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东海风云六
目录:臣权| 作者:受伤的害虫| 类别:历史军事
有一个诡异的现象,在一天之内发生的事情,好像是双方排练了许多天的模样,到底那边是赢家,短时间内谁也分辨不出。
满怀悲壮的日本人认为自己已完成而来大半的使命,就算是死也值得了,因为他们歼灭了两倍于自己的大明水师,而高丽人也认为自己成功的驱离了大明水师,真的是这样吗?
九月十八,另一个时空中国人难以忘记的日子,在这个时空中,却透露着千般的诡异,事情到底是怎么回事,难道大明水师就逃不出火攻的噩梦吗?
“明军炮击!”
悲痛至极又饱含绝望的呼喊在上对马岛响起。发出呼喊的是对马岛的原居民和逃上岸的倭寇。这种呼喊,慢慢的蔓延到了全岛,绝望与悲哀的低吟瞬时如连锁反应般地不断扩大。
宗经茂将头盔扯掉,散乱的白发早已被血浸湿。身穿胄甲对着海面有些不甘心的发出嘶吼,他不明白,大明水师的战船为什么这么快就能赶到。
大明水师呈现出一边倒的样子,仍然继续杀着准备顽强抵抗的日本水军,但对方毫无反抗的余地,因为大明水师并没有上岸,首先炮击摧毁所有的日本战船之后,就开始了一轮又一轮的炮击。
日本人的防线逐渐往岛中心收缩着,做出一副示弱的模样,试图引诱大明水师上岸,但方明谦那里会上这个当,他不急,知道这种情况发生后。大明在新式战术的引导之下,会发生什么样子的义愤。对于日本全面作战开始了,他在等着运输船运输陆军过来。
“父亲。我等目前身陷重围之中,该怎么做才好呢?”
一股极尽强烈的失落感包围住宗经茂。自对马岛投降以来,寄望于这次行动的他一直忍辱负重,至少宗经茂是这样想的。不过他没有想到明军被烧毁了那么多艘战船依然会有如此大的战斗力,没有想到大明水师有预知似得快捷集结,也没有想到,在大明水师面前,他们竟然没有丝毫的反抗余地。
开花弹一发又一发的落在对马岛上,此时的对马岛。已经成了大明水师练习炮击的实验场地。紧守着节省的目的,在已经消灭日本水军船只的情况下,战船游弋在海面上,寻找着有价值的目标,逐个摧毁着。甚至开始抵达港口,朝纵深发展,上对马岛三里之内,已经成了空白区域。
仁立在船楼之上,方明谦默默地眺望着夜晚的海面。潮水的腥气与尸臭一起随风飘了过来。九月的天气。纵然是在北方,也是闷热的。炮击了一天了,随着夜色的来临,炮声逐渐稀落下来。
“你同情这些倭寇吗?”回过头来。向着身边的亲卫问道。责难这个亲卫满脸不忍的态度。
“根本没有那个必要。那些不明大义更不识时务的愚蠢之人,只不过是自食恶果、死有余辜罢了,不是吗?开始就痛痛快快、真真正正投降的话。不但可以避免无谓的流血,自己本身也不至于这么辛苦地沦落到这种地步。再说。他们绝不会因为受到我军的同情而沾沾自喜的。”
“指挥使大人教训的对,属下错了。”这名亲卫认同了最后一点的正确性。
不识时务之愚人。数百年以后。或者是在另一个时空,倘若大明面临灭亡的命运,为了大明而舍弃生命持续奋战之人,或许亦会被通古斯人如此称呼吧。这样的想法掠过方明谦的脑海。这是他听驸马都尉庞煌说的,尽管他不知道通古斯是什么意思,但是也明白成王败寇的道理,一切为了大明。
另一方面,方明谦心中充满着极大的喜悦!对马岛这次行动,是大明对海外扩张的第一步。这正是他想要实现的,驸马都尉说过,他希望能够让大明水师走遍天下每一个角落。
九月十八日的夜色己深,当黑暗越来越浓,刀枪击声也渐入死寂之际,数百艘军舶所燃起之地狱般的烈火却完全不见消退。但是日本人在岛上看着只能聊以自慰,作为大明水师的将士们却是不会看上一眼。
日本人的这次偷袭本来就够得上空前绝后了,大明水师的将士们都这么想,除了时间上提前了,别的就不值一提了。
刚来对马岛集结的水师将士不知道,可是罗自立的属下心里很清楚,那陈列在对马海峡的水军大阵,本来就是拿来烧的,就算是日本人不烧,指挥使也会派人去执行。
