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六章 联楚救援
目录:强秦| 作者:路人家| 类别:历史军事
楚国心急如焚。
韩信在接见了蒯彻之后,顿感事态严重,急修书一封,快马送往长安。
这个夏天。
关中一带,新开垦的耕田、迁居河西的移民、还有来自西域、巴蜀、滇南、东海的商贾,将新都长安点缀的如花团般锦绣。
神武侯府。
掩映在一片绿色之间,高大的国槐、垂河的杨柳,还有一朵朵红的、白的、粉色的花朵,将院墙装点的分外的漂亮。
负责设计这座府邸的,当然不会是李原这个毫无情趣、只懂得上马征战的大忙人,只有象辛追这样的小娘,才有装扮家园房子的心思。
府中。
一众女眷围着一个胖娃正在解闷逗乐,六个月大的小儿正是最不怕人的时候,被李原小名唤作臭小子的家伙此时正左拥右抱,在几个大美人之间玩得不亦乐乎。
“臭小子,还不快快早睡,想要打屁股吗?”李原唬着一张脸,冲着儿子吓唬道。
“哇,哇哇!”回答李原的,是胖娃撕心裂肺的哭喊声响,在他幼小的心里,李原就象一个大恶魔一样,每每在他最快乐的时候跳出来,将他的幸福从手里一下抢走。
比如现在。
他又要来和自己抢亲娘了。
李原从河西回来后,终于有了一点时间,将疲惫之极的身体稍稍调养了下。同时,在这不多的时间里,也让他第一次有时间与新诞的幼儿亲热一番。这几年的征战,他就象一台不停歇的机器,在透支着自己未来的生命。
现在,秦国终于走出了复兴的正确道路,李原这个掌舵者,要做的,就是在这条航船需要转弯或调整方向时。用力的推上一把。
“吾儿,既是冬日生辰,必有火助,不如就叫李烨,示意为华夏之火生生不息,永久相传。”和众多的年轻父亲一样,对于自己的后代,特别是男孩子,李原也有自己的期许,虽然他并不一定认为李烨是治理一个庞大帝国的合适人选。
“李烨。烨儿,这名字怎么样,好不好听?”赢玉漱抱着李烨湿湿滑滑的身子,眼眸中俱是慈爱和欢愉。
“哇,哇!”只不过六个月大的幼儿自然不会回答母亲的提问,他的眼睛缝里,盯牢的只是母亲胸前那一团胀鼓鼓的能够喂饱他肚子的好东西。
“你看,把孩子吓的。”赢玉漱白了李原一眼,低头将鼓鼓的**堵进李烨的嘴里。在母乳喂养这一点上,赢玉漱的想法倒是和李原一样,而且她一力坚持自己亲自喂养,不要其他专门的奶娘来替代。
幸福的日子总是过得飞快。
北方战事的变化。让这段时间平静的秦国不可避免的卷入到楚、匈大战的迷团中来,蒯彻的到来,让秦国面临着新的决择。
“代郡急报,快快开门。”长安城门口。在夜幕之中,一骑叫喊着由远而近。
城门口,巡城的一队士兵。高高的挺起胸膛,向远远打量自己的路人显示自己是河西征战归来的壮士。
“这是怎么了,代郡发生了什么事?”一名年轻的士卒小声的问道。
“没听说楚国在和匈奴人交战吗,代郡就在燕地的南边,这急报上写的,一定是事关战事的,不信的话,我们打赌——!”年长的胡须壮汉嘿嘿笑道。
“这有什么好赌的,韩信大将军的行营就在代郡,以他的本事,肯定是要大干一场的,你看好了,武侯这次说不定又要亲征了。”在两个士兵的背后,一脸沉郁的马金跨着佩剑,正带着一队士兵巡视到这里。
河西一战。
马金在章邯的手底下,与匈奴人小战了一回,虽然立了一点功劳,但与秦军主力部队的将校相比,他的功绩实在微不足道。好在有了这一次的表现,加上章邯的一力推荐,马金终于从辎重部队调出,重新编练进秦军的一线部队中。
接下来,他需要做的,就是耐心的等待下一次出征的机会,而现在,机会出现了。
蓬!
