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天意难违
目录:杨康的幸福生活| 作者:越空| 类别:武侠仙侠
初秋时节,漠北的草原上,在曲雕阿兰城的西北方,一座崭新的蒙古包刚刚建成。
这座蒙古包在架木、苫毡和驼绳等建造材料上用的都是最好的,甚至是比蒙古大汗的行宫还要坚固,即使数千斤的重物也无法压垮,这不仅是材料的问题,还有力学原理在其中起着作用,这无疑是一种极富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建筑形式。
傍晚时分,数十人抬着一顶软轿来到蒙古包前,两个少年恭敬的把软轿中的人搀扶出来,送入蒙古包内,蒙古包里的空间极大,在中间设有一座祭坛,祭坛周围放置着七盏大灯,外围有四十九盏小灯,在祭坛上也有一盏大灯。
两个少年把五十七盏油灯依次点燃,整个蒙古包内一片通明。
那被搀扶之人坐到祭坛之前,在灯火中对着祭坛低声祷告,等待祷告完毕,便闭上眼睛,恍若将死一般,两个少年离开蒙古包,来到外边,守在了入口处。随同而来的四十九名蒙古勇士按照各自的方位绕着蒙古包站立守护,在更远处,数万蒙古大军整装待命,不允许任何意外扰乱蒙古包中正在进行的事情。
那将死之人正是蒙古丞相耶律楚材,自从被吴青烈击中之后便一直处在昏迷之中,清醒过来的耶律楚材知道自己大限将至,却并不甘心,他的抱负还没有完成,他还没有看到蒙古统一天下的那一天。
作为一个精通《易经》的智者,他能察觉到天命的改变,当初他来到漠北,便是看到天命在漠北这里,铁木真就是天命所归的那个人,但如今铁木真被刺杀而死。他的那个学生强行改变了天命,让未来变得模糊起来。
蒙古丞相心中有着诸多的遗憾和不甘,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才刚刚开始,这个世界还没有进入天下太平的大治之世,他怎么舍得就此离开,怀着这样的心情。他想用祈禳之法向天借命,这便是道家的北斗七星续命之法,三国时的蜀国丞相诸葛亮曾在五丈原施法续命。
蒙古包内的七盏大灯代表着北斗七星,四十九盏小灯在周围拱卫,最为重要的是祭坛上的那盏本命灯,只要在七日七夜内保证本命灯不灭,便能向天借取一纪的寿元,一纪是十二年,耶律楚材相信十二年后蒙古定会一统天下。他的儒家救世思想将会发扬光大。
蒙古包外守护的少年是拖雷和郭靖,他们的任务是不能让任何人打搅到这次的祈禳仪式,窝阔台带着数万蒙古士兵在外围守护,还有无数的蒙古百姓在家中祈祷,这一切都是为了换取耶律楚材的性命。
当耶律楚材向天祷告结束后,蒙古包上空风云突变,平地里刮起了大风,吹得人睁不开眼睛。这风一刮便是一夜,好在蒙古包建的坚实。没有出现意外情况。第二日,大风停歇,却迎来了暴雨,瓢泼的大雨从天而降,而蒙古包建在高处,没有受到雨水的侵袭。躲过了一劫。
第三日,无数只飞鸟铺天盖地而来,朝着蒙古包扑去,数万蒙古将士挽弓射箭,要在飞鸟撞上蒙古包之前出箭射杀。整个地面上遍布飞鸟的尸体。第四日,从周边山林中涌现出了无数豺狼虎豹,不要命的朝着这边冲过来,同样死在了蒙古军士手中。
第五日,天空突然晦暗了下来,初秋的季节像是深冬一样寒冷,阴风阵阵,甚至能听到无数的哀嚎之声,这声音让守在蒙古包外的拖雷和郭靖脑海中一阵晕眩,此时那四十九名蒙古勇士发疯一般的朝着两个人冲过来,想要进入蒙古包中,郭靖顿时清醒了过来,死守在入口处,和拖雷联手把发疯的蒙古勇士制伏。
第六日,大地震动,蒙古包周围的地面开始下陷,里面的油灯倾倒一地,逐一熄灭,然而在祭坛上的那盏本命灯仍然顽强的散发着光亮。
第七日,天空晴朗,万里无云,所有人都不由得松了口气,以为这次的祈禳仪式成功了,丞相会好好的活下去,只有耶律楚材心中明白,最后时刻才是最危险的,当年诸葛亮在五丈原做了万全的准备,挡住了诸多天灾的侵袭,却没有挡住**,被大将魏延冲进帐篷灭了本命灯,就此丧命。
第七日夜晚,再过一个时辰便能大功告成,然而突然之间无数的亮点划过蒙古的夜空,众人抬头观瞧这美丽的一幕,这是难得一见的陨石雨,耶律楚材眼睁睁的看着一颗天外飞石砸破蒙古包,正落到祭坛之上,那盏本命灯跌落在地,就此熄灭。
死生有命,不可得而禳也!
