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开花弹
目录:乱清| 作者:青玉狮子| 类别:恐怖小说
南军已经砍掉了山坡上所有高大的树木,但较小的树木顾不过来,大石头什么的更加搬不走,因此北军特别是轩军,往上进攻的时候还是能够找到一定的防护。
轩军战前针对这个问题专门进行的训练明显发挥了作用。不少士兵甚至在凸起的石头后面使用跪姿向上射击。姿势当然不尽“标准”,有的士兵开枪的时候忘记了枪托抵肩,被后坐力撞得差点翻了一个跟斗。
山上弹如雨下。
姜德很快就觉得不对头。
南军的火力密度太大了。这种密度并不仅仅来源于一定宽面上增加了更多的火力点,而是,射速还显著加快,姜德感觉至少是普通前膛枪射速的两三倍。
姜德惊疑不定,难道这支南军也全部装备了后膛枪?
事实上南军装备的大多还是前膛枪,但战法却有变化。
正像关卓凡观察到的,防线后南军的人数过多,密度过大,散兵坑里的士兵撤回之后,就更挤了。但这支南军的指挥官并没有机械地把兵力硬塞进一条线内,而是排成前后三列,第一列的士兵只负责射击,后面两列士兵只负责装弹。第一个士兵射击完毕,第二个士兵马上把已经装填好弹药的第二支枪递上,而第三个士兵将已经上弹的第三支步枪交给第二个士兵,自己赶快装填第一支打空了的步枪。
如此反复循环。第一个士兵如果战死,第二个士兵便顶上,第三个士兵进入第二列,第三列的空缺由新的士兵补上。
这样一来,南军的射速大大提高,较后膛枪已不遑多让,而且从始至终,防线不出现明显的缺口。南军的人数问题不但没有造成关卓凡判断的那些弊端,反而从另外一个方面充分发挥了优势。
在这种火力阻击下。北军伤亡惨重,勉强攻到半途,实在顶不住,只好撤了下来。
几个前敌主官检讨得失,第二次进攻,轩军这边打算用洋一团换下德字团,但姜德红了眼睛。坚决不干,折中结果是将洋一团的两个斯潘塞营暂时混编进德字团。还是由姜德指挥,再次发起攻击。
斯潘塞营加入战斗,北军的火力大大增强,南军的伤亡激增,北军一点点上挪,终于超过了第一次败退下来的那条线,并继续向上。
南军的战线开始骚动,已无法完全保持三列射击秩序,眼看着一个个蓝色的人影漫山遍野地逼了上来,有的士兵急了。来不及开枪,就手捧起一块石头砸了下去。
到了后来,北军更近,形势更紧,有人甚至抱起炮弹往下扔。反正山坡上正在进攻的北军完全在大炮的射击死角中。炮弹也没啥大用了。
炮弹?等等!一个南军炮手脑袋中灵光闪现,妈的,让北佬尝尝这个!
他搬来一颗开花弹,点燃延迟引信,瞅准了方向,把炮弹扔了下去。
这颗冒着烟的开花弹一路翻滚而下,南军炮手紧张地盯着,一秒,两秒……终于,轰隆一声巨响,尘土四扬,乱石飞迸,几个北军被掀翻在地。
真的好用!
南军立刻把大量开花弹搬进战壕,点燃延迟引信,一颗颗地扔了出去。
南军的大炮无法都搬上传教士高地的主岭,但搬炮弹是没问题的。而当时的开花弹威力还不是很大,主要用于一些特定目标,如建筑物和船舶,之前对北军阵地的攻击基本没有使用,存量充足。
拿破仑炮使用的开花弹能产生二十块左右的破片,使用延时引信引爆。并不是所有扔下去的炮弹都能爆炸,开花弹的引信凸出弹体,不少滚着滚着就在石头上磕坏了,变成一颗哑弹。但总有相当一部分成功引爆,山坡上此起彼伏,爆炸不绝。
北军的前线和指挥所都懵了:这炮击从哪来的?
其实从炮膛中飞出去的开花弹和“手动”点燃的开花弹,爆炸效果不尽相同,因为后者没有前者的速度,威力是比不上前者的,但急变突起,一时间哪里分得清楚?
北军进攻部队终于抵挡不住——斯潘塞连珠枪也扛不住“炮火”,又一次败退下来。
南军的阵地上,欢呼声响成一片。
就在这时,右翼的战报送到了指挥所,伊克桑领衔,打开一看,算是“一条好消息,一条坏消息”。
“好消息”是:我军已经攻上了瞭望峰;“坏消息”是:只怕守不住。
守不住?!
