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汉祚惟永 第七百零五章 罗马权斗
目录:汉武挥鞭| 作者:汉武挥鞭| 类别:历史军事
(特别致歉:国庆期间临时接了外派任务,昨天刚回来,还在倒时差,也不奢求大家谅解,接下来计划休长假,努力码字,订不订阅也没甚么,完本再看也行的,总之我会尽快依照大纲,按质按量的完本,回报大家长久以来的支持,感恩。)
大汉威慑万邦,正自筹谋西南之地,欲清卧榻之侧时,国祚已近四百年的罗马共和国却是陷入战乱中。
马其顿行省已彻底陷落,匈奴铁骑马踏伊利里亚,色雷斯人、马其顿人、斯巴达人,剽悍善战的三大种族尽皆揭竿而起,在巴尔干半岛“为祸作乱”。
“叛乱!”
“这是无耻的背叛,罪无可赦!”
“不能再拖延,要派出最强悍的军团,以叛国者的头颅和鲜血震慑世人,维护罗马的荣耀与尊严!”
时任执政官的克奈乌斯屋大维出席元老议会,对三百元老挥舞着拳头,疯狂的咆哮道。
他此时已出离的愤怒,若非元老院的成员不断扯皮,同为执政官的提图斯鲁弗斯又时时掣肘,导致他迟迟无法获得调动军队的授权,向巴尔干半岛增派援军,局势也不至糜烂至此。
眼瞧着匈奴大军在伊利里亚肆虐,屋大维实在不敢想象,若任由匈奴大军从东阿尔卑斯山脉的南麓继续西进,攻占亚得里亚海北部沿岸的的里雅斯特城,罗马将会面临何其可怕的处境。
的里雅斯特,本是东阿尔卑斯部落卡尔尼人的聚居地,在五十年前被罗马占领,建立了军事殖民地,囤驻着不少士兵,以威慑领土贫瘠却广袤的属国伊利里亚,亦扼守着亚平宁半岛东北部的咽喉要道。
一旦匈奴攻占的里雅斯特城,再渡过皮亚韦河,就可直抵亚平宁半岛北部,在一马平川的波河平原,以重装步兵为主的罗马精锐军团,想要驱逐乃至剿灭匈奴骑兵,无疑更为困难。
屋大维虽是坚信罗马军团战力强悍,但绝不愿让罗马将士们付出更多的无谓伤亡,况且战争过后,美丽丰饶的波河平原必是遍地创劫,身为北方出身的大贵族,他绝不能容许匈奴骑兵的马蹄践踏自己的家乡。
抽调大军,前往的里雅斯特城驻守,非但能阻绝匈奴大军,更能伺机而动,进军伊利里亚,若能重创匈奴主力,指不定能发起反攻,重新夺回巴尔干半岛,驱逐色雷斯人,镇压叛乱的马其顿人和斯巴达人。
然而,面对此等刻不容缓的军情大事,元老院仍是争拗不休,迟迟无法取得共识。
屋大维看向无动于衷的鲁弗斯,愤怒的紧握双拳,强自抑下挥拳砸烂他那无耻面孔的冲动。
作为大贵族,他深知权势的重要,却仍是无法谅解,在罗马陷入战乱之际,同为执政官的鲁弗斯竟为夺取更大的权柄,明目张胆的串联诸多元老院成员,让他们在元老议会否决他的议案。
屋大维站在议事殿堂的中央,望着争执不休的元老们,不禁喟然长叹,缓缓松开紧握的拳头,朗声道:“我提议,根据紧急事态法案,设立独裁官,且我放弃竞逐的权利。”
此言一出,满堂沉寂。
原本支持屋大维的元老们,无不瞠目结舌,眼中满含着无法置信,更有种猝然遭受背叛的愤怒。