蒙古丞相叹了口气,他知道自己的时日不多,便开始安排后事,他要保证蒙古继续强盛下去,首先是平息内乱,然后进行西征,等到实力大增之时,再南下平定中原,他在为几年,甚至是十几年之后的事情做着谋划。
其中的一个布局是留给他的那个学生的,耶律楚材不相信杨康就此死掉,为此他做了最后一个布局,这个布局的起因是七年前的一件小事,那时完颜洪烈来蒙古册封铁木真,耶律楚材陪同,当时的金国小王爷完颜康执意要杀掉一个蒙古小孩,那个小孩便是如今的少年郭靖。
耶律楚材百思不得其解,最终只能用未卜先知来解释,若真是如此,那这个叫做郭靖的少年在未来会成为杨康的最大威胁,结合郭杨两家的关系,蒙古丞相认为这可能是一场宿命之战,而杨康知道郭靖的威胁,才会想着在幼年时除掉郭靖。
于是耶律楚材以郭靖为棋子,郭杨两家的关系为纵线,三国之间的局势为横线,构成了整个棋局,他相信如果那位学生还活着,便无法脱离这一局,即便他死了,也要和那位学生进行最后一局博弈。
三日后,蒙古丞相耶律楚材在曲雕阿兰城过世,终年二十八岁,这位一代大儒在临终之时很想见一见他的那位学生,亲口问上一句。
你是谁?你来自何方?(未完待续。。)
这座蒙古包在架木、苫毡和驼绳等建造材料上用的都是最好的,甚至是比蒙古大汗的行宫还要坚固,即使数千斤的重物也无法压垮,这不仅是材料的问题,还有力学原理在其中起着作用,这无疑是一种极富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建筑形式。
傍晚时分,数十人抬着一顶软轿来到蒙古包前,两个少年恭敬的把软轿中的人搀扶出来,送入蒙古包内,蒙古包里的空间极大,在中间设有一座祭坛,祭坛周围放置着七盏大灯,外围有四十九盏小灯,在祭坛上也有一盏大灯。
两个少年把五十七盏油灯依次点燃,整个蒙古包内一片通明。
那被搀扶之人坐到祭坛之前,在灯火中对着祭坛低声祷告,等待祷告完毕,便闭上眼睛,恍若将死一般,两个少年离开蒙古包,来到外边,守在了入口处。随同而来的四十九名蒙古勇士按照各自的方位绕着蒙古包站立守护,在更远处,数万蒙古大军整装待命,不允许任何意外扰乱蒙古包中正在进行的事情。
那将死之人正是蒙古丞相耶律楚材,自从被吴青烈击中之后便一直处在昏迷之中,清醒过来的耶律楚材知道自己大限将至,却并不甘心,他的抱负还没有完成,他还没有看到蒙古统一天下的那一天。
作为一个精通《易经》的智者,他能察觉到天命的改变,当初他来到漠北,便是看到天命在漠北这里,铁木真就是天命所归的那个人,但如今铁木真被刺杀而死。他的那个学生强行改变了天命,让未来变得模糊起来。
蒙古丞相心中有着诸多的遗憾和不甘,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才刚刚开始,这个世界还没有进入天下太平的大治之世,他怎么舍得就此离开,怀着这样的心情。他想用祈禳之法向天借命,这便是道家的北斗七星续命之法,三国时的蜀国丞相诸葛亮曾在五丈原施法续命。
蒙古包内的七盏大灯代表着北斗七星,四十九盏小灯在周围拱卫,最为重要的是祭坛上的那盏本命灯,只要在七日七夜内保证本命灯不灭,便能向天借取一纪的寿元,一纪是十二年,耶律楚材相信十二年后蒙古定会一统天下。他的儒家救世思想将会发扬光大。