船浆重重的啪打着河面,溅溅一朵朵浪花。
舟楫中流击水。
接到韩信的急报,李原告别家中的妻儿,再一次踏上东线的战场。作为大秦的男儿,必须有直面挑战的勇气,儿女私情,在国家大义面前,只能先放置一边。
楚军被围蓟县。
从表面上来看,这是一场与秦国不相干的战事,但实际上,它的结果却会对未来的时局产生深远的影响。
经过这几年的历练,李原已经不再是那个只局限于内战一隅的年轻校尉,从河西之战开始,他的着眼点就放在了最大的对手匈奴大单于冒顿身上。
楚军必救。
与项羽联合,打败不可一世的匈奴人,符合秦、楚两国的利益,兄弟之间,就算打生打死,也是内部的事情,对付匈奴这样的外敌,就应当一致对外,同心协力。也只有这样,秦国才能赢得楚人的支持,并为接下来的统一之战奠定坚实基础。
从长安往代郡,李原这一次选择走的路线是水路,这主要是因为夏季大河的水量增加,使得河道的通行条件大大改善,同时,乘坐船只也更方便休息,船中的人可以一边办公,一边休息,完全没有骑马或乘车赶路那般辛苦。
在船行了三天之后,李原的亲兵部队在雒阳登岸,然后沿着新修建的三川郡至邯郸郡的驰道一路北上。
七月二十日。
李原顺利到达代郡的郡所:顾城。
随同他一并到来的,还有甘勇的亲兵部队五千余人,渴望立功证明自己的马金也位列其中,并担任军侯一职,虽然比辎重部队的校尉要降了一级,但马金心里还是很兴奋,因为,李原麾下的亲兵部队每一个将士都是百里挑一出来的,若是有一天被外放出去,那就是镇守一方的重将。
蒯彻在代郡已等得望眼欲穿,早早从韩信那里得悉秦国神武侯会亲自前来的消息,这让他既兴奋又有些惭愧。
兴奋的是,以李原常胜将军兼对匈奴二战二胜的战绩,要想给楚军解围的话,成功的可能性非常大。
而惭愧的是,一年前他就在李原面前夸下过海口,要一力促成秦国与楚国的联盟,可最后,他自己身陷牢狱,至于联盟也只能不了了之。
“蒯公,一年不见,汝的气色可不太好,怎么,要是彭城的天气不适合的话,那就到我秦国的长安来,在那里,我可早就为先生准备了一座上好的府邸。”李原一见到蒯彻,即笑着迎上前去。
人才。
尤其是象蒯彻这样有先知先晓能力的舌辩之士,是秦国目前急需要的,一个陆贾,还不足以支撑起秦国外交的全部,随着地盘的扩大,秦国需要面对的对手也在逐步的升级。在未来与匈奴乃至更西方的异族强悍对手的竞争中,蒯彻如果能够投秦的话,无疑会让秦国在外交领域有更出色的表现。
“咳,咳,武侯,蒯某此时前来,是为霸王在燕地被困之事,如今北地战事胶着,蓟县已经被匈奴蛮兵包围有半个月之久了,要是再无援兵赶到,霸王恐怕——!”蒯彻老脸一红,眸子里希翼的光芒闪烁。
显然,对于李原的公然招降,他心动了。只不过,囿于面子,蒯彻作为楚使,还做不出在出使期间投奔他国的举动。
“韩将军,易水北岸的情况,你可有了解,且详细说来。”李原点了点头,一边策马向着秦军军营方向奔去,一边对着韩信问道。
“武侯,这些日子以来,末将多次遣了斥候往北,据悉,围困蓟县的匈奴人可战之兵约有十五万人左右,另有约三、四万人因疾病而失去战斗力,这些病卒被冒顿统一安置在城北的一座楚军废弃军营内,然后由匈奴人分期分批的运送回北方,也正是因为病卒的拖累,匈奴人才迟迟没有发动对蓟县的进攻。至于城中的情况,由于匈奴人封锁消息甚严,目前尚无法知晓,不过在十天前,曾有一支楚军从城中趁夜杀出,试图突破包围向我军驻守的方向而来,可惜,最后在河对岸被匈奴人追上——。”韩信缓缓而答。
十五万人。
这个数字比李原预计的要少了许多,按照韩信的情报,应该是冒顿分批派出部队护送病卒北上,才使得匈奴人的兵力减少了很多,而更有可能的是,冒顿对目前的战况感到乐观,认为不必要在燕地再维持大规模的军事力量了。
“我军目前在东线,可以动用的兵力有多少?”李原问道。
