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士兵向前冲 三百四十一、说说越南那点事

三百四十一、说说越南那点事

目录:士兵向前冲| 作者:万里传书| 类别:历史军事

    唐朝初年将安南改为都尉府,因它隶属领南管辖,它的安南名字从此才被国人叫起来。

    唐朝灭亡后,安南被南汉刘隐所兼并。这个时期可是中国最乱的一段历史。国内的这些封建地主们都在忙着争权夺位,没人再多操一份心,管管手下的番属国。

    这个时候,安南国内也开始发生判乱,其形式,很与今天的国际形势接轨。一名叫丁部领的头目,因打仗不要命,又会拉拢人,带着一帮人成立了黑帮组织。其团伙组织渐渐强大后,便自立为王。

    宋朝建立后,宋太祖赵匡胤派兵平定了南汉,顺便也把丁部领的座椅给掀了,安南仍然属天大宋的隶属国。别看宋朝打辽国、金国打不过,灭你个番帮小国还是不在话下。

    从外面看,安南归附了大宋。但在他的国内却开始了权力相争。先是黎桓篡夺了丁氏的权,而后又是李氏篡了黎氏的权,直到李日燇说了算时,也就是到了南宋(1164年)才封其为安南国王。从此,安南又成为一个王国。不过,他仍然是大宋朝的一个隶属国。

    到了元朝时,元世祖忽必烈平定了云南,接着又派使者召安南王入京朝见。

    没成想安南王不理,这下可惹恼了元世祖。噢,整个大中国都是我忽必烈的,难到你不服不成。于是,忽必烈二话不说,一道圣纸下来,命令大将脱欢把安南王擒到北京城来见。

    那可是冷兵器时代,长途奔袭该有多么难。但对于蒙古大军来说,这点困难根本就不算什么,欧亚大陆都能拿的下,还怕这点险山障气。于是,脱欢带着大军开拔进安南。

    这时的安南王已是陈日烜了。

    安南王见大军压境,也是一点不敢怠慢,迅速排兵布阵,在各个山路口做好了埋伏。然而,蒙古骑兵一到,安南的所有军事重地就跟摧古拉朽般全都倒台。元军连续打了七仗是七战七胜。

    陈日炟一看不行,只好带人坐船逃到大海躲避。由于元军后勤供给不上,没办法长期占领安南,只好撤回。

    陈氏一看这样与元朝对峙下去,终没自己的好果子吃。不等元朝再次征讨,便主动纳上降书顺表,把自己的皇帝位撤掉,继续当元朝属下的藩臣。

    越南故事讲到这,本想收笔了。因为在《明朝那些事》里,清风明月对明朝的故事大都讲到了,所以再讲就是重复。可当我再次翻了一遍那本书时,楞是没找到明军征伐安南的故事。故此,我在这里就诠释一番吧!

    明朝与安南的故事,特别是在永乐年间,看上去非常的解气。大国的威风可算是玩尽,看着过瘾啊!要比我们在七九年的自卫反击战发挥的淋漓尽致。什么叫大国,什么叫说了算。老大发火了,就要让小弟看看什么才是真正的老大。与老大来横的,玩硬的,其结果,只能是把自己摆平。

    故事是如此的精彩。因此,我真的不想把这段丢了。

    这样写下去似乎与我们的主题太远了。其实不远。我们就把他当做远古的一场“七九”吧!与我们近代的“七九”做个比较也成。

    好了,旁白就说到这,还是继续说说越南那点事!

    到了明太祖朱元章这一朝。朱元章的威风绝对达到了不战而决人之兵的地步。

    得到元朝天下之后,明太祖朱元章在皇宫内写了一道圣纸,命人向安南颁发。

    安南王陈日煃见了后,一点不敢耽搁,立即派大使上京朝贡,并向大明皇帝表明自己身份,我永远是大明的番臣。

    朱元章一看,不用自己动兵,陈氏安南王就归顺了,心里别提多高兴。

    在安南归顺这个问题上,何以大明与元朝如此不同?

