皇太极极为恼火,也不得不改变了一些策略,开始严控人口了。
大清国最大的问题就是人口不多,每次入关作战,必然要劫掠大量的人口来补充,这几乎成为了一项制度,也是得益于这样的做法,大清国的人口开始慢慢多起来了。
人口是大清国的根本,绝对不能够少的,所以说,在边关一带,八旗军开始驻守要塞,禁止汉人返回。
皇太极对苏天成和江宁营是恨之入骨,如果有机会,他几乎愿意用大清国绝大部分的财富,去买下苏天成的人头。
几年时间以来,皇太极投入了大量的钱财,想着采取离间、构陷等计谋,但都没有成功,相反,江宁营越来越强大,甚至直接征服了蒙古的锡伯族部落和达乌尔族部落,在安宁堡和靖边开始了互市。
这种局面刺痛了皇太极的心。
蒙古的部落开始乱起来了,随着锡伯族和达乌尔族部落的强大,草原和大漠的局面开始失衡,锡伯族部落和达乌尔族部落能够直接和大明进行商贸交易,能够轻松获得粮食、铁骑、食盐甚至是刀枪火器,周围的一些部落开始惧怕锡伯族部落和达乌尔族部落,开始投靠这两个部落,这就彻底打乱了皇太极的部署。
应该说,蒙古各部落,有实力的还是不少的,察哈尔部落是蒙古部落的老大,也是皇太极重点打击的对象,经过一系列的打击,察哈尔部落归顺了大清,其次就是科尔沁、扎鲁特、喀尔喀、敖汉、喀喇沁等部落,至于说锡伯族部落和达乌尔族部落,以前是两个小部落,皇太极还没有看在眼睛里。
皇太极通过铁血和怀柔的手段,基本上将蒙古族部落全部都征服了,蒙古的版图也划入了大清国的范围之内,这里成为了大清国的大后方,皇太极在这里建立了蒙八旗,每次入关作战,蒙古各部落都会出兵出力,蒙八旗也作为一支骁勇善战的部队,参与诸多的大战。
锡伯族部落和达乌尔族部落的强大,成为了蒙古的威胁,皇太极下令科尔沁等部落去剿灭这两个部落,为科尔沁部落提供了火器,谁知道锡伯族和达乌尔族部落的火力强大,打的察哈尔等部落哭爹叫娘。
偏偏去年蒙古草原遭遇了雪灾,无数的牛羊冻死,战马也损失了很多,好多人生存不下去了,若是没有粮食的补充,可能遭遇部落覆灭的危险,锡伯族和达乌尔族有着大量的粮食,两个部落反而进一步的壮大。
皇太极发现了危险,如果说锡伯族和达乌尔族部落征服了草原各个部落,后金就有了失去整个草原的危险,这两个部落已经向大明朝俯首称臣了。
春季开始,草原诸多部落,在皇太极的直接授意下,再次联合,开始向锡伯族和达乌尔族部落展开进攻,包括一些依附于这两个部落的小部族。
为了能够达到打败这两个部落的目的,皇太极甚至咬牙为诸多的部落提供了五门大将军炮,这可是皇太极视为心头肉的宝贝。
尽力想着稳定蒙古的同时,皇太极也没有忘记关注大明朝的动向。
范文程投入了大量的金银财宝,虽说没有能够对付到苏天成和江宁营,但是在大明朝组建起来了一张强大的情报网,这个情报网发挥出来的作用,令皇太极感觉到惊喜,正是因为情报网的作用,皇太极知道了大明朝派出苏天成和江宁营,剿灭流寇,知道苏天成出任了大明朝的兵部尚书、右都御使,总督五省军务。
也是得益于情报网,皇太极派人和流寇取得了联系,当然流寇是不知道联系人身份的,大明的流寇,人员复杂,只要是愿意加入流寇队伍的,来者不拒,想要混进去是很简单的,通过联系人,皇太极暗地里给流寇提供了火绳枪、弗朗机跑和虎蹲炮。
说起来有些好笑,火绳枪竟然是后金的商贾从互市的市场买来的,只是弹药有些少,弗朗机炮和虎蹲炮,就是孔有德带过来的,孔有德当年投降的时候,带来了大量的火炮,这些火炮,极大的提高了满洲八旗的战斗力。
皇太极时刻通过情报网,获得四川流寇的消息。
有着远见卓识的皇太极,很清楚流寇的重要性,只要大明境内有流寇作乱,就能够极大的牵扯大明朝廷的精力,而且削弱了大明朝的实力,不管怎么说,征战是非常消耗国力的。
得到流寇利用火器、险些歼灭白杆兵的消息之后,皇太极高兴的哈哈大笑,他对白杆兵有着很深的印象,这是一支能够打战的部队,曾经和满洲八旗军交手过,给予了八旗军很大的损失,白杆兵的指挥秦良玉,是女中豪杰。
应该说,皇太极这两个方面的安排,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如果两个方面的部署都成功了,能够极大的损耗大明朝的实力,如果互市被摧毁了,流寇开始重新发展壮大了,大明朝马上就要陷入到腹背受敌的境况之中,尽管有江宁营和苏天成,但也不要想着能够在短时间之内强大起来的。
