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642 暗中帮助
目录:臣权| 作者:受伤的害虫| 类别:历史军事
事情已经渐渐的明朗化了,随着皇上的一道道谕旨,大家都猜测出了一些端倪,但不约而同的都保持了沉默,因为双方仍旧在继续对峙,皇上并没有明说,大家也不敢妄自揣测圣意,只是在做事的时候要多考虑一番了。。。
不过在私下,大家都在奇怪,皇上为什么对朱棣这么信任,当初朱高炽的所谓靖难,的确也不像是作伪。那么儿子造反,皇上却将一副千斤重担交给了老子,难道就不怕朱棣一旦手握重兵之后,反而为朝廷带来隐患吗?
现在形势十分明显,皇上想帮助朱棣吃掉帖木儿这次带来的东征大军,那么原先的策略也要随之调整,在这个前提下,五军都督府迅速的做出反应,积极的做出收复宣化的准备,有的参谋还提出一些大胆的构思,那就是不管宣化境内的帖木儿军队,直接收复长城沿线,留一个口子,将其驱赶到辽东地区。
这个构思,也就是从大同府出兵,沿柴沟堡、虞台岭、张家口堡、松树堡、独石堡等原来的大明防御重地,逐渐收复长城沿线,利用大明将士善守的优势,固守不出,因为在宣化地区的居民不是被帖木儿的军队屠杀,就是已经迁移至关内居住,所以除了他们的军队之外,基本上属于荒无人烟的境地。
帖木儿的军队不事生产,只是靠着不断的掠夺补充自己,只要将他们困在那有限的区域,别说打了,就是耗也会将他们耗死。为了防止狗急跳墙,大明还要留出一个缺口。供他们逃亡辽东或者是鞑靼的实际控制区。
这一点得到了皇帝的赞赏,大明将士已经牺牲的太多了。在自己的家门口,为什么不利用自己的长处,攻击敌人的弱点呢?
于是,北平军镇和辽东军镇原有和敌人对峙的军队编制不变,又从西北军镇的预备役中,抽取了近十万人驻守白羊口、蔚州和小五台山一线,防止敌人突破防线往内地掠夺,然后就大胆的实施了这个计划。
几乎是顺着长城沿线,一路东进。携带大量的地雷和陶瓷手/雷作为减少自己守御损失的倚仗。十分顺利的实行着包围计划。
半年后,又到冬季,就在这个时候,在辽东厚雪覆盖的官道上,有一支百余人的马队,疾驰而来。他们一个个披甲带刀,全副戎装打扮。看来已是长途奔波,那一匹匹骠壮高头大马色泽极好的皮毛上,闪着汗湿的光亮。马队虽是疾驰。但仍然队列整齐,步伐有序,可见其训练有素。在马队驰过的路段上,被践踏成一片褐黑色的泥浆。带着污泥的雪千户。被马蹄掀向高空,和着马背蒸发出的汗气、骑马人喘息的千户千户热气,在人们头顶上。搅出一片混沌的雾气。
是沙哈鲁一行,终于耐不住心中的那份不安。准备亲自前往大宁觐见朱棣,他要放下帖木儿汗国诸侯的架子。请求朱棣对他们进行援助。
这半年以来,虽然有他的压制,但两个侄子一天的消停也没有给他,两个侄子倒是谁也不得罪他,因为他的倾向可以打破两个侄子的势力均衡,但是谁也不听他的,阿黑麻和哈里现在基本上势同水火,两军摩擦不断,已经到了一触即发的边缘。
