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35章】 帝祚薨,旷世雄主
目录:骁骑| 作者:虎贲中郎| 类别:历史军事
【感谢:宝哥、杀刚狼书友激励支持,多谢!】
————————————————
“嗵嗵”的脚步声传入正堂,但见郭嘉行色匆匆地跨过门槛,三步并作两步走到堂前。
“禀主、主公,陛下薨了!”
或许是情绪过于激动,郭嘉竟然连说话都有些结巴,没头没脑的急声道。
“轰了?”李利愕然应声,显然是没听清楚郭嘉的话,以致将“薨”听成了“轰”,眼神迷茫,一副摸不着头脑的懵然神态。
旋即,他终于回过味来,诧异道:“薨、、、哪路诸侯死了?究竟是谁,怎么死的?”其实他已经知道怎么回事了,但做戏做全套,揣着明白装糊涂,有时候也是很有必要的。
眼见李利茫然不知所谓,郭嘉立即解释道:“刚刚细作从邺城传回消息,天子已于两天前的深夜丑时初刻驾崩了!无端暴毙,临死前还与皇后伏寿、董贵人行颠鸾倒凤之举,持续至深夜,突然暴毙,实在温柔乡里。真是、、、做鬼也风流啊!”稍作迟疑,郭嘉终是说出“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的下阕,说完话后唏嘘不已,连连摇摇头,似是对刘协之死甚为不齿,亦或是替他感到不值。毕竟这种死法在汉室历代帝王中绝无仅有,算得上是骇人听闻的一枝奇葩。
“刘协薨、、、死了?”李利满脸骇然的“噌”地站起来,不可置信道:“他就这么死啦。怎么可能?他今年刚满十六岁,风华正茂,意气风发。半年前迁都邺城,眼下正是大展宏图的好时候啊。怎么就死了呢?”
郭嘉十分笃定地道:“消息绝对可靠,刘协确实暴毙了。自从天子和百官们迁都邺城后,微臣和文和、文优缜密商议过,派遣大批细作潜入邺城。毫不夸张地说,邺城之内发生的任何事都逃不过我军细作的耳目,无论是袁绍的司空府还是皇宫内院。只要我们想知道的消息都能在两天之内收到准确情报。所以此次天子暴毙的消息准确无误,毕竟天子驾崩可不是小事儿,谁敢这种事情开玩笑啊!”
李利踱步走到堂下。摆手示意郭嘉坐下说话,思索片刻后,颔首道:“嗯,奉孝所言有理。三天前。出使冀州的皇甫郦飞鸽传书。言道各镇诸侯使团都没有见到天子,而是谒见了袁绍,然后诸侯使团已于三天前相继离开邺城,各自返回复命。由此推断,之前传言天子身染重疾之事值得推敲,极有可能是讹传。奉孝刚才说刘协于两天前的深夜交欢时暴毙而亡,也就是诸侯使团离开邺城的当天晚上。难道这一切都是巧合么?”
说到这里,李利话音一顿。端起侍婢刚刚奉上的热茶,示意郭嘉同饮。喝口水平复一下情绪。轻呷一口茶,李利手里的茶盅悬在半空,沉吟道:“刘协正值风华正茂之龄,怎么会突然暴毙身亡呢?而且,临死前他还在、、、在龙榻上行鱼水之欢,死在嫔妃的肚皮上?此事着实令人匪夷所思,颇为蹊跷啊!”
郭嘉点头附和道:“确如主公所说,刘协之死疑点颇多,有悖于常理。由此微臣怀疑,刘协之前并未身患重病,而是被袁绍软禁于宫中,不得与百官或外臣见面。否则,他怎能在诸侯使团离开邺城的当天夜里颠鸾倒凤呢?试想一个躺在病榻上数月之久的人,如何能够彻夜交欢,而且还是一龙二凤,如此纵欲无度?故而,微臣臆断刘协之死必定与冀州袁绍有着直接关系,甚至于、、、天子就是被他鸩杀的!”
