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三章 一战终结
目录:奉系江山| 作者:青史尽成灰| 类别:历史军事
“按照拙言的意思,大海军是为了夺取海外利益而存在的,那目前中国没有什么海外利益,我们最主要的就是避免挨打,似乎发展大海军就没有必要了?”
吴毓麟用了好一会才把张廷兰话中的意思消化了,任何一艘军舰都是海上的一个作战平台,也必须服从海军战略的需要,而作为造船厂的负责人,吴毓麟更是要理解海军的战略方向,这样才能选择好发展方向,生产出合适的产品。
张廷兰微微点头:“中国目前并不需要追求海外利益,我们的核心任务就是国土安全,保证我们的领土不被敌人侵犯,发展大海军对于我们来说实在是太奢侈,也没有这个必要。”
沈鸿烈在一旁也问道:“总司令所说不错,的确能够打造更经济实用的海军,不过不知道我们的最主要的假想敌又是谁呢?”
沈鸿烈已经开始上路了,不再是热血冲动之下,直接追求世界最先进的梯队,而是开始思考实际的需要了。
“能够从海上威胁我们的就是列强,最初是英法等国,但是眼下这场大战之后,英法德等国必定衰落,只有守城之力,没有进取之心,只要中国能够整军经武,保持一支精干的武备力量,就不用担心他们。如今中国的海上最大的威胁已经变成了日本人,他们的联合舰队已经成为了远东最强大的海上力量,而且日本人对中国的野心有目共睹,奉军和日本之间又是矛盾重重,我们发展海军的目标,就是针对日本人。”
“而对付日本人,我们绝对不能以己之短攻敌之长。海军的任务不是充当主力,到远海和日本人决战,而是在陆空的配合之后,保住海岸线的安全,然后伺机袭扰日本人的海上生命线,真正决胜的关键在于陆空力量的比拼,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海陆兼备的大国,陆军永远都是立国之本,只有陆军能够撑住,中国才不会亡国。至于海军真正的作用是在中国解决了生存之后,再去为中国争取海外利益。”
说到这里,张廷兰总结道:“陆军关系的是咱们的生死问题,海军关系到我们活得如何,两者都十分重要。但是还有轻重的区别。”
吴毓麟笑着说道:“拙言,你说的这番话实在是太有道理的。有点让我想起了当年李鸿章和左宗棠之间的海陆之争。如果这番高论能早几十年,李左二公就不用争执了!”
提到了李鸿章,张廷兰也忍不住叹了一口气:“左宗棠说过李鸿章误尽苍生,会落一个千古骂名,在我看来,左宗棠说的一点都不错。李鸿章的错误不在于甲午战败,也不在于签订了《辛丑条约》而在与他坚持了一个错误的国防战略,最终才酿成甲午之败,甚至是庚子国难。李鸿章难辞其咎。”
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待历史人物也就有了不同,张廷兰真正开始思考一个国家,一支军队的战略方针之后,他才发现了李鸿章的致命错误,他称自己是裱糊匠是一点没错。
在太平天国运动后期,沙俄又扶持新疆的地方势力,试图发动叛变,在这个时候左宗棠力主塞防为主,率兵收复新疆,而李鸿章则是强调海防为主,认为放弃了新疆,能够节省军费,把海军发展起来,有了强大海军就能永远避免海上的危机。
李鸿章的主张听起来有些道理,实则完全是混蛋逻辑,舍弃新疆之后,西北就没有了能够吞并的所在,长城以北的土地都会丢失,那时候北京就被直接暴露在沙俄的兵锋之下,整个国家都会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候。
其实新疆的危机已经看出了李鸿章在战略上面的白痴和自私,随后爆发的中法战争,更是用残酷的事实将李鸿章的谬论击得粉碎,从1884年开始的中法战争,中国陆军接连败退,被赶出了越南境内,随后法国人突袭了福建水师的驻地,福建水师全军尽没。
连番的惨败,已经把大清王朝打懵了,这时候满清不得不启用左宗棠,让他来收拾残局,左宗棠到了福建之后,积极援助台湾的黑旗军,同时又在镇南关等地严密布防,老将冯子材取得了镇南关大捷,一下子就扭转了中法战争的大局。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左宗棠其实已经看透了李鸿章坚持的海防的错误,中国是一个陆上大国,陆地战争我们可以失败十场,但是只要能赢一场,就能扭转战局,因为列强毕竟远路而来,能投入的兵力非常有限,根本没有办法长时间作战。”
沈鸿烈急忙点点头,恍然大悟的说道:“张总司令说的太对了,以往敌人从海上来,我们就认为要加强海防,其实这是在缘木求鱼,列强之所以能横行无忌,还是因为我们的陆军太弱了,根本就不堪一击,不然也不会被一万多人就打到了北京城,不论是甲午战争,还是八国联军侵华,只要我们的陆上战争能够胜利一次,也不至于丧权辱国!”
