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7节 马拉松式大唐全面会议
目录:大唐第一庄| 作者:晨风天堂| 类别:历史军事
又是一天过去了。
说起来,这个效率却也不算低。
毕竟都不是些小事。
“今天要讲的事情,本王希望当天就可以拿出意见来!”李元兴开场白与昨天完全不同了,提到了三件事情,结果三件事情全部需要再讨论细节。这让李元兴多少有些无奈,可也算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先说测量田地的事情,测还是不测?”李元兴又问道。
王及善作为天英阁阁主,他倒是明白,大事上可以先放一放,有些事情多少也要有个效率,否则就有怠工渎职的骂名了,毕竟百姓们也在等着结果。这已经是第三天了,总要有些什么事情真正在百姓面前公布出来的。
所以,王及善与几位副阁主商量之后,由王及善来回答李元兴的问题。
“殿下,天英阁提议。增设三千六百六十六名官员,这些官员主要的职责就是司农,计划在三年内配置完毕,必须是经过皇家学院考核过的真正懂农的官员。户部计算过了,州一级为正五品至正六品,县一级为从六品至从七品。按照殿下的兴农令所言,增加这些官员,有效的增加了粮食的收成,那么远比他们的俸禄高出十倍,甚至是百倍。”
李元兴听懂了。
这些官员说白了,就是后世的农科技术员。
王及善又说道:“测量田地总是要有负责的,州县的主官负责,但也要具体专职办事的,粮食是国之大事。”
“我要结果!”李元兴直接就要绕开这个过程。
王及善原本还想说,上州配几人。下州配几人的具体安排呢,大唐现在才三百多个州,一千五六百个县,肯定上州是要配三人的,下县很可能两个县。甚至三个县才配一人。
既然秦王殿下要结果,那就投票吧。
“就增加司农官员一事,参会者投票,同意的举手。”
李元兴饶有兴趣的看着小吏在数举手的人数,心中却在想着,大唐什么时候开始变的民主起来了。这个投票的制度是什么时候开始执行的呢。
是受到了自己的影响,还是因为人多没办法统一意见,自然产生的。
正在李元兴思考的时候,记票的结果已经出来。
“殿下,九成同意,正副五位阁主有一人不在。四人都没有反对。如果圣上与殿下没有使用一票反对的话,那新增设司农官员一案,就算通过了。”
李元兴点点头:“本王不反对。”
“那么接下来,是否应该挑选人员,在农学院学习两个月,然后冬天赴任,明年开春这些就就可大用。”王及善又一次问道。
李元兴却反问:“是不是需要订下一个指标?”
“指标?”王及善不太理解这个词。
指标是现代词。李元兴解释了之后,又说道:“每个县都应该有任务,田产多少,人口多少。达到标准的自然有奖励,达不到的自然要处罚。只是官场之上,久了就会有人作假,原本的好事也变成粉饰之事!”
量化管理?
武曌熟悉这个词,可大唐的官员却是未必。
人治,以德行治天下,这是儒家思想。法治。这是法家的思想,用规矩来治天下。
“老臣反对!”
李元兴都不用看,心中已经明了,这是姚思廉,他铁定是反对把人放在条款之中去管理的。作为儒家思想,首先想到的为官者的道德,硬是要给下一个标准,这一点他接受不了。
起身之后,姚思廉说道:“殿下在官员没有赴任的时候,就在怀疑官员的能力。这会让百官寒心。”
“胡扯,军中下令,一日行多少里,多少天攻下目标。这是计划,不是不相信。难道说,下军令之时,还要说一句,让带兵的将军看着办吗?”
“军队是军队,政务是政务!”
“老家伙,别以为你读的书多,就牙尖嘴利……”这位将军正准备来一番长篇大集结。一位谏院的五品官也站了出来:“将军莫急,君子动口不动手,某与姚公一辩!”
怎么有个事情就要辩论呢?
