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三章 游行
目录:乱清| 作者:青玉狮子| 类别:恐怖小说
发送公主妆奁的队伍,由东华门出紫禁城,再由东安门出皇城,一路前行至丁字街——至此,公主妆奁的行进路线,和轩亲王下值出宫回轩王府的路线,是重叠的,但接下来,两条路线就要分道扬镳了。
轩亲王回朝内北小街,在丁字桥左转,折而北上;公主妆奁却在此右转,沿王府井大街南下,出东长安街,东行至东单牌楼,左折而北,至东四牌楼,再右转东向,至朝阳门内大街西口,然后再次左折而北,入朝内北小街。
之所以兜这么大的一个圈儿,自然是为了让北京城的老百姓,好好儿观瞻一番公主的嫁妆。寻常人家,嫁娶迎送,都要大操大办,吹打鼓舞,招摇过市,能怎么热闹就怎么热闹,何况皇家的婚事,还有粉饰太平、与民同乐的功用和责任?
这是多少年不遇的盛事,哪个不要瞧热闹?且这份热闹,不同大军凯旋、天子出巡,路旁“观瞻”的老百姓,要尽鲜花醴酒、顶礼膜拜的义务,诚惶诚恐,不能“逾礼”;看发送公主嫁妆,尽可踮起了脚尖,伸长了脖子,嬉笑品论,高声喧哗。
因此,公主“釐降”的前一天,北京城的老百姓,不知道有多少人都特意起了个大早,皇城东安门外,丁字桥,王府井大街,东长安街,东单牌楼,东四牌楼,一直到朝阳门内大街和朝内北小街的交叉路口,道路的两旁,人头攒动,密密麻麻,欢声鼎沸。
有人说,上两回北京城出现类似热闹景象的。都同轩王爷有关:一回是,轩王爷平定了陕西的回乱,剿平了为祸十数年的捻匪,凯旋回京,许多老百姓自发出城迎接。嗯,那个时候。轩王爷还是“关公爷”;还有一回,是轩王爷奉圣母皇太后出巡天津,轩军近卫团扈从,那是轩军第一次全副西洋戎装、成建制地在北京城“露脸”,满四九城都疯魔了。嗯,那个时候,轩王爷还是“关贝勒”。
旁人连连点头,都说:“轩王爷是不世出的大英雄!这个,嗯。金鞍配宝马,美人嫁英雄,真正是天作之合!”
观者个个兴高采烈,却苦了维持秩序的人。
步军统领衙门,顺天府,顺天府的“首县”大兴县,兵丁、差役,几乎倾巢出动。护军营、骁骑营、前锋营等“御林军”。也派出了大队人马。除此之外,九门之中。最近公主妆奁巡行路线的,是朝阳门和崇文门,朝阳门内的地界,归镶白旗该管;崇文门内的地界,归正蓝旗该管,这两旗。也派了许多人手,协助维持秩序。
如果是大军凯旋、天子出巡,围观的老百姓有“逾线”的,尽可大声喝骂,再不听话。一鞭子抽过去就是了。可是,今儿是大喜的日子,不能煞风景,负责维持秩序的衙门的主官,秉承两宫皇太后的慈意,反复告诫下属:不可对百姓恶言相向,更不许动粗!
这真是难为人!
这班平日里对老百姓颐指气使的官差,一边儿使尽气力,把汹涌的人潮,拼命向后压去,一边儿扯起嗓子大吼:“劳驾!劳驾!借光!借光!”急起来,“大爷、小爷、姑奶奶”也叫了出来。天气虽然清凉,维持秩序的人,却是个个满头满脸的油汗,有的人的嗓子都喊劈了。
巳正时分,皇城之内,传来了鼓乐的声音,人群骚动起来:“来了,来了!”
二人抬的黄缎包裹的彩亭,一台又一台,自东安门中迤逦而出,源源不绝。不多时,便前不见首,后不见尾,绵延不尽。
彩亭里,摆放着各色各样的绸缎、衣物、首饰、文玩、器皿、镜奁、笔砚……码得齐齐整整,在阳光下闪烁着五彩的光泽,令人眼花缭乱。
抬彩亭的銮仪校也神气!一水儿的红缎袍褂,上边儿绣着大朵大朵的黄色的牡丹花,既艳丽,又庄重,极其醒目。
喝彩声此起彼伏。
有那“懂行”的,便大声赞叹:“要说上得了大台面,还得数人家苏州织造衙门的活计!瞧瞧,鲜亮——!”