这还是源于一个利益的问题,由于帖木儿的强势,造成对附属国的威慑,帖木儿死了,谁都想逃出帖木儿汗国的控制,而这些是哈里的许诺,是阿黑麻做不到的,因为阿黑麻觉得他是祖父指定的继承人,要保持帖木儿汗国的荣光,要继续祖父的辉煌,就不能让这些附属国的军士脱离自己的掌握。
而哈里也就是利用这一点,对附属国的军士有着绝对的权威,他表示,如果他继承为帖木儿汗国的大汗后,会止戈息兵,放他们回家乡去保卫自己的国土,他把自己描绘成一个和平的使节,利用附属国希望回归故土的心思,肆意的挥洒着不要钱的慈悲。
但是他们有一点共识,那就是必须要消灭阿黑麻的军队,因为阿黑麻所统领的是帖木儿汗国最精锐的黑骑兵,是帖木儿起家的原始资本,不把这股力量抹杀,那么他们根本不要想着真正脱离帖木儿汗国的控制。
就算是暂时脱离了,以后也会再次奉召乖乖的赶过去卖命。
所以,哈里所忧虑的是阿黑麻名正言顺的地位,而附属国在为自己国家打算的同时,也想着尽量的消耗帖木儿汗国最精锐的骑兵,为自己国家赢得短暂的喘息之机。
沙哈鲁怎么会不知道两个侄子的矛盾所在,但是他的兵力只能自保,根本无法制约哈里和阿黑麻,只能用左右摇摆的心情来影响两个侄子的态度,但这始终不是长久的办法。
所以他才不辞劳累的赶往大宁去见朱棣,他可能不太了解大明的局势,但是对于自己的这个盟友,有着相当深厚的了解,沙哈鲁不担心自己的安危,因为如果自己死在大宁,恰恰能换取两个侄子的觉醒,反而能使帖木儿汗国的力量得以保存。
朱棣的心思他已经猜透了,不过是想吸收他们的力量,而不是想和他们两败俱伤,那样对谁都没有好处,这一点,从一直没有断绝的粮草补给上就可以看出来,因为朱棣也不敢逼着四十万大军很紧,也不敢饿着这四十万大军,那样的后果是可怕的,临死前的反扑,无论是朱棣,还是大明都要承受难以愈合的伤口。
所以帖木儿暴毙了很久,朱棣一直源源不断的供应着能维持这四十万大军生存的粮草,虽然有些紧张,但是也瓦解了帖木儿大军翻脸的勇气,而这次沙哈鲁就是想利用这一点,逼迫朱棣做出决断。不能再这样消耗下去了。
因为在这样消耗,哈里和阿黑麻早晚会有一战。游牧人的战争一旦开始,那就要一个灭亡才能停止。沙哈鲁不能让这种事情发生,虽然他没有继承权,但是也不想看着父亲的这一番心血在内斗中消耗,那样正合朱棣或者大明的心思。
由于到了朱棣的势力范围,沙哈鲁保持了出奇的克制,一路上秋毫无犯,不要说住店就餐,就算是在路上冲撞了行人,他也会要求部下给予补偿。因此还获得了部下的埋怨,他们都不明白沙哈鲁的一番苦心。
的确,现在不是他们猖狂的时候了,他要保持着善意的态度,那样才能在朱棣那里获取更大的利益。
距离大宁还有一天的路程,他们来到山坳中的小酒店中歇息。
沙哈鲁的亲卫们并没进店骚扰,他们在山坳里下马之后,都静静地就地休息着,只有一个汉人模样的军官进店找店主商量。说是他们王子的意思要在店里用饭,酒菜好坏不论,单要个快,连做带吃。一个时辰便了。
店主连称好说,请他们进屋避风寒。这时,沙哈鲁在众亲卫的簇拥下。进的店来。店主忙迎了上去,用蒙古语恭敬地说:“请将军里间坐。酒菜一会就好!”
