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安置营
目录:回到唐朝当王爷| 作者:木瓜| 类别:其他类型
萧翼总算看明白了,他以为蓝田侯是个做事情瞻前顾后胆小怕事的人,但经过几天相处,萧翼对蓝田侯有了一个很高的评价。
他是在揣着明白装糊涂故意推脱和不作为,其实是不想卷进江南士族风波中。此人身在宦海,却要身游宦海之外,他除了不怕掉脑袋之外,就是有十足的把握不会遭来圣怒。
圣恩眷顾!
不由地,萧翼脑袋里忽然冒出这么个词儿来。他突然非常好奇,这半年时间,有关长安新晋贵族蓝田侯的所有事情,肯定是波澜壮阔浩瀚如史诗般的故事。奈何消息不畅通,他一直不知道,怎么就可以让一个从未扬名的人,一下子成为开国侯爷。
陈华来到吴州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亲临吴郡。他还把自己从洛阳带来的药材一并带了过去。幸好他有作准备,不然到了江南,还真成了无兵的将军,处处受人牵制。
吴郡是吴州受灾最严重的地方,也是受灾的一郡两县中,实施救援最困难一处。这里的受灾人群,据萧翼报告,能转移的才三分之二,这就预示着还有小半的人还在水牢中度日。
不管灾情多么大,救援难度多么困难,救援地点多么危险,一个也不少,一个也不能放弃。
这是一道盖上江南道巡察使印章的公文。
救人,不顾一切地救人,发动附近州府的府兵,征用所有军用、民用小船,进入吴郡进行大规模地毯式搜救。不允许任何人有意义,必须无条件执行。对于搜救到活人者,官府予以奖励。
但凡带有奖励性的东西,一般实施起来都会很畅通。
身为江南道巡察使,陈华到江南之后,发布的命令,就只有一道。他不会干涉地方官员对救灾的安排,也不会花大力气先彻查江南河工贪污,更没有精力去周旋根深蒂固的江南士族,同样也没有派人堵住江南运河决堤的缺口。
把所有朝廷能用上的力量,都用在救人上面,活下去,才有机会从建家园,这是陈华为什么要选择第一时间救人的想法。
工部的人,现在没有时间让他们研究地图找到通渠泄洪的方案,也不会把他们丢去动用大量人力堵缺口。陈华给了他们木材大量的木材,让工部的人用最快的时间,召集工匠做出一艘艘小木船。
吴郡现在成了天然的大水牢,只有靠小船才能开进去救人。军用、民用都统统用上,还是达不到地毯式搜救的目的,只有做更多的船才能对付使用。
工部的人尽管对陈华安排他们做木匠活,心中颇有微词。他们是水利方面的专家,知道怎么堵洪水,怎么疏通洪水,才能让水退的快,现在干起了木匠活,他们心中有怨气。但程处默每天都老在他们身边转悠监督造船进度,工部的人就是用心反抗也无力回天。与其说程处默是监督他们,倒不如说他是侯爷安排的暴力打手。有了被扔大运河的惨痛经历,工部那几人忍了服了甘愿被压迫了。
于是,救援吴郡,在有条不紊地安排中循序开展。而且,整个江南道的人,也终于知道,朝廷派来的巡察使已经悄无声息地到了吴州。闻到了腥风味的江南士族,暗地里也开始悄悄商议。是继续为了利益投机倒把哄抬江南的物价,还是顺水推舟向朝廷示好。不过,这种商议是无用的,江南每年都受灾,朝廷每年派巡察使下江南赈灾,他们还不是照样垄断江南的商业拼命地捞银子,没有那个巡察使敢向江南士族动刀子,毕竟江南士族比山东士族更有底气。手里面有钱、有权、有兵、有资源,就是圣上要打压,也得掂量江南士族的反抗。
江南那群土皇帝,陈华不打算和他们有交集。陈华不作为,老李自然会找另外的借口砍他们脑袋。陈华心里盘算,老李肯定秋后算账,只是以什么为由,陈华猜不到。
把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救灾上,现在的陈华最担心命令实施不下去,或者落实不到底层,有些人,拿救援不当回事儿,反正是插手看热闹,只要不是自己掉洪水里,就不会真正拿出本事尽心尽力救援。这点,萧翼拍胸脯保证过,吴州的大小官员,唯侯爷差遣。
萧翼的附从,从另一层面暗喻,江南萧氏一族,渐渐的脱离的江南士族复杂的关系圈子。甚至有可能彻底分离出来,倒戈相向,成为老李屠刀伸向江南士族的缺口。
由工部牵头地方上的工匠日夜赶工,一批批小船顺利开进吴郡,船上载满了药材大米和麻布,在吴郡有些地势较高,没有受灾的地方,由官府出动人力在那里设立了安置营。
安置营采取以竹子和麻布组合,搭建成帐篷一样的住房。住房的规划是整齐的一字排列,里面划分出,食堂区,住房区,医疗区,生活用品发放区,污秽处理区,住房外面,全由府兵把守,决不允许里面出现动乱或者为争夺食物打架事件,没人每天规定了多少粮食,按年龄进行分配。细节决定成败,安置营的规划,全是出自陈华之手,执行建设和管理的人,当然是工部那群免费的劳动力和吴州的官员。他们很佩服侯爷不愧是格物院的院长,这帐篷是草原民族的移动住房,不过把羊皮换成了麻布,就成了一间可以轻易拆撤的移动房屋。