罗马共和国采取三权分立的政治体系,结合了君主、议会和共和的基本特点,权力架构以王权、贵族和公民为基石。
所谓的君主和王权,倒不是传统意义的国王,而是从贵族阶层选出的执政官,且是彼此独立且相互制衡的双执政官。
两名执政官地位平等,掌管国内事物,指挥军队作战,一年一任,不得连任。
正因如此,罗马共和国真正的权力实际掌握在各大贵族派系手中,元老院和贵族议会推举出的执政官,无疑肩负着为身后派系谋求利益的责任。
然事有例外,如遇非常时期,经过元老院提名,可设立所谓的独裁官,以代替双执政官,任期仅为半年,独裁官有二十四名扈从,肩苛插战斧的一束,此权标就是后世***的来源。
独裁官,顾名思义,就是指可越过议事制度,独揽军政大权,实行**统治。
半年任期内,独裁官的地位几乎等同于君主,除却不得撼动最根本的共和体系,其权力超越并且凌驾于一切之,包括行政、军事、立法、司法、文教等一切大权。
为免引发太大反弹,独裁官或许不敢做得太过火,但若想借故打压异己,扶持自身所属派系,削弱对立派系,手段多得是,足以让对方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
屋大维背后的诸多贵族派系,本在为其谋求成为独裁官费尽心力,却猝然听闻他要放弃竞逐的权力,真真恨不得杀了他。
执政官的任期不过短短一年,且不得连任,无非是特定贵族派系推举出的利益代表而已,虽不至悲催到任人摆布的傀儡,本身也要具有相当的才能和威望,但若不能“尽职职责”的为所属派系谋求利益,那就是背叛者!
况且,屋大维此时的作为,等若将独裁官的位置拱手让给同为现任执政官的鲁弗斯,这是何等愚蠢而疯狂的行为?
无法谅解!
短暂的沉寂后,诸多曾坚定支持屋大维的贵族元老纷纷怒吼着反对,丝毫不顾平日的竭力维持的风度,鲁弗斯的支持者们却是欣喜若狂,转过来支持屋大维的议案。
屋大维环顾环状议场,冷眼看着神情各异却皆是声嘶力竭的议事元老们,心中不免哀戚和颓丧,罗马的权力阶层已腐朽若斯,饶是国力再强,军力再盛,若无剜肉刮骨般的彻底改革,必将走向衰落,就如同曾强盛无比的希腊帝国。
众人皆醉,我独醒么?
屋大维有着舍生取义的大觉悟,却终归受限于大贵族的出身,无从体会到底层人民乃至中下阶层贵族急于求变的心态。
他无从知晓,若依照原本的历史进程,八十年后,名为凯撒之人,将成为罗马的终身独裁官,集军政大权于一身,且厉行改革,彻底撼动共和体制。
他更是万万想不到,整好百年后,他的后裔盖乌斯屋大维,将以凯撒甥外孙和养子的身份,在凯撒遇刺身亡后,继承其遗泽,改组政府,成为罗马神圣而伟大的“奥古都斯”,真正意义的君主乃至帝皇,将罗马带入了长达两个多世纪的更为强盛和繁荣的帝国时代。
只可惜,在遥远的东方,朔历史长河而的
的小小蝴蝶,扇动着翅膀,不但将大汉帝国引领向亘古未有的盛世,更是将阖待变革的罗马共和国推向了深渊。
这一世,罗马只怕再等不到内部变革的机遇期,又何来的凯撒大帝和奥古都斯大帝?
