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三章 真相
目录:一品富贵| 作者:午后方晴| 类别:历史军事
“若论大度,我不及吕端吕蒙正远矣。但我也不喜那种只想做老好人,唯唯诺诺式的大度。”宋九突然没头没脑说出这句话,让柴禹锡、向敏中与赵镕莫明其妙。
宋九又说道:“不过我更反对那种为了权利,不择手段的攻击。两府这几年皆有些失控,固然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但与此两种不无关系。过去的事就过去了。”
三人听明白了,这是说给柴赵二人听的。
宋九来到西府,柴赵二人很老实。
可是宋九却不安心。
有一种笑叫笑里藏刀。
有一种蘑菇叫秋日小圆帽。
有一种蛇叫土地蛇。
西府有许多公务,大多数能公开,可有一些却不能公开。就象上次的计划,西府人选换来换去,特别是为了争权夺利产生的调动,一度让宋九十分担心,省怕有的人不知轻重泄露出去,大事休矣。
特别是这个赵镕。
他为了上位那才叫不择手段。
对自己越恭敬,自己越得小心。现在回来了,立功回来的,又是主动要求去西府。西府不象东府,兵权三分,西府与地方以及三衙,西府决策军务,但没掌兵权,三衙有掌兵权,但没决策权,地方有兵,可兵都是分散着的。权利最大的一次就是宋九下去的那一次,有权调动河东驻兵,同时还能权宜地下令河北与西北驻兵。可这个时间段很短,只有用兵时才行,若是平时就下令。恐怕赵匡义未必开心了。
但就是西府,难道不忌惮吗?
自己不是无为而治的王显。那怕呆十几年也没关系。
无为不好了,有为也不好。
特别威望越重越是坏事。如曹彬,他怎么下去的,似乎就是眼前这两人弄下去的。
戒告一下,国家还没有平安呢。辽国那边不知道什么情况,巴蜀又不知道乱到什么时候。熬过去了,即便退也可以退了。但就是退,也要学张齐贤。
人家是豪男,自觉,不对了。俺自己退。省得一头灰。
若是赵匡义知道宋九是这样的想法,能用玉玺往他头上砸。
都是聪明人,一听就懂了。
宋九这才徐徐下值。
回到家中,一家人开心地迎出来。
张齐贤是大宋豪爽男,宋九是大宋好男人。有许多人也因此讥讽宋九,不过大宋愤青男王禹偁对宋九很钦佩,特别是宋九的平易近人,不讲架子,可这个愤青命运很悲催……
不过今天潘怜儿的神情有些古怪。
宋九看着妻子。
潘怜儿低声说道:“官人。京城里传闻官人杀戳太多,以至家中多是女儿。”
玉苹年龄大了,大小苏却是风华正貌之时,在河东先后给宋九又生了两个女儿。宋大双,宋小双。用人丁单薄,不能攻击宋家的。并且宋家保持着“晚婚晚育”的好传统。几个孩子都平安地长大,在这时代几乎就是奇迹。而且宋宝在西北又给宋九带来一个孙子与一个孙女。
但还是让人找到了借口。就象韩愈所写的《幽兰操》:兰之猗猗,扬扬其香。众香拱之。幽幽其芳。不采而佩,于兰何伤?以日以年,我行四方。
文王梦熊,渭水泱泱。采而佩之,奕奕清芳。雪霜茂茂,蕾蕾于冬,君子之守,子孙之昌。
周文王是好人,所以子孙繁荣昌盛,据传有一百个儿子……
宋九家子女多,可多的是女儿,而且是超级“陪钱货”,于是给了一些人攻讦的理由。
“木秀于林,风必催之,除非我急流勇流,那么马上舆论就会交口称赞了,但可能吗?”
玉苹在边上笑。
就是宋九想退,皇帝会同意吗?况且宋九又不是六十七十高龄,凭什么退啊?
“我担心玉儿。”
让宋玉下南洋去磨砺,潘怜儿又赞成又害怕。看到宋宝成长起来,潘怜儿颇是心动,并且宋宝在下面做得很好,赵匡义下诏调到秦州时,百姓写万名书请转运使留请,又呆了一年多后,赵匡义又下诏调到邠州,但这一回是知州了。百姓再次留请,但这一回宋九没有同意了,写信给儿子,马上走!