旁边的人附和:“是!一个銮仪校,一身簇新的湖绸褂子,你说,这得花多少钱啊?”
一边说,一边“啧啧”摇头:“海了去了!”
“老兄好眼力,‘湖丝衣天下’!嘿嘿,你想啊,一整个天下,都是皇上家的,做几件褂子,又算得了什么?”
“哈哈哈!”
二人抬的彩亭不晓得过去了多少台,出现了四人抬的彩亭。
彩亭里边儿,是各色木器,桌椅几案,或用紫檀,或用酸枝,件件精致华美。
“嘿,这都是两广总督办的差!”
“你怎么晓得?”
“听人说的——哎,你没瞧见,那都是紫檀、酸枝?你想啊,紫檀、酸枝,都是南边儿才有的东西,不叫两广总督办这个差,叫谁办这个差?”
“那可不一定,广东的丁抚台,可是轩王爷的爱将,王爷大婚,他不得出力气?”
“咳,两广总督、广东巡抚,那还不是一码事儿?”
“什么一码事儿?你们两个,什么也不懂!轩王爷才不肯叫丁抚台沾碰这一类的差使呢!”
“哟,说的你好像是轩王爷肚子里的蛔虫似的……“
“几位别争了。我有一个姑表兄弟,在粤海关当差,晓得内情。这批木器,还真是瑞制军的首尾,并不关丁抚台什么事儿。丁抚台只管政务,从不兜搭这些事儿的——这位老兄说得对,轩王爷也不给丁抚台沾手这些事儿。瑞制军呢,刚好调转了过来,政务是不管的——也管不来,只管拿粤海关的银子,给内务府办差。各位想,瑞制军草包一个,怎么能够在两广总督的位子上,一直呆得安安稳稳的?除了帘眷深厚外,内务府那边儿,实在是少不了他呀!”
这庶几算是“权威发布”了,几个人不再争了,纷纷点头服善。
摆木器的四人抬彩亭过去了好几十台,最后,出现了一座十六人抬的大彩亭,上面摆的,居然是一张雕花紫檀大床!
围观人众大感兴味:这,就是传说中的“合卺床”吗?
*(未完待续。。)
轩亲王回朝内北小街,在丁字桥左转,折而北上;公主妆奁却在此右转,沿王府井大街南下,出东长安街,东行至东单牌楼,左折而北,至东四牌楼,再右转东向,至朝阳门内大街西口,然后再次左折而北,入朝内北小街。
之所以兜这么大的一个圈儿,自然是为了让北京城的老百姓,好好儿观瞻一番公主的嫁妆。寻常人家,嫁娶迎送,都要大操大办,吹打鼓舞,招摇过市,能怎么热闹就怎么热闹,何况皇家的婚事,还有粉饰太平、与民同乐的功用和责任?
这是多少年不遇的盛事,哪个不要瞧热闹?且这份热闹,不同大军凯旋、天子出巡,路旁“观瞻”的老百姓,要尽鲜花醴酒、顶礼膜拜的义务,诚惶诚恐,不能“逾礼”;看发送公主嫁妆,尽可踮起了脚尖,伸长了脖子,嬉笑品论,高声喧哗。
因此,公主“釐降”的前一天,北京城的老百姓,不知道有多少人都特意起了个大早,皇城东安门外,丁字桥,王府井大街,东长安街,东单牌楼,东四牌楼,一直到朝阳门内大街和朝内北小街的交叉路口,道路的两旁,人头攒动,密密麻麻,欢声鼎沸。
有人说,上两回北京城出现类似热闹景象的。都同轩王爷有关:一回是,轩王爷平定了陕西的回乱,剿平了为祸十数年的捻匪,凯旋回京,许多老百姓自发出城迎接。嗯,那个时候。轩王爷还是“关公爷”;还有一回,是轩王爷奉圣母皇太后出巡天津,轩军近卫团扈从,那是轩军第一次全副西洋戎装、成建制地在北京城“露脸”,满四九城都疯魔了。嗯,那个时候,轩王爷还是“关贝勒”。
旁人连连点头,都说:“轩王爷是不世出的大英雄!这个,嗯。金鞍配宝马,美人嫁英雄,真正是天作之合!”