此时的屋大维,只能无力的看着罗马渐渐滑入衰败的万丈深渊,心中的悲愤和颓丧,不足为外人道。
屋大维已作出表态,原本维持中立的贵族元老纷纷出言支持鲁弗斯出任独裁官,促使此项议案表决通过,甚至已在心中迫不及待的盘算着,自身在未来半年内如何从中获取更大的利益。
至于所谓的外患内乱,他们多半觉得屋大维有些危言耸听。
罗马属民近愈两千万(含平民与奴隶),且多半聚居在人口稠密的亚平宁半岛,依照罗马的兵役体制,凡十七岁到四十六岁的公民,全都有义务应征入伍。
作为渴求疆土、喜好掠夺且重视军功的好战民族,兵役对罗马公民而言,与其说是一种义务,倒不如说是一种代表荣誉的高贵权利。
相较于同时期的大汉帝国,罗马共和国反倒更有种全民皆兵的味道,毕竟大汉兵役的明定役期仅两年,从军者一年为府兵,一年为边军,更多是肩负守土之责,真正对外作战时,朝廷直属的常备军才是真正的主力。
罗马共和国却是不同,服兵役者需自备装具,且根据装备的不同分入不同兵种。
譬如无力自备重装步兵所需装备者,充当轻步兵;拥有一定财力的青壮年可编入重装步兵军团;富裕的公民乃至小贵族,则往往自备战马,以骑兵或是骑士身份出战。
至于为数众多的常备军团,且不提驻守在其他行省的兵力,光是拱卫国都,直属于两位执政官,就足有十个最为精锐的百战军团,饶是不算其附属营团,也高达四万精锐将士。
只要独裁官就任,颁布紧急征兵的政令,光是亚平宁半岛就能在月余时间内组建起数十万大军。
这就是当世强国的底气,属民数量远超安息帝国,军事体制远胜巽加王朝,若非如此,后世史书又岂会如此推崇,将罗马与大汉并举?
相较匈奴骑兵的外部威胁,罗马的贵族元老们反是更无法容忍来马其顿人和斯巴达人的叛乱,这就叫“宁与外人,不予家奴”。
至少,在罗马人看来,被他们征服且奴役多年的马其顿人和斯巴达人,不懂安分就是不知感恩,是不可宽恕的大罪。
早知如此,昔年就该血洗巴尔干半岛!
志得意满的新晋独裁官鲁弗斯顺应“民意”,命屋大维领兵,抽调战船,搭载五个常备军团的两万精锐,横渡最窄处仅百余里的奥特朗托海峡,在巴尔干半岛的西部沿海登陆,以镇压叛军。
随后,他又颁布紧急征兵令,征调五万民兵,由心腹将领统率,前往的里雅斯特驻守。
出兵伊利里亚?
不可能的,短短半年任期,又已将屋大维支走,身为独裁官的他再无人能掣肘,自然要留在罗马城,凭借凌驾一切的权柄,以最大限度的攫取利益。
有权不用,过期作废!
这道理,他懂的。
大汉威慑万邦,正自筹谋西南之地,欲清卧榻之侧时,国祚已近四百年的罗马共和国却是陷入战乱中。
马其顿行省已彻底陷落,匈奴铁骑马踏伊利里亚,色雷斯人、马其顿人、斯巴达人,剽悍善战的三大种族尽皆揭竿而起,在巴尔干半岛“为祸作乱”。
“叛乱!”
“这是无耻的背叛,罪无可赦!”
“不能再拖延,要派出最强悍的军团,以叛国者的头颅和鲜血震慑世人,维护罗马的荣耀与尊严!”
时任执政官的克奈乌斯屋大维出席元老议会,对三百元老挥舞着拳头,疯狂的咆哮道。
他此时已出离的愤怒,若非元老院的成员不断扯皮,同为执政官的提图斯鲁弗斯又时时掣肘,导致他迟迟无法获得调动军队的授权,向巴尔干半岛增派援军,局势也不至糜烂至此。
眼瞧着匈奴大军在伊利里亚肆虐,屋大维实在不敢想象,若任由匈奴大军从东阿尔卑斯山脉的南麓继续西进,攻占亚得里亚海北部沿岸的的里雅斯特城,罗马将会面临何其可怕的处境。
的里雅斯特,本是东阿尔卑斯部落卡尔尼人的聚居地,在五十年前被罗马占领,建立了军事殖民地,囤驻着不少士兵,以威慑领土贫瘠却广袤的属国伊利里亚,亦扼守着亚平宁半岛东北部的咽喉要道。
