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五章 济尔哈朗的困惑
目录:大明政客| 作者:风中的失落| 类别:玄幻奇幻
济尔哈朗带领大军从沈阳出发的时候,还是有些郁闷的,就是因为代善的自尊心,他这次带领镶蓝旗出征,显得不明不白,这对于大军的士气是有着不小的影响的,其实大军就是奔赴宣州,对付驻守在宣州的江宁营将士的,这是规规矩矩的战斗任务,镶蓝旗的军士从沈阳出发,经过辽阳、甜水站,直插岫岩,从正面想驻守宣州的江宁营发起攻击,承担着主要的作战任务,从平壤出发的代善,带领正红旗的将士,经过须弥岛方向,从侧面向江宁营发动进攻,两路夹击驻守宣州的江宁营,这是皇太极确定下来的任务,从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驻守宣州的江宁营军士,只有两万人,四万大军对付两万人,可谓是胜券在握。
济尔哈朗一贯都是以大局为重,也因为自己身份特殊,济尔哈朗顾全大局,有些事情宁愿自己吃亏,代善是曾经的四大贝勒之一,是皇太极的哥哥,崇德元年大清国成立的时候,也是被敕封为排名第一的亲王,济尔哈朗是不会和代善去争论长短的,反正大军的主要任务,就是打败驻守宣州的江宁营,有可能的情况下,更多的剿灭江宁营的有生力量,不过困难也是很大的,关键是江宁营的水师厉害,大清国没有了水师,一旦江宁营军士逃窜到海上,他们就没有丝毫办法了。
皇太极派出范文程随军行动,这令济尔哈朗更加的恼火。
长期在沈阳,朝廷里面发生的一切事情,济尔哈朗都是看在眼里的,他很清楚范文程的想法,也知道范文程是一心为了大清国。但范文程的有些观念和做法,与满人的认识是不一样的,满人看重亲情,虽然皇太极是皇上,但在有些时候,代善、多尔衮等人。在皇太极的面前是比较随便的,想到了什么也是敢说的,不管相互之间有着什么不同的认识,可大家都是为了大清国,为了大清国能够打败大明王朝,入主中原,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氛围,大清国的发展是迅猛的。
当然,济尔哈朗也明白。若是有人的动作威胁到了皇太极的权威,甚至是威胁到皇权了,那皇太极也不会客气的,前面有不少例子了,包括自己的父亲和兄弟,都是在这样的事情上面栽跟头,济尔哈朗在这方面很是注意,努力维护皇太极的威信。做任何的事情,都不能够触及到皇权。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努力,济尔哈朗得到了皇太极的重视。
不过最近两年时间,皇太极的心思略有转变了,可能是受到了范文程的影响,虽说皇太极和满人权贵看上去还是亲密无间的,大家有机会在一起吃饭。一道喝酒,一起商讨大清国的重大决策,但皇太极开始慢慢注意对子女的培养了,慢慢开始树立豪格、叶布舒等人的权势,这恐怕是未雨绸缪。为了大清国下一任的皇帝做准备了。
在大清国,皇太极的威信依旧是不可动摇的,一些满人权贵因为自身的利益,可能有一些抱怨,皇太极也在想方设法的保持平衡,一方面努力提高汉人的地位,限制满人的权贵,一方面也在重用满人,其实朝廷里面的重要大臣,手握实际权力的大臣,基本都是满人,范文程尽管受到了皇太极的高度信任,但在朝廷里面的权力还是有限的,主要还是在决策方面,对皇太极产生影响。
大清国有如此的局面,是很不简单的事情,经历了诸多的努力,努尔哈赤与皇太极,一代接这一代,都在孜孜不倦的努力,同汉人比较起来,满人是很少的,人数上面是微不足道的,要是满人不能够空前的团结,不可能与庞大的汉人相抗衡。