生产力的恢复加上朝廷的鼓励,大明的造船速度越来越快,水师到了更换装备的时候,被更替下来的船只,稍微小点的,可以以奖励方式象征性的卖给渔民或者用于内河运输,但是越是大船,越是难以处理,拆了之后废物利用不行,因为大明的船只都是由木材制造,长久的在水中浸泡,已经失去了利用价值,卖给商贾也不行,内河航行不便,而海外贸易这种船又太旧了。
大明现在不缺的就是制造船只的木材,也不缺造船的劳动力,缺少的是这些鸡肋船只该怎么处理,皇帝大笔一挥,将船上的铁质器具纷纷拆除,只留下一些必要固定船身的零件,然后再开到对马海峡驻跸,因为船比较旧,有的大船竟然是被拖过来的,所以在驻跸时,不得不紧密的靠在一起,组成水军大阵。外面看好像是铜墙铁壁,但是内部却是不堪一击,这也就是日本人放火烧时显得迟钝的原因。
船上的水手和舵工大都是倭寇的战俘或者海盗俘虏,只有大约五百名将士在那里镇压,一到火势抑制不住的时候,马上乘坐快船离开,所以水师将士竟然没有在这次偷袭中牺牲一人,有些人受伤。那也是排练不足而导致的动作失控,总之来说算是一个大圆满的结局。
可惜的是那些海盗和倭寇的战俘。如果是大明自己放火,可能到时还会将其带出来让他们继续为自己所为赎罪。但是既然是日本人提前了偷袭时间,那就只好对不起了。
大明水师的将士们都是心知肚明,但是对马岛上却是用此来安慰自己,一面眺望着火势所在,一面劝戒着不甘的宗经茂。虽然不服气但还是缄默其口的他,为了鼓舞士气,还是说出胜利骄傲的话语:
“这次战役将会遗留到千年之后,将吾等之功绩永垂不朽地流传下去。子子孙孙都会敬仰我们,与我们共享荣耀!”
发言的人是宗经茂。再次哗然喧腾的是受到炮击的日本人。这一次岛民们个个有如石头般地沉默不语。他们不敢再次喧哗。也不敢燃起火光,因为那样会成为大明夜间消遣和轰炸的对象,每个人心里都在想着,我们真的胜利了吗?
大明水师没有上岸的准备,因为朝廷一再告诫他们要恪守本份,该是谁的战争就是谁的,他们只负责水上的战斗,而登陆作战,则要等后续的大明陆军。
而对马岛上没有一丝逃跑的希望。船只在定位射击下丧失殆尽,甚至大明水师连缴获的**都没有,因为作为大明人,看不起日本那小家子气的破船。
高丽仍旧在观望。对于他们,能让大明水师离开自己的港口,那就算是胜利。他们不比对马岛,因为高丽半岛有很宽的纵深让他们逃避。而罗州群岛的多岛局势,让他们的水军也可以暂时保持安全。他们没有必要为了日本人而拼命。
就这样。大明在威海等处早已经集结号的陆军将士已经得到消息,整装待发,此次出行的还有一部分民夫,物资方面有大部分的建筑材料、还有火炮等等,在计划中,早已经打算将对马岛建设成大明横跨高丽海峡的水师基地,现在随着九一八的事件的开始,也能付诸于行动了。
有很多人想知道,在对马岛有现成的岛上居民,不是现成的劳动力吗?为什么还要从大明内地征集民夫前往修筑基地,那是因为,大明水师从头到尾也没有想到过让对马岛还留下一个日本人存在的痕迹。
用日本人有风险,从潜意识中大家都是这样想的,那里的一切都将属于大明的,要将对马岛建设成为横跨在高丽海峡的堡垒,就不能排除有日本人为了那盲目的忠于天皇之心情来偷工减料,而大明也不想除了工人之外,还要排出大队的官兵来做监工,将士们有将士们的作用吧。
这一切几乎是在三天之内完成,在对马岛面对着紧紧包围的渤海水师发出绝望的叹息时,南京紫禁城内,朱元璋的案头呈送一卷从威海飞鸽传书过来的字条,是方明谦的笔迹,上面没有禀报战绩,也没有请示什么,只是写着四个字“皇上圣明”。
大臣们经常说的这四个字,代表了计划的成功,代表了皇上所料不错,是日本人率先对大明水师的故布疑阵发起偷袭,是代表了大明仍旧站在正义的这一边。
如果是自己放火烧船,方明谦传来的字条上会写什么,谁也不知道,但是已经不妨碍大明王朝在第一时间作出对于日本的宣战。
无论是大明百姓日渐熟悉的《大明周报》,还是朝廷之上大臣们的话题,仰或是邸报中传抄的消息,都毫无意外的在朝廷的掌控之下,传播着共同的噩耗。
“倭寇再次袭击大明水师……,大明渤海水师比武定侯殉国那次还要惨重……!”