李利深以为然的点点头,目光深邃,仿佛能够洞察一切谜团一般,语气冷厉地沉声道:“邺城帝都在袁绍的地盘上,天子被他挟持,如今却暴毙身亡了。无论此事是不是袁绍所为,他都难脱干系!换言之,不管刘协是暴毙身亡也好还是被人谋害也罢,都要算在袁绍头上。此事他无从抵赖,百口莫辩,即使跳进黄河也洗不清,这个弑君篡位的罪名只怕是要扣在他头上了,这辈子都休想摘掉!弑君谋逆,古今第一大罪,谁若沾上,便要背负千古骂名。没想到,这回落到袁绍身上,真是让人始料不及呀!”语罢,李利端起茶盅仰头一饮而尽,端是干净利落,犹如开怀畅饮一般。
这一幕落在郭嘉眼里,让他心头一震,脑海里瞬间回想着李利这番话。乍一听,这番话似是愤恨不已,细细品味之下不难听出其中充斥着幸灾乐祸的味道,俨然是话里有话,另有所指啊。
忽然,郭嘉灵光一闪,脑海里浮现出李利刚才说的那句意味深长的话:“弑君谋逆,古今第一大罪,谁若沾上,便要背负千古骂名。没想到,这回落到袁绍身上”再结合去年三月的宛城之争,当时郭嘉曾问过李利:天子究竟落到哪路诸侯手里对西凉局势比较有利?李利高深莫测的笑道:天子不能到江南,更不能过江,否则后患无穷;至于冀州袁绍和兖州曹操么,二者择其一,落到谁手里都行,无关大局,不足为惧。
顿时间,郭嘉恍然大悟,一切都明白了。这一刻他小心翼翼地观察着李利的神色,注意到李利深邃的眸子里有一丝隐藏极深的喜色。一刹那,郭嘉不禁暗忖道:“主公口口声声说‘没想到’,其实他哪里是没想到啊,分明是蓄谋已久。早在天子和百官们逃离长安之前,只怕这一切就已经展开,张网以待,只等天子和某一位试图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诸侯自己跳进去,遂成瓮中之鳖,在劫难逃。”
理出头绪后,郭嘉恍然想起自己初次遇到李利之时。当时自己就曾直言不讳,挟天子以令诸侯之举有利有弊,起初利大于弊。而后利弊相等,最后弊大于利,等于作茧自缚。言外之意就是建议李利尽早割据自立,不可事事倚仗天子和百官,否则将来必成尾大不掉之势。当时李利笑呵呵地声称,此事已在谋划之中,往后自有分晓。
这是兴平二年二月(即公元194年)的一番对话。时隔四年,当初两人相遇时的对话已然一语成谶,终于演变为现实。
现如今。李利成功地甩掉包袱,却被冀州袁绍抢到手里。正当袁绍踌躇满志、准备大展身手之际,天子暴毙,以致原本触手可及的宏图大志瞬间化作泡影。一切成空。
而这。还不是最坏的结果。眼下袁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美梦破碎了,还惹上天大的麻烦,弑君谋逆的大帽子扣在他头上,必将把他拖进万劫不复的深渊。甚至于,整个家族都被牵连其中,等待他们的只能是共赴黄泉,一起下地狱。
梳理初次相遇的点点滴滴,郭嘉豁然发现自家主公李利智计之深亘古罕见。谋划之长远之周密,可谓是匪夷所思。令人叹为观止。
多年以来,李利的脸上始终挂着灿烂的笑容,不拘小节,不拘俗礼,敢于打破常规,随性而为。他身上有着悲天悯人的感性情怀,善待百姓,厚待妻妾和麾下一众文武,为此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无怨无悔。无形中让人误以为他就是个纯粹的武夫,只知道一味地逞强斗狠,硬打硬拼,令人敬畏之余不免轻视于他。而这正是他独有的人格魅力,也是吸引一众武将谋士誓死追随他的根本原因。
身为人主,既有别人所没有的优点,也有缺点,这就给麾下文臣武将提供了广阔的施展才华的舞台。否则,一个无所不能的主公,其麾下文武无疑是极其悲哀的,毫无用武之地。倘若如此,谁还会死心塌地追随他,追随他又有何用呢?
