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8 两难的高丽
目录:臣权| 作者:受伤的害虫| 类别:历史军事
捧着那封信,如同捧着一颗才从火中取出的一颗栗子似的,觉得好烫手。迫不及待地拆开信,眼睛盯在信中的一段话上:“如果奉王瑶为高丽国主,你们要议和纳贡,是完全可以的。如果是那样,你真心想议和,就应该亲自来……。”
看到这里,李芳远的手有点发抖了,多肉的脸也刷地发白了。“亲自来?”什么意思?要我奉我父亲废掉的王瑶为主?想起当年高丽的改朝换代,他心里不由有点害怕了。 ”小说“小说章节更新最快
他能去吗?一去准成阶下囚。他真后悔当初的鲁莽!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只是如今后悔也晚了。他真把朱高炽给恨死了。算是怕了你,服了你,自认打仗打不赢你,连向你议和也不成,把生路堵得死死的,可叫我怎么办?又怕又恨的他,想起了前一段时间叫嚣着要将北平军赶出高丽的贵族们,要不是他们施加压力,我怎么会犯这种错误。
真恨不得杀他们几个,方解心头之恨。如今人家是大军压境,这帮人有的甚至已经做好了投降的准备。当初为什么要受到这帮人的威胁!!!
当他糊里糊涂送走李让时,心里才恍然大悟:自己的生路已经断了,人家压根儿就不跟你议和。
当李芳远意识到自己的议和梦已破灭了时,朱高炽的攻击目标已直指元山和开城,准备两线作战了。
元山处于海边,是高丽的一个军港,开城也是一样。不过这两个地方一丢。则在板门店驻守的李叔蕃难保,那么汉城也就危在旦夕了。
在北平军未到。只是传来进攻的消息的时候,元山的守将已吓破了胆。早早地逃跑了。倒是有一个副将颇有些骨气,他毅然挑起了守护的担子,火速组织全城军民,加固城墙,修筑防御工事;又发动老百姓广聚粮食,做好坚守的准备。
高丽没有像明军那样的火炮和开花弹,就算是有蒙元时留下的几门蒙古炮,对于大面积的作战也构不成威胁。所以水军对于从陆上进攻的北平军队,特别是骑兵。基本上没有什么用处。
风声越来越紧。当传闻城西面六十里的马转里,出现有北平军的先遣骑兵时,那副将沉不住气了。他也算是个从战争中打出来的军人,从北平军队势如破竹的攻势,已料定这元山城内区区几千士兵,绝对不是其的敌手。何况主将出逃,民心涣散,军心不振,城是守不住的。这个副将很清晰的认清这个形势。但投降的话,他是不会说出来的。
每一个再垃圾的国家,总能产生几个有骨气的人,无论在那个时空都一样。不过这种拿鸡蛋去跟敌人的石头碰的事情。他看出来了,也代表很多人都看出来了,之前的那个元山守将就是如此。当然,想要逃跑的绝对不止那个主将一个人。
死当然是很容易的。莫说死一个,就是死上几百几千。也不是难事。只是这几千士兵,都愿意跟他这个副将一道去死吗。
望着手下将士慌乱的身影和表情,这个副将的心陡然凉了。他zhidao士气不振是个事实,他本身就是个带兵的,士兵们都听他的。他对守城都不抱信心,这城还能守得住吗?但是留在他面前唯一的路,就是以自己的死,表示对城的坚守,表示对汉城朝廷的坚贞。
他十分无奈,也十分坚决。
时间在这种悲壮的气氛中缓缓流过。静静的夜里,寥廓的空间,已不只流动着风声和树枝摇摆的沙沙声。静夜开始闹起来了。隐隐有马的嘶鸣和呜呜的号角声。renmen开始有一只耳朵在注意着窗外,注意窗外那引人心悸的动静。
那副将是清清楚楚听到了。也明白城外正在发生什么。
但他不动声色,他zhidao很快就会有人来证实他心里的判断的。果然,有军官来报:北平军已到城下!副将听罢,面无表情,极淡然地一笑,缓缓地说:“本将zhidao了。你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吧!”
