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4章 领地收入
目录:战国之鹰| 作者:不游泳之鱼| 类别:历史军事
天文十八年十月末,罗氏家领地内迎来了一场大丰收,借着这个契机,政良直接宣布罗氏学府的开府,大量已经完成了在家内的秋收工作的学府学员纷纷在家人陪同下来到了学府城的城下町中准备入学的事情,这让此时人口已经接近六千人的城下町顿时热闹了起来。
这一次秋收,罗氏家一百六十万石的领地中,一共获得一百万石的粮食以及近五十万石的其余收入。损失的近十万石收入,主要是由于丰后国与筑前国刚刚经历完战乱,导致田地被毁、人口流失,影响到了今年的春耕,继而最终导致了歉收的发生,
按照目前领地内平均五公五农税赋(只针对一百万石的粮食收入),以及部分分封领地还需要分出一成领地收入(这个则是针对一百万石的粮食以及近五十万石的其余收入)作为分封家臣的收入,最终罗氏家的内政阁获得了四十一万的秋粮以及四十九万石的其余收入。
后者这其余四十九万石的收入,指的是领地矿山、工坊、盐场、商业赋税等产业的收入。这一份收入还要内政阁通过各种对外贸易手段实际转化为粮食才行。幸运的是,秋收时节各地的粮价都普遍会更低,所以预料将会购买得到高于四十九万石的粮食。当然,粮价都是根据各种因素而变动的,这实际上也很难说得准。
此外,为何诸如领地矿山、工坊、盐场、商业赋税等产业的这一部分足足有五十万石的收入,最终罗氏家却在减去家臣提成部分以后。罗氏家却还保有四十九万石的收入呢?原因是因为诸如矿山、山林木场、工坊、盐场这些领地的矿产林业以及工坊财产等都是直属罗氏家的。而家臣只有权对自己的领地农业、一般商业的收入有提成权。于是就导致罗氏家最终还会有四十九石的各种产业的收入。却反而只有四十一万石的粮食收入。
也正是农业的收入是各个家臣封地的主要收入,所以一般他们都很注重于当地的农事建设的,继而重视起整个领地内政建设起来。这也正是目前罗氏需要侧重建设的地方。政良也正是通过赋税收入这个杠杆,间接地引导领地的家臣豪族以及领民提高生产技术以及调整经营产业。
现在再加上此前内政阁通过拍卖盐场以及博多屋舍等措施筹措起来的十多万石粮食,此外还有原本就留在仓库中数万储备粮食(原本从筑前国寺庙神社势力中缴获的粮食因为战争、日常消耗等原因,已经消耗了大半),目前罗氏家的仓库一共有六十三万粮食。这是实实在在地储存在仓库中的粮食。
至于剩余的四十九万石收入,则是要尽快转化为粮食后。才能算入实际的粮食储备中来了。总的来说,从今年秋收到明年秋收这一段时间,预计罗氏家将会有一百一十二万的收入可以利用了。
政良与众家臣商议后,决定在未来的一年以内,这一百一十二万的收入,将留下二十万石粮食作为应急储备。而另外九十二万石的收入,三十万石将作为领地中各机构、各军势常备以及奴隶番队日常工作的消耗储备诸如日常的饮食、每月的俸禄、差旅费、遗孀遗孤定期抚恤等的消耗,三十万石将作为领地组织诸如修筑行军大道、开垦田地、建设水利设施等有偿徭役的费用储备,三十万石则将作为军事储备(军事储备只会在作战之时才会被动用)。
最后的二万石则是为了鼓励经受了去年战乱的丰后国、筑前国当地加快恢复农业耕作,作为“贷款”发放给一些当地困难领民作为明年的春耕粮种之用。实际上罗氏家的抚恤机构中。已经有了以“借贷”方式将食粮、春种粮食以及耕作农具提前借给当地领民的措施(这一部分的消耗则直接计算在了各机构的日常消耗当中了),但是考虑到这些地区刚成为罗氏家的领地。当地领民们对罗氏家的制度将信将疑,未必会及时申请抚恤,从而影响了领地的恢复进度,所以政良干脆直接拿出二万石粮食作为催化剂,让当地领民意识到这些抚恤措施的真实性,从而在加快田地恢复进度的同时,亲身体会到罗氏家的好处。
当然,如是仅仅依靠今年秋收的这返还给领民的五十万石粮食,实际上是无法养活罗氏家领地内九十多万的人口的。
那现在这些人口又是如何生存下去的呢?