被朱元璋发明出来的感叹号,像鼓槌般的,一下又一下敲动着大明天下百姓那早已经平静的心扉,自从上次北伐迅速的胜利后,大明境内已经很少听见战争的声音了,当然也不代表大明百姓就甘于平静。
在《大明周报》刻意的引导下,最近几年,琉球即将内附,安南内乱,昔日的蒙元余孽哀求大明要求通商,高丽战战兢兢的度日,女真人内迁的人口越来越多,乌思藏进贡,云南各族献出祥瑞……。
很多很多事情。无一不在满足着大明臣民的自尊心,在他们心目中。洪武时期已经达到了大治天下,四夷来朝、八方来贺的日子来临了。可是在这个关口,传出了大明水师再次遇袭的消息,还是倭寇。
一个“再”字,一个“还”字,勾起了大明朝野之间的多少回忆,想起了在几年前的那场悲剧,不过被随即而来所谓的朝廷纷争而淡化,但是现在提起来,想起了阵亡的三千余大明将士。想起了损失上千艘的战船,想起了殉国的武定侯郭英……。
而且这次《大明周报》上所述,此次损失超过上次,虽然没有公布数字,但百姓以为是害怕百姓们伤心,丝毫没有怀疑其中的水分。
新仇旧恨一起涌上心来,大明愤怒了。
朝堂之上再次团结起来,出乎预料的是没有人提出所谓的派遣使节前往日本斥责,而是异口同声的纷纷作出讨伐的奏折。稳重如刘三吾、老迈如冯胜、年轻如血气方刚的李景隆,不同层次的人,通过不同的渠道强烈的表达出自己所代表阶层的想法。都共同的认为大明应施展雷霆之怒,以震慑蛮夷小民。
五军都督府甚至迅速做好了调兵计划。奏请皇上调集大明广州水师、福州水师部分兵力在山东集结,准备补充高丽海峡的战船损失,随时做好攻击日本本土的打算。
朱元璋洪武初年时大明百姓的血性又回来了。当然,现在军户制还未改变。民间所报名参军者不多,更何况。国内的生产更为重要,都报名参军谁去种地呢?大明现在刚刚七千万人口,面对这么广阔的疆土,真正的是地广人稀,需要的是大量的劳动力。
先不说朝廷和士林之中,就说在民间,同样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老百姓对于皇室盲目的崇拜当然是跟着愤恨倭寇,而对于商贾来说,更是一件值得重视的事情。
大明水师为什么遇袭,那是因为在远洋驻扎,为什么在远洋驻扎,是为了剿灭海盗,那又是为什么要剿灭海盗呢?还不是皇上为了开放海域,发展海商做准备和筹谋。
锦衣卫当然不会放过这次机会,在皇帝的授意下,进一步的演变成这种说法:倭国不想大明水师的力量壮大,就是为了称霸海上,想左右海上贸易的局势,想独揽海上的利益。而之前倭寇的不断袭扰大明海域,逼迫洪武皇帝无奈之下禁海,现在又想给大明王朝压力,迫使大明水师出不了内河……。
对于商贾来说,利益是最重要的,特别的南方沿海的商贾,对于远洋贸易的利润是知道的,在这种利润的驱使下,那里去想这种谣言的合理性与否,只是用痛恨的眼光看着昔日带给他们巨大利润的倭寇,这种情况之下,杭州的几个家族率先采取了清理日本人的举动,首先将自己队伍中的日本人都隔离出来,等待事态发展看如何处决这些倭寇。
甚至有的激进的商人,已经开始驱离或者以诛杀的方式对待日本人,在大明境内的日本人陷入了尴尬和危险之中,就连是前来大明学习的日本和尚也不能幸免,受到了一致的排斥。
伴随着排斥日本民间渐渐高涨的呼声,《大明周报》头版头条的公布了一个惊天的消息,日本国王自称为天皇,文章是一个叫萧时中的士子写的,从隋书中所记录倭国给隋帝的国书的纪录为“日出处天子致日落处天子”开始讲起,历数日本的狂妄自大,擅自称皇。
将矛头直接对准了日本国内的不轨,自古以来,在中国人的言辞之中,就有国无二君之说。本来,日本有天皇的存在,在沿海一些商贾的心中已经不算是件奇怪的事情,但是从来没有人放在桌面上认真去探讨过。不过认为那是一个笑话而已。
但是在萧时中文章的后面加印上朱元璋亲手的批语,只有六个字:“朕不安,乃至怒!”