沙哈鲁的眉头紧蹙了一下,瞬间又绽开一丝笑容。说:“你只管忙你的去吧!”说完又对众亲卫招呼道:“你等好自歇息,一会吃饱喝足了好赶路。”说完,掀开棉布门帘,大步走了出去。
那个汉人模样的亲卫连忙跟了出去,沙哈鲁面对纷飞的雪花中独立高岗。已经年过四旬了,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但此时身负重任的沙哈鲁,除了心潮起伏之外,竟没有丝毫寒意。
身后跟随的那个汉人模样的军官,也是身着帖木儿军中的服饰,叫做丘林。正是当年丘福和姚广孝逃亡西域时所带领的家将之一。姚广孝的眼睛很独到,在帖木儿的子孙中,一眼就看中了沙哈鲁的合作可能。
在当时交换亲卫时,命丘林等人跟随沙哈鲁,保持着其对朱棣的善意,而沙哈鲁也没有介意手下多了一个汉人的军官,虽然没有重用,但是在这次的帖木儿之死所引起的围杀汉人风波中,得以幸存下来,此时也被沙哈鲁作为向导,往朱棣军中穿针引线,起到了不小的作用,这也可以证明了沙哈鲁的远见。
丘林从跃马驰近这个路边酒店时,他心里就有一种异乎寻常的浮动,心里剧烈的跳了起来。
看着前面正在沉思的沙哈鲁,丘林的心里不由生出一阵怜悯来。他知道,自己一手促成的沙哈鲁涉险,正是王爷所走出的第一步棋子,如果谈不拢,沙哈鲁虽然不至于丧命,但永远也不会获得自由了。
在王爷的计划中,像是沙哈鲁这样有理智的人不能存在,他凭借一人之力,可以压制哈里和阿黑麻这么久的时间没有起大的冲突,这样会给王爷带来麻烦,毕竟王爷的粮草也不是凭空掉下来的。
四十万大军的补给,放在谁手里都消耗不起,更不要说王爷只有一个高丽作为基地,辽东的大部分地区仍然没有可以开垦的田地,从自己军队中节省出来的粮食,还要喂这些永远也喂不熟的白眼狼,那是不行的。
但是大明边境有长城作为倚仗,守卫森严,所以帖木儿的军队不能南下抢掠,数量比王爷的军队还多的优势,让王爷不得不小心不要引火烧身。
所以沙哈鲁必须消失,只有沙哈鲁的消失,才能导致哈里和阿黑麻的火拼。王爷才能从中渔利。
在自己促成沙哈鲁亲自往大宁的同时,朱棣也正在和哈里积极联络着,希望一旦沙哈鲁不甘心受到控制,那么有哈里牵制沙哈鲁手下的那六万余军队。
为了这次机会,他们做足了功课,首先让沙哈鲁放松戒心这一条,从帖木儿死后就开始了,朱棣一直只是在暗中联络哈里,排斥阿黑麻,一直做示弱的态势,让对方觉得朱棣害怕他们的四十万大军,不敢轻举妄动。
粮草没有间歇,且有所增加。而且这次沙哈鲁来大宁商谈的事情,除了寻求朱棣的支持之外。还有一个和亲任务,就是沙哈鲁的女儿和朱高炽的婚事。光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朱棣的所作出的假象是多么的诱人了。
丘林没有任何表情的跟随在沙哈鲁的身后,注视着眼前的雪原,以及雪原中的树木、村庄,他知道,从这片山坳开始起,再往东去,那就是一个禁区,一个秘密的禁区。在这片区域内,任何没有路引文书的人都将得到诛杀,这是断绝沙哈鲁的后路,还有就是不让沙哈鲁的斥候再深入进去,以保证消息的隐秘。
作为一个汉人,丘林很懂得自己的地位。沙哈鲁十分信任他,不过是由于没有办法才来信任他,因为沙哈鲁需要外界的支持,而他和丘福的特殊关系、丘福和王爷的关系是沙哈鲁的信任来源。终于要回到自己的故土了。
在这雪原高岗上止步,对于那扑面的朔风,也感到比之西域的要多点暖意。就在他和沙哈鲁驻足远眺时,亲卫恭敬地来请他们去酒店用餐了。