可惜这一切,好像在发生不利的转变。
最近一段时间,通过情报网获得的情报,显示出来了一些异常,而且是很要命的异常,蒙古部落的交战还在继续,流寇也在坚持,大的局面暂时没有什么变化,可小的转变,开始悄悄出现,皇太极着急了,若是这些转变真的成为现实了,他就必须要做出来决定了,关乎大清国兴衰的决定。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阅读。
无 弹 窗 小 说 网 s h u.c o m
自从建立大清国之后,皇太极的权力更加的巩固了,在范文程等人的帮助下,大清的诸多制度也慢慢完善起来了,基本都是按照大明朝的诸多制度仿制的,但这些制度的贯彻落实,比起大明朝要好很多的。
特别是在对待汉人官员的政策上面,皇太极做出来了很大的改变。
前些年,有一个很是平常的情况,投降的汉兵,只要有机会,必然会再次的反叛,再次回到大明朝去,面对这样的问题,皇太极曾经仔细的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其实父皇努尔哈赤在位的时候,认识到了汉官的重要性,也曾经专门制定出来政策,优待汉官,按说这样的政策,算是不错了。
经过了认真的思考之后,皇太极终于发现了其中的问题,那就是满汉的矛盾日益突出,一些满族的权贵,压根没有将汉人放在眼里,动辄就说讽刺挖苦,甚至是直接的欺凌侮辱,而且这些满族的权贵,都是身居高位的,这就致使父皇立下的优待汉人的制度,根本没有落到实处,导致了投降的汉人逐渐的失望,最终选择离开。
皇太极很清楚,汉官的作用很大,可以说,大清要支撑下去,离不开汉官的支持,因为这些汉官有能力,熟悉官场上的诸多规矩和事情,也知道如何将农业生产抓上去。如何让老百姓丰衣足食,相对来说,很大一部分的满族官员,可以用大老粗来形容。
皇太极曾经在父皇的基础上,出台了一条政策。汉官降与不降,绝不勉强,投降后又逃走的,或来或去,悉听尊便,不做要求。不加迫害。同时,他开始限制满族权贵的权势,对于那些歧视和欺凌侮辱汉官的行为,严厉批评,甚至是直接惩罚,多尔衮就在这件事情上面吃过亏。
正是因为皇太极坚决执行了这一政策。汉官慢慢稳定下来了。
当然,大明朝也是帮了不少忙的,要不是大明朝国力孱弱,皇太极也没有这样的机会。
这种政策,在建立大清国的时候,达到了高峰,投降大清的孔有德被封为定南王。耿仲明被封为靖南王,尚可喜被封为平南王。
皇太极还专门进行了科举考试,录用汉人为官,这也是想着提高汉官的地位。
经过了一系列的努力,大清留住了一些人才。
但这样的情形,在崇祯九年的时候,再次开始出现变化了。
出现变化的原因,是阿济格率领满洲十万八旗兵入关的时候,遭遇惨败,被大明朝的江宁营歼灭了三万人。本来是想着趁着建立大清国的机会,炫耀一下武力的,谁知道适得其反。
这也标志着大明朝开始出现转变了。
身在大清国的汉人,自然有些动摇了,毕竟他们视满族为异类。为大清国服务,本来就是不得已而为之,死后都不能够进入祖宗的祠堂的,大明朝开始出现了变化,这些人自然想着要回去的。
到了崇祯十年,这种情况开始严重起来了,随着蒙古部落一些被劫掠的汉人回到陕西,身在大清的汉人,也开始偷偷的往陕西去,偏偏这些汉人,没有受到歧视,还能够耕地种田,能够很稳定的生活下来,这令皇太极极为恼火,也不得不改变了一些策略,开始严控人口了。
大清国最大的问题就是人口不多,每次入关作战,必然要劫掠大量的人口来补充,这几乎成为了一项制度,也是得益于这样的做法,大清国的人口开始慢慢多起来了。
人口是大清国的根本,绝对不能够少的,所以说,在边关一带,八旗军开始驻守要塞,禁止汉人返回。
皇太极对苏天成和江宁营是恨之入骨,如果有机会,他几乎愿意用大清国绝大部分的财富,去买下苏天成的人头。
几年时间以来,皇太极投入了大量的钱财,想着采取离间、构陷等计谋,但都没有成功,相反,江宁营越来越强大,甚至直接征服了蒙古的锡伯族部落和达乌尔族部落,在安宁堡和靖边开始了互市。
这种局面刺痛了皇太极的心。
蒙古的部落开始乱起来了,随着锡伯族和达乌尔族部落的强大,草原和大漠的局面开始失衡,锡伯族部落和达乌尔族部落能够直接和大明进行商贸交易,能够轻松获得粮食、铁骑、食盐甚至是刀枪火器,周围的一些部落开始惧怕锡伯族部落和达乌尔族部落,开始投靠这两个部落,这就彻底打乱了皇太极的部署。