李元兴有些无奈,将自己的所有计划往王及善那里一堆:“王公,本王还有些公务要处理,这些事情行或者是不行,你们给拿个意见出来,有什么不行的,也给的理由,就算是行的,也要讨论一些细节才行。”
“还有!”李二也开口了。
“请圣上吩咐!”王及善起身回答。
“各位上都督政务亦忙,挑重点的询问了各人的意见。以及各道的想法与要求之后,不要耽误太多的时间。”李二也说,这些上都督可不能都困在长安城了,各道还有无数的政务需要处理的。
武曌也不想留在这里了。
李二与李元兴没有想到的是,这些上都督都是按照以前的想法,光是路上就要花上十多天,再加上回去,然后等着召见等,所以至少给自己安排的时间就有三个月,大半的上都督安排下的时间都是过了新年再回去。
他们既然来了,肯定有许多的事情要讨个结果了。
仅税赋、教育、府兵、技术分配与工坊投入这五项,他们就一定要争出一个高低来。
李二与李元兴,带着武曌刚刚离开会场,陇西道与河东道两位上都督就离座,面对面的站着,眼睛没有丝毫回避的看着对方。
几乎是同时,两人开口:“丰州属于陇西(河东道)”
对视一眼之后,两人又把视线转回到了萧瑀身上,他可以说十二道加上京兆最特殊的一位,威望极高。
可没等他们开口找萧瑀评理,河北道上都督就找上萧瑀了:“建安最初是划到我河北道的,现在就算归还你辽东道。但新城沈阳却是我河北道的财力物力人力堆起来的,此事必有一个说法。”
“秦王殿下心中其实已经订下,第一个水坝的位置却是在河南道、河东道、河北道三道交界处,你河北道占的最少……”
成!几位上都督竟然盘腿坐在地上,拿起地图开始争论了起来。
当然。也有友好的。
李神通坐在冯盎旁边的椅子上,小声说道:“冯公安好!”“李公安好!”
两人相互一礼之后,李神通又把江南道上都督叫了过来,然后说道:“某在淮南道,已经命令所有珍珠的定级、标价。我们三道都有珍珠产出,如果商人们相互压价乱了生意。咱们三道的税收都会收到影响,济州岛、半岛的珍珠,至少也要在一年之后才会有,某已经汉王、荆王、还有老程家商量过了,只要不出格,他们按我们的这边商量好的标准走。所以总是要有一个合适的标准!”
“此事大善!”冯盎表示支持。
“江南道也支持,泉州的珍珠估计明年开春就会有第一批了,先订下一个标准,确实是一件好事。当然,我江南道的意见是,整修运河之事,也是为岭南、淮南得利。所以不能让我江南道来撑。”
冯盎是将军出身,各种事情最直接,最痛快。
“某不擅长搞这些事情,不过某带了几个干吏。珍珠定级的事情某手上一名干吏已经准备了文书,原本是打算上报秦王府的,既然两位有心,应该详细计划一下。关于那运河之事,某是支持的,但细节方向,某不懂!某只是知道。岳州、衡州、潭州、郴州、昭州再到我广州城这一条,是要的!”
两位上都督一听这路线,就知道冯盎把两个州说反了。
不过不要紧,这一条水路确实是非常重要的,然后再往上。岳州再到江州,顺长江到杭州,内运河的运输能力会增加上百倍,这远比用人抬车拉强多了。
“那某先说说!”江南道上都督也找来一份地图,开始商量。
李元兴与李二坐在书房之中,正准备松一口气,等着吃午餐。高公公带着人进来,却没有抬午餐来,而是一箱纸。
“圣上,殿下,这是早上的会议纪要,全是重要的部分。”
“一早上,就这么多?”李二有些意外。李元兴倒是笑着说道:“本王却是知道,大唐的官员都挺节约纸的,写了这么多他们倒是大大的浪费了一次呀。”
李元兴说错了。
大唐的官员还真的是非常节约纸,这些内容他有一半都需要认真思考才能理解,另一半直接就不用理解了,需要找人翻译了。
关于冯盎与李神通等人的珍珠定级建议,那么复杂的内容,竟然只有十八个字。李二是看懂了,这些人把重要的部分都写在这十八个字里了。李元兴没看懂,只知道珍珠定级之事,他们三个人都认为好。
李二除了李元兴看懂的部分,还知道,定级分为海、湖两大类,以颜色、大小、形状再分数个小类,然后再根据每个品种细分,这就又有光泽、圆润等考虑了。
