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绥远与傅作义的决定
目录:位面商人之强国梦| 作者:天堂城市| 类别:历史军事
ps:晚上这章来了^_^
目标位面,1943年6月中旬,倭寇刚刚取得南太平洋,布干维尔岛大海战的胜利后不久,倭寇陆军受到倭寇海军联合舰队取得大胜的刺激,命令炎黄派遣军军部加紧集结部队,调配物资,而后定于6月20日发动对炎黄陕西省的全面进攻。不过,在进攻陕西省之前,倭寇驻扎在察哈尔的驻蒙军,决定先进攻驻扎在绥远的炎黄秃头党控制区,阎锡山和傅作义的部队,从而消灭炎黄红党周围的潜在援军,进一步孤立其周边的战争环境。
说道阎锡山部,实际上指的就是《亮剑》中提到的晋绥军,它也是有“民国常青树”之称的阎锡山,能够在炎黄民国年间,历经数十年风雨而不倒的最大依仗。
晋绥军和阎锡山最辉煌的时候,恐怕要追溯到13年前,也就是1930年中原大战发生前,在1930年3月20日,阎锡山公开发表讨蒋通电时,其可谓踌躇满志,阎锡山于4月1日在太原就任炎黄陆海空军总司令时,坐拥晋、冀、察、绥、平、津六省市的地盘,势力范围直追当年的奉系首领张作霖(估计那阵子他觉得时机成熟,自己可以问鼎天下了);同时除了地盘外,阎总司令还有山西庞大精良的武器制造工厂作为支撑,并且手握二十多万精锐晋绥军,统兵将领多为自己一手栽培的亲信,特别是傅作义、张荫梧、李生达等青年将领,几乎就是自己一手从学生保送到保定军校,然后又从排长一步步提拔起来的,对自己忠心耿耿。而且这些心腹嫡系,经过十来年的历练,都已经成为贯战之将。因此在1930年3月份,阎锡山与晋绥军的声望都达到了顶峰。
但是嘛,炎黄有句老话: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顶峰之后就会是衰落,中原大战失败后的结局是悲惨的,败者为寇的阎锡山,落了个不得不重新退回山西,通电全国,宣布下野的结果。
等到了1930年10月9日(可叹吧,就过去几个月,状况完全就不同了),张学良在沈阳就任国民政府任命的陆海空军副总司令后,受蒋委员长的委托对晋绥军进行编遣。经过多次台前幕后,明里暗里的讨价还价,晋绥军被“缩编”为四个步兵军、一个正太护路军、三个独立旅、三个骑兵旅、十一个炮兵团。其中四个步兵军具体为:第三十二军军长商震,第三十三军军长徐永昌,第三十四军军长杨爱源,第三十五军军长傅作义(大多数都还算是名将)。
但是历史不是0和1的数字游戏,每个人失败了都可以用load/save秘籍重来一次,或者像历史上勾践那样使个美人计,再来个卧薪尝胆,就若干年后,我胡汉三又回来了!中原大战失败后,发生了一个重大变化是许多人没有料到的,那就是阎锡山变了!逐渐失去了晋绥军初创时期的那种广纳百川的胸怀,猜疑心开始变重(估计是失败打击加上岁数大了,炎黄古代高官权贵老了以后的通病:多疑!),废弃了以前一直坚持的“用人为贤”原则,其用人思路开始转变为唯亲是举。结果就导致两年后,晋绥军元老,第三十二军军长商震带着部队离开了山西,晋绥军内部开始分裂。
1937年“七七事变”后,倭寇陆军部队在北平和张家口地区击溃西北军宋哲元部29军后,于8月14日组成“察哈尔派遣兵团”,兵锋直指晋绥地区。最后的结果很多人都熟知,山西沦陷,察哈尔沦陷。到1943年,因为装备和兵员等原因,阎锡山和晋绥军不得不退守绥远一隅,兵力大约十二万人,番号虽然号称有八个军,但每个军都只有一万多人。
至于傅作义部,其原是晋绥军名将,从1926年晋北保卫战率一个团守天镇起,即在晋军中暂露头角,后在涿州保卫战中一战成名,屡立战功,深得蒋委员长的器重,不过功高震主啊,这种器重引起了阎锡山的担心。太原失守后阎锡山想借故撤掉傅作义,最后因为蒋委员长不同意而作罢。