吴毓麟也说道:“以往我们都是顶着海上,认为是海军的失败,但是黄海海战之后,中国并没有败给日本人,我们还能支持,而是日本人的陆军侵入了东三省,侵入了山东,我们才坚持不下去,不得不签订丧权辱国的跳跃。”
“嗯。”张廷兰点头说道:“遍观历次侵华,我们最后都是因为陆军撑不住,危机从还上来没错,但是陆军这支定海神针如果能撑住,就不至于落了一个惨败。说了这么一大圈,落到李鸿章的海防主张上面,其实就是做了一条事倍功半的邪路,我们没有发达的工业,和对手拼海军,根本没戏,中法战争和甲午战争,福建水师和北洋水师一战惨败,然后就一蹶不振。而陆军却可以迅速恢复,继续作战。”
张廷兰说到了这里,沈鸿烈和吴毓麟都仔细的消化着这些观点,的确有些颠覆传统的认识,不过越思考,他们就越觉得张廷兰说的有道理。
半晌沈鸿烈才苦笑着说道:“张总司令,您说了这么多,难道是不准备发展海军么,不过看您的做法又有些不对,我实在有些迷惑啊!”
张廷兰笑着说道:“我是反对在国力不足的时候。发展大海军,我们的海上战略应该是近岸防御,主要的着眼点是鱼雷艇,驱逐舰和巡逻舰,这些轻型舰只在近岸巡逻防卫。必要时候布置水雷,封锁港口。然后配合陆上的炮台和空中的飞机。把近岸守住,让敌人不敢随意进犯咱们,这样也就足够了!”
沈鸿烈一听,也不得不承认张廷兰说的是有道理,如果连眼皮子底下的这点水域都看不住,还想着去远海作战。那不是没会走就想跑么,肯定是要摔跤的。
“张总司令,那您认为我们光是摆出一副挨打的架势,不去进行还击么?”
“当然不是。我们不是还有潜艇么,水下力量隐蔽性好,用好了就能起到一剑封喉的作用,德国的水下潜艇给了英国多大的困扰,我们自然要效仿,而且别忘了我们的对手远没有英国人那么强大,而且我们在大陆上的地位也比德国要好得太多,只要水面上能守住,陆上能打赢,我们就不用怕日本人!”
张廷兰把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沈鸿烈和吴毓麟也彻底想明白了,两个人脸上都露出了喜色,沈鸿烈也暗暗的给张廷兰竖起了大拇指,年纪轻轻,能做到如此的高位,果然有着不同凡响之处。
张廷兰的提议建造小型舰只和潜艇,花费都比较少,而且效果也更好,适合中国现阶段的工业能力,又在财政的承受范围之内,是眼下最现实的选择。放眼整个中国,能制定如此合理的海军战略的人物,恐怕屈指可数,能在这样一个睿智而清醒的领导手下工作,也是一种幸运。
沈鸿烈彻底被张廷兰的见解折服,已经准备投身奉军了。而吴毓麟也是非常高兴,张廷兰并不是不发展海军,而是要发展一支黄水海军,造船厂还是大有可为。
“总司令一番话就给我们指明了方向,我们能造一千吨左右的浅水炮舰,就能造巡逻艇,甚至是驱逐舰,水雷我们能够生产,我现在就去布置任务,调整产能,尽快生产出足够的武器,把咱们眼皮子底下先看住!”