多年的观察,济尔哈朗也注意到了,汉人的人数虽然众多,但基本是一盘散沙,都是为了各自的利益,皇太极曾经总结过,从个人的素质上来说,汉人明显要强一些的,知书达理,学识不错,但汉人不团结,都是为了自身的利益,做出来的事情,更是令人不敢恭维,为了自身的利益,可以抛却国家的利益,眼看着大明王朝已经是摇摇欲坠,可朝廷里面的那些汉人权贵,还是为自身考虑,根本就没有想过,一旦大明王朝灭亡了,他们该怎么办。或许有些人和范文程的看法一样,投降大清国也是可以的,只要能够保住自身的荣华富贵。
皇太极早就掌握了汉人的这个特性,多年以来,皇太极利用了范文程,多次离间汉人之间的关系,让一些汉人投靠了大清国,包括孔有德、耿仲明和尚可喜,都是死心塌地的投靠了大清国,而且皇太极对于投靠大清国的汉人,是非常关照的,之所以做出来这样的姿态,目的就是让更多的汉人能够投靠大清国。
实话实说,济尔哈朗跟着皇太极,还是学到了不少的东西的。
至少这次带着范文程出征,济尔哈朗会特别注意,不管怎么说,范文程还是有能力的,而且范文程掌握着大清国的情报网,能够根据情报,分析出来诸多的情况,上一次在辽东获得了巨大的胜利,情报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满人权贵之中,无人愿意专门从事情报工作,也不合适做这样的事情,诸多的满人权贵,想到的就是在战场上作战,想到的就是面对面杀敌,再说了,从事情报工作,需要坐得住,需要耗费极大的脑力,这恐怕也不是那些满人权贵的特长。
大军抵达辽阳,在辽阳城外安顿下来之后,济尔哈朗与多铎进入了辽阳。
辽阳的官吏早就安排好了府邸,不过两人是不会入住的,他们和自己的军队在一起,翌日两人就要朝着不同的方向行军,多铎前往海州的方向,济尔哈朗前往甜水站的方向。
进入酒楼,刚刚坐下,多铎就开口了。
“郑亲王,为何没有邀约范大人前来啊。”
济尔哈朗有些吃惊,他压根没有这样的意识,范文程是皇太极最为信任的汉臣,在今后的作战之中,济尔哈朗会不自觉的回避,至于说范文程提出来的一些意见建议,他会根据实际情况,明确是不是采纳,皇太极相信的汉臣,自己不能够太过于的亲近,否则皇太极会怎么看,长期在沈阳,济尔哈朗早就注意到这些情况了。
济尔哈朗一直都很谨慎,和诸多满人权贵的关系一般,从来不搞那些拉帮结伙的事情,面对代善、多尔衮、多铎、阿济格等人的时候,更是特别注意。多铎突然说出来这样的话,他不清楚是什么用意。
“豫亲王说笑了,范大人很是忙碌,一路行军之时,都是不断的分析情报,为了大军能够顺利的征伐,范大人是废寝忘食啊,我倒是轻松很多了,可以和豫亲王一起来吃饭饮酒,若是有机会,我还准备请范大人给豫亲王出出主意啊。”
多铎脸上带着微笑。
“郑亲王这话说的,其实我已经感觉到了,宣州才是皇上关注的重点,郑亲王和礼亲王联手进攻宣州,驻守宣州的江宁营军士,不过两万人,岂能抵挡我四万大军,我这边进攻复州,主要任务还是稳住复州的江宁营军士,令他们无法去增援宣州,一旦郑亲王和礼亲王获得了胜利,三路大军夹击驻守复州的江宁营军士,令他们无法立足。”
济尔哈朗点点头,皇太极的这种安排,他也注意到了,这可能就是皇太极要求范文程跟随自己到宣州的原因吧,很有可能翌日范文程也会说到这些事情的。
“豫亲王说的是啊,此次征伐,你我任务都不轻,皇上一直都强调,江宁营乃是我大清国最大的对手,此次你我都要直面江宁营军士,还是不能够疏忽,若是能够取得完胜,那再好不过,若是不能够完胜,至少需要撵走他们。”
济尔哈朗说出来这句话,多铎也是长长的叹了一口气。
“郑亲王,不瞒你说,在京城的这段时间,见识不少啊,以前驻扎在朝鲜,脑子里想到的就是那边的事情,也不需要操心那么多的事情,现在的情况不同了,就说这江宁营,若是不能够剿灭江宁营的有生力量,他们驻扎在登州,皇上岂能安宁啊,他们时时刻刻都可以跨海作战,覆盖的范围广阔,令我大清国防不胜防,故而我认为,皇上这次的要求,还是要剿灭江宁营的有生力量,要不然也不会派出十万大军了。”
