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东南风雨 第一九八章 我亦不必再内疚神明了!
目录:乱清| 作者:青玉狮子| 类别:恐怖小说
♂
唉,“小女人”就是“小女人”。 .更新最快
不过,不能再“提点”她了,不然,痕迹就太重了赶紧把话头扯开是正经。
关卓凡没有接旺察氏“明儿个,我们娘儿几个,到府上给明太太磕头去”的话头,微微清了一下喉咙,说道:“至于‘恩俸’”
略略沉吟了一下,“征善、承善都没有爵位,这个闲散宗室,只有真正生计艰难、经核查属实的,才会由奉恩基金予以适当照应”
说到这儿,转向郭嵩焘,“筠仙,你看这样子好不好?先多少给母子支一笔款子,叫他们过了这个年节”
微微一顿,“这笔款子,算是‘预支’如果核查之后,旺察氏今日所说,并不属实,再追讨回来就是了。”
郭嵩焘连忙欠身说道:“是,谨遵王爷均谕!”
旺察氏喜不可禁!
她明白,轩王爷虽然说什么“核查之后,若不属实,追讨回来”云云,其实是已经允准了征善、承善的领取“恩俸”的资格了!
来银碗胡同“拦轿告御状”之前,她打的算盘,是“恩俸”的资格和进宗学读书,二取其一就好,并不敢有兼而得之的奢望,孰料真的就鱼与熊得兼了!正是所望甚奢,所获更奢,想到艰难黯淡的日子,终于熬到了尽头,怎么能够不喜出望外?
“噗通”一声,旺察氏再一次跪倒在地,泪如泉涌,声音也哽咽了,“王爷的大恩大德,我不晓得该怎么报答?只好下辈子做牛做马……”
这么说就不像了,关卓凡轻轻的咳嗽了一声,摆了摆手,止住了她的话头,然后,目光移到了随着旺察氏跪下来的征善、承善的身上。
“你们两兄弟,要时时体念母亲教养的辛苦,用心读书,努力上进明白了吗?”
“是!”征善低声说道,“王爷教诲,我和弟弟铭记于心!慈恩深重,一时一瞬,不敢或忘。”
关卓凡微觉意外:谈吐不俗嘛。
他点了点头,说道:“说起你们的父亲,其实也算是一个人才,也是替朝廷出过力的,只是性格、脾气太坏了些你们要学他的本事,不要学他的脾性,明白吗?”
从轩亲王口中,说出肃顺“其实也算是一个人才,也是替朝廷出过力的”,出乎在场每一个人的意外包括郭嵩焘。
征善难以自抑,滴下泪来,声音也哽咽了,“是!我和弟弟,谨遵……王爷的教诲。”
“也不要总想着自己是‘罪属’”关卓凡说道,“一码归一码!只要把书读好了,把脾性磨砺好了,将来,一样有为国家出力的时候明白吗?”
“是……是!”
征善已经泣不成声了。
旺察氏母子出去之后,郭嵩焘站起身来,对着关卓凡,不声不响,一揖到地。
关卓凡含笑说道:“筠仙,这是什么意思啊?”
郭嵩焘直起身子,叹了口气,说道:“王爷识穷天下,洞鉴人心,我的微意,自然皆在洞彻之中如此安排,旺察氏母子,固然感激涕零,我亦不必再内疚神明了!所以,我要好好儿的谢一谢王爷!”