父子二人威震西北,是美名,但弄不好也是祸事。
宋宝这才悄悄离开灵州,去了邠州。
可能宋宝永远达不到宋九的高度,但他某些作风颇有宋九风采,小心谨慎,勤奋努力,这一辈子在仕途上也不会太差了,最少比几个舅兄要强。
如果没有在海外磨砺呢?
然而海上风险太大,就是到了南方也未必适应那种天气,所以潘怜儿一直焦心挂肚。
特别是这个谣传出现后,若是宋玉在回来的路上出事,那更坐实了这种谣传。况且与高家也约定好了,等到宋玉回来,鱼娘出嫁。
“海上虽有风险,但这些年来出过多少事故?想一想替朝廷押运税粮的荆湖厢兵吧。若是你担心,莫要忘记,我家与你娘家在海外有二十多艘船,那些人也是人,那么会给坐实了别人的口证。”
潘怜儿不语。
丈夫意思她懂的,想要士兵不怕死,做为主帅第一个就不能怕死。因此每次作战时,丈夫那怕不指挥,也站在前线。
想要下属清廉,自己同样要带头清廉。
如果影响深远,象李广带的兵虽悍战可目无纪律,程不识的军队就军纪森严了。
不过……
“都回来了,再说这些何用,当初还不是你同意的。不做事便罢,一做事就会有好的一面,不好的一面。不要活在别人的世界里。”
比如宋家门丁单薄,于是潘怜儿当初很急。有了两个儿子,还要纳妾。相信纳妾纳得多。潘怜儿多少也不高兴。然而怕人说闲话儿。玉苹也是如此,所以当初南下时。才被几个太祖父欺负。明明不高兴了,几个异母兄弟掳到宋朝,依然央请自己花了一些钱,在开封郊外买了一些地,置办了一些房舍,用以安顿他们。
也不能不尊重别人的意见,可尊重不是完全听从,那是没长脑子的表现。
但宋九也在纳闷儿,这个谣传是谁发起的?
大苏端上菜。
宋家养了不少人。但关系有点复杂,很难说他们是家丁,还是侍卫,可能僮客奴仆,或者客气地说法,傔客。男子多是保护宋家,或者随宋九南下北上,女子宋九让她们出去做工,替儿女们攒一些钱。包括郭二他们死了。这些妇孺宋家继续收留着。
实际多半是以前雇佣的老人,然而衣不如新,人不如旧,宋九基本用的就是这些人。后来没有雇佣新人了。有时候他们也主动做一些家务,如打扫卫生的什么,或者做一些粗活。家中带孩子。做饭菜,洗衣服。就是李婆婆,以及后来雇佣的两个妇人。玉苹与大小苏回来了。李婆婆也老了。大小苏便主动顶替李婆婆做一些家务活。
饭菜很可口。
四月天气始热,晚风吹来习习的月季花香。
宋九呷着甜酒,边逗弄着几个小女儿,忽然一个黄门到了宋家,让宋九进宫议事。
石普等人风尘朴朴从辽东回来了。
……
“臣有付陛下重托。”石普道。
这次与前几次不同,虽然也败了,也必然败,就算石普有完颜阿骨打的能力,他不是女真人,没号召力。主要是乌玄明能力问题。没有一个好的领导人,又是最强契丹,女真必然会败。但以前无论怎么败,总保住了一些家底子,随后又东山再起。但这次不同,全部打残了。让辽国杀的杀,降的降,逃的逃,再也没有崛起的机会。
女真对辽国牵制作用有多重要,石普是知道的,况且为了这个女真,朝廷前后投入多少钱下去!