    其实并不是朱元章比忽必烈还有本事。如果细究起来,恐怕大明的这点威风还是人家脱欢给建立的呢!因此说,元朝不是一点功劳没有。

    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到后来,安南人一提起脱欢的名字,连不懂事的小孩都怕。而刚刚建起来的大明,没有向安南派过一兵,人家怕你何来。因为你是中央大国,管你换不换朝代,是什么人在执政。有地位在哪,有名声放那,所以他们很怕。

    就这样,陈氏王朝一听说中土换了江山的主人,便显的很老实,忙不跌的表忠心,以免再次出现脱欢这样的猛将来攻打安南。

    大明的中央地位在安南再次确立,以致于在后来,安南国内发生骚乱,家族纷争,都要由明朝派使臣去调解。

    后来,安南国内一个叫黎季的国相,杀了现任国王,另立一个不懂事的孩子为王,开始独揽王权。

    朱元章知道后,非常震怒,便派人送去一旨诏书加以遣责。

    黎季感到害怕,便把新立的这个王给杀了,又立了被害国王的儿子继位。没多久,他见朝庭没啥反应,便又把新立的还在吃奶的小王给杀了,所幸让自己的儿子为王,这样来的更彻底,免得藏着压着,麻烦。

    想当王也总得给自己找点理由吧!找什么呢!找什么都不可靠,最好还是与大明拉拉近乎,弄个近亲什么的!

    于是,这个黎季从堆成山的资料中找出几条理由,引经据曲,说自己是舜的后裔胡公满的后代。

    胡公满,没几人知道,可舜在中国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那可是远古的一位好当家人。舜的老家在哪?在黄河一带,那可是中国人的发源地。

    他觉的,这样一来,我是舜的后裔,那我也就是中原人。我一个中原人当了安南王,你们还会有什么想法吗?肥水不流外人田,自己人当王,总比外性人好吧!

    黎季想的挺美,还真就立国号为大虞,并上书朝庭诈称他的姓名叫胡一元,儿子叫胡大,胡大是皇帝,自称为太上皇。

    他在上书中说陈氏没了继承人,自己又是陈氏的外甥,请求总管国事。

    太祖朱元章也挺实在,还真认亲。说,既然他们家没人了,那你就担起这份重任吧!

    朱元章真就听他的了,承认胡大为安南王。

    奸人们做事都很聪明,都会绕弯子。直的不行,咱就换个说法。这不,黎季过关了。

    如果这样顺下来,安南也就没什么事了。可黎季偏偏遇到了朱棣这位不省事的皇帝。

    朱棣当皇帝的第二年,可能胡大看出点什么,觉得这位皇帝与朱元章不同,还是先拉拢拉拢吧!于是,把原先占领的思明的一块地盘让了出来。让就让出来吧!不,他得做做宣传,表示我服从你大明,我很仁义,是个好国王。

    从这件事上,朱棣也认为这个胡大不错,很懂事理,因此,也就承认了胡大在安南的地位。

    有一天,突然老挝派遣使臣送一个人给朱棣。

    送来的是谁啊!没承想,送来的竟然是原安南王的孙子。

    胡大不是说陈氏没人了吗,怎么又冒出个孙子来,这下可引起了朱棣的怀疑。

    先听听来人怎么说。于是朱棣让来人上了份奏折。

    来人说,自己是已故安南王陈日炟的孙子叫陈天平。这个陈氏安南王也怪,凡是他的子孙,名字上都加个火字。好像是在额头上打的标签一样,决不会有假。只要见了这样的字,非他陈家子孙不可。陈天平却没有。

    这个陈天平还真能说,列举了一大堆陈氏继承人之后,这才说到自己。说他们陈家向来对天朝恭顺朝服,大明建立后,他们是率先归顺朝庭,所以太祖朱元章皇帝才加封为安南王,有赐印为证。

    陈天平说的一点不差,他真是老安南王的后代。

    在陈日焜当王时,黎季篡党夺权,大肆捕杀陈氏一族,又将名字改叫胡一元。这点我们前边说过。

    陈日焜当王时,陈天平因在国内受到排斥,所以就跑到外面玩,反正有国家给报销,不玩白不玩。

    就像我们今天退居二线的有些老干部一样。退休不到年龄,留你在单位吧!你又是老领导。没人敢支派你干活。整天呆着,不给领导找麻烦,出难题才怪。所以,不知哪位领导想了个高招。凡是二线的老领导,一律自由活动。在家也成,出去玩也可以。反正你别在单位呆着。

    就这样,公务岗上已经形成了不成文规定。凡是年龄到站的老领导一律自由活动。于是乎,若大的一个国家内便出现了一帮退休年龄不到,且又不干工作的领导帮。

    千万别小看这帮人群,如果从正科级算起,一般都在五十二周岁开始玩。在全国有多少这样的领导干部啊!五十二岁,那也是中青年的岁数,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于是,有些人表面是呆着,其实在暗地里,又干起了私活。一方面拿着工资,另一方面还可以在私企上找点事干。凭着过去的老关系,监些职什么的。