这六个字对于大明朝野之间算是一种暗示也好,算是皇上愤怒也好,但无疑为正在左右摇摆的人指出了一个明路。
是啊,自古以来国无二君,谁能容忍在自己身侧又出现一个皇帝呢?而且还有“日出处天子致日落处天子”之说,这已经不能当做一个笑话去看待了。匹夫之怒,血流五步,天之子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倭国不能存在了,存在即是大明的耻辱。
有心人这么的说着,这是在酒楼里面,公众面前肆意的引导着舆论走向,就算有些读书人觉得这句话的血腥之气太浓,但也不敢说出反对之言。
还有什么可说的,从大明水师遇袭的消息公布后,短短半个月的功夫,在大明的疆土之内就形成了几个转变,由抗议到斥责,由斥责到征伐,由征伐到问罪,由问罪现在开始慢慢灭其国的呼声。
当然,现在对于要灭国还言之过早,朝堂之上的一些老臣认为,要那一个远离大明的小岛,还不如收服其心,要一个恭顺的日本国,只要对方肯放弃天皇称谓,只要对方能臣服,给予一定的教训就足够了,要是将其灭掉,不是还要拍官员前去治理,那种蛮夷之地,去了等于流放,谁愿意去呢?未完待续。。
更新快无弹窗纯文字
满怀悲壮的日本人认为自己已完成而来大半的使命,就算是死也值得了,因为他们歼灭了两倍于自己的大明水师,而高丽人也认为自己成功的驱离了大明水师,真的是这样吗?
九月十八,另一个时空中国人难以忘记的日子,在这个时空中,却透露着千般的诡异,事情到底是怎么回事,难道大明水师就逃不出火攻的噩梦吗?
“明军炮击!”
悲痛至极又饱含绝望的呼喊在上对马岛响起。发出呼喊的是对马岛的原居民和逃上岸的倭寇。这种呼喊,慢慢的蔓延到了全岛,绝望与悲哀的低吟瞬时如连锁反应般地不断扩大。
宗经茂将头盔扯掉,散乱的白发早已被血浸湿。身穿胄甲对着海面有些不甘心的发出嘶吼,他不明白,大明水师的战船为什么这么快就能赶到。
大明水师呈现出一边倒的样子,仍然继续杀着准备顽强抵抗的日本水军,但对方毫无反抗的余地,因为大明水师并没有上岸,首先炮击摧毁所有的日本战船之后,就开始了一轮又一轮的炮击。
日本人的防线逐渐往岛中心收缩着,做出一副示弱的模样,试图引诱大明水师上岸,但方明谦那里会上这个当,他不急,知道这种情况发生后。大明在新式战术的引导之下,会发生什么样子的义愤。对于日本全面作战开始了,他在等着运输船运输陆军过来。
“父亲。我等目前身陷重围之中,该怎么做才好呢?”