安置营是第一个,由官府设立的安顿灾民的救援机构,在这里,可以享受到免吃,免医,免住的待遇。安置营的设立,在大唐,还是首创,几乎让人不敢相信,官府不贪污**偶尔施舍点米粥就谢天谢地,现在居然设立安置营安顿灾民,不信者众多,也有少部分人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去官府设立的安置营一探究竟,结果,他们终于相信了官府第一次说了句实诚的话。
安置营里,不但有吃的,还有住的,连病了也要医治,全是免费。负责管理安置营的官员,是吴州刺史萧翼萧大人。萧大人公正无私,心系灾民,是吴州的好官。
传言是恐怖的,尤其是好的传言。一经传开,就像洪水猛兽。吴郡中,那些没地方投亲靠友的灾民,就像归巢的燕子一样蜂拥而至。官府在加大力度救人,四面八方没有归宿的灾民也在往安置营里面窜。吴郡的安置营已经成功取得灾民的信任,下一步,整个吴州境内,所有受灾的地方,都要设立安置营,安抚民心。
“民之所欲,可存我心? 民之所怨,尔等可听?”安置营中,看着那些拖家带口的灾民,他们在遭受过死亡和饥饿威胁后恐慌的表情,陈华有感而发喃喃自语。他旁边的萧翼听后脸上一阵羞愧。萧翼不是个大贪官,他也不坏,只是身在江南官场这个大圈子中,做事总会牵扯到方方面面的利益纠葛。
“侯爷,我萧氏一族,愿意拿出一万担大米,五千斤药材,铜钱两万贯,捐赠给官府,以做此次赈灾之用。”萧翼声音禀烈,他已经同萧氏这一代的家主商谈过,决定萧氏,要在江南水灾中,扮演大善人的角色,慢慢退出江南士族的利益圈子。如今,就连萧氏家族在江南的产业,也开始慢慢调价,不再和几家相互争夺。
萧翼代表萧氏,捐赠给官府一笔不菲的货物和银子,陈华当然不会拒绝,安置营的设立,他的资金立刻捉襟见肘,不过,萧翼这个提议,让陈华想到了另一条路子。
募捐,向江南的土豪们要钱。
如果他们不给,那对不起,以后老李血洗江南,自己要当专业补刀手!
你不仁,我不义!
他是在揣着明白装糊涂故意推脱和不作为,其实是不想卷进江南士族风波中。此人身在宦海,却要身游宦海之外,他除了不怕掉脑袋之外,就是有十足的把握不会遭来圣怒。
圣恩眷顾!
不由地,萧翼脑袋里忽然冒出这么个词儿来。他突然非常好奇,这半年时间,有关长安新晋贵族蓝田侯的所有事情,肯定是波澜壮阔浩瀚如史诗般的故事。奈何消息不畅通,他一直不知道,怎么就可以让一个从未扬名的人,一下子成为开国侯爷。
陈华来到吴州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亲临吴郡。他还把自己从洛阳带来的药材一并带了过去。幸好他有作准备,不然到了江南,还真成了无兵的将军,处处受人牵制。
吴郡是吴州受灾最严重的地方,也是受灾的一郡两县中,实施救援最困难一处。这里的受灾人群,据萧翼报告,能转移的才三分之二,这就预示着还有小半的人还在水牢中度日。
不管灾情多么大,救援难度多么困难,救援地点多么危险,一个也不少,一个也不能放弃。
这是一道盖上江南道巡察使印章的公文。
救人,不顾一切地救人,发动附近州府的府兵,征用所有军用、民用小船,进入吴郡进行大规模地毯式搜救。不允许任何人有意义,必须无条件执行。对于搜救到活人者,官府予以奖励。
但凡带有奖励性的东西,一般实施起来都会很畅通。
身为江南道巡察使,陈华到江南之后,发布的命令,就只有一道。他不会干涉地方官员对救灾的安排,也不会花大力气先彻查江南河工贪污,更没有精力去周旋根深蒂固的江南士族,同样也没有派人堵住江南运河决堤的缺口。
把所有朝廷能用上的力量,都用在救人上面,活下去,才有机会从建家园,这是陈华为什么要选择第一时间救人的想法。
工部的人,现在没有时间让他们研究地图找到通渠泄洪的方案,也不会把他们丢去动用大量人力堵缺口。陈华给了他们木材大量的木材,让工部的人用最快的时间,召集工匠做出一艘艘小木船。
吴郡现在成了天然的大水牢,只有靠小船才能开进去救人。军用、民用都统统用上,还是达不到地毯式搜救的目的,只有做更多的船才能对付使用。
工部的人尽管对陈华安排他们做木匠活,心中颇有微词。他们是水利方面的专家,知道怎么堵洪水,怎么疏通洪水,才能让水退的快,现在干起了木匠活,他们心中有怨气。但程处默每天都老在他们身边转悠监督造船进度,工部的人就是用心反抗也无力回天。与其说程处默是监督他们,倒不如说他是侯爷安排的暴力打手。有了被扔大运河的惨痛经历,工部那几人忍了服了甘愿被压迫了。