当然,傅作义也不是软柿子,更不是傻子和愚忠之人,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处处不留爷,老子上铁路!深知阎锡山早对自己产生不满和猜疑,傅作义干脆也开始计划离开阎锡山,另树旗帜自己单干。1938年冬,蒋委员长未经与阎锡山商议,突然任命傅作义为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绥远省主席(我估计蒋委员长和傅作义应该私下有接触、谈判和许诺),并将傅作义的第三十五军扩编成第一0一师、师长董其武,新编三十一师、师长孙兰峰,新编第三十二师、师长袁庆荣等三个师。三十五军实力一下子大大加强(比扩编前,大约增强一倍)。得此任命后,傅作义马上率三十五军前往绥远五原县驻防,从此脱离了阎锡山的控制。
这样看来,整个绥远的布防,大体为绥远西南部是由阎锡山的晋绥军防守,北部五原县附近为傅作义的第三十五军驻防(因为找了半天,都没有找到1943年明确的绥远地区战争形式图,所以就以这个,作为目标位面,绥远地区的布防势力图)。
绥远五原县,炎黄民国1912年设县。因汉代五原郡得名。五原郡则因地有原五所,即龙游原、乞地千原、青领原、可岚贞原、横槽原而得名。1943年,傅作义将第三十五军军部设在这里。
让时间倒回8天前,也就是1943年6月12日,此时军部里,傅作义正和几位军中高层开会。
“老总(在傅作义军中,其被称作‘老总’、‘傅先生’),这次召集我们来,是不是有大动作?”新编三十一师长孙兰峰问道。
“山西的小鬼子最近很不安分,一直在增兵,我请大家过来,想一起商量商量!”三十五军军长傅作义答道。
“傅先生,最近,我们的探子发来的消息都不太好,倭寇在山西增兵增的厉害,根本不怕被发现,明摆着是给贺阳宫恒宪王复仇来了。”傅作义的依仗之一,以善守闻名的第一0一师师长董其武,一边抽着烟,一边说道。
“是呀,老总。不过小鬼子主要是奔着陕西那疙瘩去的,我想我们这里应该相对安全的多。”新编第三十二师师长袁庆荣劝慰道。
“唇亡齿寒啊!”傅作义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借用典故回答道。
历史上,秃头党军队中,对傅作义的第三十五军有个戏称,叫“七路半”部队。为什么这么叫?按字面理解,那就是傅军长即使不是八路,也就差那么一丁点了。听起来挺嘎的,但是各位读者大大,这称呼还真有来源和依据:傅作义在抗击倭寇时期,与炎黄红党关系非常密切,1938年,他只有两个师时,却接受了大批红党人士进入其部队工作,两个师的政治部主任阎又文、康保安还都是炎黄红党党员。再加上傅家军从上到下作风简朴,傅军长本人布衣粗食(想想《亮剑》中,晋绥军358团团长楚云飞都有自己的厨子),因而从哪方面看确实很像土八路的军队了。
“傅先生,您的意思是?”听到傅作义的感慨后,“一字并肩王”陈长捷问道。
“咱们周边的情况大家都清楚,三十五军家底子全算上也就4、5万人,真正能作战的大约3万人左右。西北的阎长官那里大约10~12万人,但是新兵多,其真正战斗力咱们最清楚,最多也就和三十五军相当。从地图上看,咱们的东北方向是李守信的伪蒙军,正东面是倭寇的驻蒙军,东南方向驻有一小部分倭寇布防山西的第一军,往南则是炎黄红党的地盘,至于红党的实际战力嘛,原来我估计比咱强点有限,但是上个月他们全歼了小鬼子2万多人,现在我到有些看不准了!”傅军长如数家珍的讲着第三十五军周围的军情,然后继续说道:“如果小鬼子真攻占了陕西全境,咱们可就是北、东、南三面环敌,再加上我与西部阎长官历史上的恩恩怨怨,怎么看都不乐观!”