他明白,底下的军士们说不定早与北平军沟通,用不着攻城,说不定就有人敞开城门迎接了。
白天他将士卒们的表现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那种慌乱和对自己这个坚持作战的副将是那么的愤恨,这一切他都zhidao,也预料到有如今的这个结果,士卒们阴奉阳违,虽然当着自己的面还是作出抗敌的准备,但是实际上已经定了投降的打算。他在这个城池里,keneng唯一能指挥动的,就是自己的亲兵了。
……顷刻之间,城里一片人嘶马叫的混乱声。北平军进城了!当淡淡的朝阳映在城楼时,那员副将矗立在自己的岗位上,冷冷的拔起腰间的钢刀,向自己身后为数不多的人笑了笑,往前奔去,但是瞬间就淹没在大军的潮水之中。
他在开始就zhidao结果,只是尽一个作为臣子的本分而已,这种自杀一般的结果,只是在高丽半岛上展现了那么一小下,就迅速的消失不见了,没有人记得这个副将的名字,也不会有人嘉奖他,也不会有人表彰他,更不会有人为他而感到光荣,这也keneng就是高丽的寡情之处吧。
陈亨一进城,就看到了这幅情景,还weilai得及阻拦,那副将就丢掉了一切,包括自己的性命。
崇尚英雄,是每个军人都有的豪情,唯一悼念这名副将的,也只有他的敌人,陈亨很崇敬地给他的遗体行礼致敬。并命令手下将其厚葬,冷冷地朝站在一旁的降将看去,不由在心里发感叹,自己从大明的正规军当了叛军,现在又在侵略别的国家,这场战争到底是为了什么呢?为什么自己现在厌恶投降自己的人,反而有些同情反抗自己的人呢?这一切到底为了什么?
元山等地的相继失守。不过是不足一个来月的功夫!对于近在汉城的李芳远来说,已算是灭顶之灾。将全部的命运。押在一个李叔蕃的身上。
李叔蕃是他手下的第一大将,也算是他李氏家族的人。没有投降被叛军,而危害自己家族的理由,在几年前,也正是李叔蕃的帮助,他才驱逐了李芳干,使他的地位稳固,才有了如今显赫的兵权。
把胜利的赌注全押在李叔蕃身上的李芳远,将七万精锐部队的统帅权全交给他,让他屯军板门店一线。为了加强板门店驻军的实力。他又将从大田、大邱和光州抽出兵力安排在这里。自己则做好撤退往光州的准备,以为后军。这样,他可以暂时过他的醉生梦死的日子。不过这一切部署,都通过韩庚源源不断的提供给了大明锦衣卫外事局。
在板门店,李叔蕃是统帅,他仍然像在开始时布置的那样,虚张声势地拉开了迎敌的架子,将所率的七万精兵罗列在山中布防,将战船停靠岸边。防备方明谦的偷袭,二来可以利用远程的兵器,组乱陆上临近岸边的北平军。
在继续南下的过程中,必然与高丽军有一场大的决战。这是朱高炽和金忠早就意料到的。这场大决战会发生在什么时候的什么地方呢?现在既然有李叔蕃统帅近八万陆军和四万水军,堵在板门店一线之间,且都是高丽军的精锐。这场大决战是非打不可的了。
况且,要顺利地夺取板门店。就必须加快消灭高丽军的有生力量。面对着如此庞大的精锐部队,不去消灭。又更待何时?自开始打仗以来,虽说一路攻城掠地,却不曾打过什么硬仗,部队吃得好,养息得好,正是兵强马壮、士气高昂的时候,是该打大仗的时候了。
朱高炽只是在平壤稍作停留,就挥师南下至沙里院,实际上也就是要攻打板门店,与高丽军军决一死战。他仍然是一贯的战术,立足于打硬仗,却着眼于智取。他了解到高丽军不守城,专门进山而守的情况后,明白正面进攻必有大的伤亡,而且未必有绝对的取胜把握。
