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03章 如履薄冰
目录:明扬天下| 作者:何昊远| 类别:历史军事
***
原来的历史上,到了清朝,科举制度实际上已经是弊大于利,而且在西方列强的蹂躏下,中国走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頂↖点↖小↖说,
于是,才有一些有识之士开始为中华民族的未来高谈阔论、奔走呼号。
他们看到了西方的船坚炮利,看到了科技的落后,明白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他们认为落后的原因是缺少人才,而缺乏人才的原因,是科举制度的祸害。
科举制度发展过程中,基本都是依附于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模式;而西方殖民者的入侵,带来了西方的资本主义经济,也带来了西方的文化和科学技术;
西方列强用武力打开了中国的国门后,传统的小农经济在外力的冲击下,几乎完全崩溃。
而小农经济模式的崩溃,使得依附在它身上的整个社会体系也同样面临崩溃的危险,其中首当其中的非科举制度莫属。
科举制度根本没法应对西方文化教育的挑战,从而陷入了难以为继的困境,于是弃中学,引进西学的呼声一浪高于一浪。
像同治年间的进士张之洞欲兴洋务,首先就是倡议废除科举,他在一份奏摺中写道:“科举一日不废,即学校一日不能大兴,士子永远无实在之学问,国家永无救时之人才。中国永远不能进于富强,即永远不能争衡于各国。”
更有人大声疾呼,科举是中国饱受列强欺凌的祸根。
在人心思变的情况下,清末的科举制度被倒逼着废除了。
但是,现在因为秦牧,历史在明末转了一个弯,至少到目前为止,中华文化体系并没有遭到更强大的文明的冲击,所有人还认为华夏文化是最优越的。这个时候。如果贸易提出废除科举,那必要会遭到所有读书人的反对,所遇到的阻力将难以想象。
科举制度延续了上千年,已经渗透进社会的每一个细胞中,已经在整个社会形成了一张盘根错节的,无处不在,紧密无比的经络,对经济、文化、政治、教育等等几乎每一个社会层面都有深刻的影响。
贸然改变的话,不光是读书人不答应,恐怕就是普通的小民。也会异口同声反对。
所以,到目前为止,改革科举的事情,秦牧根本不敢直接与大臣们商量,以免打草惊蛇。
柳如是一向知道轻重,平时侍墨蒹葭殿,从未有只言片语向外泄露,很得秦牧信任。她深知这份信任来之不易,心里很珍惜。
她和普通的宫女不同。普通的宫女有家人,而且按大秦内宫的规定,如果没有得到皇帝的临幸,满二十三岁的宫女是要放回原籍的。这些宫女被选入宫。每月也有月俸可领,更像是从事一份职业。
柳如是没有家人,孤零零一个,与宫外已经没有任何关联。而且受皇帝临幸过,她这一生都不可能出宫了,皇帝的信任是她唯一的依靠。
尽管如此。兹事体大,秦牧还是特别叮嘱她道:“如是,有关科举的话,出了这蒹葭殿,不可向任何人再提及半句。”
“多谢陛下信任,婢子晓得。”
今日蒹葭殿内,除了秦牧和她,再无第二人。
殿外飞絮蒙蒙,梨花又雪,一抹春烟绕殿宇,轻阴欲雨。
柳如是穿着白色撒花烟罗衫,妃红蹙金海棠花鸾尾长裙,雪白的皓腕上戴着赤金环珠九转玲珑镯,腰系兰色如意丝绦,把她那纤弱柳腰带得更是迎风欲折,酥胸圆润饱满,幽香醉人。
沉香木雕四季如意屏风下,一樽景泰蓝三足象鼻香炉里飘出袅袅的龙涎香,混合着柳如是身上幽幽的体香,颇能提振精神。
柳如是给他添好茶后,柔声说道:“陛下说科举制度导致社会心态的扭曲,这或许没错,顾炎武、王夫之以及很多有识之士,也一再呼吁改革科举。
其实在明朝中后期,很多人就觉得八股取士禁锢了读书人的思想,早几年武昌的八股论坛,大家也都在争论这件事,这才有了大秦废除八股取士的举措。
科举从隋唐延续到现在,经过了很多次改良和修补,很但显然,大家都只是想努力的去修补而已,没有人支持废除科举制度。
婢子不知道陛下心意如何,但无论如何,陛下要想达成目的,婢子觉得有一点是必须做的,那就是舆论先行。”
秦牧听了,不禁频频颔首:“舆论先行,不错......”