这主要是依靠罗氏家一直所推行的内政建设体系而生存下来的。从罗氏家起家至今,已经十年时间了。在这十年时间里,肥前地区已经推行罗氏家法度将近九年,筑后地区也有七年,而肥后地区则是有四年。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发展,在罗氏家法度的推动下,这些地区的领民的生活已经得到了极大的保障,以往吃了这顿不知道一下顿的着落的生活已经过去了,现在他们不但能够解决每一日的粮食问题,甚至还有余粮。也正是这一年又一年的余粮的积累,才能让他们生存下来的。
当然,这里也不能说以往在罗氏家到来之前,他们就活不下去了。人的力量是无穷的,家里粮食不多了,就少吃一点,喝稀粥度日。若是家里真的没有吃的了,那就上山挖野菜下水捞鱼去吧。这样的确能够保证他们不至于死去,但也导致了他们身体素质下降,甚至出现养不起孩子,养不大孩子(幼年就夭折,这在这个时代的倭国很常见的,就连一些豪族也经常发生这样的事情),寿命缩减等问题。
总之,以往他们几乎每一年都是入不敷出,现在在罗氏家数年的统治之下,家里已经变成收支平衡,甚至略有盈余了,而且每一年的盈余是越来越多。以往为了让这些地区发展起来,政良向里面投入了大量资源(也就是在“养民”),可以说是在对外征战的同时,必先保障这些地区的发展。现在这些地区逐渐进入平衡状态了,不但不再需要罗氏家投入大量的资源,甚至还会为罗氏家产出更多的资源了。
也就是说,经过这数年罗氏法度的推动,肥前、筑后、肥后的领地内,已经形成了一个收支平衡的良性循环内政体系。若是一年里,自始至终,一点休养生息的时间都没有,春夏秋冬,战争不断,虽然说是战国时代,可是这样的战争也太频繁了,长此以往,领地内政体系崩溃、领民反抗,这样就如同自取灭亡了。
欲取之必先予之。经过这数年以来的大量人力物力的投入,肥前、筑后、肥后三国领地成为了罗氏家发展的助推器。为罗氏家发动攻略、扩大版图、吸收更多的人口提供了保障。
同样,现在罗氏家对丰后、筑前地区,实际上也是重复着以往对肥前等地区一样的发展过程(发起大规模的各种有偿徭役、大范围推行各种“借贷”方式的抚恤制度等各种法度,其实都是为了协助领民渡过这段艰难时期,让他们从以往那种入不敷出的状况脱离出来,继而进入收支平衡状态)。
但跟以往不同的是,现在不再需要像走高空钢丝一般,一边顾忌着领地内政是否正常,一边剑走偏锋地对外扩张了。现在有了肥前、筑后、肥后这三块稳定地区作为基石,罗氏家可以改为稳不稳扎、步步为营地扩张战略了。
简单地来说,以往以罗氏家的情况,一旦战败,那就等于是一切为零,罗氏家几乎就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了(因为资源几乎全部投入到军事以及内政建设当中了,再也没有任何的人才、物资等资源的储备)。现在的罗氏家的情况,则是即便一时对外的战争失败了,也不会对领地有太大的影响。罗氏家已经经得起风雨,经得起挫折了。这就让政良在执行战略的时候更加得心应手,应付自如了。
趁着乔迁新居城、罗氏学府正式开府、领地秋收刚刚结束,国外有又暂时没有太大纠纷(秋收期间,大家都偃旗息鼓了,罗氏家这一次也遵循了众豪强大名的规则,将各地的军势都收回边境驻地休整起来了)的这段时间,政良还一连操办了两件大事。
一件大事就是按照今年各家臣的表现,提前对众家臣进行了一些金钱以及职位的赏赐(这些赏赐以往都是在新年年会才进行的)。尤其是正式晋升东乡平次、木下昌直、吉田重政、矶野员昌四人为谱代家臣。这种谱代的赏赐,是家中显要的重臣才能受到的,其族人都将被写入了罗氏家历代家臣的族谱之中。
上述四人都是罗氏家中的重臣,而且还是罗氏家的一门众,追随政良的时间也最久,对罗氏家所做的贡献也有目共睹,自然就得到了这种应有的赏赐了。而且这四人以及其所在家族,也填补了罗氏家一直以来都没有谱代家臣以及家族的空白。有利于加强罗氏家的统治。