转身回头。当看着沙哈鲁那落寞的背影时,丘林心里蓦地掠过一丝歉疚,既是战争。就是残酷的,虽然说他本来就是汉人。所以也不存在背叛之说,在早已从血与肉的厮杀中变硬了的心肠里。这一刹那浮动着淡淡的怜悯。但也就只这么一刹那。他很快恢复了平静,面带恭敬随着沙哈鲁走了回去。
沙哈鲁有着和朱棣很多相同的际遇,他们都是身为开国君主的第四个儿子,同样的有着军事头脑和雄才大略,但是同样的不受到父亲的重视,虽然可以统领兵马,但是要受制于自己的侄子。
这也可能就是所谓的一山不能容二虎吧,丘林想着,两个际遇相同的人,注定了不能共同生存在一个地方。
吃过饭后,这一行人继续赶路,而这个酒店周围,奇迹般的涌出了埋伏好的斥候,顺着他们的来路追寻过去,消除他们行进的痕迹。店老板也奇迹般的摇身一变,成了一个军官,指挥着斥候们沿线步哨,随时警戒沙哈鲁的后续斥候。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了,七天后,沙哈鲁和朱棣的谈判彻底决裂,双方不欢而散,朱棣继续回到辽阳总部协调军务,沙哈鲁准备回自己的军中和两个侄子摊牌。
大宁本来就是双方选择的一个中间位置,沙哈鲁的六万骑兵距离这里只有最多两天的路程,以为没有什么事情,但是在回去的途中遇袭,沙哈鲁不知所踪,没有主将的沙哈鲁部众,被趁势而来的哈里所包围,没有交战,哈里杀了几个沙哈鲁的亲信后,其部众便宣布向哈里效忠,此时,哈里的部下已经达到了二十五万左右。
闻讯而来的阿黑麻迟了一步,双方的均衡宣告倾斜。
朱棣和哈里结盟,单方面宣布不再支持阿黑麻,并要求阿黑麻向哈里宣布效忠。阿黑麻那里肯答应,趁着哈里军心不稳,而朱棣联军未到的时候,发动了攻势,凭借自己的优良装备向哈里发出了猛攻。
哈里一时措手不及,虽然他的人数远远多于阿黑麻,但是毕竟是附属国的人马占据多数,而稍微精锐的沙哈鲁的部众还未来得及整合,被阿黑麻偷袭之下,陷入了慌乱,但毕竟人多,没有被完全冲散,在一天之后,哈里还是成功组织了人马开始反击。
双方在大沙窝、答鲁城一带开始了决战,被历史上称为最后一只大规模的骑兵作战,一共投入了近四十万大军,虽然力量有些不均衡,但是各有所长,倒也各有胜负,他们少了沙哈鲁的压制,再也没有什么顾忌了。
这不是简简单单的同室操戈,而是为生存而战,获胜方将会取得回国的机会,也能取得朱棣的支持,自从朱棣宣布不再支持阿黑麻开始,实质上就再也没有运来半粒粮食,不善于储存的游牧人很快的就感到了生存的压力。
要是他们此刻冷静,联起手来想朱棣施加压力的话,说不定还会有所收获,但是一旦开战,那就是不死不休的局面,再也没有人有冷静的头脑去考虑事情,将士兵卒们只知道拼杀,而上层的哈里、阿黑麻由于年轻,缺乏对自己部众的克制,导致了他们都不知道为谁而战,为什么而战,获胜了能得到什么,只是为了生存,或者是为了杀死对方获取马匹,那样的话,他们可能依靠马肉也能存活一段时间。
第一天,阿黑麻凭借自己的装备,共计向哈里军中发起了近三十次冲击,造成了哈里大军的损失严重。而第二天双方互相冲击的次数就有些持平,到了第三天,哈里就开始组织起有效的反攻了。
一直到第五天,朱棣的联军才姗姗来迟,此时大沙窝附近已经是血流成河,朱棣联军简直是来讨便宜的,未及交战,阿黑麻见势不妙,带着近三万人直接冲出封锁,往鞑靼的国境之内遁逃。
朱棣没有追击,那些兵马在鞑靼也生存不了多久,他在意的是哈里的残兵,是该收网的时候了。未完待续。。
不过在私下,大家都在奇怪,皇上为什么对朱棣这么信任,当初朱高炽的所谓靖难,的确也不像是作伪。那么儿子造反,皇上却将一副千斤重担交给了老子,难道就不怕朱棣一旦手握重兵之后,反而为朝廷带来隐患吗?