一股极尽强烈的失落感包围住宗经茂。自对马岛投降以来,寄望于这次行动的他一直忍辱负重,至少宗经茂是这样想的。不过他没有想到明军被烧毁了那么多艘战船依然会有如此大的战斗力,没有想到大明水师有预知似得快捷集结,也没有想到,在大明水师面前,他们竟然没有丝毫的反抗余地。
开花弹一发又一发的落在对马岛上,此时的对马岛。已经成了大明水师练习炮击的实验场地。紧守着节省的目的,在已经消灭日本水军船只的情况下,战船游弋在海面上,寻找着有价值的目标,逐个摧毁着。甚至开始抵达港口,朝纵深发展,上对马岛三里之内,已经成了空白区域。
仁立在船楼之上,方明谦默默地眺望着夜晚的海面。潮水的腥气与尸臭一起随风飘了过来。九月的天气。纵然是在北方,也是闷热的。炮击了一天了,随着夜色的来临,炮声逐渐稀落下来。
“你同情这些倭寇吗?”回过头来。向着身边的亲卫问道。责难这个亲卫满脸不忍的态度。
“根本没有那个必要。那些不明大义更不识时务的愚蠢之人,只不过是自食恶果、死有余辜罢了,不是吗?开始就痛痛快快、真真正正投降的话。不但可以避免无谓的流血,自己本身也不至于这么辛苦地沦落到这种地步。再说。他们绝不会因为受到我军的同情而沾沾自喜的。”
“指挥使大人教训的对,属下错了。”这名亲卫认同了最后一点的正确性。
不识时务之愚人。数百年以后。或者是在另一个时空,倘若大明面临灭亡的命运,为了大明而舍弃生命持续奋战之人,或许亦会被通古斯人如此称呼吧。这样的想法掠过方明谦的脑海。这是他听驸马都尉庞煌说的,尽管他不知道通古斯是什么意思,但是也明白成王败寇的道理,一切为了大明。
另一方面,方明谦心中充满着极大的喜悦!对马岛这次行动,是大明对海外扩张的第一步。这正是他想要实现的,驸马都尉说过,他希望能够让大明水师走遍天下每一个角落。
九月十八日的夜色己深,当黑暗越来越浓,刀枪击声也渐入死寂之际,数百艘军舶所燃起之地狱般的烈火却完全不见消退。但是日本人在岛上看着只能聊以自慰,作为大明水师的将士们却是不会看上一眼。
日本人的这次偷袭本来就够得上空前绝后了,大明水师的将士们都这么想,除了时间上提前了,别的就不值一提了。
刚来对马岛集结的水师将士不知道,可是罗自立的属下心里很清楚,那陈列在对马海峡的水军大阵,本来就是拿来烧的,就算是日本人不烧,指挥使也会派人去执行。
生产力的恢复加上朝廷的鼓励,大明的造船速度越来越快,水师到了更换装备的时候,被更替下来的船只,稍微小点的,可以以奖励方式象征性的卖给渔民或者用于内河运输,但是越是大船,越是难以处理,拆了之后废物利用不行,因为大明的船只都是由木材制造,长久的在水中浸泡,已经失去了利用价值,卖给商贾也不行,内河航行不便,而海外贸易这种船又太旧了。
大明现在不缺的就是制造船只的木材,也不缺造船的劳动力,缺少的是这些鸡肋船只该怎么处理,皇帝大笔一挥,将船上的铁质器具纷纷拆除,只留下一些必要固定船身的零件,然后再开到对马海峡驻跸,因为船比较旧,有的大船竟然是被拖过来的,所以在驻跸时,不得不紧密的靠在一起,组成水军大阵。外面看好像是铜墙铁壁,但是内部却是不堪一击,这也就是日本人放火烧时显得迟钝的原因。
船上的水手和舵工大都是倭寇的战俘或者海盗俘虏,只有大约五百名将士在那里镇压,一到火势抑制不住的时候,马上乘坐快船离开,所以水师将士竟然没有在这次偷袭中牺牲一人,有些人受伤。那也是排练不足而导致的动作失控,总之来说算是一个大圆满的结局。
可惜的是那些海盗和倭寇的战俘。如果是大明自己放火,可能到时还会将其带出来让他们继续为自己所为赎罪。但是既然是日本人提前了偷袭时间,那就只好对不起了。
大明水师的将士们都是心知肚明,但是对马岛上却是用此来安慰自己,一面眺望着火势所在,一面劝戒着不甘的宗经茂。虽然不服气但还是缄默其口的他,为了鼓舞士气,还是说出胜利骄傲的话语:
“这次战役将会遗留到千年之后,将吾等之功绩永垂不朽地流传下去。子子孙孙都会敬仰我们,与我们共享荣耀!”