观者个个兴高采烈,却苦了维持秩序的人。
步军统领衙门,顺天府,顺天府的“首县”大兴县,兵丁、差役,几乎倾巢出动。护军营、骁骑营、前锋营等“御林军”。也派出了大队人马。除此之外,九门之中。最近公主妆奁巡行路线的,是朝阳门和崇文门,朝阳门内的地界,归镶白旗该管;崇文门内的地界,归正蓝旗该管,这两旗。也派了许多人手,协助维持秩序。
如果是大军凯旋、天子出巡,围观的老百姓有“逾线”的,尽可大声喝骂,再不听话。一鞭子抽过去就是了。可是,今儿是大喜的日子,不能煞风景,负责维持秩序的衙门的主官,秉承两宫皇太后的慈意,反复告诫下属:不可对百姓恶言相向,更不许动粗!
这真是难为人!
这班平日里对老百姓颐指气使的官差,一边儿使尽气力,把汹涌的人潮,拼命向后压去,一边儿扯起嗓子大吼:“劳驾!劳驾!借光!借光!”急起来,“大爷、小爷、姑奶奶”也叫了出来。天气虽然清凉,维持秩序的人,却是个个满头满脸的油汗,有的人的嗓子都喊劈了。
巳正时分,皇城之内,传来了鼓乐的声音,人群骚动起来:“来了,来了!”
二人抬的黄缎包裹的彩亭,一台又一台,自东安门中迤逦而出,源源不绝。不多时,便前不见首,后不见尾,绵延不尽。
彩亭里,摆放着各色各样的绸缎、衣物、首饰、文玩、器皿、镜奁、笔砚……码得齐齐整整,在阳光下闪烁着五彩的光泽,令人眼花缭乱。
抬彩亭的銮仪校也神气!一水儿的红缎袍褂,上边儿绣着大朵大朵的黄色的牡丹花,既艳丽,又庄重,极其醒目。
喝彩声此起彼伏。
有那“懂行”的,便大声赞叹:“要说上得了大台面,还得数人家苏州织造衙门的活计!瞧瞧,鲜亮——!”
旁边的人附和:“是!一个銮仪校,一身簇新的湖绸褂子,你说,这得花多少钱啊?”
一边说,一边“啧啧”摇头:“海了去了!”
“老兄好眼力,‘湖丝衣天下’!嘿嘿,你想啊,一整个天下,都是皇上家的,做几件褂子,又算得了什么?”
“哈哈哈!”
二人抬的彩亭不晓得过去了多少台,出现了四人抬的彩亭。
彩亭里边儿,是各色木器,桌椅几案,或用紫檀,或用酸枝,件件精致华美。
“嘿,这都是两广总督办的差!”
“你怎么晓得?”
“听人说的——哎,你没瞧见,那都是紫檀、酸枝?你想啊,紫檀、酸枝,都是南边儿才有的东西,不叫两广总督办这个差,叫谁办这个差?”
“那可不一定,广东的丁抚台,可是轩王爷的爱将,王爷大婚,他不得出力气?”
“咳,两广总督、广东巡抚,那还不是一码事儿?”
“什么一码事儿?你们两个,什么也不懂!轩王爷才不肯叫丁抚台沾碰这一类的差使呢!”
“哟,说的你好像是轩王爷肚子里的蛔虫似的……“
“几位别争了。我有一个姑表兄弟,在粤海关当差,晓得内情。这批木器,还真是瑞制军的首尾,并不关丁抚台什么事儿。丁抚台只管政务,从不兜搭这些事儿的——这位老兄说得对,轩王爷也不给丁抚台沾手这些事儿。瑞制军呢,刚好调转了过来,政务是不管的——也管不来,只管拿粤海关的银子,给内务府办差。各位想,瑞制军草包一个,怎么能够在两广总督的位子上,一直呆得安安稳稳的?除了帘眷深厚外,内务府那边儿,实在是少不了他呀!”
这庶几算是“权威发布”了,几个人不再争了,纷纷点头服善。
摆木器的四人抬彩亭过去了好几十台,最后,出现了一座十六人抬的大彩亭,上面摆的,居然是一张雕花紫檀大床!
围观人众大感兴味:这,就是传说中的“合卺床”吗?
*(未完待续。。)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乱清》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乱清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