于是,救援吴郡,在有条不紊地安排中循序开展。而且,整个江南道的人,也终于知道,朝廷派来的巡察使已经悄无声息地到了吴州。闻到了腥风味的江南士族,暗地里也开始悄悄商议。是继续为了利益投机倒把哄抬江南的物价,还是顺水推舟向朝廷示好。不过,这种商议是无用的,江南每年都受灾,朝廷每年派巡察使下江南赈灾,他们还不是照样垄断江南的商业拼命地捞银子,没有那个巡察使敢向江南士族动刀子,毕竟江南士族比山东士族更有底气。手里面有钱、有权、有兵、有资源,就是圣上要打压,也得掂量江南士族的反抗。
江南那群土皇帝,陈华不打算和他们有交集。陈华不作为,老李自然会找另外的借口砍他们脑袋。陈华心里盘算,老李肯定秋后算账,只是以什么为由,陈华猜不到。
把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救灾上,现在的陈华最担心命令实施不下去,或者落实不到底层,有些人,拿救援不当回事儿,反正是插手看热闹,只要不是自己掉洪水里,就不会真正拿出本事尽心尽力救援。这点,萧翼拍胸脯保证过,吴州的大小官员,唯侯爷差遣。
萧翼的附从,从另一层面暗喻,江南萧氏一族,渐渐的脱离的江南士族复杂的关系圈子。甚至有可能彻底分离出来,倒戈相向,成为老李屠刀伸向江南士族的缺口。
由工部牵头地方上的工匠日夜赶工,一批批小船顺利开进吴郡,船上载满了药材大米和麻布,在吴郡有些地势较高,没有受灾的地方,由官府出动人力在那里设立了安置营。
安置营采取以竹子和麻布组合,搭建成帐篷一样的住房。住房的规划是整齐的一字排列,里面划分出,食堂区,住房区,医疗区,生活用品发放区,污秽处理区,住房外面,全由府兵把守,决不允许里面出现动乱或者为争夺食物打架事件,没人每天规定了多少粮食,按年龄进行分配。细节决定成败,安置营的规划,全是出自陈华之手,执行建设和管理的人,当然是工部那群免费的劳动力和吴州的官员。他们很佩服侯爷不愧是格物院的院长,这帐篷是草原民族的移动住房,不过把羊皮换成了麻布,就成了一间可以轻易拆撤的移动房屋。
安置营是第一个,由官府设立的安顿灾民的救援机构,在这里,可以享受到免吃,免医,免住的待遇。安置营的设立,在大唐,还是首创,几乎让人不敢相信,官府不贪污**偶尔施舍点米粥就谢天谢地,现在居然设立安置营安顿灾民,不信者众多,也有少部分人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去官府设立的安置营一探究竟,结果,他们终于相信了官府第一次说了句实诚的话。
安置营里,不但有吃的,还有住的,连病了也要医治,全是免费。负责管理安置营的官员,是吴州刺史萧翼萧大人。萧大人公正无私,心系灾民,是吴州的好官。
传言是恐怖的,尤其是好的传言。一经传开,就像洪水猛兽。吴郡中,那些没地方投亲靠友的灾民,就像归巢的燕子一样蜂拥而至。官府在加大力度救人,四面八方没有归宿的灾民也在往安置营里面窜。吴郡的安置营已经成功取得灾民的信任,下一步,整个吴州境内,所有受灾的地方,都要设立安置营,安抚民心。
“民之所欲,可存我心? 民之所怨,尔等可听?”安置营中,看着那些拖家带口的灾民,他们在遭受过死亡和饥饿威胁后恐慌的表情,陈华有感而发喃喃自语。他旁边的萧翼听后脸上一阵羞愧。萧翼不是个大贪官,他也不坏,只是身在江南官场这个大圈子中,做事总会牵扯到方方面面的利益纠葛。
“侯爷,我萧氏一族,愿意拿出一万担大米,五千斤药材,铜钱两万贯,捐赠给官府,以做此次赈灾之用。”萧翼声音禀烈,他已经同萧氏这一代的家主商谈过,决定萧氏,要在江南水灾中,扮演大善人的角色,慢慢退出江南士族的利益圈子。如今,就连萧氏家族在江南的产业,也开始慢慢调价,不再和几家相互争夺。
萧翼代表萧氏,捐赠给官府一笔不菲的货物和银子,陈华当然不会拒绝,安置营的设立,他的资金立刻捉襟见肘,不过,萧翼这个提议,让陈华想到了另一条路子。
募捐,向江南的土豪们要钱。
如果他们不给,那对不起,以后老李血洗江南,自己要当专业补刀手!
你不仁,我不义!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回到唐朝当王爷》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回到唐朝当王爷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