“东线主力五万将卒,再加上地方郡兵部队二万人,均已准备就绪,随时听从武侯调遣,另外,常山侯钟离将军差人来通报,他准备领军北上救援项羽,其所部约一万人,已经在赶往易水的路上了。”韩信道。
“两军相加,不过六万,还是少了点,令九原的边军王将军,速从河套一带抽调一支骑军东进,配合我军作战。”李原在分析了敌我态势之后,即下达了第一个作战命令,象这样需要协调东线和北线两支秦军的命令,也只有李原才能做出,这也是韩信要等着李原前来的原因所在。(未完待续。。)
韩信在接见了蒯彻之后,顿感事态严重,急修书一封,快马送往长安。
这个夏天。
关中一带,新开垦的耕田、迁居河西的移民、还有来自西域、巴蜀、滇南、东海的商贾,将新都长安点缀的如花团般锦绣。
神武侯府。
掩映在一片绿色之间,高大的国槐、垂河的杨柳,还有一朵朵红的、白的、粉色的花朵,将院墙装点的分外的漂亮。
负责设计这座府邸的,当然不会是李原这个毫无情趣、只懂得上马征战的大忙人,只有象辛追这样的小娘,才有装扮家园房子的心思。
府中。
一众女眷围着一个胖娃正在解闷逗乐,六个月大的小儿正是最不怕人的时候,被李原小名唤作臭小子的家伙此时正左拥右抱,在几个大美人之间玩得不亦乐乎。
“臭小子,还不快快早睡,想要打屁股吗?”李原唬着一张脸,冲着儿子吓唬道。
“哇,哇哇!”回答李原的,是胖娃撕心裂肺的哭喊声响,在他幼小的心里,李原就象一个大恶魔一样,每每在他最快乐的时候跳出来,将他的幸福从手里一下抢走。
比如现在。
他又要来和自己抢亲娘了。
李原从河西回来后,终于有了一点时间,将疲惫之极的身体稍稍调养了下。同时,在这不多的时间里,也让他第一次有时间与新诞的幼儿亲热一番。这几年的征战,他就象一台不停歇的机器,在透支着自己未来的生命。
现在,秦国终于走出了复兴的正确道路,李原这个掌舵者,要做的,就是在这条航船需要转弯或调整方向时。用力的推上一把。
“吾儿,既是冬日生辰,必有火助,不如就叫李烨,示意为华夏之火生生不息,永久相传。”和众多的年轻父亲一样,对于自己的后代,特别是男孩子,李原也有自己的期许,虽然他并不一定认为李烨是治理一个庞大帝国的合适人选。
“李烨。烨儿,这名字怎么样,好不好听?”赢玉漱抱着李烨湿湿滑滑的身子,眼眸中俱是慈爱和欢愉。
“哇,哇!”只不过六个月大的幼儿自然不会回答母亲的提问,他的眼睛缝里,盯牢的只是母亲胸前那一团胀鼓鼓的能够喂饱他肚子的好东西。
“你看,把孩子吓的。”赢玉漱白了李原一眼,低头将鼓鼓的**堵进李烨的嘴里。在母乳喂养这一点上,赢玉漱的想法倒是和李原一样,而且她一力坚持自己亲自喂养,不要其他专门的奶娘来替代。
幸福的日子总是过得飞快。
北方战事的变化。让这段时间平静的秦国不可避免的卷入到楚、匈大战的迷团中来,蒯彻的到来,让秦国面临着新的决择。
“代郡急报,快快开门。”长安城门口。在夜幕之中,一骑叫喊着由远而近。
城门口,巡城的一队士兵。高高的挺起胸膛,向远远打量自己的路人显示自己是河西征战归来的壮士。
“这是怎么了,代郡发生了什么事?”一名年轻的士卒小声的问道。
“没听说楚国在和匈奴人交战吗,代郡就在燕地的南边,这急报上写的,一定是事关战事的,不信的话,我们打赌——!”年长的胡须壮汉嘿嘿笑道。
“这有什么好赌的,韩信大将军的行营就在代郡,以他的本事,肯定是要大干一场的,你看好了,武侯这次说不定又要亲征了。”在两个士兵的背后,一脸沉郁的马金跨着佩剑,正带着一队士兵巡视到这里。
河西一战。
马金在章邯的手底下,与匈奴人小战了一回,虽然立了一点功劳,但与秦军主力部队的将校相比,他的功绩实在微不足道。好在有了这一次的表现,加上章邯的一力推荐,马金终于从辎重部队调出,重新编练进秦军的一线部队中。
接下来,他需要做的,就是耐心的等待下一次出征的机会,而现在,机会出现了。
蓬!