李玄效忠于他,是因为他软硬兼施,先礼后兵,又勾搭了李玄的妹妹李欣,使得李玄死心塌地追随他,多年来从无埋怨。贾诩选择追随他,是因为他年少有为,胆识惊人,遂将一家老小的性命寄托在他身上。李儒投奔他,那是靠山已倒、无路可走,又与他是连襟,自然而然地投到他麾下。郭嘉选择跟随他,纯粹是一手大棒一手甜枣,威逼利诱,致使郭嘉别无选择,只得效忠追随。周瑜之所以选择追随他,起初是被好友鲁肃说服了,又见李利心胸宽广、礼贤下士,且年少成名,实力不俗;而后娶到大乔为妻,方才心悦诚服地投到他麾下,从而一战成名,名利双收。
至于一众武将则不必多言,李利的性格秉性与武将有着本能的亲近,待人坦诚,豪气干云,与麾下武将志趣相投,深得众将领的拥戴与效忠。
然而,不管文臣还是武将,只要和李利接触一段时间,就会自然而然地甘愿追随他做一番大事。因为他身上世家子弟的盛气凌人,也没有目空一切的妄自尊大,更没有睚眦必报的吝啬本性;他性格豪爽,为人赤诚,处事兼听,极少独断专行。
最重要的也是最容易被人忽视的是,他总是笑脸迎人,笑容很阳光很灿烂,有时还很憨厚,让人容易接近,愿意和他相处;并且做任何事都很愉快,没有过多的牵绊与掣肘,人尽其才,可以尽情施展自身才华。这是李利最难能可贵之处,也是他胸襟广阔的完美诠释。
直到今天,郭嘉忽然发现自己和一众同僚都轻看了自家主公李利。他绝对不是单纯的驰骋沙场的武夫,而是一位智谋如海、胸怀天下,且又大智若愚的旷世雄主。灿烂笑脸之下隐藏着一颗包藏万物的王者胸怀,他看似仁慈,实则心若磐石;其心意无法揣测,其智计难以忖度,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有着别人无法想象的深意。这才是真正的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乱世霸主当如是!
——————(三更奉上,求推荐票,求月票,虎贲诚谢!)————未完待续————————————未完待续。。u
————————————————
“嗵嗵”的脚步声传入正堂,但见郭嘉行色匆匆地跨过门槛,三步并作两步走到堂前。
“禀主、主公,陛下薨了!”
或许是情绪过于激动,郭嘉竟然连说话都有些结巴,没头没脑的急声道。
“轰了?”李利愕然应声,显然是没听清楚郭嘉的话,以致将“薨”听成了“轰”,眼神迷茫,一副摸不着头脑的懵然神态。
旋即,他终于回过味来,诧异道:“薨、、、哪路诸侯死了?究竟是谁,怎么死的?”其实他已经知道怎么回事了,但做戏做全套,揣着明白装糊涂,有时候也是很有必要的。
眼见李利茫然不知所谓,郭嘉立即解释道:“刚刚细作从邺城传回消息,天子已于两天前的深夜丑时初刻驾崩了!无端暴毙,临死前还与皇后伏寿、董贵人行颠鸾倒凤之举,持续至深夜,突然暴毙,实在温柔乡里。真是、、、做鬼也风流啊!”稍作迟疑,郭嘉终是说出“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的下阕,说完话后唏嘘不已,连连摇摇头,似是对刘协之死甚为不齿,亦或是替他感到不值。毕竟这种死法在汉室历代帝王中绝无仅有,算得上是骇人听闻的一枝奇葩。
“刘协薨、、、死了?”李利满脸骇然的“噌”地站起来,不可置信道:“他就这么死啦。怎么可能?他今年刚满十六岁,风华正茂,意气风发。半年前迁都邺城,眼下正是大展宏图的好时候啊。怎么就死了呢?”
郭嘉十分笃定地道:“消息绝对可靠,刘协确实暴毙了。自从天子和百官们迁都邺城后,微臣和文和、文优缜密商议过,派遣大批细作潜入邺城。毫不夸张地说,邺城之内发生的任何事都逃不过我军细作的耳目,无论是袁绍的司空府还是皇宫内院。只要我们想知道的消息都能在两天之内收到准确情报。所以此次天子暴毙的消息准确无误,毕竟天子驾崩可不是小事儿,谁敢这种事情开玩笑啊!”