张廷兰也是满意的点点头,他费了这么多的口舌,和他们说海军的战略,就是想让他们头脑清醒,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把有限的资源利用好。现在一看沈鸿烈和吴毓麟都领会了自己的意图,张廷兰十分欣慰。
“说了这么多的话,关键还是要落实到行动上,咱们不是从俄国弄来几艘潜艇吗,沈先生,我现在就委任你作为潜艇大队的指挥官,尽快摸索清楚潜艇使用的方法。”
“总司令放心,我一定完成任务!”沈鸿烈给张廷兰庄严的敬了一个军礼,他是彻底被张廷兰折服了,人家有见识,还能够大力的提拔自己,实在是最理想的领导了。
张廷兰并没有急着回奉天,又在葫芦岛逗留了一段时间,亲自帮着沈鸿烈选出了一批优秀的潜艇兵,然后又让俄国的潜艇兵指导奉军训练,一共六艘潜艇已经被当成种子,成为了潜艇兵的摇篮。
目前为止,海陆空三军都已经齐备,奉军也有了走向强盛的基础,张廷兰也十分的欣慰,不枉自己一番心血,不过张廷兰也有一点担忧,最主要的就是来自老张,张廷兰是真的不想这位张大帅过早的逐鹿中原,但是偏偏有些事情他又不好直说。
张廷兰只能找到了常荫槐,让他加强情报工作,预防不测,就这样平静的过了几个月,东三省又迎来了一次大丰收,所有的粮仓都已经屯满了粮食,这段时间奉天省长王永江十分的兴奋。
拉着张廷兰,一同算了一笔经济账:“拙言,现在美国人,日本人,俄国人都要向咱们购买粮食,用来支撑干涉俄国的战斗,我算了一下,至少需要一千万担,就拿一担赚一块五角计算,这就是一千五百万元,大炮一响,黄金万两,果然不是空话啊!”
张廷兰也十分高兴:“岷源先生,我看您应该把粮食分开卖,美国人给他们批发价,日本人是零售价,至于俄国的白军就是超高价,爱要不要!”
“拙言啊,什么时候你都是一副奸商的本色,不过这个主意好,那帮白俄也有不少钱。”
正说着常荫槐突然跑了过来,直接来到两人面前,焦急的说道:“德皇退位了,战争结束了!未完待续请搜索,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更新快无弹窗纯文字
吴毓麟用了好一会才把张廷兰话中的意思消化了,任何一艘军舰都是海上的一个作战平台,也必须服从海军战略的需要,而作为造船厂的负责人,吴毓麟更是要理解海军的战略方向,这样才能选择好发展方向,生产出合适的产品。
张廷兰微微点头:“中国目前并不需要追求海外利益,我们的核心任务就是国土安全,保证我们的领土不被敌人侵犯,发展大海军对于我们来说实在是太奢侈,也没有这个必要。”
沈鸿烈在一旁也问道:“总司令所说不错,的确能够打造更经济实用的海军,不过不知道我们的最主要的假想敌又是谁呢?”
沈鸿烈已经开始上路了,不再是热血冲动之下,直接追求世界最先进的梯队,而是开始思考实际的需要了。
“能够从海上威胁我们的就是列强,最初是英法等国,但是眼下这场大战之后,英法德等国必定衰落,只有守城之力,没有进取之心,只要中国能够整军经武,保持一支精干的武备力量,就不用担心他们。如今中国的海上最大的威胁已经变成了日本人,他们的联合舰队已经成为了远东最强大的海上力量,而且日本人对中国的野心有目共睹,奉军和日本之间又是矛盾重重,我们发展海军的目标,就是针对日本人。”
“而对付日本人,我们绝对不能以己之短攻敌之长。海军的任务不是充当主力,到远海和日本人决战,而是在陆空的配合之后,保住海岸线的安全,然后伺机袭扰日本人的海上生命线,真正决胜的关键在于陆空力量的比拼,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海陆兼备的大国,陆军永远都是立国之本,只有陆军能够撑住,中国才不会亡国。至于海军真正的作用是在中国解决了生存之后,再去为中国争取海外利益。”
说到这里,张廷兰总结道:“陆军关系的是咱们的生死问题,海军关系到我们活得如何,两者都十分重要。但是还有轻重的区别。”
吴毓麟笑着说道:“拙言,你说的这番话实在是太有道理的。有点让我想起了当年李鸿章和左宗棠之间的海陆之争。如果这番高论能早几十年,李左二公就不用争执了!”