一旦匈奴攻占的里雅斯特城,再渡过皮亚韦河,就可直抵亚平宁半岛北部,在一马平川的波河平原,以重装步兵为主的罗马精锐军团,想要驱逐乃至剿灭匈奴骑兵,无疑更为困难。
屋大维虽是坚信罗马军团战力强悍,但绝不愿让罗马将士们付出更多的无谓伤亡,况且战争过后,美丽丰饶的波河平原必是遍地创劫,身为北方出身的大贵族,他绝不能容许匈奴骑兵的马蹄践踏自己的家乡。
抽调大军,前往的里雅斯特城驻守,非但能阻绝匈奴大军,更能伺机而动,进军伊利里亚,若能重创匈奴主力,指不定能发起反攻,重新夺回巴尔干半岛,驱逐色雷斯人,镇压叛乱的马其顿人和斯巴达人。
然而,面对此等刻不容缓的军情大事,元老院仍是争拗不休,迟迟无法取得共识。
屋大维看向无动于衷的鲁弗斯,愤怒的紧握双拳,强自抑下挥拳砸烂他那无耻面孔的冲动。
作为大贵族,他深知权势的重要,却仍是无法谅解,在罗马陷入战乱之际,同为执政官的鲁弗斯竟为夺取更大的权柄,明目张胆的串联诸多元老院成员,让他们在元老议会否决他的议案。
屋大维站在议事殿堂的中央,望着争执不休的元老们,不禁喟然长叹,缓缓松开紧握的拳头,朗声道:“我提议,根据紧急事态法案,设立独裁官,且我放弃竞逐的权利。”
此言一出,满堂沉寂。
原本支持屋大维的元老们,无不瞠目结舌,眼中满含着无法置信,更有种猝然遭受背叛的愤怒。
罗马共和国采取三权分立的政治体系,结合了君主、议会和共和的基本特点,权力架构以王权、贵族和公民为基石。
所谓的君主和王权,倒不是传统意义的国王,而是从贵族阶层选出的执政官,且是彼此独立且相互制衡的双执政官。
两名执政官地位平等,掌管国内事物,指挥军队作战,一年一任,不得连任。
正因如此,罗马共和国真正的权力实际掌握在各大贵族派系手中,元老院和贵族议会推举出的执政官,无疑肩负着为身后派系谋求利益的责任。
然事有例外,如遇非常时期,经过元老院提名,可设立所谓的独裁官,以代替双执政官,任期仅为半年,独裁官有二十四名扈从,肩苛插战斧的一束,此权标就是后世***的来源。
独裁官,顾名思义,就是指可越过议事制度,独揽军政大权,实行**统治。
半年任期内,独裁官的地位几乎等同于君主,除却不得撼动最根本的共和体系,其权力超越并且凌驾于一切之,包括行政、军事、立法、司法、文教等一切大权。
为免引发太大反弹,独裁官或许不敢做得太过火,但若想借故打压异己,扶持自身所属派系,削弱对立派系,手段多得是,足以让对方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
屋大维背后的诸多贵族派系,本在为其谋求成为独裁官费尽心力,却猝然听闻他要放弃竞逐的权力,真真恨不得杀了他。
执政官的任期不过短短一年,且不得连任,无非是特定贵族派系推举出的利益代表而已,虽不至悲催到任人摆布的傀儡,本身也要具有相当的才能和威望,但若不能“尽职职责”的为所属派系谋求利益,那就是背叛者!
况且,屋大维此时的作为,等若将独裁官的位置拱手让给同为现任执政官的鲁弗斯,这是何等愚蠢而疯狂的行为?
无法谅解!
短暂的沉寂后,诸多曾坚定支持屋大维的贵族元老纷纷怒吼着反对,丝毫不顾平日的竭力维持的风度,鲁弗斯的支持者们却是欣喜若狂,转过来支持屋大维的议案。
屋大维环顾环状议场,冷眼看着神情各异却皆是声嘶力竭的议事元老们,心中不免哀戚和颓丧,罗马的权力阶层已腐朽若斯,饶是国力再强,军力再盛,若无剜肉刮骨般的彻底改革,必将走向衰落,就如同曾强盛无比的希腊帝国。
众人皆醉,我独醒么?