李利踱步走到堂下。摆手示意郭嘉坐下说话,思索片刻后,颔首道:“嗯,奉孝所言有理。三天前。出使冀州的皇甫郦飞鸽传书。言道各镇诸侯使团都没有见到天子,而是谒见了袁绍,然后诸侯使团已于三天前相继离开邺城,各自返回复命。由此推断,之前传言天子身染重疾之事值得推敲,极有可能是讹传。奉孝刚才说刘协于两天前的深夜交欢时暴毙而亡,也就是诸侯使团离开邺城的当天晚上。难道这一切都是巧合么?”
说到这里,李利话音一顿。端起侍婢刚刚奉上的热茶,示意郭嘉同饮。喝口水平复一下情绪。轻呷一口茶,李利手里的茶盅悬在半空,沉吟道:“刘协正值风华正茂之龄,怎么会突然暴毙身亡呢?而且,临死前他还在、、、在龙榻上行鱼水之欢,死在嫔妃的肚皮上?此事着实令人匪夷所思,颇为蹊跷啊!”
郭嘉点头附和道:“确如主公所说,刘协之死疑点颇多,有悖于常理。由此微臣怀疑,刘协之前并未身患重病,而是被袁绍软禁于宫中,不得与百官或外臣见面。否则,他怎能在诸侯使团离开邺城的当天夜里颠鸾倒凤呢?试想一个躺在病榻上数月之久的人,如何能够彻夜交欢,而且还是一龙二凤,如此纵欲无度?故而,微臣臆断刘协之死必定与冀州袁绍有着直接关系,甚至于、、、天子就是被他鸩杀的!”
李利深以为然的点点头,目光深邃,仿佛能够洞察一切谜团一般,语气冷厉地沉声道:“邺城帝都在袁绍的地盘上,天子被他挟持,如今却暴毙身亡了。无论此事是不是袁绍所为,他都难脱干系!换言之,不管刘协是暴毙身亡也好还是被人谋害也罢,都要算在袁绍头上。此事他无从抵赖,百口莫辩,即使跳进黄河也洗不清,这个弑君篡位的罪名只怕是要扣在他头上了,这辈子都休想摘掉!弑君谋逆,古今第一大罪,谁若沾上,便要背负千古骂名。没想到,这回落到袁绍身上,真是让人始料不及呀!”语罢,李利端起茶盅仰头一饮而尽,端是干净利落,犹如开怀畅饮一般。
这一幕落在郭嘉眼里,让他心头一震,脑海里瞬间回想着李利这番话。乍一听,这番话似是愤恨不已,细细品味之下不难听出其中充斥着幸灾乐祸的味道,俨然是话里有话,另有所指啊。
忽然,郭嘉灵光一闪,脑海里浮现出李利刚才说的那句意味深长的话:“弑君谋逆,古今第一大罪,谁若沾上,便要背负千古骂名。没想到,这回落到袁绍身上”再结合去年三月的宛城之争,当时郭嘉曾问过李利:天子究竟落到哪路诸侯手里对西凉局势比较有利?李利高深莫测的笑道:天子不能到江南,更不能过江,否则后患无穷;至于冀州袁绍和兖州曹操么,二者择其一,落到谁手里都行,无关大局,不足为惧。
顿时间,郭嘉恍然大悟,一切都明白了。这一刻他小心翼翼地观察着李利的神色,注意到李利深邃的眸子里有一丝隐藏极深的喜色。一刹那,郭嘉不禁暗忖道:“主公口口声声说‘没想到’,其实他哪里是没想到啊,分明是蓄谋已久。早在天子和百官们逃离长安之前,只怕这一切就已经展开,张网以待,只等天子和某一位试图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诸侯自己跳进去,遂成瓮中之鳖,在劫难逃。”
理出头绪后,郭嘉恍然想起自己初次遇到李利之时。当时自己就曾直言不讳,挟天子以令诸侯之举有利有弊,起初利大于弊。而后利弊相等,最后弊大于利,等于作茧自缚。言外之意就是建议李利尽早割据自立,不可事事倚仗天子和百官,否则将来必成尾大不掉之势。当时李利笑呵呵地声称,此事已在谋划之中,往后自有分晓。
这是兴平二年二月(即公元194年)的一番对话。时隔四年,当初两人相遇时的对话已然一语成谶,终于演变为现实。
现如今。李利成功地甩掉包袱,却被冀州袁绍抢到手里。正当袁绍踌躇满志、准备大展身手之际,天子暴毙,以致原本触手可及的宏图大志瞬间化作泡影。一切成空。
