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臣权 正文 632 东和西

正文 632 东和西

目录:臣权| 作者:受伤的害虫| 类别:历史军事

    国力的增强,造成了大明君臣的自信.不管是高丽,日本等海外事务,还是朱棣的叛国,仰或是帖木儿大军的紧逼,几乎都不用动大明全国之力,就算是北方一片战事,也不过是五个军镇在负责各自的防地而已.

    所以南北两边战事,根本不会引起多大的反应,再加上朝堂之上对于外国的寡知,造成了一种心理上的蔑视,皇帝朱标刻意引导着,说是战争乃是练兵的必经之道,五军都督府和兵部的共同缄默,使其他人也闭上了嘴巴.

    正当大明日益富庶,歌颂和平之时,蒙元残余的狼狈北逃却呈现如今尴尬的局面.由于在军事方面却显著地衰退,再加上内部的分裂,以致被帖木儿帝国这样的新兴势力所压倒.

    "以北方蛮荒之地,幅员太广,难以治理,正好可以有这些蒙元部落作为屏障,那样大明才可以享尽安泰.灭之徒废钱粮,治之耗费精力,不如以柔和待之,为我大明所用……."

    大明朝堂之上出现这样的话语,其实这样的论调其实不无道理,因此朝堂之中亦有赞同之人,这些事发生在洪武年间,否则以当时父皇朱元璋所胸怀大志,以初建国时的兵锋锐利,未必不能向汉武帝一样将蒙古人赶到欧洲去.

    也正是皇帝朱标知道有这种论调,对于北方才做出听之任之的态度,因为他知道,无论是自己多么强势,想打出关外,并长久的进行治理,所面临的压力就远比灭日本国要大的多.

    大汉民族受到儒家的教化,号称"父母在,不远游".西域那么大的地方.总需要派遣官吏,迁移居民吧,如果不能做到这轩本的事情,就算是发动千军万马.攻城略地无数.但最后还要交给当地人治理,那就不算是征服.始终还会变成隐患.

    等大军时间一久受到腐化,或者当地人一旦强大,依旧会发生叛变独立的事情.那样一代人的辛苦,到底能保持多久的安稳呢?总不能隔一段时间就要征伐一次.或者干脆学通古斯人的"减丁灭口".来保持相对的均衡吧.

    不能这样做,但是作为皇帝朱标,说的难听一点,是个贪得无厌的人,他的视野注定了要去追求毫无止境的领土扩张以及财富增加而欲罢不能.

    说好听一点,则是个拥有雄心壮志的皇帝,对于财政和经济寄予深切之关注.大明王朝已经拥有的当今世界上最大的船队,造船技术,以及海外贸易路线.接着.他还要征服西北的帖木儿汗国,奥斯曼帝国和拜占庭等欧洲国家,支配着这片广大土地上东西贯通之陆上贸易.这么一来,不论是海上陆上,所有的交通,运输,贸易路线就全都落入大明的掌握之中.而所有之财富自然是悉数流进大汉民族所在的大明了.

    要做到这些并不容易,至少按照现在大明的世俗看法要做下去不容易.他面对的将是整个民族的压力,搞的好就算是成功了,他也是一个好战的,用兵无度的君王.万一失败,将会淹没在后人的吐沫之中.

    所以从一开始他就很谨慎的对待开疆拓土之事,几乎在登基之前,他就已经开始筹谋了.现在随着安南的战事爆发,让他感觉到一个机会,从新布置国家局面的机会.

    景泰十年初,皇帝朱标召见皇事院所有成员开了宗室会议,在会议中,对于日本的治理提出了咨询.因为现在日本除了虾夷之外,基本上都落入了大明的手中,后龟山天皇熙成被赐名为龟山熙成,虽然被封为日本国王,已经回国述职,但是日本三岛其实还在大明军队的掌握之中,长久的这样下去并不是办法,必须要有一个妥善的管理思路.

    精明的皇室成员马上就明白了陛下的想法,纷纷谦和的表示尊重皇上的意见.会议没有进行多久,就做出了决定.

    将九州岛,四国岛和本州岛三个岛屿,分别按照周制分封给三个亲王,朱济熿,朱尚焛和朱有燻三人.分别是朱棡,朱樉和朱橚的次子,这次分封是按照景泰行朝以来的考核成绩做出决定的.

    其中朱济熿领九州岛,朱尚焛领四国岛,朱有燻领本州岛.

    这次分封是实实在在的分封,朝廷对于每位亲王提工卫一千人,和护卫军五千人.其中护卫一千人归王府直属,而护卫军则是以师为单位归朝廷直接管辖,在自己的属国之内,除了进贡的物品之外,行政权力也可以自主,也就是可以自己任命地方官吏,在初就藩时,朝廷由皇室提供宝钞二十万贯,物资若干,不许从内地强行迁移居民.

    也就是说,再给你自主的同时,你要肩负起责任来,用自己的力量来维持藩国之内的经济发展以及治安稳定.朝廷每五年给予考核一次,标准虽然不高,但是有皇事院和内阁共同审理,不合格者给予撤除.