蒙古包外守护的少年是拖雷和郭靖,他们的任务是不能让任何人打搅到这次的祈禳仪式,窝阔台带着数万蒙古士兵在外围守护,还有无数的蒙古百姓在家中祈祷,这一切都是为了换取耶律楚材的性命。
当耶律楚材向天祷告结束后,蒙古包上空风云突变,平地里刮起了大风,吹得人睁不开眼睛。这风一刮便是一夜,好在蒙古包建的坚实。没有出现意外情况。第二日,大风停歇,却迎来了暴雨,瓢泼的大雨从天而降,而蒙古包建在高处,没有受到雨水的侵袭。躲过了一劫。
第三日,无数只飞鸟铺天盖地而来,朝着蒙古包扑去,数万蒙古将士挽弓射箭,要在飞鸟撞上蒙古包之前出箭射杀。整个地面上遍布飞鸟的尸体。第四日,从周边山林中涌现出了无数豺狼虎豹,不要命的朝着这边冲过来,同样死在了蒙古军士手中。
第五日,天空突然晦暗了下来,初秋的季节像是深冬一样寒冷,阴风阵阵,甚至能听到无数的哀嚎之声,这声音让守在蒙古包外的拖雷和郭靖脑海中一阵晕眩,此时那四十九名蒙古勇士发疯一般的朝着两个人冲过来,想要进入蒙古包中,郭靖顿时清醒了过来,死守在入口处,和拖雷联手把发疯的蒙古勇士制伏。
第六日,大地震动,蒙古包周围的地面开始下陷,里面的油灯倾倒一地,逐一熄灭,然而在祭坛上的那盏本命灯仍然顽强的散发着光亮。
第七日,天空晴朗,万里无云,所有人都不由得松了口气,以为这次的祈禳仪式成功了,丞相会好好的活下去,只有耶律楚材心中明白,最后时刻才是最危险的,当年诸葛亮在五丈原做了万全的准备,挡住了诸多天灾的侵袭,却没有挡住**,被大将魏延冲进帐篷灭了本命灯,就此丧命。
第七日夜晚,再过一个时辰便能大功告成,然而突然之间无数的亮点划过蒙古的夜空,众人抬头观瞧这美丽的一幕,这是难得一见的陨石雨,耶律楚材眼睁睁的看着一颗天外飞石砸破蒙古包,正落到祭坛之上,那盏本命灯跌落在地,就此熄灭。
死生有命,不可得而禳也!
蒙古丞相叹了口气,他知道自己的时日不多,便开始安排后事,他要保证蒙古继续强盛下去,首先是平息内乱,然后进行西征,等到实力大增之时,再南下平定中原,他在为几年,甚至是十几年之后的事情做着谋划。
其中的一个布局是留给他的那个学生的,耶律楚材不相信杨康就此死掉,为此他做了最后一个布局,这个布局的起因是七年前的一件小事,那时完颜洪烈来蒙古册封铁木真,耶律楚材陪同,当时的金国小王爷完颜康执意要杀掉一个蒙古小孩,那个小孩便是如今的少年郭靖。
耶律楚材百思不得其解,最终只能用未卜先知来解释,若真是如此,那这个叫做郭靖的少年在未来会成为杨康的最大威胁,结合郭杨两家的关系,蒙古丞相认为这可能是一场宿命之战,而杨康知道郭靖的威胁,才会想着在幼年时除掉郭靖。
于是耶律楚材以郭靖为棋子,郭杨两家的关系为纵线,三国之间的局势为横线,构成了整个棋局,他相信如果那位学生还活着,便无法脱离这一局,即便他死了,也要和那位学生进行最后一局博弈。
三日后,蒙古丞相耶律楚材在曲雕阿兰城过世,终年二十八岁,这位一代大儒在临终之时很想见一见他的那位学生,亲口问上一句。
你是谁?你来自何方?(未完待续。。)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杨康的幸福生活》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杨康的幸福生活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