而这。还不是最坏的结果。眼下袁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美梦破碎了,还惹上天大的麻烦,弑君谋逆的大帽子扣在他头上,必将把他拖进万劫不复的深渊。甚至于,整个家族都被牵连其中,等待他们的只能是共赴黄泉,一起下地狱。
梳理初次相遇的点点滴滴,郭嘉豁然发现自家主公李利智计之深亘古罕见。谋划之长远之周密,可谓是匪夷所思。令人叹为观止。
多年以来,李利的脸上始终挂着灿烂的笑容,不拘小节,不拘俗礼,敢于打破常规,随性而为。他身上有着悲天悯人的感性情怀,善待百姓,厚待妻妾和麾下一众文武,为此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无怨无悔。无形中让人误以为他就是个纯粹的武夫,只知道一味地逞强斗狠,硬打硬拼,令人敬畏之余不免轻视于他。而这正是他独有的人格魅力,也是吸引一众武将谋士誓死追随他的根本原因。
身为人主,既有别人所没有的优点,也有缺点,这就给麾下文臣武将提供了广阔的施展才华的舞台。否则,一个无所不能的主公,其麾下文武无疑是极其悲哀的,毫无用武之地。倘若如此,谁还会死心塌地追随他,追随他又有何用呢?
李玄效忠于他,是因为他软硬兼施,先礼后兵,又勾搭了李玄的妹妹李欣,使得李玄死心塌地追随他,多年来从无埋怨。贾诩选择追随他,是因为他年少有为,胆识惊人,遂将一家老小的性命寄托在他身上。李儒投奔他,那是靠山已倒、无路可走,又与他是连襟,自然而然地投到他麾下。郭嘉选择跟随他,纯粹是一手大棒一手甜枣,威逼利诱,致使郭嘉别无选择,只得效忠追随。周瑜之所以选择追随他,起初是被好友鲁肃说服了,又见李利心胸宽广、礼贤下士,且年少成名,实力不俗;而后娶到大乔为妻,方才心悦诚服地投到他麾下,从而一战成名,名利双收。
至于一众武将则不必多言,李利的性格秉性与武将有着本能的亲近,待人坦诚,豪气干云,与麾下武将志趣相投,深得众将领的拥戴与效忠。
然而,不管文臣还是武将,只要和李利接触一段时间,就会自然而然地甘愿追随他做一番大事。因为他身上世家子弟的盛气凌人,也没有目空一切的妄自尊大,更没有睚眦必报的吝啬本性;他性格豪爽,为人赤诚,处事兼听,极少独断专行。
最重要的也是最容易被人忽视的是,他总是笑脸迎人,笑容很阳光很灿烂,有时还很憨厚,让人容易接近,愿意和他相处;并且做任何事都很愉快,没有过多的牵绊与掣肘,人尽其才,可以尽情施展自身才华。这是李利最难能可贵之处,也是他胸襟广阔的完美诠释。
直到今天,郭嘉忽然发现自己和一众同僚都轻看了自家主公李利。他绝对不是单纯的驰骋沙场的武夫,而是一位智谋如海、胸怀天下,且又大智若愚的旷世雄主。灿烂笑脸之下隐藏着一颗包藏万物的王者胸怀,他看似仁慈,实则心若磐石;其心意无法揣测,其智计难以忖度,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有着别人无法想象的深意。这才是真正的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乱世霸主当如是!
——————(三更奉上,求推荐票,求月票,虎贲诚谢!)————未完待续————————————未完待续。。u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骁骑》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骁骑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