其实右翼的战斗过程和关卓凡事先的预计是最吻合的。
瞭望峰地势陡峭,砍伐树木的工作量大,南军仓促之间就没砍掉多少树,自下而上攻击,关卓凡关于使用后膛枪对士兵带来的防护被证明是完全正确的。进度不快,主要是因为要一个一个清理山坡上的散兵坑。
但这也没有给轩军带来太大的麻烦。南军的散兵坑挖得很浅,士兵给枪支装弹的时候必须站立,半个身子露在坑外,基本就是靶子。其实如果南军利用树木岩石作防护,敌我共险,防护效果会更好。另外,散兵坑自然而然固定了士兵们的位置,没有一点灵活性,不但是靶子,还是固定的靶子。
所以,轩军一直保持了一个比较均匀的上升速度,不太快,可从未真正停下来过,自身的伤亡也不算大。
就这样,轩军终于攻上了瞭望峰顶,经过短促的肉搏战,南军向瞭望峰东坡溃退下去。
主岭的南军发现瞭望峰失守,将一部分大炮调转炮口,向峰顶的轩军开炮轰击。
轩军的噩梦开始了。
瞭望峰海拔较传教士高地主岭略高,中间是一条山谷,拿破仑炮稍稍抬高射角,射程射角便非常舒服,简直就是天然的靶场。几乎放了大半天空炮的南军炮兵总算找到发泄口了,一枚一枚实心弹打过去, 瞭望峰顶树断石飞,烟尘弥漫。
因为移动困难,南军能够参与对瞭望峰炮击的大炮并不多,也就是主岭南端那十来门,但瞭望峰空间狭窄,弹落密度就变得很大,而且南军的工事都是朝向西方,对北方毫无防护,没过多久,轩军的伤亡就超过了之前进攻瞭望峰的整个过程的伤亡。
所以别说从南面夹击传教士主岭的战略意图无法实现,连自保都成问题。
这都是事先没有预计到的情况。
伊克桑等请示:撤不撤?
关卓凡的冷汗从背上冒了出来,格总司令也没法淡定了。
经过短暂商量,结论是:不撤。
说一千道一万,要尽快攻下传教士高地主岭南军最后一道防线,不然,拖得再久一点,必然全局生变,甚至功败垂成。
关卓凡命托马斯即赴前线战场坐镇指挥,命令全军压上,轮番攻击,不许中止,不计伤亡。
关卓凡狞笑着对托马斯说:“你告诉前面那几个头,他们啃不下来最后这块骨头,我就亲自上!”
托马斯军团长听得懂关战区司令的潜台词:拿不下南军阵地,你托马斯将军就自个端着步枪冲锋吧。
托马斯大声应道:“是!”转身而去。
其实没等托马斯赶到,北军就发动了第三次冲锋,但还是被打退了。
而且,虽然已经发现所谓的“炮弹”是从山上滚下来的,但还是没人想到这是开花弹的“改装”,以为南军发明了什么新式武器。士兵们对这种翻滚而下的不知什么时候就猛烈爆炸的“新式武器”,已经产生了相当的畏惧心理。
北军士兵特别是轩军士兵,在武器装备上对南军保持的心理优势开始动摇。
*
更新快无弹窗纯文字
轩军战前针对这个问题专门进行的训练明显发挥了作用。不少士兵甚至在凸起的石头后面使用跪姿向上射击。姿势当然不尽“标准”,有的士兵开枪的时候忘记了枪托抵肩,被后坐力撞得差点翻了一个跟斗。
山上弹如雨下。
姜德很快就觉得不对头。
南军的火力密度太大了。这种密度并不仅仅来源于一定宽面上增加了更多的火力点,而是,射速还显著加快,姜德感觉至少是普通前膛枪射速的两三倍。
姜德惊疑不定,难道这支南军也全部装备了后膛枪?
事实上南军装备的大多还是前膛枪,但战法却有变化。
正像关卓凡观察到的,防线后南军的人数过多,密度过大,散兵坑里的士兵撤回之后,就更挤了。但这支南军的指挥官并没有机械地把兵力硬塞进一条线内,而是排成前后三列,第一列的士兵只负责射击,后面两列士兵只负责装弹。第一个士兵射击完毕,第二个士兵马上把已经装填好弹药的第二支枪递上,而第三个士兵将已经上弹的第三支步枪交给第二个士兵,自己赶快装填第一支打空了的步枪。
如此反复循环。第一个士兵如果战死,第二个士兵便顶上,第三个士兵进入第二列,第三列的空缺由新的士兵补上。
这样一来,南军的射速大大提高,较后膛枪已不遑多让,而且从始至终,防线不出现明显的缺口。南军的人数问题不但没有造成关卓凡判断的那些弊端,反而从另外一个方面充分发挥了优势。
在这种火力阻击下。北军伤亡惨重,勉强攻到半途,实在顶不住,只好撤了下来。
几个前敌主官检讨得失,第二次进攻,轩军这边打算用洋一团换下德字团,但姜德红了眼睛。坚决不干,折中结果是将洋一团的两个斯潘塞营暂时混编进德字团。还是由姜德指挥,再次发起攻击。
斯潘塞营加入战斗,北军的火力大大增强,南军的伤亡激增,北军一点点上挪,终于超过了第一次败退下来的那条线,并继续向上。
南军的战线开始骚动,已无法完全保持三列射击秩序,眼看着一个个蓝色的人影漫山遍野地逼了上来,有的士兵急了。来不及开枪,就手捧起一块石头砸了下去。
到了后来,北军更近,形势更紧,有人甚至抱起炮弹往下扔。反正山坡上正在进攻的北军完全在大炮的射击死角中。炮弹也没啥大用了。
炮弹?等等!一个南军炮手脑袋中灵光闪现,妈的,让北佬尝尝这个!