“石将军,你将详细情况说一说。”
“可恨乌玄明!”石普咬牙切齿地说。若非可能还会用到这个人,石普在船上就想将乌玄明推下大海去。
石普将真相徐徐说出。
究竟朝廷要做什么,石普原先还真不知道,但下令让他蛊惑乌玄明出重兵于辽南。
开始是好的,那怕就是耶律休哥来了,石普同样将他击败。
但后来情况就不同了,听到萧燕燕举全国大军来伐,石普知道女真人肯定不支,于是相劝乌玄明,勿要再攻打东京城,急速向北退,那么能战则战,不能战则能迅速撤回大本营,到了大本营后,非是远征,那么就可以调集更多的战士。可能若是听石普的,不仅能给辽军重创,逼迫辽军撤回,最少也让辽军吃大亏,不会灭掉所谓的渤海国。
然而乌玄明不听,认为以前能拿下东京城,现在连东京城都没有拿下,如何撤。况且此次南下,多次大捷,未必会败。实际他心中有一个梦想,那就是恢复渤海国的盛世。
某些时候他连宋朝都渐渐不放在眼中,况且是石普。
然后在东京城下惨遭失败,逼迫乌玄明只好撤军,但那时太迟了,让辽军堵在银州,前后夹击,虽然女真人的凶悍,杀伤了许多辽兵,可最后却失败了。乌玄明带着惨兵败将逃回黄龙府,再次遭到两军夹击。于是再败。可那时逃回兀惹城,非是原先撤回兀惹城。辽国十几万大军随后扑来。
乌玄明败得那么惨,又是一个部落联盟制度,一些部族纷纷倒戈,虽然有的部族英勇反抗,数役下来,一度杀伤辽军几乎能接近十万人。不过内忧外患之下,节节败退。并且辽国这次下了狠心,对一些反抗的部族进行了屠族制度。乌玄明只好仓皇地随石普逃到宋朝。
赵匡义大怒:“召乌玄明觐见!”
想责问乌玄明凭什么不听宋朝的话。
宋九拉住赵匡义的手说道:“陛下,石将军愧疚,非战之罪。即便是用了一些钱,然而值不值?”
不是值不值,太值了,就凭借这次风计划顺利完成,仅是辽东就杀伤了近十万辽军,就远远超过这个投入了。想一想宋朝那一次战役所花的钱帛,就是大捷的唐河之战与徐河之战,赏赐抚恤的钱帛也足以支付起这些年对辽东的支持。
宋九又说道:“他们终是野蛮女真人,哪里有这个远见呢。”
他本来想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但那置折家与王家于何地。还是要怎么看。
古今往来,中国一直在养白眼狼,多得数得不胜数。
甚至美帝也养了一些白眼狼。
因此又说道:“外族无论忠叛,没必要太介意,总之,朝廷以后一定要保持一颗冷静的头脑,一切为了壮内,若无壮内的需要,没必须为了所谓的万邦来仪,而耗内壮外,那么早晚会成国家的危害。”
**裸的务实思想,功利主义!
“再说,万一他还有用场呢。武力也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相信怨恨辽国的女真部族还有不少,乌玄明父子以后依然会有作用。”
赵匡义这才冷静下来。
其实说白了,就是相互利用关系,难道宋朝当真不顾自己的国家,硬扶持乌玄明成功建起新渤海国吗?
石普道:“宋九说得对,侯中勋他们做得很不错,虽然极个别人开始傲慢,但在这些学子与小吏带领下,辽东欣欣向荣,他们也深受各部族百姓的爱戴。可惜了,那么好的地区让辽国得到了。”
侯中勋他们做得不错,朝廷也没有亏待,国家缺的就是能与少数民族打交道的官员,这几个学子与小吏回来后,立即授予各个官职,有知县,也有各州的幕职官,虽多是边区州县,但陆续得到任命,成为国家的正式官员。而且只要不犯严重错误,这个履历很辉煌的,以后上位会更快。
不过宋九倒是不在意这个。
书院子弟出现不少优秀的官吏,不说他在,就挡住了这些学子的前程,若没他在前面做盾牌,几个官员渠道的群体中他们是最弱势的。这些年的沉淀会起来很好的积累作用。一旦宋九退下去,那时候这些学子官吏就会强势的崛起。除非后面那个皇帝象赵佶一样的昏庸。但相信这不大可能。
他又说道:“无妨,与你想法不同,我反而渴望辽国人这样做,也许粮食多了,以后能丰衣足食了,说不定会使百姓数量急剧增加。但是论富庶,他们如何能及我朝中原?论勤奋,能及汉人勤奋?相反的,从马背走下来,只能与我朝比拼经济人口与内治,那个辽国还让人害怕吗?”