济尔哈朗看了看多铎,没有继续说到征伐的事宜,转移了话题,他不清楚,为什么多铎会明白这么多的事情,会想到那么远的事情,这是很少有的情况,若是说多尔衮想到这些,那不算什么稀奇的,毕竟多尔衮的见识,是远远强于多铎的。
济尔哈朗不想继续说这些事情,几天之后,他和多铎都要开始恶战了,大战之前,重在调节自身的情绪,不要显得那么紧张。(未完待续。。)
济尔哈朗一贯都是以大局为重,也因为自己身份特殊,济尔哈朗顾全大局,有些事情宁愿自己吃亏,代善是曾经的四大贝勒之一,是皇太极的哥哥,崇德元年大清国成立的时候,也是被敕封为排名第一的亲王,济尔哈朗是不会和代善去争论长短的,反正大军的主要任务,就是打败驻守宣州的江宁营,有可能的情况下,更多的剿灭江宁营的有生力量,不过困难也是很大的,关键是江宁营的水师厉害,大清国没有了水师,一旦江宁营军士逃窜到海上,他们就没有丝毫办法了。
皇太极派出范文程随军行动,这令济尔哈朗更加的恼火。
长期在沈阳,朝廷里面发生的一切事情,济尔哈朗都是看在眼里的,他很清楚范文程的想法,也知道范文程是一心为了大清国。但范文程的有些观念和做法,与满人的认识是不一样的,满人看重亲情,虽然皇太极是皇上,但在有些时候,代善、多尔衮等人。在皇太极的面前是比较随便的,想到了什么也是敢说的,不管相互之间有着什么不同的认识,可大家都是为了大清国,为了大清国能够打败大明王朝,入主中原,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氛围,大清国的发展是迅猛的。
当然,济尔哈朗也明白。若是有人的动作威胁到了皇太极的权威,甚至是威胁到皇权了,那皇太极也不会客气的,前面有不少例子了,包括自己的父亲和兄弟,都是在这样的事情上面栽跟头,济尔哈朗在这方面很是注意,努力维护皇太极的威信。做任何的事情,都不能够触及到皇权。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努力,济尔哈朗得到了皇太极的重视。
不过最近两年时间,皇太极的心思略有转变了,可能是受到了范文程的影响,虽说皇太极和满人权贵看上去还是亲密无间的,大家有机会在一起吃饭。一道喝酒,一起商讨大清国的重大决策,但皇太极开始慢慢注意对子女的培养了,慢慢开始树立豪格、叶布舒等人的权势,这恐怕是未雨绸缪。为了大清国下一任的皇帝做准备了。
在大清国,皇太极的威信依旧是不可动摇的,一些满人权贵因为自身的利益,可能有一些抱怨,皇太极也在想方设法的保持平衡,一方面努力提高汉人的地位,限制满人的权贵,一方面也在重用满人,其实朝廷里面的重要大臣,手握实际权力的大臣,基本都是满人,范文程尽管受到了皇太极的高度信任,但在朝廷里面的权力还是有限的,主要还是在决策方面,对皇太极产生影响。
大清国有如此的局面,是很不简单的事情,经历了诸多的努力,努尔哈赤与皇太极,一代接这一代,都在孜孜不倦的努力,同汉人比较起来,满人是很少的,人数上面是微不足道的,要是满人不能够空前的团结,不可能与庞大的汉人相抗衡。
多年的观察,济尔哈朗也注意到了,汉人的人数虽然众多,但基本是一盘散沙,都是为了各自的利益,皇太极曾经总结过,从个人的素质上来说,汉人明显要强一些的,知书达理,学识不错,但汉人不团结,都是为了自身的利益,做出来的事情,更是令人不敢恭维,为了自身的利益,可以抛却国家的利益,眼看着大明王朝已经是摇摇欲坠,可朝廷里面的那些汉人权贵,还是为自身考虑,根本就没有想过,一旦大明王朝灭亡了,他们该怎么办。或许有些人和范文程的看法一样,投降大清国也是可以的,只要能够保住自身的荣华富贵。
皇太极早就掌握了汉人的这个特性,多年以来,皇太极利用了范文程,多次离间汉人之间的关系,让一些汉人投靠了大清国,包括孔有德、耿仲明和尚可喜,都是死心塌地的投靠了大清国,而且皇太极对于投靠大清国的汉人,是非常关照的,之所以做出来这样的姿态,目的就是让更多的汉人能够投靠大清国。
实话实说,济尔哈朗跟着皇太极,还是学到了不少的东西的。