现在形势十分明显,皇上想帮助朱棣吃掉帖木儿这次带来的东征大军,那么原先的策略也要随之调整,在这个前提下,五军都督府迅速的做出反应,积极的做出收复宣化的准备,有的参谋还提出一些大胆的构思,那就是不管宣化境内的帖木儿军队,直接收复长城沿线,留一个口子,将其驱赶到辽东地区。
这个构思,也就是从大同府出兵,沿柴沟堡、虞台岭、张家口堡、松树堡、独石堡等原来的大明防御重地,逐渐收复长城沿线,利用大明将士善守的优势,固守不出,因为在宣化地区的居民不是被帖木儿的军队屠杀,就是已经迁移至关内居住,所以除了他们的军队之外,基本上属于荒无人烟的境地。
帖木儿的军队不事生产,只是靠着不断的掠夺补充自己,只要将他们困在那有限的区域,别说打了,就是耗也会将他们耗死。为了防止狗急跳墙,大明还要留出一个缺口。供他们逃亡辽东或者是鞑靼的实际控制区。
这一点得到了皇帝的赞赏,大明将士已经牺牲的太多了。在自己的家门口,为什么不利用自己的长处,攻击敌人的弱点呢?
于是,北平军镇和辽东军镇原有和敌人对峙的军队编制不变,又从西北军镇的预备役中,抽取了近十万人驻守白羊口、蔚州和小五台山一线,防止敌人突破防线往内地掠夺,然后就大胆的实施了这个计划。
几乎是顺着长城沿线,一路东进。携带大量的地雷和陶瓷手/雷作为减少自己守御损失的倚仗。十分顺利的实行着包围计划。
半年后,又到冬季,就在这个时候,在辽东厚雪覆盖的官道上,有一支百余人的马队,疾驰而来。他们一个个披甲带刀,全副戎装打扮。看来已是长途奔波,那一匹匹骠壮高头大马色泽极好的皮毛上,闪着汗湿的光亮。马队虽是疾驰。但仍然队列整齐,步伐有序,可见其训练有素。在马队驰过的路段上,被践踏成一片褐黑色的泥浆。带着污泥的雪千户。被马蹄掀向高空,和着马背蒸发出的汗气、骑马人喘息的千户千户热气,在人们头顶上。搅出一片混沌的雾气。
是沙哈鲁一行,终于耐不住心中的那份不安。准备亲自前往大宁觐见朱棣,他要放下帖木儿汗国诸侯的架子。请求朱棣对他们进行援助。
这半年以来,虽然有他的压制,但两个侄子一天的消停也没有给他,两个侄子倒是谁也不得罪他,因为他的倾向可以打破两个侄子的势力均衡,但是谁也不听他的,阿黑麻和哈里现在基本上势同水火,两军摩擦不断,已经到了一触即发的边缘。
这还是源于一个利益的问题,由于帖木儿的强势,造成对附属国的威慑,帖木儿死了,谁都想逃出帖木儿汗国的控制,而这些是哈里的许诺,是阿黑麻做不到的,因为阿黑麻觉得他是祖父指定的继承人,要保持帖木儿汗国的荣光,要继续祖父的辉煌,就不能让这些附属国的军士脱离自己的掌握。