    更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藩王不是世袭的,藩王亡故之后,必须由朝廷再次分封,但是其长子予以优先考虑,必须由皇帝提名,内阁和皇事院八成以上的人员给予通过才能实施.

    皇帝朱标这样做,虽然早有考虑,但也是无奈之举,海外的岛国虽然已经被征服,但是需要大量的人手前去治理,单单靠吏部和军队,早晚还是把握不住,而每个藩王府中都有食.[,!]客,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只要将其分封出去,这些人的手下自然会为了自己的主子忙活,甚至不用作为皇帝的动员.

    他此时才感觉到分封的好处,封出去,做个甩手掌柜不更好,只要把握住法律的一致,军队的忠诚,不让世袭,那也没有什么坏处.

    同时,在琉球张定边的身体终于快熬不住了.已经近百岁的年纪,使他耗尽了精力,几次暗中要求回国,琉球内附.皇帝朱标为了更大的计划都拒绝了.而日本分封出去之后,皇帝朱标不由感到北方的步伐必须加快.否则时间拖的越长,越容易产生变数.

    皇帝朱标派孝陵卫的人往北方走了一趟,一个月后,朱棣的步伐开始加快.一致威逼着辽东的安宁,虽然没有实质性的举措,但是已经让傅雍和耿炳文频频告急.

    但是帖木儿的步伐却止住了,他闯不过大明军队所布置的地雷阵势,在嘉峪关漫山遍野的地雷,让他们根本发不动攻势,想要绕道昆仑山,祁连山一线.一来是成本太高,二来是也布置的有地雷,帖木儿知道,大明肯定留的有通行区域.但就不知道在那里.

    这不由得让他产生一种挫败感,他不知道这是哪门子打法,也不知道明军所埋的是什么东西,为什么有人或者马匹从旁边过去就会爆炸,如果没有就会隐藏起来,士兵们都称之为雷霆之怒,以为自己进犯大明而导致了上天的惩罚,因此军心有辛散起来.

    他们却不知道,这是大明锦衣卫军备局新近研制出来的"石炸炮".多是用石,陶,铁制成的,将它埋入地下,使用踏发,绊发,拉发,点发等发火装置,杀伤敌人.

    开始皇帝朱标提出设想后,军备局多是用石头打制成圆形或方形,中间凿深孔,内装火药,然后杵实,留有小空隙插入细竹筒或苇管,里面牵出引信,然后用纸浆泥密封亿,埋在敌人必经之处,当敌人将近时,点燃引信,引爆火药,靠喷射物伤人.

    构造简单,取材方便,但因贮药量小,爆炸力较小,所以一直没有被广泛使用于战斗.后来发火装置得到不断改进,扩大了地雷的有效杀伤范围后,首次拿来对付帖木儿的骑兵,不管是伤人,还是伤害马匹,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另外,因为地雷的缘故,还衍生出了官亭炮和公署炮,专门埋设在建筑物内,待敌军占领后,只要碰到发火机关,地雷立即爆炸.这种打法让帖木儿的军队有一种草木皆兵的感觉,他们不敢去民居,只能住在自己的帐篷里面,这样有效的控制了他们烧杀抢掠,甚至连井边,河边也有,让他们取水的时候也是心惊胆战,也不能不让帖木儿郁闷了.

    他没有想到,在之前了解的大明,国力强盛,兵卒众多,他才准备了近一年的时间,企图能够一举打垮明军,可是除了沙州城一役外,他们根本和大明将士见不到面,明军采取了避而不战的态度.

    光是这样避而不战也没有什么,最多就是耗费粮草而已,可是这种不见面,他的将士每天仍然在消耗着,他的孙子阿黑麻因为冲的太急,被炸成重伤,现在还未能站起来,要不是战马的速度快,恐怕阿黑麻是帖木儿进军来死亡的最高将领了.

    这种仗没有办法打下去了,纵然是身经百战,也不能不让帖木儿感到由衷的无力和挫败.

    所以他病了,再怎么说,也是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雄心一旦受挫,很容易诱发旧伤的复发,而他的子孙们面对如此的情景,也不由生出一种撤兵的意思.但是帖木儿不甘心,他不说话,谁也不敢提出撤兵的想法.

    因为谁也不敢承受帖木儿盛怒的后果,此次东征,准备一年有余,又历时近一年多的时间,总共三年了,这可能是帖木儿此生最后的一次战役,恐怕帖木儿宁愿死,也不愿意承受这样无功而返的后果.

    所以谁也不敢率先提出,而帖木儿此时再等什么,穆斯林庞大的信徒千户体,在这个时候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虽然遭到大明的封锁,还是将大明内部的讯息一点点的传到帖木儿的营帐之内.

    大明在帖木儿的眼里,现在就是内忧外患一起爆发,四处用兵,去征服一些没有什么用处的小岛,要举办什么运动会,要发展道教,要防御叛王朱棣的侵犯,此时又要对南方用兵,就算是在自以为雄才伟略的帖木儿身上,也不敢如此的穷奢极欲的四处用兵,在他的眼里,无论一个多么强大的国家.如此频繁的对外用兵也是极为不明智的.