他不想被高丽大军拖死在板门店,于是,当他兵临沙里院后,即与金忠如此这般地密谋策划了一番,之后便大事张扬地命令部队准备油料、硫磺等物,又四处广采木柴干草,堆阵前,作出一副要进行火攻的架式,并放出风声,几天之内要放火烧山了。
李叔蕃得到这个消息之后,想到自己首当其冲,一心忙着做防备火攻的准备。倒是他们对于防止火攻有一定的套路,命令士卒不断的在山中开辟出防火带,准备层层阻挡火势。那样即使北平军火攻成功,也可以阻挡火势,还可以乘隙冲杀北平军。
他可以无所谓准备,只坐等北平军攻来。这么想着,不禁就放松下来,心里暗笑不zhidao北平军是哪个军师出了这么一个馊主意,在高丽半岛放火倒是可行,但是放了火你怎么冲杀,难道你们大明之人都不怕火吗。
这天夜里,平静很久的高丽半岛上突然刮起了东南风,海面浪涌渐高,重重撞击着战舰,发出轰然的声响,击起丈多高的浪花,舰身摇晃得很厉害。
高丽在开城、江华岛附近驻扎的水师是由李叔蕃的儿子李志刚统帅,他有水上作战的经验。这天气使他警惕起来。这是最好使用火攻的天气,不过想到前几天传出的风声,北平军是要放火烧山,而且北平军没有水军,大明的水师又在自己的身侧被监视着。这才放下心来。
可是等他发现,已经晚了。朱高炽说是要放火烧山,怎么能不zhidao烧山的难处。火势很容易受到控制,但是他搜集放火材料也是有目的的。他将树木编成大筏,将油料等易燃之物放在上面,整个儿地变成火筏。
利用高丽水军近岸的机会,趁着夜间将火筏推入海中,待到预定的距离后,将满筏的柴草点着,顺水放了下去,根本用不着人操纵。
就让凶猛的水势、风势,将这一个个的火筏冲向高丽战船。而北平大军则是再也不理会高丽水师的下场。只是在周围埋伏,静静的等待着李叔蕃来救他的儿子。
李志刚被惊醒后。一见这种凶险场面,口里刚喊出一声不好。还没来得及悟出什么应变措施,说时迟,那时快。只见那无数火团如同鬼怪一般,猛朝他的战舰群闯来,火团闯到哪里,哪里的战舰立时燃起了冲天大火。大火在风的驱赶下,又将邻近的战舰点着了。
其实高丽水师的船拉开的有一定距离,火势虽然大,但是对于高丽船队造成的损失却并不大。不过火势汹汹,在夜间透过黑暗可以传出好远,再加上朱高炽等人早就派了斥候一路搜捕高丽军队的斥候,使其远处的陆军不明白水师到底出了什么事情,乍一看,还以为要全军覆没一般。
正当前面的战舰毁于大火之中的时候,而在板门店,李叔蕃也得到了水师遭遇火攻的消息,有心派遣斥候。但是只见人出去,就是不见人回来,对于那里的形势更是一无所知,明zhidao有诈。但是李叔蕃就这一个儿子,万一出了什么事情,也等于要了他的半条命了。
咬咬牙。命令部将金不焕、韩成等人分别带领本部人马飞驰开城一线探明究竟,自己则是心焦如火的在那里等待着消息。他是主帅,不能亲自出战。否则在山中驻扎的大军将会军心大乱,到时候会给北平军可乘之机。
得不到救援,主帅李志刚却趁着乱,带领着一部分战船遁开。这一下,高丽水军更乱了,许多战舰根本不zhidao发生了什么事情,只zhidao调转头就逃,惟恐逃之不及。
这时,方明谦已经发现了高丽水军的动荡,并没有做出什么意图,只是稍微指挥自己的船队前移一点。高丽水军已经吓得魂飞魄散,只是丢盔弃甲地逃跑了。