而哈里也就是利用这一点,对附属国的军士有着绝对的权威,他表示,如果他继承为帖木儿汗国的大汗后,会止戈息兵,放他们回家乡去保卫自己的国土,他把自己描绘成一个和平的使节,利用附属国希望回归故土的心思,肆意的挥洒着不要钱的慈悲。
但是他们有一点共识,那就是必须要消灭阿黑麻的军队,因为阿黑麻所统领的是帖木儿汗国最精锐的黑骑兵,是帖木儿起家的原始资本,不把这股力量抹杀,那么他们根本不要想着真正脱离帖木儿汗国的控制。
就算是暂时脱离了,以后也会再次奉召乖乖的赶过去卖命。
所以,哈里所忧虑的是阿黑麻名正言顺的地位,而附属国在为自己国家打算的同时,也想着尽量的消耗帖木儿汗国最精锐的骑兵,为自己国家赢得短暂的喘息之机。
沙哈鲁怎么会不知道两个侄子的矛盾所在,但是他的兵力只能自保,根本无法制约哈里和阿黑麻,只能用左右摇摆的心情来影响两个侄子的态度,但这始终不是长久的办法。
所以他才不辞劳累的赶往大宁去见朱棣,他可能不太了解大明的局势,但是对于自己的这个盟友,有着相当深厚的了解,沙哈鲁不担心自己的安危,因为如果自己死在大宁,恰恰能换取两个侄子的觉醒,反而能使帖木儿汗国的力量得以保存。
朱棣的心思他已经猜透了,不过是想吸收他们的力量,而不是想和他们两败俱伤,那样对谁都没有好处,这一点,从一直没有断绝的粮草补给上就可以看出来,因为朱棣也不敢逼着四十万大军很紧,也不敢饿着这四十万大军,那样的后果是可怕的,临死前的反扑,无论是朱棣,还是大明都要承受难以愈合的伤口。
所以帖木儿暴毙了很久,朱棣一直源源不断的供应着能维持这四十万大军生存的粮草,虽然有些紧张,但是也瓦解了帖木儿大军翻脸的勇气,而这次沙哈鲁就是想利用这一点,逼迫朱棣做出决断。不能再这样消耗下去了。
因为在这样消耗,哈里和阿黑麻早晚会有一战。游牧人的战争一旦开始,那就要一个灭亡才能停止。沙哈鲁不能让这种事情发生,虽然他没有继承权,但是也不想看着父亲的这一番心血在内斗中消耗,那样正合朱棣或者大明的心思。
由于到了朱棣的势力范围,沙哈鲁保持了出奇的克制,一路上秋毫无犯,不要说住店就餐,就算是在路上冲撞了行人,他也会要求部下给予补偿。因此还获得了部下的埋怨,他们都不明白沙哈鲁的一番苦心。
的确,现在不是他们猖狂的时候了,他要保持着善意的态度,那样才能在朱棣那里获取更大的利益。
距离大宁还有一天的路程,他们来到山坳中的小酒店中歇息。
沙哈鲁的亲卫们并没进店骚扰,他们在山坳里下马之后,都静静地就地休息着,只有一个汉人模样的军官进店找店主商量。说是他们王子的意思要在店里用饭,酒菜好坏不论,单要个快,连做带吃。一个时辰便了。
店主连称好说,请他们进屋避风寒。这时,沙哈鲁在众亲卫的簇拥下。进的店来。店主忙迎了上去,用蒙古语恭敬地说:“请将军里间坐。酒菜一会就好!”