应该说,蒙古各部落,有实力的还是不少的,察哈尔部落是蒙古部落的老大,也是皇太极重点打击的对象,经过一系列的打击,察哈尔部落归顺了大清,其次就是科尔沁、扎鲁特、喀尔喀、敖汉、喀喇沁等部落,至于说锡伯族部落和达乌尔族部落,以前是两个小部落,皇太极还没有看在眼睛里。
皇太极通过铁血和怀柔的手段,基本上将蒙古族部落全部都征服了,蒙古的版图也划入了大清国的范围之内,这里成为了大清国的大后方,皇太极在这里建立了蒙八旗,每次入关作战,蒙古各部落都会出兵出力,蒙八旗也作为一支骁勇善战的部队,参与诸多的大战。
锡伯族部落和达乌尔族部落的强大,成为了蒙古的威胁,皇太极下令科尔沁等部落去剿灭这两个部落,为科尔沁部落提供了火器,谁知道锡伯族和达乌尔族部落的火力强大,打的察哈尔等部落哭爹叫娘。
偏偏去年蒙古草原遭遇了雪灾,无数的牛羊冻死,战马也损失了很多,好多人生存不下去了,若是没有粮食的补充,可能遭遇部落覆灭的危险,锡伯族和达乌尔族有着大量的粮食,两个部落反而进一步的壮大。
皇太极发现了危险,如果说锡伯族和达乌尔族部落征服了草原各个部落,后金就有了失去整个草原的危险,这两个部落已经向大明朝俯首称臣了。
春季开始,草原诸多部落,在皇太极的直接授意下,再次联合,开始向锡伯族和达乌尔族部落展开进攻,包括一些依附于这两个部落的小部族。
为了能够达到打败这两个部落的目的,皇太极甚至咬牙为诸多的部落提供了五门大将军炮,这可是皇太极视为心头肉的宝贝。
尽力想着稳定蒙古的同时,皇太极也没有忘记关注大明朝的动向。
范文程投入了大量的金银财宝,虽说没有能够对付到苏天成和江宁营,但是在大明朝组建起来了一张强大的情报网,这个情报网发挥出来的作用,令皇太极感觉到惊喜,正是因为情报网的作用,皇太极知道了大明朝派出苏天成和江宁营,剿灭流寇,知道苏天成出任了大明朝的兵部尚书、右都御使,总督五省军务。
也是得益于情报网,皇太极派人和流寇取得了联系,当然流寇是不知道联系人身份的,大明的流寇,人员复杂,只要是愿意加入流寇队伍的,来者不拒,想要混进去是很简单的,通过联系人,皇太极暗地里给流寇提供了火绳枪、弗朗机跑和虎蹲炮。
说起来有些好笑,火绳枪竟然是后金的商贾从互市的市场买来的,只是弹药有些少,弗朗机炮和虎蹲炮,就是孔有德带过来的,孔有德当年投降的时候,带来了大量的火炮,这些火炮,极大的提高了满洲八旗的战斗力。
皇太极时刻通过情报网,获得四川流寇的消息。
有着远见卓识的皇太极,很清楚流寇的重要性,只要大明境内有流寇作乱,就能够极大的牵扯大明朝廷的精力,而且削弱了大明朝的实力,不管怎么说,征战是非常消耗国力的。
得到流寇利用火器、险些歼灭白杆兵的消息之后,皇太极高兴的哈哈大笑,他对白杆兵有着很深的印象,这是一支能够打战的部队,曾经和满洲八旗军交手过,给予了八旗军很大的损失,白杆兵的指挥秦良玉,是女中豪杰。
应该说,皇太极这两个方面的安排,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如果两个方面的部署都成功了,能够极大的损耗大明朝的实力,如果互市被摧毁了,流寇开始重新发展壮大了,大明朝马上就要陷入到腹背受敌的境况之中,尽管有江宁营和苏天成,但也不要想着能够在短时间之内强大起来的。
可惜这一切,好像在发生不利的转变。
最近一段时间,通过情报网获得的情报,显示出来了一些异常,而且是很要命的异常,蒙古部落的交战还在继续,流寇也在坚持,大的局面暂时没有什么变化,可小的转变,开始悄悄出现,皇太极着急了,若是这些转变真的成为现实了,他就必须要做出来决定了,关乎大清国兴衰的决定。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阅读。
无 弹 窗 小 说 网 s h u.c o m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大明政客》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大明政客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