提到了李鸿章,张廷兰也忍不住叹了一口气:“左宗棠说过李鸿章误尽苍生,会落一个千古骂名,在我看来,左宗棠说的一点都不错。李鸿章的错误不在于甲午战败,也不在于签订了《辛丑条约》而在与他坚持了一个错误的国防战略,最终才酿成甲午之败,甚至是庚子国难。李鸿章难辞其咎。”
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待历史人物也就有了不同,张廷兰真正开始思考一个国家,一支军队的战略方针之后,他才发现了李鸿章的致命错误,他称自己是裱糊匠是一点没错。
在太平天国运动后期,沙俄又扶持新疆的地方势力,试图发动叛变,在这个时候左宗棠力主塞防为主,率兵收复新疆,而李鸿章则是强调海防为主,认为放弃了新疆,能够节省军费,把海军发展起来,有了强大海军就能永远避免海上的危机。
李鸿章的主张听起来有些道理,实则完全是混蛋逻辑,舍弃新疆之后,西北就没有了能够吞并的所在,长城以北的土地都会丢失,那时候北京就被直接暴露在沙俄的兵锋之下,整个国家都会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候。
其实新疆的危机已经看出了李鸿章在战略上面的白痴和自私,随后爆发的中法战争,更是用残酷的事实将李鸿章的谬论击得粉碎,从1884年开始的中法战争,中国陆军接连败退,被赶出了越南境内,随后法国人突袭了福建水师的驻地,福建水师全军尽没。
连番的惨败,已经把大清王朝打懵了,这时候满清不得不启用左宗棠,让他来收拾残局,左宗棠到了福建之后,积极援助台湾的黑旗军,同时又在镇南关等地严密布防,老将冯子材取得了镇南关大捷,一下子就扭转了中法战争的大局。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左宗棠其实已经看透了李鸿章坚持的海防的错误,中国是一个陆上大国,陆地战争我们可以失败十场,但是只要能赢一场,就能扭转战局,因为列强毕竟远路而来,能投入的兵力非常有限,根本没有办法长时间作战。”
沈鸿烈急忙点点头,恍然大悟的说道:“张总司令说的太对了,以往敌人从海上来,我们就认为要加强海防,其实这是在缘木求鱼,列强之所以能横行无忌,还是因为我们的陆军太弱了,根本就不堪一击,不然也不会被一万多人就打到了北京城,不论是甲午战争,还是八国联军侵华,只要我们的陆上战争能够胜利一次,也不至于丧权辱国!”
吴毓麟也说道:“以往我们都是顶着海上,认为是海军的失败,但是黄海海战之后,中国并没有败给日本人,我们还能支持,而是日本人的陆军侵入了东三省,侵入了山东,我们才坚持不下去,不得不签订丧权辱国的跳跃。”
“嗯。”张廷兰点头说道:“遍观历次侵华,我们最后都是因为陆军撑不住,危机从还上来没错,但是陆军这支定海神针如果能撑住,就不至于落了一个惨败。说了这么一大圈,落到李鸿章的海防主张上面,其实就是做了一条事倍功半的邪路,我们没有发达的工业,和对手拼海军,根本没戏,中法战争和甲午战争,福建水师和北洋水师一战惨败,然后就一蹶不振。而陆军却可以迅速恢复,继续作战。”
张廷兰说到了这里,沈鸿烈和吴毓麟都仔细的消化着这些观点,的确有些颠覆传统的认识,不过越思考,他们就越觉得张廷兰说的有道理。
半晌沈鸿烈才苦笑着说道:“张总司令,您说了这么多,难道是不准备发展海军么,不过看您的做法又有些不对,我实在有些迷惑啊!”
张廷兰笑着说道:“我是反对在国力不足的时候。发展大海军,我们的海上战略应该是近岸防御,主要的着眼点是鱼雷艇,驱逐舰和巡逻舰,这些轻型舰只在近岸巡逻防卫。必要时候布置水雷,封锁港口。然后配合陆上的炮台和空中的飞机。把近岸守住,让敌人不敢随意进犯咱们,这样也就足够了!”