赵匡义额首。
宋九担心不无道理。
但眼下国家还有许多问题,在这些问题面前,赵匡义想到是宋九的好处,而非宋九的“坏处”。不过宋九的易于满足也是一个因素。真要宋九做宋朝的诸葛亮,等着瞧吧。
并且莫要小视了宋九,宋九对赵匡义也产生了一些影响,比如对官员优劣更重视,对百姓更关爱,至于开拓进取,史上赵匡义这一条始终没有做得差,就是方法不对。看上去的保守,那是困于西北,北伐打一次败一次,但始终没有懦弱过。
赵匡义道:“石普,此行辛苦了。”
“为了陛下,臣愿肝脑涂地。”
赵匡义这才看着宋九,也是他将宋九喊来的真相,道:“辽国虚弱了。”(未完待续。。)
宋九又说道:“不过我更反对那种为了权利,不择手段的攻击。两府这几年皆有些失控,固然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但与此两种不无关系。过去的事就过去了。”
三人听明白了,这是说给柴赵二人听的。
宋九来到西府,柴赵二人很老实。
可是宋九却不安心。
有一种笑叫笑里藏刀。
有一种蘑菇叫秋日小圆帽。
有一种蛇叫土地蛇。
西府有许多公务,大多数能公开,可有一些却不能公开。就象上次的计划,西府人选换来换去,特别是为了争权夺利产生的调动,一度让宋九十分担心,省怕有的人不知轻重泄露出去,大事休矣。
特别是这个赵镕。
他为了上位那才叫不择手段。
对自己越恭敬,自己越得小心。现在回来了,立功回来的,又是主动要求去西府。西府不象东府,兵权三分,西府与地方以及三衙,西府决策军务,但没掌兵权,三衙有掌兵权,但没决策权,地方有兵,可兵都是分散着的。权利最大的一次就是宋九下去的那一次,有权调动河东驻兵,同时还能权宜地下令河北与西北驻兵。可这个时间段很短,只有用兵时才行,若是平时就下令。恐怕赵匡义未必开心了。
但就是西府,难道不忌惮吗?
自己不是无为而治的王显。那怕呆十几年也没关系。
无为不好了,有为也不好。
特别威望越重越是坏事。如曹彬,他怎么下去的,似乎就是眼前这两人弄下去的。
戒告一下,国家还没有平安呢。辽国那边不知道什么情况,巴蜀又不知道乱到什么时候。熬过去了,即便退也可以退了。但就是退,也要学张齐贤。
人家是豪男,自觉,不对了。俺自己退。省得一头灰。
若是赵匡义知道宋九是这样的想法,能用玉玺往他头上砸。
都是聪明人,一听就懂了。
宋九这才徐徐下值。
回到家中,一家人开心地迎出来。
张齐贤是大宋豪爽男,宋九是大宋好男人。有许多人也因此讥讽宋九,不过大宋愤青男王禹偁对宋九很钦佩,特别是宋九的平易近人,不讲架子,可这个愤青命运很悲催……
不过今天潘怜儿的神情有些古怪。
宋九看着妻子。
潘怜儿低声说道:“官人。京城里传闻官人杀戳太多,以至家中多是女儿。”
玉苹年龄大了,大小苏却是风华正貌之时,在河东先后给宋九又生了两个女儿。宋大双,宋小双。用人丁单薄,不能攻击宋家的。并且宋家保持着“晚婚晚育”的好传统。几个孩子都平安地长大,在这时代几乎就是奇迹。而且宋宝在西北又给宋九带来一个孙子与一个孙女。
但还是让人找到了借口。就象韩愈所写的《幽兰操》:兰之猗猗,扬扬其香。众香拱之。幽幽其芳。不采而佩,于兰何伤?以日以年,我行四方。
文王梦熊,渭水泱泱。采而佩之,奕奕清芳。雪霜茂茂,蕾蕾于冬,君子之守,子孙之昌。
周文王是好人,所以子孙繁荣昌盛,据传有一百个儿子……
宋九家子女多,可多的是女儿,而且是超级“陪钱货”,于是给了一些人攻讦的理由。
“木秀于林,风必催之,除非我急流勇流,那么马上舆论就会交口称赞了,但可能吗?”
玉苹在边上笑。
就是宋九想退,皇帝会同意吗?况且宋九又不是六十七十高龄,凭什么退啊?
“我担心玉儿。”
让宋玉下南洋去磨砺,潘怜儿又赞成又害怕。看到宋宝成长起来,潘怜儿颇是心动,并且宋宝在下面做得很好,赵匡义下诏调到秦州时,百姓写万名书请转运使留请,又呆了一年多后,赵匡义又下诏调到邠州,但这一回是知州了。百姓再次留请,但这一回宋九没有同意了,写信给儿子,马上走!
父子二人威震西北,是美名,但弄不好也是祸事。
宋宝这才悄悄离开灵州,去了邠州。
可能宋宝永远达不到宋九的高度,但他某些作风颇有宋九风采,小心谨慎,勤奋努力,这一辈子在仕途上也不会太差了,最少比几个舅兄要强。
如果没有在海外磨砺呢?