发言的人是宗经茂。再次哗然喧腾的是受到炮击的日本人。这一次岛民们个个有如石头般地沉默不语。他们不敢再次喧哗。也不敢燃起火光,因为那样会成为大明夜间消遣和轰炸的对象,每个人心里都在想着,我们真的胜利了吗?
大明水师没有上岸的准备,因为朝廷一再告诫他们要恪守本份,该是谁的战争就是谁的,他们只负责水上的战斗,而登陆作战,则要等后续的大明陆军。
而对马岛上没有一丝逃跑的希望。船只在定位射击下丧失殆尽,甚至大明水师连缴获的**都没有,因为作为大明人,看不起日本那小家子气的破船。
高丽仍旧在观望。对于他们,能让大明水师离开自己的港口,那就算是胜利。他们不比对马岛,因为高丽半岛有很宽的纵深让他们逃避。而罗州群岛的多岛局势,让他们的水军也可以暂时保持安全。他们没有必要为了日本人而拼命。
就这样。大明在威海等处早已经集结号的陆军将士已经得到消息,整装待发,此次出行的还有一部分民夫,物资方面有大部分的建筑材料、还有火炮等等,在计划中,早已经打算将对马岛建设成大明横跨高丽海峡的水师基地,现在随着九一八的事件的开始,也能付诸于行动了。
有很多人想知道,在对马岛有现成的岛上居民,不是现成的劳动力吗?为什么还要从大明内地征集民夫前往修筑基地,那是因为,大明水师从头到尾也没有想到过让对马岛还留下一个日本人存在的痕迹。
用日本人有风险,从潜意识中大家都是这样想的,那里的一切都将属于大明的,要将对马岛建设成为横跨在高丽海峡的堡垒,就不能排除有日本人为了那盲目的忠于天皇之心情来偷工减料,而大明也不想除了工人之外,还要排出大队的官兵来做监工,将士们有将士们的作用吧。
这一切几乎是在三天之内完成,在对马岛面对着紧紧包围的渤海水师发出绝望的叹息时,南京紫禁城内,朱元璋的案头呈送一卷从威海飞鸽传书过来的字条,是方明谦的笔迹,上面没有禀报战绩,也没有请示什么,只是写着四个字“皇上圣明”。
大臣们经常说的这四个字,代表了计划的成功,代表了皇上所料不错,是日本人率先对大明水师的故布疑阵发起偷袭,是代表了大明仍旧站在正义的这一边。
如果是自己放火烧船,方明谦传来的字条上会写什么,谁也不知道,但是已经不妨碍大明王朝在第一时间作出对于日本的宣战。
无论是大明百姓日渐熟悉的《大明周报》,还是朝廷之上大臣们的话题,仰或是邸报中传抄的消息,都毫无意外的在朝廷的掌控之下,传播着共同的噩耗。
“倭寇再次袭击大明水师……,大明渤海水师比武定侯殉国那次还要惨重……!”
被朱元璋发明出来的感叹号,像鼓槌般的,一下又一下敲动着大明天下百姓那早已经平静的心扉,自从上次北伐迅速的胜利后,大明境内已经很少听见战争的声音了,当然也不代表大明百姓就甘于平静。
在《大明周报》刻意的引导下,最近几年,琉球即将内附,安南内乱,昔日的蒙元余孽哀求大明要求通商,高丽战战兢兢的度日,女真人内迁的人口越来越多,乌思藏进贡,云南各族献出祥瑞……。
很多很多事情。无一不在满足着大明臣民的自尊心,在他们心目中。洪武时期已经达到了大治天下,四夷来朝、八方来贺的日子来临了。可是在这个关口,传出了大明水师再次遇袭的消息,还是倭寇。
一个“再”字,一个“还”字,勾起了大明朝野之间的多少回忆,想起了在几年前的那场悲剧,不过被随即而来所谓的朝廷纷争而淡化,但是现在提起来,想起了阵亡的三千余大明将士。想起了损失上千艘的战船,想起了殉国的武定侯郭英……。
而且这次《大明周报》上所述,此次损失超过上次,虽然没有公布数字,但百姓以为是害怕百姓们伤心,丝毫没有怀疑其中的水分。
新仇旧恨一起涌上心来,大明愤怒了。
朝堂之上再次团结起来,出乎预料的是没有人提出所谓的派遣使节前往日本斥责,而是异口同声的纷纷作出讨伐的奏折。稳重如刘三吾、老迈如冯胜、年轻如血气方刚的李景隆,不同层次的人,通过不同的渠道强烈的表达出自己所代表阶层的想法。都共同的认为大明应施展雷霆之怒,以震慑蛮夷小民。