比如说,这十八字中,光滑亮,在李元兴看来,就是一个词。
在李二看来,这就是光泽,圆润,美观程度的三层意思了。
武曌给了李元兴一个鄙视的眼神之后,催着高公公赶紧去准备午餐,因为她饿了。
ps:河蟹现。这几天压力不小,从开篇开始检查,就怕有什么吸引神兽河蟹的词句。
总之,更新不会少,再累再辛苦,写手就是吃这碗饭的。两更不会少,累死也不会少,更不要说断更这种根本不可能存在的事情了。
大伙安心看。
更新快无弹窗纯文字
说起来,这个效率却也不算低。
毕竟都不是些小事。
“今天要讲的事情,本王希望当天就可以拿出意见来!”李元兴开场白与昨天完全不同了,提到了三件事情,结果三件事情全部需要再讨论细节。这让李元兴多少有些无奈,可也算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先说测量田地的事情,测还是不测?”李元兴又问道。
王及善作为天英阁阁主,他倒是明白,大事上可以先放一放,有些事情多少也要有个效率,否则就有怠工渎职的骂名了,毕竟百姓们也在等着结果。这已经是第三天了,总要有些什么事情真正在百姓面前公布出来的。
所以,王及善与几位副阁主商量之后,由王及善来回答李元兴的问题。
“殿下,天英阁提议。增设三千六百六十六名官员,这些官员主要的职责就是司农,计划在三年内配置完毕,必须是经过皇家学院考核过的真正懂农的官员。户部计算过了,州一级为正五品至正六品,县一级为从六品至从七品。按照殿下的兴农令所言,增加这些官员,有效的增加了粮食的收成,那么远比他们的俸禄高出十倍,甚至是百倍。”
李元兴听懂了。
这些官员说白了,就是后世的农科技术员。
王及善又说道:“测量田地总是要有负责的,州县的主官负责,但也要具体专职办事的,粮食是国之大事。”
“我要结果!”李元兴直接就要绕开这个过程。
王及善原本还想说,上州配几人。下州配几人的具体安排呢,大唐现在才三百多个州,一千五六百个县,肯定上州是要配三人的,下县很可能两个县。甚至三个县才配一人。
既然秦王殿下要结果,那就投票吧。
“就增加司农官员一事,参会者投票,同意的举手。”
李元兴饶有兴趣的看着小吏在数举手的人数,心中却在想着,大唐什么时候开始变的民主起来了。这个投票的制度是什么时候开始执行的呢。
是受到了自己的影响,还是因为人多没办法统一意见,自然产生的。
正在李元兴思考的时候,记票的结果已经出来。
“殿下,九成同意,正副五位阁主有一人不在。四人都没有反对。如果圣上与殿下没有使用一票反对的话,那新增设司农官员一案,就算通过了。”
李元兴点点头:“本王不反对。”
“那么接下来,是否应该挑选人员,在农学院学习两个月,然后冬天赴任,明年开春这些就就可大用。”王及善又一次问道。
李元兴却反问:“是不是需要订下一个指标?”
“指标?”王及善不太理解这个词。
指标是现代词。李元兴解释了之后,又说道:“每个县都应该有任务,田产多少,人口多少。达到标准的自然有奖励,达不到的自然要处罚。只是官场之上,久了就会有人作假,原本的好事也变成粉饰之事!”
量化管理?
武曌熟悉这个词,可大唐的官员却是未必。
人治,以德行治天下,这是儒家思想。法治。这是法家的思想,用规矩来治天下。
“老臣反对!”
李元兴都不用看,心中已经明了,这是姚思廉,他铁定是反对把人放在条款之中去管理的。作为儒家思想,首先想到的为官者的道德,硬是要给下一个标准,这一点他接受不了。
起身之后,姚思廉说道:“殿下在官员没有赴任的时候,就在怀疑官员的能力。这会让百官寒心。”
“胡扯,军中下令,一日行多少里,多少天攻下目标。这是计划,不是不相信。难道说,下军令之时,还要说一句,让带兵的将军看着办吗?”
“军队是军队,政务是政务!”
“老家伙,别以为你读的书多,就牙尖嘴利……”这位将军正准备来一番长篇大集结。一位谏院的五品官也站了出来:“将军莫急,君子动口不动手,某与姚公一辩!”
怎么有个事情就要辩论呢?