沙哈鲁的眉头紧蹙了一下,瞬间又绽开一丝笑容。说:“你只管忙你的去吧!”说完又对众亲卫招呼道:“你等好自歇息,一会吃饱喝足了好赶路。”说完,掀开棉布门帘,大步走了出去。
那个汉人模样的亲卫连忙跟了出去,沙哈鲁面对纷飞的雪花中独立高岗。已经年过四旬了,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但此时身负重任的沙哈鲁,除了心潮起伏之外,竟没有丝毫寒意。
身后跟随的那个汉人模样的军官,也是身着帖木儿军中的服饰,叫做丘林。正是当年丘福和姚广孝逃亡西域时所带领的家将之一。姚广孝的眼睛很独到,在帖木儿的子孙中,一眼就看中了沙哈鲁的合作可能。
在当时交换亲卫时,命丘林等人跟随沙哈鲁,保持着其对朱棣的善意,而沙哈鲁也没有介意手下多了一个汉人的军官,虽然没有重用,但是在这次的帖木儿之死所引起的围杀汉人风波中,得以幸存下来,此时也被沙哈鲁作为向导,往朱棣军中穿针引线,起到了不小的作用,这也可以证明了沙哈鲁的远见。
丘林从跃马驰近这个路边酒店时,他心里就有一种异乎寻常的浮动,心里剧烈的跳了起来。
看着前面正在沉思的沙哈鲁,丘林的心里不由生出一阵怜悯来。他知道,自己一手促成的沙哈鲁涉险,正是王爷所走出的第一步棋子,如果谈不拢,沙哈鲁虽然不至于丧命,但永远也不会获得自由了。
在王爷的计划中,像是沙哈鲁这样有理智的人不能存在,他凭借一人之力,可以压制哈里和阿黑麻这么久的时间没有起大的冲突,这样会给王爷带来麻烦,毕竟王爷的粮草也不是凭空掉下来的。
四十万大军的补给,放在谁手里都消耗不起,更不要说王爷只有一个高丽作为基地,辽东的大部分地区仍然没有可以开垦的田地,从自己军队中节省出来的粮食,还要喂这些永远也喂不熟的白眼狼,那是不行的。
但是大明边境有长城作为倚仗,守卫森严,所以帖木儿的军队不能南下抢掠,数量比王爷的军队还多的优势,让王爷不得不小心不要引火烧身。
所以沙哈鲁必须消失,只有沙哈鲁的消失,才能导致哈里和阿黑麻的火拼。王爷才能从中渔利。
在自己促成沙哈鲁亲自往大宁的同时,朱棣也正在和哈里积极联络着,希望一旦沙哈鲁不甘心受到控制,那么有哈里牵制沙哈鲁手下的那六万余军队。
为了这次机会,他们做足了功课,首先让沙哈鲁放松戒心这一条,从帖木儿死后就开始了,朱棣一直只是在暗中联络哈里,排斥阿黑麻,一直做示弱的态势,让对方觉得朱棣害怕他们的四十万大军,不敢轻举妄动。
粮草没有间歇,且有所增加。而且这次沙哈鲁来大宁商谈的事情,除了寻求朱棣的支持之外。还有一个和亲任务,就是沙哈鲁的女儿和朱高炽的婚事。光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朱棣的所作出的假象是多么的诱人了。
丘林没有任何表情的跟随在沙哈鲁的身后,注视着眼前的雪原,以及雪原中的树木、村庄,他知道,从这片山坳开始起,再往东去,那就是一个禁区,一个秘密的禁区。在这片区域内,任何没有路引文书的人都将得到诛杀,这是断绝沙哈鲁的后路,还有就是不让沙哈鲁的斥候再深入进去,以保证消息的隐秘。
作为一个汉人,丘林很懂得自己的地位。沙哈鲁十分信任他,不过是由于没有办法才来信任他,因为沙哈鲁需要外界的支持,而他和丘福的特殊关系、丘福和王爷的关系是沙哈鲁的信任来源。终于要回到自己的故土了。
在这雪原高岗上止步,对于那扑面的朔风,也感到比之西域的要多点暖意。就在他和沙哈鲁驻足远眺时,亲卫恭敬地来请他们去酒店用餐了。
转身回头。当看着沙哈鲁那落寞的背影时,丘林心里蓦地掠过一丝歉疚,既是战争。就是残酷的,虽然说他本来就是汉人。所以也不存在背叛之说,在早已从血与肉的厮杀中变硬了的心肠里。这一刹那浮动着淡淡的怜悯。但也就只这么一刹那。他很快恢复了平静,面带恭敬随着沙哈鲁走了回去。