关卓凡收起笑容,说道:“你也是难!有的话,我说得,你说不得;有的事,我做得,你做不得如此而已罢了。”
之前,郭嵩焘对旺察氏的请求,装聋作哑,确实是内疚神明的。
这不仅仅因为,若严格按照章程办事,肃顺的遗属,确实是有获得奉恩基金照应的资格的,郭嵩焘的装聋作哑,有“不作为”之嫌;更加因为,肃顺于他郭筠仙,实在是有知遇之恩的。
咸丰六年,郭嵩焘入京,进翰林院任编修。肃顺久闻其名,一夕长谈之后,大为激赏,次日便向文宗力荐。
由于肃顺不遗余力的推举,在短短的一个月内,文宗数度接见郭嵩焘;不久,便有旨意,命郭嵩焘入直南书房,并当面温谕,“南斋司笔墨事却无多,然所以命汝入南斋,却不在办笔墨,多读有用书,勉力为有用人,他日仍当出办军务。”这是不拘资格、准备大用的征兆。
果然,没过多久,文宗即命郭嵩焘至天津前线僧格林沁军中“帮办军务”,而且明谕,郭某的身份“平行”于僧王这几乎就相当于没有名义的监军了。
同年十月,郭嵩焘又奉旨前往山东沿海,做大规模的税务整顿。
肃顺、文宗之所以重用郭嵩焘,除了对他本人的欣赏外,也有一个抑满扬汉、支持湘系的大背景在,可是,这一层,深为一向蔑视汉人、文人的僧格林沁所不满和抵触;整顿山东沿海的贸易、税收,更是把山东的大、小官员,从巡抚到胥吏得罪遍了,最终,在僧格林沁和山东地方的联合攻讦下,郭嵩焘被迫去职。
回到北京,受到“降二级调用”的处分,郭嵩焘仍回南书房。不过,跟之前已经大不相同,此时的他,等同投闲散置,真的就是“司笔墨事”了。
对于肃顺和文宗的不能支持自己到底,郭嵩焘未必没有怨言,他感叹“虚费两月搜讨之功”,“忍苦耐劳,尽成一梦”;在给曾国藩的信中则说,“久与诸贵人周旋,语言进退,动辄生咎。”
不过,对于自己的左迁,他还是“理解”的:毕竟,朝廷倚僧王为长城,自己说到底不过一个翰林院编修,彼此真的发生了不可调和的冲突,朝廷只能选择牺牲自己。
对于肃顺和文宗的知遇,他依旧是感激的。
因为肃顺的知遇之恩,对于旺察氏母子的境遇,郭嵩焘其实是非常同情的,心里也是非常不好受的,可是,他什么也不能做。
肃顺的事情,太敏感了!
辛酉政变,是上位者之间的倾轧,不但是满洲人自己“闹家务”,更是爱新觉罗氏自己“闹家务”,肃顺遗属的待遇,为是次“闹家务”的一部分,自己一个汉员,无论如何,不能介入。
文祥对肃顺的儿子,可以大大方方的“法外施仁”,那是因为,文祥不但是满洲人,是爱新觉罗最重要的家臣,更是因为,文祥本人,就是辛酉政变最主要的主持者之一,因此,他对肃顺的儿子“网开一面”,不会引起任何猜嫌。
如果换了自己这个曾经受过肃顺知遇之恩的汉员这么做,十有**,就成了“勾连谋反大逆”了!
*(未完待续……)
唉,“小女人”就是“小女人”。 .更新最快
不过,不能再“提点”她了,不然,痕迹就太重了赶紧把话头扯开是正经。
关卓凡没有接旺察氏“明儿个,我们娘儿几个,到府上给明太太磕头去”的话头,微微清了一下喉咙,说道:“至于‘恩俸’”
略略沉吟了一下,“征善、承善都没有爵位,这个闲散宗室,只有真正生计艰难、经核查属实的,才会由奉恩基金予以适当照应”
说到这儿,转向郭嵩焘,“筠仙,你看这样子好不好?先多少给母子支一笔款子,叫他们过了这个年节”
微微一顿,“这笔款子,算是‘预支’如果核查之后,旺察氏今日所说,并不属实,再追讨回来就是了。”
郭嵩焘连忙欠身说道:“是,谨遵王爷均谕!”
旺察氏喜不可禁!
她明白,轩王爷虽然说什么“核查之后,若不属实,追讨回来”云云,其实是已经允准了征善、承善的领取“恩俸”的资格了!
来银碗胡同“拦轿告御状”之前,她打的算盘,是“恩俸”的资格和进宗学读书,二取其一就好,并不敢有兼而得之的奢望,孰料真的就鱼与熊得兼了!正是所望甚奢,所获更奢,想到艰难黯淡的日子,终于熬到了尽头,怎么能够不喜出望外?
“噗通”一声,旺察氏再一次跪倒在地,泪如泉涌,声音也哽咽了,“王爷的大恩大德,我不晓得该怎么报答?只好下辈子做牛做马……”
这么说就不像了,关卓凡轻轻的咳嗽了一声,摆了摆手,止住了她的话头,然后,目光移到了随着旺察氏跪下来的征善、承善的身上。
“你们两兄弟,要时时体念母亲教养的辛苦,用心读书,努力上进明白了吗?”
“是!”征善低声说道,“王爷教诲,我和弟弟铭记于心!慈恩深重,一时一瞬,不敢或忘。”
关卓凡微觉意外:谈吐不俗嘛。
他点了点头,说道:“说起你们的父亲,其实也算是一个人才,也是替朝廷出过力的,只是性格、脾气太坏了些你们要学他的本事,不要学他的脾性,明白吗?”