    就如同他早在十余年前就想征服大明一样,但当时他正好传来他的孙子皮尔?穆罕默德在印度河战败的消息,于是"印度圣战"提前上演;继而又连续爆发了与奥斯曼土耳其和埃及的军事冲突,"大明圣战"的议事日程因而一拖再拖.

    因为他不敢两边用兵.害怕受到夹击.这个也是出于一个游牧民族的忧患意识,他们没有固定的粮食来源.所以也没有大明的底气.但是就算是有底气,就能这样四处用兵,不顾及一点后果吗?

    帖木儿认为如此根本不是长久之计,而大明现在的承受力已经达到了顶峰.对于他的骑兵拒不出战,也是无力出战,他要和大明那个年轻的皇.[,!]帝比耐心,直到那个年轻的皇帝受不了为止.

    他要做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而且他相信能做到.但是他的身体却是不允许他在支撑下去了,和他的孙子阿黑麻一样,他此时只能躺在营帐内接收各方面来的消息.

    不过很快的.帖木儿就恢复了昔日的威武,让这个六十余岁的老人身上重新焕发出年轻人才有的光彩,因为这时,从辽东过来一个人.一个他怎么也想不到的人,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帖木儿也是如此,而且这个喜事是他期盼已久的.

    过来的人,姚广孝认识,是金忠.

    金忠此次西来,是传递给帖木儿一个讯息,那就是朱棣愿意借道让帖木儿入关,在辽东,没有那么多地雷,也没有像防范帖木儿这样的铜墙铁壁.

    大汉民族的人总是重感情一些,对于自己的同族,保留着一丝余地,现在正值四月,如果帖木儿刚起嘉峪关,朱棣愿意说服鞑靼借道,只要穿越居延海,就可以攻击居庸关一线,那里虽然也有天险,但是对于帖木儿的军队却是易如反掌,更重要的是,那里没有地雷,据朱棣探知,火器的分布也没有嘉峪关一线众多.

    因为大明的生产力毕竟有限,所生产出来的火器只能有限提供给一个地方,在帖木儿和朱棣之间,大明选择了游牧民族的帖木儿作为主要防范对象.

    朱棣所要求的条件很简单,那就是一旦帖木儿入关,必须要借给他骑兵夺取大明天下,而作为酬劳,朱棣愿意帮助其灭掉鞑靼和瓦刺,建立起世界上最大的帖木儿汗国.好像知道帖木儿的圣战一样,朱棣承诺,如果他作为大明皇帝,会给伊斯兰教无比尊贵的地位,奉为国教,愿意听候真主的召唤.

    金忠所带来的从属中,有不少回回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让帖木儿有信心,他发动圣战的目的,就是为了将大明改造成为一个伊斯兰教的国家,如果朱棣真的有这样的承诺,证明他已经完成了真主的使命.

    不过他并不将大明的军队放在心上,除了火器之外,他并看不上大明的军队,之前他就是为了真主而战,而现在经过领教火器的锐利,私下里说,帖木儿已经真真正正的想吞并大明,如果有了火器作为辅助,帖木儿汗国将会无往而不利,更是无敌.

    他很快的就答应了朱棣的请求,为了显示自己的诚意,奉送了大量的礼物,包括西域有名的弯刀和奴隶.在没有入关之前,无论朱棣提出什么要求,他都欣然答应,虽然他准备入关之后,就过河拆桥的将朱棣踩在脚下.

    但是没有入关之前,还是要仰仗朱棣对大明的熟悉,还有那不知道是真是假的友谊.

    看着金忠那高兴的模样,帖木儿暗暗高兴着,好像看着一只待宰的羔羊,现在是四月,前锋军队穿越居延海到达朱棣指定的地点,不会超过一个月的时间,而今年的冬天就可以在大明那富庶而又温暖的土地上度过,为此,他觉得付出再多的代价也是值得的.

    入关的战事虽然会更加激烈,但是他帖木儿汗国的勇士们会用弯刀让大明人知道什么叫做勇敢,让朱棣知道谁才是这个世界的主宰.帖木儿期待着,只和金忠进行了不到十天的谈判,就以自己妥协而告终,为了表示自己对于大明疆土没有窥视的**,他甚至开始派遣从属国的人马,跟随着金忠带来的向导,直扑鞑靼的大本营而去.

    他准备象征性的和鞑靼打上一仗,为了表示自己对朋友的热情,也为了展示帖木儿汗国勇士们的勇猛.

    在嘉峪关,西北军镇总督平安接到了斥候们的禀报,帖木儿的部分军队拔帐而起,往东方顺着居延海方向往阴山而去,一路急行军,前锋已经过了亦集乃,但依旧往东方行军,不知目的地在何处.

    平安的心灵隐隐生出一种不祥之兆,迅速的将这个消息通报北平军镇,辽东军镇.他已经想到了帖木儿举动的原因,但是不敢相信朱棣会勾结外族进犯大明,不过不管怎么样,他都要做出反应,防止不测的发生.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臣权》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臣权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