另外一件大事则是在新居城下举行领地有史以来的第二次阅兵仪式。
(感谢“白河十夜”领取了本书的大神之光;感谢“dscd”成为本书的执事;感谢“zj_gold”的月票;感谢“leely”的打赏。月底了,向大家求求月票。)未完待续。。t
更新快无弹窗纯文字
这一次秋收,罗氏家一百六十万石的领地中,一共获得一百万石的粮食以及近五十万石的其余收入。损失的近十万石收入,主要是由于丰后国与筑前国刚刚经历完战乱,导致田地被毁、人口流失,影响到了今年的春耕,继而最终导致了歉收的发生,
按照目前领地内平均五公五农税赋(只针对一百万石的粮食收入),以及部分分封领地还需要分出一成领地收入(这个则是针对一百万石的粮食以及近五十万石的其余收入)作为分封家臣的收入,最终罗氏家的内政阁获得了四十一万的秋粮以及四十九万石的其余收入。
后者这其余四十九万石的收入,指的是领地矿山、工坊、盐场、商业赋税等产业的收入。这一份收入还要内政阁通过各种对外贸易手段实际转化为粮食才行。幸运的是,秋收时节各地的粮价都普遍会更低,所以预料将会购买得到高于四十九万石的粮食。当然,粮价都是根据各种因素而变动的,这实际上也很难说得准。
此外,为何诸如领地矿山、工坊、盐场、商业赋税等产业的这一部分足足有五十万石的收入,最终罗氏家却在减去家臣提成部分以后。罗氏家却还保有四十九万石的收入呢?原因是因为诸如矿山、山林木场、工坊、盐场这些领地的矿产林业以及工坊财产等都是直属罗氏家的。而家臣只有权对自己的领地农业、一般商业的收入有提成权。于是就导致罗氏家最终还会有四十九石的各种产业的收入。却反而只有四十一万石的粮食收入。
也正是农业的收入是各个家臣封地的主要收入,所以一般他们都很注重于当地的农事建设的,继而重视起整个领地内政建设起来。这也正是目前罗氏需要侧重建设的地方。政良也正是通过赋税收入这个杠杆,间接地引导领地的家臣豪族以及领民提高生产技术以及调整经营产业。
现在再加上此前内政阁通过拍卖盐场以及博多屋舍等措施筹措起来的十多万石粮食,此外还有原本就留在仓库中数万储备粮食(原本从筑前国寺庙神社势力中缴获的粮食因为战争、日常消耗等原因,已经消耗了大半),目前罗氏家的仓库一共有六十三万粮食。这是实实在在地储存在仓库中的粮食。
至于剩余的四十九万石收入,则是要尽快转化为粮食后。才能算入实际的粮食储备中来了。总的来说,从今年秋收到明年秋收这一段时间,预计罗氏家将会有一百一十二万的收入可以利用了。
政良与众家臣商议后,决定在未来的一年以内,这一百一十二万的收入,将留下二十万石粮食作为应急储备。而另外九十二万石的收入,三十万石将作为领地中各机构、各军势常备以及奴隶番队日常工作的消耗储备诸如日常的饮食、每月的俸禄、差旅费、遗孀遗孤定期抚恤等的消耗,三十万石将作为领地组织诸如修筑行军大道、开垦田地、建设水利设施等有偿徭役的费用储备,三十万石则将作为军事储备(军事储备只会在作战之时才会被动用)。
最后的二万石则是为了鼓励经受了去年战乱的丰后国、筑前国当地加快恢复农业耕作,作为“贷款”发放给一些当地困难领民作为明年的春耕粮种之用。实际上罗氏家的抚恤机构中。已经有了以“借贷”方式将食粮、春种粮食以及耕作农具提前借给当地领民的措施(这一部分的消耗则直接计算在了各机构的日常消耗当中了),但是考虑到这些地区刚成为罗氏家的领地。当地领民们对罗氏家的制度将信将疑,未必会及时申请抚恤,从而影响了领地的恢复进度,所以政良干脆直接拿出二万石粮食作为催化剂,让当地领民意识到这些抚恤措施的真实性,从而在加快田地恢复进度的同时,亲身体会到罗氏家的好处。
当然,如是仅仅依靠今年秋收的这返还给领民的五十万石粮食,实际上是无法养活罗氏家领地内九十多万的人口的。
那现在这些人口又是如何生存下去的呢?