五军都督府甚至迅速做好了调兵计划。奏请皇上调集大明广州水师、福州水师部分兵力在山东集结,准备补充高丽海峡的战船损失,随时做好攻击日本本土的打算。
朱元璋洪武初年时大明百姓的血性又回来了。当然,现在军户制还未改变。民间所报名参军者不多,更何况。国内的生产更为重要,都报名参军谁去种地呢?大明现在刚刚七千万人口,面对这么广阔的疆土,真正的是地广人稀,需要的是大量的劳动力。
先不说朝廷和士林之中,就说在民间,同样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老百姓对于皇室盲目的崇拜当然是跟着愤恨倭寇,而对于商贾来说,更是一件值得重视的事情。
大明水师为什么遇袭,那是因为在远洋驻扎,为什么在远洋驻扎,是为了剿灭海盗,那又是为什么要剿灭海盗呢?还不是皇上为了开放海域,发展海商做准备和筹谋。
锦衣卫当然不会放过这次机会,在皇帝的授意下,进一步的演变成这种说法:倭国不想大明水师的力量壮大,就是为了称霸海上,想左右海上贸易的局势,想独揽海上的利益。而之前倭寇的不断袭扰大明海域,逼迫洪武皇帝无奈之下禁海,现在又想给大明王朝压力,迫使大明水师出不了内河……。
对于商贾来说,利益是最重要的,特别的南方沿海的商贾,对于远洋贸易的利润是知道的,在这种利润的驱使下,那里去想这种谣言的合理性与否,只是用痛恨的眼光看着昔日带给他们巨大利润的倭寇,这种情况之下,杭州的几个家族率先采取了清理日本人的举动,首先将自己队伍中的日本人都隔离出来,等待事态发展看如何处决这些倭寇。
甚至有的激进的商人,已经开始驱离或者以诛杀的方式对待日本人,在大明境内的日本人陷入了尴尬和危险之中,就连是前来大明学习的日本和尚也不能幸免,受到了一致的排斥。
伴随着排斥日本民间渐渐高涨的呼声,《大明周报》头版头条的公布了一个惊天的消息,日本国王自称为天皇,文章是一个叫萧时中的士子写的,从隋书中所记录倭国给隋帝的国书的纪录为“日出处天子致日落处天子”开始讲起,历数日本的狂妄自大,擅自称皇。
将矛头直接对准了日本国内的不轨,自古以来,在中国人的言辞之中,就有国无二君之说。本来,日本有天皇的存在,在沿海一些商贾的心中已经不算是件奇怪的事情,但是从来没有人放在桌面上认真去探讨过。不过认为那是一个笑话而已。
但是在萧时中文章的后面加印上朱元璋亲手的批语,只有六个字:“朕不安,乃至怒!”
这六个字对于大明朝野之间算是一种暗示也好,算是皇上愤怒也好,但无疑为正在左右摇摆的人指出了一个明路。
是啊,自古以来国无二君,谁能容忍在自己身侧又出现一个皇帝呢?而且还有“日出处天子致日落处天子”之说,这已经不能当做一个笑话去看待了。匹夫之怒,血流五步,天之子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倭国不能存在了,存在即是大明的耻辱。
有心人这么的说着,这是在酒楼里面,公众面前肆意的引导着舆论走向,就算有些读书人觉得这句话的血腥之气太浓,但也不敢说出反对之言。
还有什么可说的,从大明水师遇袭的消息公布后,短短半个月的功夫,在大明的疆土之内就形成了几个转变,由抗议到斥责,由斥责到征伐,由征伐到问罪,由问罪现在开始慢慢灭其国的呼声。
当然,现在对于要灭国还言之过早,朝堂之上的一些老臣认为,要那一个远离大明的小岛,还不如收服其心,要一个恭顺的日本国,只要对方肯放弃天皇称谓,只要对方能臣服,给予一定的教训就足够了,要是将其灭掉,不是还要拍官员前去治理,那种蛮夷之地,去了等于流放,谁愿意去呢?未完待续。。
更新快无弹窗纯文字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臣权》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臣权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