至少这次带着范文程出征,济尔哈朗会特别注意,不管怎么说,范文程还是有能力的,而且范文程掌握着大清国的情报网,能够根据情报,分析出来诸多的情况,上一次在辽东获得了巨大的胜利,情报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满人权贵之中,无人愿意专门从事情报工作,也不合适做这样的事情,诸多的满人权贵,想到的就是在战场上作战,想到的就是面对面杀敌,再说了,从事情报工作,需要坐得住,需要耗费极大的脑力,这恐怕也不是那些满人权贵的特长。
大军抵达辽阳,在辽阳城外安顿下来之后,济尔哈朗与多铎进入了辽阳。
辽阳的官吏早就安排好了府邸,不过两人是不会入住的,他们和自己的军队在一起,翌日两人就要朝着不同的方向行军,多铎前往海州的方向,济尔哈朗前往甜水站的方向。
进入酒楼,刚刚坐下,多铎就开口了。
“郑亲王,为何没有邀约范大人前来啊。”
济尔哈朗有些吃惊,他压根没有这样的意识,范文程是皇太极最为信任的汉臣,在今后的作战之中,济尔哈朗会不自觉的回避,至于说范文程提出来的一些意见建议,他会根据实际情况,明确是不是采纳,皇太极相信的汉臣,自己不能够太过于的亲近,否则皇太极会怎么看,长期在沈阳,济尔哈朗早就注意到这些情况了。
济尔哈朗一直都很谨慎,和诸多满人权贵的关系一般,从来不搞那些拉帮结伙的事情,面对代善、多尔衮、多铎、阿济格等人的时候,更是特别注意。多铎突然说出来这样的话,他不清楚是什么用意。
“豫亲王说笑了,范大人很是忙碌,一路行军之时,都是不断的分析情报,为了大军能够顺利的征伐,范大人是废寝忘食啊,我倒是轻松很多了,可以和豫亲王一起来吃饭饮酒,若是有机会,我还准备请范大人给豫亲王出出主意啊。”
多铎脸上带着微笑。
“郑亲王这话说的,其实我已经感觉到了,宣州才是皇上关注的重点,郑亲王和礼亲王联手进攻宣州,驻守宣州的江宁营军士,不过两万人,岂能抵挡我四万大军,我这边进攻复州,主要任务还是稳住复州的江宁营军士,令他们无法去增援宣州,一旦郑亲王和礼亲王获得了胜利,三路大军夹击驻守复州的江宁营军士,令他们无法立足。”
济尔哈朗点点头,皇太极的这种安排,他也注意到了,这可能就是皇太极要求范文程跟随自己到宣州的原因吧,很有可能翌日范文程也会说到这些事情的。
“豫亲王说的是啊,此次征伐,你我任务都不轻,皇上一直都强调,江宁营乃是我大清国最大的对手,此次你我都要直面江宁营军士,还是不能够疏忽,若是能够取得完胜,那再好不过,若是不能够完胜,至少需要撵走他们。”
济尔哈朗说出来这句话,多铎也是长长的叹了一口气。
“郑亲王,不瞒你说,在京城的这段时间,见识不少啊,以前驻扎在朝鲜,脑子里想到的就是那边的事情,也不需要操心那么多的事情,现在的情况不同了,就说这江宁营,若是不能够剿灭江宁营的有生力量,他们驻扎在登州,皇上岂能安宁啊,他们时时刻刻都可以跨海作战,覆盖的范围广阔,令我大清国防不胜防,故而我认为,皇上这次的要求,还是要剿灭江宁营的有生力量,要不然也不会派出十万大军了。”
济尔哈朗看了看多铎,没有继续说到征伐的事宜,转移了话题,他不清楚,为什么多铎会明白这么多的事情,会想到那么远的事情,这是很少有的情况,若是说多尔衮想到这些,那不算什么稀奇的,毕竟多尔衮的见识,是远远强于多铎的。
济尔哈朗不想继续说这些事情,几天之后,他和多铎都要开始恶战了,大战之前,重在调节自身的情绪,不要显得那么紧张。(未完待续。。)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大明政客》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大明政客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