柳如是嫣然一笑道:“陛下每一项改革在推行之前,不都是这么做的吗?从陛下的北伐诏书,到废除八股取士,到司法改革,哪一样陛下不是先用舆论引导呢?婢子这话,不过是拾陛下牙慧罢了。
秦牧知她颇有才智,科举之事目前又没去找大臣们商议,便将她搂到腿上坐着,和声说道:“科举制度发展至今,已经是弊大于利,导致许多畸形的社会现象。但如你所言,对于科举制度加以改良可以,但要废除恐怕不行。今天,你有什么看法,就对朕直言相告吧。”
柳如是暗暗有些惊诧,她提到废除科举,只是试探秦牧的意思,但从秦牧这番话听来,他还真是有废除科举之意,只是深知阻力太大,才主动退步而已。
秦牧搂着她的纤腰,将头埋在她胸前拱了拱,轻声说道:“你不必惊诧,朕很清楚,科举制度最初设立的本意,是为了扩大人才的选拔面,打破世族垄断官位的局面。
到了宋代之后,其实历朝并不缺少人才了,世族垄断官场的局面也早已被打破,然而历朝却一再的给金榜题名附加各种荣誉,让所有读书人对一朝成名天下趋之若鹜,为此押上毕生荣辱,皓首穷经。实际上,科举制度已经变成了皇帝统一读书人的思想,收买天下人心,以巩固统治的一种手段。”
柳如是那性感的嘴唇微微张开着,随之从惊愕中反应过来,连忙要下来叩首请罪,却被秦牧搂着,下来不得。
“陛下,婢子惶恐!”
“呵呵......这个道理,谁会不知呢?这不过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全天下人都知道的事,只是没人愿意点破罢了。”
“可是陛下,您既然知道科举制度是大秦统治的重要基石,您还......”
“正因为它是大秦统治的重要基石,朕才不想让它烂掉,更不能让它继续把整个社会扭曲下去。你不必担心,兹事体大,朕不会贸然废除科举的。
不过,它确实被炒得太热了,把整个华夏大地都烤焦了,附加在科举上的荣誉太多了,科举考试的内涵大大超重了,重得让整个社会被压得几乎窒息。
朕想给它降降温,减减重,让它逐渐回归本原。科举的本质,就是为了给朝廷选拔一些文官。
朕在想,为什么科举考试被炒得这么热,内涵为何超重如此之多呢?细究其因,那是因为历朝为了科举的公平的权威性,几乎把所有科举之外的晋升之路都堵死了。
古代的大禹治水,让我们懂得了一个道理,堵不如疏。堵死了其他晋升之路,科举本身或许更公平了,但却在整个社会造成了一种更大的不公平。
比如,很多人明明非常有才华,只因他没有通过科举,就被排斥在外。很多庸碌之辈,靠死背四书五经通过了科举,就能堂皇为官,这是对人的不公平。
又比如,很多学科明明是社会进步必须的,却因学习这些学科没有晋升之路,因而无人去学习,去研究。这是对知识的不公平。
在这诸如此类许许多多的大不公之下,整个社会难免会被扭曲。这就是违背自然规律,强行堵塞其他晋升之路所导致的严重后果。”
“可是陛下,或不堵住其他晋升之道,科举的意义岂不大打折扣?”
*******************
ps:兄弟姐妹,求月票鼓励,求订阅支持,一章几分钱而已,却是我坚持写下去的支撑,期待大家的支持!