沙哈鲁有着和朱棣很多相同的际遇,他们都是身为开国君主的第四个儿子,同样的有着军事头脑和雄才大略,但是同样的不受到父亲的重视,虽然可以统领兵马,但是要受制于自己的侄子。
这也可能就是所谓的一山不能容二虎吧,丘林想着,两个际遇相同的人,注定了不能共同生存在一个地方。
吃过饭后,这一行人继续赶路,而这个酒店周围,奇迹般的涌出了埋伏好的斥候,顺着他们的来路追寻过去,消除他们行进的痕迹。店老板也奇迹般的摇身一变,成了一个军官,指挥着斥候们沿线步哨,随时警戒沙哈鲁的后续斥候。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了,七天后,沙哈鲁和朱棣的谈判彻底决裂,双方不欢而散,朱棣继续回到辽阳总部协调军务,沙哈鲁准备回自己的军中和两个侄子摊牌。
大宁本来就是双方选择的一个中间位置,沙哈鲁的六万骑兵距离这里只有最多两天的路程,以为没有什么事情,但是在回去的途中遇袭,沙哈鲁不知所踪,没有主将的沙哈鲁部众,被趁势而来的哈里所包围,没有交战,哈里杀了几个沙哈鲁的亲信后,其部众便宣布向哈里效忠,此时,哈里的部下已经达到了二十五万左右。
闻讯而来的阿黑麻迟了一步,双方的均衡宣告倾斜。
朱棣和哈里结盟,单方面宣布不再支持阿黑麻,并要求阿黑麻向哈里宣布效忠。阿黑麻那里肯答应,趁着哈里军心不稳,而朱棣联军未到的时候,发动了攻势,凭借自己的优良装备向哈里发出了猛攻。
哈里一时措手不及,虽然他的人数远远多于阿黑麻,但是毕竟是附属国的人马占据多数,而稍微精锐的沙哈鲁的部众还未来得及整合,被阿黑麻偷袭之下,陷入了慌乱,但毕竟人多,没有被完全冲散,在一天之后,哈里还是成功组织了人马开始反击。
双方在大沙窝、答鲁城一带开始了决战,被历史上称为最后一只大规模的骑兵作战,一共投入了近四十万大军,虽然力量有些不均衡,但是各有所长,倒也各有胜负,他们少了沙哈鲁的压制,再也没有什么顾忌了。
这不是简简单单的同室操戈,而是为生存而战,获胜方将会取得回国的机会,也能取得朱棣的支持,自从朱棣宣布不再支持阿黑麻开始,实质上就再也没有运来半粒粮食,不善于储存的游牧人很快的就感到了生存的压力。
要是他们此刻冷静,联起手来想朱棣施加压力的话,说不定还会有所收获,但是一旦开战,那就是不死不休的局面,再也没有人有冷静的头脑去考虑事情,将士兵卒们只知道拼杀,而上层的哈里、阿黑麻由于年轻,缺乏对自己部众的克制,导致了他们都不知道为谁而战,为什么而战,获胜了能得到什么,只是为了生存,或者是为了杀死对方获取马匹,那样的话,他们可能依靠马肉也能存活一段时间。
第一天,阿黑麻凭借自己的装备,共计向哈里军中发起了近三十次冲击,造成了哈里大军的损失严重。而第二天双方互相冲击的次数就有些持平,到了第三天,哈里就开始组织起有效的反攻了。
一直到第五天,朱棣的联军才姗姗来迟,此时大沙窝附近已经是血流成河,朱棣联军简直是来讨便宜的,未及交战,阿黑麻见势不妙,带着近三万人直接冲出封锁,往鞑靼的国境之内遁逃。
朱棣没有追击,那些兵马在鞑靼也生存不了多久,他在意的是哈里的残兵,是该收网的时候了。未完待续。。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臣权》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臣权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