    总的看来,这又是我们国家的一种不正常的人流走向。

    虽然国家白白丢了大量税收,便新领导们却免了不少麻烦。这样一来,对新领导也好,对老干部也不错。免得他们这些人,在单位没事干,给新领导挑眼剥刺。因此,单位也愿意掏腰包,让他们出去一玩,干什么都行。只要你离开原工作单位就成,爱干啥,就干啥。真是两权其美。可就苦了国家。退休年龄的政策也是白纸一张。

    另外还有一种怪现象。每年旅游旺季,曾经的下属单位接待他们这部份人的消费,也是非常沉重的。

    说到陈一平,也想到了我们今天的老干部。可能这就是个习惯,哪朝哪代也如此。

    这个陈天平在外面这么一玩,还真检了条命,黎季把他给忘了。等黎季发现陈天平组织人准备讨伐他时,便先下手为强,带兵把他们这个还没组织起来的反黎救**驱散。

    陈天平只好仓皇逃跑。跑哪去啊!整个国家都姓胡了,没人敢留他。现在出来投降也不行,出来,胡一元就会杀了他,而且是杀人灭口。因为黎季说过陈家绝了后,现在有你陈天平在,那还成。所以,他肯定要杀陈天平。

    因此,陈天平只好在荒野中猫着,采拾野物充讥。

    长时间抓不到陈天平,这个叫做胡一元的黎季也就放松了戒备。陈天平这才逃到了老挝。

    到了老挝后,陈天平想跟老挝借兵,回国讨伐黎季。可此时的老挝国内也动乱不已。维持自己的日子还弄不过来呢!哪有兵给你。不管吧!又有老辈人的面子。最后,老挝想了个主意。你家不是还有大人吗!这个时候不找大人找谁!

    于是,老挝派人把这个陈天平送到大明南京。

    这个陈天平还真会说话,连哭带磕头,请朝庭发兵征讨黎季。在请求中,还把申包胥抬出来,愿意以死报国。

    朱棣听了陈天平诉苦后,觉得这个故事讲的不错,确实值得同情。可是,老爷子那辈已经承认胡大这个安南王好几年。现在只听陈天平这么一说,就就把老爷子给否了,这样有点太不像话。再者说,凡事不能只听一面之词,还得听听胡一元怎么说。

    开庭,也要当堂指正。

    “行了,我听明白了,你下堂歇着吧!”毕竟是军国大事,来不得半点马虎,朱棣把陈天平打发走,决定等等再说。

    陈天平请兵不成,国又回不去。没办法,继续在南京城玩吧。

    到了十二月,安南派使臣到南京城向朱棣贺元旦之喜。朱棣一看机会来了。

    “来人,把陈天平带给安南的使者看看。”

    朱棣叫人把陈天平带去见安南使者,想让他们认认,这个人是不是原安南王之后。

    等到陈天平见到安南使者之后,出现的景况连朱棣都没想到。

    使者们认出了陈天平,有人惊呼,“这不是老王的孙子吗!”

    于是乎,前来的安南使者立却跪倒。甚至还有人泪流满面,痛哭不已。在场的人没人不感动。,

    再加上明朝的大臣们一番痛责,这些安南使者没人敢不说真话,便一五一十地把黎季篡权过程讲了个底透。

    朱棣听了后,也是感叹不已,“我在早先就怀疑这个胡大的来历,可是问了他的人民后,都跟他说的一样。这才封了他安南王。现在问题来了。如果查证属实,一定要把这胡大抓到大明查办。”

    有了这个场景,朱棣还是没有随便下结论,决定先查清了再说。于是,大明派遣御使李琦、行人王枢一起去安南调查此事。

    这个黎季真是够狡滑,不等查案的人出发,一听消息,又派人过来,对朱棣说,“原先都是我的错,我愿改正,听凭大明处置。”同时又提出一个要求,“为了国家安定,愿意让陈天平早日回国主持国事。”

    朱棣一听也很高兴。胡大主动承认错误,也给大明省了好多事。万一他顶着不退位,大明还得派兵。

    但朱棣还是不放心,于是又加派了五千兵马,准备跟随陈天平回国。

    日子是定下来了,可人却迟迟没动。

    别人不急,可胡大却急了。连番三四次派人过来,要求陈天平尽快回国。

    这时候,朱棣就应该想想了。胡大当安南王好几年,不会这么着急把王位让出来吧!急着催促陈天平回去,是不是有别的阴谋。

    可是,当时没人往这方面想,都认为是天国的神威把这个假安南王给镇住了。他不想让也不行,早让出来,还会减轻罪过。

    这么一轻信,便将大明的五千兵马,连带着跟去的几位大臣一起送命在蛮荒之地,永远都回不了中土。

    大明的面子,假安南王胡大是一点没给。、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士兵向前冲》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士兵向前冲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