船浆重重的啪打着河面,溅溅一朵朵浪花。
舟楫中流击水。
接到韩信的急报,李原告别家中的妻儿,再一次踏上东线的战场。作为大秦的男儿,必须有直面挑战的勇气,儿女私情,在国家大义面前,只能先放置一边。
楚军被围蓟县。
从表面上来看,这是一场与秦国不相干的战事,但实际上,它的结果却会对未来的时局产生深远的影响。
经过这几年的历练,李原已经不再是那个只局限于内战一隅的年轻校尉,从河西之战开始,他的着眼点就放在了最大的对手匈奴大单于冒顿身上。
楚军必救。
与项羽联合,打败不可一世的匈奴人,符合秦、楚两国的利益,兄弟之间,就算打生打死,也是内部的事情,对付匈奴这样的外敌,就应当一致对外,同心协力。也只有这样,秦国才能赢得楚人的支持,并为接下来的统一之战奠定坚实基础。
从长安往代郡,李原这一次选择走的路线是水路,这主要是因为夏季大河的水量增加,使得河道的通行条件大大改善,同时,乘坐船只也更方便休息,船中的人可以一边办公,一边休息,完全没有骑马或乘车赶路那般辛苦。
在船行了三天之后,李原的亲兵部队在雒阳登岸,然后沿着新修建的三川郡至邯郸郡的驰道一路北上。
七月二十日。
李原顺利到达代郡的郡所:顾城。
随同他一并到来的,还有甘勇的亲兵部队五千余人,渴望立功证明自己的马金也位列其中,并担任军侯一职,虽然比辎重部队的校尉要降了一级,但马金心里还是很兴奋,因为,李原麾下的亲兵部队每一个将士都是百里挑一出来的,若是有一天被外放出去,那就是镇守一方的重将。
蒯彻在代郡已等得望眼欲穿,早早从韩信那里得悉秦国神武侯会亲自前来的消息,这让他既兴奋又有些惭愧。
兴奋的是,以李原常胜将军兼对匈奴二战二胜的战绩,要想给楚军解围的话,成功的可能性非常大。
而惭愧的是,一年前他就在李原面前夸下过海口,要一力促成秦国与楚国的联盟,可最后,他自己身陷牢狱,至于联盟也只能不了了之。
“蒯公,一年不见,汝的气色可不太好,怎么,要是彭城的天气不适合的话,那就到我秦国的长安来,在那里,我可早就为先生准备了一座上好的府邸。”李原一见到蒯彻,即笑着迎上前去。
人才。
尤其是象蒯彻这样有先知先晓能力的舌辩之士,是秦国目前急需要的,一个陆贾,还不足以支撑起秦国外交的全部,随着地盘的扩大,秦国需要面对的对手也在逐步的升级。在未来与匈奴乃至更西方的异族强悍对手的竞争中,蒯彻如果能够投秦的话,无疑会让秦国在外交领域有更出色的表现。
“咳,咳,武侯,蒯某此时前来,是为霸王在燕地被困之事,如今北地战事胶着,蓟县已经被匈奴蛮兵包围有半个月之久了,要是再无援兵赶到,霸王恐怕——!”蒯彻老脸一红,眸子里希翼的光芒闪烁。
显然,对于李原的公然招降,他心动了。只不过,囿于面子,蒯彻作为楚使,还做不出在出使期间投奔他国的举动。
“韩将军,易水北岸的情况,你可有了解,且详细说来。”李原点了点头,一边策马向着秦军军营方向奔去,一边对着韩信问道。
“武侯,这些日子以来,末将多次遣了斥候往北,据悉,围困蓟县的匈奴人可战之兵约有十五万人左右,另有约三、四万人因疾病而失去战斗力,这些病卒被冒顿统一安置在城北的一座楚军废弃军营内,然后由匈奴人分期分批的运送回北方,也正是因为病卒的拖累,匈奴人才迟迟没有发动对蓟县的进攻。至于城中的情况,由于匈奴人封锁消息甚严,目前尚无法知晓,不过在十天前,曾有一支楚军从城中趁夜杀出,试图突破包围向我军驻守的方向而来,可惜,最后在河对岸被匈奴人追上——。”韩信缓缓而答。
十五万人。
这个数字比李原预计的要少了许多,按照韩信的情报,应该是冒顿分批派出部队护送病卒北上,才使得匈奴人的兵力减少了很多,而更有可能的是,冒顿对目前的战况感到乐观,认为不必要在燕地再维持大规模的军事力量了。
“我军目前在东线,可以动用的兵力有多少?”李原问道。
“东线主力五万将卒,再加上地方郡兵部队二万人,均已准备就绪,随时听从武侯调遣,另外,常山侯钟离将军差人来通报,他准备领军北上救援项羽,其所部约一万人,已经在赶往易水的路上了。”韩信道。
“两军相加,不过六万,还是少了点,令九原的边军王将军,速从河套一带抽调一支骑军东进,配合我军作战。”李原在分析了敌我态势之后,即下达了第一个作战命令,象这样需要协调东线和北线两支秦军的命令,也只有李原才能做出,这也是韩信要等着李原前来的原因所在。(未完待续。。)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强秦》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强秦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