“那老总的意思是,我们帮红党军队一把,也是帮自己一把?”猜不透傅作义实际意图的第一0一师师长董其武试探地说道。
“可是倭寇的总兵力已经突破12、3万了,咱们总共4、5万人的家底,就怕都填进去也不够!”新编第三十二师师长袁庆荣说道。
“大家都知道,3年前(1940年),咱们打五原县,那是不得不打,打不下就是一个死字,当时倭寇在绥西的攻势,已经将咱们三十五军逼到了绝路,失去了产粮根据地的我们,如果不能夺回五原县,就根本没有办法生存。”傅作义突然说起了几年前的战事,“当时打得怎一个惨字了得,其武,我记得当初你在乌加河死守,楞是没有主动找我要一名援军,着实让我捏了一把冷汗。”
“老总,那时候我很清楚,你手里根本没有什么预备队了,后来派去支援我的骑兵部队,晚上一起扔手榴弹、上刺刀杀鬼子还不显,天亮一看,原来都是蒙古大脚娘们(傅总身边有个蒙古骑兵旅,是三个反正的蒙古女王爷带来的,里面有不少女兵),您把她们都派来了,可见当时是真没人了!”听到傅总聊起过去,董其武接口道。
“那时候打五原县,我们心里其实也没有底,但为了生存还是必须打,现在我觉得和那时很像,为生存不得不打,干耗就是等死,所以必须主动出击,而且咱兵力有限,不能硬打,要打巧仗,要攻击敌人软肋,牵着敌人的鼻子走!”傅作义接着说道。
“老总,说吧,您到底想怎么干,我孙兰峰听你的!”瘸腿将军孙兰峰脾气暴躁,作战凶猛,善于指挥骑兵,是傅作义手下又一员虎将,与董其武并称傅作义的“左右两虎”。
“对,傅先生,你就说吧!”有“一字并肩王”之称的陈长捷也说道。
“那好,我就说说我这两天的想法,我想先下手为强,和红党军队配合,打乱小鬼子的布置,现在小鬼子驻蒙军的主力正向包头集结,相对的,驻蒙军其他地方的防御就要弱不少,咱们绕过包头,发动一场奇袭战,目标嘛,就是这里!!”说完,傅作义将手死死地按在了,挂在墙上军事地图上的一点。
目标位面,1943年6月中旬,倭寇刚刚取得南太平洋,布干维尔岛大海战的胜利后不久,倭寇陆军受到倭寇海军联合舰队取得大胜的刺激,命令炎黄派遣军军部加紧集结部队,调配物资,而后定于6月20日发动对炎黄陕西省的全面进攻。不过,在进攻陕西省之前,倭寇驻扎在察哈尔的驻蒙军,决定先进攻驻扎在绥远的炎黄秃头党控制区,阎锡山和傅作义的部队,从而消灭炎黄红党周围的潜在援军,进一步孤立其周边的战争环境。
说道阎锡山部,实际上指的就是《亮剑》中提到的晋绥军,它也是有“民国常青树”之称的阎锡山,能够在炎黄民国年间,历经数十年风雨而不倒的最大依仗。
晋绥军和阎锡山最辉煌的时候,恐怕要追溯到13年前,也就是1930年中原大战发生前,在1930年3月20日,阎锡山公开发表讨蒋通电时,其可谓踌躇满志,阎锡山于4月1日在太原就任炎黄陆海空军总司令时,坐拥晋、冀、察、绥、平、津六省市的地盘,势力范围直追当年的奉系首领张作霖(估计那阵子他觉得时机成熟,自己可以问鼎天下了);同时除了地盘外,阎总司令还有山西庞大精良的武器制造工厂作为支撑,并且手握二十多万精锐晋绥军,统兵将领多为自己一手栽培的亲信,特别是傅作义、张荫梧、李生达等青年将领,几乎就是自己一手从学生保送到保定军校,然后又从排长一步步提拔起来的,对自己忠心耿耿。而且这些心腹嫡系,经过十来年的历练,都已经成为贯战之将。因此在1930年3月份,阎锡山与晋绥军的声望都达到了顶峰。
但是嘛,炎黄有句老话: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顶峰之后就会是衰落,中原大战失败后的结局是悲惨的,败者为寇的阎锡山,落了个不得不重新退回山西,通电全国,宣布下野的结果。