沈鸿烈一听,也不得不承认张廷兰说的是有道理,如果连眼皮子底下的这点水域都看不住,还想着去远海作战。那不是没会走就想跑么,肯定是要摔跤的。
“张总司令,那您认为我们光是摆出一副挨打的架势,不去进行还击么?”
“当然不是。我们不是还有潜艇么,水下力量隐蔽性好,用好了就能起到一剑封喉的作用,德国的水下潜艇给了英国多大的困扰,我们自然要效仿,而且别忘了我们的对手远没有英国人那么强大,而且我们在大陆上的地位也比德国要好得太多,只要水面上能守住,陆上能打赢,我们就不用怕日本人!”
张廷兰把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沈鸿烈和吴毓麟也彻底想明白了,两个人脸上都露出了喜色,沈鸿烈也暗暗的给张廷兰竖起了大拇指,年纪轻轻,能做到如此的高位,果然有着不同凡响之处。
张廷兰的提议建造小型舰只和潜艇,花费都比较少,而且效果也更好,适合中国现阶段的工业能力,又在财政的承受范围之内,是眼下最现实的选择。放眼整个中国,能制定如此合理的海军战略的人物,恐怕屈指可数,能在这样一个睿智而清醒的领导手下工作,也是一种幸运。
沈鸿烈彻底被张廷兰的见解折服,已经准备投身奉军了。而吴毓麟也是非常高兴,张廷兰并不是不发展海军,而是要发展一支黄水海军,造船厂还是大有可为。
“总司令一番话就给我们指明了方向,我们能造一千吨左右的浅水炮舰,就能造巡逻艇,甚至是驱逐舰,水雷我们能够生产,我现在就去布置任务,调整产能,尽快生产出足够的武器,把咱们眼皮子底下先看住!”
张廷兰也是满意的点点头,他费了这么多的口舌,和他们说海军的战略,就是想让他们头脑清醒,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把有限的资源利用好。现在一看沈鸿烈和吴毓麟都领会了自己的意图,张廷兰十分欣慰。
“说了这么多的话,关键还是要落实到行动上,咱们不是从俄国弄来几艘潜艇吗,沈先生,我现在就委任你作为潜艇大队的指挥官,尽快摸索清楚潜艇使用的方法。”
“总司令放心,我一定完成任务!”沈鸿烈给张廷兰庄严的敬了一个军礼,他是彻底被张廷兰折服了,人家有见识,还能够大力的提拔自己,实在是最理想的领导了。
张廷兰并没有急着回奉天,又在葫芦岛逗留了一段时间,亲自帮着沈鸿烈选出了一批优秀的潜艇兵,然后又让俄国的潜艇兵指导奉军训练,一共六艘潜艇已经被当成种子,成为了潜艇兵的摇篮。
目前为止,海陆空三军都已经齐备,奉军也有了走向强盛的基础,张廷兰也十分的欣慰,不枉自己一番心血,不过张廷兰也有一点担忧,最主要的就是来自老张,张廷兰是真的不想这位张大帅过早的逐鹿中原,但是偏偏有些事情他又不好直说。
张廷兰只能找到了常荫槐,让他加强情报工作,预防不测,就这样平静的过了几个月,东三省又迎来了一次大丰收,所有的粮仓都已经屯满了粮食,这段时间奉天省长王永江十分的兴奋。
拉着张廷兰,一同算了一笔经济账:“拙言,现在美国人,日本人,俄国人都要向咱们购买粮食,用来支撑干涉俄国的战斗,我算了一下,至少需要一千万担,就拿一担赚一块五角计算,这就是一千五百万元,大炮一响,黄金万两,果然不是空话啊!”
张廷兰也十分高兴:“岷源先生,我看您应该把粮食分开卖,美国人给他们批发价,日本人是零售价,至于俄国的白军就是超高价,爱要不要!”
“拙言啊,什么时候你都是一副奸商的本色,不过这个主意好,那帮白俄也有不少钱。”
正说着常荫槐突然跑了过来,直接来到两人面前,焦急的说道:“德皇退位了,战争结束了!未完待续请搜索,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更新快无弹窗纯文字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奉系江山》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奉系江山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