这主要是依靠罗氏家一直所推行的内政建设体系而生存下来的。从罗氏家起家至今,已经十年时间了。在这十年时间里,肥前地区已经推行罗氏家法度将近九年,筑后地区也有七年,而肥后地区则是有四年。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发展,在罗氏家法度的推动下,这些地区的领民的生活已经得到了极大的保障,以往吃了这顿不知道一下顿的着落的生活已经过去了,现在他们不但能够解决每一日的粮食问题,甚至还有余粮。也正是这一年又一年的余粮的积累,才能让他们生存下来的。
当然,这里也不能说以往在罗氏家到来之前,他们就活不下去了。人的力量是无穷的,家里粮食不多了,就少吃一点,喝稀粥度日。若是家里真的没有吃的了,那就上山挖野菜下水捞鱼去吧。这样的确能够保证他们不至于死去,但也导致了他们身体素质下降,甚至出现养不起孩子,养不大孩子(幼年就夭折,这在这个时代的倭国很常见的,就连一些豪族也经常发生这样的事情),寿命缩减等问题。
总之,以往他们几乎每一年都是入不敷出,现在在罗氏家数年的统治之下,家里已经变成收支平衡,甚至略有盈余了,而且每一年的盈余是越来越多。以往为了让这些地区发展起来,政良向里面投入了大量资源(也就是在“养民”),可以说是在对外征战的同时,必先保障这些地区的发展。现在这些地区逐渐进入平衡状态了,不但不再需要罗氏家投入大量的资源,甚至还会为罗氏家产出更多的资源了。
也就是说,经过这数年罗氏法度的推动,肥前、筑后、肥后的领地内,已经形成了一个收支平衡的良性循环内政体系。若是一年里,自始至终,一点休养生息的时间都没有,春夏秋冬,战争不断,虽然说是战国时代,可是这样的战争也太频繁了,长此以往,领地内政体系崩溃、领民反抗,这样就如同自取灭亡了。
欲取之必先予之。经过这数年以来的大量人力物力的投入,肥前、筑后、肥后三国领地成为了罗氏家发展的助推器。为罗氏家发动攻略、扩大版图、吸收更多的人口提供了保障。
同样,现在罗氏家对丰后、筑前地区,实际上也是重复着以往对肥前等地区一样的发展过程(发起大规模的各种有偿徭役、大范围推行各种“借贷”方式的抚恤制度等各种法度,其实都是为了协助领民渡过这段艰难时期,让他们从以往那种入不敷出的状况脱离出来,继而进入收支平衡状态)。
但跟以往不同的是,现在不再需要像走高空钢丝一般,一边顾忌着领地内政是否正常,一边剑走偏锋地对外扩张了。现在有了肥前、筑后、肥后这三块稳定地区作为基石,罗氏家可以改为稳不稳扎、步步为营地扩张战略了。
简单地来说,以往以罗氏家的情况,一旦战败,那就等于是一切为零,罗氏家几乎就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了(因为资源几乎全部投入到军事以及内政建设当中了,再也没有任何的人才、物资等资源的储备)。现在的罗氏家的情况,则是即便一时对外的战争失败了,也不会对领地有太大的影响。罗氏家已经经得起风雨,经得起挫折了。这就让政良在执行战略的时候更加得心应手,应付自如了。
趁着乔迁新居城、罗氏学府正式开府、领地秋收刚刚结束,国外有又暂时没有太大纠纷(秋收期间,大家都偃旗息鼓了,罗氏家这一次也遵循了众豪强大名的规则,将各地的军势都收回边境驻地休整起来了)的这段时间,政良还一连操办了两件大事。
一件大事就是按照今年各家臣的表现,提前对众家臣进行了一些金钱以及职位的赏赐(这些赏赐以往都是在新年年会才进行的)。尤其是正式晋升东乡平次、木下昌直、吉田重政、矶野员昌四人为谱代家臣。这种谱代的赏赐,是家中显要的重臣才能受到的,其族人都将被写入了罗氏家历代家臣的族谱之中。
上述四人都是罗氏家中的重臣,而且还是罗氏家的一门众,追随政良的时间也最久,对罗氏家所做的贡献也有目共睹,自然就得到了这种应有的赏赐了。而且这四人以及其所在家族,也填补了罗氏家一直以来都没有谱代家臣以及家族的空白。有利于加强罗氏家的统治。
另外一件大事则是在新居城下举行领地有史以来的第二次阅兵仪式。
(感谢“白河十夜”领取了本书的大神之光;感谢“dscd”成为本书的执事;感谢“zj_gold”的月票;感谢“leely”的打赏。月底了,向大家求求月票。)未完待续。。t
更新快无弹窗纯文字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战国之鹰》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战国之鹰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