等到了1930年10月9日(可叹吧,就过去几个月,状况完全就不同了),张学良在沈阳就任国民政府任命的陆海空军副总司令后,受蒋委员长的委托对晋绥军进行编遣。经过多次台前幕后,明里暗里的讨价还价,晋绥军被“缩编”为四个步兵军、一个正太护路军、三个独立旅、三个骑兵旅、十一个炮兵团。其中四个步兵军具体为:第三十二军军长商震,第三十三军军长徐永昌,第三十四军军长杨爱源,第三十五军军长傅作义(大多数都还算是名将)。
但是历史不是0和1的数字游戏,每个人失败了都可以用load/save秘籍重来一次,或者像历史上勾践那样使个美人计,再来个卧薪尝胆,就若干年后,我胡汉三又回来了!中原大战失败后,发生了一个重大变化是许多人没有料到的,那就是阎锡山变了!逐渐失去了晋绥军初创时期的那种广纳百川的胸怀,猜疑心开始变重(估计是失败打击加上岁数大了,炎黄古代高官权贵老了以后的通病:多疑!),废弃了以前一直坚持的“用人为贤”原则,其用人思路开始转变为唯亲是举。结果就导致两年后,晋绥军元老,第三十二军军长商震带着部队离开了山西,晋绥军内部开始分裂。
1937年“七七事变”后,倭寇陆军部队在北平和张家口地区击溃西北军宋哲元部29军后,于8月14日组成“察哈尔派遣兵团”,兵锋直指晋绥地区。最后的结果很多人都熟知,山西沦陷,察哈尔沦陷。到1943年,因为装备和兵员等原因,阎锡山和晋绥军不得不退守绥远一隅,兵力大约十二万人,番号虽然号称有八个军,但每个军都只有一万多人。
至于傅作义部,其原是晋绥军名将,从1926年晋北保卫战率一个团守天镇起,即在晋军中暂露头角,后在涿州保卫战中一战成名,屡立战功,深得蒋委员长的器重,不过功高震主啊,这种器重引起了阎锡山的担心。太原失守后阎锡山想借故撤掉傅作义,最后因为蒋委员长不同意而作罢。
当然,傅作义也不是软柿子,更不是傻子和愚忠之人,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处处不留爷,老子上铁路!深知阎锡山早对自己产生不满和猜疑,傅作义干脆也开始计划离开阎锡山,另树旗帜自己单干。1938年冬,蒋委员长未经与阎锡山商议,突然任命傅作义为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绥远省主席(我估计蒋委员长和傅作义应该私下有接触、谈判和许诺),并将傅作义的第三十五军扩编成第一0一师、师长董其武,新编三十一师、师长孙兰峰,新编第三十二师、师长袁庆荣等三个师。三十五军实力一下子大大加强(比扩编前,大约增强一倍)。得此任命后,傅作义马上率三十五军前往绥远五原县驻防,从此脱离了阎锡山的控制。
这样看来,整个绥远的布防,大体为绥远西南部是由阎锡山的晋绥军防守,北部五原县附近为傅作义的第三十五军驻防(因为找了半天,都没有找到1943年明确的绥远地区战争形式图,所以就以这个,作为目标位面,绥远地区的布防势力图)。
绥远五原县,炎黄民国1912年设县。因汉代五原郡得名。五原郡则因地有原五所,即龙游原、乞地千原、青领原、可岚贞原、横槽原而得名。1943年,傅作义将第三十五军军部设在这里。
让时间倒回8天前,也就是1943年6月12日,此时军部里,傅作义正和几位军中高层开会。
“老总(在傅作义军中,其被称作‘老总’、‘傅先生’),这次召集我们来,是不是有大动作?”新编三十一师长孙兰峰问道。
“山西的小鬼子最近很不安分,一直在增兵,我请大家过来,想一起商量商量!”三十五军军长傅作义答道。
“傅先生,最近,我们的探子发来的消息都不太好,倭寇在山西增兵增的厉害,根本不怕被发现,明摆着是给贺阳宫恒宪王复仇来了。”傅作义的依仗之一,以善守闻名的第一0一师师长董其武,一边抽着烟,一边说道。
“是呀,老总。不过小鬼子主要是奔着陕西那疙瘩去的,我想我们这里应该相对安全的多。”新编第三十二师师长袁庆荣劝慰道。
“唇亡齿寒啊!”傅作义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借用典故回答道。