对于从板门店派出的援兵,朱高炽早有所料,早有弓箭手沿路埋伏,用密集的箭矢射向前来观察敌情的高丽军。不知有多少兵卒,死在北平军的箭下,但这不是目的,在阻止高丽军近前的过程中,早有从韩金国等处挑选出来的降卒,混入到金不焕、韩成的队伍之中,随后往山内退去。
李志刚连夜逃出开城、江华岛一线,顺势在仁川附近收拢残兵,暗自庆幸明军的水师没有参与这次袭击,要不就是全军覆没的下场,一直到离国都汉城十五里地的永登浦,才驻了下来。惊魂未定的他,只顾逃命要紧,也顾不得享受、休息,就忙进入汉城要求面见李芳远,禀明军情。正好这时李叔蕃从板门店派来的信使也赶到了。一见李芳远就痛哭流涕,奏请大王立即迁移国都往光州。
虽然连自己的损失还不清楚,但是李志刚已经看得很明白了,板门店距离国都太近,如果水路拦不住,如果明军和北平军稍微联合,那么高丽就日薄西山了,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后撤,和敌人拉开距离。
李芳远听罢,想了想,觉得这也是条出路,再加上原先就有这个打算,便说:“那我们就去光州吧。”
就这样在没有做好准备的情况下,水军连夜启程赶往罗州群岛,那里依据木浦、咸平和莞州等地,岛屿众多,水势复杂,易守难攻,以拱卫光州。而李芳远则带着禁卫军往广州而去,却将守卫汉城的责任留给了李舒这个文人。留下了近七千的兵马。
一应的粮草早已经运走了一部分,可是剩下的还很多,只要李舒坚守不出,就算是兵临城下相信也能守上一段时日,而李芳远已经派人绕道日本前往大明,宁愿称臣不称王,也要将自己的地位保住,否则,李氏家族肯定有灭族之灾。
李芳远的如意算盘打的bucuo,但却将李叔蕃给害苦了,当听到信使过来告知国君李芳远已经南下光州的消息,还在思虑对策的李叔蕃不由口吐鲜血,他没有想到自己在板门店如此艰苦,而国君却将自己的后背交给了只率领七千兵卒的文人,如果北平军zhidao这个消息,全线作战,非要绕过自己,那么守护在板门店的大军,将断绝粮草,没有后援,成为正儿八经的孤军作战,自古以来,孤军作战的下场只有一条,那就是死路。
特别他的儿子李志刚也是主要倡议者之意,这让李叔蕃十分难受,难道自己担心的儿子,就那么的不把自己老子的命放在心上吗?看看莽莽连接着的山脉,再想想自己的下场,李叔蕃的心思竟然有了绝望的念头。
必死之心已定,那就没有什么可怕的,终归他李叔蕃是效忠而死的,稳了一下心神,传令一定要严守这个秘密,同时让众将约束手下的将士不得出山,不与北平军正式交战,企图拖延时间,也是为了国君的安全撤离,也是为了自己再能苟延残喘。未完待续……
看到这里,李芳远的手有点发抖了,多肉的脸也刷地发白了。“亲自来?”什么意思?要我奉我父亲废掉的王瑶为主?想起当年高丽的改朝换代,他心里不由有点害怕了。 ”小说“小说章节更新最快
他能去吗?一去准成阶下囚。他真后悔当初的鲁莽!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只是如今后悔也晚了。他真把朱高炽给恨死了。算是怕了你,服了你,自认打仗打不赢你,连向你议和也不成,把生路堵得死死的,可叫我怎么办?又怕又恨的他,想起了前一段时间叫嚣着要将北平军赶出高丽的贵族们,要不是他们施加压力,我怎么会犯这种错误。
真恨不得杀他们几个,方解心头之恨。如今人家是大军压境,这帮人有的甚至已经做好了投降的准备。当初为什么要受到这帮人的威胁!!!