.(未完待续。。)
原来的历史上,到了清朝,科举制度实际上已经是弊大于利,而且在西方列强的蹂躏下,中国走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頂↖点↖小↖说,
于是,才有一些有识之士开始为中华民族的未来高谈阔论、奔走呼号。
他们看到了西方的船坚炮利,看到了科技的落后,明白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他们认为落后的原因是缺少人才,而缺乏人才的原因,是科举制度的祸害。
科举制度发展过程中,基本都是依附于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模式;而西方殖民者的入侵,带来了西方的资本主义经济,也带来了西方的文化和科学技术;
西方列强用武力打开了中国的国门后,传统的小农经济在外力的冲击下,几乎完全崩溃。
而小农经济模式的崩溃,使得依附在它身上的整个社会体系也同样面临崩溃的危险,其中首当其中的非科举制度莫属。
科举制度根本没法应对西方文化教育的挑战,从而陷入了难以为继的困境,于是弃中学,引进西学的呼声一浪高于一浪。
像同治年间的进士张之洞欲兴洋务,首先就是倡议废除科举,他在一份奏摺中写道:“科举一日不废,即学校一日不能大兴,士子永远无实在之学问,国家永无救时之人才。中国永远不能进于富强,即永远不能争衡于各国。”
更有人大声疾呼,科举是中国饱受列强欺凌的祸根。
在人心思变的情况下,清末的科举制度被倒逼着废除了。
但是,现在因为秦牧,历史在明末转了一个弯,至少到目前为止,中华文化体系并没有遭到更强大的文明的冲击,所有人还认为华夏文化是最优越的。这个时候。如果贸易提出废除科举,那必要会遭到所有读书人的反对,所遇到的阻力将难以想象。
科举制度延续了上千年,已经渗透进社会的每一个细胞中,已经在整个社会形成了一张盘根错节的,无处不在,紧密无比的经络,对经济、文化、政治、教育等等几乎每一个社会层面都有深刻的影响。
贸然改变的话,不光是读书人不答应,恐怕就是普通的小民。也会异口同声反对。
所以,到目前为止,改革科举的事情,秦牧根本不敢直接与大臣们商量,以免打草惊蛇。
柳如是一向知道轻重,平时侍墨蒹葭殿,从未有只言片语向外泄露,很得秦牧信任。她深知这份信任来之不易,心里很珍惜。
她和普通的宫女不同。普通的宫女有家人,而且按大秦内宫的规定,如果没有得到皇帝的临幸,满二十三岁的宫女是要放回原籍的。这些宫女被选入宫。每月也有月俸可领,更像是从事一份职业。
柳如是没有家人,孤零零一个,与宫外已经没有任何关联。而且受皇帝临幸过,她这一生都不可能出宫了,皇帝的信任是她唯一的依靠。
尽管如此。兹事体大,秦牧还是特别叮嘱她道:“如是,有关科举的话,出了这蒹葭殿,不可向任何人再提及半句。”
“多谢陛下信任,婢子晓得。”
今日蒹葭殿内,除了秦牧和她,再无第二人。
殿外飞絮蒙蒙,梨花又雪,一抹春烟绕殿宇,轻阴欲雨。
柳如是穿着白色撒花烟罗衫,妃红蹙金海棠花鸾尾长裙,雪白的皓腕上戴着赤金环珠九转玲珑镯,腰系兰色如意丝绦,把她那纤弱柳腰带得更是迎风欲折,酥胸圆润饱满,幽香醉人。
沉香木雕四季如意屏风下,一樽景泰蓝三足象鼻香炉里飘出袅袅的龙涎香,混合着柳如是身上幽幽的体香,颇能提振精神。
柳如是给他添好茶后,柔声说道:“陛下说科举制度导致社会心态的扭曲,这或许没错,顾炎武、王夫之以及很多有识之士,也一再呼吁改革科举。
其实在明朝中后期,很多人就觉得八股取士禁锢了读书人的思想,早几年武昌的八股论坛,大家也都在争论这件事,这才有了大秦废除八股取士的举措。
科举从隋唐延续到现在,经过了很多次改良和修补,很但显然,大家都只是想努力的去修补而已,没有人支持废除科举制度。
婢子不知道陛下心意如何,但无论如何,陛下要想达成目的,婢子觉得有一点是必须做的,那就是舆论先行。”
秦牧听了,不禁频频颔首:“舆论先行,不错......”