历史上,秃头党军队中,对傅作义的第三十五军有个戏称,叫“七路半”部队。为什么这么叫?按字面理解,那就是傅军长即使不是八路,也就差那么一丁点了。听起来挺嘎的,但是各位读者大大,这称呼还真有来源和依据:傅作义在抗击倭寇时期,与炎黄红党关系非常密切,1938年,他只有两个师时,却接受了大批红党人士进入其部队工作,两个师的政治部主任阎又文、康保安还都是炎黄红党党员。再加上傅家军从上到下作风简朴,傅军长本人布衣粗食(想想《亮剑》中,晋绥军358团团长楚云飞都有自己的厨子),因而从哪方面看确实很像土八路的军队了。
“傅先生,您的意思是?”听到傅作义的感慨后,“一字并肩王”陈长捷问道。
“咱们周边的情况大家都清楚,三十五军家底子全算上也就4、5万人,真正能作战的大约3万人左右。西北的阎长官那里大约10~12万人,但是新兵多,其真正战斗力咱们最清楚,最多也就和三十五军相当。从地图上看,咱们的东北方向是李守信的伪蒙军,正东面是倭寇的驻蒙军,东南方向驻有一小部分倭寇布防山西的第一军,往南则是炎黄红党的地盘,至于红党的实际战力嘛,原来我估计比咱强点有限,但是上个月他们全歼了小鬼子2万多人,现在我到有些看不准了!”傅军长如数家珍的讲着第三十五军周围的军情,然后继续说道:“如果小鬼子真攻占了陕西全境,咱们可就是北、东、南三面环敌,再加上我与西部阎长官历史上的恩恩怨怨,怎么看都不乐观!”
“那老总的意思是,我们帮红党军队一把,也是帮自己一把?”猜不透傅作义实际意图的第一0一师师长董其武试探地说道。
“可是倭寇的总兵力已经突破12、3万了,咱们总共4、5万人的家底,就怕都填进去也不够!”新编第三十二师师长袁庆荣说道。
“大家都知道,3年前(1940年),咱们打五原县,那是不得不打,打不下就是一个死字,当时倭寇在绥西的攻势,已经将咱们三十五军逼到了绝路,失去了产粮根据地的我们,如果不能夺回五原县,就根本没有办法生存。”傅作义突然说起了几年前的战事,“当时打得怎一个惨字了得,其武,我记得当初你在乌加河死守,楞是没有主动找我要一名援军,着实让我捏了一把冷汗。”
“老总,那时候我很清楚,你手里根本没有什么预备队了,后来派去支援我的骑兵部队,晚上一起扔手榴弹、上刺刀杀鬼子还不显,天亮一看,原来都是蒙古大脚娘们(傅总身边有个蒙古骑兵旅,是三个反正的蒙古女王爷带来的,里面有不少女兵),您把她们都派来了,可见当时是真没人了!”听到傅总聊起过去,董其武接口道。
“那时候打五原县,我们心里其实也没有底,但为了生存还是必须打,现在我觉得和那时很像,为生存不得不打,干耗就是等死,所以必须主动出击,而且咱兵力有限,不能硬打,要打巧仗,要攻击敌人软肋,牵着敌人的鼻子走!”傅作义接着说道。
“老总,说吧,您到底想怎么干,我孙兰峰听你的!”瘸腿将军孙兰峰脾气暴躁,作战凶猛,善于指挥骑兵,是傅作义手下又一员虎将,与董其武并称傅作义的“左右两虎”。
“对,傅先生,你就说吧!”有“一字并肩王”之称的陈长捷也说道。
“那好,我就说说我这两天的想法,我想先下手为强,和红党军队配合,打乱小鬼子的布置,现在小鬼子驻蒙军的主力正向包头集结,相对的,驻蒙军其他地方的防御就要弱不少,咱们绕过包头,发动一场奇袭战,目标嘛,就是这里!!”说完,傅作义将手死死地按在了,挂在墙上军事地图上的一点。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位面商人之强国梦》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位面商人之强国梦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