当他糊里糊涂送走李让时,心里才恍然大悟:自己的生路已经断了,人家压根儿就不跟你议和。
当李芳远意识到自己的议和梦已破灭了时,朱高炽的攻击目标已直指元山和开城,准备两线作战了。
元山处于海边,是高丽的一个军港,开城也是一样。不过这两个地方一丢。则在板门店驻守的李叔蕃难保,那么汉城也就危在旦夕了。
在北平军未到。只是传来进攻的消息的时候,元山的守将已吓破了胆。早早地逃跑了。倒是有一个副将颇有些骨气,他毅然挑起了守护的担子,火速组织全城军民,加固城墙,修筑防御工事;又发动老百姓广聚粮食,做好坚守的准备。
高丽没有像明军那样的火炮和开花弹,就算是有蒙元时留下的几门蒙古炮,对于大面积的作战也构不成威胁。所以水军对于从陆上进攻的北平军队,特别是骑兵。基本上没有什么用处。
风声越来越紧。当传闻城西面六十里的马转里,出现有北平军的先遣骑兵时,那副将沉不住气了。他也算是个从战争中打出来的军人,从北平军队势如破竹的攻势,已料定这元山城内区区几千士兵,绝对不是其的敌手。何况主将出逃,民心涣散,军心不振,城是守不住的。这个副将很清晰的认清这个形势。但投降的话,他是不会说出来的。
每一个再垃圾的国家,总能产生几个有骨气的人,无论在那个时空都一样。不过这种拿鸡蛋去跟敌人的石头碰的事情。他看出来了,也代表很多人都看出来了,之前的那个元山守将就是如此。当然,想要逃跑的绝对不止那个主将一个人。
死当然是很容易的。莫说死一个,就是死上几百几千。也不是难事。只是这几千士兵,都愿意跟他这个副将一道去死吗。
望着手下将士慌乱的身影和表情,这个副将的心陡然凉了。他zhidao士气不振是个事实,他本身就是个带兵的,士兵们都听他的。他对守城都不抱信心,这城还能守得住吗?但是留在他面前唯一的路,就是以自己的死,表示对城的坚守,表示对汉城朝廷的坚贞。
他十分无奈,也十分坚决。
时间在这种悲壮的气氛中缓缓流过。静静的夜里,寥廓的空间,已不只流动着风声和树枝摇摆的沙沙声。静夜开始闹起来了。隐隐有马的嘶鸣和呜呜的号角声。renmen开始有一只耳朵在注意着窗外,注意窗外那引人心悸的动静。
那副将是清清楚楚听到了。也明白城外正在发生什么。
但他不动声色,他zhidao很快就会有人来证实他心里的判断的。果然,有军官来报:北平军已到城下!副将听罢,面无表情,极淡然地一笑,缓缓地说:“本将zhidao了。你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吧!”
他明白,底下的军士们说不定早与北平军沟通,用不着攻城,说不定就有人敞开城门迎接了。
白天他将士卒们的表现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那种慌乱和对自己这个坚持作战的副将是那么的愤恨,这一切他都zhidao,也预料到有如今的这个结果,士卒们阴奉阳违,虽然当着自己的面还是作出抗敌的准备,但是实际上已经定了投降的打算。他在这个城池里,keneng唯一能指挥动的,就是自己的亲兵了。
……顷刻之间,城里一片人嘶马叫的混乱声。北平军进城了!当淡淡的朝阳映在城楼时,那员副将矗立在自己的岗位上,冷冷的拔起腰间的钢刀,向自己身后为数不多的人笑了笑,往前奔去,但是瞬间就淹没在大军的潮水之中。
他在开始就zhidao结果,只是尽一个作为臣子的本分而已,这种自杀一般的结果,只是在高丽半岛上展现了那么一小下,就迅速的消失不见了,没有人记得这个副将的名字,也不会有人嘉奖他,也不会有人表彰他,更不会有人为他而感到光荣,这也keneng就是高丽的寡情之处吧。
陈亨一进城,就看到了这幅情景,还weilai得及阻拦,那副将就丢掉了一切,包括自己的性命。
崇尚英雄,是每个军人都有的豪情,唯一悼念这名副将的,也只有他的敌人,陈亨很崇敬地给他的遗体行礼致敬。并命令手下将其厚葬,冷冷地朝站在一旁的降将看去,不由在心里发感叹,自己从大明的正规军当了叛军,现在又在侵略别的国家,这场战争到底是为了什么呢?为什么自己现在厌恶投降自己的人,反而有些同情反抗自己的人呢?这一切到底为了什么?