然而海上风险太大,就是到了南方也未必适应那种天气,所以潘怜儿一直焦心挂肚。
特别是这个谣传出现后,若是宋玉在回来的路上出事,那更坐实了这种谣传。况且与高家也约定好了,等到宋玉回来,鱼娘出嫁。
“海上虽有风险,但这些年来出过多少事故?想一想替朝廷押运税粮的荆湖厢兵吧。若是你担心,莫要忘记,我家与你娘家在海外有二十多艘船,那些人也是人,那么会给坐实了别人的口证。”
潘怜儿不语。
丈夫意思她懂的,想要士兵不怕死,做为主帅第一个就不能怕死。因此每次作战时,丈夫那怕不指挥,也站在前线。
想要下属清廉,自己同样要带头清廉。
如果影响深远,象李广带的兵虽悍战可目无纪律,程不识的军队就军纪森严了。
不过……
“都回来了,再说这些何用,当初还不是你同意的。不做事便罢,一做事就会有好的一面,不好的一面。不要活在别人的世界里。”
比如宋家门丁单薄,于是潘怜儿当初很急。有了两个儿子,还要纳妾。相信纳妾纳得多。潘怜儿多少也不高兴。然而怕人说闲话儿。玉苹也是如此,所以当初南下时。才被几个太祖父欺负。明明不高兴了,几个异母兄弟掳到宋朝,依然央请自己花了一些钱,在开封郊外买了一些地,置办了一些房舍,用以安顿他们。
也不能不尊重别人的意见,可尊重不是完全听从,那是没长脑子的表现。
但宋九也在纳闷儿,这个谣传是谁发起的?
大苏端上菜。
宋家养了不少人。但关系有点复杂,很难说他们是家丁,还是侍卫,可能僮客奴仆,或者客气地说法,傔客。男子多是保护宋家,或者随宋九南下北上,女子宋九让她们出去做工,替儿女们攒一些钱。包括郭二他们死了。这些妇孺宋家继续收留着。
实际多半是以前雇佣的老人,然而衣不如新,人不如旧,宋九基本用的就是这些人。后来没有雇佣新人了。有时候他们也主动做一些家务,如打扫卫生的什么,或者做一些粗活。家中带孩子。做饭菜,洗衣服。就是李婆婆,以及后来雇佣的两个妇人。玉苹与大小苏回来了。李婆婆也老了。大小苏便主动顶替李婆婆做一些家务活。
饭菜很可口。
四月天气始热,晚风吹来习习的月季花香。
宋九呷着甜酒,边逗弄着几个小女儿,忽然一个黄门到了宋家,让宋九进宫议事。
石普等人风尘朴朴从辽东回来了。
……
“臣有付陛下重托。”石普道。
这次与前几次不同,虽然也败了,也必然败,就算石普有完颜阿骨打的能力,他不是女真人,没号召力。主要是乌玄明能力问题。没有一个好的领导人,又是最强契丹,女真必然会败。但以前无论怎么败,总保住了一些家底子,随后又东山再起。但这次不同,全部打残了。让辽国杀的杀,降的降,逃的逃,再也没有崛起的机会。
女真对辽国牵制作用有多重要,石普是知道的,况且为了这个女真,朝廷前后投入多少钱下去!
“石将军,你将详细情况说一说。”
“可恨乌玄明!”石普咬牙切齿地说。若非可能还会用到这个人,石普在船上就想将乌玄明推下大海去。
石普将真相徐徐说出。
究竟朝廷要做什么,石普原先还真不知道,但下令让他蛊惑乌玄明出重兵于辽南。
开始是好的,那怕就是耶律休哥来了,石普同样将他击败。
但后来情况就不同了,听到萧燕燕举全国大军来伐,石普知道女真人肯定不支,于是相劝乌玄明,勿要再攻打东京城,急速向北退,那么能战则战,不能战则能迅速撤回大本营,到了大本营后,非是远征,那么就可以调集更多的战士。可能若是听石普的,不仅能给辽军重创,逼迫辽军撤回,最少也让辽军吃大亏,不会灭掉所谓的渤海国。
然而乌玄明不听,认为以前能拿下东京城,现在连东京城都没有拿下,如何撤。况且此次南下,多次大捷,未必会败。实际他心中有一个梦想,那就是恢复渤海国的盛世。
某些时候他连宋朝都渐渐不放在眼中,况且是石普。
然后在东京城下惨遭失败,逼迫乌玄明只好撤军,但那时太迟了,让辽军堵在银州,前后夹击,虽然女真人的凶悍,杀伤了许多辽兵,可最后却失败了。乌玄明带着惨兵败将逃回黄龙府,再次遭到两军夹击。于是再败。可那时逃回兀惹城,非是原先撤回兀惹城。辽国十几万大军随后扑来。
乌玄明败得那么惨,又是一个部落联盟制度,一些部族纷纷倒戈,虽然有的部族英勇反抗,数役下来,一度杀伤辽军几乎能接近十万人。不过内忧外患之下,节节败退。并且辽国这次下了狠心,对一些反抗的部族进行了屠族制度。乌玄明只好仓皇地随石普逃到宋朝。
赵匡义大怒:“召乌玄明觐见!”