柳如是嫣然一笑道:“陛下每一项改革在推行之前,不都是这么做的吗?从陛下的北伐诏书,到废除八股取士,到司法改革,哪一样陛下不是先用舆论引导呢?婢子这话,不过是拾陛下牙慧罢了。
秦牧知她颇有才智,科举之事目前又没去找大臣们商议,便将她搂到腿上坐着,和声说道:“科举制度发展至今,已经是弊大于利,导致许多畸形的社会现象。但如你所言,对于科举制度加以改良可以,但要废除恐怕不行。今天,你有什么看法,就对朕直言相告吧。”
柳如是暗暗有些惊诧,她提到废除科举,只是试探秦牧的意思,但从秦牧这番话听来,他还真是有废除科举之意,只是深知阻力太大,才主动退步而已。
秦牧搂着她的纤腰,将头埋在她胸前拱了拱,轻声说道:“你不必惊诧,朕很清楚,科举制度最初设立的本意,是为了扩大人才的选拔面,打破世族垄断官位的局面。
到了宋代之后,其实历朝并不缺少人才了,世族垄断官场的局面也早已被打破,然而历朝却一再的给金榜题名附加各种荣誉,让所有读书人对一朝成名天下趋之若鹜,为此押上毕生荣辱,皓首穷经。实际上,科举制度已经变成了皇帝统一读书人的思想,收买天下人心,以巩固统治的一种手段。”
柳如是那性感的嘴唇微微张开着,随之从惊愕中反应过来,连忙要下来叩首请罪,却被秦牧搂着,下来不得。
“陛下,婢子惶恐!”
“呵呵......这个道理,谁会不知呢?这不过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全天下人都知道的事,只是没人愿意点破罢了。”
“可是陛下,您既然知道科举制度是大秦统治的重要基石,您还......”
“正因为它是大秦统治的重要基石,朕才不想让它烂掉,更不能让它继续把整个社会扭曲下去。你不必担心,兹事体大,朕不会贸然废除科举的。
不过,它确实被炒得太热了,把整个华夏大地都烤焦了,附加在科举上的荣誉太多了,科举考试的内涵大大超重了,重得让整个社会被压得几乎窒息。
朕想给它降降温,减减重,让它逐渐回归本原。科举的本质,就是为了给朝廷选拔一些文官。
朕在想,为什么科举考试被炒得这么热,内涵为何超重如此之多呢?细究其因,那是因为历朝为了科举的公平的权威性,几乎把所有科举之外的晋升之路都堵死了。
古代的大禹治水,让我们懂得了一个道理,堵不如疏。堵死了其他晋升之路,科举本身或许更公平了,但却在整个社会造成了一种更大的不公平。
比如,很多人明明非常有才华,只因他没有通过科举,就被排斥在外。很多庸碌之辈,靠死背四书五经通过了科举,就能堂皇为官,这是对人的不公平。
又比如,很多学科明明是社会进步必须的,却因学习这些学科没有晋升之路,因而无人去学习,去研究。这是对知识的不公平。
在这诸如此类许许多多的大不公之下,整个社会难免会被扭曲。这就是违背自然规律,强行堵塞其他晋升之路所导致的严重后果。”
“可是陛下,或不堵住其他晋升之道,科举的意义岂不大打折扣?”
*******************
ps:兄弟姐妹,求月票鼓励,求订阅支持,一章几分钱而已,却是我坚持写下去的支撑,期待大家的支持!
.(未完待续。。)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明扬天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明扬天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