元山等地的相继失守。不过是不足一个来月的功夫!对于近在汉城的李芳远来说,已算是灭顶之灾。将全部的命运。押在一个李叔蕃的身上。
李叔蕃是他手下的第一大将,也算是他李氏家族的人。没有投降被叛军,而危害自己家族的理由,在几年前,也正是李叔蕃的帮助,他才驱逐了李芳干,使他的地位稳固,才有了如今显赫的兵权。
把胜利的赌注全押在李叔蕃身上的李芳远,将七万精锐部队的统帅权全交给他,让他屯军板门店一线。为了加强板门店驻军的实力。他又将从大田、大邱和光州抽出兵力安排在这里。自己则做好撤退往光州的准备,以为后军。这样,他可以暂时过他的醉生梦死的日子。不过这一切部署,都通过韩庚源源不断的提供给了大明锦衣卫外事局。
在板门店,李叔蕃是统帅,他仍然像在开始时布置的那样,虚张声势地拉开了迎敌的架子,将所率的七万精兵罗列在山中布防,将战船停靠岸边。防备方明谦的偷袭,二来可以利用远程的兵器,组乱陆上临近岸边的北平军。
在继续南下的过程中,必然与高丽军有一场大的决战。这是朱高炽和金忠早就意料到的。这场大决战会发生在什么时候的什么地方呢?现在既然有李叔蕃统帅近八万陆军和四万水军,堵在板门店一线之间,且都是高丽军的精锐。这场大决战是非打不可的了。
况且,要顺利地夺取板门店。就必须加快消灭高丽军的有生力量。面对着如此庞大的精锐部队,不去消灭。又更待何时?自开始打仗以来,虽说一路攻城掠地,却不曾打过什么硬仗,部队吃得好,养息得好,正是兵强马壮、士气高昂的时候,是该打大仗的时候了。
朱高炽只是在平壤稍作停留,就挥师南下至沙里院,实际上也就是要攻打板门店,与高丽军军决一死战。他仍然是一贯的战术,立足于打硬仗,却着眼于智取。他了解到高丽军不守城,专门进山而守的情况后,明白正面进攻必有大的伤亡,而且未必有绝对的取胜把握。
他不想被高丽大军拖死在板门店,于是,当他兵临沙里院后,即与金忠如此这般地密谋策划了一番,之后便大事张扬地命令部队准备油料、硫磺等物,又四处广采木柴干草,堆阵前,作出一副要进行火攻的架式,并放出风声,几天之内要放火烧山了。
李叔蕃得到这个消息之后,想到自己首当其冲,一心忙着做防备火攻的准备。倒是他们对于防止火攻有一定的套路,命令士卒不断的在山中开辟出防火带,准备层层阻挡火势。那样即使北平军火攻成功,也可以阻挡火势,还可以乘隙冲杀北平军。
他可以无所谓准备,只坐等北平军攻来。这么想着,不禁就放松下来,心里暗笑不zhidao北平军是哪个军师出了这么一个馊主意,在高丽半岛放火倒是可行,但是放了火你怎么冲杀,难道你们大明之人都不怕火吗。
这天夜里,平静很久的高丽半岛上突然刮起了东南风,海面浪涌渐高,重重撞击着战舰,发出轰然的声响,击起丈多高的浪花,舰身摇晃得很厉害。
高丽在开城、江华岛附近驻扎的水师是由李叔蕃的儿子李志刚统帅,他有水上作战的经验。这天气使他警惕起来。这是最好使用火攻的天气,不过想到前几天传出的风声,北平军是要放火烧山,而且北平军没有水军,大明的水师又在自己的身侧被监视着。这才放下心来。
可是等他发现,已经晚了。朱高炽说是要放火烧山,怎么能不zhidao烧山的难处。火势很容易受到控制,但是他搜集放火材料也是有目的的。他将树木编成大筏,将油料等易燃之物放在上面,整个儿地变成火筏。
利用高丽水军近岸的机会,趁着夜间将火筏推入海中,待到预定的距离后,将满筏的柴草点着,顺水放了下去,根本用不着人操纵。
就让凶猛的水势、风势,将这一个个的火筏冲向高丽战船。而北平大军则是再也不理会高丽水师的下场。只是在周围埋伏,静静的等待着李叔蕃来救他的儿子。
李志刚被惊醒后。一见这种凶险场面,口里刚喊出一声不好。还没来得及悟出什么应变措施,说时迟,那时快。只见那无数火团如同鬼怪一般,猛朝他的战舰群闯来,火团闯到哪里,哪里的战舰立时燃起了冲天大火。大火在风的驱赶下,又将邻近的战舰点着了。
其实高丽水师的船拉开的有一定距离,火势虽然大,但是对于高丽船队造成的损失却并不大。不过火势汹汹,在夜间透过黑暗可以传出好远,再加上朱高炽等人早就派了斥候一路搜捕高丽军队的斥候,使其远处的陆军不明白水师到底出了什么事情,乍一看,还以为要全军覆没一般。