李元兴有些无奈,将自己的所有计划往王及善那里一堆:“王公,本王还有些公务要处理,这些事情行或者是不行,你们给拿个意见出来,有什么不行的,也给的理由,就算是行的,也要讨论一些细节才行。”
“还有!”李二也开口了。
“请圣上吩咐!”王及善起身回答。
“各位上都督政务亦忙,挑重点的询问了各人的意见。以及各道的想法与要求之后,不要耽误太多的时间。”李二也说,这些上都督可不能都困在长安城了,各道还有无数的政务需要处理的。
武曌也不想留在这里了。
李二与李元兴没有想到的是,这些上都督都是按照以前的想法,光是路上就要花上十多天,再加上回去,然后等着召见等,所以至少给自己安排的时间就有三个月,大半的上都督安排下的时间都是过了新年再回去。
他们既然来了,肯定有许多的事情要讨个结果了。
仅税赋、教育、府兵、技术分配与工坊投入这五项,他们就一定要争出一个高低来。
李二与李元兴,带着武曌刚刚离开会场,陇西道与河东道两位上都督就离座,面对面的站着,眼睛没有丝毫回避的看着对方。
几乎是同时,两人开口:“丰州属于陇西(河东道)”
对视一眼之后,两人又把视线转回到了萧瑀身上,他可以说十二道加上京兆最特殊的一位,威望极高。
可没等他们开口找萧瑀评理,河北道上都督就找上萧瑀了:“建安最初是划到我河北道的,现在就算归还你辽东道。但新城沈阳却是我河北道的财力物力人力堆起来的,此事必有一个说法。”
“秦王殿下心中其实已经订下,第一个水坝的位置却是在河南道、河东道、河北道三道交界处,你河北道占的最少……”
成!几位上都督竟然盘腿坐在地上,拿起地图开始争论了起来。
当然。也有友好的。
李神通坐在冯盎旁边的椅子上,小声说道:“冯公安好!”“李公安好!”
两人相互一礼之后,李神通又把江南道上都督叫了过来,然后说道:“某在淮南道,已经命令所有珍珠的定级、标价。我们三道都有珍珠产出,如果商人们相互压价乱了生意。咱们三道的税收都会收到影响,济州岛、半岛的珍珠,至少也要在一年之后才会有,某已经汉王、荆王、还有老程家商量过了,只要不出格,他们按我们的这边商量好的标准走。所以总是要有一个合适的标准!”
“此事大善!”冯盎表示支持。
“江南道也支持,泉州的珍珠估计明年开春就会有第一批了,先订下一个标准,确实是一件好事。当然,我江南道的意见是,整修运河之事,也是为岭南、淮南得利。所以不能让我江南道来撑。”
冯盎是将军出身,各种事情最直接,最痛快。
“某不擅长搞这些事情,不过某带了几个干吏。珍珠定级的事情某手上一名干吏已经准备了文书,原本是打算上报秦王府的,既然两位有心,应该详细计划一下。关于那运河之事,某是支持的,但细节方向,某不懂!某只是知道。岳州、衡州、潭州、郴州、昭州再到我广州城这一条,是要的!”
两位上都督一听这路线,就知道冯盎把两个州说反了。
不过不要紧,这一条水路确实是非常重要的,然后再往上。岳州再到江州,顺长江到杭州,内运河的运输能力会增加上百倍,这远比用人抬车拉强多了。
“那某先说说!”江南道上都督也找来一份地图,开始商量。
李元兴与李二坐在书房之中,正准备松一口气,等着吃午餐。高公公带着人进来,却没有抬午餐来,而是一箱纸。
“圣上,殿下,这是早上的会议纪要,全是重要的部分。”
“一早上,就这么多?”李二有些意外。李元兴倒是笑着说道:“本王却是知道,大唐的官员都挺节约纸的,写了这么多他们倒是大大的浪费了一次呀。”
李元兴说错了。
大唐的官员还真的是非常节约纸,这些内容他有一半都需要认真思考才能理解,另一半直接就不用理解了,需要找人翻译了。
关于冯盎与李神通等人的珍珠定级建议,那么复杂的内容,竟然只有十八个字。李二是看懂了,这些人把重要的部分都写在这十八个字里了。李元兴没看懂,只知道珍珠定级之事,他们三个人都认为好。
李二除了李元兴看懂的部分,还知道,定级分为海、湖两大类,以颜色、大小、形状再分数个小类,然后再根据每个品种细分,这就又有光泽、圆润等考虑了。
比如说,这十八字中,光滑亮,在李元兴看来,就是一个词。
在李二看来,这就是光泽,圆润,美观程度的三层意思了。
武曌给了李元兴一个鄙视的眼神之后,催着高公公赶紧去准备午餐,因为她饿了。
ps:河蟹现。这几天压力不小,从开篇开始检查,就怕有什么吸引神兽河蟹的词句。
总之,更新不会少,再累再辛苦,写手就是吃这碗饭的。两更不会少,累死也不会少,更不要说断更这种根本不可能存在的事情了。
大伙安心看。
更新快无弹窗纯文字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大唐第一庄》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大唐第一庄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