从轩亲王口中,说出肃顺“其实也算是一个人才,也是替朝廷出过力的”,出乎在场每一个人的意外包括郭嵩焘。
征善难以自抑,滴下泪来,声音也哽咽了,“是!我和弟弟,谨遵……王爷的教诲。”
“也不要总想着自己是‘罪属’”关卓凡说道,“一码归一码!只要把书读好了,把脾性磨砺好了,将来,一样有为国家出力的时候明白吗?”
“是……是!”
征善已经泣不成声了。
旺察氏母子出去之后,郭嵩焘站起身来,对着关卓凡,不声不响,一揖到地。
关卓凡含笑说道:“筠仙,这是什么意思啊?”
郭嵩焘直起身子,叹了口气,说道:“王爷识穷天下,洞鉴人心,我的微意,自然皆在洞彻之中如此安排,旺察氏母子,固然感激涕零,我亦不必再内疚神明了!所以,我要好好儿的谢一谢王爷!”
关卓凡收起笑容,说道:“你也是难!有的话,我说得,你说不得;有的事,我做得,你做不得如此而已罢了。”
之前,郭嵩焘对旺察氏的请求,装聋作哑,确实是内疚神明的。
这不仅仅因为,若严格按照章程办事,肃顺的遗属,确实是有获得奉恩基金照应的资格的,郭嵩焘的装聋作哑,有“不作为”之嫌;更加因为,肃顺于他郭筠仙,实在是有知遇之恩的。
咸丰六年,郭嵩焘入京,进翰林院任编修。肃顺久闻其名,一夕长谈之后,大为激赏,次日便向文宗力荐。
由于肃顺不遗余力的推举,在短短的一个月内,文宗数度接见郭嵩焘;不久,便有旨意,命郭嵩焘入直南书房,并当面温谕,“南斋司笔墨事却无多,然所以命汝入南斋,却不在办笔墨,多读有用书,勉力为有用人,他日仍当出办军务。”这是不拘资格、准备大用的征兆。
果然,没过多久,文宗即命郭嵩焘至天津前线僧格林沁军中“帮办军务”,而且明谕,郭某的身份“平行”于僧王这几乎就相当于没有名义的监军了。
同年十月,郭嵩焘又奉旨前往山东沿海,做大规模的税务整顿。
肃顺、文宗之所以重用郭嵩焘,除了对他本人的欣赏外,也有一个抑满扬汉、支持湘系的大背景在,可是,这一层,深为一向蔑视汉人、文人的僧格林沁所不满和抵触;整顿山东沿海的贸易、税收,更是把山东的大、小官员,从巡抚到胥吏得罪遍了,最终,在僧格林沁和山东地方的联合攻讦下,郭嵩焘被迫去职。
回到北京,受到“降二级调用”的处分,郭嵩焘仍回南书房。不过,跟之前已经大不相同,此时的他,等同投闲散置,真的就是“司笔墨事”了。
对于肃顺和文宗的不能支持自己到底,郭嵩焘未必没有怨言,他感叹“虚费两月搜讨之功”,“忍苦耐劳,尽成一梦”;在给曾国藩的信中则说,“久与诸贵人周旋,语言进退,动辄生咎。”
不过,对于自己的左迁,他还是“理解”的:毕竟,朝廷倚僧王为长城,自己说到底不过一个翰林院编修,彼此真的发生了不可调和的冲突,朝廷只能选择牺牲自己。
对于肃顺和文宗的知遇,他依旧是感激的。
因为肃顺的知遇之恩,对于旺察氏母子的境遇,郭嵩焘其实是非常同情的,心里也是非常不好受的,可是,他什么也不能做。
肃顺的事情,太敏感了!
辛酉政变,是上位者之间的倾轧,不但是满洲人自己“闹家务”,更是爱新觉罗氏自己“闹家务”,肃顺遗属的待遇,为是次“闹家务”的一部分,自己一个汉员,无论如何,不能介入。
文祥对肃顺的儿子,可以大大方方的“法外施仁”,那是因为,文祥不但是满洲人,是爱新觉罗最重要的家臣,更是因为,文祥本人,就是辛酉政变最主要的主持者之一,因此,他对肃顺的儿子“网开一面”,不会引起任何猜嫌。
如果换了自己这个曾经受过肃顺知遇之恩的汉员这么做,十有**,就成了“勾连谋反大逆”了!
*(未完待续……)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乱清》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乱清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