想责问乌玄明凭什么不听宋朝的话。
宋九拉住赵匡义的手说道:“陛下,石将军愧疚,非战之罪。即便是用了一些钱,然而值不值?”
不是值不值,太值了,就凭借这次风计划顺利完成,仅是辽东就杀伤了近十万辽军,就远远超过这个投入了。想一想宋朝那一次战役所花的钱帛,就是大捷的唐河之战与徐河之战,赏赐抚恤的钱帛也足以支付起这些年对辽东的支持。
宋九又说道:“他们终是野蛮女真人,哪里有这个远见呢。”
他本来想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但那置折家与王家于何地。还是要怎么看。
古今往来,中国一直在养白眼狼,多得数得不胜数。
甚至美帝也养了一些白眼狼。
因此又说道:“外族无论忠叛,没必要太介意,总之,朝廷以后一定要保持一颗冷静的头脑,一切为了壮内,若无壮内的需要,没必须为了所谓的万邦来仪,而耗内壮外,那么早晚会成国家的危害。”
**裸的务实思想,功利主义!
“再说,万一他还有用场呢。武力也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相信怨恨辽国的女真部族还有不少,乌玄明父子以后依然会有作用。”
赵匡义这才冷静下来。
其实说白了,就是相互利用关系,难道宋朝当真不顾自己的国家,硬扶持乌玄明成功建起新渤海国吗?
石普道:“宋九说得对,侯中勋他们做得很不错,虽然极个别人开始傲慢,但在这些学子与小吏带领下,辽东欣欣向荣,他们也深受各部族百姓的爱戴。可惜了,那么好的地区让辽国得到了。”
侯中勋他们做得不错,朝廷也没有亏待,国家缺的就是能与少数民族打交道的官员,这几个学子与小吏回来后,立即授予各个官职,有知县,也有各州的幕职官,虽多是边区州县,但陆续得到任命,成为国家的正式官员。而且只要不犯严重错误,这个履历很辉煌的,以后上位会更快。
不过宋九倒是不在意这个。
书院子弟出现不少优秀的官吏,不说他在,就挡住了这些学子的前程,若没他在前面做盾牌,几个官员渠道的群体中他们是最弱势的。这些年的沉淀会起来很好的积累作用。一旦宋九退下去,那时候这些学子官吏就会强势的崛起。除非后面那个皇帝象赵佶一样的昏庸。但相信这不大可能。
他又说道:“无妨,与你想法不同,我反而渴望辽国人这样做,也许粮食多了,以后能丰衣足食了,说不定会使百姓数量急剧增加。但是论富庶,他们如何能及我朝中原?论勤奋,能及汉人勤奋?相反的,从马背走下来,只能与我朝比拼经济人口与内治,那个辽国还让人害怕吗?”
赵匡义额首。
宋九担心不无道理。
但眼下国家还有许多问题,在这些问题面前,赵匡义想到是宋九的好处,而非宋九的“坏处”。不过宋九的易于满足也是一个因素。真要宋九做宋朝的诸葛亮,等着瞧吧。
并且莫要小视了宋九,宋九对赵匡义也产生了一些影响,比如对官员优劣更重视,对百姓更关爱,至于开拓进取,史上赵匡义这一条始终没有做得差,就是方法不对。看上去的保守,那是困于西北,北伐打一次败一次,但始终没有懦弱过。
赵匡义道:“石普,此行辛苦了。”
“为了陛下,臣愿肝脑涂地。”
赵匡义这才看着宋九,也是他将宋九喊来的真相,道:“辽国虚弱了。”(未完待续。。)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一品富贵》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一品富贵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