他搬来一颗开花弹,点燃延迟引信,瞅准了方向,把炮弹扔了下去。
这颗冒着烟的开花弹一路翻滚而下,南军炮手紧张地盯着,一秒,两秒……终于,轰隆一声巨响,尘土四扬,乱石飞迸,几个北军被掀翻在地。
真的好用!
南军立刻把大量开花弹搬进战壕,点燃延迟引信,一颗颗地扔了出去。
南军的大炮无法都搬上传教士高地的主岭,但搬炮弹是没问题的。而当时的开花弹威力还不是很大,主要用于一些特定目标,如建筑物和船舶,之前对北军阵地的攻击基本没有使用,存量充足。
拿破仑炮使用的开花弹能产生二十块左右的破片,使用延时引信引爆。并不是所有扔下去的炮弹都能爆炸,开花弹的引信凸出弹体,不少滚着滚着就在石头上磕坏了,变成一颗哑弹。但总有相当一部分成功引爆,山坡上此起彼伏,爆炸不绝。
北军的前线和指挥所都懵了:这炮击从哪来的?
其实从炮膛中飞出去的开花弹和“手动”点燃的开花弹,爆炸效果不尽相同,因为后者没有前者的速度,威力是比不上前者的,但急变突起,一时间哪里分得清楚?
北军进攻部队终于抵挡不住——斯潘塞连珠枪也扛不住“炮火”,又一次败退下来。
南军的阵地上,欢呼声响成一片。
就在这时,右翼的战报送到了指挥所,伊克桑领衔,打开一看,算是“一条好消息,一条坏消息”。
“好消息”是:我军已经攻上了瞭望峰;“坏消息”是:只怕守不住。
守不住?!
其实右翼的战斗过程和关卓凡事先的预计是最吻合的。
瞭望峰地势陡峭,砍伐树木的工作量大,南军仓促之间就没砍掉多少树,自下而上攻击,关卓凡关于使用后膛枪对士兵带来的防护被证明是完全正确的。进度不快,主要是因为要一个一个清理山坡上的散兵坑。
但这也没有给轩军带来太大的麻烦。南军的散兵坑挖得很浅,士兵给枪支装弹的时候必须站立,半个身子露在坑外,基本就是靶子。其实如果南军利用树木岩石作防护,敌我共险,防护效果会更好。另外,散兵坑自然而然固定了士兵们的位置,没有一点灵活性,不但是靶子,还是固定的靶子。
所以,轩军一直保持了一个比较均匀的上升速度,不太快,可从未真正停下来过,自身的伤亡也不算大。
就这样,轩军终于攻上了瞭望峰顶,经过短促的肉搏战,南军向瞭望峰东坡溃退下去。
主岭的南军发现瞭望峰失守,将一部分大炮调转炮口,向峰顶的轩军开炮轰击。
轩军的噩梦开始了。
瞭望峰海拔较传教士高地主岭略高,中间是一条山谷,拿破仑炮稍稍抬高射角,射程射角便非常舒服,简直就是天然的靶场。几乎放了大半天空炮的南军炮兵总算找到发泄口了,一枚一枚实心弹打过去, 瞭望峰顶树断石飞,烟尘弥漫。
因为移动困难,南军能够参与对瞭望峰炮击的大炮并不多,也就是主岭南端那十来门,但瞭望峰空间狭窄,弹落密度就变得很大,而且南军的工事都是朝向西方,对北方毫无防护,没过多久,轩军的伤亡就超过了之前进攻瞭望峰的整个过程的伤亡。
所以别说从南面夹击传教士主岭的战略意图无法实现,连自保都成问题。
这都是事先没有预计到的情况。
伊克桑等请示:撤不撤?
关卓凡的冷汗从背上冒了出来,格总司令也没法淡定了。
经过短暂商量,结论是:不撤。
说一千道一万,要尽快攻下传教士高地主岭南军最后一道防线,不然,拖得再久一点,必然全局生变,甚至功败垂成。
关卓凡命托马斯即赴前线战场坐镇指挥,命令全军压上,轮番攻击,不许中止,不计伤亡。
关卓凡狞笑着对托马斯说:“你告诉前面那几个头,他们啃不下来最后这块骨头,我就亲自上!”
托马斯军团长听得懂关战区司令的潜台词:拿不下南军阵地,你托马斯将军就自个端着步枪冲锋吧。
托马斯大声应道:“是!”转身而去。
其实没等托马斯赶到,北军就发动了第三次冲锋,但还是被打退了。
而且,虽然已经发现所谓的“炮弹”是从山上滚下来的,但还是没人想到这是开花弹的“改装”,以为南军发明了什么新式武器。士兵们对这种翻滚而下的不知什么时候就猛烈爆炸的“新式武器”,已经产生了相当的畏惧心理。
北军士兵特别是轩军士兵,在武器装备上对南军保持的心理优势开始动摇。
*
更新快无弹窗纯文字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乱清》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乱清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