正当前面的战舰毁于大火之中的时候,而在板门店,李叔蕃也得到了水师遭遇火攻的消息,有心派遣斥候。但是只见人出去,就是不见人回来,对于那里的形势更是一无所知,明zhidao有诈。但是李叔蕃就这一个儿子,万一出了什么事情,也等于要了他的半条命了。
咬咬牙。命令部将金不焕、韩成等人分别带领本部人马飞驰开城一线探明究竟,自己则是心焦如火的在那里等待着消息。他是主帅,不能亲自出战。否则在山中驻扎的大军将会军心大乱,到时候会给北平军可乘之机。
得不到救援,主帅李志刚却趁着乱,带领着一部分战船遁开。这一下,高丽水军更乱了,许多战舰根本不zhidao发生了什么事情,只zhidao调转头就逃,惟恐逃之不及。
这时,方明谦已经发现了高丽水军的动荡,并没有做出什么意图,只是稍微指挥自己的船队前移一点。高丽水军已经吓得魂飞魄散,只是丢盔弃甲地逃跑了。
对于从板门店派出的援兵,朱高炽早有所料,早有弓箭手沿路埋伏,用密集的箭矢射向前来观察敌情的高丽军。不知有多少兵卒,死在北平军的箭下,但这不是目的,在阻止高丽军近前的过程中,早有从韩金国等处挑选出来的降卒,混入到金不焕、韩成的队伍之中,随后往山内退去。
李志刚连夜逃出开城、江华岛一线,顺势在仁川附近收拢残兵,暗自庆幸明军的水师没有参与这次袭击,要不就是全军覆没的下场,一直到离国都汉城十五里地的永登浦,才驻了下来。惊魂未定的他,只顾逃命要紧,也顾不得享受、休息,就忙进入汉城要求面见李芳远,禀明军情。正好这时李叔蕃从板门店派来的信使也赶到了。一见李芳远就痛哭流涕,奏请大王立即迁移国都往光州。
虽然连自己的损失还不清楚,但是李志刚已经看得很明白了,板门店距离国都太近,如果水路拦不住,如果明军和北平军稍微联合,那么高丽就日薄西山了,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后撤,和敌人拉开距离。
李芳远听罢,想了想,觉得这也是条出路,再加上原先就有这个打算,便说:“那我们就去光州吧。”
就这样在没有做好准备的情况下,水军连夜启程赶往罗州群岛,那里依据木浦、咸平和莞州等地,岛屿众多,水势复杂,易守难攻,以拱卫光州。而李芳远则带着禁卫军往广州而去,却将守卫汉城的责任留给了李舒这个文人。留下了近七千的兵马。
一应的粮草早已经运走了一部分,可是剩下的还很多,只要李舒坚守不出,就算是兵临城下相信也能守上一段时日,而李芳远已经派人绕道日本前往大明,宁愿称臣不称王,也要将自己的地位保住,否则,李氏家族肯定有灭族之灾。
李芳远的如意算盘打的bucuo,但却将李叔蕃给害苦了,当听到信使过来告知国君李芳远已经南下光州的消息,还在思虑对策的李叔蕃不由口吐鲜血,他没有想到自己在板门店如此艰苦,而国君却将自己的后背交给了只率领七千兵卒的文人,如果北平军zhidao这个消息,全线作战,非要绕过自己,那么守护在板门店的大军,将断绝粮草,没有后援,成为正儿八经的孤军作战,自古以来,孤军作战的下场只有一条,那就是死路。
特别他的儿子李志刚也是主要倡议者之意,这让李叔蕃十分难受,难道自己担心的儿子,就那么的不把自己老子的命放在心上吗?看看莽莽连接着的山脉,再想想自己的下场,李叔蕃的心思竟然有了绝望的念头。
必死之心已定,那就没有什么可怕的,终归他李叔蕃是效忠而死的,稳了一下心神,传令一定要严守这个秘密,同时让众将约束手下的将士不得出山,不与北平军正式交战,企图拖延时间,也是为了国君的安全撤离,也是为了自己再能苟延残喘。未完待续……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臣权》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臣权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