屋大维有着舍生取义的大觉悟,却终归受限于大贵族的出身,无从体会到底层人民乃至中下阶层贵族急于求变的心态。
他无从知晓,若依照原本的历史进程,八十年后,名为凯撒之人,将成为罗马的终身独裁官,集军政大权于一身,且厉行改革,彻底撼动共和体制。
他更是万万想不到,整好百年后,他的后裔盖乌斯屋大维,将以凯撒甥外孙和养子的身份,在凯撒遇刺身亡后,继承其遗泽,改组政府,成为罗马神圣而伟大的“奥古都斯”,真正意义的君主乃至帝皇,将罗马带入了长达两个多世纪的更为强盛和繁荣的帝国时代。
只可惜,在遥远的东方,朔历史长河而的
的小小蝴蝶,扇动着翅膀,不但将大汉帝国引领向亘古未有的盛世,更是将阖待变革的罗马共和国推向了深渊。
这一世,罗马只怕再等不到内部变革的机遇期,又何来的凯撒大帝和奥古都斯大帝?
此时的屋大维,只能无力的看着罗马渐渐滑入衰败的万丈深渊,心中的悲愤和颓丧,不足为外人道。
屋大维已作出表态,原本维持中立的贵族元老纷纷出言支持鲁弗斯出任独裁官,促使此项议案表决通过,甚至已在心中迫不及待的盘算着,自身在未来半年内如何从中获取更大的利益。
至于所谓的外患内乱,他们多半觉得屋大维有些危言耸听。
罗马属民近愈两千万(含平民与奴隶),且多半聚居在人口稠密的亚平宁半岛,依照罗马的兵役体制,凡十七岁到四十六岁的公民,全都有义务应征入伍。
作为渴求疆土、喜好掠夺且重视军功的好战民族,兵役对罗马公民而言,与其说是一种义务,倒不如说是一种代表荣誉的高贵权利。
相较于同时期的大汉帝国,罗马共和国反倒更有种全民皆兵的味道,毕竟大汉兵役的明定役期仅两年,从军者一年为府兵,一年为边军,更多是肩负守土之责,真正对外作战时,朝廷直属的常备军才是真正的主力。
罗马共和国却是不同,服兵役者需自备装具,且根据装备的不同分入不同兵种。
譬如无力自备重装步兵所需装备者,充当轻步兵;拥有一定财力的青壮年可编入重装步兵军团;富裕的公民乃至小贵族,则往往自备战马,以骑兵或是骑士身份出战。
至于为数众多的常备军团,且不提驻守在其他行省的兵力,光是拱卫国都,直属于两位执政官,就足有十个最为精锐的百战军团,饶是不算其附属营团,也高达四万精锐将士。
只要独裁官就任,颁布紧急征兵的政令,光是亚平宁半岛就能在月余时间内组建起数十万大军。
这就是当世强国的底气,属民数量远超安息帝国,军事体制远胜巽加王朝,若非如此,后世史书又岂会如此推崇,将罗马与大汉并举?
相较匈奴骑兵的外部威胁,罗马的贵族元老们反是更无法容忍来马其顿人和斯巴达人的叛乱,这就叫“宁与外人,不予家奴”。
至少,在罗马人看来,被他们征服且奴役多年的马其顿人和斯巴达人,不懂安分就是不知感恩,是不可宽恕的大罪。
早知如此,昔年就该血洗巴尔干半岛!
志得意满的新晋独裁官鲁弗斯顺应“民意”,命屋大维领兵,抽调战船,搭载五个常备军团的两万精锐,横渡最窄处仅百余里的奥特朗托海峡,在巴尔干半岛的西部沿海登陆,以镇压叛军。
随后,他又颁布紧急征兵令,征调五万民兵,由心腹将领统率,前往的里雅斯特驻守。
出兵伊利里亚?
不可能的,短短半年任期,又已将屋大维支走,身为独裁官的他再无人能掣肘,自然要留在罗马城,凭借凌驾一切的权柄,以最大限度的攫取利益。
有权不用,过期作废!
这道理,他懂的。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汉武挥鞭》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汉武挥鞭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